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精品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正確理解圖形對稱的含義。
初步運用對折的方法,剪出對稱的圖形。
通過認識圖形的對稱性,正確的畫出圖形對稱的另一半。
活動準備
操作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個圖形的操作紙、剪刀、課件
活動過程
一、用故事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名字叫《對稱王國》。
在一個王國的宮殿里,住著一位美麗又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國里來了一位可惡的巫師,巫師嫉妒公主的美麗,她把公主關了起來,并設下了難關。國王想派人去救公主,但都沒能闖過這些難關。小朋友,你們愿意闖難關來救出善良的公主嗎?
二、在探索感知中理解對稱的.含義。
第一關:找一找,找出對稱的圖形。
第二關:折一折,折出對稱的圖形。
第三關:分一分,把對稱圖形分類。
第四關:拼一拼,把對稱圖形拼到一起。
三、制作對稱圖形。
這些禮物都只有另一半,我們來把它們變完整吧!幼兒親自動手操作。
四、延伸。
對稱王國里還有許多有趣的對稱圖形,我們下次再一起去對稱王國里玩。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組成,了解8分成兩份有七種不同的分法,學習按序分合。
2、引導幼兒觀察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換關系。
3、啟發幼兒運用互換的方式找出相關的幾組分合式。
活動準備:
磁性動物教具8只,雪花片人手8片,粉筆、作業本、鉛筆。
活動過程
一、對數游戲,復習7的組成。
1、今天我們來玩對數游戲,小朋友報的數和老師報的數合起來是7。我報1,引導幼兒說出我報6,1和6合起來是7。
2、依次復習7的組成。
二、學習8的組成。
1、今天天氣真好,小馬和小狗都請小兔去它們家做客,這可難壞了小兔們,于是它們決定分開來,一部分小兔去小狗家,一部分去小馬家。我們來看看,有幾只小兔呢?(幼兒回答)幾只去小狗家,幾只去小馬家呢?請小朋友來幫助它們分一分,并用分合式記錄下來,說說分別是幾只。
2、請個別幼兒上前操作,引導幼兒邊分邊說,有幾只去了小馬家,有幾只去了小狗家,并用分合式記錄下來。提醒幼兒每次分的要不相同。引導幼兒觀察、發現:8分成兩份有幾種分法?(7)。
3、找出8分成1和7及7和1的情況,引導幼兒發現其中的.交換關系,再來找找,還有那些是這種交換情況的?原來,我們只要將8分到3和5,就能找出6對分合式,因為兩個數之間是可以交換位置的。
4、現在我們知道了8分成兩份有7種分法,誰會把這7種分法有順序的寫出來,引導幼兒發現兩個部分數之間遞增、遞減的關系。
三、我也來分一分。
1、每個幼兒分發8片雪花片,請你將這8片雪花片分成兩份,每一次分的要不相同,分一次記錄一次。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要分成兩份。糾正幼兒不良書寫姿勢。
四、結束活動。
小結幼兒操作情況及上課情況。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并學會記錄。
3、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及多維度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在游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活動準備:花片、小樹、小動物圖片、紙盒、糖果、筆、紙、數字卡片等
活動過程:
一、湊數游戲《蘋果和生梨》
請1個幼兒上來帶領大家玩湊數游戲。
春天的花園里有個數學王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到數學王國找一找那些東西的數量是6,然后你可以把6的分成全玩出來,才可以到其它地方玩。把你的發現寫在紙上。
二、幼兒分組操作
1、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游戲。
2、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有困難的幼兒,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三、幼兒交流討論
1、教師拍手,幼兒回到座位。剛才大家玩得很高興,能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紙上,誰愿意來介紹自己的發現?在玩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2、 幼兒各自介紹自己的發現。
四、學習6的組成
1、教師:今天小貓的一家也到數學王國來玩了,數一數有幾只貓?用數字幾來表示?看看它們長得都一樣嗎?引導幼兒從貓的大小、顏色、花紋、蝴蝶結來分。
2、幼兒自主講述,如6只貓可分成1只大貓5只小貓。教師根據幼兒講述用數字卡片貼在黑板上。教師:6有幾種分法?
3、教師歸納:6有5種分法,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它們合起來都是5送糖果。 我們小朋友本領真大,不但學會6的組成,還學會了記錄,現在我們一起準備好,開上小汽車和小貓們一起到數學王國去玩吧。(聽音樂,幼兒做開汽車動作) 數學王國到了,看看國王今天都準備了什么禮物?(各種糖果)國王還準備了這么多糖果盒子,請我們小朋友幫助他來包裝糖果。記住,每個盒子了只可以裝6粒糖果。你一邊裝一邊說,幾粒紅色的糖果、幾粒蘭色的糖果、或幾粒黃色的糖果、幾粒綠色糖,一共是6粒糖果。裝好以后你可以送給周圍的爸爸媽媽檢查一下,也可以給好朋友檢查一下,你對嗎?如果正確了就請你把糖帶回家,可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活動反思:
本節課目標很明確,就是學習理解“6”的組成,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的規律。因為數學知識具有邏輯性特別強的特點。我們應該在數學活動中應該提供一些滲透著正確的、幼兒可接受的、可感興趣的數概念的活動材料,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數量。
2、培養幼兒的點數活動的興趣。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1、全家福照片一張。
2、幼兒人手一個小筐,筐內有照片若干(碗柜照片、衣櫥照片、鞋柜照片)
3、《幼兒畫冊》(第一冊P11)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介紹本次活動的目的——做客
1、師:寶寶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小明家里做客,你們開心嗎?
可是去別人家里做客,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有沒有哪個寶寶來說一說?(讓小朋友自由討論,分別請寶寶說一說)
師小結:去別人家里做客,首先我們要有禮貌,(要向主人家的大人們問好,然后呢要換鞋,注意衛生,不能把客人家里弄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能隨便去碰主人家里的東西。
2、師:好,讓我們開著火車去小明家里吧。(播放背景音樂,開火車去小明家里)
二、具體過程:
1、目的地已到,請寶寶們下車。
師:寶寶,小明家已經到了,我們到站了,要下車嘍。我們先來敲敲門,然后呢換好鞋子,進小明家里。
2、出示全家福照片(播放PPT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
(1)師:“瞧,寶寶們看,一進門的地方掛著小明家的全家福,照片里有許多人,哪個寶寶說說都有誰?”(請寶寶說一說)
師小結:照片里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和小明,這些都是小明的家人,是小明最親近的人。
(2)師:“那照片里一共有多少人呢?”(師指一指,寶寶說一說,師幼共同點數,說出總數)
師小結:照片里一共有七個人,我們從左往右要一個一個地數數,不能把小明的家人漏下哦。
3、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數量。
(1)根據鞋柜照片手口一致點數。
師:“看完了小明的家人,我們緊接著來參觀小明的家嘍,先走進玄關看一看,這里有一面大大的鏡子,還有一個鞋柜(播放PPT2),我們來看看小明家的鞋柜里有什么樣的秘密,等等等等。”(老師裝作神秘狀態)
師:“這是小明家的鞋柜,里面有許多許多的鞋子,看,有大大的鞋子是媽媽的,有漂亮的鞋子是媽媽的,還有小小的鞋子是小明的,那究竟有多少雙鞋子呢?小明說數對了才能接著參觀他的家哦!”(師帶領幼兒一起手口一致共同點數,請寶寶一起說一說,師小結總數和方法)
(2)根據碗柜照片手口一致點數。
師:“寶寶,用你們的小鼻子聞一聞,那是什么味道啊?”
寶寶:“是香香的味道。”
師:“原來是小明的媽媽在給寶寶們做好吃的呢,那我們就進小明家的廚房看一看吧!”(播放PPT3)
師:這是小明家碗柜的照片,這次我想請一個寶寶來數一數小明家里有幾只碗?(師請個別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師小結總數和方法)
(3)根據衣櫥照片手口一致點數。
師:“剛剛經過香噴噴的廚房,接下來我們向著下一個參觀的地方出發——臥室(播放PPT4),臥室是寶寶和爸爸媽媽睡覺的地方,這里有床,還有放衣服的地方,衣櫥,下來,我們打開衣櫥看一看,請你數一數里面有幾件衣服?”(請寶寶們一起手口一致地點數,師小結總數和方法)
師小結:剛才我們參觀了小明家的玄關、廚房、臥室,還重點看了小明家的鞋柜、碗柜、衣櫥,一起數了數有多少雙鞋子,多少只碗,多少件衣服,主要是學會了數數的方法,要小手點好一個,小嘴說一個,要按照順序,這樣數數就不會多不會少,也不會漏掉啦。小朋友們真是聰明,接下來,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更大的挑戰哦。
4、幼兒拿小筐里的物件進行5以內的點數。
師:“在你們的椅子底下,老師給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些小圖片,想請你們數一數究竟有幾張,都不一樣哦,自己數完的小朋友還可以數給旁邊的小朋友聽。”(播放PPT5)
5、完成《幼兒畫冊》的練習,鞏固5以內的點數。
【活動延伸】
再寶寶們自己操作點數以及完成畫冊,寶寶點數熟練以后,可以增加點數數量至7。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通過小明家的擺設讓幼兒能夠點清楚相應物品的'數量。在點數的過程中我們利用相應的CD的相應的功能豐富幼兒的整個活動,幼兒對活動比較感興趣,同時大部分幼兒都掌握了相應的知識。
1. 先進的教具。在我們這個活動中,配套的教具對輔助我們整個活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們可以和幼兒一邊點數一邊寫下相應的數量。在寫數字的時候,發現我們的小朋友已有經驗比較豐富。于是,我一起帶領幼兒邊說邊寫下,比如5,幼兒會跟著說彎鉤之類的話,能力強的幼兒對于這一次的點數是一次鞏固,而能力弱的幼兒學到了新的知識。對于簡單的數字,我還請個別幼兒進行書寫,拿著鼠標書寫的樂趣,幼兒既好奇又感興趣。雖然機會不多,但是有了很好的嘗試。所以,在活動中有趣的道具為幼兒的興趣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在《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的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的欲望,培養探究能力。”所以,教具就給了幼兒很好的探究欲望。
2. 操作的方式。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一般是傳統的個人操作和集體操作。先通過問答的形式分別以個人和集體的形式進行操作。而兩者有利有弊,所以借著這一次的活動,我也分別就不同的利弊對兩種方式進行了改正。比如在個人回答的時候,在沒有示范的情況下,請能力強的幼兒先進行示范。再請能力弱的幼兒進行回答,在回答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供幫助并解決,這也有利于幼兒在下次操作的時候不要犯相同的錯誤。在集體操作的時候,讓幼兒養成好的習慣,如獨立完成。這很重要,我們在批改的過程中,能及時對幼兒進行個人指導,讓幼兒掌握相應的知識。所以,“幼兒思維發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引導幼兒通過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我們在幼兒的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中要把好關,讓幼兒能夠更好的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比較兩個以上物體的粗細、厚薄2、知道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對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2、難點:詞與概念的匹配。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
教具: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若干;厚薄不同的書、紙、布若干。
學具:每個幼兒一份厚薄不同的紙、布。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每個幼兒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換使用。彩色的籃子若干只。數學角內放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類盒。(分類盒上用形象的圖畫表示物體的粗細、厚薄。)
教學過程:
1、通過分類活動使幼兒積累有關粗細、厚薄的感性經驗。
(1)在來園活動區域活動時讓幼兒用數學角里的`材料進行分類活動。教師可通過提問了解幼兒的分類水平,如:“為什么把這支筆放在這個盒子里?”等。
(2)該分類活動是個別進行的,教師應盡可能了解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
2、通過指認活動幫助幼兒在詞和有關概念之間建立聯系。
(1)幼兒每人一份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
(2)聽指令取出相應的物品。如“找出一張厚的紙。”“把粗的毛線舉起來。”指令可由教師發出,也可讓幼兒發指令,以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并向命名過渡。
(3)要求幼兒說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較出物體的粗細、厚薄的)。
3、通過命名活動使幼兒完成概念與詞的匹配。
(1)讓幼兒說出教師出示的物體的粗細、厚薄。
(2)讓幼兒按指令介紹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請說說你盒子兩根小棒的不同”。
4、通過分類活動讓幼兒體驗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讓幼兒根據語言標記分類。如:“請把粗的小棒放在紅的籃子里。”
(2)向幼兒展示分類結果,讓幼兒思考分得對不對。
5、通過討論使幼兒理解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比較而言的。
(1)檢查分類結果。如:“紅籃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討論: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進去,現在卻是有的粗有的細。
6、通過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 讓幼兒按指令作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如:“請你讓盒子里的毛線變細”。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線變細,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線作比較。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加減法運算的練習,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通過設計《數字寶寶找伙伴》活動,使孩子在輕松的環境中鞏固對加減法的練習。作品自薦:此活動有層次性,先從物體——物體數字——數字。而且設計了一個背景,很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孩子們愿意參加這個區域活動。
活動準備
1、房子一幢、1——10數字貼在房子周圍,增添數字的氛圍。
2、房子的墻磚上寫有數字,墻磚是可以插卡片的,物體、物體和數字、數字的加減題目若干。
3、記錄本。
活動過程:
1、提供的是物體的加減卡片,答案是幾就插在幾的數字墻上。活動結束進行記錄,幫助了幾個數字寶寶找到了伙伴。
2、提供的是物體和數字兼有的加減卡片,答案是幾就插在幾的數字墻上。 然后進行記錄。
3、提供的`是只有數字的加減卡片,答案是幾就插在幾的數字墻上。然后進行記錄。
指導建議
大班孩子已經有了競爭意識,可以通過記錄的方式,激勵孩子參加活動。老師要指導孩子學習記錄的方法。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折。
(1)教師:那么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折,會怎么樣呢?對折后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
(2)為什么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么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為什么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
(引導幼兒發現對折后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它對稱嗎?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折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認識了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折疊對稱的圖形,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分餅》是本單元《分數》的第二課時,其實也就是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學習。教材創設了豬八戒分餅的情境活動,結合這一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 “帶分數“的意義,正確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了解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系。
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重點: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繩子、剪刀、圓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1、分組活動(1)、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兩份。(2)、每組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用什么辦法知道兩根是一樣長的?(3)、請每組幼兒將繩子分成同樣長的四份,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2、幼兒操作(1)、教師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教師示范做圓形的等分活動。(2)、請幼兒做圓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動(3)、請幼兒探索長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種不同方法。(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3、使用幼兒用書。
大班數學教案:《分餅》課后反思
反思本課教學,有幾點啟示和一些不足,啟示是:一,創設故事情境要很好的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服務。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教學任務和發展學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為其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二,要有實踐空間。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屬于自己的發現、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論。三,從“獨白”走向“對話”。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有意義的知識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傳統的教學是“獨白”式教學,它忠誠于學科,卻忽視了學生;體現了權威,卻淡化了民主;追求著高效,卻忘記了意義。課堂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是師生在新課程中的成長之路。只有“對話”,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本節課中,新課程教學內容的實施不夠深入,透徹。部分學生在分餅活動中為玩而剪、沒有積極的參與到分餅活動之中。
學習效率不夠高。本人教學過程中知識點的銜接、過渡欠缺自然、流暢。課堂語言表達不夠規范、準確。應注意語言描述的規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前進的動力。盡可能地多給學生一些活動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觀察、發現、比較、分類、自我表達的機會。由于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和40分鐘的制約,往往學生的探究不深入。要注重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生活中學數學、把數學應用于生活中。最后,引導學生的口頭表達,語言描述也應注意規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向本校數學專家、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認真備課,鉆研教材、教法,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向40分鐘要質量,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成績。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四季花籃的過程中,初步嘗試自編口頭加法應用題,進一步積累關于四季里特有的花的經驗。
2、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3、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各種特征的不同季節的花
2、自制花、花籃、春夏秋冬四個字等。
3、已有一定有關四季的花的知識經驗。
【活動過程】
一、四季花籃(鞏固主題經驗)
1、出示四季花籃(春夏秋冬各一個;每個里面的品種、顏色、開沒開等特征都為兩種)
你們知道這些花籃是做什么的么?魔法奶奶要過生日了,春姐姐、夏大哥、秋姑姑、冬爺爺送魔法奶奶禮物,比比誰的禮物好。
2、猜猜這四個花籃,分別是誰送的?你怎么知道的?(關注四季花品種不同,展現主題經驗)
3、你覺得哪個花籃最好?(關注花的不同、花的含義,展現主題經驗)
魔法奶奶提要求:年紀大,看不清楚,編題目讓奶奶知道花籃里有多少什么樣的花,讓我猜猜一共有多少朵?
二、春姐姐的花籃(嘗試學習編題)
1、教師示范遍題:春姐姐說,我先來試試看:我送給魔法奶奶的生日花籃里,有2朵康乃馨,4朵郁金香,猜猜我的花籃里一共有幾朵花?
小結加法應用題的因素(說一件事情,說兩個數字——多少**,多少**,問一個問題——一共**?)。
2、春姐姐花籃里的花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誰也能用不同的'辦法來編關于春姐姐花籃的題目?(擴展思維、運用教師小結的經驗)
三、自選花籃(練習編題)
1、魔法奶奶聽了覺得真清楚,連夸春姐姐的花籃,夏大哥他們可著急了,他們不會要輸給春姐姐了!也想請大家幫忙。
2、分組:自選夏、秋、冬的花籃進行編題。教師提示加法應用題的重要因素:原來如果我們說幾句話,這幾句話里面能說清楚一件事情,說到兩個數字,再問一個問題的話,我們也能編一道題目了。
3、交流
1)生生交流
2)集體面前交流:競賽:比比誰的花籃編得題目多。
四、延伸
魔法奶奶:這些花籃都好!都代表了各自的季節、各自的心意,我都很喜歡。謝謝他們,也謝謝小朋友。以后當你的奶奶生日的時候,你會送給她一些什么花呢?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4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0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