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4篇【推薦】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新課還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不宜刻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新課程不應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因為如果只是以落實所謂的“知識點”為前提以單純的接受性學習為過程,以知識技能的熟練為目的,就無法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馮教師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詞語“滾、撲、撕、咬”、“整天”、“非常刻苦”、“懶洋洋”,學生更愿意參與,更能直觀感受并內化詞語意思,這樣的語文實踐遠比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要好得多。
以“演”入情境。
新課標指出:“朗讀要在正確的基礎上逐步達到“流利、有感情”要輕重起伏,力戒唱讀和一字一頓地朗讀。” 本課的目標之一就是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怎樣才能做到有感情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入情入境,表演能很快地讓學生進入情境,把自己當作是故事中的人物,像本課中教師讓學生演一演懶獅子驕傲的樣子再讀懶獅子的話,這樣不用教師怎么指點朗讀的技巧,學生已能讀得有聲有色,這是一種指導有感情朗讀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以“演”促交際。
新課標著眼于現代社會人際交往頻繁的要求,在口語交際方面提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強調文明交往和合作精神。”而口語交際并不只是口語交際課的任務。教師必須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憑借教材的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創造性地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才能真正、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以及愿意、主動和別人交流的習慣。馮教師就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在進行分角色表演的同時,不忘利用這創造的良好情境,開展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不斷提高學生聽的能力、說的水平、參與討論的熱情,并懂得與人交往的禮貌。
最后,要指出的是,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每篇課文都適合演,也不是演得越多就越好,演要用得恰當,用得巧妙,才會在課堂上擦出精彩的火花!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3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越來越……越來越……”造句。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小動物和植物都喜歡小露珠,感受小露珠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品格。
二、教具準備
投影儀、錄音機、小黑板。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精讀課文
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1、這么大,這么亮的小露珠,小動物是怎樣贊美它的?請小朋友看看書中的圖讀讀課文,用“ ”畫出小動物的話。
2、觀察投影1:
(1)師演示“蹦”的動作后問:看到了什么?
(2)還聽到了什么?
出示:早啊,像鉆石那么閃亮的小露珠。
(3)指導朗讀:小青蛙多有禮貌,一看見小露珠就友好地招呼著“早啊”。誰也來招呼一下?小青蛙還把小露珠比作——鉆石,說它“像鉆石那么閃亮”(板書)
該怎么讀才能讀出小露珠的美?(范讀、指名讀)
3、觀察投影2:
(1)小組合作討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又似乎聽到了什么?(板書:像水晶那么透明)
(2)誰來讀小蟋蟀的話?(指名讀)
(3)用贊美的語氣讀第三自然段。(齊讀)
4、觀察投影3:
根據第二、三自然段的學法自學:
小組匯報學習心得。
5、分角色朗讀第二至四自然段。
6、請同學上臺表演與小露珠打招呼。
7、齊讀第五自然段。
根據板書,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小動物為什么都喜歡小露珠。
過渡:大家喜歡小露珠,為什么還要感謝小露珠呢?我們繼續邊讀邊想。
8、學習第六自然段。
(1)默讀課文,看看這段一共幾句話?再想想每句話寫什么?
(2)指名分角色朗讀,并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3)扣住“精神”一詞讀懂課文。
a、“精神”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指誰變得格外精神?
b、聯系上下文具體說說植物怎么精神?
“小露珠反射著霞光,連那些衰老的花草、樹木也都顯現出生機。”“衰老”的花草樹木原先是什么樣?現在又是什么樣?(用漸強的語氣讀這句話)
“數不盡的鮮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閃閃發光的珠寶。”齊讀后指名答:
a、“戴”與“帶”有什么區別?(組詞體會)
b、“閃閃發光的珠寶”在這兒指什么?
c、“俊俏”是說小姑娘長得——漂亮。課文把什么比作小姑娘?這樣打比方有什么好處?讀句體會,是小露珠把數不盡的鮮花嫩草打扮得格外美麗、格外精神的。
(4)有感情地朗讀第六自然段,邊讀邊想花草樹木怎么精神。(聽錄音范讀、試讀、指名讀、齊讀)
8、學習第七自然段。
(1)引讀課文:小露珠看到所有的植物都變得格外精神,就更歡快地——爬著、滾著、笑著。(生接讀)漸漸地——
(2)出示句子:太陽公公散發的熱量越來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來越輕了。
讀句子,說說“越來越輕”與“越來越大”之間的關系。
想象“越來越輕”的結果,再感情朗讀句子。
(3)看看小露珠的變化,大家是怎么做、怎么說的?看文后插圖,讀句子想象:向日葵向她點頭,似乎在說……
(4)深情地朗讀最后一段,體會大家對小露珠的依依惜別之情。(跟錄音讀、個別讀、齊讀)
(三)指導背誦,感受品味
1、教師引背。
2、自由背,配樂齊背,個別背。
3、學到這兒,你覺得小露珠怎么樣?用自己的話說說。
出示:( )的小露珠
板書揭示:無私奉獻(齊讀)
(四)完成作業
指導用“……越來越……”說話。
(1)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2)想想還可以說“越來越 ”(美、重、快、高等)
(3)用補充完整的詞說一句話。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法、讀寫結合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建構執著的主題
(一)師生交流,揭題并質疑。
(二)學生初讀課文,要求把語句讀通順,字音讀準確。
(三)檢查學生初讀情況。相機指導難寫的生字。
(四)學生默讀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1.質疑是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文題中是文章的題眼,對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引導學生抓住文題質疑有助于學生直奔文章的重點。 2.扎實進行初讀,掃清讀音障礙,引導學生在默讀中獨立思考,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概括能力。
二、細讀,洞察執著的內心
(一)生自主學習課文,要求
1.邊讀邊劃,找出文中體現青年人特別的句子,把它劃下來;
2.邊讀邊寫,寫出對句子理解與感受。
(二)反饋匯報,相機指導
1.觀察中感受一份專注
重點指導句子“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1)學生讀句子,談感受并請其他同學補充。
(2)學生通過朗讀初步明白“呆呆地”與“靜靜地”的含義
(3)關注“老是”,引出他長期觀察的句子“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通過對句子中三個時間詞的引讀,讓學生體會青年對魚的喜歡是逐層深入的,進一步體會到神態描寫的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1.抓住“呆呆”與“靜靜”這兩個神態描寫的詞語,讓學生體會青年看魚的認真。2.學生對青年的那份認真體會得并不深,只體會在一種“喜歡”的程度,通過學習課文內容,讓學生從“一整天、每個星期天、一年”中,逐層深入體會青年對魚的癡迷與沉醉。
2.品讀中展現高超的畫技
重點指導句子“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1)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2)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理解“工筆細描”與“揮筆速寫”的`意思,體會比喻句的妙用及青年的畫技高超。
(3)學生想象青年在畫畫時的其他動作,從動作描寫中體會其品質。
(4)朗讀“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了!”,進一步體會“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運用體悟與內化,先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方法區別兩種不同的技法,再讓學生聯系文本進一步了解兩種技法。更重要的是學生不僅從表面了解這兩個動詞的含義,而且體會出它的表達效果。
3.讀寫中體會一種境界
重點指導句子“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1)讓學生觀察插圖,想象當時人們議論的情境,把它寫下來,注意運用神態、動作等的方法進行描寫。
(2)全班反饋交流,并在引讀“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了!”深入體會其畫技高超。
(3)品味“融”字,體會青年愛魚到達深層次的境界。
設計意圖:1.雙引號的作用是本單元“我的發現”中提出來,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體會其意思。教學中以“特別”為切入點,原因之一是青年在看魚、畫魚、談魚中處處體現其特別之處;原因之二是以其作為切入點,隨著對青年特別之處體會的深入,“特別”中帶雙引號的意義也潤物無聲般地讓學生理解了。2.讀寫結合是本環節的特點。基于文章是通過側面描寫進一步烘托青年忘我投入,另外,體會文章描寫人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此,小練點就能體現出能力的遷移。
三、提升,追尋執著的根源
(一)結合青年所做的事,讓學生談談懂得了什么。
(二)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把課文多讀幾遍
2.把描寫聾啞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魚、畫魚的句子抄了下來
設計意圖:1.本環節在于讓學生在體會青年人勤奮、專注的基礎上,聯系其活實際,暢談自身的體會,內心青年的品質。2.作業的布置有助于積累人物描寫的好詞佳句,為單元習作做鋪墊。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通過談話交流,幫助學生回顧上節課對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感悟。
二、思考。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之間的關系。
三、學習課文。
從作者的角度理解課文,了解其情感的變化,體會他是如何進行觀察的。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積累好詞佳句。
五、拓展閱讀。
進一步體會人物執著的追求以及描寫人物的方法。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什么是“納米技術”,以及納米科技的廣泛應用。
2、理解文章結構,能利用規律概括段落大意。
3、能收集相關資料,并根據文章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
4、會用關聯詞來介紹一樣物品。
5.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導學單:
1、這篇課文我已經讀了()遍,自己認為讀得(A.正確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組內伙伴評價:(A.正確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2、我已經會認讀這些新詞:
除臭技術、微觀對象、納米緩釋技術、長度度量單位、這種大小的物質、納米自清潔技術、碳納米管、納米管儲氫氣、納米吸波材料、探測雷達波
3、我要提醒大家容易讀錯的詞語有?
4、讀了課題《新奇的納米技術》,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問題要與大家交流?
導學過程
基礎部分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新奇的.納米技術》。
2、以前聽說過“納米技術”嗎?“新奇”的意思?說說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新奇的事物。
二、通讀課文,了解大意
1、檢查課文朗讀。
出示課文中的科技術語和句子。先組內相互聽讀糾正,然后全班交流。
詞語:除臭技術、微觀對象、納米緩釋技術、長度度量單位、這種大小的物質、納米自清潔技術、碳納米管、納米管儲氫氣、納米吸波材料、探測雷達波。
句子:納米技術就是與納米尺度的微觀對象打交道的先進技術。
納米技術就是研究并利用這些特性造福于人類的一門新學問。
2、自由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3.自學了課文后你有什么問題想問?
重點部分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第一段,讀了這一段你有什么問題嗎?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第二自然段,想想:課文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呢?
2.品讀句子,感受說明方法。
納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長度度量單位,非常非常小。
納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長度度量單位,1納米等于十億分之一米。
你覺得哪句話寫得更明白形象些?為什么?
文章中還有哪些句子也是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納米是很小的長度度量單位?
3、理解“顧名思義”的意思。
4、理解:納米技術就是與納米尺度的微觀對象打交道的先進技術。
5、你覺得這句話是圍繞著哪句話來寫的?從文中用——劃出。分析總分段式的特點。根據規律,找到3、4、5的總起句,說出主要內容。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讀這本段,從文中找一找,作者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冰箱的涂層、納米領帶、納米彩旗)
2、細讀這些例子,說說運用了納米技術后,有哪些神奇的效果。
拓展部分
仿寫片段:納米技術就在我們的身邊。
?納米雨衣傘是雨傘與雨衣的結合體。納米雨傘收傘有三折傘和直桿傘的收傘形態(簡單說,收傘時有長短兩種選擇)。納米雨衣可由納米雨傘轉變而成,納米雨衣又不同于一般的雨衣,因為納米雨衣可以保證從頭到腳絕對不濕。因為納米材料,所以這雨傘可以一甩即干,雨傘轉變為雨衣后,這雨衣也只需穿戴著輕輕一跳也即可全干。
仔細觀察使用圖,看看納米牙刷有什么特點?仿寫一個片段。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識字的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