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19 09:04:4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優選)大班數學教案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選)大班數學教案8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2、發展幼兒較敏銳的觀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讓幼兒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活動準備:

      課件一套、幼兒正方形、梯形學具每人一套

      活動分析:

      在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一直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在此基礎上來認識梯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鑒于平面圖形較為抽象,因此在活動過程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來解決這一困難,一方面更加激發幼兒的興趣,一方面更好的為幼兒的學習所服務。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圍的生活與環境中去,主要運用觀察法、觀察比較法、講解法等突破;活動難點是讓幼兒能夠找出兩條平行邊,主要運用觀察法、講解法、聯系法等突破。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導入情景導入:圖形王國要舉行聚會,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課件)

      二、展開

      1、簡單復習學過的圖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讓幼兒認識梯形,記住名字。

      3、請幼兒進行操作,比較正方形和梯形的異同點。要求:請幼兒比較邊和角的不同。提問:正方形和梯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出示課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讓幼兒找出平行線并講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線,進行復習鞏固。

      7、找周圍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讓幼兒知道梯形是較穩固的圖形,被廣泛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并出示課件欣賞。

      三、結束延伸活動:繼續尋找周圍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能通過幼兒的觀察比較,從而得出梯形的基本特征。運用“梯形寶寶翻跟頭”,變化不同的位置,增強幼兒方位感。用“涂”的方式使學會的梯形,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進一步的應用,科學和藝術有機整合,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不足之處:

      1、量梯形的上下兩條邊的距離時,教師應先讓幼兒自己想辦法該怎樣量,再與同伴相互討論,最后得出結論,這樣效果會更佳。

      2、“涂”畫的時候,個別幼兒的行為習慣較差,應加以糾正。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

      2、能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在請你們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 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數一數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幼兒園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溫州三幼得勝園區 潘雪如

      活動目標:

      1、感知輕重,知道要有兩個或者幾個物體才可以比較重量。

      2、學習用自然測量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用工具測量來比較三個物體的重量,并做好記錄。

      3、體驗合作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學具筐:面霜瓶、積木、天平8個。

      2、皮球、桶、紙盒、水瓶、鉛筆盒、杯子、積木、瓶子各兩個。

      活動過程:

      一、提出概念。

      1、請一名幼兒上來。

      (1) 今天老師想給XXX小朋友比重量,你們覺得一個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辦法呢?你們覺得誰重?

      (2) 今天老師帶來了蹺蹺板,看看誰重一點?我給重一點那邊貼上箭頭向下的標記。

      (3) 小結:原來比重量要兩個或者幾個物品才可以比較,一個物體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兒探索。

      (1)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兩樣物品,老師請你們來給他們比一比輕重。

      (2)我請兩個孩子一組,站在桌子旁邊去找兩樣物品比輕重,給重的那樣東西貼上朝下的箭頭。

      2、小結:原來我們用我們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三、工具測量。

      1、出示三樣物品。(三個玩具)

      (1) 剛才我們給兩樣東西比了重量,我這里有三樣東西,誰愿意上來給他們比較輕重。誰跟他有不一樣的意見?

      (2) 那到底誰排的對呢?我也不知道。當我們用手也沒辦法分出輕重的時候,那我們就需要一個準確的測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們先將兩個物品進行比較,把輕的那個拿下來,重的那個不動。然后再把第三個物品拿來進行比較。那這個比其他兩個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輕的,中間這個叫什么呢?他叫不輕也不重。

      (4) 因為他最重的要輕,比最輕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輕也不重。一起來說說看。(貼上箭頭)

      (5) 教師示范記錄表。

      2、幼兒操作。

      (1) 請小朋友兩人一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邊,合作一人記錄,一人測量,給三樣物品比輕重。

      (2) 教師檢驗: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樣的檢測一次。

      (4)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東西可以比較輕重,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對稱》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

      (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

      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折。

      (1)教師:那么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折,會怎么樣呢?對折后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

      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

      (2)為什么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么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

      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為什么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

      對稱軸在哪里?

      (引導幼兒發現對折后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它對稱嗎?

      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折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認識了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折疊對稱的圖形,

      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

      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它們的特征。

      2、培養觀察能力和比較、辨別能力。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事先認識了圓形、長方形

      (材料準備)手表、1圓硬幣若干、鑰匙圈、皮球、木珠、畫有圓形的紙、電池、小鼓、杯子、藥瓶、胡蘿卜、圖畫紙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球體:

      1、出示手表、1圓硬幣、鑰匙圈,讓幼兒觀察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征。(圓形)

      2、轉轉——將1圓硬幣豎起在桌上快速轉動◆思考:這圓圓的硬幣在轉動時象什么?(象球)

      重點:3、摸摸——硬幣:平平的木珠:鼓鼓的

      4、滾滾——將硬幣扔在桌上,發現它不會滾動將木珠、皮球扔在桌上,發現它會滾動

      5、說說——小結,歸納:平平的圓是圓形;立體的圓,會滾動的圓,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形的`是球體。

      6、找找——日常生活中見到、用到的東西哪些是球體?哪些是圓形?

      7、添添畫畫——出示畫有圓形的紙,引導幼兒思考,添畫幾筆,看看象什么?其中幾個圓形變成球體了?

      二、認識圓柱體:

      1、疊疊——出示1圓硬幣,引導幼兒說出其形狀

      將硬幣疊起來,讓幼兒觀察硬幣疊起來后像什么形狀?(圓柱體)

      2、看看——圓柱體是怎么樣的?讓它躺下,會怎么樣?(滾動)

      u小結:兩端是兩個一樣大小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是圓柱體。

      3、找找——教師出示全部實物,讓幼兒尋找哪些是圓柱體?

      重點:討論:藥瓶和胡蘿卜是圓柱體嗎?(不是,因為它們兩端不一樣大,中間部分不一樣粗。)

      4、說說——日常生活中見到、用到的東西中,哪些是圓柱體?

      5、做做——出示長方形的圖畫紙,引導幼兒思考:能把它變成圓柱體嗎?(討論)

      幼兒動手操作:引導幼兒注意將它制成兩頭一樣大小,中間一樣粗的圓柱體(望遠鏡)。

      三、結束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10元以內的人民幣,了解并能清楚地說出不同幣值之間的簡單換算關系。

      2、練習使用人民幣買賣文具。

      3、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10元以內的人民幣。

      難點:能清楚地說出不同幣值之間的'簡單換算關系。會使用人民幣買賣文具。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文具超市》。

      2、 和幼兒一起在教室內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復習:10元以內的人民幣。

      教師出示面值10元以內的人民幣(包括硬幣)若干,引導幼兒復習人民幣的不同面值以及簡單的換算關系。

      二、連一連。

      請幼兒翻開幼兒用書《文具超市》,觀察各種文具的價格,找到手持相應數額人民幣的孩子,并連線。

      三、玩一玩,文具小超市。

      1、幼兒扮演顧客,教師扮演超市的收銀員,幼兒用手中的人民幣買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幣面值的組合及其用法。

      2、教師:10元最多可以買幾種文具,引導幼兒動腦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幣去買一買,之后請幼兒交流自己所購買的文具。

      3、請幼兒分角色扮演顧客和超市收銀員,繼續游戲。

      延伸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養幼兒靈活換算的能力。

      教學反思

      1、幼兒對人民幣感興趣。

      2、引導幼兒動腦筋。

      3、體現數學教育生活化。

      4、數學問題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戲性。

      6、活動環節訓練要復習序數。

      7、要反復做游戲鞏固,把文具換其他物品培養幼兒靈活換算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 學習將收集的種子進行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2、 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赤豆各十顆)

      2、紙板人手一張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蠶豆、黃豆、赤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種子)

      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

      “現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圖一)

      “請你們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

      “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蠶豆)

      “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

      不要收,數一數,把數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紅豆有幾顆?”(十顆)“黃豆有幾顆?”(十顆)“蠶豆呢?”(十顆)“它們都是十顆啊?那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不一樣)

      (4)討論:為什么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因為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為蠶豆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為黃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5)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

      “看看紙板上有什么?”(種子標記、線)“這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2)設疑、引導幼兒思考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A:一樣,B、不一樣)

      (3)交待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用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4)講述操作結果。

      (不一樣多,紅豆用得最多,蠶豆最少)

      (5)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6)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四、游戲:走鋼絲。

      “請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做走鋼絲的游戲。自己找一段距離,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數數你用了幾步?你的爸爸媽媽用了幾步?”

      “想一想,為什么爸爸媽媽用的步子少,你們用的多呢?”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體驗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2、體會一分鐘的長短,了解時間與生活的關系。

      3、能圍繞一分鐘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見過鐘能區分時針分針秒針。

      2、物質準備:鐘、漢字(長、短)、拼圖玩具

      活動過程:

      一、發現一分鐘

      1、討論:每個時鐘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呢?時鐘有什么用?

      2、:時鐘能告訴我們時間,讓我們遵守時間。

      二、感受一分鐘

      1、討論:那么一分鐘我們能夠干些什么?一分鐘到底是長還是短?

      2、幼兒第一次判斷: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3、游戲《木頭人》:請幼兒擺一個難度較高的姿勢,堅持一分鐘。

      4、幼兒第二次判斷: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5、游戲《拼圖》:請幼兒在一分鐘內完成拼圖,自己完成情況。

      6、幼兒第三次判斷:請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7、再次討論:一分鐘到底是長還是短呢?

      8、:一分鐘是不會變的.,不論我們做什么事情,一分鐘還是一分鐘,我們要專注于一分鐘能夠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

      三、珍惜一分鐘

      1、幼兒觀看ppt:一分鐘可以做的事情。(一分鐘人可以眨60下眼睛,一分鐘可以寫45個字、一分鐘可以喝一杯水、一分鐘可以讀120個字,一分鐘可以做50個俯臥撐、一分鐘可生產78倆汽車,一分鐘可跑300米,一分鐘可以數300張人民幣,鉛筆廠一分鐘可以制造1600支鉛筆,飛機一分鐘可以飛行18千米。一分鐘全世界誕生259個嬰兒)

      2、幼兒交流:一分鐘可以做什么?

      3、:每一個一分鐘我們都不要浪費,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

      活動延伸:

      1、制定一分鐘記錄表投放在數學區供幼兒記錄;

      2、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和反思:我們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時間的行為,如何改正。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目標:

      1.能說出球體的名稱,知道球體的外形特征,即不論從哪個方向看球體都是圓的,不論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轉動。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筐內有乒乓球、圓片紙、鉛筆、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師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內角落放有球體形狀的物體。

      過程:

      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觀察后回答。

      教師小結: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

      2.請幼兒拿圓片紙,比較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了解球體的特征。

      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回答,教師小結。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離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滾動,并啟發幼兒說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教師小結:球能向各個方向滾動,

      小結:球體的外部特征,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能往各個方向滾動的,這樣的形狀叫球體。

      4.找找哪些東西是球體的?

      請幼兒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的球體形狀的,說說為什么要做成球體形狀?

      5.作操作材料,三個圖例中,找找哪個是球體,為什么?

      6.活動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新年的腳步悄悄地走向我們,一天我會聽到龍龍在說:“爸爸媽媽昨天帶我去親戚家做客了,做客前爸爸媽媽會去超市買很多禮物。”其他孩子聽到了也紛紛表示也去親戚家做客了,也買了很多禮物。在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對購買禮物非常感興趣,并且有的幼兒還可以說出具體的購物過程,再加上大二班的小朋友開了家“河馬超市”,我們的孩子非常渴望到超市里親自體驗購物的感受。于是,我就創設了為熊貓奶奶購買禮物的情景,從中既能讓幼兒體驗到購物的樂趣,又能讓幼兒了解合理安排錢幣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1、通過購買禮物這一活動,初步嘗試合理安排錢幣的方法。

      2、體驗購物的樂趣。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新年馬上就要到了,熊貓奶奶邀請我們去做客。

      2、銀行取錢,交代要求:領的錢要拼成四種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四種圖形的顏色要不一樣、兩半圖形上的數字要合成10

      3、購買禮物

      4、交流分享:你買了什么禮物,為什么買這份禮物?一共用了多少錢?

      5、師總結: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錢幣,有多少錢用多少錢,不要超支。

      活動反思:

      在導入部分,我通過問話讓學生說一說農歷九月九日是什么節日,有幾個學生能說出是重陽節,我向學生簡單介紹了一下重陽節,并希望同學們在重陽節這一天能夠為家里的老人獻上一份愛心。不管是在什么課上,我們都應該有機會教給學生除了科學知識之外的東西:向敬愛老人、愛護花草樹木、愛護益蟲益鳥等等。利用課本上提供的素材和導入環節的兩三分鐘就能夠灌輸給學生很多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這一方面在以后還要繼續堅持多關注,充分利用好這一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對于運算順序都能夠掌握,在計算時,為了便于學生對計算過程的檢查,我要求學生用遞等式的形式來計算,但是有部分學生對于遞等式掌握的不是很好,在練習課上還要再通過練習題鞏固一下才行。另外有的學生沒有列豎式的習慣,雖然口算能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但是這樣練習的正確率就很難保證。我讓學生用兩個豎式連寫,這樣就簡便一些了。我想在以后的課上應盡量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分析總結、找出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而不是由老師直接告訴他們。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4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0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30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31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 自拍自偷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福利视频韩国19禁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精品 |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