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3-10-03 10:33:56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數學教案7篇(精選)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7篇(精選)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大班數學教案:購物總動員

      活動目標:

      1、掌握20元的錢幣兌換,進一步體驗錢幣與商品之間的等價交換。

      2、能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適合的商品并填寫購物清單。

      3、能按規則進行游戲活動,愿意與同伴合作。

      活動準備:

      1、帶面值1元、2元、5元、10元人民幣的骰子6個。

      2、鉆圈、滑板車、桌子各6個;小數棒每組20根,共120根。

      3、創設購物環境娃娃超市。

      4、抽獎單、購物單各6份。

      活動過程:

      1、復習比較人民幣面值的多少。

      提問:小朋友你們玩過骰子嗎?你見過的骰子是什么樣的?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特殊的骰子看看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發現面值的.不同,邊扔骰子邊說出面值的多少。)

      2、通過游戲,感知20元的多種兌換方式

      (1)教師引入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你們想成為幸運者參加購物總動員,購買到自己喜歡的物品嗎?.3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要求?”

      (2)出示骰子和活動場景圖,向幼兒介紹游戲玩法

      玩法 :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6組(每組最好兩個人),一名幼兒從起點出發,鉆過圈,趴在滑板車上滑到終點,扔骰子,并取出一張骰出的人民幣(人民幣放在骰子面上用透明塑料固定,留出一邊不封死,便可取出。同一面值需放若干。)同時取出與人民幣面值數量相同的數棒,拿好兩樣物品跑回起點,另一幼兒接力。這時第一名幼兒放好數棒和錢,并做好記錄。

      規則:骰子只能扔一次,累計數額超出20元時本次自動放棄,下一個幼兒繼續游戲。(如:已經抽到17元錢,又抽到5元就要放棄這次抽獎,返回起點。)

      (3)幼兒游戲:“購物總動員”

      ① 教師出示記錄表,交代記錄方法,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本組面值的累加結果。(如:第一次抽到5元,第二次10元,這時引導幼兒累計一共抽到了多少錢,還差多少就到20元 )

      ② 游戲中教師重點觀察指導幼兒數物對應,(如:抽到5元錢就拿5根數棒,教師引導能力差的幼兒通過點數剩下的數棒來得知還差幾元錢就滿20元了)并正確記錄。

      3、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記錄表說一說哪些面值組成了20元。

      提問:你還有哪些組合方法?

      4、購物活動:幼兒拿20元錢到娃娃超市購物區自由購物,并根據物品價格填寫購物單。

      請幼兒說出自己買了哪些東西?花了多少錢?剩了多少錢?教師重點引導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的購物單。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10元以內的人民幣,了解并能清楚地說出不同幣值之間的簡單換算關系。

      2、練習使用人民幣買賣文具。

      3、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10元以內的人民幣。

      難點:能清楚地說出不同幣值之間的簡單換算關系。會使用人民幣買賣文具。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文具超市》。

      2、 和幼兒一起在教室內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復習:10元以內的.人民幣。

      教師出示面值10元以內的人民幣(包括硬幣)若干,引導幼兒復習人民幣的不同面值以及簡單的換算關系。

      二、連一連。

      請幼兒翻開幼兒用書《文具超市》,觀察各種文具的價格,找到手持相應數額人民幣的孩子,并連線。

      三、玩一玩,文具小超市。

      1、幼兒扮演顧客,教師扮演超市的收銀員,幼兒用手中的人民幣買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幣面值的組合及其用法。

      2、教師:10元最多可以買幾種文具,引導幼兒動腦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幣去買一買,之后請幼兒交流自己所購買的文具。

      3、請幼兒分角色扮演顧客和超市收銀員,繼續游戲。

      延伸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養幼兒靈活換算的能力。

      教學反思

      1、幼兒對人民幣感興趣。

      2、引導幼兒動腦筋。

      3、體現數學教育生活化。

      4、數學問題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戲性。

      6、活動環節訓練要復習序數。

      7、要反復做游戲鞏固,把文具換其他物品培養幼兒靈活換算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理論依據

      一、根據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中指出,“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知識建構的主體”,所以本活動充分以孩子為主體,讓每一個孩子數學邏輯能力得到最大提高。同時他指出,“在教學設計上,教學應該通過設計一項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環境、重大任務或問題,誘發驅動并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活動”,所以,本節活動注重了“挑戰性”,即讓孩子在模仿規律排序后創新規律,體現在兩方面:1、從孩子個別創新到小組合作創新,在合作時讓孩子學會協商、分工與合作;2、大班孩子對一種、兩種元素的排序已經駕輕就熟,而對一種元素的排序就要從比較隱性的數量、方位等方面創新,這讓孩子時刻在不斷地挑戰與創造中學習。

      二、皮亞杰的心理認知發展理論指出,“知識是經常與動作或操作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與轉化聯系在一起的”,他認為兒童正是通過動作,實際擺弄物體而認知世界的,即“思維就是操作”,所以,我在設計中突出了以孩子主動探索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操作機會并在反復的操作中構建數學概念、感知物體的排列規律。

      實施策略

      一、根據皮亞杰指出的孩子的邏輯思維發展特點是“依賴于動作和具體事物”的,所以本節活動的主要教學法是操作法,讓孩子在拼、擺、粘的過程中學習。二、根據孩子喜歡游戲的特點,我采用了游戲法,在綠毛龜這個游戲中,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傾聽、專注和反應能力,提高后活動興趣,又巧妙的將活動的核心演繹出來。

      三、根據孩子的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中的“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外部動作到內部動作”,運用歸納法、演繹法,我設計了從集體——個體活動——小組合作、從發現規律——模仿規律——創新規律的層層遞進的活動,運用啟發探索法不斷提升孩子對按規律排序的認知。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能夠發現事物間的排列規律進行排序。

      2、能夠自己、合作創造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規律進行排序。

      教學準備

      PPT一張四色小棒各100根綠毛龜、青蛙圖片各四張操作板18塊黑白方形卡紙各40張透明膠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能夠自創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規律進行排序。

      教學過程

      1、發現規律

      (1)聽故事,找規律。

      在《綠毛龜》這個故事中,當聽到“綠毛龜”三個字的時候馬上坐下。

      (2)觀察PPT,討論,分析、推理,發現孩子熟知的`規律,進一步復習孩子們已有的、按物體名稱、數量、量的差異、方位排序的知識。

      介紹小貓——是個喜歡有規律生活的小動物。

      孩子們討論交流四種規律,并續排。

      2、模仿規律

      根據PPT中的規律讓孩子們用身體動作模仿、續排,活躍孩子們的思維。

      3、創新規律

      (1)幼兒個體操作,擺出自己創新的規律。

      ①集體討論,如何創新規律。

      ②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創新排列規律。

      幫助綠毛龜和青蛙鋪小路。

      要求:有規律、與眾不同。

      ③作品展示,師幼總結創新之處——數量、方位等方面的變化。

      ④運用總結的經驗再次創新排序。

      在原來的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

      ⑤再次交流、總結、分享。

      (2)運用總結的經驗進行合作創新排序。

      ①自由分組,四個孩子一組,分為四組。

      ②小組討論交流,商定排序形式。

      ③孩子們排序,師幼互相檢查。

      ④沿著小路走到小貓家,進一步檢查與體驗規律的排序。

      活動延伸

      尋找生活中的規律。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對大班的孩子而言,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碰到過簡單的統計,如:舉手表決評選"文明小標兵",決定誰當小組長等等,但對運用標記符號等統計的規范要素接觸不多,尤其是對流動數據的統計。對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所以,本次活動擬將對流動數據的整理作為主要的內容主體,從中幫助幼兒習得關于統計的基本方法,在教學方法設計上,本活動考慮了盡可能多的尊重幼兒原有經驗和各自的學習方法,從自主學習入手,了解幼兒的原有經驗,在同伴互助,教師提升過程中,形成新經驗,在小步遞進,不斷嘗試中掌握新經驗。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流動的數據,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 能通過比較、判斷,選擇又快又準確的方法進行記錄。

      3. 體驗學會統計的成功感。

      4. 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 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有基礎的統計經驗物質準備:ppt; 記錄表; 筆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交代主題,活動導入

      1.播放ppt,激發幼兒猜測的興趣播放禮物ppt,請幼兒猜測是什么禮物,激發幼兒想得到禮物的興趣。

      師:大家都想要禮物,怎么辦?引出游戲《石頭剪刀布》

      2.兩人一組隨音樂進行游戲《石頭剪刀布》。

      師:游戲次數多,記不清贏了多少次,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3.幼兒再次進行游戲并嘗試為猜拳比賽記錄輸贏。

      要求:兩人記錄在一張紙上。

      4.交流記錄的方法,提升做標記,用記號記錄等統計經驗。

      師:介紹自己是怎么記錄的,"怎樣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自己的",引出畫符號或寫名字做標記的方法。

      二、統計獎品數量

      1.播放獎品ppt,出示統計表,學習用自己的方法記錄獎品。

      (1)快速播放ppt,引導幼兒繼續用記錄的方法來記錄。

      (2)出示統計表,學習用表格記錄的方法。

      師:剛才ppt里的三種獎品,我們可以為做個什么樣的標記呢?

      (3)幼兒記錄,教師指導。

      2.交流在記錄獎品中出現的問題。

      集體討論:怎樣用又快又準確的方法記錄?

      3.再次統計獎品數量,在記錄中提升"用又快又準確的方法記錄"的新經驗。

      (1)引導幼兒先在白紙上畫上表格和做標記。

      師:這次白紙上什么都沒有,那我們應該首先做什么?

      (2)幼兒記錄,教師指導。

      4.集體驗證交流統計結果。

      5.發放獎品

      活動反思:

      在盒子教學中一開始我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一看到這個盒子就浮想聯翩,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身邊取材,一方面讓學生很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學一開始通過導入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拿出準備好的盒子,放在講桌上,讓學生猜猜里面有什么?通過這樣的提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讓學生們在猜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樂趣。這樣一來很快就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接著我又提出了要求讓學生在猜盒子的時候,注意觀察老師和同學的動作,表情,語言。讓學生一邊在做游戲,一邊讓學生觀察,這樣把游戲和學習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樂于觀察,樂于說話,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要求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進行,接著我又要求學生把進行的游戲分為三部分,并圍繞這三部分來寫一寫。學生通過游戲,通過觀察,能清楚的把自己觀察的,和別人的動作,語言,表情清楚的寫下來,要求寫真實,寫具體,生動。這樣整節課都在學生的互動中,在學生的游戲中,在學生的觀察中完成了本節課。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學生之所以怕寫作文,是因為有些話題與生活實際聯系的不夠緊密,而本次習作,教師讓學生談自己、談同學。學生因為對自己的一切都很了解,有自己的真實想法,所以有話可說;而與之朝夕相處的同學,孩子們對他的一言一行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因此也可以滔滔不絕地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葉圣陶先生曾說:“小學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學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無隔閡;樸實說理,不生謬誤。”當然在本次教學中還有許多的不足,首先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下課了還沒有總結。其次在游戲的過程中,玩和觀察沒有分開,導致有的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只會玩,而沒有觀察,因此在寫話的時候沒有可以寫的內容。第三在教學中應該用精練的語言,這樣才能讓教學更有效。總之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我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品。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相鄰數,感受自然數列中每一個數都比它前面一個數大1,比它后面一個數小1。

      2.探索發現相鄰三數之間的關系,鍛煉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中1~10的數卡,教學掛圖(二)中1~10的豎長條子點卡。

      2.新房圖(10間相連的房子),實物卡,鉛筆。

      3.第24頁《空缺處填什么》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數字娃娃住新房。

      ★教師將1~10的數卡散放在絨板上。

      教師:數字寶寶都出來散步了,看看它們都躲在哪?

      ★引導幼兒觀察新房圖。

      教師:這里一共有幾間房間?第一間房間在哪里呢?

      ★請幼兒按順序給房間貼上數字,確定每一間房在序列中的位置。

      2.體驗相鄰三數之間的關系。

      ★請幼兒給豎長條點卡匹配數卡。

      ★引導幼兒觀察、體驗相鄰三數之間的關系。

      ★教師:數字5有鄰居嗎?它的鄰居是誰?和5靠得最近的.是幾和幾?5比4怎樣?5比6又怎樣?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后總結:與一個數相鄰的兩個數,后一個數比它大1,前一個數比它小1。

      3.了解2~9的相鄰數。

      ★引導幼兒尋找2~9的相鄰數,明確每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即比它大1或小1的數。

      4.幼兒操作活動。

      ★找朋友(將自己的好朋友找到)

      ★填空缺(將空缺處補充完整)

      ★尋鄰居(根據題版數字,貼上相鄰數)

      ★印標記(通過提示,印相鄰標記)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⒈理解物體重量之間的關系。

      ⒉初步學習運用換算的方法計算物體的重量。

      活動準備

      教具:貼絨動物(一只羊、四只貓、八只小雞)貼絨天平兩只,幼兒操作材料貼絨水果(一個菠蘿、三個蘋果、四個橘子)。

      活動過程

      一、它們一樣重,初步感知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

      ⒈水果來比重

      師:今天三種水果想來比重量,看看誰和誰比了?幾個菠蘿和幾個梨一樣重?

      那梨也要來和橘子來比一比,它們比的結果是什么?誰和誰一樣重?

      ⒉幼兒猜測

      現在請你們想一想一只菠蘿和幾只橘子一樣重?(根據幼兒的回答在天平的另一邊放上四只香蕉)

      ⒊幼兒介紹自己換算的方法

      師:你算出來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教師示范方法,我們知道一只菠蘿是和兩只梨一樣重的`,那我們再把一只梨換成兩只橘子,現在你們知道一只菠蘿和幾只梨一樣重了?

      ⒋幼兒操作用同樣的方法比較動物之間的重量

      師:這里有誰?請幼兒說說誰和誰是一樣重的?(知道一只羊和三只貓一樣重,一只貓和三只小雞一樣重。)

      再次提問:那一只羊要和幾只小雞一樣重呢?請你們

      教師演示貼絨教具:將一只貓替換成三只小雞,再請幼兒數一數一只羊有幾只小雞重。(九只)

      二、看誰算得快,幼兒進一步感知物體之間的重量關系

      ⒈幼兒學習比較重量

      師:剛才我們通過動物之間的換算,知道了一只羊和九只小雞一樣重,下面小朋友們的操作紙上還有兩題,請你們幫水果們算一算答案是多少,可以拿盒子里面的圖片擺一擺,算出來以后在相應的天平空格中填上數字。

      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⒊講評:你的操作結果是什么?一只蘋果和幾只橘子一樣重?為什么?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一、活動背景

      本學期根據幼兒園的大的教研活動宗旨,我們大班教研組設定了本學期的活動目標,制定了3次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本月進行了第一次的同課異構活動即大班數學活動《撒花片》,那么什么是“同課異構”呢?同課異構”活動是同一教學內容由不同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或者某一教師對同一教學內容在不同教學班級的不同構思、組織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它的價值和作用的主要有:體現教師的個體差異、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比較來選擇更好的授課方式、選擇更好的教學素材、促進教師的發展等。

      二、活動流程

      1、活動前理論學習《淺談集體教學活動中目標的定位》

      2、執教老師教學活動

      3、執教老師課后說課、反思

      4、大家議課、評課

      5、主持人小結

      三、同課異構活動實錄

      (一)授課 : 地點:大一班 人數:24人

      李老師的課堂實錄:

      科學活動:撒花片

      活動目的:

      1、學習用數字記錄撒花片的結果

      2、發現多次記錄結果的異同,體驗將八個花片分成兩份,會有不同的答案。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運用互補規律和互換規律。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八個花片正面為紅色、反面為綠色,空白記錄單、筆。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2頁。

      經驗準備:幼兒已學過7以內的組成。

      活動過程:

      一、看花片,玩花片

      1、看一看盆中的`花片,和我們平常玩的有什么不同。(正面為紅色、反面為綠色 )

      2、數一數,盆中有幾個花片?

      3、幼兒自由玩撒花片。

      二、撒花片,記花片

      1、剛才在玩撒花片的游戲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或困難?

      2、提出記錄要求。

      3、講解:把八個花片握在手里,然后輕輕撒在桌上,看看撒出來幾個紅的、幾個綠的,把它記在記錄單上;撒一次記一次,記錄的結果和撒出的結果要一樣。

      4、幼兒游戲。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提醒幼兒每次都要撒八個花片,并按要求記錄。

      三、相互交流。

      1、請個別幼兒介紹記錄的結果,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2、你的記錄單上和黑板上的一樣嗎?出現了幾次?

      四、尋找規律。

      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上面的數字有沒有規律。

      引導幼兒發現、運用互補規律和互換規律。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0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19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7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06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4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3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观看欧美性爱 | 午夜性开放视频久久…爽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福利日本一区国产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