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優秀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掌握生字詞及作者。
2.能力目標:能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線索.
3.思想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城市的標識》一文,增強我們對生存環境保護的意識,從我做起,化作行動.
教學重點,難點
用細膩的語言,賦予變化的語言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志,團徽是共青團員的標志,那么,你知道城市的標志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城市的標識》這篇課文,來看一看城市的標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生字:擄掠()翹角()霓虹燈()模樣()杉樹()水罐()遒勁()
點綴()樟樹()偌大()婀娜()槐樹()熙攘()耿耿()
詞語:擄掠:大同小異:
遒勁:標識:
蔚為壯觀:偌大:
流蘇:熙攘:
千姿百態:風韻:
忠心耿耿:小心翼翼:
干涸:饋贈:
三.學習過程
1.理解文題:什么是標識?
(明確:所謂標識,是指用來辨認識別事物的標志.作者在本文中把樹當做一座城市的標識,其作用是表達對現代化城市樹木的珍愛,提醒和號召人們要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使之與人和諧共存,共同發展.)
2.生讀課文理清作者寫作思路:
(明確:本文共17個自然段,作者是按著如下的思路寫作的:作者先從反面入手,寫出了現代化的城市與城市之間越來越雷同,像多胞胎,像連體人,失去了特有的個性,失去了活氣和靈性.作者抓住了城市的大廈和大樓,街道,轎車,人們的衣著等這些具體事物,用細膩,形象的語言來寫現代城市的缺欠雷同,沒有個性,為下文從正面寫城市的標識樹,做好了準備.
這一部分里有一個難句,應該用懂它的含義.即就好像每個城市的商店賓館,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鏈,把天下各處自家的門臉統一鎖成一個連體人.這句話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城市間的雷同,描寫中帶有諷刺.
接著,作者就寫城市中的樹,正面寫城市的標識.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標識.香樟樹是杭州的標識;法國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標識;榕樹是福建或廣州的標識;油松是長春的標識;圓冠榆是喀什的標識;國槐榆是北京的標識.最后作者發出由衷的感慨,樹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記,不可被置換的標識,將成為城市的靈魂,是大自然的饋贈,是城市僅存的個性.)
3.劃分段落:全文層次清晰,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5):列舉城市之間的雷同現象。
第二部分(6-15):寫樹才使城市之間的真正的標識。
第三部分16-17):喚起人們對樹的愛護以及作者對自然界的崇高。
4.生細讀課文,找出文中運用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體會語言的親切,優美。
(生探討略)
5.總結:
四.板書設計(略)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識生字5個
2、正確朗讀課文
3、預習課文
4、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自然界處處蘊藏奧妙,激發他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識生字5個
2、正確朗讀課文
3、預習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自然界處處蘊藏奧妙,激發他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螞蟻是怎樣走路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走路的奧秘”。
2、(板書課題)齊聲朗讀
二、預習課文,學習字詞:
(1) 預習課文
要求:⑴課文讀通順(默讀,劃出生字詞,劃分小節)
⑵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蘸 覷 足
⑶詞語會讀,能講講詞意
2、交流預習情況
⑴指名學生分節朗讀,讀通、讀順
⑵說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生字的字形 囔 蘸 覷
⑶你用什么方法理解這些詞語
(用動作理解 “嘟囔” “蘸” )
(聯系自己理解 “足” )
(理解 “面面相覷” )3、字詞積累
表示說話的詞語有:嘟囔、( )、( )、( )表示神態的詞語有:面面相覷、( )、( )、( )三、精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起初大家以為螞蟻是怎么走路的?
讀讀句子,說說大家的猜測
2、那么,螞蟻走路的.奧秘究竟是什么?
用“----”劃出有關句子 “原來,螞蟻走路時,一邊的前足、后足和另一邊的中足同時著地,仿佛一個“三角架”。
3、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①我們研究螞蟻走路的奧秘分別用什么方法?
②結果怎樣?
4、各組交流
5、這些同學在觀察的過程中心情怎樣?有沒有變化? 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6、小結:要揭示科學奧秘不僅靠好奇,更需要毅力和智慧。7、齊讀課文。
四、語音直播廳
大自然中有許多奧秘,你有什么發現嗎?交談一下。
五、課后積累,照樣子寫詞。
例:面面相覷
(AABC)形式
彬彬有禮 炯炯有神 斤斤計較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正確認讀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貓、遇、悄、闖、紛、派、柴、蛋、彈、琴”。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繪聲繪色的講一講這個童話故事。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復誦讀,借助插圖,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的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對故事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故事內容,使學生懂得什么是童話,對童話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從小培養學生做事要機智、團結。
課前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你們看畫面中的小動物們準備去哪里?要去干什么?你們想不想知道?請同學們打開書,今天我們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布勒門的音樂家》
二、初讀課文
1、師: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學生互助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3、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同學愛聽。
4、檢查朗讀。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讓學生再認。
三、理解課文
1、再讀課文,自己讀明白了哪些?哪些地方不懂?
2、小組交流讀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領會)
A、小動物們為什么要去當音樂家?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B、它們怎樣嚇走的強盜?(據圖片體會)
C、它們是怎樣趕走強盜的`?說出關鍵的動詞。并在朗讀中體會這種心情。
D、勝利后的心情怎樣?(學生想象回答)會說些什么?表示心情高興的詞還有那些?
E、總結一下童話的特點?
四、拓展延伸
你在生活中還讀過哪些童話故事?
五、生字書寫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信》是一首兒童詩,作者通過替不同的對象寫信,表達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同時也說明了信是連接人與人心靈的紐帶。
二、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全程參與新課程實驗,語言和思維發展比較好,喜歡表現自己的個性,具有開展生成性學習的一切因素。本文語言簡練,內容比較淺顯,格式簡單,很受學生喜愛。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3個生字,會寫本課的8個生字。
2、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實感的表露,是連接人與人心靈的紐帶。
3、了解詩的結構,體會詩的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激發學生的寫信熱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3個生字,會寫本課的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激發學生的寫信熱情。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信齊讀課題。
師:我們讀過巴金爺爺給家鄉孩子的信,讀過少先隊員送往小木屋的信,今天我們再來讀一首詩——《信》。
(二)讀一讀
1、自讀。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讀通句子,注意生字讀音。
(課文比較短小,貼近兒童生活,貼近學生的水平,孩子基本能讀下來,所以,請學生自讀。)
2、評價讀。指名朗讀詩歌,同學評議。
3、個性讀。生:老師,我發現這首詩很有意思,“替雛鳥給媽媽寫,讓媽媽快回巢,天已經黃昏。”“替花朵給蜜蜂寫,趕快來采蜜,花已姹紫嫣紅。”樣式都差不多,我也會這樣寫。
師:是嗎,大家也有信心當小詩人?
(學生過去讀過大量這種格式的詩歌,也有“創作經驗”,厚積薄發,所以,學生學起來親切、輕松,有當小詩人的愿望。)
(三)編一編
學生編詩。老師打開屏幕文檔,把學生的作品打出來。
生:替花朵給蝴蝶寫,趕快來跳舞,我們已經搭好了舞臺。
生:替小鳥給人類寫,歸還我們的家園吧,我們需要森林。
生:替樹給鳥寫,快來安家吧,我已長得枝繁葉茂。
生:替樹給樹寫,涼爽的風來了,讓我們共同高歌吧。
(老師別出心裁,捕捉學生生命中的詩意體驗,當堂把學生的'作品打出來,使學生的口頭作品得到及時展現,給了學生成功的體驗。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表達愿望。)
師:好,讓我們來讀讀自己的詩歌。學生讀屏幕上的作品。
師:讓我們也加個開頭和結尾吧:(借用課文的開頭和結尾)
(生生合作,突破了學生開始時僅編一段為目標的局限,以每人一段組成一篇來展示合作的魅力,體驗合作的愉悅,并讓學生通過欣賞自己的(同伴的)作品感到驕傲和自豪。這首詩的“詩眼”在第一小節和最后一小節,教師這樣的處理自然地突出了難點,激發學生對這兩小節進行思考和品味,為后面的閱讀思考做了良好的鋪墊。)
(四)議一議
師:剛才讀我們自己的詩,有什么發現?
生:同學們,我發現我們還能寫很多這樣的小詩,所以,“替樹給樹寫,涼爽的風來了,讓我們共同高歌吧。”這一小節末尾應該用“……”而不應該用“。”
生:我覺得這個“……”應該放在這一段下面,而不是這一句后面,因為后面省略的是很多段詩歌,而不是一句話。
生:同學們,課文里也應該這樣改一改,應該在“替云給云寫,愿變成綿綿春雨,替樹給樹寫,愿連成無邊的森林。”這一段后面加“……”。
(學生從自己的學習過程中,體驗到還能寫出很多段這樣的詩歌,感悟到“……”的用法和用途,從而遷移到教材,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
生:我們發現第一段很重要,告訴我們寫信要用紙和筆、手和心。
生:用紙和筆、手寫信我能明白,用“心”我可不明白。
生:我來告訴你,用心就是用心想,寫信的時候寫出好的詞語和句子。
生:用心就是要思考,寫出自己的心里話。
生:用心就是要表達出自己心里的感情。
師:真好!我們寫信的時候就要用心,表達出自己的感情。
板書:用心
用情
生:老師,我還發現這一段有一個特殊的標點,它就像一條引線,引出了下面的詩歌。師:它叫破折號,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生:對,還有延長聲音的作用,以前我們見過它。
(學生在品讀詞句的過程中,體會標點的用法,可謂一箭雙雕。)
生:課文最后也有一個標點,是“……”表示省略了一些。
師:對,課文最后的“……”表示省略了什么?
生:表示省略了給自己寫的信。因為“給自己,我也要寫一封封信。”
生:表示省略了自己給別人寫的信,因為“讓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得緊緊、緊緊……”沒有交代新的具體內容。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尊重和珍惜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應該成為新課程課堂里的最亮麗的風景。)
獵人:
我是一只孤獨的小鳥,尊敬的獵人呀,請你不要打鳥打動物了。
有一次,我的姐姐和她的戀人在枝頭對歌,姐姐正沉浸在幸福之中時,你在背后打了一槍,姐姐的戀人就落下了枝頭,沒過幾天,我的姐姐也悲傷而死。
還有我的弟弟和父母,我的父母在教弟弟飛翔,父母一下子被打落,弟弟正在自由自在地飛,也被你打死了。
獵人啊,很多動物對人類有益,你卻把它們打死,獵人啊,請你以后不要再傷害動物了。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尾、巴、比、好、把、傘”。認識3個偏旁“女”“”“人”,認識8個生字“尾、短、像、猴、兔、松、鴨、鼠、孔、雀”。
2、能正確流利地讀短文,學習朗讀問話的句子,會背誦課文。
3、認識圖上的動物,了解它們尾巴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句子詞語
難點:觀察插圖再讀課文,培養學生讀書、說話能力。
三、教具準備:
投影儀、掛圖、小黑板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森林里一年一度的比尾巴活動就要開始啦!同學們想去看看嗎?好!老師帶你們一塊兒去。上車后請你們坐好并閉上眼睛,一邊聽兒歌,一邊想參加今天比尾巴的動物都有哪些?
二、聽配樂的兒歌《比尾巴》。
三、(到了,請同學們睜開眼睛)說說參加今天比尾巴的動物都有哪些?
(隨著學生的講述,師在黑板上出現對應的動物圖。)
過渡:它們都跟誰比,比的結果怎樣,你們想知道嗎?(想)那我們就到課文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由輕聲讀課文,看清音節,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對照生字表;找到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3、檢查自讀情況。
(1)抽讀音節卡片:s。ng
shu
shui
zui
xiang
chang
san
bian
(2)抽讀生字卡片。(讀準字音,包括第三聲。)
(3)個別讀課文。(誰愿意讀,就請誰來讀,可多讀幾個。)
(4)齊讀課文。
五、圖文結合,理解詞句的意思。
1、認識小節。
2、學習第一、二兩節。
(1)自由讀一、二兩節課文,數一數這兩節課文共有幾句話?這幾句話之間有什么聯系?(共有六句話,前三句是問話,后三句是回答。)
(2)再讀一讀這兩節課文,說一說你都讀懂了什么?(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短,松鼠的尾母像—把傘。)
(3)結合看圖,比較“長”和“短”。[
a.比較猴子、兔子的尾巴。
b.比較猴子、松鼠的尾巴。
c.小結。
通過比較,告訴學生“長”和“短”是一對反義詞是通過相互比較而得出來的。
(4)指導朗讀第一、二節句子。(重點指導讀問句)
(5)指導學生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讀一七二兩節韻內容。
3、學習第三、四兩節。
(1)說明:這兩節與前面兩節形式相同,可:以按照前面的學習方法。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3)結合看圖,比較一下它們的尾巴,加深對“彎”“扁”“好看”等詞理解。
(4)指導讀三、四兩節。
(5)指導學生用一問一答的形式讀三、四節的內容。
六、指導朗讀,背誦課文。
1、用男女生對話的形式朗讀全文。
2、根據板書和插圖作提示,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七、鞏固練習,擴散思維。
你還認識哪些動物的尾巴?它們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用喜歡的方式自主認字15個,學會寫8個字。
2、通過朗讀課文、表演課文使學生感受友情的可貴,培養學生尊重朋友、愛朋友的品質,珍惜朋友的情誼。
3、通過質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質疑導入
1、聽錄音:你聽到了什么有趣的聲音?聽出他們是誰了嗎?跟著學一學(小貓、小鴨、小雞、牛、馬、老虎、羊等)
2、課件(傍晚,周圍靜悄悄的,忽然傳來一陣蛙鳴):同學們,這是什么地方,你們發現了什么?
學生質疑(篩選、板書)
導言:好吧,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到課文《池塘邊的叫聲》中去尋找答案。
二、讀文識字、初淺感知
1、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提出自學要求)我們自讀課文時,都要做什么呢?
學生總結:一遍讀:大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用喜歡的方法學會生字。
二遍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遍讀:劃分自然段。
四邊讀:思考同學們的問題。
學生按要求自學課文。
2、小組合作、檢查自學合作學習,小組成員按自學要求互相檢查自學成果。
3、集體匯報交流
(1)匯報學習成果,同學之間互相評價讀課文。
(2)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字音
(3)指導解答質疑,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三、合作表演、深入感悟
導言:我們都知道,池塘邊的叫聲是青蛙每天在給小魚江岸上的故事。讓我們來扮演青蛙和小魚表演這個小故事。
1、同桌合作、排練故事
2、欣賞表演
引導:欣賞表演,認真觀看,他們表演的'怎么樣,哪演的好,哪演的需要改進,讓我們都來當小導演。
(表演中,學生互相評價,教師注意指導“好奇、連連及青蛙的大眼睛轉了一下、兩下”的理解,并指導朗讀。引導學生反復表演,表演出青蛙、小魚的動作和神態。)
3、創編表演
自主建構聽!靜靜的用心聽,小青蛙在給小魚講什么故事呢?聽完了故事,小魚和青蛙又會說什么呢?
4、拓展延伸
引導思考:你還有哪些辦法幫助小魚了解岸上的事情?
四、自主分析、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
課件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獨立分析字形
學生獨立分析字形,通過當“小老師”匯報。
3、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過、連、邊
(1)寫“走之兒”
實物投影:教師書寫“走之兒”學生邊觀察,邊書空。
引導思考:老師是怎樣寫的?怎樣寫更好看?
學生先描紅再書寫。
(2)寫字
觀察字,說一說:這三個字怎樣寫好看。
學生自己寫一個,比一比,邊寫邊比,再說一說。
(3)展覽
評出同學中自己最喜歡的字,說說為什么喜歡。
五、總結
發現了寫字不太漂亮的同學,你準備怎么辦?
語文教案 篇7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第二課時
2.教材分析:《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3.教學思路:復現感知鋪墊——朗讀感悟實踐——拓展想象發揮——鞏固識字寫字——收集積累語言
4.設計理念: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重視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獨特的體驗。充分讓學生在輕松、寬松的氛圍中學習,體會主動,探究的快樂,在體驗成功中不斷進步!
5.教學目標:
1、鞏固認識3個生字,會寫5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自由的空間里,讓學生個性得以張揚,才華得以展示。
6.教學過程:
一、復現感知鋪墊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位朋友青蛙和小鳥,(隨機出示青蛙和小鳥圖),你還記得他們所在的位置嗎?誰能把他們分別貼在小黑板上?(指名學生把青蛙和小鳥圖貼在小黑板的背景圖上)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鳥落在井沿[邊說邊貼詞卡“坐井觀天”,“落在井()”到背景的相應位置上]誰能把“沿”字寫在卡片上?(指名填寫卡片,其余同學寫在同桌手心里。)(貼圖是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用這種形式導入,充分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激發了學生興趣,從而更積極地投入學習。這一過程也進一步復現了課文內容,為教學打下鋪墊。把鞏固識字,寫字滲透在這一過程之中,便全員參與寫字活動,落實全體性原則。)
二、朗讀感悟、實踐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坐井觀天》青蛙坐在井里,小鳥落在井沿上,它們對天有著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啟發性的問題導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請你打開書60頁,自讀課文的2~7自然段,邊讀邊畫出青蛙、小鳥對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
(自讀課文,思考勾畫。)
(充分落實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學會學習。)
總結學生學習情況:同學們可真會學習,有的同學邊讀邊畫,有的同桌互相討論,有的同學讀書姿勢很端正,大家學得都很認真。
(總結學習情況,對學生是一種肯定,一種激勵,一種欣賞,同時也會再次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繼續投入學習活動中。)
青蛙和小鳥怎樣說天?
(組織討論交流,學生各抒已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無邊無際。指名讀詞,鞏固識字。)
為什么青蛙和小鳥對天會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看圖,看書回答,注重良好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
到底天有多大,想不想實踐去看看,走出教室,看看天有多大;用紙卷成紙筒再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你想怎樣走出教室?
(學生紛紛發表見解,守秩序,講禮儀的教育滲透在無聲之中。)
(學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進,沒有一個大聲喧嘩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們嘰嘰喳喳興奮交流著,更深刻地體會了寓意。)
通過親身實踐你有什么收獲?
(自由交流收獲,體會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也豐富了內心體驗。)
留心觀察生活會給你更豐富的感受。老師告訴你一個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讀,也會豐富你的情感體驗。
(無形之中滲透學法和情感態度的教育。)
全班合作:男同學當青蛙,女同學演小鳥,我自我推薦來讀敘述部分,可以嗎?
(孩子們最喜歡分角色讀,一下子情緒高漲。)
先別著急,怎樣才能讀好?
(“小鳥”和“青蛙”們紛紛發表意見,說出了讀好的好建議。)
(師生合作讀。)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們成功了。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什么?
(出示小鳥和青蛙的頭飾。)
讀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帶上漂亮的頭飾表演。先小組合作演一演吧!請小組內選出導演。
(在初讀課文,體驗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組織孩子們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極大地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表演的過程也進一步加深了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豐富了體驗,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展現了孩子們的個性,對課文也是一次再創造。)
(小組內演一演,指導巡視,并指一組表演。)
他們演得怎樣
(組織生生互評,提倡欣賞的評價。)
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會怎么做?誰能接著往下演一演?
(激發了學生想象,進一步理解寓意。)
學習了課文,你想說什么?
(學生大膽展示收獲,交流展示,張揚了個性。)
三、鞏固識字,寫字。
1、精彩的表演進行到這兒,有一個生字寶寶著急了,他對我說:“老師,老師,快讓我和同學們見見面,大家可別把我忘了?”
(出示字卡“信”)
你還記得他嗎?
(用“信”擴詞,評選擴詞大王。)
(激發興趣,吸引學生注意,以孩子們喜歡的方式鞏固生字,寓教于樂。)
2、我們書后的田字格里還有5個生字寶寶正等著我們寫呢?
(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
你認識他們嗎?
(齊讀生字)
你認為哪個字難寫?
(學生自主提出難字,使學生學得更主動。)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個字?
(學生:洼、娃、哇……)
(啟發學生思考,聯想舊知,鞏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識。)
你為老師寫好字提些什么建議?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變被動地看字,練寫為自主發現字在占格和筆畫應注意到什么,學生學得輕松而主動。)
(同桌互評)
四、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各抒已見,展示收獲,體驗成功)
五、作業收集與坐井觀天意思相近的成語故事!(培養學生自主積累意識。)
語文教案 篇8
鬼是一棵矮杉樹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閱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明確文章中蘊含的道理。
(2)通過探究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討論,體會人物心理變化和人物品質。
(2)通過默讀了解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小戰士來頭勇挑戰自我、敢于戰勝自我的精神,懂得世界上根本沒有鬼,要崇尚科學,破除迷信。
重難點、關鍵
閱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明確文章中蘊含的道理。
通過探究,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具準備
部分課文片斷投影。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談自己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獨自睡覺時的情景。
2、有一個小戰士,也和你們一樣,怕黑,以為有鬼,甚至嚇的尿了褲子。
二、速讀課文邊思考,邊做標記
1.來頭為什么怕“從小怕鬼”?
2.那一次來頭嚇得尿褲子是在什么情況下?
三、討論,交流
1、因為來頭小時候在財主家放牛時,廚子老寬總是在夜里對來頭講鬼故事,講得活靈活現,聽得直起雞皮疙瘩,所以來頭從小怕鬼。
2、是一個人在夜里獨自站崗放哨時尿褲子,因為當時周圍有鬼,所以嚇的。
四、默讀課文,理清文章順序和脈絡
1、找出文中一個用來隔開兩件事的`表明時間的詞語。(“過了沒幾天”)
2、討論課文的順序和分部分。
五、突破難點,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1、自由讀文,劃出文中描寫來頭心理活動的語句。
2、聯系自己比較,如果當時是你在墳地的話,你會怎么樣?
六、體會文章中寫得妙的其他語句、詞語
1、根據學生找句來進行交流匯報。
2、“來頭不吭聲,臉紅了大半片。”
七、指導改變順序來改寫故事
1、出示課后問題2。
2、討論
八、課堂總結
談談本課給你的啟發。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讀通課文,認讀生字。
2、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
3、使用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培養勞動習慣。
教學過程:
一、歌表演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有四位動物朋友要來的我們一起學習語文,你們歡迎嗎?
學生帶頭飾表演唱《勞動最光榮》。
師:是的,勞動最光榮,幸福的生活要*勞動來創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跟勞動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小母雞種稻子)
生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自由發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字想辦法解決,并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師:你們剛才讀得很認真!獎勵你們聽錄音機的阿姨讀課文,不過老有個小小的要求:讀到哪手要指到哪,眼睛要看到哪,比比看誰是最佳小聽眾?
生聽錄音讀課文。
師:錄音機里的阿姨讀得好聽嗎?你們能像阿姨一樣讀課文嗎?下面,老師當聽眾,你們找自己喜歡的小伙伴一起讀讀課文。
師:同學讀得真起勁!誰愿意來讀給大家聽呢?
指名讀分段讀課文,小評委點評。
師:課文是會讀了,那生字是不是也會了呢?
同桌合作讀生字,互相幫助。并說說你們是怎么合作的?
小組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生字。
師考生字。
游戲:“找字卡,讀字卡”。
三、再讀課文,想象說話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
學生自由回答剛才讀了課題提出的問題。
出示掛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來介紹,鼓勵學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在這滲透勞動習慣養成教育。
把你最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設想】
寫字教學既有實用價值,也是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向學生進行美育,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具有一定的意義。本節內容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書寫,使學生理解并記憶偏旁與例字的字理、字形和結構,并把字寫得正確、端正、美觀。
【教學過程】
一、開課激趣,創設情境
1. 欲要字正,先要身正。檢查學生坐姿,引導學生集中精神。
猜字謎:一橫一橫又一橫,一豎一豎又一豎,一撇一撇又一撇,一捺一捺又一捺。
引導學生猜出字謎,謎底為:森。(板書“森”字)
2. 請同學們觀察這個“森”字,它由什么組成?這三個“木”字完全一樣嗎?(不一樣。)
看來同為“木”字,再做構字部件時筆畫會有變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偏旁的變化。
二、新課指導,邊講邊練
1. 做好準備工作
同學們,大家還記得寫字前的準備工作是什么嗎?(注意坐姿以及握的姿勢。)同學說得太棒了,這就是我們寫字前的準備工作。我們寫字前, 第一,注意寫字姿勢,可讓同桌互相檢查一下對方的握筆方法與寫字姿勢是否正確;第二,看準,想好,再落筆,書寫時要多動腦筋。
2. 認字讀字
(1)教師領讀書本上的四個字。
(2)指名讀字。
(3)學生組詞,加深對這幾個字的印象。
3. 觀察對比
(1)出示:又 勸 土 堆 車 轉 牛 特
(2)引導學生觀察每組字,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發現。(每一組的第二個字都含有第一個字;每組字的相同部分字形略有不同。)
(3)引導學生說出具體的不同之處,并相機歸納總結:①“又”是的第二筆是捺,而在“勸”字中,“又”的第二筆變成了長點兒;②“土”字的第三筆是橫,在“堆”字中變成了提;③“車”字最后一筆是橫,但在“轉”字中,變成捺;④“牛”與“車”相似,在合體字中都是最后一筆變成捺;
(4)這些字形變化我們都看出來了,誰來總結一下我們的發現呢?
指名回答。(獨體字在做偏旁時,有些筆畫會發生變化,字形也變小了。)
(5)同學們觀察得很細心,總結得很全面。有的字變成偏旁后,它的筆畫的大小和形態都要發生變化,這樣寫出來的字才會更加美觀。我們一起來寫一寫吧!
三、指導寫字
1. 教師板書示范寫字,邊寫邊講解。“勸 堆 轉 特”
2. 學生在課本上描紅,再練習書寫。
3. 同桌互評,看誰的字寫得棒。
四、拓展練字
1. 同學們,剛才大家的.字寫得非常棒,看來大家已經掌握了部首的變化規律。現在請大家想一想我們學過的字,有哪些獨體字可以做偏旁,哪些合體字里面含有這些獨體字?可以從書本中找一找,在練習本上寫一寫。
2. 學生找字,想字,寫字。教師巡回指點。
3. 寫完后,請學生展示自己所寫,并簡要講解字形的變化。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完這節課,你一定有很多收獲吧!我們知道了有些字做偏旁后,筆畫和形態會發生變化,掌握了這些變化,我們就能寫出更加漂亮的漢字來!
六、布置作業
在作業本上書寫十個獨體字,再書寫十個由這些獨體字做偏旁的合體字。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備課教案01-16
語文復習教案01-16
語文教案01-17
語文上冊教案01-17
語文樹教案12-11
語文小學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