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小學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08-22 10:43:20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案10篇(精選)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10篇(精選)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讀懂課文,弄清“最后的輝煌”指的是什么。

      2、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描寫諾貝爾的兩件事之間的聯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l、繼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2、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諾貝爾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教育學生學習諾貝爾的愛國情感以及對全世界、全人類的無私的愛和奉獻精神,激發學生對科學、對和平的熱愛。

      (四)美育滲透點

      諾貝爾將自己的巨大財富貢獻給全人類,引導學生體會其心靈之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課外,鼓勵學生搜集資料閱讀以了解諾貝爾本人;課外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并通過感情朗讀以完成本課的教學。

      (二)學生學法

      自學、自悟、討論、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解“最后的輝煌”的意思,體會諾貝爾對祖國、對世界、對全人類的無私的愛和奉獻精神。

      (二)難點

      了解描寫諾貝爾的兩件事及其兩件事之間的聯系。

      (三)解決辦法

      通過自學、感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及感情朗讀突破重、難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創設情境,學生自學、自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五、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你們搜集有關諾貝爾的故事和圖片,都有誰帶來了?

      (教師鼓勵搜集資料的同學,請他們介紹自已搜集到的資料,也可通過實物投影將搜集到的資料展示給大家看。)

      教師總結并導入 :那么諾貝爾在他臨終之際又為人類做出了什么貢獻?(揭示課題并板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讀準字音,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詞。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

      (1)拿不準的字音和生詞提出來請其他組同學幫助或教師指導。

      (2)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可先請一個小組匯報,其他小組補充。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

      (1)“最后的輝煌”指的是什么?

      (2)課文是通過哪兩件事來描寫諾貝爾的?這兩件事有什么聯系?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議答。

      (l)“最后的輝煌”指的是諾貝爾在他臨終之際將他的巨額財產捐助給祖國及全人類,對人類科學與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2)課文寫了諾貝爾兩件事。一是寫諾貝爾是偉大的發明家和舉世聞名的.企業家,擁有巨額的財產;二是寫諾貝爾臨終之際將所有財產捐助給祖國及全人類,做為醫學教育事業及獎勵基金。

      這兩件事之間是因果關系。正因為諾貝爾創造了將近二百萬英磅的財產,才為晚年的捐助創造了條件。

      (學生匯報時,教師隨機點撥,引導其他小組補充。)

      4、你覺得諾貝爾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從哪兒體會出來的?

      (l)學生默讀勾畫理解。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

      (學生采用讀句子、抓詞語、談理解的方法匯報交流,彼此相互補充,教師適時點撥。)

      (4)指導朗讀。朗讀時重點指導學生抓句子,以體會諾貝爾對事業的執著以及對祖國、對全人類的無私的愛。

      (四)學生質疑,談感受

      學了課文,你有什么啟發?

      (學生談感受后,教師總結。)

      附: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25個詞語的意思,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鬧”的在文中三個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門豹為民除害的事跡,知道他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敢于破除迷信,為民辦實事的好官。

      教學重點:

      初步學會抓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教學難點:

      理解西門豹將計就計懲治首惡,破除迷信。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置懸念,揭示課題:

      同學們,距今00多年的戰國時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門豹(板書,并學習生字“豹”),雖然他官職很小,卻一直被人稱頌。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讓我們通過課文學習來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引疑

      1、聽課文錄音,

      思考:課文寫了西門豹在什么地方為當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檢查生字、新詞學習情況,再讀課文

      3、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三、學習“單元提示”,指導分段

      1、學習“單元提示”,明確抓重點段分段的步驟,方法。

      2、再讀課文,根據剛才的問題,找出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四、研讀課文第一段

      1、西門豹到了鄴地,發現那里田地荒蕪,人煙稀少,于是展開了調查,現在請同學們來研究西門豹所作的調查,分析造成鄴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大原因,并說說你是根據什么研究出來的?

      (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

      2、交流,匯報,得出結論:

      (1)巫婆官紳給河伯娶媳婦

      (2)年年鬧旱災(板書)隨機解釋“鬧”在三個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討論,寫調查報告

      4、交流

      五、練習拓展:

      修改調查報告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研讀第二、三段

      1、西門豹是鄴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紳禍害百姓的事實后,可采取歸些辦法懲治他們?

      2、但西門豹采取了什么辦法?他的辦法巧妙在哪里?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從西門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組匯報學習成果,教師適當引導,重點研讀三個重點句,品析詞句,邊讀邊體會西門豹的將計就計。

      (1)他回過頭來對巫婆說:“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另外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說完,他叫衛士抱起巫婆,把她投進了漳河。

      (2)等了一會兒,西門豹對官紳的頭子說:“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說完,又叫衛士把那個人投進漳河。

      (3)西門豹回過頭來看著他們說:“怎么還不回來,請你們去催催吧!”說完又叫衛士把他們扔下漳河去。

      4、想象說話:漳河邊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過會怎么說?

      5、西門豹還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總結,領悟人物品質:

      現在誰來說說00多年前的西門豹為什么到現在還被人稱頌?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語言,增強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在內容選擇、順序的安排語言的使用上,能與他人有點不同,有新意。

      2.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名人名言,并領會其深刻的含義。

      3.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前準備:

      對本單元課文進行系統的小節。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以便展示。

      收集有關名人的名言警句。

      教學重難點:會歸納總結本單元及本學期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⒈談話導入: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一組有關異域風情的文章,你一定增長了不少知識,請你根據課件提示的內容和同學們一起交流一下自己的收獲吧!

      2.課件出示交流內容:

      本組課文表達上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歡的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我從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我從他身上______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_____________

      我還有很多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與打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組合,分小組進行討論,并交流心得。

      4.進行交流評價。

      5.各小組進行補充。

      6.交流完后辦一份異域風情手抄報(或剪貼報、黑板報)。

      [采用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把自己的收獲進行發布,使學生的認知得以強化,思維得以發展。]

      二、日積月累

      1.自由讀名人名言。

      *你若要重視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歌德

      *讓預言的號角奏鳴!哦西風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

      *果實的事業是尊重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罷,葉是謙遜地專心地垂著綠蔭的。泰戈爾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時暫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樂之日就會到來。普希金

      2.介紹自己所了解的這幾個名人。

      3.熟讀名人名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4.交流自己對名言的理解。

      (歌德的名言強調奉獻的精神;雪萊的名言激勵人們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工作、事業上的困難,遇事不悲觀失望;泰戈爾的名言贊頌了無私奉獻的精神;普希金的名言鼓舞人們要樂觀向上,積極生活,心平氣和地坦然面對一切。)

      5.比一比,看誰讀得有感情,看誰背得快。

      6.你還讀過這幾位名人的哪些名言,讀給大家聽。

      三、趣味語文

      1.閱讀趣味語文,想想講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理解(有趣之處在哪里)。

      《手表廣告》言外之意是說這家鐘表公司的產品質量非常好;

      《最短的科幻小說》給人留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交通告示》幽默風趣,富有人情味,提示司機注意交通安全──市區內限速30英里;超過60英里,要接受處罰;超過80英里,就會有安全隱患與生命危險。

      3.朗讀比賽。

      4.最后交流一下各自了解或搜集的趣味語文材料。

      教師也可相機補充一些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駿馬、雄鷹、潺潺、回蕩、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2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投影儀,收集關于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了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引入新課

      1.完成填空練習:( )的土地

      學生口頭填空,教師板書詞語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來到這樣一片土地上──《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極其崇高而莊嚴,不可褻瀆)。

      過渡:“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為什么用“神圣”來形容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 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2、 交流主要內容,了解“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補充介紹文章背景。

      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本文是根據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回信編譯的。西雅圖對白人很友好,為了紀念他,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白人居民還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紀念碑。

      3、 圍繞“神圣”,理清文章脈絡。

      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神圣”講了哪些內容?

      1~3自然段: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系,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于大地,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三、研讀課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學們剛開始上課時所說的,我們常用廣闊、肥沃(列舉學生填空時用的詞語)等詞語來形容土地,而作者卻選擇了“神圣”這個詞語。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邊讀邊想邊勾畫,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現“神圣”的詞句。

      重點理解以下語句,并相機指導朗讀:

      (1)“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們這個民族”──印第安人,演講的原文中自稱為紅人。

      (2)“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這句話充分地表明了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系,也預示著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有多么重要。

      (3)“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系,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

      3.師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就在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自由閱讀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小結: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圣潔。

      4.引讀2.3自然段。

      四、小結:這就是我們的家園,這就是我們神圣的土地。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這份神圣呢?同學們課后自主閱讀課文,找找答案。

      第二課時

      一 復習鞏固

      1 聽寫詞語

      2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回顧課文,感知“神圣”

      1、個別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紹西雅圖這個城市。

      3 將你收集到的資料讀給大家聽。教師補充。

      過渡: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樣才能保存這份神圣, 留住這片圣潔呢?

      [二、研讀課文,理解”神圣”

      1.學生自由讀四至八自然段,從文章中找出體現“神圣”的相關語句,并做好旁批,寫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出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們”是誰?(白人)

      2.抓住關鍵語句進行交流,并指導朗讀:

      “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1)學生交流感受。(河水對我們很重要。)

      (2)為什么作者說要像善待兄弟一樣善待河水?請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讀4.5自然段。

      “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嘗風景過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誰?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點理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

      (5)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6)引導學生舉例理解”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⑵自由讀第八自然段,說說我們怎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讀9.10自然段,思考:我們為什么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

      重點理解:“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小結;人類屬于大地,因為大地擁有著生命成長的物質,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只有愛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確保人類生命成長需要的各種自然條件,從而保持生命的延續。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們一定要 “,引導學生補充課文以外的自然物。

      2.獨立思考,補充,并交流。

      四、課后練習,積累語言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語段背下來。

      2、勾畫好詞佳句并摘抄。

      3、小練筆:聯系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是否得到了保護,寫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要求1、認讀11個生字。

      2、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艱苦生活,體會他們艱苦奮斗、熱愛生活、無私奉獻的精神。

      3、體會側面描寫對人物品質的襯托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艱苦生活,體會他們艱苦奮斗、熱愛生活、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用具

      學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介紹南沙群島的有關知識。

      二、由原題《生命禁區的太陽花》做引導

      1、什么是生命的禁區?文中指哪兒為生命的禁區?為什么稱這里為生命的禁區?你是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來讀一讀。

      2、太陽花在北方稱為什么?誰能簡單介紹一下這種花?(指名簡單介紹)

      3、為什么南沙戰士回把這種不起眼的太陽花定為南沙礁花?(堅忍不拔、無所畏懼)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章內涵。

      1、在這生命的禁區,為了祖國的領土的完整,我們的'守礁官兵數星、望月、聽濤、思鄉。即使再艱苦他們沒有忘記祖國人民的重托。文中戰士們的哪些生活片段讓你深受感動,找出這些生活片段,說說你為什么感動?(可以在文中作批注。)

      匯報A、缺淡水: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匯報。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難,戰士干活不穿軍裝,怕洗衣費水。體會側面描寫的好處。

      (3)洗澡難

      戰士們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練習朗讀,體現戰士們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體會南沙桑拿給戰士們帶來的困難,重點體會“烤箱”這一詞語。

      何正會的遺體。重點體會“長癬、發炎、惟一”等詞語。

      (4)自己蓄水

      B、缺蔬菜

      出示句子,練習朗讀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

      C、生活單調

      訓練、放哨、巡邏、偵察,數星、望月、聽濤、思鄉,體會到什么?

      2、在南海,淡水就是生命。有了水,荒島才能變綠;有了水,官兵才能生活。為此,官兵們千方百計地節水,想方設法的儲水。但是他們對祖國的親人卻是無比的慷慨。

      從文中的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戰士們對祖國親人的慷慨?在文中找一找,說一說你的感受。

      (給病人治病、幫助修整漁船、送300千克的水)

      這300千克的水意味著什么?這其中包蘊著什么?

      3、祖國人民也一直關心著南沙守礁戰士,一個6歲的小女孩知道南沙缺水,寄給了南沙守礁部隊一幅畫,這位共和國未來的接班人,用她那充滿稚氣的畫袒露著自己的心聲:——齊讀14自然段

      小女孩想表達什么樣的心聲?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4、每當看這幅畫時,心中的情感總如大海的波濤,他在給小女孩的回信中寫到:齊讀(謝謝——幸福)

      這幾句表達了守礁戰士怎樣的心聲?(談感受)復備課

      四、擴展練習:

      1、如果你是南沙的一名守礁戰士,你想對祖國的人民說些什么?

      2、如果你想給南沙的戰士寫一封信,你最想說什么?

      3、如果你是一位即將登上南沙的一名守礁新戰士,你又想說些什么?

      4、如果……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話題:人類對地球的探索

      教學目標:

      1、知道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激發同學進一步認識和探索地球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準備:一張世界地圖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地球早期是怎樣的?

      1、人們早期認為地球是怎樣的?

      2、人們是怎么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的?

      活動二 我與麥哲倫一起航行

      1、結合p95頁的內容,查找麥哲倫航海時的資料。如當時的`航海技術、船只狀況等情況。

      2、出示世界地圖,從麥哲倫起航地點動身,沿著麥哲倫當年的航程在地圖上標明航跡,并設想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和收集到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故事。

      3、說說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意義,交流“和麥哲倫一起完成環球航行”的感想。

      活動三 交流和探索地球的奧妙

      1、閱讀p96頁的內容,將自身感興趣的關于地球的奧妙寫在小紙條上,在班上進行交流,看看大家都有哪些問題?想想可以怎么解決這些問題。

      2、收集人們自身感興趣的關于地球的奧妙以和探索地球奧妙的過程中不畏艱險、科學求證的故事。

      3、全班交流自身知道的相關信息。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讀寫“補課、竭力、發誓”等詞語并能理解。

      2、通過閱讀,走進達麗瑪的內心世界,深刻感受達麗瑪的情感變化。

      3、理解“春天的雨點”的深層涵義。

      4、感受教師對學生無私的關愛。

      教學重點:

      結合故事情節的首尾照應,引發對達麗瑪情感變化的探究。

      教學難點:

      深入文本,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春天,是一個充滿詩意和希望的季節,而春天的雨,潤澤萬物,有時也灑在人的心田!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文章《春天的雨點》,去感受“春天的雨點”撒過的痕跡!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1、自由閱讀文本,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將不理解的詞語圈出來。

      2、交流識字并結合語境解詞。

      (過渡語:讀完了課文,我有一個疑惑:這篇文章是主要寫春天的雨點嗎?那究竟主要寫了什么?)

      3、默讀課文想一想:

      (1)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事情是如何發生的?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最后結果怎樣了?

      4、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5、經過以上分析,你能概括地說說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6、師生交流。

      三、引領自我感悟:

      1、過渡: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平淡的故事,讓達麗瑪的人生從此改變。我們自己來讀一讀課文,試著將感動自己的句子畫下來。(想一想,是什么感動了你?)

      2、交流。

      四、小練筆:

      能不能將自己的點滴感受寫在課本的一邊?就算是我們自己的收獲也好!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寫下了自己初讀的感受。實際學習生活中,我們很多同學都有過這樣一種經歷——上課溜號!

      1、誰給大家解釋一下自己對“溜號”的認識?

      2、你有過“溜號”的記憶嗎?能不能將這段記憶找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沒關系的,這種事情可能很多同學都有過的!有時見到你們上課聽講的情景,老師也會偶爾想起自己上學時候的事情,這也算是溜號吧!)當時,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樣呢?

      3、引導學生交流。

      (過渡語:文中的達麗瑪在老師上課的時候也“溜號”了,你能看出她溜號的時候心情怎樣嗎?)

      二、感悟變化

      1、閱讀文章第1自然段:

      (1)交流達麗瑪溜號的心情。重點讀悟“她的心正和春風一起,游蕩在大草原上”這句環境描寫。(通過環境描寫襯托達麗瑪當時內心的自由與輕松。)

      (2)此時此刻,達麗瑪想到了什么?

      (3)有沒有注意到,在文章的結尾處也出現了這些小動物,讀來聽聽。

      (4)達麗瑪有什么不同的表現嗎?

      (5)難道達麗瑪不再喜歡這些小動物了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

      2、閱讀全文,看一看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能不能給每個小故事加一個小標題?

      3、學生交流。

      4、四個小故事,顯現出達麗瑪情感的變化,你能看出她的情感是怎么變化的嗎?

      ( )——( )——( )——( )

      三、感悟師生情

      1、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從文中找到支持你觀點的語句。

      (1)達麗瑪坐下來,她竭力忍住,才沒讓眼淚掉下來。她多像一只渴望飛出籠子的小鳥,偏偏還要多關一會兒!(生活中遇到過這種情況嗎?你是怎么想的呢?)

      (2)、達麗瑪聽出來了,老師的嗓子沙啞了。達麗瑪看到了,老師的嘴唇發干了。(適時引導:老師為什么嗓子啞了,嘴唇干了?生活中,你可曾體會過這一點?體會老師對達麗瑪的付出。)

      (3)老師,我只聽見您給我補課了。(這說明了什么?)

      (4)她沒答理跑來討好的自己的叭兒狗,沒去看心愛的小羊羔兒,不理睬調皮的小牛犢兒。細雨打濕了達麗瑪的頭發,她一直望著老師的背影消融在綠蒙蒙的原野里。

      2、面對老師的背影:你想對老師說些什么?寫在本子上。(旁白:老師的背影,承載著對我們的責任;承載著對我們的關愛,她用自己堅強的身軀為我們遮擋風雨,卻淋濕了自己。老師,我想對您說:“ ”)

      3、綿綿的春雨一直沒有停:于是,烏罕娜在家門前看到了這樣的情景。誦讀語段,體會達麗瑪的“笑臉”!

      四、感悟希望:

      1、誦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你覺得這“春天的雨點”還是簡單的雨點嗎?怎么理解“草原上正萌發蓬勃的生機”?你覺得“春天的雨點兒,仿佛也落在了烏罕娜和達麗瑪的心里。”中,這雨點還是冰涼的嗎?為什么?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用拼音正確讀出課文中生字,能查字典,確定帶點字在詞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為“我們村”日益繁榮昌盛而喜悅和自豪的感情。

      3.感受我國農村在改革開放春風沐浴下日新月異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交談揭題。

      你家所在的村子有什么特別的標記嗎?當有人問你:你們的`村子在哪里?你一定會指著那個村子的標記對他說:“你看,那兒就是我們村”。

      二.揭題讀題。

      三.自學課文生字詞語。找出疑難問題。

      四.閱讀交流:

      1.你認為小作者寫“我們村”不同年代的不同標記是想說明什么?

      2.怎樣朗讀每段課文,才能表達我們同小作者一樣的感情?

      3.課文什么分5個自然段寫,說出每段中表示時間的詞和人們指點村子的標記。

      五.朗讀:

      :是否準確表達了我們和小作者一樣為“村子”而自豪的感情。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1.欣賞《阿細跳月》。

      2.歌表演《瑩火蟲》。

      教學目標

      1.能安靜地欣賞樂曲,感受音樂的舞蹈節奏。

      2.能積極參與集體歌舞表演。

      3.能自選打擊樂器為歌舞伴奏。

      4.學會《瑩火蟲》的歌詞和歌譜。

      教學過程

      (一)歌表演《螢火蟲》

      一位戴著瑩火蟲頭飾、身背兩葉翅膀的同學,手提點亮的紅燈籠站在同學們的前面。

      1.教師請同學猜那位同學的.裝扮。(提示是一種能在夏夜里發出亮光的昆蟲)。

      2.將歌曲《瑩火蟲》完整地放一遍,老師隨音樂將舞蹈動作示范給同學們。

      3.跟老師輕聲學唱歌曲《瑩火蟲》,并學會幾個舞蹈動作。

      4.將學生分成舞蹈組、唱歌組和打擊樂器組進行歌表演。舞蹈組排成兩行在中間同老師一起隨著音樂舞蹈,唱歌組和打擊樂器組成倒八字站兩邊,歌唱和敲擊打擊樂器。分組由學生們自愿選擇,人數不限。

      舞蹈隊要求:

      ① 動作優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 能合上舞蹈音樂(三拍子)的節拍。

      歌唱隊要求:

      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 節奏、音準正確。

      打擊樂隊要求:

      ① 選擇符合歌曲情緒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② 幾種打擊樂器能協調配合。

      ③ 節奏準確、強弱分明。

      5.同學們對三個組的表現進行自評或互評,并能說出表演得好與不太好的原因。

      6.每組可推薦一名代表出來組成一個三人組

      的表演隊進行表演。

      7.老師對歌表演進行總結性評價,尤其需對那些平時性格內向、不善當眾表現的同學提出表揚。

      (二)聽賞《阿細跳月》

      1.教師展示彝族人民載歌載舞的圖片.

      2.教師將音樂完整地放一遍,讓學生圍成圓圈,席地而坐,安靜地欣賞。

      3.教師講解阿細人的″跳月″故事。

      4.再聽音樂一遍,老師帶著學生隨節奏拍手或老師隨音樂舞蹈、同學們拍手伴奏。

      教學評價

      1.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歌表演,并有較強的合作意識。

      2.學生是否選擇了符合歌曲情緒的打擊樂器。

      3.學生是否會唱歌曲《瑩火蟲》的歌詞和曲譜。

      4.學生聽賞音樂時,情緒是否投入。

    小學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生字詞。

      2.初步學會分析短小的文藝性說明文,體會說明文中運用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的效果,明確說明順序。

      3.感受晉祠的“美”,激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從文藝性說明文生動形象的語言角度入手感受晉祠的“美”。

      教學難點:在說明文中通過合理的順序的安排表達感情。

      教學工具:多媒體:ppt

      課時安排:一課時

      預習要求

      1、朗讀課文,圈出生字,畫出詞語,標注段的序號。

      2、在文中畫出欣賞的語句并加以旁批。

      3、查閱有關晉祠的資料,提出疑問題寫于作業本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因為臨時換初三的班級,考慮他們文體知識已陌生,故修改導語,不從文體入手。)很高興認識咱們班的同學,有個小問題調查一下,咱班有旅游愛好者嗎?(有,則問:游過哪些地方或為什么不去?沒有,則從我的旅游心情談起。主要是從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入手。)老師現在教初二,正在教說明文,同學們也學過。有人說,說明文學起來很枯燥,你們當時感覺如何呢?(只請一名同學發言)老師卻覺得在說明文里可以游歷很多地方呢,如《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等,讓老師重溫舊地,樂不可支啊!今天老師也很高興,因為有緣和咱們同學一起跟著梁衡到晉祠去看看了。順帶我們也溫習一下說明文文體知識吧。

      二、檢查預習,了解學生

      1、讀準下列字音。

      wèng shè cūn yìn yǎn yù mò

      懸甕山 拾級 皴裂 蔭護 偃臥 老嫗 脈脈

      xuān xiè rǎn rán fāng yíng

      亭臺軒榭 冉冉不絕 鱗甲須髯 牌坊 瀛勝樓

      2、讓學生談談初讀感受。(了解學生預習層次及其內在能力)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同學們已經了解了本文的說明對象是晉祠,那么它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請在文中找出一句話概括。(悠久的歷史文物同優美的自然風景渾然融為一體)

      2、為什么是這句呢?(鼓勵學生從全文結構看)

      (因為全文是從自然風景和歷史文物兩個角度展開介紹的)引導學生分析結構。

      過渡:悠久的歷史與優美的自然風景共同構成了晉祠的美,羅丹曾說過:“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下面讓我們隨著梁衡的視線去領略晉祠的美吧。

      四、精讀課文,感受“美”

      (一)研析2~5節,感受自然美

      1、總領晉祠自然美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從中可以看出作者認為晉祠的自然美在什么地方?(第二節;山、樹、水)

      2、老師讀,學生思考,練習。

      邊聽邊想邊做:a想一想作者運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使我們對晉祠自然美的特征獲得形象的認識?(描寫與說明相結合)

      b請畫出你欣賞的字、詞或語句,加以點評;或畫出你欣賞的景,談談你的見解。

      (這一部分主要讓學生通過欣賞優美的語言,感受自然美。多鼓勵學生說)

      (山:用“擁”字形象生動說明了晉祠與山的地理位置;樹:用“挑”字極富表現力地說明樹的“蒼古”;水:多“這里……,那里……,橋下有……,亭中有……,路邊有……”(條理清晰),清、靜“細流、碧波、叮叮咚咚”(“蟬鳴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淙淙的流水聲里,人的心靈得到凈化,脫塵之感油然而生。令人叫絕。)柔“流勢不大”等等,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3、文藝性說明文的特點之一,是說明中有描寫,剛才我們一起隨著作者領略了晉祠的自然美,你覺得說明文這樣寫有什么效果呢?(學生自主發言)

      4、小結:上文在說明晉祠的自然風景之美,用了描寫的手法,這是很必要的,要使晉祠鮮活在讀者的心中,離不開描寫。因為,美在形象,美在生動。以后大家如果要寫文章介紹某一個地方,可別忘了今天學的哦!

      過渡:作者雖看不夠晉祠的自然風景但他認為晉祠的最美在何處呢?(最美的還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古代文化)是啊,自然風景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禮物,可歷史文物可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和汗水啊!一起領略吧。

      (二)研析7~11節,體現人之美

      1.晉祠林立一百多座殿堂樓閣和亭臺軒榭,作者卻主要抓住了什么來介紹?(古建筑中的“三絕”:圣母殿、木雕盤龍、魚沼飛梁)

      2、為什么呢?(抓住典型的事物介紹特征。又教會同學們一招嘍)

      3.“三絕”“絕“在何處呢?(學生默讀討論,前三組順次負責三個內容,第4組負責10、11小節概括其內容)

      (明確:圣母殿——現存最早、殿內無一根柱子、泥塑圣母像及42個侍女;木雕盤龍——現存最早、木質優良、工藝精巧;魚沼飛梁——十字形飛梁“我國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曾評價道:‘此式石筑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一例,洵〈實在〉為可貴。’”)

      (師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幫助學生理解:圣母殿內無柱子(南京無梁殿),魚沼飛梁十字形飛梁(立交橋的雛形))

      4、第4組概括10、11節內容。(次要建筑及園中小品,突出精巧、匠心獨運)

      小結:這里也用了描寫的手法,讓我們了解了晉祠的歷史、文化悠久的特點。我們雖然沒有親臨晉祠,卻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不能說,這不是得益于文章生動的描寫。

      (三)結構分析,體會感情

      1、文章在介紹晉祠的歷史文物時先重點介紹了“三絕”,再粗略的介紹園中其他景物,這是按什么順序介紹的?(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那對于晉祠的自然風景又是按什么順序的呢?(每一部分都是總分,作者的視線是由高到低)(師板書)

      2、提醒學生看板書,作者介紹的`順序與開頭總說的特征順序并不一樣,為什么先介紹優美的自然風景,再介紹悠久的歷史文物?

      (提示:晉祠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因為自然風景,還是歷史文物的悠久呢?從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來看,人們是易于感受自然美呢,還是歷史文物美?)

      (明確:作者由淺入深,先寫人們容易感受的自然美,再介紹有深刻內涵的歷史文物美,符合認知的規律。這一句的語序,突出了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的贊美。)

      小結:在這篇課文中,晉祠向我們展示了它的美,這在于它的風景優美,也在于它的歷史悠久,還在于梁衡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伴隨著優美的文筆和合理的順序安排啊。

      五、總結全文,鞏固學法

      1、在文中我們看出了作者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由衷的贊美我們也由衷贊美一句吧,集體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小節。

      2、結合板書,學法小結。

      a把握行文思路。

      b學會用描寫進行生動說明。

      c抓住典型的事例,說明事物的特征。

      3、小結全文: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晉祠》。本文的作者就像一名高明的導游,一路娓娓而敘,侃侃而談,帶著我們在晉祠這幅優美的圖畫中駐足觀景,留戀忘返。有和老師一樣有旅游愛好的同學,咱么有空也去看看吧。

      六、小嘗試,激發興趣

      讓學生試著給晉祠寫副對聯(即楹聯)。

      例:懸甕山高,碧玉一灣分晉水;剪桐澤遠,慈云千古蔭唐村。(圣母殿)

      一灣碧水馨唐叔;開遍蓮花到晉祠。(唐叔虞祠)

      唐國封桐七百年,功存王室;晉渠水灌三千頃,澤及生民。(唐叔虞祠)

      七、小練筆,加強實踐(課后作業)

      咱們的伯樂校園也是非常美麗的,同學們是否可以學著梁衡,向大家介紹一下呢?試試看吧。寫一篇關于自己的校園的生動的說明文。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優秀教案09-1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 日韩欧美亚洲一中文字暮精品 | 日本欧美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 一本一本久久α久久精品 |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 | 亚洲v欧美v日韩ⅴ国产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