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4篇(熱)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體驗"事情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積極表達對時間先后的想法。
2、體會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會發生不一樣的事情。
3、增強時間意識,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導入情景。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小客人,你們看看。他們是誰?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回答相應關于時間順序的問題。
(1)請幼兒按照畫面說一說兔寶寶是怎么畫畫的。
教師:寶寶兔在做什么事情?小朋友在畫畫時要做哪些事情?寶寶兔應該怎樣畫火車?
(2)請幼兒觀察右邊的圖畫,并說一說嘟嘟牛在做什么。
教師:嘟嘟牛仔干什么?請你看看這是幾點?鐘的指針現在指向了哪些數字?大;考吧.你能為嘟嘟牛的生活排列出正確的順序嗎?(引導幼兒用先--然后--再--最后的方式進行簡單陳述)
3、分發幼兒用書,教師引導幼兒自主完成練習。
(1)分發幼兒用書教師:請小朋友輕輕的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坐到桌子旁邊來。
(2)指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第4頁上半部分的圖畫,請幼兒逐一觀察和回答每一幅畫面上畫的是什么。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大樹是怎么生長的?請你按照從先到后的順序,用筆在畫面上寫好"1,2,3,4"。
(3)請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第4也下半部分的圖畫,幼兒自主完成練習。
教師:請你觀察畫上面有什么,同樣請你照從先到后的順序,用筆在畫面上寫好"1,2,3,4"。
4、檢閱操作手冊完成情況,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此活動雖然是個舊題目,但設計者打破以往的教學方法,而是采用發現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幼兒自己操作,觀察理解,最后得出結論。比如掌握難點“分針走半圈,時針走半格。”都是主要讓幼兒自己動手撥針,親自嘗試,驗證得出結論。結尾部分也比較新穎,采用游戲形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一步掌握了學習內容。延伸活動中制作小鐘表也是一個理解內化的過程。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10以內的相鄰數,感知10以內的自然數例中三者之間的等差關系。
2、探索發現相鄰三個數之間的關系,提高思維的敏捷性。
1、 能大膽地講述自己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1-10的數字卡與點卡若干,10間“房子”圖片。
2、PPT課件、音樂《找朋友》。
3、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 、游戲“看數拍手”。
1、教師出示一個數字,幼兒說出是幾,然后拍幾下。
2、變化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出示5,請幼兒拍比5多1或是少1.
二、感知“房子”里的點子娃娃。
1、師: 出示10間房子圖,請幼兒說說一共有幾間房子,每間房子里住了幾個點子娃娃。
2、師:出示數卡,怎樣才能讓別人一下就能看出這間房子里有幾個點子娃娃?請小朋友按順序在房子圖上面給每間房子貼上相應的`數字。
三、發現相鄰數三個數之間關系。
1、師:請小朋友說說點子娃娃的鄰居朋友,它的前面是幾,它的后面是幾。再請幼兒說說2-9數字的鄰居是幾和幾,如數字4的相鄰數是幾和幾?4比3是大還是小,4比5又怎樣。
2、師總結: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個數比中間小1,是它的小鄰居,后面一個數比中間大1,是它的大鄰居,前后這兩個數就是中間這個數的相鄰數。
四、學習2-9的相鄰數。
1、玩“舉數卡”游戲。
—師:請幼兒將1-10的數卡在桌上排成一排,當我說“小朋友,我問你,3的相鄰數是幾和幾”時,請大家迅速地舉起相應的數卡,并回答“X老師,告訴你,3的相鄰數是2和4”。
五、拓展延伸 游戲鞏固。
1、玩闖關游戲。
第一關:給數字寶寶找鄰居。
第二關:擺水果。
第三關:給房子貼門牌號。
第四關:翻牌游戲。
2、游戲《找朋友》。
1、幼兒戴上數字頭飾。
2、先請個別幼兒玩拍手游戲“找朋友”:“一個幼兒一邊拍手一邊說,我是7,誰是我的好朋友,請快快站出來”,另一個幼兒也一邊拍手一邊說“我是6(或8),我是你的好朋友”。
3、集體音樂游戲“找朋友”,請幼兒聽到音樂后找到相鄰的兩個朋友一起唱歌跳舞。
六、小結,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 自然數, 小朋友, 找朋友, 探索發現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復習看圖中的實物進行7加減的運算。
2.通過游戲與操作活動,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養成檢查答案正確與否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卡片與小朋友人數相等(正面數字、反面圓點),音樂帶《找朋友》。
2.白色信封若干(除去7個幼兒,其他每人兩只信封),7的'加減實物圖卡若干張,可以放進信封內,印章若干。
3."信箱"7只,數字卡7張,加減算式卡7張。"信箱"分散放置。
4.7種小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復習7以內的組成--游戲《找朋友》
1. 每位幼兒戴一張卡片,音樂開始就去找小朋友,音樂結使兩個數字合起來是7以內的數字,為好朋友。(可玩2-3次)。
2.請幼兒將卡片反過來數點點,聽音樂繼續找朋友,規則同上。
二、復習7的加減--寄信送信。
1.老師手里有很多信,我們一起來把這些信寄出去,好嗎?老師念算式題,幼兒講答案,對了將信投入相應答案的信箱。
2.邀請7個幼兒做郵遞員,負責收信、蓋章、送信的任務。其他幼兒做小動物戴上頭飾,大家來做寄信收信游戲。
游戲一:每個小動物拿一個信封,然后自己去取一張7的加減實物圖卡,算出答案,將卡片放進信封。根據答案把信投入貼有相應數字的信箱里,回家做好。
游戲二:,郵遞員到信箱里收信(一人開一只信箱),打開信檢查信有沒有投錯,錯的交給老師進行糾正。答案正確的信,答案是幾,用印章在信封上蓋幾個戳。郵遞員把信送到相應的門牌號的小動物家。
游戲三:,小動物收到信后檢查信內算式題的答案是幾,信封上的印章數與答案是否一樣,再檢查答案與門牌號碼對應嗎?錯的交給老師,老師進行糾正。
3.按上面規則可再玩一次游戲。卡片內容可改為7以內的加減法算式題,門牌號碼也可改為算式題,以增加難度。
三、競賽活動。
--快速口算玩搶答游戲,練習快速口算:老師念算式題,幼兒講答案,對了將信投入相應答案的信箱里。誰答的又快又對,即可得到一份獎品,活動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現在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活動目標
1.感知時間,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感受時間和生活節奏的關系。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時間,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難點:實際生活中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知道秒針走一圈是一分鐘。
2. 物質準備:課件,時鐘,一分鐘計時課件,筷子、玻璃球、回形針、花生各六份,珠子和繩子各24份,記錄單人手一份,大記錄單一份,一分鐘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認識時鐘,感知一分鐘。
1. 時鐘引入活動。
師:孩子們,你們認識時鐘嗎?今天盧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時鐘,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時鐘上都有些什么?(對,時鐘上有時針、分針、秒針,還有1——12的阿拉伯數字)那么你們認識時間嗎?現在是幾點鐘?誰能告訴我時鐘上哪一根針走一圈是一分鐘?對,秒針走一圈是一分鐘。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那么一分鐘到底有多長呢?
2. 出示時鐘,引導幼兒看秒針走一圈,感受一分鐘有多長。
3. 教師總結:一分鐘已經過去了,孩子們,一分鐘其實是很短的,但是如果我們靜靜地等上一分鐘,一分鐘還是有點長的。
(二)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生活中人們一分鐘能干什么。
師:人們在一分鐘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有的人一分鐘能跑200米,有的人一分鐘能踢48個毽子,有的人一分鐘能包30個大餛飩。
(三)組織幼兒玩“一分鐘”穿珠子游戲,感受時間和生活節奏的關系。
1. 教師介紹玩法。
師:接下來我們要來玩“一分鐘”的穿珠子游戲了,請小朋友聽到我說計時開始的時候,大家同時穿珠子。
2. 教師提出游戲要求:
師:我來看看穿珠子時誰是又安靜又快,聽到老師說時間到的時候,大家要停下來,數一數自己穿了多少顆珠子,然后記在心里。
師: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拿起椅子下面的托盤放在自己的大腿上,準備好了嗎?計時開始。(播放背景音樂)
3. 幼兒穿珠子,教師觀察指導。
4. 請個別幼兒來報數,并說一說為什么有的小朋友可以穿那么多的珠子,而有的小朋友卻穿那么少?
5. 教師小結:同樣一分鐘的時間,做事情的結果卻不一樣。這是因為有的孩子很認真地在穿珠子,珠子就穿得多,有的孩子不夠認真,會跟旁邊的孩子聊天所以就穿得少,有的孩子的速度比較快,穿的珠子就多,有的孩子的速度比較慢,穿的珠子比較少。
(四)引導幼兒在“一分鐘”時間內進行分組活動,繼續感受時間和生活節奏的關系。
1. 介紹材料及玩法。
第一組:夾玻璃球。用筷子把托盤里的玻璃球夾到碗里。
第二組:穿珠子。用繩子把珠子穿起來。
第三組:套回形針。用回形針一個套一個。
第四組:給花生撥殼,把撥好的花生仁放到小碗里,再把花生殼放到大碗里。
2.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師:六個小朋友一組,過一會兒聽到音樂的時候,小朋友的小手才可以開始工作,當音樂停的時候,小朋友就要停止工作,數一數一分鐘自己穿了多少顆珠子、夾了多少顆玻璃球、套了多少個回形針、撥了多少個花生仁,然后把自己的號數寫在記錄單第二行的第一格,把數量多少寫在第二格(教師有個大的記錄單,邊講邊記錄),記錄好之后,把你的記錄單貼在旁邊的小黑板上。最后看看誰完成的數量多。現在請小朋友不搬椅子,輕輕地走到你想去的那一組。
3.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 請個別幼兒把小黑板搬到臺上,教師一一介紹。
3. 引導幼兒說一說為什么同樣一分鐘的時間,我們每一組的小朋友做的結果會不一樣呢?
師小結:剛才小朋友說了,也找到了一部分原因。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五)游戲“一分鐘”系鞋帶。
1. 介紹游戲玩法。
師:接下來我們要來玩好玩的“一分鐘”系鞋帶游戲了,等一下請大家同時把鞋帶打開,聽到老師說計時開始時大家同時系鞋帶,現在先把鞋帶打開,準備好了嗎?開始。(播放背景音樂。)
2. 幼兒系鞋帶,交流一分鐘內完成任務的情況,教師幫助幼兒統計在一分鐘內系好鞋帶的人數。
3. 幼兒再次游戲,同樣統計完成任務的人數,并對前后情況進行對比。
4.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都說得很好,做事情要專心,要抓緊時間,不拖拉,這樣就能更快了。
(六)引導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懂得珍惜時間。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嘗試了一分鐘內可以系好鞋帶,一分鐘可以穿20顆珠子,一分鐘可以夾10個玻璃球等等,知道了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拖拉,認真地完成,珍惜每一分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感受時間和生活節奏的'關系。這次活動的內容選擇符合本班幼兒的現有水平與需要,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貼近幼兒的生活,并能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在活動的準備方面能準備充分,材料經濟實用,都是一些平時常見的物品如彈珠、回形針、鞋子等。整個活動環節層次清晰,每一環節的目的明確,而且能層層推進。活動的形式多樣,能注重個人、小組、集體的多種形式合理組織。教師能啟發、支持幼兒的主動學習,并能及時的小結,幫助幼兒梳理、提升經驗。幼兒對本次活動非常的興趣,能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并認真地操作。但是由于個別幼兒操作時拖拉的現象,導致整個活動所用的時間過長,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以更緊湊一些。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4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30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31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0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9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