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優秀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懂得只有認真、虛心、耐心,才能把本領學到手。
2。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邊讀邊思考理解詞句;聯系上下文,回答課后的思考題;
朗讀課文;
練習用“先……再……然后……”說話。
教學重點:
了解這篇童話所要說明的道理。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課后思考題。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帶、頭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ㄒ唬┠阋欢ㄏ矚g童話吧,說出你學習過的一篇童話的題目。
。ǘ度壶B學藝》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話。讀讀課文,想想
“群鳥”是指哪些鳥?它們是怎樣學藝的?你知道這些鳥的窩是什么樣嗎?
。ㄈ┰谧x的時候,遇到不懂的詞語查查字典。
二、指名認讀詞語卡片
fegrave;ng huaacute;ng xuǎn chagrave; lěi
鳳凰 選 好樹 杈壘 起
wěn yaacute;n tuograve; shugrave;
安 穩房 檐唾 沫舒 服
cāo jigrave;n qiě
粗 糙不 僅 而且
三、聽課文錄音,思考預習題2
四、讀懂課文內容
(一)提問:“群鳥”指的是哪些鳥?向誰學藝?學什么?
1!叭壶B”指的是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小燕子。
2。群鳥向鳳凰學藝。
3。群鳥向鳳凰學習搭窩的`本領。
(二)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許多鳥都向鳳凰學過搭窩,可是有的仍舊不會搭,有的搭的窩很粗糙。(哪些鳥仍舊不會搭,哪些鳥搭的窩很粗糙?為什么?)
1。貓頭鷹仍舊不會搭窩,沒有窩住。因為貓頭鷹最不虛心,剛聽鳳凰講個開頭,就認為沒有什么好學的就飛走了。(讀有關課文。)
2。老鷹、烏鴉、麻雀搭的窩很粗糙,因為他們學到一點兒就走了,以為自己會了。
老鷹聽剛說要在樹上搭窩,就想,原來就是找個樹杈,就飛走了。所以老鷹的窩只是幾根樹枝搭成的。(讀有關課文。)
烏鴉聽說要把叼來的樹枝,一層一層地壘起來,以為自己會搭窩了,就飛走了。所以烏鴉的窩是用許多樹枝壘成的。
麻雀雖然把窩搭在房檐下,卻不舒服,因麻雀只聽鳳凰說應該把窩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風,不怕雨。他想和我想的一樣就飛走了。他并不知道應該怎樣搭窩。(讀有關課文。)
(三)只有小燕子搭的窩,不僅漂亮,而且又結實,又暖和。(小燕子搭的窩為什么這么好?)
小燕子認真地聽完鳳凰講怎樣搭窩,學到了本領。
小燕子很虛心,從頭至尾都認真聽鳳凰講怎樣搭窩,聽完還向鳳凰表示感謝,他真學會了怎樣搭窩。(讀有關課文。)
(四)誰能給這些鳥的學習態度,按從差到好排排隊,并說出排隊的理由。
貓頭鷹最不虛心,剛聽了個開頭,就認為沒有什么好學的,就飛走了。他沒學到本領,不會搭窩。
老鷹、烏鴉、麻雀都是學到一點兒就走了,以為自己會了,他們搭的窩都很粗糙。
小燕子學習態度認真,搭的窩最漂亮、結實又暖和。
五、按課文內容填表
六、教師先指導填一行,再讓學生獨立做,然后訂正
七、小結·提問:這篇童話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
這篇童話講的是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小燕子向鳳凰學習搭窩的本領,結果有的仍舊不會搭,有的搭的窩很粗糙,唯獨小燕子搭的最好。
八、作業:練習朗讀課文
板書(同上表)
第二課時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提問:小燕子學習用泥壘窩一共有幾道工序,按順序說說各是什么
先在書上找出有關的句子,再回答問題,并用帶點的詞說話。
“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拌勻了,再一層一層地壘起來,然后叼些毛和草鋪在窩里!
1。叼、拌;2。壘;3。鋪。
用“先……再……然后……”造句。
三、學習了這篇童話,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ㄒ唬┎惶撔木蛯W不到本領。
(二)不認真學習,就學不好本領。
。ㄈ┮托牡貙W完,才能學到本領。
。ㄋ模┲挥刑撔摹⒄J真、耐心地學習,才能把本領學到手。
四、指導朗讀
朗讀課文要注意讀出各種鳥的不同語氣。
。ㄒ唬P凰:自始至終都在認真地教,它的話要讀得親切而耐心。
教師示范:“學本領要有耐心;沒有耐心,什么也學不成。”
學生每人自己練習,只讀鳳凰說的話,然后指名朗讀。
(二)提問:讀貓頭鷹的話,應是什么語氣?
貓頭鷹不虛心,認為鳳凰“不見得有什么真本領”。應讀出驕傲的語氣。(讀貓頭鷹的話。)
。ㄈ┨釂枺鹤x老鷹、烏鴉、麻雀的話,應是什么語氣?
1。老鷹、烏鴉、麻雀只聽了一部分就以為學會了,也表現很不虛心,應讀出洋洋得意的語氣。
2。課文中三、四、五小段寫鳳凰的話時,為什么后面都用了省略號?
這里表示鳳凰的話還未說完,這些鳥就不耐心地打斷鳳凰的話,朗讀時這些鳥的話,要和鳳凰的話緊緊接上。
練習這三段朗讀時,只讀對話,不必讀提示語。對話的連接要緊湊。
3。分角色朗讀練習。
(1)一人讀鳳凰的話,三個小組分別讀一種鳥的話,注意語氣和對話的銜接。
。2)指名4人練習朗讀。
。ㄋ模⿲W生戴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條件的可排練成課本。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一、泛讀分段,直奔中心,用變序法教《少年閏土》。
通過泛讀,根據課文后第2題分段。明確第四段是本文重點段,其中最后一小段是全文的中心段。
二、繞心畫圓,系列設問。
圍繞中心段提問:閏土心里有哪些稀奇事?文章是怎樣生動地寫這些事物的?著重寫了哪件事?這件事在第一段里也作了描述,這種安排有什么作用?通過這些事反映了什么?“我”為什么對這些事感到稀奇新鮮?“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為什么不知道這些事?“他們都和一樣……”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用閏土的`生活同“我”進行對比,有什么作用?這段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嘗試討論,點拔指導。
先讓學生帶著上述問題閱讀課文,思考,嘗試解答,再進行討論。教師給予適當點拔、指導。
四、心圓相照,文道統一。
由道返回,因道學文:讀了這課,閏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為什么?作者是怎樣抓住人物特點來寫的?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王二小》,應該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和學文,熟悉課文的語言文字,了解王二小的事跡,激發學生崇敬英雄、學習英雄的感情。為此,可以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一、由圖入文,講英雄的故事。
1.整體感知。將文中的'四幅插圖以投影的形式出示,同時播放《歌唱王二小》的樂曲,此時教師范讀課文,讀后讓學生說說:圖中出現了哪些人物王二小是什么人
2.看圖說話。先指導學生逐一觀察插圖,說出插圖的內容,然后要求學生將四幅圖的內容連起來,把故事說完整。
3.讀通課文。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披文入情,知英雄的人格。
1.找一找。引導學生先找出與四幅插圖相對應的課文段落,讀一讀;再從這些段落中畫出直接寫圖意的句子;然后分別用一個短評來概括每幅插圖的內容。如:(1)邊放牛邊放哨;(2)叫他帶路;(3)帶進埋伏圈;(4)消滅敵人。
2.想一想。引導學生回想平時觀看過的影視片,如《小兵張嘎》等,讓他們了解抗日戰爭的時代背景,體會戰爭年代的血雨腥風,并結合有關內容理解兒童團員掃蕩敵人八路軍等詞語。
3.議一
議。為什么說王二小是小英雄呢要求學生講述王二小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的經過,體會王二小的機智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并要求結合講述用上迷了路帶路裝著順從埋伏圈上了當消滅等詞語。
4.寫一寫。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根據課文,把下列句子填寫完整(括號內是應填內容):
(1)王二小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
。2)王二小被敵人逼著(帶路)。
。3)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4)王二小(被敵人)殺害了。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方法與過程
通過聆聽感受、自讀自悟、品讀深入等閱讀活動過程
中理解文本,掌握“讀——品——背”的學習方法,并在句式練說、朗讀表演中得到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熏陶。態度、情感、價值觀激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真情實感,培養兒童博大而純真的心。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學習方法,試背課文。教學難點
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續編詩歌,訓練語言。產生關愛他人,關愛生命,愛護環境的愿望。
教學前提
1、了解故事《神筆馬良》
2、在第一課時已初讀課文,學會認9個生字,并練習寫8個生字。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猜猜老師要畫什么?(毛筆)
2、版畫:毛筆,板書:筆,找出畫與字的聯系。
3、引出神筆。
4、馬良用神筆做了許多好事,
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用它來幫助誰呢?
5、揭題:假如
整體感知
1、問題:我們的課文里有誰需要幫助呢?假如有了馬良的神筆,應該怎樣幫助他們呢?
2、教師范讀。
3、根據生回答歸納板書:
——小樹——
——太陽小鳥——
——谷粒西西——
——好腿
4、小結:瞧,我們周圍不僅有需要幫助的人,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植物和小動物。
學習第一節詩歌讀
1、剛才,你們能發現老師的優點和不足,下面該輪到你們讀了,給自己提點要求吧。
2、品讀“嘆息”一詞:用第一節詩里的句子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小樹在寒冷的北風里,縮著身子,輕輕嘆息)誰愿意上來扮演縮著身子,輕輕嘆息的小樹?引導學生通過做動作和表情來理解“嘆息”。想象:小樹邊嘆息邊說什么呢?
3、品讀“快活”一詞:想象:如果這個時候,天空中出現了一個紅紅的暖和的太陽,小樹又會說什么呢?這時候的小樹感到怎樣?用書上的一個詞來形容——快活。誰能快活地把這一段讀一讀?(個別讀)誰能比他讀得更快活?(齊讀)
4、自由品詞:你最喜歡這一節詩里的哪個詞?(紅紅的、寒冷的、輕輕……)當你讀到這些你喜歡的詞的時候,要更有感情一些,要讀出你的喜愛之情。誰愿來給大家做個示范?先說你喜歡哪個詞,再讀一讀。其他同學也有自己喜歡的詞語,那就自己讀一讀吧。背
5、背誦指導:這節詩歌的順序是,先提出“假如有一枝馬良的神筆”——再講給誰畫什么——最后講畫的理由。小結
6、學法:讀——品——背(品的方法:找出你喜歡的詞語,理解它的意思;還可以拿別的詞語替換一下,比較表達效果的不同……)
學習第二節詩歌小組活動
1、小組內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可以自由讀或輪流讀。
2、你最喜歡這一節詩里的哪幾個詞印象特別深?為什么?和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你還能用表演的形式讓組內的小朋友也喜歡這些詞。
3、輪換不同的方式多讀幾遍,根據“假如……——給誰畫什么——為什么畫”的`句式,試著背誦這一詩節。
小組匯報
1、覺得自己讀得特別好的小組起來讀。
2、愿意說說詩中的好詞語的小組有嗎?
3、哪個小組能背下這一節詩?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是四人小組內用了“讀——品——背”的方法來學習第二節詩歌的。在讀中品味詞語,在背中積累語言。你們說這個學習方法好不好?那么,接下來就請你們用這個方法自學第三小節詩歌。
學習第三節
1、根據“讀——品——背”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詩歌的。
2、個別讀。
3、品好詞。
4、試背誦。
學習第四節
1、詩歌的末尾出現的六個小圓點兒,是什么標點符號?
2、省略號代表什么意思?
3、為什么作者要在這里使用省略號呢?
拓展思維
1、我想作者一定是想讓我們也來說一說“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會畫什么,為什么要畫。”
2、說一說
3、四人小組合作創作一篇更新版本的。
總結
1、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這動聽的旋律中,我們這堂課也要結束了,但是希望人們相互之間的關心和愛心永遠不會結束,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奔”,學習兩個部首“馬、頁”。
2、準確、流利的朗讀兒歌,體會兒歌所帶來的幽默。
3、背誦兒歌。
教學重點 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奔”,學習部首“馬、頁”。
教學難點 正確書寫部首是“馬、頁”的生字。
教學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學生準備自己的小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幽默嗎?這節課老師就帶來一首非常幽默的.小兒歌,(板書課題)
二、讀文感悟
1請大家快點打開書,自己試著讀課文,看誰讀得又快又好。(學生自由讀文)
2分角色檢查讀文,女生先讀大蟈蟈的話,男生讀二蟈蟈的話,老師讀其它部分。然后男生、女生再換過來。
3、全班齊讀。
4、你們覺得這首小兒歌哪里最幽默?能把這些句子背下來嗎?
三、識字
1、根據識字表在文中畫出生字。
2、自己輕聲讀一讀所畫的生字。
3、誰能結合兒歌講一講所畫的生字?(仍然結合音、形、義來講)
4、老師把這些生字單提出來,你還能認識嗎?(檢查識字情況)
5、能給這些字再組一些詞嗎?
6、讀詞語
休閑吹牛南北鯨魚伸手捋胡須奔跑喂雞毛驢
四、練習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生字。
2、齊讀課文。
二、交代任務
這節課,我們重點練習寫好7個字。
三、指導寫字
1、大家一起讀讀要寫的生字。(出示字卡,全班齊讀。)
2、學會兩個新部首:馬、頁
3、“馬”字做旁有什么變化呢?(橫變提)
4、教師范寫“驢”字,學生練寫。
5、觀察:“欠、吹”,有什么區別?(欠字做邊寫得要窄一些。)
6、教師范寫,學生練寫。
7、其它字由學生自己觀察后練習寫。
8、寫字反饋,學生修改自己所寫的生字。
四、抄寫詞語
休閑吹風伸手胡須毛驢
五、分角色表演。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讀中感悟和思考,深入學習體會“專心做事”的良好品格。
2.了解聶耳,走近聶耳,拓寬知識視野。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4.認識“創、革”等12個生字,會寫“軍、代”等12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自主閱讀,理解文意,學習聶耳專心做事的精神。
教學準備
少年聶耳和成人聶耳的生平圖片資料等。
教學時間
2課時(第2課時略)。
教學過程
一、國歌導入,分步揭題
1.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說出它的原名,詞、曲作者。(板書:聶耳)
2.愿意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聶耳嗎?學生匯報所收集的相關資料。
3.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聶耳小時候的故事。(板書:少年)齊讀課題。
(國歌是大家所熟悉的。以大家所熱愛并能熟練演唱的國歌引入本課教學,可以迅速拉近學生和聶耳之間的距離,使大家覺得聶耳是那么可親,可敬。充分挖掘語文課程資源,利用學生收集的有關聶耳的資料,使學生多角度地、更完整地了解聶耳其人。在此基礎上順勢導入新課,給人一種水到渠成之感。)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地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同桌分自然段互讀、互聽,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分段讀課文。大家評一評,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4.你認為少年聶耳是一個怎樣的人?自由補充課題:少年聶耳
隨機板書:喜歡音樂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每一個年段的學生都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們應該堅持一條理念:閱讀教學要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教學。這樣,就要保證每一個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初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整體感知。)
三、圍繞主線,品味探究
1.默讀課文,用“”畫出寫聶耳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音樂的句子。
2.合作探究,品讀重點詞句。
(1)小組交流圈畫出的句子,每個人都說一說自己選了哪句話?從什么地方體會到聶耳喜歡音樂,為什么?
(2)各小組選出自己組內體會最深的句子,由組長當眾匯報交流,其他組員作補充。
(3)根據小組匯報情況,集體品味感悟重點詞句。
如重點句①:聶耳誕生在云南省玉溪縣,少年時代他就非常喜歡音樂。
引導抓住重點詞“非常”來領會。
重點句②:聶耳常常跑到木匠師傅跟前,坐在石階上,手托著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側耳傾聽。
結合課文插圖,引導抓住重點詞“常!薄耙徽R膊徽!薄皞榷鷥A聽”,以及表示動作的詞“跑”“坐”“托”來領會?梢宰鲆蛔鰟幼鳎w驗“眼睛一眨也不!钡臉幼樱胂舐櫠鷮P牡纳駪B(樣子),再有感情地讀一讀,從而領會聶耳聽音樂的專注和入神。
重點句③:抓住聶耳和師傅的對話。
可以分角色讀一讀,讀出聶耳渴望拜師學藝的那種誠懇、迫切的心情,再有感情地讀一讀,從而體會到聶耳從小就對音樂情有獨鐘。
重點句④:哥哥去攀登龍門,聶耳卻獨自站在一棵大青樹下吹起了笛子。
引導抓住重點詞“獨自”“站”體會聶耳對音樂的忘我之情。
重點句⑤:傍晚,天空忽然陰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細雨。聶耳全神貫注地吹著笛子,似乎一點兒也沒有覺察到。
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體會聶耳的“全神貫注”。想一想,你在學習時遇到過“全神貫注”的人嗎?可以說看到的、聽到的,也可以說自己親身經歷的,從而深刻理解“全神貫注”的意義。
3.再回顧課文,文章圍繞聶耳喜歡音樂寫了哪兩件事?(板書:向木匠師傅學吹笛子西山大青樹下練吹笛子)
(這個教學環節是文章的中心環節。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有序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補充合作學習成果,有效地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在嘗試新型學習方式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詞句,讀一讀對話,做一做動作,說一說切身體驗,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時,進行一些必要的語言訓練,如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抓住表示動作的詞使句子表達得更具體,初步滲透圍繞中心編排內容的寫作方法等,努力夯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
四、誦讀全文,積累語言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回歸整體)
2.我來摘一摘。
好詞:如“陰云密布、側耳傾聽、全神貫注、蒙蒙細雨、點點歸帆”等。
好句:自己最喜歡的`,描寫有特色的一句或幾句話。
(有意識地積累文本中有特色的四字詞語,以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不斷地充實學生的語言庫存。)
五、讀中思考,讀寫結合
1.再次回歸整體。朗讀全文,思考少年聶耳是一個怎樣的人。
(引導學生進一步走近聶耳,逐步加深對聶耳的認識。)
2.說一說,你遇到過專心做一件事而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的人嗎?可以讓學生把這個情形寫下來,能寫多少就寫多少。
(讀寫結合,抓住時機進行“小練筆”,逐步提高學生寫話能力,為三年級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鞏固識字,積累詞語
1.開展豐富多彩的識字游戲,如開火車、猜字游戲等,檢查并鞏固識字。
2.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填寫在“自選詞語”的小貨車上。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詩教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