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美術教案(常用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格子畫,初步了解格子畫的制作方法。
2、能用膠帶分割出大小不同的格子,并用顏料進行裝飾。
3、感受格子畫的美,體驗格子裝飾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電腦、投影儀、自制成品包一個、半成品一個、幼兒完成的作品5幅;視頻:制作全過程;背景音樂、走秀音樂。
2、自制紙袋、黃色紙片、細透明膠帶、剪刀、人手一份;自制顏料桶6個、桌布6塊、廢紙盤12個;畫筆、各色顏料若干。
3、幼兒有使用顏料和膠帶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挎著成品進場)師:小朋友們,來的路上聽大家都在夸我的包 ,教案:()看來大家都很喜歡,那你們喜歡它什么呢?(引導幼兒說顏色、線條,教師隨即。)
二、教師示范制作方法:
1、師:告訴你們哦,其實這個包包是老師自己做的哦!你們猜是怎么做的.?
2、師:你們說對了嗎?丁老師班級的小朋友看了一段小電影就明白了,我們也來看一看吧!
3、教師播放視頻,幼兒觀看。
4、師:哦!原來是這樣的!誰看懂了?先要做什么?
5、教師幫助幼兒梳理制作過程:
(1)貼膠帶(先橫后豎、先貼黃紙片→桌上固定→抹平→貼黃紙片→剪斷、欣賞其他幼兒的設計發現用膠帶貼出的線條以及顏色上的講究)
(2)上色(強調毛筆的使用方法)
(3)撕膠帶(先豎后橫,按住膠帶扭一扭)
6、師:有的小朋友已經等不及了,四個一組去試一試吧!
三、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1、分材料--布置展臺
2、教師指導(重點:能力弱的幼兒)
四、講評:
1、師:哇!這么多時尚的包包,你最喜歡哪個?為什么?(從顏色和格局看)
2、師:是的!這些包包各有特色,那就讓我們來一場時尚包包秀吧!(走秀)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和認識黃色和藍色,增強對色彩學習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它們使畫面構成的藝術效果,并試著采用各種不同的黃色和藍色,分別畫出以黃色為主的畫和以藍色為主的畫。
②☆重點認識和感知黃色、藍色帶給人的不同的感受及其在畫面上的運用。
③△難點繪畫時注意主體和背景的色彩對比關系以及同類色之間的深淺對比。
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提高對色彩美的認識。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訓練學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具
圖畫紙、繪畫工具
學具
圖畫紙、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課題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三原色中的紅色,這節課我們去了解黃色和藍色,看看它們與紅色到底有哪些區別。
播放動畫片《冰河世紀》片段,提出問題:這一段動畫片,它的主色調是什么?用藍色組成的畫面優美嗎?
(板書課題)
二、師生探討,表現創新
1.一起看一看畫家為《賣為柴的小女孩》配的插圖,你會對黃色和藍色有更深的了解。
創設情境: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的夜里,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兒赤著腳蜷縮在馬路邊的墻角,她的衣服非常單薄,寒風吹得她瑟瑟發抖,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她想象著對面窗里溫暖的火爐,豐盛的晚餐……
2.師:同學們如果讓你用畫面來表現上面的情節,你用什么顏色來表現寒冷的冬夜?又用哪些顏色來表現窗里溫暖的火爐和豐盛的晚餐呢?(生答)
3.師:看看畫家是怎樣來表現的。(畫家主要用不同的藍色表現了夜晚的寒冷,用窗口透過的黃色燈光來表現室內的溫暖.)
4.繼續欣賞圖片,引導學生探究黃色與藍色的表現。
5.聽了這段故事,看完這些圖片,黃色與藍色分別給了你們哪些感受?(黃色:溫暖、明亮的感覺。藍色:清冷的感覺。)
6.繼續欣賞作品。進一步感受黃色與藍色帶來的不同感覺。
7.欣賞黃色的作品。
8.這些畫為什么稱其為藍色或黃色的畫?
9.在畫面中如何處理黃色與藍色的搭配。(以什么色為主就是什么色的畫)
三、出示要求,學生實踐
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一幅以黃色或藍色為主的畫。
四、展示交流,多元
1.展示學生作品
2.組織學生
3.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作業設置
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一幅以黃色或藍色為主的畫。
板書設計
黃色和藍色的畫
藍色:清冷
黃色:明亮、溫暖
課后反思
本課與上節《紅色的畫》有著緊密的聯系,都是與“造型·表現”為主的學習領域,讓學生體驗色彩的情緒、提高審美情趣是教學的重點。藍色賦予我們一種虛幻、圣潔、閑適、一種隱藏于平靜之下的激情,燦爛、陽光的黃色又是那么活潑、熱情。欣賞大量的圖片使學生能理解黃色和藍色,并知道黃色和藍色分別給人帶來什么樣的感覺,從而讓學生明白,黃色是屬于暖色調,而藍色是屬于冷色調。一幅黃色為主的畫面是不是所有黃色都一樣,一幅藍色為主的畫是不是所有的藍色都一樣呢?從畫中讓學生明白無論黃色還是藍色,都隨其深淺的不同,有著不同的藍和黃,在作業中讓學生能了解到畫一幅黃色或藍色的畫,不是從頭到尾就一種顏色,而是隨著深淺的不一樣,有變化。
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事事都是父母包辦,動手能了較差,而且浪費的習慣很嚴重,從小就不知道節約,為此我設計了《變廢為寶》這一活動。我是以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為中心,通過不同的廢舊物品,啟發幼兒想象、組合、嘗試、體驗創新設計的樂趣。教材本身內容來源于生活,激發幼兒多留意、關注并觀察自己身邊的周圍事物。本活動由一次性紙杯、雞蛋殼、牙膏盒,鉛筆削等廢舊物品變成藝術品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大膽改良,使孩子感受到廢舊物品的用途和組合創新。在此基礎上注重了觀察能力、組合創新能力相互滲透和培養。同時讓孩子養成節約、不浪費資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孩子們在玩中做,在做中思,既提高了動手能力又發展了思維想象力。
我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了孩子們常見的幾種物品,比如:雞蛋殼、鉛筆削;在孩子制作的程序上我也選擇了簡單的剪、貼、畫的方法,這樣孩子容易掌握,易于完成作品。
活動目標:
1.認識可回收利用的廢舊物品,培養幼兒的節約意識,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2.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自己改造廢舊物品。
3.使幼兒大膽發揮想象,嘗試創造新奇的藝術品。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提前讓幼兒收集家中的廢舊物品:牙膏盒、餅干盒、藥盒等紙盒(大小不一)、一次性紙杯(用過的)、雞蛋殼、鉛筆削。
2.剪刀、膠水、雙面膠、水彩筆、水粉顏料。
3.一些廢舊物品做的玩具、裝飾畫:娃娃(一次性紙杯做的)彩虹圖(雞蛋殼做的)跳舞的姑娘圖(鉛筆削做的),各種汽車(各種紙盒做的),高蹺(易拉罐做的)、飛盤(毛線和硬紙板做的)等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變廢為寶的作品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作品,請幼兒細心觀察,注意作品的做法和材料。
2.討論作品
師:(1)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2)這些作品跟我們平時見到的有什么不同?
(3)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么做的?
3.講解制作方法
(1)一一出示作品,將步驟演示一遍,讓幼兒邊看邊說。
(2)鼓勵幼兒發揮想象,用同樣的材料制作不一樣的作品。
(3)出示用廢舊物品制作的玩具,讓幼兒欣賞,玩弄,了解廢舊物品的多種用途,并啟發幼兒由單一向多面發散思維,說出我們班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的玩具,看誰說得多。
4.幼兒操作
請幼兒做一次小小設計師,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動手制作。比比誰的作品最別致。
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廢舊物品,通過畫、剪、粘貼、包裝等組合創新出新穎獨特的玩具和物品。從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要來回巡視指導,發現有不同做法的孩子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以便孩子完成作品。對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鼓勵他們選擇簡單易做的材料完成作品,做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做的認真,學的開心。
5.作品展示
將幼兒的作品放在展示區,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和別人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悅。讓幼兒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學習交流、分享心得。
活動延伸: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培養幼兒在生活中注意節約的精神,讓幼兒學會廢物利用,讓幼兒在生活中收集一些平凡的廢舊物變成生活中有用的物品,成為一個勤學善思、心靈巧手的好孩子。
小百科:寶,漢語常用字,讀作bǎo,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是指珍貴的東西。
美術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有認識自己手的先備知識,平時,幼兒也常運用雙手做事,但卻未對自己雙手多做留意,通過活動,讓孩子利用雙手,激發孩子的創意,使孩子更認識自己的雙手,了解雙手的萬能,期許孩子珍愛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活動中我借由繪本《有趣的手掌畫》引導孩子發揮創造,因為繪本中的內容全部是由手掌畫來表現的,十分新穎有趣,我想這對于孩子們來說一定是個很好的繪本教材,一定能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讓繪本活動與美術活動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讓孩子用添畫的方法來表現手掌畫的神奇。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在手掌上作畫并能用添畫的方式大膽創作。
2.通過感受手掌畫的有趣與多變,在欣賞中獲得愉快的經驗。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手掌上作畫并用添畫的方式大膽創作。
活動難點:
能大膽地進行想像、表達,有一定的創造力。
活動準備:
課件《有趣的手掌畫》、各種顏料、毛筆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掌印,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手掌印提問:這是什么?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跟手掌有關的書,非常有趣,手掌會變變變,書里的手掌藏在哪里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
二、引導幼兒理解繪本內容。
1.播放課件,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畫面,并用簡短的語言表述幻燈片的內容。
幻燈片1:星期天的早晨,天氣真好,太陽公公對著我們瞇瞇笑。
幻燈片2:,“嘀嘀嘀!嘀嘀嘀!開來了一輛小汽車,哦,原來是爸爸、媽媽帶著弟弟和妹妹,一家人要去游玩,大家可高興了。
幻燈片3:汽車快樂地向前開去,邊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瞧!他們來到了動物園。
幻燈片4:動物園的大門到了,你們想不想跟他們一起進去看看呢?好吧,就讓我們快進去參觀吧!
幻燈片5:哇!快看,大象拿著紅蘋果來歡迎我們了。
幻燈片6:我們再去湖邊看看,咦,一只雪白的天鵝,正悠閑的停在湖面上。
幻燈片6:游啊游,游啊游,一條美麗的魚,從天鵝下面游過。
幻燈片7:天漸漸黑了,他們游玩了一天也該回家了。
2.提問:故事講完了,你在故事里找到手掌了嗎?他們藏在哪里?變成了什么?
三、幼兒嘗試進行手掌印創作。
1.手掌真厲害,能變成這么多的東西,你覺得手掌還能變成什么呢?
2.我們也來試試,讓手掌變成一個個有趣的圖案吧。今天我們要用顏料和筆讓我們的手掌來變一變。先選擇自己喜歡的顏料刷在手掌上,然后進行添畫。等下在刷顏料的時候,先將衣服袖子拉高,用完一種顏料想換另一種顏料時先將筆放回原來的框子里。
四、作品欣賞。
1.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臺大的電視機,如果你變好了可以到那里表演給客人老師看。
2.你們的表演真精彩,讓我們去表演給弟弟妹妹看看。
活動反思:
通過試教后,發現用印好的手掌直接讓幼兒添畫,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過于簡單,所以我改變了以前的美術活動畫在紙上,今天讓幼兒嘗試畫在手掌上,然后進行表演,幼兒的興趣比較濃厚,想象也比較豐富,變成了蜘蛛、鱷魚、蝴蝶等,但是繪本的內容有點偏向于手印畫,最好在活動的第一環節讓幼兒先動一動自己的手,來變變,這樣在欣賞好繪本后問幼兒手掌還能變成什么,可能就說的出來了。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在圓形里外添畫,表現自己喜歡的各種各樣的圓形物體。
2、遷移已有經驗,借助范畫擴展想象,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圓形物體。
3、樂意參與“圓形變變變”活動,感知在圓形上添畫變出新事物的快樂。
活動重點:大膽地在圓形里、外進行添畫,體驗創造性地繪畫的樂趣。
活動難點:能自主、創造性地聯想和添畫。
核心要素:想象、創造、
活動準備:
經驗積累:觀察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豐富感知經驗。
小熊吹泡泡大圖片、小熊吹泡泡作業單、由圓變成的物體范例、吹泡泡玩具、水彩筆、小抹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小熊吹泡泡卡片。師:今天張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出示卡片)小熊在干什么?它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小熊是一個了不起的魔術師,它會把圓形變成許多有趣的東西。小朋友睜大眼睛看一看小熊把圓形變成了什么?
二、觀察
引導幼兒觀察小熊變圓的魔術,說說小熊在圓形里面添畫幾筆變成什么?(西瓜)圓形外面添畫幾筆變成什么?(太陽)圓形里外同時添畫幾筆變成什么?(小貓)
師:我們一起數1、2、3,再吹一口氣,(教師用簡筆畫形式畫出西瓜)提問:小熊在圓形里面添畫幾筆變成什么?(西瓜)小熊還會變什么呢?第二次變:小熊在圓形外面添畫幾筆變成什么?(太陽)小熊可真棒,它還會變什么呢?小熊在圓形里外同時添畫幾筆變成什么?(小貓)
小結:小熊的本領真大,它能把圓泡泡變成這么多可愛的`東西。
三、啟發想象
師:小熊是個了不起的魔術師!小朋友你想變圓的魔術嗎?你見過哪些圓形的東西?
啟發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鼓勵幼兒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引導幼兒把見過的圓形的東西都說出來。教師可啟發幼兒說一說吃的、玩的、教室里、馬路上見過的圓形的東西。
四、創造、操作
(1)出示小熊吹泡泡的形象。
師:剛才,小熊又吹了許多圓泡泡,小朋友也來做一個小魔術師,把你想變的圓圓的東西都變出來吧。
(2)教師指導幼兒在圓形里邊、外邊添畫。對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可用范例加以啟發引
(3)對能力強的幼兒提供更多的圓泡泡鼓勵其創造。師:小熊又吹出了更多的泡泡,你再給它變一變吧。
五、交流講評
(1)幼兒圍坐在作品前,向同伴,向老師介紹自己把圓形變成了什么?誰變的東西和大家的不一樣?
(2)老師講評:小朋友變出了這么多圓圓的可愛的東西,小熊夸我們真能干!看,小熊獎勵給我們許多吹泡泡玩具,我們一起到外面玩吹泡泡游戲吧。
延伸活動建議:
1、觀賞活動:引導幼兒觀賞生活中各種圓、方、三角形的物品,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
2、活動區活動:教師將畫有三角形、方形的作業紙放在美工角,讓幼兒自由添畫,并把作品陳列在作品角。引導幼兒互相觀賞添畫好的作品。
美術教案 篇6
教材畫梅分析:
本課畫梅的學習內容是中國花鳥畫表現技法。畫梅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美術新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設置的階段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梅花的表現技法,讓學生近距離地熟悉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有意識地運用中國畫的表現語言來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畫梅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教材運用大量圖片和優秀中國畫作品欣賞,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從認識中國傳統繪畫表現角度出發,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筆墨表現的特點,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國畫托物言志的特點。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另外,選擇梅花畫法中筆墨運用、線條組織、畫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領,作為技能學習的內容,學習使用國畫用具,嘗試國畫的表現技法,在此基礎上,拓展到國畫中同樣表現人格精神的蘭、竹、菊等其他題材的欣賞與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用美術、音樂、生物、歷史、地理、文學等知識進行探究性地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體會民族藝術的偉大。
教學目標 :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梅花挺直堅硬、生機勃勃的造型特點,讓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進一步了解藝術作品與自然的關系,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藝術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知識技能目標
1 .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體會筆墨的韻味。
2 .學習傳統的畫梅技法,嘗試水墨的表現技法。
3 .運用所學,嘗試表現其他題材,發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互動的學習方式,參與到對梅花的學習活動中,嘗試中國畫工具和材料,體驗作畫的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中國畫學習的持久興趣。
教學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感受、筆墨嘗試到創作表現為線索逐步展開,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 由賞梅——詠梅——畫梅展開,體會梅花頑強、挺拔向上的精神,體會筆墨的韻味;第二課時,學生大膽嘗試水墨技法,親自感受中國傳統畫法的藝術魅力。
教學方法:
互動法、探究法、欣賞法等。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通過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學生了解中國畫借物抒情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引導學生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怎樣較好地把握筆墨干、濕、濃、淡的變化。
涉及學科:生物、歷史、地理、音樂、文學等。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圖片、中國畫材料等。
學具——課本、國畫用具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引入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花的世界里,生活因為有花而美麗。同學們最喜歡什么樣的花呢 ?( 生答 )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我最喜歡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 多媒體展示梅花圖片 )
師: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學和老師一樣也喜歡梅花呢 ? 為什么 ?( 生答,教師予以鼓勵 )
師: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由于它獨有的品質而被歷來的文人墨客所贊頌。今天, 同學們就和老師一同走進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潔、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堅毅。 ( 情境導入——激趣 )
二、賞析、探究
( 一 ) 賞梅: ( 多媒體展示 )
師:梅花是我國的特產,原產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東一帶的山地,大約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長江以南地區, 3000 年前即引種栽培,據科學考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臘梅”、“元臘”已有 2150 年的歷史。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創造美術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大膽想象作畫及講述能力。
3、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在粘貼花瓣的基礎上適當添畫,并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畫面。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桃花瓣,壓平待用。
2、膠水、作業紙、油畫棒、各種繪畫筆若干。
活動過程
1、復習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上一節課聽了《桃樹下的小白兔》這個故事,故事里說小兔送給小動物們的禮物是桃花瓣。小貓把桃花瓣當成了發夾,小雞把桃花瓣當成了太陽帽,小松鼠把桃花瓣當成了什么?(扇子)金龜子把桃花瓣當成了什么?(搖籃)小螞蟻把桃花瓣當成了什么?(小船)
2、激發想象:
小朋友們想一想,小動物們把桃花瓣想象成不同的物體,你能把桃花瓣想象成什么呢?(云彩、衣服、裙子、星星、汽車等)剛才小朋友們說了這么多,說得非常好。我們用我們的小手把它們變出來好嗎?
3、師范生作:
師:我們先將花瓣一面抹上一點膠水,貼在紙上,并把花瓣壓平,不要太用力,小心別把花瓣撕壞了。等花瓣稍微干一點在往花瓣上畫,你想把它變成什么就畫什么,在紙上畫上背景,這樣你變的畫會更好看。好,小朋友們開始制作吧。
4、巡回輔導:
--小朋友粘得真好,花瓣一點都沒有破損;-----小朋友的膠水抹得有點多了,襯紙都快爛了,你可以再換一張紙,重新來粘貼桃花瓣,這回可要小心呦。----小朋友你可以告訴我你做的是什么嗎?他把桃花瓣建成了彎彎的'月牙,下面畫了許多小花小草,他說月亮像一盞燈,給正在開歌唱會的蛐蛐們照亮。
5、作品分享:
老師看到小朋友們都作的非常好看,粘貼的很整齊,請小朋友把你的畫講給你的好朋友聽,你把花瓣變成了什么呢?咱們請王澤瑞小朋友說一說他把花瓣變成了什么?他說變成了小魚,我們應該把話說完整:我把花瓣變成了一條小魚。
6、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的想象都非常有意思,我們把你的想象貼到咱們班的作品園地里,讓更多的小朋友、爸爸、媽媽來分享我們的快樂那該多好啊,帶上我們的畫走吧孩子們!
美術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肖像畫。(了解、練習)
(二)進一提高觀察、概括、表現能力。(練習)
(三)通過畫爸爸、媽媽,激發學生的愛心。(初步肯有)
二、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三、課前準備
仔細觀察爸爸、媽媽頭型和五官的特征,并畫出簡易草圖。
爸爸、媽媽的照片。
四、教學步驟
(1)揭示課題,(2)引入談話。
教師問:怎樣把人畫好?
教師小結:如何表現人的面貌特征,抓住其特點。
本課,將進一步學習怎樣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及表現內心情感的人物畫。
(2)讓學生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爸爸、媽媽的頭型和五官的特征,(3)并出示照片。
(三)讓學生畫畫自己的爸爸或媽媽的頭像或胸像。
(四)課堂練習。
(五)教師巡視指導。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地畫。
(六)作業講評。
先對能抓住人物特征、表現人物性格、感情的'作業進行講評。講評可以學生自評、互評為主,教師指出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課后錄:培養學生愛爸爸、媽媽的感情)
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利用種子進行粘貼作畫,根據種子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現一定的物體形象。
2、發現自然材料的美,能耐心仔細地完成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不同種類的種子,每組一份。
2.勾筆線、紙、雙面膠每人一份。
3.課件(范畫)
活動過程:
一、認識種子
師:看,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種子寶寶,我們一個一個來認識一下,看看它們叫什么名字?長
得什么樣子?(可以引導幼兒從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去觀察)
師:你們說的真好,那么這些種子能用什么用呢?(幼兒回答)
師:種子可以種到地里再長出來,種子可以吃,那么種子還可以做什么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什么?
(出示課件圖片種子粘貼畫)
二、欣賞種子粘貼畫
師:你們看到什么?(畫)
師:是什么畫?它們跟我們平常上課畫得畫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幼兒自由回答)
師:你們知道是怎么畫出來的嗎?(幼兒想象回答)
小結:這些畫都是用各種各樣的種子粘貼出來的,做畫的人先把自己要做的畫畫出來,然后分區貼雙面膠
,再把合適的'種子粘上去。
三、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1.引導幼兒先想好作品,再進行繪畫。
2.粘貼雙面膠要牢固。
3.根據種子的特征來選擇它在畫中的用途。
4.粘貼時一個部位,一個部位的粘貼,要有順序。
5.種子粘貼后要用手壓緊。
6.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制作。
四、作品展示
1.在站臺上展示所有作品。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個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對個別作品進行點評。(兩三幅)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經典美術教案02-23
美術教案01-26
美術的教案06-20
《美術》教案02-17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經典)美術教案07-27
美術教案[經典]08-16
(精選)美術教案08-18
【經典】美術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