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3-09-11 08:07:31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匯編(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匯編(5篇)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二、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三、課時劃分: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2)“粒”左窄右寬。

      (3)“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五)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1)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2)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四)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2)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六)教學后記:

      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懂得借條、收條和領條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初步學會寫借條、收條和領條。

      二.教學重點

      懂得三種條據的不同用處,學會三種條據的書寫格式。

      三.課前準備

      投影片每位同學準備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要點

      懂得借條的用處,理解借條的寫法,學寫借條.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故事說的是一個叫張三的人借給李四三千元錢,說好一年以后還給他。可是沒想到,李四做虧了生意沒錢還,死活不認帳。于是他們鬧得十分厲害,誰也說不清他們的事情,到最后,這個事情還是沒有解決。他們在法庭上你說你的理,我說我的理。法官對他們說:“你們以后千萬記住,借東西要給別人打借條,收了別人的東西可要打收條呀!

      2.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學會一項本領:學寫借條。

      二.學寫借條

      1.知道借條的用處。

      (1)輕聲讀課文。

      (2)討論:誰向誰借書?借了多少書?馬老師為什么請趙玲寫一張借條?

      2.掌握借條的寫法(格式和內容)

      (1)投影出示借條范例,讀一讀.

      (2)自讀課文第2--5段,想想借條分幾部分寫?每一部分應寫在什么位置?

      (3)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確:

      a.第一行,中間寫“借條"”,表明這是一張借條。

      b.第二行,開頭空兩格開始寫正文:向誰借,借到什么東西,數量多少。數字要大寫。還要寫明物品什么時候歸還。

      c.最后,寫上借東西人的.單位、姓名和借東西的日期。

      (4)再讀書上的借條。

      (5)學了這一張借條,還有什么問題?

      3.認識、書寫大寫數字。

      4.練習寫借條

      (1)修改有錯誤的借條。(投影出示)

      今借到

      學校實驗室燒杯10只。3月2日歸還。

      三(1)班實驗員張紅3月1日

      (2)根據下面內容寫一張借條。

      教室里有一把椅子損壞了,勞動委員王新向學校總務主任借一把鋸子,一把榔頭。借用日期12月20日,準備第二天歸還。

      學生各自仿寫;集體交流評議;自我訂正。

      (3)鞏固練習

      學校體育室有很多體育用品,許多同學到那里去借。三(2)班的體育委員平華借了三只籃球、十條繩子、一個排球。借用時間是12月11日,準備第五天歸還。請你代平華寫一張借條。

      自己最喜歡看的一本書,互相借看一個星期。練習寫一張借條。

      互相批改,糾正,收存。

      第2課時

      教學要點

      懂得借條、收條和領條的不同用處,區別這三種條據的異同點。練習寫收條和領條。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說說借條的用法和借條的基本格式。

      2.朗讀課文。

      二.學寫收條

      寒假過去了,新學期又開始了。2月15日那天,三(1)班的圖書管理員趙玲把書還給了馬老師。馬老師對趙玲說:“我寫一張收條吧!”他拿起紙和筆寫了起來。請大家也替馬老師寫一張收條吧。

      1.學生試寫(請一名學生寫在投影片上)。交流,評議。

      2.修改有錯誤的收條。

      今收到

      三(1)中隊上繳的支援災區捐款90元。

      少先隊大隊部12月6日

      3.說說借條和收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小結。

      借條、收條、領條是三種不同的意思。借給別人的東西要寫借條,還給別人時,一般地說別人收到你歸還的錢物應寫收條,表示已經收到。領條,一般是向公家領錢物,或是公家按規定發給你錢物,不用還。當然領到公物應注意保管。

      三.學寫領條

      1.課本141頁內容。

      2. 9月3日,四(1)班衛生委員王小紅領到醫務室發下的醫藥箱1只,紅藥水和紫藥水各1瓶,創可貼10條,藥棉2包。請你代她寫一張領條。

      學生試寫,交流,評議。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了解“說”的特點;

      2、理解本文襯托、對比寫法;

      3、掌握本文的詞語;

      4、認識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斂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并掌握“質、賦、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實詞,了解“乎”、“而”的多種用法。

      2、認識“說”這一文體的特點及對比的寫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師生交流作者信息

      簡介文體和作者:

      說,一種敘事兼議論的文體。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字子厚,河東解(現在山西運城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唐德宗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學宏詞科。先后任集賢殿正字,藍田縣尉和監察御史里行(即見習御史)。唐順永貞元年(805),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任禮部員外郎。但這場改革僅歷時7個月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

      柳宗元的貶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當時是相當荒僻落后地區。司馬是刺吏的助手,有職無權。柳宗元在這里住了將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當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顯著政績。但因長期內心抑郁,健康狀況惡化,終于病死在柳州,年僅47歲。

      柳宗元和韓愈同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象生動,語言簡練,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他還寫了不少政治和哲學論文。在詩詞創作上,善于用簡樸疏淡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內容。他的詩文稿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

      二、檢查學生預習

      1、學生活動

      自讀一遍課文,二人小組互讀。

      2、教師活動

      檢查學生對下列字音掌握的情況。

      嚙(niè)御(yù)得而臘(xī)之攣踠(luán wǎn)

      瘺(lu)癘(lì)當(dàng)其租入嗣(sì)

      幾(jī)死者戚(qī)蒞(lì)事者日蹙(cù)

      殫(dān)轉徙(xǐ)頓踣(bó)呼噓(xū)

      曩(nǎng)悍(hàn)吏隳(huī)突恂恂(xún)而起

      缶(fǒu)謹食(sì)之苛(kē)政孰(shú)知

      以俟(sì)夫觀人風者

      檢查字音掌握情況的同時,適當提示字義或詞義。

      3、學生活動

      分別朗讀課文。

      4、教師活動

      范讀課文。

      提出要求:邊聽邊思考每句的大意。

      三、學習課文

      1、學生活動

      疏通文意。二人小組,對照注解疏通課文大意。

      2、教師活動

      糾正學生翻譯中出現的錯誤。

      四、學生按要求激情誦讀。

      1、全班同學大聲、自由地誦讀全文。

      2、每人至少誦讀二遍。

      3、力爭讀得順口,上口。

      五、學生質疑性朗讀課文。

      1、從課文第一段起,同學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內容,請老師解答,同學們做好課文旁批。

      2、教師答疑,每解決一段,同學們便朗讀一段。

      六、學生鞏固性復讀。

      1、學生分為四人學習小組。

      2、每組同學從課文第一段起復述課文,復述一段,誦讀一段。

      3、每個同學都必須參加復述。

      4、討論:

      《捕蛇者說》怎樣表現了“說”這一文體的特點的?

      明確:全文有敘有議,雖記敘較多,但卻處處為議論服務。符合“說”可敘可議,以議為主的特點;全文語言極其形象、生動,亦符合“說”這一文體比較講究“文采”的特點。

      七、展開競讀。

      1、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四段。

      2、請同學們自告奮勇起來朗讀第四,看誰讀順暢,有情感。

      3、在“競讀”過程中,其他同學要小聲地跟讀。

      八、背讀大比拼

      1、教師介紹文言文快速、準確背誦的方法:

      如分層背譯法、語言標志法、嘗試搶記法、誦聽背誦法、整體反復法等等。告訴學生不管用哪種方法背誦,都要理解文意,理解文路,都要抓住文章表達的突出特征。

      2、學生試背課文第四、五兩段。

      附:《捕蛇者說》難句例解

      以嚙人,無御之者

      1)假設而兼有連貫關系的復句。這類復句通常的次序是假設偏句在前,結果在后。

      2)“以”,有人認為用法同“而”,連詞,這里不取。因為從文氣來看,并不通暢。我們以為,或可看成作“用”講的介詞,后面省去“以”的連帶成分“毒牙”一類的東西,也可以用代詞“之”代替“毒牙”等。同樣結構如《論語·憲問》:“以告者過也。”或說同“已”,時間副詞。又如:“其聞之者,吾以除之矣。”(《國語·晉語》)“王以和三晉伐秦,秦必不敢言救宋。”(《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

      譯文:用(毒牙)咬了人,就沒有能夠抵御它的`。

      若毒之乎

      “毒”,名詞增加了意動用法,“毒之”是“以之為毒”,下文“又安敢毒耶?”就是“又安敢毒之耶?”省去賓語“之”。“毒”作“恨”講,《廣雅·釋言》:“毒,憎也。”又如:“死者不毒,奪者不慍。”(《孫臏兵法·行篡》)“如此,則上無私威之毒。”(《韓非子·用人》)或說“毒”作“害”講,參閱下文“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說明。

      譯文:你把這差事當作災難嗎?

      饑渴而頓踣

      1)因果復句的緊縮形式,“而”表示承接,有人曾經認為因果本身就包含著承接的因素。

      2)“頓”,《說文》:“下首也。”段玉裁認為應當是“頓首”,即以頭叩地。引申為“止”為“停”。“踣(bó)”,《說文》:“僵也。”又,“走”部:“這,僵也。”“踣”、“這”是一個字。《六代論》:“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僵”是向前倒覆,“踣”也是向前倒覆。

      譯文;因為饑餓(到極點),口渴(到極點),就停下來向前面一倒。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往往”不同于今天作頻率副詞用的“往往”,而是作“從這里到那里,從那里到這里”講,《說文》:“往,之也。”就是“到”。《陳涉世家》有“卒中往往語”,用法相同。“往往”的后面有連詞“而”連接它后面的動詞“死”,是“往往”作為動詞的句法環境。又,《觀巴黎油畫記》是19世紀作品,文中“往往留象于館”的“往往”,跟今天詞義相同。解釋詞義常常需要跟分析句子結構聯系起來,不能孤立地就詞釋詞。段玉裁注《說文》“毒”字:“往往猶歷歷也。”“相”既不表互指,也不表偏指,而是表示遞相,即“一個接著一個”。又如“父子相繼”,只能是子繼父不能是父繼子。

      譯文:來來往往死掉的,尸體一個壓著一個。

      吾恂恂而起

      “恂”,《說文》:“信心也。”“恂恂”意思是很有信心。上文說“雖雞狗不得寧焉”,那是由于沒有干捕蛇的事,“捕蛇者”由于有“蛇”,就懷有信心。

      譯文:我滿懷信心地起身。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1)包孕句。主語“太醫”因承前者,及物動詞“募”的賓語又是假設復句,“有能捕之者”是無主句,“當其租入”的主語“蒞事者”明顯可知,因此省略。

      2)“租入”不當“稅收”講,不是一個詞,《柳河東集》其他地方也不見“租入”。“當其租入”是兼語短語,“租”是兼語,“入”是兼語后面的謂語,音義同“納”,亦即“繳納”。有人把“當其租”作為“入”的狀語,恐屬欠妥。“當”前面或可加上介詞結構“以之”。

      譯文:招募有能夠捕到蛇的,就(把蛇)當作那個租稅交給國家。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單句,用設問形式表示強烈的感嘆,正面的意思是“不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也”。“孰”,《爾雅·釋詁》:“準也。”

      2)“賦”,稅;“斂”,征收。“毒”,一解釋為“厚”,跟本句無關;一解釋為“害人之草往往而生”。“毒”是漫生的害人的草,譯成現代漢語是“毒害”,仍舊是名詞,只是比“毒”的本義引申了一步。又如:“若毒之乎?”“毒”增加意動用法,就是“若以之為毒乎”,也就是“你把這差事當作毒害么”;“又安敢毒耶”,“毒”也增加意動用法,后面省賓語“之”,意思是“又怎么敢把這差事當毒害呀”。

      3)“甚”,音義同“善”,也就是“賢”,江蘇泰興方言還讀“善”為xiān。又如《禮記·內則》:“具二牲,獻其賢者于宗子。”《廣韻·下平聲·一先》:“賢,善也。”又如:“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賢”也不是只講品德,而是講條件,“賢”就是“善”,也就是“甚”。“賢”古寫作“臤”,《說文》“臤”部:“堅也,古文以為‘賢’字。”楊樹達《釋賢》:“人堅則賢……堅乃能耐也。”這樣看來,“甚”作“勝”講并非由于假借,而是由于引申。又,在“是蛇”前面可以加上比較的介詞“於”。或說“甚”是形容詞增加比較性能的用法。

      譯文:誰知道賦稅征收的毒害有比這種蛇更嚴重的呢?

      苛政猛于虎也

      王引之《經義述聞》認為“苛政”的“政”是“征”字的借用,亦即“繁重的賦稅”,現在還有人據以為說。王氏所說未必可信,因為“苛政”毒害的方面很多,“苛征”只是一個方面。柳宗元所引出于《禮記·檀弓》,王引之講的是《禮記》,那里也應當是“苛政”。訓詁學有兩個原則:凡用本字講得通的就不用借字;訓釋某個詞義不但在本句講得通,到了別處也講得通。古籍中用“苛政”的很多,如:“除其苛政。”(《晉書·武帝紀》《北史·周武帝紀》)

      譯文:苛刻的政治比老虎更厲害啊。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什么是學問?

      2、學與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聯系?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請五位同學分小節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由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節

      自由讀第一節,完成填空。

      2、學習第二節

      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二節,思考:

      (1)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2)那些詞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問?理解:希奇古怪

      (3)指導朗讀

      (4)小結: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么?

      3、學習第四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這一節,完成習題。

      (2)小結:課文列舉沈括小時侯的故事,是為了證明什么呢?

      4、學習第三節

      自由朗讀第三節,說說讀了這一節,你有什么收獲。討論:

      (1)我們所面臨的是個怎樣的世界?理解: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2)那么我們又該怎么做呢?理解:能者為師

      四、課堂小結

      1、分發“金鑰匙”。(有關問的名言)

      2、學習教育家陶行知寫的關于好問的兩首小詩。

      五、學習生字

      1、同桌互相揣摩,學習生字。

      2、師生交流,學習生字。

      3、描紅、反饋。

      以上教學設計是我鎮教師優秀課評選一等獎的教學設計。

      教后思考:

      這是一篇議論文,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著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在本節課中,教學第四節和寫字時,我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來完成作業;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互相交流識字方法與寫字注意點,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在第三節的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質疑,使學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學習樂趣。

      總之,在這一節課中,我努力創造一種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互相交流學習的收獲,互相啟發,發揮了合力的作用,讓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都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從而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語文教案 篇5

      一、音樂、畫面,讓小朋友的心靈詩化

      一篇美文對小朋友的心靈的“詩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潤物無聲的過程,這種影響既有感覺、思想認識等因素,也有表達情感的語言和方法的因素,這兩者是融合著的,因此它對同學心靈的“詩化”是全面的。“心靈詩化”的過程也是人文化的過程,是為同學的終身發展墊底的過程。這一課例中,音樂、畫面的.引用為同學心靈的詩化架起了一道美麗的彩虹橋:

      課開始,通過出示美麗的珍珠泉畫面,將小朋友們帶入美麗的珍珠泉中,再通過描述珍珠泉的美景讓同學發出這樣的感慨:“珍珠泉真美啊,珍珠泉實在太迷人了”,接著讓小朋友們借助音樂和畫面在靜、清、綠的水中和有趣的泡泡里徘徊,他們看著美麗的畫面,聆聽著泡泡的聲音,感受著這所有的一切,這樣,美麗的珍珠泉不知不覺地從小朋友們的視覺中走向同學的心靈深處。

      二、對話、感悟,讓小朋友在珍珠泉中漫游

      1、作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綜合的語文學科,它的課堂教學就是對話,是師與生之間、心靈與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它強調同學與老師之間的平等、民主展示、寬松融合、認真對待、自主發展。這一課例中,老師是同學學習伙伴、與同學同歡樂,同思索,不時地加以引導。比方:

      師:為什么說太陽篩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說射下呢?

      生:射下表示太陽光直射,而這里因為有密密的樹葉遮擋著,太陽光不能直射到。

      生:太陽光透過密密的樹葉,有些光線被遮住了,有些光線穿過縫隙,找到地上,所以用篩下一束束金光。

      師:你說得真棒,俺想你一定也能把它讀好。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

      在這樣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師生對話氛圍里,課文中的難點輕易地解決了。只有如此,才干在對話中小朋友們理解了課文,同時也不知不覺地漫游了珍珠泉。

      2、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教學要重文本的整體感悟,重語句朗讀熏陶。

      文章的主旨在一次次的閱讀中,一次次的朗讀中得到感悟,得到情感的體驗,在體驗中師生完成了文本主題的生成。為了突顯“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俺們村的珍珠泉!”所蘊含的情感,俺布置多次出示這句話,在整體感悟中第一次出現,而后又分別出現在感受完水和泡泡里,最后回歸整體時又再現它的身影。通過這一系列的在教師的導語中,在同學的感悟聲中反反復復的朗讀、交流,同學的情感愈來愈濃,愈來愈強烈,這樣同學的情感和美麗的珍珠泉融為一體,不知不覺中他們的情感徘徊在珍珠泉里了。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翠鳥教案05-02

    《語文園地》教案05-21

    語文《檢閱》教案06-10

    語文《夾竹桃》教案09-26

    語文將心比心教案08-26

    語文蠟燭教案08-2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高清理伦片a | 日本少妇中文喷潮手机在线 | 污污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1 | 亚洲七月丁香婷婷婷综合 | 日本少妇亚洲综合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