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大班數學教案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按三重條件分類,并計數出總數。
2、嘗試自己出題考別人。
重點:按三重條件分類。
難點:嘗試自己出題考別人。
活動準備:
教具:8個大小不同的紅、藍色園、方片。
學具:我的數學,附加題材料,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將準備的'8個形狀板散放在桌面上。
——請幼兒說說他們看到了什么。
請一名幼兒示范操作,將圖形分類。
2、小組活動。
請幼兒說一說還有什么分類方法。
請幼兒描述自己的分類方法和步驟。
第一、二、三組:按指令給形狀板分類。
第四、五、六組:附加題作業。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活動評價。
請幼兒口述作業單,師生共同評價。
鼓勵幼兒多參與操作活動,提高幼兒操作的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能夠運用標記表示單數或雙數。
3、理解活動規則,能按規則進行活動。
活動準備:
1、貼絨:數學掛圖(四)中的圓片55個,數學掛圖(一)1~10的數字卡1套,格子圖(可用毛線拉出或用即時貼紙條貼出,如附圖一所示)。
2、幼兒用書第23頁《區分單雙數》的材料,筆;"找水果"的操作單和記錄單;數量分別為5~9的5種玩具,分類盒,1~10的數卡。
活動過程:
1、嘗試給沒拍圓片兩兩排隊。
引導幼兒觀察絨板上排列的圓片。
教師:絨板上有什么?每一排有幾個圓片?誰會用數字來表示?
教師示范將數量為7的一排圓片兩兩排列。
教師:圓片寶寶要出去散步了,我們讓每排的圓片寶寶兩個兩個手拉手,排好隊。
教師示范兩兩排列:按順序把最上面的一個圓片拿下來與最下面的一個圓片配對。
請個別幼兒將其他各排圓片兩兩排列。
教師:這里的圓片也想散步,誰來幫它們兩個兩個手拉手?
2、區別10以內的單雙數。
引導幼兒觀察圓片的隊伍排列結果。
教師:哪些數目圓片的隊伍兩兩排列后有一個單獨出現的?哪些數目圓片的隊伍都能兩兩配對?
師幼共同總結:有些圓片兩兩手拉手后,有一個是單獨出現的,這樣的數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單數,兩兩手拉手都能配對的數字也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雙數。
教師:請你們看看,1~10中那些數是單數?哪些是雙數?1~10中有幾個單數?幾個雙數?
感受10以內單雙數的排列規律。教師:1~10中,單數和雙數是怎樣排列的?
3、游戲"看誰舉得對又快"。
游戲規則:請小朋友將數卡按1~10的順序牌號,老師說舉"單數"或"雙數"卡片,你們就舉一張相應的數卡,再說說這是幾,是單數還是雙數。
4、幼兒分組操作活動#完成"蘋果涂色"(2組)給每格中是單數的蘋果涂上紅色,是雙數的蘋果涂上綠色。
完成"編門牌號碼"(2組)給上一排每間房子編單數,下一排每間房子編雙數。
完成"找水果"(1組)說說每張椅子在隊伍中的位置,看看第幾張椅子上放著水果。請把能表示有水果的椅子的位置用數字印章印在記錄單上,做好后再說一說第幾張椅子是有水果的。
完成"玩具回家"(1組)請小朋友先將玩具分類,再按每種玩具數目多少的順序,放在分類盒的每個格子里,并插上相應的數卡。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長度守恒,對量的守恒感興趣。
2、在嘗試與比較中鼓勵幼兒積極思考,發展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
3、培養幼兒小心驗證的科學品質。
(二)經驗準備:會使用自然測量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它們一樣長嗎?(初步感知長度的守恒)
①出示2條長度相等的毛線,這兩條線一樣長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根據幼兒講述進行演示、比較)
②將其中一條線擺放成S形,現在這兩條線一樣長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據幼兒講述進行演示、比較),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長度的守恒。
③出示例圖,這兩條線一樣長嗎 (排除箭頭干擾) ? 你是怎么知道的?如幼兒意見出現分歧,借助測量工具(火柴或小棍)來驗證。(培養幼兒驗證的習慣) 原來有時候眼睛看到的并不準確,我們還是要認真仔細地比較、檢查一下。
2、幼兒操作,進一步感知長度的守恒(工具:毛線火柴)
①教師講解要求:任選一張圖,比較圖中2條線的長度是否相同。(可借助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幼兒根據線條不同,選擇合適的`工具)
②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③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測量過程。
3、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測量過程。
A B C D
④小結,幫助幼兒理解長度守恒。
4、拼搭火柴(毛線),鞏固長度守恒
①講解要求:利用相同數量的火柴棍(相同長度的毛線),拼搭出不同線形。
②幼兒自由拼搭,利用雙面膠將火柴(毛線)粘在白紙。
③幼兒自由交流。
5、延伸活動:利用不同材料,組合拼搭出長度相等的不同線形(如毛線的曲線和火柴的折線)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復習5以內的加減法,感知三幅圖的含義,繼續學習加減法算式。
2、理解加法題中用“一共”表示合起來,減法題中用“還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書寫的過程中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老鼠買面包圈。
1、師:小老鼠去給大老虎買面包圈當點心,我們看看它買了幾個面包圈。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并說說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小老鼠買了1個面包圈;第2幅圖——小老鼠又買了4個面包圈;第3幅圖——小老鼠一共買了5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一共”表示把兩次買的面包圈合起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買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加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與符號的意思,判斷算式是否正確。
二、大老虎吃點心。
1、教師:大老虎可喜歡這個點心啦,瞧它吃得多開心。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大老虎有5個面包圈;第二幅圖——大老虎吃了1個面包圈;第三幅圖——大老虎還剩下4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還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減法算式。
3、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和符號的意思。
三、小組操作活動。
1、看圖列5的加減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操作紙上三幅圖的變化,并學習運用“一共”和“還剩下”的'詞語,大膽講述3幅圖的含義。鼓勵幼兒根據畫面含義列出5的加減算式。
2、看圖形記錄圖形特征。看算式進行5以內的加減運算。
3、看算式寫得數。讀一讀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數量變化過程,寫出得數。
四、活動評價
教師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講述畫面內容和算式,其他幼兒對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體進行評價。重點引導幼兒鞏固正確使用“一共”、“還剩下”等詞語。
活動反思:
老師要進行適時的引導,并用合適的語言吸引幼兒,調節好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的雙邊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秩序良好,活而不亂,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并掌握知識,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分解組成,加深對整體和部分關系的理解,對分和活動感興趣。
2.知道每一個數都有比這個數少1的幾種分合方法。
3.書寫數字6.
活動準備:
1.一個老爺爺、16條魚和兩個金魚缸的圖片,圓片、數字卡、分合符號若干。
2.每個幼兒瓶蓋、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個,數字卡、分合符號若干,記錄紙每個幼兒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6條金魚和2個金魚缸的圖片,提出問題:老爺爺買回6條金魚,他要把這6條魚養在兩個金魚缸里,要求每個魚缸里都有金魚,可以怎樣做,你能幫助老爺爺嗎?請幼兒說出分法,教師貼出實物分解圖及數字分解圖(不一定按順序)。
二、請幼兒取瓶蓋、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個,各分成兩堆,要求每種的分法都不一樣。說出是怎樣分的,有幾種分法,并嘗試記錄下來。
三、在黑板上出示6個圓片及分合符號,請一名幼兒上來將他的分法逐一擺出,再請一名幼兒用數字卡擺出相應的分解式。引導幼兒觀察并讀出6的幾種分法,知道有5種分法。
四、討論:3有幾種分法?2有幾種分法?將2~6的'分解式逐一擺在黑板上,引導幼兒發現,每個數字都有比這個數少1的幾種分法。
五、練習:翻開用書,添畫或填寫6的分解組成式。
活動延伸:在練習冊上進一步復習鞏固6的分解組成和書寫。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不論從數學游戲的本質 ,與數學學習的關系 ,還是從數學的培養目標 ,數學教學實踐來看 ,數學游戲引入課堂是改進目前數學教學的一種有效的途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我們選擇了這一幼兒易于表現的事物房屋。讓幼兒通過做做、玩玩、講講的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表現能力。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
2、在游戲棋中運用簡單的加減運算,并嘗試用多種組合方式完成10以內的加減。
3、與多人合作,有合作意識,體驗棋類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具
游戲毯1塊、獎勵牌1個、大小不一的房子各1座、1元2元5元的金幣若干、數字骰子和點子骰子各1個。
2、學具
第一層次:游戲毯1塊,獎勵牌若干、大小不一的房子若干、1元2元5元的金幣若干、數字骰子和點子骰子各1個。第二層次:游戲毯1塊,獎勵牌若干、大小不一的房子若干、1元2元5元的紙幣幣若干、數字骰子2個。第三層次:游戲毯1塊,獎勵牌若干、大小不一的房子若干、1元2元5元的紙幣幣若干、數字骰子2個。(20以內)
活動過程:
一、游戲情景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用語:我是一名小小建筑師,我的夢想是能幫助汶川地震災區的人們建許多許多樓房,你們能和我一起去嗎?今天,我們來玩一個“小小建筑師”的游戲棋。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熟悉游戲材料。
教師用語:老師準備了哪些材料呢?分別代表什么意思呢?請你們去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我們一會來討論。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共同討論游戲規則。
教師用語:這個棋的游戲規則是什么呢?請你們去玩一玩,有什么問題我們一會來討論。
1、前進的規則:將骰子上的數字與點數相加就是走的`步數,必須沿著箭頭的方向走。
2、獎勵的規則:小榔頭是通過努力工作得到的獎勵,反面有獎勵的金額。
3、建房子的規則:蓋的房子越大花得錢就越多。
4、合作的規則:汶川的重建需要更多的建筑師來建設。5人一組,按順序擲骰子,依次反復。
5、模擬游戲場景,討論簡單的加減運算。
例:這座房子要7塊錢,可我現在沒有7塊的銀幣,怎么辦呢?
(引導幼兒用多種組合方式完成運算)
例:如果我受到獎勵,可是銀行沒有零錢這么辦?
(引導幼兒討論用減法運算算出要找多少錢)
四、幼兒游戲,教師指導。
1、指導幼兒按游戲棋的規則玩游戲。
2、指導幼兒用多種組合方式完成10以內的加減運算。
五、統計、評價。
教師用語:游戲結束后,我們來看看每個建筑師建了多少座房子。看看誰是今天的最佳建筑師!
為建筑師們頒發獎牌!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想象豐富,思維開闊。如何上好一節課對老師來說要求真的很高,我們教師不但要備知識,還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了解他們已有的知識儲備,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注入自己的激情,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形成師生間情感與知識的積級互動,才能達到預定的最有效的教育目標。數學游戲活動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數學興趣,有利于培養幼兒的主動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利于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體驗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2、體會一分鐘的長短,了解時間與生活的關系。
3、能圍繞一分鐘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見過鐘能區分時針分針秒針。
2、物質準備:鐘、漢字(長、短)、拼圖玩具
活動過程:
一、發現一分鐘
1、討論:每個時鐘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呢?時鐘有什么用?
2、:時鐘能告訴我們時間,讓我們遵守時間。
二、感受一分鐘
1、討論:那么一分鐘我們能夠干些什么?一分鐘到底是長還是短?
2、幼兒第一次判斷: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3、游戲《木頭人》:請幼兒擺一個難度較高的姿勢,堅持一分鐘。
4、幼兒第二次判斷: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5、游戲《拼圖》:請幼兒在一分鐘內完成拼圖,自己完成情況。
6、幼兒第三次判斷:請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7、再次討論:一分鐘到底是長還是短呢?
8、:一分鐘是不會變的,不論我們做什么事情,一分鐘還是一分鐘,我們要專注于一分鐘能夠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
三、珍惜一分鐘
1、幼兒觀看ppt:一分鐘可以做的事情。(一分鐘人可以眨60下眼睛,一分鐘可以寫45個字、一分鐘可以喝一杯水、一分鐘可以讀120個字,一分鐘可以做50個俯臥撐、一分鐘可生產78倆汽車,一分鐘可跑300米,一分鐘可以數300張人民幣,鉛筆廠一分鐘可以制造1600支鉛筆,飛機一分鐘可以飛行18千米。一分鐘全世界誕生259個嬰兒)
2、幼兒交流:一分鐘可以做什么?
3、:每一個一分鐘我們都不要浪費,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
活動延伸:
1、制定一分鐘記錄表投放在數學區供幼兒記錄;
2、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和反思:我們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時間的行為,如何改正。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的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判斷力。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認識序數,知道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會用第幾準確的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房子圖一張,花朵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咱們教室來了一位小動物朋友,你們看看它是誰?
2、(播放多媒體課件)大家好,我是森林里的郵遞員小熊,今天我想請小朋友們幫個忙,給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送信。
3、(播放多媒體課件)提問:(1)小熊有幾封信?(2)它想把信送給那些小動物?
二、小動物們搬新家了,它們住在一幢新樓房里,(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認識樓房結構。
提問:
(1)這是一幢幾層的樓房?從下往上數,這是第幾層?(第一層)第一層的上面是第幾層?(第二層)最上面一層是第幾層?
(2)每一層有幾間房子?從左往右依次為第幾間,第幾間......?
三、找一找小動物的`家。
1、(播放多媒體課件)新樓房里都住了那些小動物?(小鴨,小豬,小兔,老虎,烏龜,熊貓……)
2、引導幼兒學會用序數詞來準確說出小動物住在第幾層?第幾間房子?
四、給小動物送信。
1、請幼兒準確說出小熊要依次把信送給住在第幾層第幾間房子的小動物?
2、(播放多媒體課件)演示送信過程。
3、檢查信送對了沒有。提問:讓我們看看,住在第幾層第幾間房子的小動物沒有收到信?
五、游戲:送花。
1、出示房子圖,給每名幼兒發一朵花,請幼兒按花上的標記把花送到相應的房子里。
2、檢查核對花送對了沒有。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一 活動目標:
1. 在活動中理解單數和雙數的含義。
2. 能區分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
二 活動準備:
1 幼兒自己制作的瓢蟲(人手一個),記錄紙
2 大瓢蟲(背上沒有黑點),筆、數字卡
三 活動過程:
1 單數和雙數
教師借助大瓢蟲告訴孩子,大瓢蟲身上的黑點能兩兩對應的,那么這個數就是雙數;有一個黑點多出來的,那么這個數就是單數。
請幼兒在自己制作的瓢蟲上嘗試,看看從1到10中,哪幾個數是雙數,哪幾個數是單數,并把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2 集體學習,進行糾正
教師在大瓢蟲上演示過程,幫助幼兒核對、糾正。
:1、3、5、7、9是單數;2、4、6、8、10是雙數。
提問:“我們身體上什么是單數,什么是雙數?”
3. 游戲
教師任意出示1—10內的一個數字卡,幼兒識別是單數還是雙數,然后用動作表示。如:單數拍手,雙數跺腳。
大班數學教案 篇10
產生背景:
游戲,是幼兒最愛的活動;動手操作,是幼兒最愿意干得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游戲、動手操作的恰當運用,將會收到不同凡響的效果。我班幼兒對于自己身邊的事物特別關注,總愿意把自己覺得新奇的事物與大家一起討論、分享。生活中的夾子,也是孩子們關注的物體,在收集的過程中,孩子們把自己收集的夾子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了我們身邊的夾子千姿百態、各有所用。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戲、動手操作的方法,配上色彩絢麗的花兒圖卡、形象地故事情節,讓幼兒在感受美的同時來達到我的教學目標,使整個過程緊緊相扣、環環相連。
目標:
⒈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復習9以內的加減。
⒉探索有規律地排序,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⒊通過“玩夾子”游戲,激發幼兒對感知、分類、排序活動的.興趣,使幼兒能關注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現象,感受其中的奧秘。準備:各種夾子若干、花蕊圖卡若干、動物卡人手一份(動物卡上面分別貼有9以內的加減算式),規律圖表卡、數字卡一套。
過程:
一、觀察夾子,說說夾子的不同特征。
二、玩夾子游戲,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游戲:花兒變變變。(看算式,算得數,夾夾子。)教師任意出示一個10以內的加減,幼兒按得數在花蕊圖卡上夾相同數量的夾子寶寶。
三、給夾子排隊,探索有規律地排序。
⒈幼兒自由給夾子寶寶排隊,感受探索的樂趣。
⒉請幼兒按要求給夾子寶寶有規律的排隊,并說一說是按什么規律給夾子寶寶排序的。
四、幼兒游戲,復習9以內的加減,練習分類、按數排序。
游戲1:“找花” 請幼兒手持動物卡,(卡上有9以內的加減算式),算一算算式,把得數用夾子寶寶夾在花蕊圖卡上,使得數跟夾子數量相同。
游戲2:“郊游”⑴排排隊。⑵開火車出活動室。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4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30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31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0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9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