一年級上冊音樂
一年級上冊音樂1
教學目標:
1、了解西方圣誕節和新年的節日;體驗節日音樂的美感;感受節日氣氛;培養人際智能和相互分工合作的'能力。
2、能愉快而抒情地演唱和表現歌曲的意境;能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展自編自演的活動,人人參與,開個有趣的班級圣誕化裝舞會。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中外傳統節日文化。
2、欣賞歌曲《平安夜》和《鈴兒響丁當》以及學唱歌曲《祝你圣誕快樂》、《新年好》,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側重節日生活的情感體驗。
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
以學期接近尾聲為由,提出決定在圣誕節前開個以班為單位的慶祝圣誕節的化裝舞會,每個人確定自己在化裝舞會上表演什么節目,可以幾個人合作,也可以獨自表演。自愿打扮自己,設計面具,準備道具和服裝等。
二、談話:
美國小朋友迎來了最高興的節日—圣誕節,圣誕老人給他們帶來了禮物,帶來了歡樂,同學們,我們也來學一學這首歌曲,然后去參加晚會。
1、朗讀歌詞;
2、聽唱,模仿。
3、跟琴學唱。
4、有感情地演唱。
三、開化裝舞會。
全班圍成圈坐,以《平安夜》、《鈴兒響丁當》、《祝你圣誕快樂》和《新年好》為舞會的基礎音樂,用每小組輪流當邀請者的方法,向其他同學發出跳舞的邀請。
要求:在活動過程中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
1、欣賞《平安夜》和《鈴兒響丁當》,讓學生隨著音樂律動,在音樂聲中體驗意境,進行審美體驗。
2、談話:有過了幾天,元旦到了,小朋友們高興地唱起了《新年好》。
3、放音樂《新年好》,盡情地歌舞。
4、結束音樂,《鈴兒響丁當》。
四、老師宣布舞會結束。
一年級上冊音樂2
教學目標:
1、通過表演,感受音樂中描繪出對小音樂家的喜愛之情。
2、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驗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表演,感受音樂中描繪出對小音樂家的喜愛之情。
2、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驗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教學準備: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發生練習。
3、復習歌曲及上節課內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法國號》
(1)完整地聆聽歌曲。
提示:這首歌是誰在唱《法國號》,隨著歌聲拍手感受節拍。
(2)聽歌曲讀歌詞,教師可用事先做好的頭飾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邊讀邊拍手。
(3)用聽唱法盡快地學會歌曲。注意:讀襯詞時要清晰、準確。
(4)邊唱歌邊表演
2、編創與活動:
(1)認識響板,由教師示范學習演奏響板的正確姿勢。
(2)分小組討論音、響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選擇一種演奏方法,為歌曲伴奏。
三、結束部分:小結。
一年級上冊音樂3
一、教學內容:
這學期需要讀完一年級第一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整本書由七個單元和四十節課組成。教材難,任務重。我希望通過努力,我們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聲音的感受力,用不同的材料模仿。
2、培養音樂學習中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3、逐步培養孩子聽音樂的習慣和興趣,通過用打擊樂器伴奏歌曲的練習,逐步培養孩子的音樂創造力和協作能力。
三、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唱歌聲音自然,姿勢正確。
2、組織班級形式,使之生動、活潑、有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慷慨地表演。
四、教學難點:
1、激發學生對各種事物的興趣和關心,讓學生感受到人與動物、動物與自然的密切關系。
2、如何吸引大一新生專心聽歌,幫助學生從愿意聽音樂逐漸過渡到喜歡聽音樂。
五、教學思路:
我們應該對新生給予更多的指導,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系統理解,使課堂組織靈活多樣,注重學生的發音、歌唱姿勢和表達,在課堂上增加更多的互動內容,培養學生與老師和學生的協作與合作意識。
不及物動詞教學準備
錄音機、DVD、電視、鈴聲、響板、數字視頻展示架等。
六、課時安排
單元1: 4課時
單元2: 4課時
單元3: 4課時
單元4: 4課時
第5單元:6課時
第6單元:4課時
第7單元:6課時
一年級上冊音樂4
一、教學內容:
1.欣賞:《蔭中鳥》、《鴨子拌嘴》
2.活動:聲音的長短
3.欣賞:《兩只小象》
4.唱歌:《在動物園里》
5.欣賞:獅子、大象
二、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1.進一步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本單元通過游戲、模仿、歌唱、表演、繪畫等藝術形式展開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
3.引發學生對動物的興趣和關愛,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系。
。ǘ┚唧w要求
1.鼓勵學生體驗、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真誠的歌聲表現不同情緒的歌曲。
2.進一步熟悉“× -”和“×”,感受聲音的長短。
3.通過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初步培養學生的合奏能力。
三、教學準備
。ㄒ唬┙叹
歌曲《兩只小象》《在動物園里》的錄音帶或CD以及伴奏帶;打擊樂器(碰鈴、響板、鈴鼓、三角鐵);《蔭中鳥》《鴨子拌嘴》《動物狂歡節》的CD或VCD、動畫片《獅子王》。
。ǘ┪淖、圖片
動物的圖片(小貓、獅子、老牛、小狗、鴨子、小雞、老鼠)、《鳥類的家園》圖片、節奏卡片。
(二)重點和難點
四、本單元的重點:
進一步鼓勵學生體驗、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真誠的情感和自然的歌聲表現歌曲。音樂活動從模仿動物的叫聲入手,認識聲音的長短,讓學生感受、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培養學生穩定的節奏感。
本單元的難點:
通過欣賞描述動物的音樂,理解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并能用語言、動作、表情簡單描述音樂形象。在多聲部節奏練習中,聆聽、感受、表現其他聲部的節奏及三聲部的和諧美。
五、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聲音的長短。
2.《在動物園里》。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并在教師的弓1導下,邊模仿叫聲,邊拍節奏,培養學生穩定的節奏感。
教學過程:
1.將小貓、獅子、老牛、小狗、鴨子、小雞、老鼠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2.教師播放獅子的叫聲錄音,請學生猜一猜它是誰?
3.學牛模仿,總結獅子叫聲的特點:音長、低沉。
教師隨即在獅子的圖片上出示節奏卡:
4.一半學生拍節拍,一半學生模仿動物的`叫聲;互換練習;全體學生手拍節拍,口中模仿動物的叫聲。
5.一名學生模仿任意一種動物的叫聲,其余學生豬。
6.教師在這種動物的圖片上出示節奏卡:
7.依次將黑板上的動物,按叫聲分類(方法同4)。
獅子: 小狗: 小雞:
× - × × × × × ×
小貓: 鴨子: 老鼠:
可以變換方式,由個別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圖片,放在獅子、老鼠、鴨子的圖片下方,全體學生判斷正誤。
8.學唱歌曲《在動物園里》(聽兩遍錄音)。
9.教師帶領學生熟悉歌詞。按節奏朗讀歌詞:
× × × × | × × × 0 | × × × | × × × |
獅 子 睜 眼 看 我 們, 真 好 玩 真 好 玩,獅 子 跳 舞 多 起 勁, 真 好 玩 真 好 玩,五 色 小 鳥 吹 口 哨, 真 好 玩 真 好 玩,動 物 園 里 動 物 多 真 好 玩 真 好 玩,教師念歌詞,學生拍節奏Z學生跟著老師邁念歌詞邊拍節奏。
10.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11.教師分句彈奏旋律,學生分句唱歌詞。
12.有表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13.兩名學生為一組,選兩種叫聲不同的動物共同演唱。下節課課上匯報。
教學評價:
1.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情緒反應。
2.是否掌握手拍節拍,口念節奏;節奏是否穩定。
3.學習歌曲《在動物園里》時掌握的速度和熟練程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歌曲《在動物園里》。
2.音樂活動“聲音的長短”;聽賞樂曲《獅子》。
教學目標:
1.在上一課學習的基礎上,繼續感受聲音的長短;
2.練習三聲部合奏能力,培養學生穩定的節奏感。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在動物園里》,讓學生熟練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詞。
2.上節課課后練習匯報:兩個學生為一組進行表演。
3.動物大合唱:教師選中一組節奏準確、節拍穩定的同學,再加上老師組成一個三個聲部的“動物大合唱”。
4.學生聆聽,感受大合唱中三聲部的和諧美。
5.學生練習:將全體學生分成三個大組,剛才示范的組當指揮,練習“大合唱”(全體手拍節拍)。
6.學生自由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師出示各種打擊樂器(鈴鼓、碰鈴、三角鐵、響板),學生自由選擇、討論,練習剛才模擬的動物的叫聲。
8.匯報練習結果。
9.欣賞樂曲《獅王進行曲》。這首樂曲描述的是動物園中的哪一種動物?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獅子?體會理解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
11.觀看動畫片《獅子王》片斷。
12.教師引導學生從音色入手,理解樂曲音色中“威嚴”的感受:獸中之王--獅子。
13.聽樂曲模仿獅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態。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程度和參與率。
2.學生掌握歌曲《在動物園里》的熟練程度。
3.學生自選打擊樂器練習的效果。
4.三聲部合奏的準確性和節奏的穩定性。
5.是否注意聆聽音樂,能否隨音樂表現獅子威嚴走路的神態。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聽賞樂曲《大象》。
2.唱歌《兩只小象》。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兩只小象》,體會三拍子的韻律感。
2.欣賞《大象》,區分獅子與大象不同的音樂形象。
教學過程:
1.完整欣賞《獅王進行曲》:這首樂曲的曲名?
2.欣賞《大象》:這也是一首描述動物的樂曲。聽一聽樂曲表現了什么動物?
3.這兩首樂曲有什么不同:《獅王進行曲》更威嚴,這一首稍活潑。
4.告訴學生樂曲名稱《大象》。
5.誰來模仿大象的動作?雙手交叉,兩臂伸直于頭頂,彎腰;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軟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聽音樂,學生自由運用肢體語言,感受體會大象快樂的舞蹈。
7.學習歌曲《兩只小象》。
8.教師帶領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
9.學生用聽唱法學習歌曲。
10.教師彈奏旋律,學生演唱歌詞。
11.自由討論,如何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的程度與反映的態度。
2.學唱歌曲《兩只小象》掌握的速度和熟練程度。
3.對比欣賞《大象》與《獅子》,能否區分樂曲的不同音樂形象:威嚴和活潑。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歌表演《兩只小象》。
2.聽賞樂曲《蔭中鳥》。
教學目標:
1.復習歌曲《兩只小象》,體會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韻律。
2.欣賞《蔭中鳥》,感受樂曲帶給人們的愉快感受,同時培養學生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兩只小象》。
2.歌表演《兩只小象》。展示上節課后學生自由創編的結果,體驗三拍子的韻律感。
3.聽賞《蔭中鳥》,請你聽聽:音樂中什么動物在鳴叫?
4. 初聽樂曲:小鳥怎么叫?為什么叫得這么好聽?
5.出示圖片:《鳥類的家園》請你觀察。
6.圖片上的鳥的家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引導學生保護環境,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7.請你為鳥設計一個美好的家。學生可以在黑板上即興創作,也可在圖畫紙上創作。
8.復聽樂曲,體會鳥兒在綠茵下快樂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學評價:
1.演唱《兩只小象》掌握的熟練程度。
2.學生的參與程度及情緒反應。
3.“為鳥兒設計家”是否積極投入。
4.欣賞《蔭中鳥》時情感是否投入。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聽賞樂曲《鴨子拌嘴》。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鴨子拌嘴》,體會音的強弱、快慢對比。
2.將樂曲編成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過程:
1.圖片導入:圖片上畫了什么動物?它們在做什么?
2.鴨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賞《鴨子拌嘴》:你聽到了什么?
4.將全體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聽到水擦演奏的老鴨時請舉手,一組聽到小鏡演奏的小鴨時請舉手。
5.任意扮演老鴨或小鴨。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6.你能將這段音樂講述的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嗎?
7.請你回家后,將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程度及參與率。
2.學生隨音樂游戲時,能否投入。
3.學生用語言編織的故事是否流暢?有沒有發揮想象?
【一年級上冊音樂】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音樂教案11-14
一年級音樂上冊教案01-04
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教案07-19
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教案01-17
人教版一年級音樂上冊教案07-15
音樂上冊教案01-14
一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03-28
一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11-15
一年級音樂上冊教案15篇01-06
新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音樂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