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14 10:21:2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小學數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小學數學教案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找規律》課例點評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中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觀察、猜測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認識物體的循環排列規律。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墻面圖案紙、正方形白紙。

      2、學生準備:彩筆、四個圓、四個方、四個三角形、四顆星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

      生:喜歡。

      師:下面我們一起做個游戲好嗎?

      生:好。

      師:老師說一個詞,你來做動作。拍手。

      生:拍手。

      師:跺腳。

      生:跺腳。

      師:再按順序我說拍手-跺腳-拍手-跺腳。

      生:拍手-跺腳-拍手-跺腳。

      師:小朋友你們接下去該怎么做呢?

      生:大部分同學猜拍手。

      師:你們猜的`真準,誰來說一說,你們是怎么猜的?

      生1、我聽老師是按拍手-跺腳-拍手-跺腳這樣說的,所以我猜是拍手。

      生2、我發現一次拍手之后,再跺一次腳,所以按照這樣的規律,我猜是拍手。

      師:說的可真好,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做的也很好。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這樣按順序變化有規律的排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找規律(板書:找規律)

      設計點評: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體驗,是新課標理念之一。本課一開始就設計選取了兒童情趣的活動內容,讓學生猜一猜接下去應該做什么動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同時,促進學生主體建構有關數學知識。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得到發展,同時運用肢體語言來創造規律,使身體運動智能也有所提高。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捆小棒

      通過自己捆小棒來體會10個一就是1個十,并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和在計數器上撥一撥以及邊撥邊說等環節來讓學生理解11~20各數的含義,并通過對口令和快速撥數等活動來進一步使學生掌握11~20各數。通過填寫和讀尺子上的數以及引導學生提問等使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最后設計了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11~20各數這一環節,密切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二、搭積木

      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含義,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采用多種表示數的方法(如:圖形、小木棒等),讓學生任意選擇,以達到理解和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含義為目的,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創新意識。教學中以聯系生活實際入手,結合學過的知識,學以至用,把數學知識中數學問題以問題情境的方式呈現,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以及發展數學知識,培養各種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有幾瓶牛奶

      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數學教學要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要給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數學,并在教學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培養自主探索、猜測驗證的學習習慣,并引導學生與他人進行積極有效的合作交流。課堂教學的表現形式應表現為:創設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釋應用。本節課通過創設小動物采摘水果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適時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理解湊十法的意義,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最后,創設了購買肯德基食品的生活情境,學生通過自己選套餐的數學游戲活動,實踐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過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的習慣。從而達到使學生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目的。

      四、有幾棵樹

      本節課創設了故事情境,學生學得生動活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合作學習,掌握了多種算法,并知道哪種算法最簡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教學中應注意練習的形式應多樣化,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五、買鉛筆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為學生提供觀察和實踐的機會,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本課通過創設“過生日”的問題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老師巧妙地設疑,把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轉化為數學中的加減法,幫助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

      2、體現算法多樣化。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民主自由,鼓勵學生用已有的經驗大膽思維,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課堂氣憤寬松、活躍。在計算過程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培養了創新思維。

      六、跳傘表演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獲取學習資源。

      入課時,通過觀察空中飛行表演,讓學生大膽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現實問題,并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列出相關算式。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同時用事實印證了數學來源于生活,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體現了數學的實用價值。

      2、探索解答策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及推理能力。

      小學數學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本節課在解決11減幾的問題上,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平臺,準備了圖片、小棒等等。為學生提供了寬泛的學習材料和充裕的學習時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通過畫一畫、擺一擺以及邏輯推理,從不同角度通過多種方法解決了問題。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3、注重整理歸納,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通過讓學生整理11減幾的算式,并討論從中發現了什么。既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思考的好習慣,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4、變“書本”中的作業為“情境”中的作業,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歡數學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條件。作為一名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在設計一節課時,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實踐證明:情境教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圖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節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節課注重情境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課伊始,以精彩的飛行表演入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結尾,變“書本中”的作業為“情境中”的作業,使學生興趣濃厚,樂于探究。

      七、美麗的田園

      數學來源于生活,認識到這點,不僅僅是為了更好地幫助我們學習數學,更重要的是在聯系生活、理解數學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學生不斷尋找數學問題,不斷求異創新,不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一入課時,我就鼓勵孩子去發現、解決數學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光看一張圖提問題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更何況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地集中在一起,因此,我將一張圖變成了動畫,由智慧老人前后貫穿,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很樂意接受這種形式的教學,往往通過小動物的言語幾多媒體的運用給學生一個推動力,吸引他的目光,同時也抓住學生樂于追求刺激,勇于挑戰的心理,能讓每個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上,一點走神的機會都不給他。使每個孩子都感受到這堂課充滿神秘感,接下來的學習會是非常有意思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掌握“轉化”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明白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可以轉化的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各小組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并導入:

      (1)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這是一個三角形,怎樣求它的面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得到的?學生回答后,指名學生操作演示轉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讓學生說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教師導語:我們已學會了用轉化的方法推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那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梯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課進行

      (一),推導公式

      ①啟發學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辦法,把梯形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嗎?

      ②學生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③指名學生操作演示。

      ④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操作:梯形(重疊) 旋轉 平移 平形四邊形。

      (2)觀察思考

      ①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

      a.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b. 每個梯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形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反饋交流,推導公式。

      ①學生回答上述問題。

      ②師生共同總結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 教師敘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樣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S=(a+b)h÷2”。

      (二)深化認識。

      (1)啟發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①提問:想一想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得到的?

      ②學生回答,教師在展示臺再現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2)引導操作。

      ①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我們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一個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②學生動手操作、探究、討論,教師作適當指導。

      (3)信息反饋,擴展思路。

      說一說你是怎樣割補的?教師展示各種割補方法。

      (三)公式應用。

      課件出示練習題請學生完成。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相應練習題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能詳細的說說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得出相應的乘除法算式,幫助學生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探索求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倍數和因數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培養有序思考能力。

      3、通過倍數和因數之間的互相依存關系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體會到數學內容的奇妙、有趣。

      教學重點: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探索求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每桌準各12個一樣大小的正方形,每人準備一張自己學號的卡片。

      設計理念:通過竟猜、操作、比一比誰寫得多,找朋友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文流進行自主探索;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思考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智力競猜 引入新課

      1、讓學生進行智力競猜春暖花香的季節,公園里許多人在劃船,一條船上有兩個父親兩個兒子,但總共只有3個人,這是怎么回事呢?(部分學生能猜出三個人分別是孫子、爸爸、和爺爺)

      2、孫子、爸爸、爺爺的名字分別是韓韓,韓有才、韓廣發。請學生以韓有才為中心介紹下三個人的關系。學生可能會說出韓有才.是爸爸,韓有才是兒子的語句,這時引導學生說出誰是誰的爸爸誰是準的兒子。

      3、上述父子關系是一種互相依存的關系,在表述時一定要完整。并向學生說明自然數中某兩個數之間也有這種類似的依存關系倍數和因數。

      設計說明:智力競猜走學生喜歡的形式,因為每個學生都有爭強好勝之心,競猜有兩個作用,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關系,為理解倍數和因數的相互依存關系作鋪墊。

      二、操作發現 理解概念

      1、師:智慧從手指問流出,通過操作我們能發現許多的知識。請同桌同學拿出課前準備的1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試一試能擺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并思考一下其中蘊涵著哪些不同的乘除法算式。

      2、請學生匯報不同的擺法,以及相應的乘除法算式。(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分開寫)再向學生說明:如果一個圖形經過旋轉后和另一個圖形一樣,我們就認為這兩個圖形是一樣的,讓學生特重復的圖形和算式去掉。(板書三十乘法算式,和幾十相應的除法算式)

      設計說明;讓學生寫出蘊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讓學生將旋轉后相同的去掉,這是一次簡化,很多學生并不知道,需要指導,這樣可以使學生認識到事物的本質。

      3、讓學生一起看乘法算式43=12,向學生指出:12是4的倍數,12也是3的倍數,4是12的因數,3也是12的因數。

      4、先請一個學生站起來說一說.然后同桌的同學再互相說一說。

      5、讓學生仿照說出62=12和121=12中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

      6、學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說一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學生可能會出現0( )=0的情況,借此向學生說明我們研究因敷和倍數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數。

      設計說明:倍數和因數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師的傳授、講解,需要學生的適當記憶重復、仿照。當然,要使學生真正理解還必須舉一反三,通過互相舉例可以逐步完善學生對倍數和因數的認識,同時使學生明確倍數和因數的研究范圍。

      7、以43=12與123=4為例,向學生說明后面的除法算式是由前面的乘法算式得到的,根據這個除法算式可以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說好后再讓學生試一試其他幾個除法算式中的關系。

      8、練習:根據下面的算式,說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

      54=20 357=5 3+4=7

      (1)學生回答后引發學生思考:能不能說20是倍數,4是因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倍數是兩個數之間的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必須說哪個是哪個的倍數,因數也同樣如此。

      (2)通過3+4=7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倍數和因數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礎之上的。

      設計說明:乘法和除法是一種互逆的關系,在學習中應該溝通它們之間的聯系;通過三道練習可以鞏固剛剛獲得的對倍數和因數的認識,將融會貫通落到實處。

      三、探索方法 發現特征

      1、找一個數的因數。

      (1)聯系板書的乘除法算式觀察思考12的因數有哪些,井想辦法找出15的所有因數。

      (2)學生獨立思考,明白根據一個乘法(除法)算式可以找出15的兩個因數,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條理的一對一對說出15的因數。

      (3)用一對一對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數。可能有的.學生根據乘法算式找的,也有的學生是根據除法算式找的,都應該給予肯定。

      (4)引導學生觀察12、15、36的因數,說一說有什么發現。一個數的因數個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數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

      設計說明:先安排學生找一個數的因數可以使學生利用操作得到的算式進行,觀察,這樣比較自然,而且為于找一個數的因數指明了方向。學生交流時突出了方法的多樣性,既可以根據乘法算式想,也可以根據除法算式想,交流后引導學生一對一對的找是必要的,它可以培養學生的有序思考。最后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自主發現、歸納出一個數的因數的某些特征。

      2、找一個數的倍數。

      (1)讓學生找3的倍數,比一比誰找得多。

      (2)學生匯報后,引導學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數可以用3乘連續的自然數1、2、3,3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寫3的倍數時要借助省略號表示結果。

      (3)找出2的倍數和5的倍數,并引導學生觀察3、2、5的倍數情況,說一說有什么發現。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無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設計說明:讓學生比一比誰找的倍數多,可以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認識到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無限的,在學生匯報后同樣需要引導學生的有序思考,需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歸納一個數倍數的特征。

      四、鞏固練習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倍數和因數,并且探索了求一個數因數和倍數的方法,想不想檢查一下自己掌握得如何?

      1、想想做做的第l題。學生表述后強調哪個是哪個的倍數(或因數)。

      2、想想做做的第2題。學生填好后引導學生說一說:表中的應付元數其實都是什么?表格中為什么用省略號?

      3、想想做做的第3題。學生填好后引導學生說一說:表格中所有數都是什么?這個表格中為什么沒有省略號?

      4、游戲找朋友。讓學生拿出各自的學號卡片,找出自己學號數的所有因數,使學生發現每個學號數的因數都在全班的學號數以內;再讓學生找一找自己學號數的倍數,井說一說能不能在全班學號數內部找到一個,還有其他的嗎?

      設計說明:第l題是基礎練習.可以鞏固對倍數和因數的認識,2、3兩題聯系實際,使學生感悟到其中蘊藏著求一個數倍數和因數的方法,以及倍數和因數的某些特征。第4題通過游戲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綜合應用求倍數和因數的方法,再次認識到倍數和因數的某些特征。

      五、自我梳理 探索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向你的同伴介紹一下。

      2、生活中許多現象與我們學習的倍數和因數的知識有關,課后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探索一下1小時等于60分的好處。通過探索使學生明白由于60的因數是兩位數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計算。

      設計說明: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收獲可以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進行自我梳理,同時通過探索1小時等于60分的好處,可以鞏固倍數和因數的相關知識,溝通知識間的聯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課時目的:

      1、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感受倍的含義,使學生逐步體會倍與等分之間的聯系。

      2、在理解倍含義的基礎上,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倍與等分之間的聯系。

      教具準備:學生每人10個彩色小圓片,白紙一組8張;掛圖1幅;動物數只;幻燈片若干;獎品若干。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創設情境:

      (過渡語言):(放音樂)春天,氣候溫暖,動物王國歡聚!森林中的許多小動物都來到河邊玩耍!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提示:展示掛圖。

      (過渡語言):誰來介紹一下?在什么地方?都有誰?它們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A同學你來。(能說完整話嗎?)

      (評析語言:)(你成功了!回答得棒極了!)我們現在來填填已知條件的數量是多少!

      誰來試一試!H同學你膽子大一些!試試看!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方格里。

      鴨□只 小松鼠□只孔雀□只

      猴子□只小鳥□只 小雞□只

      (用驚喜的語氣肯定,我們大家向他學習!)

      (反思):這一個環節,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通過動物王國歡聚、許多小動物都來到河邊玩耍為題,這時學生都樂于玩耍。在探究性學習里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讓學生感覺非常有趣,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數學,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欲望。

      二、探究性學習

      1、體會除法與等分活動的聯系

      (過渡語言:)玩耍既輕松又愉快是很好玩,現在我們邊看他們玩耍邊學習數學好嗎?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提數學問題嗎?(請其他同學口答)回答妙極了!

      (教學語言:)現在我們來學習新的知識---用除法解決的問題!請同學們分別用圓片代表猴 子、小鴨,擺出它們的數量。

      猴子:○○○

      小鴨:○○○ ○○○

      (講解語言:)現在我們按3只一組,在小鴨右邊的圓片圖上圈一圈。注意觀察:6只小鴨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訂正:2個)

      (教學語言:)請再好好想想!想一想上面分的過程和結果用算式怎么表示,A同學你來一說:板書:63=2

      (評析語言:)猴子有3只,小鴨有6只,按每3只為一組,通過在小鴨的數量上圈一圈,我們發現6只小鴨里面有(2)份3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們可以說小鴨的'只數是小猴只數的2倍,

      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板書:小鴨只數是小猴只數的(2)倍。

      (講解語言:)現在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單位名稱,得數2后面不要寫倍字。

      (反思):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在這種學習方式下,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學生不再作為知識的接收者,被動學習,而是能與教師一樣通過各種途徑獲取信息,帶著自己的興趣、需要與客觀世界對話,從而使學習與探究統一。

      2、做一做,生生互動

      每個小組發一張表。(小組活動)(評出這節課聽得最認真、發言最積極的同學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組。分別獎勵小紅花、小紅旗。)

      教學語言:請同學們注意,現在要求前后桌合作,用手中○代表,擺出松鼠、小雞的數量;過渡語言:然后圈一圈,觀察8只小雞里面有( )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式。

      小雞的只數是小松鼠的( )倍。

      □○□=□

      教學語言:B同學你來回答。

      (小結性語言:每2只一組,8只小雞里面有4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所以小雞的只數是小松鼠的4倍。)

      (反思):可惜這里沒有留多一點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比如你問我答、我問你答。

      3、說一說,師生、生生互動

      實物投影出示問題。

      小結性語言:我們通過前面的應用題的練習知道了這樣的應用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求一個數里面有(幾)份另一個數那么多?用除法來計算!下面我們再來看下面的幾道應用題;教師讀題一遍。

      (1)鴨子數是松鼠的( )倍。 □○□=□

      (2)猴子數是孔雀的( )倍。 □○□=□

      (3)你還能提出什么除法問題?

      教學語言: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活動,爭取每位同學都來說說是怎么想的?有困難的同學別泄氣,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說一說;

      (講解語言)然后推薦一名同學說一說!(你回答得棒極了,哪組還有更好的?)

      (反思):這個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活動,爭取每位同學都來說說是怎么想的?;如果采用以小組為單位活動、匯報的形式,讓學生考教師、考學生;教師考學生等多樣活動,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活動面會更廣,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4、過渡語言:質疑:你還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決的問題?

      學生口頭提問,教師板書:

      小鴨的只數是小松鼠的( )倍。

      小鳥的只數是小鴨的( )倍。

      小鳥的只數是小猴的( )倍。

      教學語言:現在我們來看問題口答,D同學你說一說用算式怎么表示。

      三、課時練習。

      1、教學語言:翻開教科書p47找到練一練第1題。

      老鼠數是小貓的□倍。 蜻蜓數是蝴蝶的□倍。

      □○□=□ □○□=□

      教學語言:⑴先自己仔細看第一圖和第二圖,通過看圖你知道了這道題告訴了我們什么條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同學呢就用學具畫一畫,圈一圈。

      ⑶評析語言:

      2、 教學語言:現在找到練一練的第2題。

      淘氣的身高是機靈狗的□倍。

      □○□=□

      教學語言:⑴先自己仔細觀察圖,通過看圖你知道了這道題說了什么條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獨立填空列式。

      ⑶評析語言:用8個小圓片代表淘氣有8個南瓜那么高,用3個小圓片代表機靈狗有3個南瓜那么高。

      3、教學語言:找出練一練第3題。

      講解語言:氣象組調查了近日來的天氣情況,見下表。

      ⑴下雨□天,晴天□天,多云□天。

      ⑵晴天的天數是下魚的□倍。

      ⑶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①獨立完成。

      ②組內口頭提出問題,并口頭解答。

      四、課堂評價。

      評出這節課聽得最認真、發言最積極的同學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組。分別獎勵小紅花。

      反思):在評價中采用,教師評、學生評,評個人、評集體等多種評價方式,也是想達到對學

      生的一個促進,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由于課前就強調了最后要獎勵小紅花,所以,整節課學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動中也沒有出現混亂狀態。

      五、課堂小結。

      小結性語言: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一種除法應用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想求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那么多?所以用除法來計算!好了以后我們又多了一個本領,就是提出用除法解決的問題并學會了解決。

      五、(附)板書設計:

      快樂的動物

      1、小鴨只數是小猴只數的( )倍?

      ( 想:6只小鴨里面有(多少)個3只小猴那么多?)

      □○□=□

      2、小雞的只數是小松鼠的( )倍?

      (想:8只小雞里面有(多少)個2只小松鼠那么多?)

      □○□=□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姐、弟二人的郵票張數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重難點

      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看圖說一說你收集到哪些數學信息?交流。

      2、圖中告訴我們等量關系是什么?

      (姐姐的張數+弟弟的張數=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張?你會畫線段圖嗎?畫一畫。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設誰為X比較簡便?為什么?

      5、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呢?你會列方程解答嗎?

      6、學生匯報。

      7、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并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8、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還需要驗證,怎樣驗證?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張的'條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畫線段圖,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90+X張郵票。

      90+X+X=18011、通過剛才解決問題,你們有什么收獲?

      活動二:解釋運用:試一試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讀題

      (2)怎樣解方程

      (3)怎樣檢驗?

      練一練

      1、解方程:

      2、嵐嵐幾歲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題意,解方程解答,并檢驗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獨立完成。

      4、(1)書上告訴了我們什么?你能提什么問題?

      (2)怎樣列方程?

      25X-4X=31.5

      (3)怎樣解方程?

      (4)你怎樣驗證?

      板書設計

      郵票的張數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并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 | 在线小视频亚洲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100部 | 中文字字幕国产精品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