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華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一、素質教育目標
1.理解恰當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復習分類說明的方法。
3.進一步學習和鞏固有關說明順序的知識。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打比喻、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難點:1.比喻、擬人、排比、對比、引用等大量修辭方法的運用及作用。
2.課文的主體部分,即怎樣看云識天氣這部分,由于云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復雜,學生一時難于分辨,所以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學的一個難點。
解決辦法:
1.通過分組討論進行制表的方法,并結合講解,從而使學生能更清楚地了解云層、光彩的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系,從而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
2.利用多媒體手段演示云與天氣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3.講講、讀讀、寫寫、練練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能力。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進行說的比賽,其中還培養觀察能力。
2.聽音樂,描述可能出現的畫面。
3.分小組討論,進行制表。
4.搜集有關識別天氣的諺語,班上交流,并建立一個小天氣預報站。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先放一段音樂,請同學們描述一下畫面,陰云密布,狂風大作,大雨點砸在盆上叮噹響,人們四下奔跑的聲音,雞鴨亂叫聲。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看到的是暴雨來臨時的場面,由什么的變化引起了雨的到來?對,是云、風的到來引起的,所以說,云的變化就能暗示天氣的變化。(訓練學生聽、說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云和天氣的關系的課文——《看云識天氣》。
(一)明確目標
1.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識天氣。
3.打比喻、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二)整體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具體、生動地介紹了云的形態、變化及云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系,說明了怎樣看云識天氣。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提問
(1)從題目上看,這是說明什么的文章?
說明云和天氣關系的文章。
(2)從題目上看,你還能讀出什么來?
體裁說明文,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2.讀課文,第1段老師范讀,第2題全班女生齊讀,第3、4兩段分別由兩名女同學朗讀,第5段、第6題分別由兩名男生朗讀,第7段全班男生齊讀。
3.劃分斷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說明為什么可以看云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云的形態變化,云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系,從而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性。
4.這樣分段,體現了什么說明順序?
邏輯順序(由現象到本質)。
5.閱讀第1段,回答下面各題。
(1)這段的結構是怎樣的?(總分總)
(2)如何分層?
第一句是第一層,最后一句是第三層,中間是第二層。
(3)第一段中哪些內容照應“姿態萬千”,哪些內容照應“變化無常”?
“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師,像奔馬……”這些內容與“姿態萬千”相照應。
“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這些內容與“變化無常”相照應。
6.分組討論制表,把同學們分成三個組,第一組閱讀第3段,討論并制出晴天云彩簡表;第二組閱讀第4、5段,討論并制出陰雨冰雹云層變化簡表;第三組閱讀第6段,討論并制出光彩識天氣簡表。
晴天云彩簡表
名稱
形態變化
位置
厚度
天氣征兆
卷云
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卷積云
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
積云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漸漸消散
兩千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云
像草原上潔白的羊群成群的扁球狀排列,兩千米左右
兩行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
名稱形狀
變化過程
位置
天氣征兆
卷層云
卷云聚集著,仿佛蒙上白色的綢幕,卷云慢慢向前推進
高
晴轉陰
高層云卷層云越來越低,越來越厚,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云
高層云變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塊布滿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云
積云迅速形成高大的云山,烏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彩識天氣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征兆
暈
產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日華和月華大多出現在高積云的邊緣
里紫外紅
華環小到大晴,華環大到小陰雨
虹
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出現在早、晚,太陽照紅云層
云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7.同學交流如何看云識天氣。
8.由多媒體演示云和天氣的變化,并伴隨音樂.同學們看著畫面進復述。
9.再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這些云低而厚密,是陰雨風雪的預兆,”這是什么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是分類別。
(2)“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這是什么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說明方法是分類別、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來。
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句子有:
(1)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
(2)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
(3)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
(4)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云,叫積云。
(5)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著云看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
分類別:光彩有暈、華、虹、霞。
(四)總結、擴展
這篇課文緊扣題目進行說明,層次十分清晰,首先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因為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云識天氣,這是全文的重點,寫得詳細、縝密,從高層云依次說到低層云,從象征晴朗天氣的云,依次說到帶來暴風雨的云,又從云的形態特點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再說到云的光彩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在說明中,從現象入手,進而觸及事物的本質,云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就是本質,云的種類很多,但說明層次不亂,先說什么,再說什么,后說什么,有助于把“看云識天氣”的事理說清楚,最后畫龍點睛,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擬題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閱讀課后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組擬題,互作答案。
結尾總結全文、點題,同時說明了看云識天氣的局限性。
(五)布置作業
1.在課外,練習看云識天氣。試著根據天空中的云彩形狀,判斷一下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把結果寫在教室后墻的黑板上。
(六)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侍圣。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2、提出讀不懂的語句。
三、理解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初聞,剛剛聽到。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這句詩講了什么?(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卻看,再看。漫卷,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話講了什么?(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就。這句詩講了什么?(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四,了解內容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多年戰亂,祖國重歸統一的歡快心情)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朗讀課文(要求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學習生字
洛,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左邊是三點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誦課文
八、布置作業
預習基礎訓練1。
板書:
涕淚滿衣裳
漫卷喜欲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放歌須縱酒
極度的喜悅心情
即從
便下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讀正確,讀通,讀有節奏,即字正腔圓的讀好古詩。
2了解古詩的大意,提出不懂的問題,想象畫面,體會戍邊戰士的思鄉但不能回鄉的情感以及戍邊將士豁達的情懷。讀出詩意境,唱出感受,達到自然成誦。
3課外拓展王翰《涼州詞》,滲透兩首《涼州詞》的不同。
教學重難點
感受王之渙的《涼州詞》的古詩意境,讀出自己對這首古詩蘊涵的情感(感受詩悲中不失其壯的基調)。
教學過程
一、教學指導思想:新課程標準指出:第三學段(五六年級)的階段目標是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體現自主學習。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顛峰時期.盛極一時的邊塞詩,確乎前無古人,這其中當首推王之渙的`《涼州詞》。板書:王之渙《涼州詞》。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么?
預設:生提問:涼州在哪兒?詞是什么意思?題目什么意思?為什么兩首詩一樣?(師及時鼓勵學生會動腦筋,想問題.)
1出示唐代地圖(標注:黃河,涼州)。師隨機介紹涼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肅武威。地處西北,十分荒涼。
2詞呢?唱詞。
3釋題:(可以先請學生說)預設:其實涼州詞準確的說,不是詩題。它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流行的一種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為它填詞,便有許多首涼州詞了。
4作者簡介:師:你們了解詩人王之渙么?
預設:(1)可以隨機指名,請學生說,
(2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或沒有查好資料,師介紹。
師:其實《登鸛鵲樓》就是他寫的,正是一曲《登鸛鵲樓》和我們今天要學的《涼州詞》,使他躋身于唐一流大詩人行列。出示幻燈片(指名讀作者簡介)。
過渡:想讀讀這位人稱小官員,大詩人的作品么?
(二)初讀古詩:出示幻燈片,提出讀的具體要求:
1自由讀(至少兩遍)。
2指名讀,聽后評讀。(老師或學生評)
過渡:如果說初讀古詩的第一步,那么讀出感覺,讀出味道那才是我們讀好詩的更高境界。
(三)感悟詩句前兩句
1輕聲讀前兩句詩,找出自己讀的感覺,并且或寫或勾做上自己習慣的學習標記。
2自由大聲地讀一讀自己感覺到的。
3指名讀。(要求說感受,讀出感受。)
4師或生聽后評議。
學習前兩句詩預設:學生可以從第一句里找感覺,也可以先從第二句談起。課堂師要隨機引導。
若學生先體會第一句,則重點點撥:
(1)解決遠上的意思。老師用手勢和眼神帶。(自下而上)
(2)聽音樂,師:提到黃河用什么詞語可以形容它?(自由搶答:洶涌澎湃、磅礴、氣勢宏大)
(3)誰帶著你的想象再來讀,其他同學閉眼聽想象畫面。
(4)聽后評讀。
(5)你聽了這樣的朗讀后,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高遠遼闊感)
(6)想象畫面,同桌加動作自由讀,聽后說說他哪讀的好?
若先體會第二句,則重點點撥:
(1)談自讀后的感覺。(孤)孤什么意思?師及時鼓勵孩子的感受。
(2)你們也這樣讀讀,體會孤的感受。
(3)解疑(胡興業同學提出的疑問):片的意思是什么?師:是呀,為什么寫一片而不是一座呢?
預設:a學生自己爭取解決。
b師引導。進情境詩人由高遠遼闊的黃河,筆鋒一轉,把視角拉下來,遠望,不覺詠出個人接讀第二句。
c如果讀不出片(單薄,小,)的感受,師隨機指導這個學生:再遠些,再遠些看,邊讀邊想象它的樣子。此時,再說你(你們)的理解。指名說或自由說。(師注意捕捉學生的零散感受。(座呢,城比較高大,厚實的感覺。寫片更突出了城的孤,單薄,小。猶如一片小小的樹葉。更加有種悲涼,危險的感覺)
4師:想看看這片城么?(課件)
5配樂《涼州曲》創設情境:(師語速緩慢地)茫茫戈壁,假如你是戍邊戰士,盛夏驕陽似火,大漠之上(生接讀:一片孤城萬仞山。);秋風颯颯,中秋月掛梢頭,(生接讀:一片孤城萬仞山。);冬夜北風寒,雪花漫天飄(生接讀:一片孤城萬仞山。)。此情此景,身處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兩個詞說說。(指名說,生:凄涼,蒼涼,寂寞,孤獨)
6小結:前兩句詩,如果說首句帶給我們更多的是黃河的氣勢磅礴和天空的高遠,用一個字壯(板書壯),那么第二句則更側重的守城戰士環境和內心的描寫,我們也用一個字概括:悲,(板書悲)。這真是壯中有悲,悲中有壯呀!
7自己再讀讀,體會體會這種蕩氣回腸的感覺。
8個人展示讀。(師再評:我聽出你在突出一和萬,對比讀中,反襯了城的孤單薄和戰士內心的凄涼感。真是用心在讀啊!
過渡:如果說前兩句是畫意,那么后面的詩情又是什么呢?
(四)學習三、四句。
1輕聲讀三、四句,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么?(預設:誰怨誰?何須怨又是什么意思?)
2解疑。出示ppt
(1)何須什么意思?
(2)何須怨呢?(不必怨。)誰不必怨誰?(羌笛不必怨楊柳)。
(3)看著大屏幕詩句,學生試著說詩句大意。追問:為什么不必怨呢?(怨也沒用,無可奈何的感受。)[
(4)試著讀出這種感受。
(5)指名讀。
(6)師生評讀。(師隨機評:我還聽出了你的怨憤之情。)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怨憤朝廷的漠不關心;所以突出春風一詞的朗誦。)
3師:然而,一個何須怨,道出了將士心聲保家為國,(板書:保家為國),表達了他們豁達的胸懷。怎么讀出這情懷?自由讀指名讀范讀指名讀學生自評。
4回讀全詩:同桌互讀,讀后評議他哪讀的好?展示個人讀大家評議。
5學唱古詩。播放視頻《涼州詞》。
古詩是可以唱的,想唱么?讓我們唱中表達心中的感受。1遍:輕聲學唱。2遍:自由大聲唱。3遍:起立,加動作,眼神,有滋味的吟唱。(自然課堂呈現熟能成誦的感受。)
(五)課外拓展:師過渡:同學們,還有一首與此題目相同,內容相同,感情相近的詩,但表達將士的情懷直接,更豁達。出示ppt王翰《涼州詞》,相信你們用剛才的方法,一定能很快進入角色的。
1自由讀,找感受。
2小組交流感受或讀出感受。
3小組賽讀。形式自己設計。讀后學生互評,或者老師評議。
4試著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可以從題目,作者,詩表達的情懷,內容都是邊塞詩...)這些都要因學生學情而定。也可以提問質疑,師隨機解疑。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2、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教學難點:體會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自學指導(一)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自學指導(二)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么,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伙伴們從一次無意的游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并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六、口語交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云,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后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七、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獲嗎?(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并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游戲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贊美生活的美。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這是教科版第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的課文,我自己制作了PPT,嘗試用多媒體技術來執教,因為我認為本課的難點是理解飛天一段的描寫,這樣容易使學生接受美的熏陶。
設計理念:
1、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別是對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朗讀成為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礎上,自由選擇不同的方式去朗讀,尊重每個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見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莫高窟的藝術特點,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
達意方面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自主學習課文,通過逐步的指導,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目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體會敦煌莫高窟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發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學習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激勵學生熱愛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識寶庫:
我們已從高大堅固、雄偉壯觀的八達嶺長城,領略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們再去敦煌看一看莫高窟的神奇與美麗。(播放錄像)
從短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師:剛才我們從莫高窟的地理和外觀上感知了她的神奇和美麗,現在讓我們走進莫高窟去感受它迷人的魅力。
二、整體感知,揭秘寶庫: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以領讀方式檢查
2.指名讀文思考: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莫高窟?
三、欣賞藝術,走進寶庫:
師:你想先到哪參觀呢?
(一)欣賞彩塑,體會魅力。
師:邊讀邊畫出描寫了彩塑特點的詞。
師:文中哪些詞或句子體現了個性鮮明,神態各異的特點?請找到談談你的理解。
師:你們喜歡這樣的彩塑嗎?
問:假如你就是游客之一,你會怎樣稱贊?
過渡:在欣賞這一尊尊彩塑,感受著前人高超的雕塑藝術時,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驕傲。請帶著各自的心情,再來感受彩塑的魅力吧。
(二)駐足壁畫,體會魅力。
師:用文中的哪個詞能概括彩塑?(精妙絕倫)除此之外莫高窟里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
問:請找出這兩個詞在文中的哪里?為什么放在這?(過渡句:承上啟下)
師:從哪體會到壁畫的宏偉瑰麗的?
1、宏偉
2、瑰麗
3、想象還有什么樣的飛天?進行語言訓練。
4、師生共同感受壁畫的宏偉瑰麗,出示圖片,填空形式伴著音樂讀。
過渡: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令我們心曠神怡,然而有一個地方我們無法不去提起,它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無法抹去的傷痛。
(三)去藏經洞,激發情感。
師:自讀課文,說說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出示投影片
(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認識敦煌的近況與敦煌恢弘的藝術成就,激發情緒,結合文中語句指導讀悟)
師:讀了投影片上的話,你作何感想?
師:讓我們帶著對曾擁有文物的自豪,對帝國主義的憎恨,對失去文物的惋惜齊讀這段。
四、感情升華,總結課文:
1、莫高窟雖然經過千百年自然和人為的坡壞,但他仍是現在規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藝術寶庫。仍以他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所以稱它是什么?稱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畫是什么?
2、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有著無窮的智慧、有著巨大的力量,為我們、為后人留下了舉世聞名的寶貴遺產,讓我為之驕傲為之自豪,那作為新世紀的我們又當如何呢?
提示:同學們要努力學習,建設強大的祖國。無愧先人,無悔后人。
五、布置作業,鞏固重點:
1、用有有還有造句
2、寫一寫學了《莫高窟》后的讀后感。
板書:
彩塑
精妙絕倫
莫高窟
壁畫
宏偉瑰麗
藝術寶庫
藏經洞
文物眾多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16個漢字,能夠讀準字音。
2、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本課漢字的字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認讀的16個字中,有的表示動物名稱,有的表示植物名稱,都是大家熟悉的。
二、觀察圖畫,自由認讀
16個漢字上面都有圖畫,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想想哪些自己熟悉,哪些自己還不太熟悉。
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認識圖上畫的哪些事物,教師相機出示字卡,順勢認讀漢字,對圖上畫的事物還不太熟悉的可以和同學交流一下。
三、指導讀準字音
1、讓學生先找出標上紅色注音的字。啟發學生發現這些紅色的注音都是學過的音節。
2、教師出示卡片:
lù
má
pí
hé
mǐ
ɡǔ。先讓學生認讀,再試讀這些注音下面的生字:鹿、麻、皮、禾、米、谷。
3、依次出示其他的字卡。
教師領讀字卡上的'注音和漢字。
4、重點指導讀準帶有翹舌音的字:蟲、竹;帶有平舌音的字:絲;聲母容易混淆的字:鳥。
5、打亂順序讓學生認讀。
四、指導誦讀
1、教師范讀。
2、教師領讀。
3、邊讀邊體會第二、第四組字的韻腳是u;把握誦讀的節奏。
4、在讀中了解每個字的意思。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工整地書寫11個生字,理解“晶瑩、恩賜、節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破碎、和藹可親”等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說出課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課文中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聯系實際思考,“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句話的含義,認識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課文的說明方法,體會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聯系實際,讓學生從心靈深處認識“只有一個地球”,從而樹立起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讀懂課文介紹了地球哪些方面內容,學習文中說明方法、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1.宇航員拍攝的地球圖片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然后結合自己對地球的了解,同桌間相互交流。
2.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板書:只有一個地球)齊讀課題。
3.釋題,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只有一個地球”?是一個怎樣的地球?
4.明確本課時的學習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內容?有哪些讓你感觸最深?是什么感觸?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觸?
(2)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初讀課文、讀后交流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就自己感觸深的詞語、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課文寫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內容?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與修辭手法?
3.全班交流(圍繞課文寫地球哪些方面內容,交流感受、說明方法、修辭手法),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重點內容。板書: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資源有限,生態災難無處可去,精心保護
4.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看出這篇文章是關于環保主題的,文章先講了地球的美麗與可愛,接下來又講了地球上資源有限,人類的一些行為會造成生態災難。如果地球被破壞,人類將別無去處。最后提醒人們要保護地球。
三、再讀課文,把握內容
1.根據板書的`內容,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學生概括內容后,老師引導學生說出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四、朗讀課文,互相評價
1.想一想,應該怎樣來讀這篇課文?
2.讀給同桌聽,然后相互評價。
3.指名一位同學讀給大家聽,師生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書寫生字詞語。
2.抓重點詞句,深入研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齊讀詩歌,導入新課
1.學生齊讀詩歌《地球累了》(節選),讀后談自己的感受。
2.教師總結,導入新課:那是一種心理的糾結,那是對人類愚昧無知的感嘆,那是一種對環境的憂慮。宇航員遨游太空,也發出感嘆。讀出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圍繞感嘆,研讀課文
1.地球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1)學生齊讀宇航員遨游太空所見的地球。
學生齊讀:“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2)聯系實際,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這一觀點。
補充資料: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的破壞,以及帶來的后果。(臭氧層對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極強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強度紫外線的99%,從而擋住了太陽紫外線對地球上人類和生物的傷害。一旦臭氧層遭到破壞,紫外線便會增強,則全球氣候會變暖,人類生命健康堪憂。)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葉扁舟。
(“宇宙”與“扁舟”對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結合地球的一些實際數據,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這一觀點。
半徑:約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積:大約5.1億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xx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
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
可供人類居住:約0.8億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資源有限”
(1)礦物資源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地球無私地、慷慨地向我們提供礦產資源。體會地球太可愛了。
(2)聯系實際,人類不加節制地開采礦產,必將加速礦產資源的枯竭。那時人們將沒有煤、石油、天然氣、金屬礦,人類需要的工業原料就沒有了,進而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態災難”
(1)人類生活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服務的。何為“本來”?去掉“本來”,讀出地球的可愛;加上“本來”,讀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
(2)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主要有哪些?聯系實際展開會議與想象,體會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亂砍濫伐,捕殺野生動物,廢氣排放,濫用化學品等。并由此展開聯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層層深入,得出結論
1.科學家證明什么?是何意?科學家設想什么?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說明人類要保護地球;科學家設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這是為了讓讀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們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進一步突出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2.展開想象,說說人類別無去處的結果?
3.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護地球切實可行的辦法。
四、書寫字詞,拓展練習
1.正確工整地抄寫課后11個生字,15個詞語。
晶瑩、遙望、恩賜、慷慨、毀壞、目睹、交錯、貢獻、節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破碎、和藹可親
2.談談對“如何去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的想法。
板書內容
只有一個地球
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
資源有限,生態災難
無處可去,精心保護
語文教案 篇8
復習目標:
1、鞏固第八單元的生字詞。
2、整理錯亂的句子,練習用“重陽”“興高采烈”和第24課成語造句。
3、能理解成語意思,會填空。
4、學習修改病句。
5、進行閱讀分析,進一步提高閱讀水平。
6、會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一、聽寫詞語。
1、聽寫詞語:2、同桌互批3、找出易錯字,師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4、齊讀。
二、整理錯亂的句子
1、出示句子:
()有一次,一條小金魚游到我的身邊。
()文文家有個小水池,養著許多金魚。
()我常常趴在池沿上,睜大眼睛看它們在水里游來游去。
()它尾巴一搖就游跑了,可我差一點掉進水池里。
()我探著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2、說說看到這種題目,應該怎么做。
3、指名說。
4、師總結:先讀一讀,了解大意。再根據其中的聯系,找出句子的前后順序。一般的都有是按時間或地方的順序來寫的。整理好了后,一定要再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
5、按上述方法,練習做。
6、指名交流。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A過三個月的鍛煉,小明的身體。
B堂課,沙老師就給我留下了永遠不能忘記的難忘的印象。
C特別喜歡踢足球和排球。
D園里的'花很美麗極了!
E與這門功課對我很感興趣。
F架上各種各樣的擺著圖書。
G老師講的知識,我基本上全懂了。
H愛迪生試制電燈,不知多少次做了實驗。
T我在公園里看到奇異的一種花草。
J我斷定這個好主意可能是聰聰想出來的。
2、復習我們學過哪些形式的病句。
3、修改。
4 全班校對,同桌互批。
5 師重點指導易錯的題目。
6 生對調訂正。
7、師批改。
四、造句。
1、出示詞語:“重陽”“興高采烈”和第24課成語造句
2、說說各成語的大概意思,造句時應該注意什么。
3、試著用造句
4、師生共同評議。
五、復習課文。
1、采用齊讀、聽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式復習本單元的內容。
2、指名背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教師檢查
六、閱讀分析
閱讀短文,完成后面的思考題:
“丟沙包”是同學們十分喜愛的活動。操場的西墻邊,這一組,那一組,玩得多帶勁!兩頭丟包的同學密切合作,向中間的同學發起猛攻。中間躲包的同學非常沉著,眼睛盯著沙包飛來的方向,左躲右閃,蹦來跳去。沙包飛來了,只見他輕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從褲腿邊飛了過去。沙包又從背后飛來了,他猛一轉身來個“海底撈月”,抓住了沙包。他們蹦啊跳啊,玩得多么歡暢!
1、給短文加個題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短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驚慌( ) 討厭( )
3、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請在文中用“~~”畫出來:
4、文中的“他”指__________________,寫“他”的動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找四個)
語文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學習“十、木、禾”3個字,認識3種筆畫和一個偏旁。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感受漢字的形象性,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認記生字,會寫“十木禾”3個字。
2、建立圖、古象形字、漢字之間的聯系,幫助識記漢字。
三、教學準備:
錄像帶、生字、字母卡片及掛圖、四線格的小黑板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在“游樂場”里,認識的字“朋友”已經不少了,大家還認識這幾位“朋友”嗎?(大屏幕出現13個學過的生字。開火車認讀。)
魚 雨 飛 風 土 云 馬 牛 山 水 下 火 土
2、新授:現在“游樂場”的叔叔們又帶來了幾位有趣的新“朋友”正等待著跟小朋友認識呢!瞧,他們隨著美妙的音樂來了。
(隨著美妙的音樂聲大屏幕出現12個生字及彩圖)
二、整體感知、自主學習
1、請小朋友找出你自己認識了哪幾位朋友,并說說你是怎樣認識的'?
①自由上臺點擊讀、說給小朋友聽。
②同桌互教互讀。
③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小結過渡:小朋友既懂得觀察,又會自己識字,真了不起,將來一定能成為一名科學家。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科學家在一座山洞里發現了一塊石頭,上面刻著許多不同形狀的字你們瞧:
(大屏幕出現一塊刻有古象形的石頭,大家邊看邊議論。)
三、引導觀察、學習探究
1、讓學生觀察“羊”“目”兩個容易辨認的古象形字,請問:你們能不能幫助老 師認一認嗎?是怎樣認出來的?
(屏幕出現相對應的圖)
2、有時候的人就是看看東西的形狀來造字的,當時把這些字稱它為象形字,過了好多年以后,這些字就變成了現在的文字,多有意思啊!
(課件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
屏幕出示:羊、目,請學生把這兩個字和象形字對應起來
3、認讀生字“羊、目”
①認讀生字卡片
②了解“目”就是眼睛
③拓展:你還知道與“目”有關的字嗎?
四、師生互動,游戲識字
1、小朋友真聰明,現在咱們一起高興地進游樂場玩玩好嗎?但是進游樂場需領一張門票,怎樣才能領到門票呢?
2、講游戲規則:
①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一張帶圖門票
②每個小朋友用自己的帶圖的門票到老師這里來領漢字門票
③領到門票后,左右手同時出示門票,確認后大聲讀出漢字
3、學生認讀漢字(同桌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五、嘗試識字,小組合作
1、出示生字,同桌相互認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教師巡視)
2、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3、學生交流,教師隨機引導。
①介紹象形字的特點。舉例“兔”,并認識新偏旁“ #11912;”,你還認識哪些帶“角字頭”的字。
②引導學生編順口溜記住容易忽略的筆畫:“小鳥不能沒眼睛,頭上一點要看清”;“兔子長著長尾巴,豎彎鉤上有一點”……
③引導學生看圖說一個簡短的話,并用上量詞
一張 一輪 一個 一團 一棵 一只等
六、鞏固生字:
1、去掉拼音出示生字卡片比賽認讀。
2、找朋友游戲,組詞語認讀
七、書寫指導:
1、書寫“十”
①屏幕出現生字“十”認讀。
②學生觀察生字:哪一筆我們已經寫過?紅色的一筆叫什么?
③認識新筆畫“豎”,書空注意筆順及“豎”的寫法。
④教師在田字格中示范寫“十”
⑤學生練字,教師巡視指導
八、實踐性操作:
1、完成課后練習“我會連”。
2、找一找我們生活本中還有哪些象形字,然后在爸媽的幫助下模仿本課
的自制卡片(字和實物)
如:山 水 田 雨 風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路,復習鞏固。
1、給字娃娃戴紅花
① 出示12個“字娃娃”和12朵紅花(即制成娃娃狀的字卡和15朵花狀的音節卡片,其中3個音節非本課生字的音節)字卡與音節卡各自打亂順序。
② 指名給“字娃娃”戴紅花。
③ 開火車認讀上述帶拼音的生字。
2、齊讀生字
3、猜字謎,編字謎
①教師編,學生猜
如:a.有時掛在天邊,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
b.東邊升,西邊落。看時圓,寫時方(日)
②各自編,大家猜。
如:“口”加一筆變成什么字?(中日) 加兩筆呢? (目 田 白 右)
“木”加一筆變成什么字?(禾、本) 加兩筆呢? (米、機)
4、小組合作,讀、組、說游戲。
各組準備:第一人正確讀出生字,第二人組詞,第三、第四人分別從所組的詞語中選一個說一句話。
二、書寫指導
1、復習“十”的書寫,鞏固筆畫“豎”及不同的寫法。(先橫后豎)
2、書寫“禾 木”
①認識新筆畫“撇”“捺”,觀察“木 禾”有兩個相同的筆畫,朝左是“撇”朝右是“捺”,書空。(先撇后捺)
②教師范寫“撇”講述書寫規則:從右上向左下,起筆重后漸輕,收筆快形成尖子狀。
③學生用食指在桌上練寫,感受用力的輕重變化。
④同時認識“捺”。
⑤書寫“木”“禾”重點指導“撇”
“捺”的寫法:先撇后捺,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
⑥指導學生書空,注意筆順。
⑦學生練習寫,教師巡回指導。
三、評議
四、擴展練習
1、把你學會的字寫在卡片上,放在識字袋里。
2、閱讀課外片斷。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3、了解課文是怎樣描寫四季的特點的,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課文怎樣描寫四季的特點,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四季風光圖片。
教學過程:
一、猜想導入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讀題猜想:童話中的主人公是誰?講了一件什么事?
2 、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
1、學生自主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利用生字卡小組內檢查讀音。
3、默讀思考:童話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誰?分別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從這些事中你體會到四季的什么特點?
4、小組交流
5、指名小組匯報學習收獲。
三、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1、學生把最喜歡的語句、段落讀一讀,品味一下。出示四季風光圖片,讓學生觀察。
2、想一想:哪些句子寫得好,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好?你是從哪些地方了解到季節的特點的.?
3、學生找句子,畫詞語,寫批注。
4、小組交流。
四、理解感悟
1、小組內自由談讀后的感受。
2、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內以各種形式品讀句子,再通過配樂和圖片再現情景的方法,把學生帶入到文中描寫的情景中,體會“把景物形象化”的寫作奧秘。
3、用一個詞(一句話)概括四季的特點。
4、學生回答:(生機勃勃) (熱情似火) (果實累累) (白雪皚皚 色彩斑斕)
五、 布置作業
1、組織一次朗讀比賽。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詩經教案05-31
語文翠鳥教案05-02
《語文園地》教案05-21
語文《檢閱》教案06-10
語文關懷教案03-18
語文園地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