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必備3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說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努力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課堂上,充分給予學生主動權,讓學生自己去想,去說,去做。教師引導鼓勵自己的見解,把活躍的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師生交往,共同發展,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轉向學生發展,由教師"教"向學生"學"轉移。
《語文課程標準》又規定,五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閱讀中揣摩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教師在課堂中應注重閱讀,盡量多給學生時間去閱讀課文
二、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作者運用聯想,對話描寫等等表現手法,使得課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說,美景,深情于一體。
第一段(第1自然段):簡單介紹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
第二段(第1—10自然段):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整個過程。
課文可以分為兩段。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五,六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根據教材編排和課文特點,以及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月光曲》一課教學的總目標制定如下:
學會7個生字,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
進一步學會借助課題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通過朗讀,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進一步學會借助課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及分辨實際事物和聯想部分;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
4、課時安排
本課計劃3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是:按課后練習2中的(1)(2)小題問題研讀課文2—7自然段。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朗讀兄妹倆的對話 。
第三課時教學內容是:根據課后練習2中的第(3)小題研讀課文第8—10自然段。學生領會課文表現的意境并能有感情地配樂朗讀第9自然段并背誦。
三、說教法學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下通過教師所講的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知識的。這種觀察和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是一種積極的思維。從這一點出發,本節課教法的知道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整節課的教法設計體現了"以訓練為主的教學基本模式",盡量讓學生動腦,動口,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精講,善導,激情,引思"八字貫穿各個教學環節。
本節課使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1、情境法——激發學習興趣,熱情參與。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3、討論法——積極參與,得出結論。
4、練習法——感悟課文,體會內涵。
四、說教學流程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為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目標為中心,提問為主線"這一原則,以達到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發展思維的目的,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樣導入新課,從主觀上吸引了學生,喚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解決生字詞并整體感知課文
(1)我給學生提出邊聽朗讀錄音邊找出你認為難讀難懂的生字詞的要求,學生有目的地聽朗讀錄音,通過聲情并茂的錄音朗讀,學生入情入境。
(2)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學會本文的7個生字,理解本文的14個詞語。
(3)鼓勵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四人一小組討論如何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我又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這個環節,通過學生自己提出難讀難懂的生字詞及小組合作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為下一個環節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細讀課文,理解教材
(1)理解貝多芬給盲姑娘彈琴的經過,即學習課文第2—7自然段。
為什么貝多芬要給盲姑娘彈鋼琴曲
貝多芬彈完一首,為什么又彈了一首
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錄下來的
在這一環節,我重點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在體會中朗讀。
(2)讓學生找出第8,9段中的實寫部分和由實際事物引起的聯想部分。
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到了《月光曲》表現出的意境是多么的美妙。學生帶著這種美的感受朗讀課文,讀的很有感情。學生也更好地了解了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理解第10自然段中"陶醉","飛奔"各是什么意思,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3)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錄下來的
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精妙,在品詞析句中確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4、歸納總結
(1)鼓勵學生借助課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讓學生按事情的發展,了解貝多芬感情的變化。
這個環節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鞏固練習
(1)全班齊讀第9自然段并嘗試背誦。
這個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誦讀能力。
6、布置作業
(1)完成生字詞的抄寫。
(2)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3)完成與本課有關的課堂練習和同步練習。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讀小詩的過程中,準確識記“六、七、八、九、十”,正確書寫“八、十”,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教案設計、教學反思。
(重點) 2.在區別比較三組形近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找準字形特點,提高識字、用字的準確性。
(難點)3.正確、美觀地書寫“二、三、十、禾”四個字,掌握漢字筆順“從上到下”“先橫后豎”的書寫規則,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重點) 4.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古詩,借助圖畫大致了解古詩描述的內容,背誦古詩。
(難點) 5.和大人一起朗讀兒歌,明白兒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并受到一個人在家不要輕易給陌生人開門的安全教育。6.感受中國語言的趣味和魅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識字的興趣。
課前準備 1.帶有插圖的課件。(教師) 2.“六、七、八、九、十”字卡。
(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引言:(課件出示語文王國圖片)語文王國趣味多!今天我們就一起到語文王國去做客。設計意圖:從情境入手,上課伊始就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帶著積極快樂的情感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
二、情境活動,趣味識字
1.引言:孩子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語文王國的城門外,看,漫天雪花也擋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們的熱情,聽,那個孩子在吟誦什么呢?(動畫演示:漫天雪花中一個孩子在吟詩“一片兩片三四片……”)
2.教師放大動畫音量,引導學生和動畫里的孩子一同誦讀小詩。
3.教師利用課件出示這首小詩,指名領讀,小組練讀,齊聲誦讀。
4.小組交流:你從這首小詩中讀懂了什么? 5.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預設:(1)我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雪花。“一片兩片……”是說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飛入水中都不見”。(2)我發現這首小詩中有很多數字,“一、兩、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6.教師利用課件圈出10個數字,交流識字:(1)你認識哪些數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領大家讀一讀。 (2)還有哪些數字不認識,指給你的同桌或者小組同學看,請他們教教你。(3)你認為哪些數字的讀音需要特別注意,請你到前面指給大家看,并領讀。 (4)開火車讀數字,并組詞語,或者說一句話。
7.學生觀察教材中的書寫內容,交流寫字:(1)你會寫哪一個生字?它的筆順是怎樣的?每一個筆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觀察到的和小組同伴說一說。 (2)學生先描紅,再練習書寫。(3)利用投影儀展示同學的書寫作品,師生評議:哪一筆寫得好?好在哪里? (4)根據老師和同學的意見修改自己的書寫。
設計意圖:借助情景動畫,引領學生在趣味中體會小詩的內容,在跟讀中認識生字。在此基礎上的認字和寫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動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識字實效,又尊重了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動,對比差異
1.引言:瞧,天晴了!漢字王國的居民們在歡迎我們呢!(課件出示6個居民,身上分別寫著:人、天、口、田、日、目。)
2.小組交流:看,每對雙胞胎兄弟長得都很像,你能區分他們嗎?
3.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書空練習,教學反思《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教案設計、教學反思》。預設:“人”和“天”——一個“人”伸直胳膊,頭上頂著一塊木板就是“天”。一“人”不變,二人為“天”。“口”和“田”——張開“口”,里面沒有東西。“田”地中間有交叉的.小路。“日”和“目”——太陽有一個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橫。“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兩滴眼淚,所以“目”里面有兩橫。
4.鞏固應用:請同學們大聲說出這六個居民的名字,并選擇喜歡的一組居民,分別組詞語或者說句子。設計意圖:通過讀讀比比,了解漢字形近字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同時,使學生明白只有仔細觀察漢字的字形,才能把漢字寫得準確無誤。
四、書寫提示,指導規則
1.課件播放動畫。漢字王國里的教書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寫生字“二、三”,學生認真觀察教書先生的書寫順序。2.集體交流:這兩個字分別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順序的詞語來回答。3.教師小結:書寫漢字的第一條筆順規則就是“從上到下”。4.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生字“十、禾”,學生觀察后交流:這兩個字分別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5.教師小結:書寫漢字的第二條筆順規則就是“先橫后豎”。6.互動活動:我們在寫漢字的時候,除了要根據正確的筆順規則認真書寫外,還要注意書寫姿勢。什么樣的書寫姿勢是標準的呢?請大家一邊做動作,一邊說。7.學生自主練習,先書空,一邊書空一邊說筆順規則,再描紅,最后練寫。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筆。8.利用投影儀展示作品,引導學生針對每一筆畫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筆畫書寫的長短進行點評。9.教師小結:要想把字寫得美觀,不僅筆順要正確,同時要注意筆畫的位置,書寫的長短等,這樣才能把字寫得美觀、大方。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范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學生寫字姿勢是否正確,學生寫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從細節之處明確要求,嚴格要求,才能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
五、誦讀古詩,日積月累1.教師播放教書先生正在教孩子讀古詩《詠鵝》的動畫視頻,會讀的同學可以跟著視頻一起誦讀。2.學生自由練讀古詩,要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老師和同學。3.小組交流學習情況,互相糾正字音,反復練讀,直到全組同學都會朗讀為止。4.教師播放教書先生讀古詩的視頻動畫,組織學生模仿教書先生的節奏和語調練習誦讀。5.想象交流:這首古詩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寫的。他在寫這首古詩的時候,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6.課件播放《詠鵝》畫面,學生一邊欣賞,一邊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7.齊聲誦讀,背誦古詩。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學前基礎差異較大,如果僅僅停留在背誦古詩的層面上,必定讓一部分基礎厚實的孩子沒有“食物”可吸收。此環節正是關注到了這一點,引導學生構建畫面,理解詩意,讓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獲。六、共同閱讀,作業拓展 1.引言:下課了,漢字王國的小孩子們在一邊拍手一邊讀兒歌呢!2.課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學生一邊聽一邊想:兒歌里都有誰?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3.自由讀《小兔子乖乖》,遇到不會的字可以圈起來,問問老師,再多讀幾次。 4.指名朗讀,糾正字音。5.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為什么不開門?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樣說這段話?第二次,小兔子為什么開門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樣說這段話?6.分角色朗讀。 7.討論: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樣的情況,你怎么做呢? 8.布置作業: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這首小兒歌。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級的孩子雖有些小,但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交流和表達,教師應充分給予他們思考、表達與交流的空間。在交流中豐富語言,在交流中感悟內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減少《語文園地》內容帶給學生的枯燥感,我設計了“漢字王國做客”的一系列情境。1.情境示范。課件動畫里的人物更容易貼近學生的情感需要,因此,以動畫人物為主體的示范朗讀,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觀察與傾聽上,迅速提升了示范的作用。2.情境理解。《詠鵝》這首古詩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學前基礎好的同學早已熟讀成誦,但是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卻十分淺薄,機械的詩意理解只能是“蜻蜓點水”,而動畫產生的情境卻生動地再現了古詩內容。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欣賞中就理解了詩意,領悟到了詩情。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①認字、寫字;積累詞句;以“秋天”為主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②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③學習自主策劃秋游活動。
④樂于學習、樂于展示。
課前準備
①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②識字卡片。
③引導學生收集一些風景區的資料,如門票、導游圖、景區風景圖片。
④競賽評比用的小紅花。
⑤秋游活動計劃表。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我的發現
①發現識字方法,學習生字。
a.激趣:今天我請了一些老師教我們識字,他們是誰呢?
課件出示:
請邊讀邊組同。
引導:由這些學過的熟字做老師,教我們識新的字。他們是怎么教的呢?請你讀完
書后把你的發現告訴小組的伙伴們。
讀書討論,發現識字方法:熟字去偏旁,成為新字。
b.課件出示帶拼音生字:交支龍求凡利
用各種形式從讀、正音。課件隱去拼音。再認讀。
C.識字游戲“漢字媽媽找娃娃”。六個學生手執“郊”等六個字,當漢字媽媽,另六個學生手執“交”等六個字,當漢字娃娃。“媽媽”舉字先說:“我是‘郊’字的媽媽,我的娃娃你在哪兒?”“娃娃”舉字說:“我是‘交’字娃娃,我找朋友——‘立交橋’去了。”
②發現漢字的特點(許多字偏旁相同),寫相同偏旁的字。
a.激趣:有四個漢字家庭邀請我們去做客,請看是哪四家,看完后你能根據每組漢字的特點給每家取個名字嗎?
b.課件展示:四座小屋。每座小屋內分別有一組字:“植橘橙”“脖胳膊”“蒼菊著”“字宜察”
C.學生從讀、討論,按偏旁歸類認識。
d.屋子太大,漢字娃娃太少,請你給它們的家再添幾個漢字娃娃,看誰添得多,添得對。
a.談話激趣:從秋游的地點、線路、活動安排來看,各“旅行社”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過,秋游出發前,你們還應該提醒游客們要做好哪些準備呢。下面,再比比哪個“旅行社”替游客想得最周到,會寫的可以寫出來。
b.學生討論并說(寫)秋游準備,教師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提示要點。
C.采用“游客提問、導游回答”的形式從“衣、食、住、行、知”五方面談秋游準備。
④總結。
a.總結:各“旅行社”通過研究討論,為我們的秋游活動出謀劃策,拿出了很好的方案。下一步,我們將選定一個方案,快快樂樂地去秋游。其他的方案我建議送給一年級的小朋友,供他們安排秋游活動時參考。
b.頒獎:給“最佳旅行社”頒獎。
第二課時
①談話激趣。
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收獲的季節,喜慶的季節。
秋天多美呀,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楓林披上了火紅的衣裳,蒼翠的松柏綠得更加濃郁……秋天是多彩的季節,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景色宜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碩果累累。
學了這組教材,我們真想出去秋游,走進秋天,感受秋天,我們還想為秋天的圖畫再描上幾筆呢!在這節課里,同學們就一起商量商量,我們怎么來組織這次秋游活動。
②商量計劃。
a.分組商量秋游活動計劃。
全班討論“到哪兒去秋游”。
根據不同意見分組,意見相同的組成小組。
各組根據《秋游活動計劃表》的內容,商量制定比較詳細的秋游活動計劃。如:秋游的時間:幾月幾日幾點到學校集合。
秋游的地點:某公園、某村、某山……
秋游前的準備:聯系各項事宜、發通知……
秋游的活動內容:游覽、做游戲、爬山……
秋游后的成果展示:繪畫、日記、河邊的`鵝卵石、山上的野花……
b.推舉小組發言代表
提名推薦或自薦小組發言代表。
推薦人說說推薦理由。
根據推薦理由商量決定小組發言代表。
討論決定
a.各組代表發表意見,其他組同學及教師可對其進行質疑。
b.各組之間充分討論每個計劃的長處與短處(教師作為學習伙伴之一參與討論)。
C.全班表決通過最佳秋游計劃。
d.分組討論完善已通過的秋游計劃。
e.各組填寫秋游計劃表
展示臺
①總結式導入。
我們學了秋天的課文,讀了秋天的小詩,還到野外尋找了秋天的足跡,欣賞了秋天的風光。秋天就像一位朋友,帶給我們許多知識和美的享受。有四位小朋友辦了一個“秋天”的展覽,請大家欣賞。你最喜歡誰的作品呢?
②課件展示:“我們的作品”。學生評論。
③建議學生用多種形式把眼中的秋天展示出來,布置出一間秋天的教室。
④開一個“秋天來到我們班”的展覽會。
建議這次語文園地教學用3課時,其中“口語交際”用1課時。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詩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