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小學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08-18 08:38:40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案9篇(精品)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案9篇(精品)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理念】

      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智力,每個人都是用各自獨特的組合方式把各自的智力組裝在一起的。在教學中,我們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給予每個學生最大限制的發展機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節課教學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

      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統一的答案,以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化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靈性服務。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13個生字。

      2、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個性化學習,讓學生懂得雨點兒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學難點】

      讓學生練習帶有感情色彩的朗讀。

      【教學手段】

      利用課件,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感悟語言文字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課題

      1、播放電腦課件,欣賞《小雨沙沙》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會唱的同學請跟著唱。

      2、問:看了課件后,你有什么體會?

      3、板書課題:雨點兒

      師:你知道怎么讀題嗎?

      (這一教學過程通過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巧妙地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二、知全文

      1、自由閱讀課文:

      要求:讀正確,讀通順;畫出不懂的詞句;標出自然段。

      2、交流:

      師: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從整體入手,以讀為主。充分的自學為合作學習和全班交流做好準備,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巧識字

      1、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詞句。

      2、引導學生理解,如“數不清”、“飄落”、“云彩”等詞。

      ⑴出示“數”字,問:在哪兒見過這個字?出示“清”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⑵出示詞語“數不清”,讀一讀,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數不清。

      ⑶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數不清。(如天上的星星數不清,秋天的落葉數不清,漫天飛舞的雪花數不清)

      ⑷認讀“云彩”“飄落”。(播放課件:落葉飄落。)“飄落”就是飄著落下來。再用“飄落”練習說話。

      ⑸在文中找出帶有“數不清”“云彩”“飄落”這三個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3、讀理解“問”、“回答”。

      ⑴出示生字“問”,讀一讀,找一找,文中寫的是誰問誰?問什么?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⑵交流,指導朗讀問句“你要到哪里去?”

      ⑶讀課文找一找,小雨點兒是怎樣回答的。出示新詞“回答”,指導學生讀正確。

      ⑷小雨點兒回答大雨點兒的話后又問道:“你哪?”引導學生讀大雨點的話,把這句話補充完整:“你要到哪里去?”

      4、讀“方”。仔細讀課文中帶有“方”的句子,引導學生讀“地方”這個詞中“方”讀輕聲。

      5、同桌間相互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借助課件閱讀,使各種感官都沉浸在課文中,調動視覺智能、語言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等形象感知事物,從而獲得豐富、生動、獨特的感受。)

      四、讀中悟

      1、學生自主讀第5自然段,說說讀懂了什么。

      2、教師邊范讀第5自然段,邊演示雨后草長花的動畫,讓學生初步感受雨點兒給植物帶來的變化。

      3、出示句子:“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讓學生結合動畫情景,展開想象,模仿該句子說說雨后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

      小花從()。

      ()從()。

      4、順承說話練習形成的語境氣氛,讓學生在自由練讀的基礎上齊讀第5自然段。

      5、討論交流:這都是誰的功勞?你想對雨點兒說些什么?

      6、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帶著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謝或佩服的感情,把第5自然段讀給好朋友聽。

      7、請學生推薦讀得好的朋友為師生做朗讀表演。

      (尊重學生生活經驗、認知水平的差異,不設定統一感受知目標,放手讓學生自由讀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說什么,了解多少說多少。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價值,增強做學習主人翁的意識。)

      五、悟中品

      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2、全班交流,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樣讀。交流中,引導學生評價自己,互相評價。

      (朗讀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表化表現,應該帶有濃厚的個性化色彩。應引領學生充分進行語言實踐與體驗,是學生個人情感的宣泄。)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數數量是6和7的物體,能區分6、7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

      2、會讀、寫6、7。

      3、能比較5和6、6和7的大小,了解0-7各數的大小。

      4、學會6、7的組成。能從6、7的一些組成推想出另一些組成,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6、7的書寫、組成、大小比較

      教學難點:

      6、7的組成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揭示課題

      師:(出示主題圖)你看到了什么?

      生:6位小朋友、7個人。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6、7的認識》。(揭示課題)

      師:你想學習有關6、7的哪些知識呢?

      生1:我想在田字格里寫好6和7;

      生2:我想知道6和7比,誰大誰小;

      生3:我想學習6、7的分成。

      (設計意圖:直接進入課題,然后借學生的口,讓學生根據前面學習的基礎說出本節課學習的目標。新穎別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6、7的認識

      1、認識6

      師:在學習這些知識之前首先讓我們來看看6、7是怎么來的。

      師:(出示5只小雞圖)圖上畫的是什么?

      生:圖上畫了5只小雞。

      師:(出示1只小雞走來)怎么樣了?

      生:又來了1只小雞。

      師:(圈起來)現在是幾只?

      生:現在有6只小雞。

      師:誰能連起來說一說?

      生:原來有5只小雞在吃米,又跑來了一只小雞,現在一共有6只小雞。

      師:(出示5塊方塊圖)這里有幾塊方塊?現在有幾塊?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5塊再添上1塊就是6塊。

      師:(演示撥珠的過程)原來有幾顆珠子?又拿來幾顆珠子?一共有幾顆珠子?誰能把老師撥珠子的過程連起來說一說?

      生:原來有5顆珠子,又撥上一顆珠子,一共是6顆珠子。

      師:哪顆珠子與眾不同?由下朝上數黃珠子是第幾顆?

      師:6條魚、6塊方塊、6顆珠子都用6來表示。6像什么?(讀兒歌:6像哨子666。)

      2、認識7

      師:(在多媒體電腦上把6條魚、6塊方塊、6顆珠子下移)怎樣就能變成7條魚、7塊方塊、7顆珠子呢?

      生:都添上一個。

      師:從下往上數黃色珠子是第幾顆?它的下面一顆排第幾?7像什么?(讀兒歌:7像鐮刀777。)

      師:生活中處處要用到6和7,你能6、7說句話或說個詞嗎?

      生:6朵花、6個人、媽媽買了7棵菜、我家有7口人。

      三、數的順序

      師:找找看你的文具上有沒有6和7。

      生:我的直尺上有6和7。

      師:仔細觀察,6和7在直尺上的位置是怎樣的?

      生:6在前、7在后。

      師:(出示斷尺圖)老師這里也有一把直尺,不過刻度只從0-5,6該放哪兒呢?7放哪兒呢?

      生:6放在5后面,7應該在6后面。

      師:(指斷尺圖)讀一讀,想一想,再討論討論,你會有所發現的。(生讀0-7,再讀7-0后討論。)

      生1:我發現從0-7,一個比一個大。

      生2:我發現從7-0,一個比一個小。

      師:(出示練習六第2題)老師學具盒里的`數字卡片跟小朋友桌子上的數字卡片一樣,給弄亂了。你能把他們按照一定的順序排一排嗎?(學生自己排,老師巡視。)

      生1:我是從小到大排的,0、1、2、3、4、5、6、7。

      生2:我是從大到小排的,7、6、5、4、3、2、1、0。

      (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和環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認識了6,再用同樣的方法認識7就顯得重復累贅了,本課認識7時出示個數是6的物品問學生"怎樣就能變成7個了呢?"教學數的順序時,讓學生讀、想、討論,果然有了不同的發現;讓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排卡片,學生也有了不同的排法。這樣做就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學生有了發揮創造力的空間,有了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同時也給了學生體嘗成功的愉快。)

      四、6、7的書寫。

      1、師:(多媒體電腦出示書寫規范的6、7)你覺得6和7怎樣寫比較漂亮?

      2、電腦范寫,學生跟著電腦書空。

      3、學生在書上練習寫6、7。

      五、數的大小比較。

      師:剛才我們學會了寫6、7,那么你能擺出6個圓片嗎?(學生擺);你能對著上面的圓片擺出7個三角形嗎?(學生擺)

      師:比較6個圓片和7個三角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6個圓片少,7個三角形多。

      師:7和6比,誰大誰小?7和6的中間添什么號?7>6反過來還可以怎么說?比7小的數還有哪些?

      師:6和5比,誰大誰小?你是怎么知道的?填什么號?6除了比5大,還比誰大?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句,聯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時別樣的心情。

      3、認識本課3個生字,抄寫課文中描寫花買美的句子。

      課前準備:

      課外了解季羨林生平軼事,閱讀季羨林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外引入,揭題質疑

      1、出示一張德國哥廷根的照片:

      這是德國的城市哥廷根。這個城市因一座大學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學。這個大學已經孕育了三十位諾貝爾獎的得主。早在職1935年,我們中國也有兩位有志青年帶著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學于歌廷根大學。其中一位就是我們今天所學課文的作者——季羨林——當時他才二十五歲,滿懷雄心壯志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至1945年才回歸祖國。1980年,三十五年后,當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鄉,感慨萬千。后來,季老先生寫下了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2、讀課題,質疑問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為什么要寫這樣一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指名讀通課文,對學生讀得不準,或沒有讀通的地方進行指導。

      3、想一想: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讓學生通過第二、三兩段句子進行自悟,不求完備。

      三、細讀課文,感悟“美麗”:

      1、1980年,當季老先生在闊別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們的主人問他:“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么變化沒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說的話:“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3、自由讀,季老先生說的“美麗”并沒有改變指什么?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花之美?

      4、讀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國人愛花?他們愛花的獨特之處是什么?請讀這一段,好好體味體味。

      5、交流指導:“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為說明人愛花之“真切”?德國人愛花僅在于此嗎?

      當你和季老先生一樣看到這奇異的異國情調時,會怎么說?會怎么想?

      引出描寫女房東的話:“莞爾一笑”是怎么樣一種笑?

      6、補充材料:當時,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東姓歐樸爾。女主人歐樸爾太太大約五十多歲,是一個典型的德國家庭主婦,善良得像慈母一樣。他們只有一個兒子,在外地上大學。季先生就住在他們兒子的房間,就像一位家庭成員一樣,一住就是十年。

      聽了這個介紹,你覺得女房東是怎么一個人?簡簡單單的“正是這樣”說明了什么?

      德國人愛花,愛花就把花的美麗全部展示給大家一起享用,他們內斂而不張揚,淳樸簡單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兒一樣美麗。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8、讀了這一段,你覺得哥廷根之美,還美在什么?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說說哥廷根的美麗指什么?

      二、品讀課文,再感“美麗”: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

      這句話前后半句都指什么?這樣反復寫的目的是為什么?請用肯定的語氣讀一讀。

      2、讓我們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國人愛花之“真切”吧!再讀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體會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看著花語。身處異國他鄉的青年季先生,會有怎樣的感受?

      (懷念祖國和故鄉,思念親人)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讀出花之美。

      5、僅僅是花美嗎?出示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理解:耐人尋味。這種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當我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為我付出;互幫互利,互相贈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麗。這就是一種人生境界。

      花,使季羨林想到如何做人,這本身也是一種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背誦這一段。

      三、前后呼應,三感“美麗”: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一句。讀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對這句話又有怎樣的理解?

      2、當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經留下生活的痕跡和情感的哥廷根,他會想起什么呢?

      3、補充閱讀《季羨林先生》一書中《再返哥廷根》一文。(附后)

      4、你從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這樣的情緒,使得季羨林在文中這樣寫道:“多么奇異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5、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四、總結全文,激發閱讀興趣:

      1、配樂朗讀全文,說說讀了文章的感受。

      2、推薦讀書:《季羨林散文》、《季羨林先生》等。

      26威尼斯的小艇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5、6自然段,感受威尼斯的風土人情。

      2、能按事物的幾個方面來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點,理解夜景描寫與小艇的關系。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能模仿課文寫一些家鄉的某處景物。

      課前準備:

      了解威尼斯城有關的知識,收集介紹威尼斯小艇的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出示課題:“威尼斯的小艇”。

      2、請同學介紹一下自己課外搜集到的有關威尼斯的知識。

      3、觀看課前收集的圖片(有條件的可以放錄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麗和恬靜迎接著世界各國的友人,讓我們也隨著作者一起去瀏覽風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新詞。

      2、讀了課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2、根據問題,再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對學生讀得不對的地方及時指正。

      3、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風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請學生讀讀描寫威尼斯風光的句子。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縱橫交叉,精巧靈活的小艇來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橋,聳立于兩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直入課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寫威尼斯小艇樣子的句子。

      2、自由讀這一段話,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導:“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長?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引出課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縱橫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車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車。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設計成這樣一種獨特的式樣。

      5、讀出小艇的美。

      四、再讀課文,體會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輪“新月”引起了我們的無限遐想。這彎“新月”飄進了清清了河里,也飄到了我們的身邊,同學們想不想坐坐這種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瓏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嗎?為什么?

      2、學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著舒適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還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說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結:這真是“說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課時

      一、讀寫結合,復習引入

      1、聽寫“小艇、操縱自如”等重點詞語。

      2、你喜歡威尼斯的小艇嗎?讀讀描寫小艇外形之美和坐著舒適的句子。

      二、讀、說、想、演,感受船夫“駕技之美”:

      1、讀: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寫船夫一流的駕駛技術的句子。

      2、說:交流哪里寫出了船夫駕駛技術之高超。

      3、想象這些句子所描寫的情景。

      “不管怎么擁擠,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

      ——船夫在行駛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怎樣的擁擠場面,船夫會怎么做呢?

      4、演:造型獨特的小艇帶領我們瀏覽威尼斯風光,小艇隨著浪花時起時伏,我們的心也隨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隨時墜入船下水中成了“落湯雞”。如果此時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會怎樣來幫我?(介紹自己的駕駛技術;唱歌助膽;介紹威尼斯風光;播放威尼斯地方的音樂……)

      5、有感情的朗讀第四自然段,進一步感受船夫“駕技之美”。

      三、感悟朗讀,品味小艇與人們之間“和諧之美”:

      1、讀第五自然段。從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們還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說話。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兒女,懂得欣賞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應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岡多拉”,沿著運河曲折的水道,讓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領略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靜靜地朗讀。

      4、引出課文“閱讀鏈接”,自由讀后說感受。

      5、如果請你為課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選擇哪一類的音樂?(抒情的鋼琴曲或小提琴曲)配樂朗讀。

      6、小結:白天的小艇像活潑的精靈,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滿活力的;但晚上,當小艇載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靜靜地停泊于碼頭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與威尼斯,與威尼斯的人們,與威尼斯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四、作業

      1、背誦課文4——6自然段。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3、寫一寫家鄉的某處景,要寫出特點。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從不同的視角感知春天的自然特征和美麗景色,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輕輕細細、飄飄灑灑、暖、、探出頭”等詞語。

      3.能朗讀并背誦課

      文,理解描寫春天氣候特征的詞句。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描寫春天氣候特征的詞句,學會其中生字。

      教學難點:能讀懂課文各小節句子的意思。利用課文的.敘述方式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課題滲透:教育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課文錄音、歌曲磁帶、課件

      課時安排:1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剛才同學們唱的這首歌叫什么?指名答

      2.出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個別讀—開火車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聽錄音,問:課文中的春天在哪里呢?邊聽邊想—自由答

      2.出示:枝頭、草地、竹林、田野,誰能把它連起來說一說?春天在枝頭上、草地上、竹林里、田野里。指a類生說 b.c類生仿說 齊讀

      三、讀通課文,學習生字。

      1.課文有幾小節呢?標上小節號。輕聲讀課文 同桌檢查

      2.讀通課文。重點指導兒化音。指名分節讀—評議

      3. 課文中一共有多少生字?小組自學

      4.檢查自學情況。各小組推薦小老師

      5.鞏固抽讀生字。書空 開火車讀—齊讀

      四、學習第一小節。

      1.讀一讀,引導質疑:有不懂的地方嗎?哪些詞句寫得特別好? 自由輕讀

      2.指導理解句子意思。*微微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春天在枝頭上?*為什么柳條兒跳舞,桃花兒臉紅? 小組討論 集體交流

      3.指導朗讀:第一小節用優美的句子告訴了我們春天到了,柳條兒好像在跳舞,桃花好象臉紅了,它們在春風吹拂下的動人姿態和美麗的色彩,表達了作者愛春天的感情。你們喜歡嗎?把這種語氣念出來。 指名讀—小組賽讀-齊讀

      4.剛才我們讀懂了第一節,誰能背誦這節課文?指名背—同桌互背--小組背——齊背

      五、學習課文第2~4節。

      1.回顧第一小節的學習方法:讀讀課文,看看圖片,欣賞詞句,感情朗讀。2.照樣子,自學第2~4節。組長帶領學習

      3.檢查自學情況,指導理解句子。

      1)理解“草兒醒過來,換上了新衣”的意思。

      2)理解“春天的雨飄飄灑灑。竹筍從地地下探出頭來啦”。小組討論--集體交流評議

      3)“探”字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指名答

      4.有感情朗讀2~4小節課文。

      六、課文,擴展練習。

      1.誰能背誦課文?小組比賽--齊背

      2.結合課后練習,學做小詩人。說說春天還在哪里?那里的景物發生了什么變化?

      1)出示圖片和文字。春天在哪里?春天在( ):( ),( )。

      指名分句回答--齊讀

      2)你還能說說其他的嗎?小組討論—集體交流--評議獎勵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這篇了讀課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為證實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進行的一次試驗過程,表明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生命段愛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默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做試驗的原因、試驗的過程和結果。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難點

      作者試驗過程中的觀察和思考,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構想

      引導學生談談從作者的做法里,自己受到啟示。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查閱有關蜜蜂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各自發表各自的想法。)

      2 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作者提出了一個關于蜜蜂的什么問題,讓我們讀讀閱讀提示。

      二、自讀課文,合作探究。

      1 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閱讀提示出的問題,把有關的閱讀語句畫出來。

      2 自由組合或小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試驗的經過。

      (1)把捉來的蜜蜂放在一個袋子里。

      (2)在捉來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記號。

      (3)在兩里遠的地方放飛。

      (4)檢查蜂巢。

      三、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 學生就學習小組中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觀點及依據。

      2 從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發現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給了你這么深的感觸呢?

      (2)對問題考慮得很周密)具體表現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3)對蜜蜂的喜愛之情)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先讀給同位聽,讀時教師適機調撥,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之情。

      3 課文中哪些語句是寫試驗結果的?指名朗讀。對“本能”一詞是怎么理解的,能舉些例子說說嗎?

      四、歸納小結。

      1 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2 談談你談了這篇課文后受到什么啟發?

      作業設計

      你熟悉哪一種小動物,它有什么習性?做個小試驗來證實。驗證過程要做到多觀察、多思考。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課文《窮人》選自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冊第五單元,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

      文章的特色在于通過描寫人物的行為和心理活動表現了人物的美好心靈。文章多處出現人物之間的對話及心理活動,是練習朗讀的佳作。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練習續寫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識“恩、嘿、哦、喃”4個生字。

      能正確理解下列詞語: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生活的窮困和悲慘。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漁夫夫婦淳樸、善良的美好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交流收集的材料。

      1、簡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簡介時代背景。

      二、自選方式,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學生讀書后,要求他們提出課文中易讀錯的字音,讀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詞語。

      僅以易讀錯的字音為例,學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幾個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舊模樣勉強傾聽

      可采用教師帶讀、輪讀、個別讀等方式練習讀準字音。

      三、檢查朗讀,從正確、流利兩個方面評價。

      四、交流初讀收獲。

      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的寫作特色,以及對漁夫夫婦的悲慘生活和優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幾個方面談談初讀的收獲。

      五、置疑,交流。

      學生提出的問題先在小組內討論解決,然后再提出小組內決不了的問題,全班交流。學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問題:

      1、為什么以“窮人”為題,而不以“桑娜和漁夫”為題?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丈夫受的了,為什么還要把鄰居的孩子抱過來?

      3、當桑娜拉開帳子,漁夫看到鄰居的兩個孩子以后會有什么表現?

      4、文章中省略號處桑娜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其中,第一個問題學生較易理解,因此當堂課就可以解決。而后三個問題比較有深度,初讀課文后便回答比較困難。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課文時再給予解決。

      六、學寫生字。

      要求學生自己提出難寫的字,并自己想辦法識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感受他們勤勞、淳樸、善良的優秀品質。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人物復雜的心理,初步領悟課文運用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方法。

      教學重點: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人物復雜的心理,初步領悟課文運用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回顧復習。

      1、回憶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回憶上節課還有哪些疑難問題尚未解決,明確本課時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和方式,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文中省略號處桑娜的心理活動。(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有選擇的完成)

      3、思考: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丈夫受的了,為什么還要把鄰居的孩子抱過來?

      二、分組自學,討論交流。

      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本組同學喜歡的一個問題討論交流。

      三、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匯報、指導朗讀。

      以小組讀,全班讀,個別讀等方式進行朗讀匯報,中間穿插評讀和教師范讀。使學生在評讀和教師范讀中進一步體會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師可提出這樣的問題引導評讀:“你覺得他讀的怎么樣?你認為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來,為什么?”這樣以讀促理解,既練習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又能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人物善良的品質,一舉兩得。

      2、匯報、交流第二個問題。

      設計此項練習意在訓練學生能夠根據上下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練習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可將此項訓練和朗讀訓練相結合,讓學生邊讀邊想象人物此時的心理活動,然后再根據自己想象的心理活動指導自己的朗讀。

      其中,課文第9自然段可作為重點段研讀。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這段話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幫助想象。如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已經夠他受的了”這句話想象桑娜此時會想到什么。學生展開想象后會填寫出這樣的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丈夫整日整夜的打魚,既辛苦又有生命的危險,可即使這樣,孩子們還穿不暖,吃不飽。丈夫為了這個家已經付出了許多,自己的五個孩子已夠拖累他了,我再收留西蒙的兩個孩子,丈夫能負擔的起嗎?”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反復讀自己填寫的語句,體會出桑娜此時的心理是十分為難和矛盾的。當學生體會出這一點后,再讓學生帶著為難的語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進行這項訓練時,教師不要強求學生,而要讓學生盡其所能,能體會出什么來就是什么,能填出多少來就是多少。無論學生完成的如何,教師都要給予表揚鼓勵。

      同樣,課文第11、18、23自然段也可用來作此項練習。這幾個自然段可由學生自己分析、填寫、朗讀、交流。師生應及時給予評價。學習完后,教師可相機點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幾種方式。

      3、匯報、交流第三個問題。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結合課文內容發表自己對桑娜以及漁夫的看法。答案不要求統一,學生可暢所欲言。只要不偏離中心,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

      四、教師小結,布置擴展練習

      教師可使用這樣的結束語:“桑娜和漁夫的困苦生活以及西蒙一家的悲慘命運都是沙俄的黑暗統治造成的。沙俄將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家庭,桑娜和漁夫便是這些窮人的縮影。那么他們以后的生活會怎樣呢?那么就讓我們展開想象,下節課學習續寫《窮人》這個故事。”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展開合理的想象,練習續編《窮人》這個故事。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并將它們積累下來。

      教學重點:

      掌握續寫故事的方法,明確續寫故事的要求。

      教學過程:

      一、提出續寫要求。

      1、先要清楚整個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思想品質。

      2、掌握故事的主線。

      3、情節發展要合情,想象要合理。無論最后發展成什么樣子,主線不能變,人物的性格特點都不能有本質上的變化。

      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續寫思路。

      三、當堂練習續寫。

      四、讓學生讀自己寫的文章,大家點評。

      五、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并將它們積累下來,進行全班交流。師生給予評價。

      板書: 窮人

      桑娜 漁夫

      非這樣做 不可揍我一頓也好 皺起眉 臉變的嚴肅 總能熬過去

      (心理活動) (動作、神態、語言)

      善良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第一單元復習

      單元要點:

      1領略祖國山水的美麗風光,激發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情感,培養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情。

      2學會本單元的生字、生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默寫指定的課文及段落。

      4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誦讀品味語言中,感悟語言的魅力,提高表達能力、積累優美詞句。

      一、字詞

      洞庭 江南 玩賞 無瑕 擴散 攀登 泰山 駱駝 屏障 浙江 油桐 擁擠 孔隙 仰臥 臀部 稍微 額角 擦傷 蜿蜒 依據 敬亭山 波瀾壯闊 水平如鏡 峰巒雄偉 紅葉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羅列 形態萬千 色彩明麗 危峰兀立 連綿不斷 突兀森郁

      描寫山的詞語:峰巒雄偉 紅葉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羅列 形態萬千 危峰兀立連綿不斷 突兀森郁

      ABB: 白皚皚 AABB:重重疊疊 斑斑點點

      多音字:卷[juàn][juǎǖ] 似[sì][shì]轉[zhuàn][zhǎun]

      重[chóng][zhòng]

      二、 日積月累

      1、 背誦第一課《古詩詞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

      2、背誦第二課《桂林山水》全文;

      3、 背誦第三課《記金華的雙龍洞》自己喜歡的段落。(建議選背課文第七自然段)

      4、 背誦園地中描寫祖國山水的詩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禎)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辛棄疾)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

      三、課文重點內容

      《古詩詞三首》,

      1、讀古詩詞,說說詞與古詩的不同。默寫古詩。注意“亭”與“庭”的區別,寫好“庭”

      2、注意個別字詞的意思。厭?;閑?;和?潭面?諳?藍?盡:完;勝:強過超過;如:如同;謠望:遠看。

      3.、說詩句的意思。課后三句。

      4、體會作者的情感:

      《獨坐敬亭山》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象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當時因懷才不遇而孤獨寂寞的心情,其中最能表現這份心情的詩句是“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尤其是盡、孤、獨、閑。

      《望洞庭》詩人用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美的秋月洞庭圖,表達了作者對洞庭美景的喜愛和贊美的感情。“白銀盤”指的是洞庭湖,“青螺”指的是君山。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洞庭山水秀美的詩句是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憶江南》是詩人對江南的贊美,“能不憶江南?”是一個反問句,意思是江南的風景這樣美好,能不讓人回憶嗎?整首詩體現了詩人對江南的贊美和懷念的感情。

      運用:清晨,我來到洞庭湖,遠遠看到君山迷人的風光,情不自禁地吟頌起劉禹錫的詩句: ;近看湖水被朝霞染得通紅,又吟頌起白居易的詩句: 。

      《桂林山水》,采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為一體的方法來描寫桂林山水的,還要學習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寫方法,發現排比句式的主要特點。引導學生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對身邊一二處景物的描述中。

      1、讀課文,記生字,注意“讕、瑕、攀、泰、巒、綿”的寫法,“紅葉似火畫卷倒映迷蒙”的讀音

      2、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突出漓江的水的特點靜、清、綠;桂林的山的特點奇、秀、險,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課文將大海、西湖與漓江水進行比較,將泰山、香山與桂林的山進行比較,是為了說明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的意思是天下第一。

      3、桂林山水真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畫卷中有山、水、竹筏小舟、云霧、綠樹紅花等景物,讓產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與這句有前后照應的是“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4、仿照課文第二三段仿寫,讀讀。

      5、《課堂》P3第4題P4第6題第(1)題,(可講可不講)

      《記金華的雙龍洞》重點讓學生復習作者游覽過程中的所見、所感。按游覽的先后順序記敘的方法,以及初步了解有詳有略的敘述方法。

      1、讀課文,記生字。注意“浙、臀、擦、蜿、蜒”《課堂》P6第4.5.6題

      2、作者游覽的順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文中還有一條線索:作者多次寫到了水。途中“一路迎著溪流”,來到洞口,發現“那溪流就是從洞口流出來的”;“在外洞找了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內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聽到“聲音輕輕的”。

      作者介紹游覽外洞的情景,先描寫了洞口外的景色,特點是很有氣勢,再寫了洞口,特點是很寬,然后寫了外洞,特點是大。

      “孔隙”的特點是窄小。表現在:a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 見書b船的進出方式是: ,c乘船必須 d通過孔隙時的`感受是

      內洞的特點是黑、大、奇,重點寫了奇的特點。

      3、讀句子,說說從帶點的部分體會到了什么。見書P11

      《七月的天山》,在寫法上既按照瀏覽的先后順序,又體現了一步一景的描寫方法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注意生字

      2、填空:課文一共有5個自然段。第2段從高到低,由近及遠,依次寫了天山的雪峰、雪水、雪水匯成的溪流(向我們展示了天山的無限生機,又解釋了盛夏進入天山涼爽的原因)。第3段依次寫茂密的森林、細碎的日影和馬蹄濺起的水聲。第4段著重寫天山深處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

      作者就是這樣重點從天山的水、樹、花三方面向我們展示了天山的美景。

      (水:無限生機;樹:相映成趣;花:耀眼絢爛)

      4、第5段換種說法。

      《語文園地一》

      1、詞語盤點:讀詞語,聽寫

      2、口語交際:略 習作:即按照游覽的先后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3、我的發現:排比句式,這樣寫,不僅使語言優美,而且使文章生動形象具體。

      4、日積月累:描寫自然風光的古詩名句。背一背,用一用

      5、寬帶網:是本組走進千山萬水的拓展內容,了解五岳,五湖

      第二單元復習

      單元要點:

      1懂得誠實、首信比金錢更重要。

      2學會本單元的生字、生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默寫指定的課文及段落。

      4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誦讀品味語言中,感悟語言的魅力,提高表達能力、積累優美詞句。

      一、字詞

      維持 財富 精湛 器重 屬于 百貨 情形 道德 號碼 橡皮 尊嚴 逃難 善良 樸實 款待 例外 喉結 贊賞 捶背 僵硬 許配 撥電話 緩緩駛過 悶悶不樂 迷惑不解 面呈菜色 疲憊不堪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AABC:緩緩駛過 悶悶不樂

      多音字:卷[juàn][juǎn] 似[sì][shì]轉[zhuàn][zhǎun]

      重[chóng][zhòng]

      二、 日積月累

      1、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學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顏淵》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后漢書 廣陵思王荊傳》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離婁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

      2、說“信”

      確實地相信叫確信。非常地相信叫深信。

      堅決地相信叫堅信。忠實地信仰叫篤信。

      對自己懷有信心叫自信。履行自己的諾言叫守信。

      取得別人的信任叫取信。講究誠實和信用叫誠信。

      三、課文重點內容

      專題是“以誠待人”。四篇都是寫人記事的課文。訓練的重點是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討論解決;初步了解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方法。

      《中彩那天》,找出母親講的話和描寫父親的神態、動作語句,

      1、讀課文,記生字,注意“德、屬、駛、惑、撥”

      2、找出文中“我”心情變化的句子。說說“悶悶不樂、迷惑不解”的意思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步練習理解句子的重點詞語,讀懂句子的意思。

      3、能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把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尊敬老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句子的重點詞語,讀懂句子;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排句成段。

      2、難點:課文最后一句話中“肅然起敬”一詞的理解以及這個句子意思的準確把握。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學習生字,鞏固給漢字確定部首的訓練。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3、學習課文第一段,用“……是……”句式簡單介紹居里夫人。

      二、教學過程 :

      1、揭題,談話。

      (1)讀課題:

      A、課題中的“我”是誰?

      B、誰是她的小學老師呢?

      C、課文主要講一件什么事?

      (2)再讀課題

      2、聽錄音:聽后討論思考題,了解課文大致內容。

      3、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

      A、討論作業 本第1題。

      B、指名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C、師生共同評價檢查情況。

      4、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由讀:

      A、讀了這段話,你知道了什么?

      B、“著名”是什么意思?

      (2)結合B介紹居里夫人。

      (3)用“居里夫人是( )”說一句話。

      (4)再讀這一段。

      (5)課堂練習:抄寫生字、新詞,完成作業 本第2題,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

      明確本單元訓練重點,學2—4段,懂得尊敬老師是一種美德。

      二、教學過程 :

      1、提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

      2、指示學生學習單元提示的一、二句。

      (1)讀懂一段話首先要讀懂句子。

      (2)讀懂句子可抓住其中的重點詞來理解。

      3、學習課文第2段:

      (1)自讀,看看共有幾句?哪幾句較難讀懂?

      (2)齊讀第2句,討論。

      *“簇擁”“獻上”分別是什么意思?

      *用上這些詞說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讀。

      (3)讓學生說說這句話我們是怎么樣讀懂的?

      (4)用學第2句的方法學習第4句。

      *自讀,理解“吸引”“神情”。

      *什么“吸引”居里夫人?當時樣子是怎樣的?

      *居里夫人為什么會神情激動呢?說明了什么?

      *感情朗讀,體會思想感情。

      4、學習第3段。

      (1)自己輕聲朗讀。

      (2)完成課后題2。

      (3)居里夫人尊敬老師走向主席臺是為了什么?

      (4)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第3段。

      *居里夫人尊敬老師,熱愛老師是通過她的什么描寫反映出來的?

      *具體按什么順序寫的?

      5、學習課文第4段。

      (1)自由朗讀,思考居里夫人是怎樣介紹老婦人的?人們有什么反映呢?

      (2)理解第2句:

      *“深情”是什么意思?

      *“深情地說”我們應該怎樣讀?

      *居里夫人深情介紹自己的小學老師說明了什么?

      (3)讀懂最后一句,理解“肅然起敬”“站起來”“久久鼓掌”。

      6、讀單元提示的后半部分,小結。

      7、讀通全文,思考:會場上久久不息的掌聲表示了人們什么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

      一、教學要點:

      練習有感情地讀課文,鞏固字詞,培養尊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

      1、詞語復習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按課文內容填空,完成作業 本4

      (1)學生獨立練習。

      (2)討論校正,比較“獻給”與“遞給”,“親吻”與“輕吻”,“深情地”與“有感情地”。

      (3)居里夫人為什么要點出“小學”的老師?

      4、自由朗讀課文,你學會了什么學習方法?懂得了什么道理?

      5、指示感情朗讀。

      (1)應帶著怎樣的感情朗讀?

      (2)指名分讀,師生評價。

      (3)齊讀課文。

      6、再讀單元學習提示。加深理解學習方法。

      (1)讀“單元提示”。

      說說本單元的學習要點。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一、教學要求

      1、會說繞口令,并能說得正確、清楚、快速。

      2、能聽清楚別人說的繞口令,并能進行評議。

      二、教材說明

      本課用圖給我們展示了同學們相互說繞口令的有趣情境。告訴我們本課口語交際就是分小組互說互評繞口令。

      能快速說清楚繞口令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老師和學生都準備一些繞口令,并背下來。

      (二)上課時,先請一個同學上臺說繞口令,教師引導同學們進行評議。評議的重點是說得流利、口齒清楚。

      (三)把同學們分成若干小組或自愿組合,提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能快速地說清楚,聽清楚,會評議。

      (四)分組說、聽、評繞口令。

      (五)評選出繞口令說得最好的同學給以表揚、獎勵。

      四、資料

      繞口令:也叫拗口令。一種語言游戲。是將聲母、韻母或者音調極易混同的字,組成重疊繞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氣急速念出來。因為要說得快,讀音容易發生錯誤,這樣可以訓練發音的準確和思維的敏捷。

      附:繞口令兩則

      小花鼓 藤條和銅鈴

      一面小花鼓, 高高山上一條藤,

      鼓上畫老虎。 藤條上面掛銅鈴。

      寶寶敲破鼓, 風吹藤動銅鈴動,

      媽媽拿布補。 風停藤停銅鈴停。

      不知是布補鼓,

      還是布補虎。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松鼠教案05-2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第一福利一区二区 |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色喷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男女在线视频流水 | 天天躁日日躁永久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