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集錦4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鞏固對鐘面主要結構的認識。
2、學會認識整點、半點的書寫方式,掌握認識鐘面整點、半點的方法。
3、愿意動手操作,增強時間觀念。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整點和半點。
2、難點:掌握認識整點和半點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2、物質準備:PPT、畫好的鐘面圖畫紙每人6張、筆每人1支、時鐘2座。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創設情境提問,讓小朋友們回憶鞏固對鐘面主要結構認識。老師請來了一面鐘(PPT),它來得太匆忙,好像丟了什么東西,請大家一起幫他找回來吧!小結:鐘上面有時針、分針、1—12按順序排列的`數字,其中分針長,時針短。
二、利用PPT上面的圖片,舉例講解整點、半點的特征,使幼兒學會辨認整點、半點的書寫方式。
(一)、整點和整點的書寫方式小朋友們都認識了鐘長什么樣,那都會看時間嗎?
1、播放PPT,請幼兒回答這是幾點?為什么?2、我們應該怎樣書寫?(PPT展示書寫方式)小結:當長針(分針)指到12時,時鐘(短針)指的數字幾就是幾點鐘。
(二)、認識半點和半點的書寫方式j1、現在是幾點鐘?現在長針和短針有什么變化?
2、長針指在6,短針指在7和8中間,這就是7點半。
3、表示半點的時候,長針一定是指著6的,短針一定是指在兩個相鄰數字的中間。
4、表示半點時,用數字怎么表示?(7:30)小結:分針指著6時,時針一定會指在兩個相鄰數的中間,那么時針已經走過幾,就是幾點。三、操作(一)請兩名幼兒上臺,操作時鐘。根據老師說出的半點,轉出指定的時間。
1、教師說出任意半點,幼兒操作。
2、教師引導下面幼兒集體檢驗。
(二)請幼兒觀察自己手中的鐘面,引導幼兒回憶一日生活流程的時間,并請他們在鐘面上畫出來。
1、我們在幼兒園中一天時間安排是怎么樣的呢?(8:00入園——11:30午飯——12:30午睡——下午2:30起床——4:30晚飯——5:00放學)2、在鐘面上畫出相應的時間。
3、對照PPT一一幼兒相互檢查操作結果。
(三)完成幼兒用書第18—19頁書上這些時間你都認識嗎?請把對應的時間連一連。四、活動延伸帶領幼兒在戶外游戲時,玩老狼老狼幾點鐘。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運用已有的經驗尋找和發現6—9的相鄰數。
活動準備:
1、提供1—10的撲克牌若干。
2、準備學習包《科學。找鄰居》
活動過程:
1、引題。
教師出示撲克牌進行談話引題。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6—9的相鄰數。
1)三名幼兒一組,各取10張牌。有一名幼兒任意出一張牌,其他兩名幼兒依次(按順時針)根據相鄰數接牌,如一名幼兒出6,其他兩名幼兒應在6的`前面接5,后面接7。
2)無牌可接時可以跳過,由后面的幼兒跟著接牌。3張牌組成相鄰數后放在一旁,游戲重復進行,以牌先出完為勝。
3、教師指導幼兒完成練習。
星星寶寶請大家來幫他們找鄰居來了!
4、幼兒操作層次
第一層次:觀察撲克牌,自由討論接牌的玩法。
第二層次:能夠根據牌中的數字找到與其相鄰的牌,發現6—9的相鄰數。
第三層次:根據之前的操作經驗,完成學習包《找鄰居》
5、引導幼兒觀察相鄰數之間的差數是1。
6、在接牌的時候可以一個人獨立操作,也可以與一名進行合作,完成操作。
結束延伸。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操作不同的材料,了解5分成兩份有不同的結果。
掌握記錄的方法,學會用語言表達操作的過程與結果。
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 貼絨桃子,木珠,雪花片,格子標記及數字1——5若干套。
活動過程:
小組活動。
交待小組活動內容及要求。
第一組:撕貼格子。
先拿一張記錄單看一看,總數是幾,再拿一張與總數數量相同的格子紙條,沿線撕開分成兩份貼在橫線上,每排撕貼的答案要不一樣;最后說一說5個格子可以分成幾格幾格,幾格和幾格和起來就是幾格。
第二組:撒雪花片。
先數一數盤子里有幾個雪花,再放在手心里晃一晃輕輕撒出去,然后記錄幾個花片里面有幾個紅的',有幾個綠的;如果撒出的答案有重復就不要記錄,再重新撒,不能記錄重復的答案。
第三組:穿木珠。
每次取5個木珠,然后把5個木珠分別穿在兩根棍子上,每次分穿的結果要不一樣,但記錄的結果要和分穿的結果一樣。
集體活動。
檢查他們記錄的是否正確,尋找對錯標準,對在哪兒,錯在哪兒。
教后感:通過看分類板,學會將圖形分類。在課堂上孩子學習的欲望很高,氣氛也比較好。操作的結果比較滿意
活動反思:
數學能為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干,“賽"中增勇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用的數數方法對20以內的物體數量進行正確點數,并通過數量比較判斷輸贏。
2、在兩兩合作的競賽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探究意識和大膽表述的能力。
3、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20個操作盤,10筐蠶豆,磁性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組織討論,引出游戲。
提問:你們玩過剪刀石頭布的游戲嗎?怎么玩的?
師生小結:說完剪刀石頭布才能一起出拳,剪刀贏布、石頭贏剪刀、布贏石頭、一樣的叫平局。
二、數豆豆游戲,嘗試運用各種數數方法計數。
1、第一次游戲,交待規則:
(1)游戲玩法:2人一組,每組一籃豆豆,每人一個盤子。
聽老師說開始,就一起玩“剪刀石頭布”游戲,誰贏了誰就拿一粒豆,聽到結束,大家立即停止游戲,誰的豆豆多誰就是獲勝者。
(2)幼兒合作游戲。
(3)共同進行游戲分析:數數你贏了幾粒豆,比比誰的多?講講你的獲勝方法!
(4)小結:兩個好朋友一起玩《誰的豆豆多》這個游戲的時候,要分別數數自己和好朋友各有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獲勝。
2、第二次游戲,交待規則:
(1)換個朋友,兩人一組;誰贏了誰就從籃子里抓一把豆豆;用和剛剛不一樣的方法數數你得到了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贏。
(2)幼兒再次游戲。
(3)提問分析:剛剛誰贏了,你是怎么數的?能不能用不一樣的.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
(4)師生共同進行2個2個點數方法的鞏固,并驗證本次游戲兩個好朋友贏得的豆豆數量。
(5)小結:今天我們在“誰的豆豆多”的游戲中,既玩了“剪刀石頭布”的游戲,我們運用了不同的快速點數的方法,在最快的時間就知道誰輸誰贏。
三、給予孩子游戲獎勵,提升并進行經驗遷移。
1、引發幼兒討論:這么多蠶豆你們想和誰分享?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夠不夠呢?有什么更好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呢?
2、幼兒講述并適當演示。
3、拓展遷移:
孩子們說了各種不同的點數方法,到底哪一種方法更快更準確,大家可以回教室擺一擺、試一試,數一數,再把結果告訴老師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從幼兒興趣出發,對小班幼兒的“生成”內容進行探究
“有趣的豆寶寶”活動是在“春天”的主題背景下展開的。春天正是萬物復蘇、播種莊稼的季節,幼兒也帶來了很多美麗、多姿的植物寶寶,教室里的植物角越來越豐富。一天早晨,為植物寶寶澆水的幼兒發現了一個露出一點點的紅薯芽,幼兒非常興奮,有的長時間地靜靜觀察,有的互相轉告……大家對此非常感興趣。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我們及時設計了本次學習活動 “有趣的豆寶寶”。
2、活動設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具有挑戰性,給予幼兒探索的空間
結合小班幼兒發展手部小肌肉的目標和要求,我們通過認一認、聞一聞、比一比等各種感知覺讓幼兒全面認識各種豆子。我們還增加新鮮的蠶豆、豌豆請幼兒剝豆,讓幼兒體驗豆子的各種特點,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
在集體活動后,我們又在延伸活動中讓幼兒觀察門衛老伯伯種豆子,以及和爸爸媽媽一起嘗試種豆子,再次挑戰了幼兒對豆子特征的觀察,并引發幼兒種植豆子的興趣,為他們的繼續探索提供了空間。
3、親子互動,共同承擔教育任務、分享活動的快樂
從幼兒帶豆子到幼兒園→觀察豆子→剝豆子→ 品嘗豆子,“有趣的豆寶寶”活動在教室里開展得有聲有色,為了讓幼兒更全面地了解豆子,觀察豆子的播種和生長過程,我們別具匠心地請幼兒種豆子。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小,并且與家長一起進行種植,能在家長的指導下仔細地觀察,所以決定讓幼兒和家長一起種豆子。家長們十分配合,參與度很高,對于教師發放的“成長記錄”,很多家長都認真地以多種形式進行記錄,有的用照片加文字說明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以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有的以繪畫的形式進行記錄……仔細看這些記錄的內容,可以體驗和感受到在這一過程中親子互動的成功。這樣的方式,不但增進了家長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了解,而且還讓家長在參與的過程中分享與幼兒一起學習的快樂。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19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11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4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2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7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