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優秀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膚、怠、穗、憋、搓”5個會認字和“肌、膚、懶、穗、喉、耕、橘、褐、禍、挽、甸”11個會寫字,積累“肌肉、皮膚、稻穗、勉強、白喉、耕種、橘子、褐色、挽救、禍事、沉甸甸”等詞語。
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
3、理解稻草人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自主拼讀生字詞,老師檢查并指正;
2、聽錄音,整體感悟,理清脈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稻草人的優秀品質,喚起學生對文中老太太的同情。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詞,學會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展現人物的性格,介紹事件的背景,表現人物的生活遭遇;
2、學習人物動作、心理、外貌描寫的真實性和合理性;
3、學習作者的表現方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刻畫的'稻草人是個怎樣的人物。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指名讀第一單元《導讀》),你能說一說《導讀》告訴我們什么了嗎?誰能說一說,咱們都學過哪些童話故事?(生:《神筆馬良》、《小紅帽》、《白雪公主》……)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新的童話故事《稻草人》。
二、新授
(一)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1。指定三位學生朗讀課文。播放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帶學生去智慧城激趣導入。在學了我的發現認識了反義詞后,進行我會認 的學習。教學任務是認識六個生字。
【片段】
學習我會認。
師:看到我們一年3班的小朋友這么棒,今天有六個生字想和我們交朋友一起去智慧城,大家愿不愿意帶它們去?
(小組學習六個生字,師出示六個生字。)
師:請大家把自己和生字交朋友的高招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生小組討論,師巡視。)
(集體交流。)
師:把你的高招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生:我讓大家猜一個謎語:太陽聽音樂。
生:暗。
師:我聽你喊得很大聲,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生:因為暗 的左邊是日字旁,就是太陽,右邊是音,就是音樂,合起來就是太陽聽音樂。
師:這兩個小朋友真棒,用猜謎語 的方式來記生字。誰再來說?
生:我要用比一比的方法,把瘦和病 比一比,他們都有一個病字框。
師:她會用比一比 的方法來記生字多棒呀!
生:我也讓大家猜一個謎語:木頭在門里面。
生:閑。
師:你是怎么猜中的?
生:因為門指閑外面的門字框,木頭是門字框里面的木,所以這個字是閑。
生:我用找反義詞的方法記住了舊。
生:舊的左邊是個阿拉伯數字的1,右邊是日,就是1個太陽。
師:你用分部件的方法,分左右兩部分來記,這個方法也很好用。
生:我用分一分的方法記矮。我把矮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左邊的矢字旁。第二部分是右上的禾,第三部分是右下的女,三個部分合起來就是矮。
師:你也會用分部件的方法記生字,真好。
師:這個丑字太丑了沒有人愿意記住它是嗎?
生:我用比一比的方法,把丑 和五 比一比。五和丑 很像,把五 上面的橫和下面的橫折連起來就是丑
師:這些生字大家記牢了嗎?
生:記牢了。
師:那我們就來比一比,誰記得快、記得牢。請大家把自己做的詞卡拿出來。老師拿出一個詞,同學們很快地把它念出來。然后,從自己的詞卡里找出它的反義詞大聲讀出來,看誰找得又快又對,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做得最好。(識字擂臺。)
(師生互舉詞卡。)
(課外延伸。)
師: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學了反義詞,知道利用找反義詞來幫助我們認字。你用這個方法認識了哪些字?
(生紛紛上臺交流。)
生:好 的反義詞是壞,我認識了壞。
師:真好,送你一朵知識花。
生:我在課外認識的反義詞是甜和苦,老師教過了甜,我學會了苦,我把苦分成兩個部分來記,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古。
師:說得真好,也送你一朵知識花。
生:我學會的反義詞是老和少,我自己學會了老字。
師:送你一朵知識花。
師:還有這么多人想說呀!老師給你們一個機會,讓你們都能說。在學習小組里,把你學會的反義詞介紹給大家。
(小朋友七嘴八舌在學習小組里交流、展示。)
師:小朋友們不僅學會了反義詞,還學會了利用反義詞認字的'方法,看來我們可以帶上六個生字朋友上智慧城了。趕快把詞卡收起來,看看我們能不能通過鴨姑娘這一關。(課件演示:過橋。)
小鴨旁白:同學們真聰明!祝賀你們闖關成功,請過橋吧。
(生為自己歡呼鼓掌。)
【點評】
課程改革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從低年級開始就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取知識,獲得學習的方法。本段就充分地體現了老師努力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意圖。如:出示我會認 的六個生字后,老師就讓學生在小組里交流自己認字的高招。而后,又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全班交流。更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學生識字的方法,老師能夠適時地加以歸納(不露痕跡),使學生既識字又學習方法。這也是語文園地這類課型應加以重視的特點。
本片段還注意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為學生課外識字、學習詞語、積累詞語做了較好的引導。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嬰、毅、筐、怖、腫、榨、憋、誘”8個生字。通過看圖認識“箢箕、鐵锨、豌豆、 萵筍”這四個學生感到困難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親的堅毅和勤勞。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來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菜園嗎?你見到的菜園是什么樣的?
2、我也曾看過無數的菜園,但其中有一個菜園讓我至今難忘。你們想跟我一塊去看看嗎?好,讓我們一起踏上新修的公路,一直往大山里走。走呀走呀,繞過無數荒涼的大山,抬起頭來,就能遠遠地看見那菜園了。(出示句子)
“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a大家靜靜的望,望見一個怎樣的菜園了?還望見了什么?
(結合理解“翡翠”,感受菜園綠得可愛,綠得通透;知道菜園建在一塊荒山上)
3、讓我們走近它,細細的觀察它的樣子(出示句子)
“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劃出生字新詞,標上小節號。
3、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檢查
1、師:我們來讀讀新詞
2、課文講了父親開墾菜園的事。寫父親開墾菜園的是2——10節。
3、這部分中有兩句話,我們先來讀讀課文中的這兩句話。從這兩句話中你了解到一些什么?
課件出示兩句話。
望著這一塊貧瘠()的土地,我問父親:“豌豆真的能長出來嗎?”
點貧瘠出現 可怖的巖石 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 出現圖片1我們認識一下這一塊貧瘠的土地。讀句子。
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嵌字的理解。
再讀讀這兩句話,你能提出一些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問題板書:
貧瘠—?—“碧綠的翡翠”
(父親身上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這一塊荒地上嵌上一塊碧綠的翡翠?)
四、學習課文(2--10節)
快速瀏覽課文2——10節,根據 “開地”“填石”“肥土”把這一部分分成三個層次。
指名三位同學讀三個層次。
小組學習任務:
我們小組學習的是課文的( )這一部分。
1、劃出這部分中父親遇到困難的句子。
2、劃出這部分中父親對待困難的句子。
3、討論:談談自己的理解。
4、我們小組推選( )代表發言。
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小組學習其中的一個部分,去了解這位不尋常的父親。
開地:
1全家人都投去詫異的目光——要知道,在我們這里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
2望著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一塊新的菜地!”
3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
板書:
開地 從早到晚
師讀困難的句子,你們讀父親的決心。
填石:
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沖個了一干二凈,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是讓學生通過各種練說了解對人類有益的動物,讓學生通過討論怎樣保護有益的動物具體措施,培養學生對有益動物的愛心,初步樹立環保意識。
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有了一年的學習經驗,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組織好一段有序的話學生還是有很大難度的,所以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應該分階段,教給學生適當的表達方法和說話技巧。
設計理念:
由淺到深的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圍繞話題啟發學生大膽說,仔細聽,互相提問題,討論問題,爭論問題。在各種情境的創設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自主參與到學習和交流中,師生合作,互相學習。
教學目標:
1、了解有益的動物,懂得要保護有益的動物。
2、說出自己在生活中和課外閱讀中了解到關于有益動物的知識。
3、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對怎樣保護有益的動物的意見。
課前準備:
課前指導學生收集有益的動物的圖文資料,然后以記憶、摘抄等形式,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好,準備在班上交流。
教學流程:
一、猜謎導入
1、猜謎:翁嗡嗡,我是一只小昆蟲,每天忙碌地飛在花叢中,不怕辛苦采花粉。大家猜猜這是什么動物?(蜜蜂)
[讓學生在歡快、有趣的游戲中進入學習狀態,調動學生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樂于參與到學習中。]
2、揭題: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更多關于對人類有益的動物的知識。
二、初步練說
1、出示蜻蜓、燕子等掛圖。思考誰是我們人類真正的朋友。
2、大家都知道青蛙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那么黑板上的小動物誰還是對人類有益的呢?為什么?
我知道是有益的動物,因為。
(引導學生用一兩句話,簡要說明哪幾種動物是對我們人類有益的。在說的.過程中,許多學生將找到的資料很好的穿插在了喜歡的原因中,超出了我預想的效果。)
[具體說之前幫助學生降低難度,讓學生分階段進行練說,教給學生合適的表達方法和說話技巧。為后面具體說打下基礎。]
三、介紹有益的動物
1、教師示范
師:剛才聽了同學們說了好幾種有益的動物,引起了老師的興趣,老師也想想說一說我喜歡的有益動物。
我很喜歡小青蛙,它鼓鼓的眼睛,大嘴巴,長得十分可愛。小青蛙生活在池塘邊,是游泳和跳高能手。它能捕捉到我最討厭的蚊子和蒼蠅這些傳染疾病的壞家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所以我希望大家保護它們,給它們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
2、誰能象老師一樣具體地介紹你知道的有益動物。(引導學生從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對人類有什么好處來說。)
[本次達到了表達上的具體話,形成了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老師的示范指導,是師生之間的合作,讓學生能夠輕松有序的學習。]
3、學生練習
A、自己練說
B、同桌互說
C、指名說
4、小組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益動物的資料。
[讓學生在多種方法下練說,達到生與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既可以取長補短,還可以了解更多有益動物的資料。]
四、全班討論怎樣保護有益的動物
1、教師創設情境
師:在一些市場上有時可以看到有人正在宰殺青蛙,被宰殺的青蛙大都只有半個火柴盒大小。宰殺者手拿一把鋒利的刀,幾下就將一只活蹦亂跳的青蛙宰殺完畢,動作極其熟練,一側的一個小盆里盛著近百只已殺好,身、腿分離的青蛙等待出售。檢查人員在市場上收繳了6大袋青蛙。隨后動物保護人員驅車將19袋、約1.5萬只田間衛士護送到河岸邊放生。
[講述故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入情入境受到感染,自主參與,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憤恨偷獵者惡行。]
2、小組討論怎樣保護有益的動物,看哪個小組點子多主意好。(學生從不傷害不捕食小動物,保護環境等方面討論。)
五、營造交際環境
1、召開怎樣保護有益的動物記者招待會。
A、請一個小組上臺來匯報本組保護有益動物的具體措施。
B、全班同學和老師當小記者認真傾聽,隨時可以向小組提問。
2、全班評選優秀小組。
[口語交際是雙向互動的活動,必須讓學生有條件、有機會參與到交際的實踐中。模擬記者招待會,通過具體的實踐,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更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與他人交流,待人處事的能力。]
六、擴展作業
1、描寫自己喜歡的有益的動物。
2、設計一些宣傳保護有益小動物的標語。
3、出一期關于介紹有益的小動物的手抄報。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當學生介紹自己知道的有益動物時,用去的時間要比預計的多一些。但我認為這些時間并不是浪費,而是使我和學生都有了不同的收獲。
有一個學生正在介紹青蛙的資料,說青蛙是捉害蟲大王。馬上有個學生追問道:癩蛤蟆的樣子和青蛙差不多,那它是不是有益的動物呢?學生對這個問題都產生了興趣,多數人認為是有益的。我故意問道:既然癩蛤蟆是對人類有益的,那為什么還叫它癩蛤蟆呢?這時多數學生好象認為我說的有理,馬上改變了自己的觀點,又同意是有害的了。我表揚了那些堅持自己觀點的同學,再沒有足夠資料證明癩蛤蟆是有害之前,應該相信自己,堅持自己的觀點。看到學生的積極性如此的高,我就讓大家趕快在自己的課外書中找相關的資料。在匯報中堅持自己觀點的同學讀著能證明自己觀點是正確的資料,顯的是那么自信和得意。
這個小花絮將課堂氣氛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使我認識到課堂中的沖突是不能避免的,有沖突就有矛盾,教師的任務就是找出適當的矛盾點,由學生來充當矛盾的雙方,讓學生的思想在沖突中交鋒,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從而產生強烈的語言表達愿望。教師給學生提供各種條件,給予點撥、引導、激勵,喚起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愿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要人云亦云,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堅持自己的觀點,勇于去發現問題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自動人行道的一些特點。
2.學習課文生字、新詞。讀好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課外準備:升降型電梯和平面型電梯電梯的圖片和音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你乘過電梯嗎?誰來說說電梯的樣子和作用?今天,我們又要來認識一種新型的電梯。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多讀幾遍。
2. 檢查朗讀。說說課文主要介紹了什么?學生漫談。
三、再讀課文,完成課堂練習
1.判斷并改錯
(1)自動人行道是一條大型自動傳送帶,可以上下升降。()
(2)我國香港及一些先進的大城市已經有了自動人行道。()
(3)自動人行道只有慢速道,每小時走5千米,相當于步行速度。()
(4)自動人行道可以讓人更省力、更舒心地去購物、旅游、辦事。()
2.填空
自動人行道像()穿行在()之間,給城市增添了()。人們上街()上它,不必(),就能達到(),給人們帶去許多()。
四、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1.自學字音:同桌互相檢查。
2.指名檢查讀音。難點:型增景速展
3.多音字學習:的都
4.自學自形:將難的字找出來:
5.交流難寫的字:增添港旅展
五、作業
1.抄寫生字
2.強調難的可以根據實際多寫幾遍。
課后記:
今天上的課,覺得比較滿意,首先學生興趣比較濃,網上下載了有關自動人行道的一些圖片。學文時,先從整體感知入手,學生通讀課文以后,通過判斷,填空等初知文章內容。
“港、型”字錯的同學很多。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細讀課文,概括自動人行道的特點。抓住課文中有關句子進行體會、朗讀。
2.圍繞自動人行道暢談自己的想法與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相當于”的理解;
課外準備:升降型電梯和平面型電梯電梯的圖片和音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二、復習引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子動人行道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
2.學生談印象:
在學生交流中教師板書:
特點:長
平面運行
有快有慢
作用:便利
三、抓住重點詞語研讀,體會特點
1.仔細讀課文2、3節:書上是怎么具體寫自動人行道的這些特點的?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重點抓住以幾句:
(1)自動人行道象一條長龍穿行在高樓大廈的峽谷中。
(2)快速道每小時可走25千米,相當于公共汽車的速度。慢速道每小時走5千米,與步行差不多。
明確“相當于、差不多”是一對近義詞。
口頭造句。《作業本》第4題。
四、自由談論
1.聽說了自動人行道,你對什么最感興趣?他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了解了自動人行道,你還有什么想法?
五、寫話練習
(1)假如我是城市設計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自動人行道,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向內學校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本首詩的意思。知道“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é。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培養觀察、想象的能力。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古詩、品味古詩,體會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體現創新和實踐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養,學會說和寫,課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寫下來。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并會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
對詩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決方法: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古詩的韻味及語言美。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自學生字。
2、動筆描繪春天的美景。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第一課時使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理解圖意,明確字詞的意思。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第二課時學會生字,讓學生練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這篇講讀課文是一首古詩。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幾只鳥站在開滿桃花的枝頭上,春燕和鳥在空中飛翔,正是詩的意境。
這首唐詩有四行兩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第一句講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窗外傳來了一片婉轉悅耳的鳥叫聲,這是通過所聞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講朦朧中想起昨天夜里聽見刮風下雨的聲音,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這是通過所想來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三)導入、揭題、解題:
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而春天的早晨則是一天當中最寶貴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麗景色,
板書3.春曉(齊讀)。
(四)看圖,了解圖意:
1、啟發想象:從圖上看這是什么季節,什么時間的美景?圖畫中都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春天,桃花開了,幾只鳥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處是被風雨打落的花瓣。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有順序地敘述圖意。
過渡語:作者是怎樣描繪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五)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介紹作者。
1、借助拼音,讀熟古詩。
“覺”是多音字
2、教師范讀古詩。
3、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六)學習古詩、理解內容。
1、解題:從圖上看作者描繪的是什么時間的景色?
春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本課指早晨。春曉,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樣的?(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小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1)仔細讀,小組討論你能讀懂哪些詞的意思?哪些沒讀懂,大家一起商量。
(2)重點體會:
眠:睡眠,睡覺。
不覺曉:曉,天亮。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3)試著說第一句話的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覺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
(4)早晨醒來,作者聽見了什么?看見了誰?結合掛圖齊讀“處處聞啼鳥”。
體會:處處:到處。
聞:聽到。
啼鳥:鳥叫。
想一想,鳥的叫聲是什么樣的?
(5)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第二小句話的意思:“早晨醒來,聽到外面到處是悅耳動聽的鳥叫聲。”
過渡語:春天的景色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齊讀后兩句)
(七)學習后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出示掛圖,觀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2、試著說說“夜來風雨聲”這句話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風,又下雨。
過渡語:經過了風吹雨打,花兒怎樣呢?結合圖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3、“花落知多少”: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把這兩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
5、自由讀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練習背誦和默寫:
注意節奏和重音: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八)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擴展: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們一定要珍惜春光,愛惜時間。
六、教學結束:
布置作業:抄寫字詞、背誦、默寫課文。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優秀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