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3篇(優秀)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以同伴10個手指的“藏起”為情境進行10的減法算式的記錄,體會減法算式在記錄數量變化中的簡單、便捷。
2.比較同伴間10的減法算式記錄條目的多、少、一樣多,體會“有順序”的操作活動給記錄帶來的幫助。
3.在游戲活動反復進行中,增進幼兒對“一”、“一”等符號的理解。
4.激發幼兒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兩兩結伴進行合作運算和記錄的經驗。
2.教師自制10只手指分別藏起1個到9個的圖片,以及對應的10的減法算式PPT課件。
3.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手指游戲。
和幼兒一起玩他們所喜歡的手指游戲。
師:你有幾個手指頭?你喜歡它們嗎?你會用手指頭擺造型嗎?這個造型要用幾個手指頭?
(這一環節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從對手指游戲、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現中’,豐富和加深幼兒有關手指和數量的特殊表象,為接下來的數的運算活動建立“跳板”。)
2.看“圖”玩游戲——手指頭,藏起來!
(1)介紹游戲玩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老師喜歡一個“藏起來”的`手指游戲。我來藏,你來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師藏了幾個手指頭。
(2)教師演示,幼兒猜測。幼兒猜測后,教師追問:你怎么猜得這么準的呢?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觀察、思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們一共是4個,所以藏起了4個”。
(3)鼓勵幼兒自主玩這個游戲。教師可以用激將法,比如說:你們會玩這個游戲嗎?讓你看“圖”玩“藏手指頭”的游戲你能行嗎?
(4)出示“圖卡”,逐張和幼兒討論圖畫的意義: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們藏幾個手指頭?
(5)幼兒自主看“圖”游戲。
(由“藏起”的游戲,自然引發到對“少掉”的直觀理解,再分別與數學符號“10”、“一”、 “4”等之間建立更進一步的聯系,引發幼兒自主建構“10一4”這一算式中所隱藏的數學運算意義,并通過自身的實踐——也來玩“藏起”游戲,在動作表現中不斷鞏固和加深對減號以及減號前后數字的理解認識。這個過程必須以孩子自身的反復動作為基礎建構,孩子的理解認識才能深入透徹,日后的應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暢。)
3.“示意圖”大變身——看看“?”來回答。
(1)將“10一1”變化成“10一1=?”,引導幼兒觀察思考:你發現了什么?這是什么意思?如果讓你來回答這個“?”你會怎么回答?
(2)結合情境小結“10—1=9”所表達的完整意思:原來是10個手指頭,藏起了一個手指頭,還剩下9個手指頭。
(3)通過追問,引導幼兒理解各種符號的意義:“一”后面的數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數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圖片“10一4=?”,引導幼兒思考:你會回答嗎?你怎么回答出來的?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5)請幼兒自主出題進行運算:讓你來出“題目”考考大家,你還會出些什么題目?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書寫算式,并引導集體中的其他幼兒及時回答。
同時引導幼兒思考:哪些題目我們回答比較快?為什么?有沒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讓我們“回答得慢”的題目再快一點呢?
小結:如果讓你給今天我們玩的這個游戲取個名字,你說是什么游戲? (10的減法)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圖”就是“減法算式”。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大班數的組成和分解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指南》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本學期大班幼兒已經學過了《2—4以內各數分解與組成》,對于數的組成他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后記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
活動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組成,掌握的5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
3、發展觀察力、分析力,記錄能力,對數學感興趣。
活動準備
花片、小動物的PPT、五只小兔的圖片、兩幢房子的圖片、山羊哥哥和梅花鹿姐姐的房子、青草、白菜蘿卜等PPT
活動過程
一、復習2、3、4的分解組合
(一)“小朋友們、上午好。今天我們來上一節有趣的數學課,在這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之前認識的數字寶寶。”
(二)“(出示數字)這是數字幾?2可以怎么分?為什么?3、4可以怎么分?(利用花片進行分式)”
二、認識5,給小兔分家,提高幼兒興趣
(一)“今天我們班級來了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字“5”,我們趕快去認識認識它吧!”
(二)“‘5’你好啊,又來了5個熊寶寶、5個牛寶寶、5個蜜蜂寶寶,在寫小動物在森林里高興地生活著。”
(三)“冬天來了,森林里來了新朋友,我們一起看看是誰(出示5只兔子PPT)原來是5只小兔。但是現在小兔們遇到了一點困難,森林里只剩下2棟房子,不知道怎么分,有幾種分法?請小朋友說一說”
(四)幼兒觀察兔子,將5只兔子分在兩棟房子里,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分的結果,教師將每一次的結果記錄下來
(五)“剛剛小朋友們都幫小兔分好了家,我們一起看看分的對不對,一座房子住1只小兔,一座房子住4只小兔、、、、、”
小結:“分對了嗎?從剛剛給小兔分房子可以看出,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
三、學習5的分成和組合
(一)“新搬了家,小兔們準備了5把青草給鄰居山羊哥哥和梅花鹿姐姐,請小朋友幫它分一分。”
(二)“張老師這有兩張圖片,一張是山羊哥哥的家,一張是梅花鹿姐姐的家,你們就把青草放在他們家門口,小朋友們去試試吧”
(三)幼兒操作
1、“你是怎么分的?(完整說出山羊哥哥幾個,梅花鹿姐姐幾個)”
2、“和她分的一樣的小朋友把手舉起來,你們真棒。”
3、“誰是跟他們不一樣的?你是怎么分的?”
4、“老師將小朋友分的整理了一下,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四、5以內的組成并運用
(一)“冬天來了,小兔們準備去‘小猴商店’買糧食過冬,我們一起看看商店里都有什么?(出示PPT)它們的價錢一樣嗎?”師:“那現在問題來了,小兔們只有5元錢,他們要怎么買價錢合起來是5元?”
(二)講解示范:“拿兩個3元的胡蘿卜行不行?為什么?應該拿幾元的?為什么?”
(三)“現在小兔請你用5元錢幫他去‘小猴商店’買糧食,每種糧食上都有一個數字表示價錢,記住你買的`糧食合起來正好是5元,進去商店前把錢放在商店的錢箱里”
(四)幼兒自由購買,老師觀察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五)幼兒交流討論:你買了幾種蔬菜?兩種蔬菜的價錢合起來正好是5元嗎?師:你買對了嗎?為什么?請說出你的理由。
五、活動結束
師“你們都幫小兔們買了糧食,他們為了表示感謝,特意請我們去它家做客,那現在我們小朋友每人用5元錢買個小禮物慶祝他們搬家吧!”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通過創設情景,設置問題,有效地調動了幼兒的探索欲望。活動以復習3和4的組成導入活動。在情景的創設中,幼兒興趣濃厚,一個個當起了母雞媽媽的小幫手,通過幫助雞媽媽擺放雞蛋及小雞,引導幼兒分出不同的分合式,能用完整的語言表述清楚,并能夠進行操作。
幼兒期正處于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操作材料來源于生活中常見的雪花片,幼兒在分“雪花片”時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兒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趣。我覺得動手操作,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幼兒不僅掌握了5的組成,在驗證幼兒操作結果時,也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還通過游戲,鞏固了5的組成,讓幼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中體會數學活動的樂趣。
當然,在本次活動,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
1、 在操作環節中,因操作前要求提得不夠清楚,導致有些孩子無從下手,操作完后沒有及時收拾整理。
2、 游戲環節中,教師可適當介入引導,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3、 在驗證環節中,應引導孩子對照比較,集體驗證,總結按一定的規律分會更好。
總之,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動中,都會學到很多,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希望向專業的老師多學習,在以后的教研活動做得更好。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數字并體驗觀察發現的樂趣。
2、了解數字的重要性,初步理解數字在不同地地方表示不同的意義。
3、初步嘗試用繪畫、文字及符號對生活中所使用的數字進行記錄,發展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掌握不同數字在不同地方的所表達的不同意義
難點是:引導孩子運用繪畫、符號、或文字的形勢記錄生活中的數字應用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觀察記錄卡、記錄筆一套
2、環境準備:創設相關數字的隱性教育的環境。如:時鐘、掛歷、撲克牌等
3、知識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收集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數字。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尋找數朋友
今天,有一群數字寶寶來幼兒園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可它們藏了起來,我們一起去找一找。(教師做為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和幼兒共同尋找數字朋友,鼓勵幼兒間一邊找一邊相互交流這些數字的作用。)
二、基本環節:我們的數朋友
1、幼兒園里的數朋友
教師:你們發現了哪些數朋友?他們代表什么意思?(集體交流,師幼圖文并茂共同記錄“離不開的數朋友”,并說一說這些數字有什么作用。)
2、生活中的數朋友
教師:除了我們剛才找到的數朋友,你在生活中還見到哪些數字朋友?這些數字表示什么意思?(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歸納并記錄:在自己家里,商場、交通、通訊、氣象等方面使用的數字及它們的用途)
3、特殊的數朋友
教師: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用到一些特殊的數字朋友,幫我們脫離危險,它們是什么?又有什么特殊用途呢?(教師在幼兒了解數字一般作用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數字組成的重要號碼的關注興趣,知道它們的特殊用途并進行記錄。如:110報警電話、119火警電話、120急救電話……)
三、結束環節:離不開的數朋友
教師:如果生活中沒有數字會怎么樣?(引導幼兒聯系實際,想像并大膽表達沒有數字將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種種困難和麻煩。幫助幼兒理解生活中離不開數字,數字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延伸環節:
1、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觀察尋找數字并將觀察的結果進行記錄,完善家園共創的《離不開的數朋友》記錄表。
2、找一找節日中的數字。(如:六一兒童節)
3、嘗試自己用數字的形式來表現家人的生日。
教學反思:
興趣是求知的發動機,是激勵幼兒有效學習的內驅力,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推助器。由于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因此幼兒對數學學習感到枯燥,不感興趣,這就要依靠直接的興趣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為此,首先我們根據幼兒“玩中學、學中玩”的學習特點,精心設置數學活動區,提供豐富的可探索性的操作材料。再通過利用日常生活去創設數學問題情境,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和實踐并記錄觀察結果,促使幼兒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兒得以全方位親近數字、體驗數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充分感知和體驗的同時,孩子們不僅獲得了“數”應用的新經驗,還得到了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引導幼兒感受、體驗有關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我們又嘗試運用發現法,按“問題情境——探究發現——交流歸納——新情境中遷移”的循環往復思路展開,從生活情景中提出問題,讓幼兒進行探索,幫助幼兒將零星的表層的經驗,整理成有條理的、正確的知識,讓幼兒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會學習。最后,再通過家園互動的`形式使孩子們對數的探索在生活中和家庭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融洽、愉悅的心理氛圍,豐富、有時效的物質探究氛圍,讓孩子們在良好的環境影響下,充分的調動他們學數學、用數學、玩數學的興趣;多變的生活化、游戲化數學活動與孩子的互動,使孩子們能被有趣的數學現象所吸引,使幼兒在活動中從質疑到解疑,從探索到實踐,開拓了思維,引發幼兒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以“趣”為導,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進一步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幼兒把知識運用于生活的能力。逐步使幼兒形成求知的心理愿望和一種自主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心理趨向,讓幼兒更好地在豐富多彩的數學王國里遨游!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31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9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19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30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