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27 11:37:3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8篇(熱)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8篇(熱)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1、注重鋪墊,以舊引新

      鋪墊功能是把新知蘊涵于舊知的復習或學生原有的經驗中,使學生從中找到新知的生長點,發現新問題的解決方法。小數的讀法和寫法在三年級下學期已經學過,只是方法沒有系統地總結。本節課通過對整數的讀法和寫法以及數位順序的回顧,幫助學生找到新知的生長點,引導學生運用遷移、類比的方法學習小數的讀法和寫法,體會知識的內在聯系。

      2、自主構建,交流補充

      教材為學生呈現了小數的數位順序表,數位和計數單位一一對應。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數位順序表,并且同具體的小數相結合,引導學生在自主建模中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數位順序和計數單位,明確小數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為學習小數的讀法和寫法奠定基礎。

      (一)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數位順序表

      (二)教學過程

      a、復習導入:

      1、讀出下面各數。

      234 7093 31 10000 38950

      2、你是怎樣讀出這些數的?整數的`數位順序是什么?整數的計數單位依次是什么?

      b、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整數的讀法和整數的數位順序,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顧,同時也為實現新知的遷移作鋪墊。

      c、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長頸鹿嗎?長頸鹿是陸地上最高的動物,僅頸長就可達2米。大家看,這只小長頸鹿正在跟父親比高矮呢!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并指名說一說從圖上獲得了哪些信息。

      預設:

      生1:通過觀察情境圖,我知道了長頸鹿爸爸的身高是5.63m。

      生2:通過觀察情境圖,我知道了小長頸鹿現在的身高是1.8m,它想要長得和爸爸一樣高。

      (2)這里的小數你們會讀寫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2、教學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1)認識小數的組成。

      ①觀察并思考:這些小數和我們以前學的數一樣嗎?小數是由幾部分構成的?

      ②教師介紹小數的三部分:以前我們所學的整數在小數中作為小數的整數部分,小數點點在整數部分個位的右下角,小數點的右邊是小數的小數部分。

      (2)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①看整數的數位順序表,小數的小數部分應在什么位置?怎樣區分呢?

      ②我們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那么十分之一和小數部分的第幾位相對應?

      介紹:它所占的數位叫做十分位,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

      ③引導學生思考:你能推測小數部分的第二位是什么數位嗎?計數單位是多少?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設計理念:

      創設情境,激發學學生參與探究的興趣和,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主動構建數學知識模型,并運用建構的規律解決問題,在建構、運用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商不變的規律。

      2、能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除法的簡便計算。

      3、培養學生觀察、概括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猜想、概括、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并歸納出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難點:

      會初步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具學具:

      小黑板、計算題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注意了,我講一個故事給你們聽。你們看過《西游記》嗎?里面的內容很精彩,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很喜歡里面的孫悟空,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講個孫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孫悟空西天取經回來后,就迫不及待的來到花果山看他的孩兒們,它給孩兒們帶來禮物——桃子,他對身邊的兩只猴子說:“把8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2只猴子吧!”這兩只猴子連連搖頭:“太少了!太少了!”外面的猴子聽說后又進來一些猴子。孫悟空就說:“那好吧,把80個桃子平均分給20只猴子,怎么樣?”猴子們得寸進尺,撓撓頭皮,試探地說:“大王,再多點行不行啊?”所有的猴子都聽到分桃子了,一起跑到孫悟空身邊。孫悟空一拍胸脯,顯示出慷慨大度的樣子:“那就把800個桃子平均分給200只猴子,你們總該滿意了吧?小猴子們笑了,孫悟空也笑了。

      [設計意思:通過學生喜愛的故事,引入新課,激發學生投入學習的興趣,也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并引導學生在故事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為解決問題做好鋪墊。]

      二、探究規律,發現規律。

      ㈠ 師:同學們,小猴子和孫悟空都笑了,誰的笑是聰明的一笑,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

      ( 預設) 生1:……猴王的.笑是聰明的一笑,桃子的總數與猴子的總只數變了,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個數沒有變。

      生2:……猴王的笑是聰明的一笑,因為猴王把小猴子給騙了,每只小猴子還是分到4個桃子。

      師:你(們)是怎樣看出來的?從哪兒看出來的?

      (預設) 生:……(計算的)

      師:能列出算式吧嗎?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結合板書把算式補充完整。

      板書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㈡ 1、這些都是什么運算的算式,第一豎的數叫什么?第二豎的數又叫什么?第三豎的數又叫什么

      2、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意圖 :這樣預設,給學生創設發揮的空間,要比直接引導學生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觀察預留的思維空間要大,課堂上觀察學生反應情況,學生發現不了,再逐步引導。〕

      生獨立觀察思考。

      師:你有重要發現嗎?把你的重要發現說一說好嗎?

      小組交流,師巡視輔導。

      全班交流匯報。

      生:我發現它們的得數都是4,商不變。

      師:她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學現象,商不變。(板書:商不變)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商不變的規律”。(板書課題)

      師:商不變,誰發生了變化?怎樣變的?

      (預設) 生1: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上了10(擴大10倍)。

      師:這個同學說了一個很好的詞,你們知道是什么詞嗎?“同時”是什么意思?你能說一說嗎?

      生:……

      師:“同時”指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了10倍。(而不是一個擴大,一個縮小,或一個擴大,一個不變。)

      (預設) 生2:②式和①式比較……

      師:他用一個非常好的方法發現規律,用兩個算式進行比較,這是多好的學習方法呀!你能像他這樣去發現其它算式的一些規律嗎?

      生:……

      師:同學們發現那么多的規律,真聰明!能用一句話概括你發現的規律嗎?

      生:……

      師: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10,100,1000,商不變。(板書)

      師:同學們剛才是從上往下看,發現了這么重要的規律,那么從下往上看,有規律嗎?

      生匯報,師板書。

      師: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10、100、1000商不變

      師:是不是只有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10,100,1000,商不變呢?那你能驗證嗎?請你多寫幾個商是4的除法算式,看看有沒有這個規律。

      生寫算式,師出示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組算式,符合這個規律嗎?

      生觀察,匯報。

      師引導:看來這里擴大和縮小的不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位數,也可以是1倍、2倍、3倍、4倍等,那么我們就要把10倍、100倍……改成“相同的倍數”了。

      師在板書上改寫。

      師:這里所有數都可以嗎?

      (預設)生:……(零除外)

      師:為什么要零除外?

      生:因為零乘任何數都得零,零不能當除數。

      師:我們發現的就是重要的“商不變的規律”,這個規律在所有除法中都適用嗎?

      師:請請同們列一組算式驗證一下。

      生驗證,指名匯報。

      師小結:看來這個規律對所有除法都適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三個層次,引導學生逐步構建“商不變的規律”這一數學知識的模型,讓學生經歷“發現----探索----構建”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學數學的方法。]

      三、應用規律,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對這一規律理解了嗎?智慧老爺爺想考考你到底掌握的怎么樣?可以嗎?

      1、 請你計算。

      8000÷20xx=

      80……0÷20……0= 在板書下補充

      100個0 100個0

      生做過后師:你們是一部高級電腦,比普通電腦快多了,看來這個規律的作用太大了,這么大的數同學們都能計算出來。

      2、 P75 T1 板書到小黑板。

      3、從上到下,先算出每組題中第一題的商,然后很快地寫出下面兩組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判斷,下面的計算對嗎?為什么不對?

      14÷2=715÷3=5

      (14×2)÷(2÷2)=7( )150÷30=5( )

      (14×5)÷(2×3)=7( )150÷30=50( )

      (14×0)÷(2×0)=7( )1500÷300=500( ) 5、比賽。

      比一比,在1分鐘內看誰寫出相等的除法算式最多。 賽后,讓第1名同學說說取勝秘訣。

      6、P75頁,觀察與思考

      感受規律的作用真大(可以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設計不同層次的變式練習,突破難點,讓學生進一步能理解運用所探索的規律,以達到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

      四、總結全課,概括梳理。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新發現?數學有趣嗎?

      師總結:通過同學們的探索,發出了那么重要“商不變規律”,并且那么有用,同學們真了不起!下節課,你們的老師將帶著你們把它運用到豎式計算中,還可以使豎式計算簡便呢!

      五、作業

      列舉出幾組數學算式,說一說商不變的規律。

      板書設計:

      商不變的規律

      ①8÷2=4 6÷3=2

      ②80÷20=4 24÷12=2

      ③800÷200=4 48÷24=2

      8000÷20xx=4 120÷60=2

      80……0÷20……0=4

      100個0 100個0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主要由 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5以內各數的認識,另一部分是5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的安排是:先教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再教學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教材,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選擇恰當的方法5以內數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 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本單元的重點是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認、讀、寫5以內各,并注意書寫工整。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

      2、使學生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和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的加減法。 提倡算法多樣化。

      5、能運用5以內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數感,運用數學來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交流。

      單元重難點:

      1、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2、解決好多種算法與數的組成計算的關系

      3、注重集合、對應、統計思想的滲透,不給學生講這些名稱。

      4、數的認識,比較大小,加減法的認識過程中,要發分類為基礎。也就是在分類的基礎上提煉出數而進行大小的比較和加減法。

      單元課時安排: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4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的加減法2課時 4、單元訓練 2課時 計 11課時

      單元教案設計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1-―5的認識及書寫(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頁的第1題--第4題

      教學要求:

      1、會讀、會認、會寫1-―5以內的各數,并注意書寫的工整, 2、能用1-―5以內的各數來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數量,初步建立數感,并能進行交流。

      3、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教學重、難點:

      會寫1-―5各數,初步建立數感。

      教學準備:

      師:各種動物的卡片5張以內,1-―5的數字卡片,5根小棒,實物投影儀

      生:1-5的數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主題畫:

      問:你認為這幅圖是什么意思?畫的是什么?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動探索:認識1-―5各數

      (一)認真觀察,主動學習

      1、認識1

      (1)問:你看到圖中有哪些物體是用1表示的?(學生隨意回答)師:凡是象這樣:1個人、1個太陽等都可以用數字1表示。 (2)你還可以說出哪些物體可以用數字1表示的? (3)請你拿出1根小棒

      2、認識2

      (教學方法同上)

      3、認識3

      (1)問:圖中有哪些物體是用3表示的,請你說一說。 師:象這樣的,就可以用數字3表示。

      (2)你還可以說出哪些物體可以用數字3表示的?

      (3)請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擺成一個什么圖形?請你擺一擺。

      4、認識4、5

      (教學方法同上)

      (二)、出示計數器

      先拔一顆珠,問:你認為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板書:2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板書:3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板書:4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板書:5 板書:1、2、3、4、5 (全班齊讀:正、反讀)

      問:3的前面是幾?后面呢?與2相鄰的兩個數是幾?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幾?

      (三)、教師說,學生操作

      1、請你伸出4個手指頭 2、請你畫出3個三角形 3、請你拿出5個圓片。

      三、教學寫數字1-5

      1、教師教拿筆姿勢

      2、教寫每個數字的起筆,運筆、落筆。先教師示范,緊接著,學生書空,然后學生在書中描紅。

      四:練一練

      第21頁的第1--4題,學生做在書上

      (1)學生互評 (2)集體評 (3)教師評價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比大小(第17頁的內容)

      完成第21頁的第5、6題

      教學要求:

      1、初步建立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歡的比較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熟練地比較。 教學重難點:建立數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師:主題圖或小猴圖片三個、梨的圖片4個,桃的圖片3個,香蕉的圖片二個。 生:1-5的數字卡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昨天我們學習了哪幾個數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說一說。 (2)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幾?3的后面是幾? (3)有誰能夠寫出1-5每個數字。請你試一試。 二、新知講授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2從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1)教師介紹等號、大于號、小于號(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2)誰會讀,請會讀的學生帶領大家讀 (3)你還有其它的比法嗎?

      2、出示第17頁下面思考:

      (1)學生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蘿卜各有多少?請你一數

      有誰能夠把你數出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寫出來?(指名上臺寫)

      (3)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5<3誰會讀?

      (4)一只小免吃一個蘿卜,夠嗎?你有什么好辦法讓他們夠吃?(再增加一個蘿卜或者是趕走一只小免)

      三、練一練

      第21頁的第5題

      學生自由獨立完成,然后學生互評,最后全班集體評價 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評價,最后教師評價。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且學生具備了應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的經驗。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在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中實現算法多樣化,在比較中優化算法,在追問中明晰算理。

      1.在情境中遷移舊知,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育是激勵與喚醒。在設計本節課時,仍創設李叔叔騎車旅行的生活情境,在前兩節課的基礎上進行延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呈現的四個數很有特點,在學生列出算式“115+132+118+85”之后,引導學生觀察數據并讓其獨立計算,因為學生具備脫式計算的能力,會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采取適當的算法進行計算。

      2.在匯報交流中共享算法,觀察對比實現算法優化。

      算法的多樣化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算法的優化是幫助學生實現個體的優化。因此,在學生交流各自算法之后,著力引導學生觀察每一種算法,借助交流、評價、體驗,在感知不同的方法中,以尊重、接納、欣賞召喚學生的思維創新,讓學生在多樣化的'交流整合中,感受到運用加法運算定律能使計算簡便,從而實現算法優化。

      3.在追問中明晰算理,體會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

      數學教學要抓住其本質,這樣學生才能做到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據此,在交流算法時,重點讓學生說清這樣兩個問題:為什么這樣算?這樣算的依據是什么?通過這樣的追問,突出了算法背后的運算定律支撐,體現了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

      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加法交換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結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運算定律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45+56=56+□

      75+36=□+□

      78+96=□+□

      (143+63)+37=143+(□+□)

      54+(46+147)=(□+□)+147

      78+48+152=□+(□+□)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在計算加法時,運用這些運算定律有時可以使計算簡便。這節課我們就運用加法運算定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運算定律,并為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作鋪墊。

      ⊙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和路線圖。

      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從情境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指名匯報。

      預設

      生1:第四天,從A到B,要騎115km。

      生2:第五天,從B到C,要騎132km。

      生3:第六天,從C到D,要騎118km。

      生4:第七天,從D到E,要騎85km。

      (3)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師:根據以上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2.課件出示例3。

      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1)提問:怎樣列式呢?(生獨立列式)

      (2)提問:請你算一算,想一想,怎樣算簡便呢?(出示課堂活動卡)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加法的理解.

      2.會利用這些關系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 .

      3.培養學生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求未知數 的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填空

      ( )+20=50 300+( )=360

      50+( )=86 ( )+200=700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從一年級起,我們就學習了加法,今天我們來研究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板書課題)

      1.教學例1(演示課件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①誰能說一說圖的意思?

      ②根據圖意怎樣列式?

      ③說一說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2)教師板書:

      (3)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根據圖意怎樣列式?

      (4)教師板書:

      60-25=35(本)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①這幅圖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數在第一題里是什么數?已知的兩個數在第一題里分別是什么數?

      ③怎樣求第一個數?

      教師板書

      第一個加數=和-第二個加數

      (5)出示第三幅圖:

      提問: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列式?

      (6)教師板書:

      60-35=25(本)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①這幅圖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數在第一題里是什么數?已知的兩個數在第一題里分別是什么數?

      ③怎樣求第二個數?

      教師板書:第二個加數=和-第一個加數

      (7)歸納

      提問:第(2)題求的是第一個加數,第(3)題求的`是第二個加數,它們的關系式都用減法求出,這兩個關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個關系式呢?

      教師板書: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8)根據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加法算式.

      驗算:375+89=454

      454-89=365 (差不等于其中的一個加數,說明加法的得數是錯誤的.)

      正確答案:

      練習:根據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加法算式.

      6274+52016=58290 24138+8289=32327

      2.教學例2

      教師:過去我們學過填括號的題,如:( )+15=40,想一想,用上面的關系,怎樣算出括號里的數?(根據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40-15=25,所以括號里填25)

      教師指出:括號里的未知數可以用字母 表示,變成例2.(板書:例2 求 +15=40中的未知數 )

      介紹x是拉丁字母,讀作〔eks〕,用漢字注音讀愛克斯,一般用來表示未知數.

      提問:(1)在等式 +15=40中, 表示什么數?

      (2)怎樣求出 是多少?

      (3)根據什么用減法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第7冊教科書第91頁例4,92頁的練一練及相關練習。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應用題的結構.

      2.通過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較熟練掌握相遇問題的思考方法.

      3.學會解答已知兩地之間的路程和兩個物體運行的速度,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二)能力訓練點

      1.如何根據兩地之間的路程和兩個物體運行的速度,求相遇時間.

      2.提高學生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學生積極動腦,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2.通過應用題的教學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品質.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應用題的結構,能根據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學會已知兩地之間的路程和兩個物體運行的速度,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相遇關系式解答相遇求時間的各類應用題.

      教具學具準備:自制活動投影片一套,小黑板兩塊.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投影出示: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3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

      (1)讀題

      (2)用兩種方法解答

      2.導入:

      (1)引導學生把這題所求問題變為條件,改編成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2)出示改編后的例6,兩地相距270米.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東每分鐘走50米,小英每分鐘走40米.經過幾分鐘兩人相遇?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板書相遇求時間)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6,讀題理解題以后解答

      (1)這題告訴我們哪些條件?(相距路程,兩人速度)

      (2)要求的問題是什么?(相遇時間)

      2.演示自制投影片.

      第一次演示:你發現了什么?啟發學生思考:

      (1)小東走了多少米?(50米),小英走了多少米?(40米)

      (2)兩人共走了多少米?(50+40=90米)

      (3)用了多少時間?(1分)為什么只用了1分鐘?(因為他倆是同時出發)

      (4)這時兩人相距多少米?(270-90=180米)

      第二次演示:請認真觀察,根據第一次演示的思考方法討論,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知道:

      (1)現在小東走了100米,小英走了80米.

      (2)他們都用了2分鐘,老師追問:為什么兩人用的`時間相同?

      (3)現在兩人共走了180米.(100+80=180米)

      (4)兩人還相距90米.(270-180=90米)

      3.歸納

      提問:通過以上兩次演示還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知道:

      (1)小東和小英走的時間是相同的.

      (2)小東和小英走1分鐘就是90米,走2分鐘就是180米.

      (3)如果小東和小英再走1分鐘就走完全程相遇了.

      提問:是不是呢?老師指名學生到前面演示.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4)小東和小英走完全程(相遇)用了3分鐘.提問:

      (1)這3分鐘就是什么?(相遇時間)

      (2)討論:是怎樣得來的?

      引導學生知道:

      (1)小東和小英同時出發1分鐘就走90米,270米里有3個90米,所以兩人同時走完270米就用了3分鐘,也就是這題求的相遇時間.

      (2)歸納數量關系,引導學生知道:

      ①270米是路程

      ②90米是速度

      ③3分鐘是時間

      ④數量關系式是:路程速度=時間

      4.列綜合算式獨立解答

      三、鞏固發展

      1.甲乙兩個車站相距270米,兩輛汽車從兩站同時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40千米,開出幾小時兩車相遇?改變條件出示:

      提問:(1)根據今天學的數量關系解這題的關鍵是什么?

      (2)說解題思路

      ①如果乙車每小時比甲車慢10米,幾小時后兩車相遇?

      ②如果乙車每小時行40千米,比甲車每小時少行10千米,幾小時后兩車相遇?

      思考后先獨立完成,然后匯報解題思路.

      ③如果甲車3小時行150千米,乙走2小時行80千米,幾小時后兩車相遇?

      分組討論,匯報解答思路,并列出綜合算式.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解答以上這三個小題,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回答:我知道了解相遇求時間這類題,都要先找出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和相遇時間,如不直接告訴我們,根據題意求出來,再按數量關系式解答.

      2.根據條件列算式并說明理由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540千米.兩輛汽車相對而行,甲車每小時行6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70千米,經過4小時兩車相遇.

      (1)(65+70)4=540 (2)540(65+70)=4

      (3) 54065-70=65 (4) 54070-65=70

      (5)540-654=70 4 (6)540-704=654

      四、全課小結:引導學生總結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五、布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應用題

      復習題小黑板

      速度時間=路程

      例6

      路程速度=時間

      (速度的和)(相遇時間)(速度的和)(相遇時間)

      270(50+40)

      =27090

      =3(分)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平閏年的有關知識,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能計算經過時間。

      教學重點:掌握求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方法。

      教學對策: 盡量聯系同學的生活實際,積累同學的生活經驗,便于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意思。

      教學準備:補充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 對年月日的知識你了解了多少?

      2、 基本練習:

      (1)平年一年有( )天,閏年有( )天,相差的天數出現在( )月。

      (2)今年是20( )年,是( )年,我國將在( )年召開奧運會,這一年是( )年。

      二、計算經過時間

      1、勝利小學從7月1日開始放暑假,到9月1日正式開學,勝利小學放暑假一共放了( )天。

      同學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明確:7月1日也是算在放暑假之中的,7月份一共放了31天,8月份也是31天,9月1日已開學,不能算在放暑假中,所以暑假一共放了31+31=62天。

      假如從7月5日開始放暑假,到8月29日開學,一共放了( )天。

      2、媽媽所在的班組從3月22日到4月10日,一共加工了200套服裝,這個組平均每天加工多少套服裝?

      重點理解:3月22日到4月10日在計算時兩頭都要算,共20天。

      3、出示:第21頁考慮題

      引導同學理解:計算農作物的生長期,計算的方法各地不同,可以兩頭的天數都算在內,也可只算一頭的。

      假如兩頭的天數都算在內,那么這三樣農作物的生長期分別是幾天呢?

      先獨立算。

      交流計算方法。

      4、今年幾歲了?(9歲還是10歲)

      引導同學理解:周歲與虛歲不同算法,周歲只算一頭時間,虛歲兩頭時間都算,所以虛歲比周歲要大1歲。

      5、小結:我們在計算經過時間時,要結合具體情況來看經過的時間是算一頭還是算兩頭。

      6、練習:(1)從今年的10月1日到明年的2月1日,經過了( 4 )個月。

      (2)從今年的10月到明年的2月,經過了( 4或5 )個月。

      板書設計:

      補充練習:計算經過的時間(年、月、日)

      (1)兩頭都算

      (2)一頭算一頭不算

      (3)兩頭都不算

      補充練習:計算經過的時間(年、月、日)

      (1)兩頭都算

      (2)一頭算一頭不算

      (3)兩頭都不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2.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重點: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教學難點: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必然聯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課件出示表格,并讓學生填寫表格。

      年()個月

      大月

      小月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閏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個平年,()個閏年。公歷年份數除以()沒有余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沒有余數才是閏年。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1題。

      引導猜測:小明的生日是下個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幾月幾日嗎?

      要求:請用類似“我的生日在教師節前兩天”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讓其他同學猜。

      2.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2題。

      (1)提問: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今年的年歷上把它們圈出來。

      (2)追問:爸爸、媽媽的生日過了嗎?在爸爸、媽媽的生日這一天,你為他們做了什么?還沒有過的同學,你打算怎樣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意,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幾,制作一個月歷,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節日、紀念日。

      (2)算一算這個月一共上課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還想說些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50頁“動手做”。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月歷卡,四人一組做框數游戲。

      (1)要求:每次用長方形橫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長方形豎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3)追問:還可以框出幾個數?怎樣框?試一試。

      2.出示教材第50頁“你知道嗎”內容。

      提問:同學們,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個季度一樣嗎?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說說從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確:一年四季與一年的四個季度是有區別的。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5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 一区二区免费精品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欧美成αⅴ人 | 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天堂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 亚洲制服丝袜自拍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