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3-09-15 07:28:08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語文教案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通用)語文教案3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融情于議論、敘述,以情動人的寫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點,了解諸葛亮的治國主張。

      3、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摯辭切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

      2、正確理解諸葛亮的“忠”。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質樸誠摯,為后人所景仰。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杰作。

      二、介紹文體和寫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 “表”的基本特征是“動之以情”。《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出師北伐前向劉禪(劉后主)的言事呈文。

      2、寫作背景:實現國家統一是劉備的遺志,諸葛亮為了實現先帝遺志,在戰略后方日益鞏固的情況下決定出師伐魏。但劉后主卻昏庸無能,聽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顧之憂。諸葛亮在出師前寫下這篇文章,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三、范讀課文

      注意生僻字詞及長句的斷句。

      四、由同學朗讀課文

      1、參照提示和注釋粗通文意。

      2、辨析古今異義詞:

      (1)開張:今義是商店開業;本文中的古義是開放、擴大。

      (2)痛恨:今義是深切地憎恨,古義是痛心和遺憾。

      (3)卑鄙:今義是品質惡劣,古義是地位低微,見識淺陋。

      (4)感激:今義是由衷感謝,古義是感動、激動。

      (5)謹慎:今義是做事小心,古義是認真、慎重。

      3、學生齊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寫臨出師前的忠諫,提出了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的具體建議。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劉備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誠圖報的忠心,點出出師本題,表示興復漢室的決心。

      五、中心意思

      這篇表文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情感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六、寫作特點

      (1)這篇表文發議論為主,兼用抒情和記敘,第一部分寓情于議;第二部分寓情于事;表中的抒情和敘事都是因事而發,同時抒情和記敘又轉過來加重了議論的分量,有強大的說服力。

      (2)講解“寓情于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驗教訓,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的道理。這種把誠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擺事實、講道理中的論證手法,就是“寓情于議”。作者之所以采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規勸目的。

      (3)語言是臣子的身份,又是長輩的口吻。

      第二課時

      一、朗誦課文,朗讀指導。

      1、師述:誦讀不能是一味的多讀,是有技巧的。老師介紹一下有關的技巧。

      本文是一位老臣出征前上給君主的奏表,因此朗讀時語氣既要謙和又要懇切,語音既要沉穩又不可狂妄,讀到叮嚀勸勉的地方,要顯得語重心長;念到涉及國事“危急存亡”的地方,語氣應有某種急迫感;當讀到最后“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時,要表達出作者感激、忠貞和沉痛的感情。此文長句多,一個長句中有幾個短句,有的.地方要連續,有的地方要讀斷,要讀出層次感。

      2、朗讀技巧舉例:

      例讀如下: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前面的兩句,講的是出師的有利條件,應連讀;后面的六句,講的是出師的目標,也應連讀,條件和目標之間的分隔句則應讀斷。)

      又如: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了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誠宜”后面三句連讀,“不宜”后面三句也應連讀,中間則應該讀斷。)

      3、學生練讀,教師巡視點撥。

      4、下面請同學們按要求反復朗讀全文。

      朗讀要求:

      ① 讀準字音,讀得流暢。② 讀出句中停頓和語調。

      (老師現場組織學生朗讀。約8分鐘)

      提示:可以從文章中找找這樣的長句,讀讀看。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5、小結:

      同學們讀得很流暢,聲音響亮,節奏分明。但老師覺得同學們的朗讀還缺少了點味道,究竟缺什么味道呢?同學們的朗讀還缺少了點情感。

      二、討論問題

      1、請同學翻譯第一自然段。

      問題探究

      (1)當時的不利條件是什么?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處在“危急存亡”的嚴重關頭。對形勢的這一清醒的估計,是暗示劉禪,如不發憤圖強,國家必然敗亡。

      (2)當時的有利條件是什么?

      內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內”“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這告訴劉禪,只有依靠、重用這些賢德忠貞之士,才可救亡圖存,以竟先帝之業。

      (3)本段提出什么建議? 開張圣聽

      (4)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遺德,恢弘了志士之氣。”

      (5)對國君進行了怎樣的規勸?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

      (6)這一段中先后兩次提出劉備,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發劉禪繼父之志和啟示他學先帝用人之明。

      小結:本段分析當前形勢,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

      2、請同學翻譯第二自然段。

      問題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議是什么?具體內容是什么?

      嚴明賞罰;“宮中”“府中”不應異法。

      ②如何具體執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③提出怎樣的勸誡?

      陟罰藏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

      ④“內外異法”內外各指什么? “宮中”“府中”。

      小結:本段提出應內外一體,賞罰嚴明的建議。

      3、請同學翻譯第三、四自然段。

      問題探究: 舉薦了哪些人?這些人各有怎樣的特點?

      文官有郭攸之、費羿、董允等人,他們的特點是“良實”“忠純”;

      武將是向寵,他的特點是“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4、請同學翻譯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漢興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親賢臣,遠小人。

      (3)、后漢傾頹的原因是什么?(反面):親小人,遠賢臣。

      (4)、“每與臣論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的主要條件是什么?親賢臣,遠小人。

      小結:這一段把“親賢臣,遠小人”提高到漢室興衰的歷史經驗上來總結,也是對前面兩段“宮中”“府中”分說后的歸納。并再薦賢臣,希望劉禪能親賢臣,遠小人,以求漢室興隆。

      以上第1—5段從形勢分析到具體建議,是出師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師后無后顧之憂。

      三、布置作業:熟讀全文。

      第三課時

      一、 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一)學習第六自然段。

      1、問題探究 :讀課文,看看諸葛亮在此回顧了那些往事?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語句。 ②當時作者的志趣是什么?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⑤哪句話概括了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

      2、小結:21年來的風風雨雨在諸葛亮心頭翻涌,勾起了他怎樣的情懷呢?我們能否從這些往事的字里行間覺察到諸葛亮心頭的情感波瀾?

      (二)翻譯、理解第七、八兩段。

      1、問題探究

      (1)亮夙夜憂嘆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2)“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時機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21年來的風風雨雨在諸葛亮心頭翻涌,勾起了他怎樣的情懷呢?我們能否從這些往事的字里行間覺察到諸葛亮心頭的情感波瀾?有一句古語描述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這類問題的人格特點,它是最好的注解。士為知己者死!

      3、諸葛亮伐魏興漢的愿望有多迫切?請結合第7段的原文來體會

      1)第一句照應上段哪一句? 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2)第二句前半句照應上段哪一句?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3)第二句后半句照應第一段哪一句? 開張圣聽

      4)哪一句話表現了亮以身許國的意志和決心? 第一句

      4、第9段:結束語。短短三句乃全從肺腑流出,充滿了依依之情。

      二、再讀課文,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1、從全文來看,諸葛亮向劉撣提出的三條建議,他反復強調的是哪一條?

      討論并歸納:作者反復陳說的是親賢遠佞這一條。其余兩條雖然說的是方針、政策,也都與此有關。因為劉禪是個昏庸之君,(可聯系 “樂不思蜀”,親信宦官黃皓等事例)容易受壞人蠱惑,如不親賢遠佞,就會出現“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偏私,使內外異法”等情況,再好的方針、政策也不可能貫徹執行。

      2、合作討論:后人說《出師表》中有6個字是文脈所在。大家看,應該是“親賢臣,遠小人”,還是 “報先帝,忠陛下”呢?

      3、你對諸葛亮的看法怎樣?

      明確:1)諸葛亮與劉備的關系。

      諸葛亮追隨劉備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圖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出輔劉備時,劉備的地位尚未鞏固。他竭忠盡智,終于使蜀漢地位漸趨安定。公元223年劉備臨終時,把劉禪托付給他,并要劉禪“事之如父”。諸葛亮也一心希望劉禪成功,并無絲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對劉備父子,真是一片至誠。他的圖報就是以貫徹他的政治主張為最終目的的。二十多年來,他辛勤創建西蜀,還要進一步“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所以在適當時機,準備出師,并提出自己的意見。

      2)《出師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為諸葛亮對劉備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國事看成是自己的責任。他在給劉禪的表中,不但通過形勢的分析,在理論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并且做出具體安排,而且還通過自敘身世,在感情上表達自己“報先帝”“忠陛下”的意愿。 劉禪是 君,但是無能,諸葛亮受劉備之托來輔佐劉禪,是老臣,是“長輩”,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諸葛亮對劉禪上表,既是臣對君的陳說,又是“長輩”對受托照顧的人的殷切期望。為了能使劉禪感動,所以不但導之以理,而且動之以情。在語氣上既恭敬,又懇切,充滿諄諄囑咐的意思。《出師表》之所以有這么強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們君臣關系與眾不同所決定的。

      3)區別歷史事實中的諸葛亮和傳說中的諸葛亮。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有政治遠見,能對復雜的形勢進行分析并從中找出規律,定出方針。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賞罰嚴明,恩威并施。其他如開發生產、發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歷史價值。傳說中的諸葛亮,已被作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說,是不能當作史實來看的。

      三、延伸拓展

      1、“受命以來……深入不毛”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精神?今天應該怎樣認識?

      引導學生從作者忠君的同時看到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2、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的忠?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參考:一種意見認為,諸葛亮知恩圖報、忠心為國。他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永遠是后代胸有抱負、腹有詩書,有良知和正義感的知識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武侯祠前的杜甫、61歲的陸游不就是例子嗎?當我們吟誦“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的詩句時,不也深深地體味出杜甫對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嗎?當我們解讀“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兩句詩時,不也深深地被陸游滿腔豪情所感染嗎?

      另一種意見認為:諸葛亮的“忠”是一種愚忠,是報知遇之恩。他只忠于劉備,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種狹隘的愛國行為。如果他愛國愛民,又何必輔佐那個扶不起的劉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虧一簣,不就是因為劉禪的昏聵無能嗎?

      (教師組織學生辯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相信在彼此的辯駁中,學生的收獲應是最大的。)

      3、就你看來,諸葛亮向劉禪提出的第三條建議在當今社會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治國大計,特別是第三條“親賢遠佞”是作者反復強調的。這三條在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

      4、下面的一副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

      六出: 東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陣:

      四、小結

      1、再次強調諸葛亮為劉禪所提建議及文中所體現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這篇“表”文“聲情并茂”的特點。

      2、選背課文,文化積累。

      五、作業:

      1、 背誦全文 2、 配套練習習題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

      1、了解秋天的景色特征,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學會本課的幾個生字,會讀多音字“行”,理解“墻報、桂花、香味、成熟、幫助、叔叔”等6個詞語的意思。

      3、會用:桂花、小草樹葉果園”等詞語各寫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4、仿效例句,用“先……再……又……還要……”的順序說話。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能讀出課文中的全部生字,重點學生“墻熟報”3個生字,理解;“墻報叔叔”的意思。

      3、理解第一段課文,并能正確朗讀。

      教學過程 :

      一、啟了談話,揭示課題。

      1、天氣漸漸涼了,小朋友們穿上了秋裝,大地也換上了新衣服,誰記得第一冊我們學過哪篇有關秋天的課文?《秋天的果園》,誰能試著背背?秋天還有哪些變化,你能說說秋天的其它變化嗎?

      2、冬冬畫了一張秋天的圖畫,今天我們學第8課《秋天的畫》。

      3、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歸納:A、誰畫了這張秋天的畫?

      B、畫中還畫了些什么?

      C、為什么要畫這張畫?

      二、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

      1、帶著這三個問題聽錄音。

      2、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學習“墻報”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兩個字?“墻報”指什么?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1、劃:劃帶有生字的詞。

      2、讀:讀帶拼音的生字及組成的新詞。

      3、記:看田字格記字形。

      4、數:這篇課文有幾段,標上序號。

      5、想:A、生字在課文中的意思。

      B、從插圖的哪些地方乍出這一幅秋天的畫。

      C、秋天的畫畫了些什么?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

      2、認讀詞語,理解部分詞義。

      叔叔:叔父;稱呼跟父親輩相同而年紀較小的男子。

      3、讀準多音字:行做量詞時讀hang,做動詞時讀xing

      4、初讀課文。

      A、自由讀課文。

      B、課文分幾段來寫的?指名分段讀課文。

      C、看圖說說為什么說這是秋天的畫?

      D、“秋天的畫”畫了些什么?

      E、齊讀課文。

      五、鞏固字詞。

      1、讀生字卡片。

      2、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3、寫出下列字的偏旁。

      幫()收()聞()

      六、書寫指導。

      七、課堂作業 。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桂花香味成熟幫助”四個詞語的意思。

      2、能用“先……再……又……還要……”的順序說話。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認讀生字。

      助的部首是什么?叔的部首是什么

      2、多音字組詞。行:xing( )hang( )

      3、認讀詞語。

      4、課堂作業 :

      二、學習第一段。

      1、為什么“我”要畫這張秋天的畫呢?齊讀第一段,邊讀邊想。

      2、指名回答,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回答。

      3、“畫什么呢?”這句話是誰問誰?像這樣的句子人們哪里學過?應該怎么讀?(讀出自己問自己的語氣)練讀(自由讀;指名讀;評價;指名讀)

      4、齊讀第一段。

      三、學習課文第二到五段。

      1、“我”在這張畫里畫了什么,聽錄音。過聽邊想,劃出有關的詞語。

      2、用”我一()、(),還畫了()和()。”來說一說。

      結合板畫理解

      桂花:出示桂花圖,你見過桂花是怎樣的?(金黃、淡黃、五個花瓣);草坪:看圖說說草坪是什么意思?(種著草的平地)果園:果園里會有些什么?板畫三個小朋友和農民,看出他們在干什么?

      3、“我”畫這些景物的順序是怎樣的?輕聲讀2——5段,用“。”圈出表示先后順序的詞來說說我畫了什么。(自由說;指名說;同桌互說)

      4、這是一幅多么生動的畫,從課文中哪些詞、句可以年出這是一幅秋天的畫?自由讀2——5段,找出課文中的詞句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

      (1)聞到了桂花的香味。

      (2)不像夏天那么綠了。

      (3)小白楊飄下了幾片金黃的葉子。

      (4)紅星在閃爍。

      重點理解“成熟”一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蘋果成熟了?

      5、指導有感情發朗讀句子,秋天的景色多么美麗,金黃色的桂花,金黃的樹葉,閃爍的蘋果,我們朗讀民時要讀出贊美的語氣,讀出豐收的喜悅。

      四、學習第6段。

      這一段講了些什么?

      五、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用“先……再……又……還要……”說說我畫的'過程。

      3、“先……再……又……還要……”是表示做一件事的先后順序。人們還能用這些詞語說說做其他事后順序嗎?

      六、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秋天的景色,還學會了用“先……再……又……還要……”來說話。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進一步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用”會用:“桂花、小草樹葉果園”等詞語各寫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3、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抽讀生字。

      2、認讀詞語。

      3、用“先……再……又……還要……”說一句話。

      二、指導背誦。

      1、聽錄音2——5段,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我”畫了些什么,這些景色是怎樣的美麗。

      2、背誦2——5段。

      3、自由準備背誦全文。

      4、同桌互背;指名背;齊背。

      三、總結:

      春夏秋冬在自然界中各有各的景象,春天的景色很美,秋天的景色也很美,所以我畫了這張秋天的畫貼在墻報上,讓同學們都能感受到秋天大自然的美。

      1、秋天到了,大自然的各種植物、動物都有了變化。例如:桂花、小草……,你們能用這些詞語來說說秋天的景色嗎?

      2、課堂作業 。

      3、你還能說哪些有關秋天的景象?(楓葉紅了;大雁排著隊伍往南飛。)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解童話的教育意義,體會愛的博大無私,培養學生以為人民服務為榮的榮辱觀。

      2、過程和方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的主旨,探討作者寄寓的愿望,培養學生以為人民服務為榮的榮辱觀。

      2、想象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難點:學習運用豐富的想象。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1、學生在課下閱讀天文方面的書籍,了解星座的有關知識;2、收集關于星星的故事;3、帶領學生觀察星星,指導學生認識常見的星座。)

      一、設置情景,激發興趣:同學們,在繁星滿天的夜晚,我們仰望夜空,望著那閃爍的星星你想到了什么?你可知道關于他們的傳說和故事?(學生自由談自己了解的有關行星的故事:牛郎織女、吳剛伐桂等)在星空的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顆星,閃閃發光,為人們指示著方向,有人知道這其顆星的名嗎?(學生回答,北斗星)那你知道他們的來歷嗎?同學們,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那想象的翅膀,給了北斗星一個美麗而又動人的故事,咱一起來領會。〔板書課題:七顆鉆石托爾斯泰]

      二、整體感知,把握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讀,將你不會讀的的字詞或認為應該注意的在書上畫出來,讀完后請教小組其他成員)

      2、反饋檢查:(1)你會讀嗎?試一試。指定兩個學生讀,讀后寫拼音,其中四學生到講臺上寫,確定無誤后全體齊讀兩遍。

      干涸一瞬間唾沫清澈咽

      (2)詞義理解:注意詞義相近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的區別

      喜出望外瞬間清亮清澈干涸干枯撿揀

      3、學生接力讀課文,讀完后用簡短的語句概括課文敘述的故事。

      4、復述故事。

      三、研讀課文,挖掘主題:

      同學們,現在我們對文章敘述的故事已基本了解了,下面咱來認真地研究課文,試著找出托爾斯泰在故事中所寄托的深一層的含義。

      1、來找一找小姑娘的水罐發生了幾次變化?每一次變的變化是什么?

      五次:變出了水、變得端端正正、木的變成銀的、銀的變成金的、變出七顆鉆石和清澈新鮮的水流。

      2、試找出每一次發生變化時故事中的情節。

      為救母親找水被絆倒將水倒給小狗一些病得要死的母親把水讓給小姑娘把水讓給過路人

      3、請分析這些故事情節中所發生的原因。

      一次為:對媽媽的愛急著為媽媽送水用愛心對待小狗母親對女兒的愛把愛心給路人

      4、小結:水罐的神奇正是愛心的巨大力量。在那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的大旱災過后,是什么拯救了人類,拯救了世界?是愛心、是為人民服務的信念。作者讓那象征著為他人著想的水罐變出了七顆寶石,又讓那七顆寶石變成了北斗星,同學們,北斗星已經成了愛的象征,北斗普照人間,他幫助夜晚迷失方向的人們確定方向,他幫助在海上航行的人掌握航向。不正是希望愛心能像北斗星一樣普照人間嗎?

      四、拓展延伸,訓練能力(想象的運用):

      1、童話中說:“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著了。”如果小姑娘作了一個夢,她會做一個什么樣的夢呢?請你發揮想象說說夢中的情景。

      [好夢:找到水――歡樂噩夢:找不到水――悲慘有奇思妙想的要大力表揚]

      2、假如說,當過路人討水喝的時候,小姑娘沒有將水罐遞給過路人的話,故事的結局又會怎樣呢?請你發揮自己的想象,說說故事的結局,與原文作比較你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學生自由想象,以背離人民就會得到懲罰為主,由學生總結出“為人民服務光榮,背離人民恥辱”的結論。]

      五、結語。兩種做法,兩種結局:為人民服務光榮,背離人民恥辱。課文用簡單的故事情節:水罐的神奇變化;表達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愛心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人類幸福的源泉!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愿大家像北斗星一樣在自己的崗位為人民服務,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人間將更加溫馨幸福,讓我們用自己的雙手,服務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板書設計:

      七顆鉆石

      列夫托爾斯泰

      神一、變出了水來――為母親找水愛

      奇二、絆倒水未灑――急送給母親心

      的三、木的變銀的――倒給小狗喝的

      水四、銀的變金的――母親讓女兒&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長征教案02-10

    語文閱讀教案02-20

    語文園地教案01-20

    【推薦】語文的教案01-20

    語文《識字》教案01-20

    語文的教案【薦】01-2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色中文字幕先锋 |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综合 |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中文久久精品人人爽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欧美 |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