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精品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
2、能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在請你們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 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數一數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數學活動,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2、在游戲中能邊操作邊點數5以內的實物,感知數量,并說出總數
3、能按要求正確取放學具、材料,并體會和小朋友一起游戲的快樂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重點難點】
1、在游戲中能手口一致點數5以內的實物(夾子),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說出總數。
2、學會按卡片上的點子數目、數字匹配相應數量的夾子。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幼兒有4以內實物的點數經驗。
2、幼兒玩耍過夾子,能夠用夾子自由的夾東西。
物質準備:
粉、黃、藍各色小魚造型的夾子及各種水果造型的夾子每人5個,毛線球、小刺猬紙樣每人1個,教師使用的大刺猬紙樣、數字5及貓媽媽頭飾各1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淘氣的小魚”。找一找、說一說,復習看實物感知4以內的點數。
1、貓媽媽為幼兒準備各色小魚若干條,請幼兒每人選4條,看小魚都能咬住衣服的什么地方?看誰和別人的'不一樣?
2、請幼兒說出自己的小魚咬住哪了?一共有幾條小魚?數數看?
3、老師與幼兒一起手口一致的點數夾子數量,并說出總數是4。
二、夾一夾、數一數,學習5以內的點數
1、游戲“好玩的毛線球”,看點卡感知5以內的數
(1)教師出示帶有黑點的毛線球,告訴幼兒魚食藏在小毛線球里,示范有幾個毛線球就喂幾條小魚。
(2)幼兒每人自選毛線球,練習夾一定數量的夾子。
(3)請3-4名幼兒點數,看看毛線球上的小魚食是否都喂到小魚了。
2、游戲“給小刺猬夾長刺”,看數字感知5以內的數。
(1)教師出示有數字5的小刺猬卡片,要求幼兒按照數字的數量夾相應的小魚。
(2)幼兒選刺猬,根據數字夾夾子,鞏固幼兒對數字5的認識。
①引導不會點數5的幼兒,先將5條小魚找到后,再一個一個的夾上去。
三、游戲“小刺猬扎水果”,有幾個長刺就扎幾個果子,扎在小刺猬的哪都行。
要求:
①教師引導幼兒會給小刺猬身上的夾子長刺夾相應數量的水果。
②幼兒在游戲中鞏固練習今天的數學內容。
四、延伸活動
1、將活動材料投放到益智區供給幼兒繼續學習。
2、針對個別還沒有掌握點數的幼兒,教師繼續在活動區進行指導。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幫算式寶寶搬家的過程中,學習按運算方法和得數進行分類。
2、能迅速準確地進行8以內加減運算。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算式卡片(8以內加減算式卡)分類圖一張
學具:分類圖、加減算卡、看標記寫算式的小雞圖
活動過程
一、 學習游戲:
1、 碰球(7、8)
2、 開火車(8以內的加減)
二、 幫算式寶寶搬家中學習按兩個特征分類
1、 算式寶寶要搬家了,他們想請小朋友一起去幫忙。有那些算式寶寶要搬家呢?我們來看一看。(出示分類圖讀一讀)這些加法、減法算式寶寶應從哪條路上走呢?(引導幼兒講出按運算符號走)那這些算式寶寶的新家在幾號樓呢?(引導幼兒講出按得數找家)
2、 教師先示范,然后請部分幼兒練習按兩個特征分類,隨機引導、糾錯。
三、練習活動:
1、 幫算式寶寶搬家
2、 看標記寫算式(小雞圖)
四、講評活動:出示個別幼兒的小雞圖,集體檢查,然后帶標記讀算式、去標記讀算式。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重難點】
重點:復習5以內數的加減;
難點:根據數字列出相關的加減法算式。
【活動過程】
提前給每個孩子發一張數字卡片,告訴他們都是數字寶寶,這是他們的幸運數字,要記清楚自己的數字是幾。
一、情景導入
教師創設情境:“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數字王國里來個三個小客人,看看它們是誰?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們要和我們數字寶寶一起去給寶寶兔過生日,你們想不想去啊?(播放歡快的音樂)
二、創設情境,設置問題,引起興趣。(播放課件)
1。師生一起開著小汽車出發吧!
師:“寶寶們,前面一條河擋住了去路!為了不被鱷魚吃掉,我們得踩著荷葉走過去。荷葉也不是那么好走的,得按照荷葉上得數為“2、3、4、5”的順序走,要是走錯了,就會從荷葉上掉下來被鱷魚吃掉的。因此,你們要小心呦!我先找一個小朋友去前面探探路。
2。走過小河,開車繼續走。
播放課件,出現大老虎。“此洞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回答問題來。請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聽音樂走,找到與你身上的數字加起來是4的.小伙伴。噔噔噔噔……開始!”
教師小結:小朋友都找到朋友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檢查檢查看看找的對不對啊?大家都找對了,數字符號要給我們小朋友變一個魔術:教授加法算式。
3。來到寶寶兔的家。游戲:誰藏起來了
師:“寶寶兔給我們小朋友準備了好吃的糖果,但是有一個要求,需要小朋友開動自己小腦筋來贏得糖果。我這盤子里有5塊糖果,你們喊“一、三、藏!”我就隨便拿幾塊把它給藏起來,看看你們能不能猜出來我藏了幾塊。那現在符號寶寶又要和我們變魔術了,這次我想請小朋友當小魔術師,把它變到黑板上來。”
4。幼兒自己配對,自由操作。
教師給每位幼兒準備一張記錄表,兩個孩子一組,一個藏,一個猜。把藏對的結果用加減算式在記錄表上記錄下來。教師巡回指導。
三、結束部分
師:“符號寶寶今天和我們小朋友玩得很開心,你們開心嗎?那我們把我們贏得的糖果帶回教室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已能說出許多水果名稱,并初步積累了一些有關超市的知識及經驗。在生活中,孩子們也非常樂意去超市逛逛或購物。通過“水果超市”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及游戲中掌握一些數學知識,是他們最為樂意的。
活動目標:
1、會商量確定水果的價格,并制作價目標簽。
2、初步感知5以內數的組成,感知數字與數量的關系,初步理解加減法運算。
3、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樂于參與操作、游戲等活動,能大方地與同伴和老師交往。
4、有規律點數,豐富點數經驗。
活動準備:
1、已參觀過水果店、超市。
2、幾種水果玩具(數量為幼兒4倍)、貨架、代幣券(數字1---5)。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共同布置“水果店”。
讓幼兒確定水果的品種,貨架的擺放位置。
a、請小朋友按袋上數字將“水果”裝進袋子里
b、請小朋友將裝錯量的“水果”按正確的.數量裝好。
2、幼兒分組商議水果價格,并給每個水果制作價目標簽。
3、參觀超市并購物。
(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超市,引導幼兒觀察水果上的價目表。
(2)商量分成兩組,輪流扮演收銀員和顧客。
(3)扮演顧客的幼兒每人領1張5元的代幣券開始購物。
“每個幼兒只能買5元錢以內的水果”。
“如果讓你用5元錢買兩樣水果,你可以買哪兩樣?”
請幼兒把自己買的兩樣水果在記錄表上圈出來。
教師小結:共同討論用5元錢買水果有幾種買法?引導幼兒找出5的組成的規律。
“如果讓你用5元錢買三樣水果,你可以買哪三樣?”
幼兒繼續在水果記錄表上圈出自己買的三樣水果。
(4)規則:買的水果價格合起來正好是代幣券上的數字。
4、購物游戲可反復進行,并延伸到區域游戲活動中。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點子圖,列出相應算式。
2、能用準確的語言講述算式含意。
3、復習8的組成及8的加減。
4、能學習新內容并參加多組活動。
活動準備
1、課件-點子圖兩張,算式卡片
2、學具六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復習
1、復習8的組成----游戲:又有蘋果又有梨。
2、復習8的加減----游戲:開火車
二、看點子圖列算式
1、觀察點子圖:
圖上有幾個點子,合起來是多少?
2、用算式記錄并講述。
(1)誰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圖上的意思?
(2)這道算式是怎樣表示圖上意思的?”(例:3+5=8)
(3)讀算式一遍
3、觀察點子圖:
(1)圖上有幾個點子,表示什么意思?
(2)用算式記錄并講述。(方法同上)
三、小組活動
1、算式卡片接龍。(請一位幼兒說說這組要求。)
2、看圖編應用題列算式
3、涂色記錄
4、分隔點圖記錄
5、看點圖列算式
(1)看看紙上的'點子表示什么意思,用算式記錄,再說說算式表示圖上的什么意思,最后把算式讀一遍。
(2)今天的新活動每位小朋友都要爭取完成,再看看誰完成的活動最多。
四、活動
讓幼兒繼續感受一道算式表示不同中的相同數量關系
1、請個別幼兒講述看圖編應用題列算式及看點圖列算式活動。
2、編應用題:8-4=4還可以表示其他的什么事情?
3、了解幼兒完成新活動和活動數量的情況。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探索學習5的組成分解,知道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的方法。
【活動準備】
卡通人物圖片3張、雪花片玩具數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
1、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來玩一個游戲,小朋友看過米奇妙妙屋嗎?(看過)
2、里面都有哪些人物啊?(米奇、米妮、黛西、高飛、布魯托、唐老鴨)
3、小朋友們都看過,今天我們就來扮演一下里面的人物好嗎?(好)
4、老師扮演米奇,1組小朋友扮演米妮,2組小朋友扮演高飛,3組小朋友扮演唐老鴨。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游戲開始嘍!(準備好了)
二、開始游戲
1、嗨!大家好!我是米老鼠,哎對了!小朋友要不要跟我進我的妙妙屋啊?(要)
2、太好了,我們走吧,哦!差點忘了,要進入妙妙屋,我們必須要念奇妙的'咒語,米是噶,莫是噶,米老鼠。跟我說一次(米是噶,莫是噶,米老鼠)
3、M-I-C-K-E-Y,M-O-U-S-E,米奇妙妙屋開啟,快進來,非常好玩,點名唐老鴨、米妮、高飛。(有、有、到)
4、今天米奇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請我的好朋友唐老鴨、米妮、高飛和我一起來,解開它好嗎?(好)
5、我這里有5個小雪花片玩具,需要分別放在2個筐里,我不知道該怎么分,你們來幫我好嗎?(好)
6、可是我的東西忘帶了,怎么辦呢?(看看妙妙工具箱有沒有)
7、好的,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一起來說:“嘔,土豆”(嘔,土豆)
8、下面我請幾個小幫手來幫我給每個小朋友發5個玩具,誰愿意來幫助我?(我)
9、現在小朋友都拿到了5個雪花片玩具,那就開始來幫我一起解決我的問題好嗎?(好)
10、小朋友們想一想5個玩具怎樣分成2份,都有哪些分法,那么我們開始吧,找到答案的小朋友請舉手好嗎?(好,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11、小朋友們真是太聰明了,這么快就找到了答案,可是我不知道哪一隊的小朋友最厲害,最聰明,你們比一比好嗎?(好)
三、講述比賽規則。
1、如果我說5可以分成1和4開始時,那么小朋友就迅速把5個玩具分成1和4。
2、先說的數字1放左邊,后說的數字4放右邊,我說結束,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把手背背后。如果沒有把手背背后的小朋友,就是違反了游戲規則,那么就不計分哦,小朋友們都明白了嗎?(明白了)
3、Areyouready?(yes,I’mready)
4、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四、游戲結束。
1、我們來看一看今天哪一隊獲得了勝利,恭喜某某對獲得了勝利,沒有獲得勝利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你們已經很棒了,掌聲送給獲勝隊也送給自己。
2、大家跟我一起讀一次5的分成。
3、游戲結束,大家站起來跟著音樂一起跳米奇妙妙舞,游戲隨著音樂自然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新《綱要》強調引導幼兒在生活或游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感知數學,形成數學意識。橡皮泥是孩子們最喜歡玩的游戲材料,我們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玩橡皮泥的游戲情境中,創設了本次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斷引導幼兒與材料互動,讓幼兒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逐步感知、理解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餅干的數量與印制餅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餅干”,其數量的多少與印制餅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間的關系。
2.體驗數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幼兒人手一塊同樣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餅干”用的大小模具(瓶蓋)若干;
3.幼兒記錄用的紙和筆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頂。
教學過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兒操作興趣。
師:你會用橡皮泥做什么?
幼:做小動物、水果、湯圓、餃子、餅干……。
2.教師示范用模具(小瓶蓋)印制餅干,并講述印制餅干的要求。
師: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用模具來印餅干。先看老師是怎樣印的:先將一塊橡皮泥放在底盤內(裝紫菜的大瓶蓋),壓平,鋪滿,然后選一個小模具(小瓶蓋),在鋪平的橡皮泥上面印壓餅干。要求印的時候每個餅干不重疊,不交叉,要確保餅干是完整的。印壓3次后提問:老師印了幾塊“餅干”?
幼:3塊。
師:猜猜看,老師繼續印下去,還能印幾塊餅干?
幼甲:5塊。
幼乙:7塊。
……
3.幼兒第一次嘗試操作:探索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餅干的數量與餅干排列的疏密的關系。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和老師一樣大的橡皮泥、一樣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請小朋友來印餅干,看看你能印出幾塊餅干,并將數量寫在記錄紙上“第一次操作”的格子里。
老師巡視幼兒操作情況。
師:你印了幾塊餅干?
幼:5塊、6塊、7塊……
4.組織討論:為什么印出的餅干會不一樣多?引導幼兒比較兩名幼兒印制的餅干。
師:同樣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餅干,為什么明明印了5塊,而毛毛卻印了7塊呢?
幼甲:明明印的餅干之間的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乙:明明的餅干沒有排好,中間縫大,毛毛的縫小,所以印的餅干多。
師:明明的餅干排列不緊密,中間空隙大,所以印的餅干少;而毛毛的餅干排列緊密,中間空隙小,所以印的'餅干多。
師小結: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樣大的底板中,用同樣大的模具印餅干,排列越緊,印的餅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餅干越少。
5.幼兒進行第二次探索: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餅干,并記錄操作結果。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兩次操作的結果為什么不同。
師: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莫具印的餅干一樣多嗎?為什么?
幼甲:我第一次印了7塊,第二次印了4塊,
幼乙:我用小模具印了6塊,大模具印了4塊。小模具小,印得多,大模具占空大,所以印得少。
師小結: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餅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餅干少。
6.游戲競賽:爭奪“桂冠”。
教師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兒競賽興趣。師:現在進行比賽,看誰能用這塊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餅干,老師就把這頂桂冠戴在誰的頭上。教師啟發幼兒思考:用什么辦法能做出更多的餅干?用泥工板做底板結果會怎樣?
幼兒進行第三次探索,教師巡視幼兒操作情況,及時發現“冠軍”,引導幼兒講述他(她)的制作方法。
幼甲:我印了13塊餅干,是用小模具印的。
幼乙:我印了26塊餅干,我是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壓大印的。
幼丙:我印了69塊餅干,我用水彩筆的筆帽做模具印制餅干的。
師舉起王碩小朋友印的餅干,引導幼兒觀察:王碩小朋友真聰明,他選用了更小的模具——水彩筆帽印餅干,所以他印的餅干最多。
師:今天的比賽先進行到這里。冠軍是王碩小朋友。下課后,小朋友可以繼續進行比賽,看看有沒有超過王碩小朋友的。
活動延伸
在數學區域內,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兒繼續探索,進一步感知餅干的數量與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間的關系。
經教學研討將幼兒的第三次探索進行了修改
幼兒進行第三次探索:餅干的數量與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間的關系。
師:如何用這塊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餅干?
幼甲:用小模具做餅干。
幼乙:餅干排列緊密,可以多做一些餅干。
師: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餅干,會不會印的多呢?
幼兒操作嘗試,教師巡回觀察
(這一環節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探索,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為了做出更多的餅干,幼兒不斷地將橡皮泥壓薄,很專注地投入到活動之中.并自始至終保持良好的情緒,充分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教學反思
操作是幼兒學習、建構數學知識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這次活動的主要材料是幼兒喜歡擺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蓋。通過三次操作嘗試,幼兒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數學知識。整個活動氣氛輕松、活潑,在操作中讓幼兒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餅干,其數量的多少與選擇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積)有關系。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淺顯化,易于幼兒理解和掌握。活動中,教師注重既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參與操作,始終關注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又及時鼓勵有創新能力的幼兒,使每個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
教學活動結束后,我們進行了年級組研討活動,感覺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對幼兒的第三次操作嘗試活動,教師交代不夠清楚,啟發不明;第三次活動包含的內容較多,幼兒不宜全部掌握,應該將探索橡皮泥厚薄與數量的關系單獨作為一個問題解決,將游戲競賽放在最后一個環節比較清楚。因此在平行班開展此活動時,我們對第3個教學環節做了適當的修改,彌補了第一次活動出現的不足,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10的分解組成,掌握10的9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的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和互相交換的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1、10以內數的分解組成教學課件。
2、小星星若干。
活動過程:
(一)學習10的分解組成。
1、故事導入(1)有幾只小兔?
(2)10只小兔要住進兩座小房子里,該怎么住呢?
引出課題《10的分解與組成》。
2、幼兒看圖,學習10的多種分法。
3、引導幼兒觀察10的分解式,發現總結10以內數分解組成規律:除1以外,每個數分法的種類都比本身少1;把一個數分解成兩個較小的數,所分成的兩個數合起來就是原來的`數;把一個數分成兩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減少1,即遞增遞減規律;交換規律。
(二)游戲活動"猜猜猜"。
活動反思:
在課上的每個環節及時給予鼓勵,并獎勵小粘貼,這樣可以清楚的讓學生感到自信和努力的方向,并給其他人做出好的榜樣。在玩和游戲中探究知識,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學生會參差不齊,會有個體差異,調動積極性讓他們充分愉快的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大班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運轉規律,學習看整點。
2、養成按時作息,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時鐘模型一個、小時鐘若干個。
【活動過程】
1、游戲:猜謎語你見過什么樣的鐘?(鬧鐘、座鐘、落地鐘)鐘有什么作用?(起床)
2、分發鐘表,給小朋友每人一個鐘,請幼兒觀察(請你把看到的告訴老師)師:兩個針一樣嗎?
小結:最短的叫時針,較長的是分針。鐘面上有數字1-12,數字緊挨著數字之間為1格,一共有12格。
3、《龜兔賽跑》故事導入
師:誰贏了?
現在烏龜和兔子又比賽了,兔子代表分針,烏龜代表時針,它們比賽站在同一位置開始比賽。
(兔子從12跑到12,跑了一圈;烏龜從12跑到1,跑了一格)誰跑得快?分針與時針誰跑的快?那再跑一次,烏龜會走到哪里?
小結:分針跑一圈,時針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時。
4、出示三個鐘,請幼兒觀察。
師:這三個鐘一樣嗎?哪里一樣?有不一樣的地方嗎?請幼兒回答。
例: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師1點整。
(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游戲:考考你,請幼兒撥鐘。
那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來記錄時間?(幾點整就寫幾,兩個點,兩個0,表示整點)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0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4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