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7篇【精選】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感知切開的果實形狀產生的變化,切面是由點、線、面、色組合而成的圖案;
2、能運用點、線、面、色表現切開的果實和切面美麗的圖案。。
過程和方法:
1、在觀察發現中,感受切開的果實形狀及美麗的圖案紋理;
2、在嘗試中,大膽運用線與色的`方法,表現自己的發現;
3、在欣賞中,感受大師作品的形式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大自然造物的美妙與神奇;
2、熱愛生活;
3、能大膽參與和表現。
教學重點:
感知切開的果實形狀和點、線、面、色組合而成的圖案及其美感。
教學難點:
運用繪畫的方法表現對稱、均衡、放射等水果切面的圖案。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啟發談話法、對比教學法、直觀教學法。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具準備:鮮花、課件、有關圖片、范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欣賞表現“我們愛吃的水果”,很多同學都畫得很棒!為了表揚大家,老師今天就把這些水果切開,和你們一起分享,好嗎?
2、師切各種水果,和學生一起品嘗。
3、師:水果好吃嗎?(生:好吃!)水果好吃又好看,請大家觀察這些切開的果實,它里面是什么樣子的?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匯報:切開水果內部的樣子:形狀、花紋、色彩等)
4、師:原來,切開的果實是那么的奇妙。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把它畫下來吧!(板書課題:切開的果實)
二、課堂發展
1、看一看:各種切開的水果。(引導欣賞圖片)
2、找一找:果實切面的形狀、花紋有哪些不同?(板書:形狀、花紋)
3、想一想:怎樣運用點、線、面表現果實切面的形狀、花紋?(解決教學重點)
4、看一看:
A、欣賞大師的作品。
引導欣賞:
①、由點、線、面、色組成的不同圖案及其對稱美感;(多個不同圓形圖案組合排列成的裝飾畫)
②、透疊美;③、重疊美。
④、運用“橙與紫|的對比色表現畫面。
B、欣賞課本作品《各種水果切面的組合》。
學習感受大小、疏密、聚散、重復、對稱等組合排列的美感。(教學難點滲透)
三、創作表現
1、作業內容:畫出你喜愛的瓜果切面。
2、教師簡單示范繪畫步驟,學生觀察,再對照課本提示,體會了解。(注意突出用對稱、均衡、放射等形式表現各種瓜果切面,突破教學難點)
3、學生進行創作,教師輔導。
四、分享評價
1、比一比、說一說:與大師的作品比一比,我的作品好看在哪里?
2、評價點:線條美、形式美、個性美。(板書)
板書設計:
切開的果實
形狀、花紋、色彩
線條美、形式美、個性美
美術教案 篇2
課 題
第9課 生命的甘露
教 學目 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地球水資源現狀認識水對生命的重要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并設計保護水的招貼畫、并能根據實際創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關心水資源、熱愛大自然,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 點
培養學生的節水和環保意識,嘗試設計招貼畫。
招貼畫創意設計。
教法學法
欣賞、探索、設計創作
教師教學活動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一、情境創設
眾所周知,水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資源相對充足的地方,人們很難想象,沒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讓事實告訴我們,如果沒有了水,人類將面臨何種絕境。播放我國西南地區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讓學生觀看。
二、預習反饋
出示問題: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著,為什么又缺水呢?我們怎樣來節約用水?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都來保護和愛惜水?
三、探究方法
1、出示學習要求:欣賞課本中的'三幅招貼畫,說說作品各表現了什么內容。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點,試著總結招貼畫由那幾要素組成。
2、教師小結招貼畫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題與畫面要明確、醒目、新穎,具有視覺沖擊力,使人看著明白。②主題一般用文字口號來強調,簡潔、通順、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標示、裝飾。
四、自主設計
1、作業要求:拿起我們的畫筆,設計一幅招貼畫,以無聲的吶喊喚醒那些沉睡的心靈—— 珍惜生命甘露,保護生命之源!
2、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評價交流
展示部分學生作業,師生評價交流。
學生舉例說說敦煌水資源情況。
各小組討論分析、推薦人員回答討論結果。
1、欣賞分析作品,討論招貼畫的組成要素。
2、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招貼畫的一般格式要求。
學生設計制作,按照要求進行設計創作。
學生評價交流。
美術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信息的收集和課堂討論,了解齊百石國畫中蝦的特征及其藝術風格,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能力目標:能體會運筆用墨的技巧和方法,臨摹齊百石的國畫——蝦。
情感目標:學習齊白石一生對藝術不懈追求的精神,激發學生對中國畫的
興趣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
認識和了解蝦的結構及動態,能用水墨畫出各種形態的蝦。
三、教學難點
體會怎樣合理地運筆用墨來表現蝦的形態。
四、教學過程
(一)說人品畫
課的開始,我便請孩子們自由地談對畫壇巨匠齊白石的了解。孩子們紛紛舉手,興致勃勃地說起了齊白石:他是湘潭人,是中國的一位著名畫家,他能書善畫,最擅長的是畫蝦。他擔任過中國美術協會的主席、北京畫院名譽院長,還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孩子們都很專注,我用齊白石說的一句話“若非實物,一生未敢落筆”來總結了他的藝術態度后,便和孩子們一起欣賞了一段齊白石
畫蝦的錄像。
(影片介紹:晚年的白石老人,年事雖高卻天天堅持畫畫,他把硯比作田,把自己比作牛。“鐵柵三間屋,筆如農器忙;硯田牛未歇,落日照東廂。”正是他耕耘不息的真實寫照。
在人們眼中一提到齊白石老爺爺的作品,都會想到他畫的蝦。為了畫蝦,他曾在筆洗里養了幾只蝦,每天觀察)
孩子們一下就被影片吸引了,隨后有孩子總結說:為了畫好蝦,齊白石就在筆洗里養了幾只蝦,日日看,時時觀察。還有同學馬上補充:齊白石爺爺把自己比作牛,把硯比作田,很勤奮地畫畫
“那么,經過長期觀察,日日練習,不斷改進,齊白石這位嚴謹、勤奮、注重觀察生活的畫家又是怎樣簡潔生動地表現姿態各異的蝦的呢?”我的總結和設問帶著孩子們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二)探索欣賞
1、欣賞生活中的蝦,了解蝦的'結構
對于蝦,孩子們都不陌生,他們一個接一個地說著生活中所見蝦的形態:蝦前面有長長的須;蝦身上有硬殼、還有很多腳,身子的形狀像鉤子;蝦身很透明,若隱若現我告訴他們,蝦的須是用來感知方
向和食物的,并利用放大了的圖片,讓大家看到蝦身
上的硬殼是分了節的。然后結合課件和孩子們共同總結出蝦可以分為:頭胸部、腹部(分節)、尾部、足、觸角等幾個部分,提示
他們要畫出生動的蝦,就要注意觀察各部分的特征。最后我讓他們仔細觀察并思考:如何畫出蝦透明的感覺,怎樣用墨?
2、欣賞名作,領悟用筆用墨的技巧。
帶著疑問,孩子們欣賞了齊白石的作品——蝦(CAI出示圖片)
通過邊觀察邊思考,師生共同總結:齊白石畫的蝦生動活潑,栩栩如生。蝦的用墨處理十分講究,有濃有淡,其中頭部和眼睛是用濃墨畫的,畫蝦身和頭部是側鋒用筆,畫蝦的須和足都是中鋒用筆。
第2課同一幅畫
教學目標
1.了解色彩語言的豐富性,認識色譜,學習調色與涂色的方法。
2.能準確地識色、調色和涂色,個體完成涂色練習并參與集體組合成畫的活動。教學重難點
表現出對世界名畫欣賞、臨摹與組合的美術活動的興趣和成功的快樂,富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集體協作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欣賞討論
1.欣賞《向日葵》。
2.引導提問:你見過這幅畫嗎?對同一幅畫你們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學生組內交流、討論。認識色彩是繪畫的語言.色彩是相同的。
3.導出新課,板書課題:同一幅畫。
二、探索體驗
1.引導思考:這幅畫主要有哪些顏色?
(1)觀察與識色。
(2)提問。
2.探索調色方法:這些顏色是怎么樣調配出來的呢?學生討論,自由發言。體驗
1.根據教材提示,用大紅與檸檬黃進行調和,把產生的橙色與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樣?為什么?
小結:兩種顏色相調和,顏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產生變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顏色方面傾斜,所以調色時應先看準色彩的傾向性。體驗
2.在一種顏色中調入白色或黑色,看看會發生什么變化?小結:通過這一方法可使色彩發生深淺變化,這又叫做色彩的明度變化。這樣就可以調出許多豐富的顏色了。體驗
3.任意找一種《向日葵》這幅畫的顏色,嘗試調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學生自由交流。體驗
4.從教材右頁馬賽克效果的《向日葵》畫中取一方格(G5),這一格是由24個小塊組成的,將它們分解開,與色譜中顏色相對比。我們一起調出這些顏色并涂畫在紙上。師生合作,共同探討。
三、分工合作
我們可以將這幅畫分解成許多小色塊,近看是些顏色。但遠一點或瞇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現出來了。全班每個同學畫其中的一部分,然后組合,可拼成一幅有豐富色彩《向日葵》。
1.畫格。
2.選擇與分工。將橫排A—J與豎排l一5交*組成編號,
如Al、A2J4、J5,選擇你喜歡的一塊。分工要有協調,別人已選的不能重復。教師調控方格被選情況。
3.臨摹涂色。按小格的顏色來調色、涂色,涂色不能出格.相同的顏色可以一次涂完。
4.提出要求,巡視指導。
四、組合展示
1.讓學生按底紙上的格子,找準坐標貼上自己的那一部分。
2.引導學生瞇眼看看,欣賞評述全班同學集體組合畫出的作品。
五、教學拓展
色彩是繪畫的語言之一,研究色彩,表現五彩的世界是畫家特別關注的,像修拉的點彩作品就給我們很多的啟示,建議同學們也去試試,你會有更多創造性的發現。
美術教案 篇4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陶器,及其紋飾特征
2. 過程與方法:通過體驗、欣賞與分析,感受陶器之美。
3. 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對陶器的欣賞能力。
二、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認識并了解陶器中的彩陶,感受陶器之美。
教學難點:對彩陶紋飾的理解。
三、 教學方法:欣賞法、討論法、講授法等。
四、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圖片導入
同學們看老師上圖的三張圖片,大家能說一說這上面的三張圖片是什么呀(看生活中的陶器,放三張圖片,例如繪畫寫生時候的陶罐,博物館中的人面魚紋盆,生活中燒制中藥材的陶罐,讓同學們熟悉陶器)陶罐,陶盆總稱為陶器(我們用一個詞來概括陶器盆和陶罐,是什么呢?對就是陶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器)
2. 講授新課:
(一)陶器常識:(講道陶器,首先老師又一個問題了,陶器使用什么做的呢?泥土和水)今天我們來重點講授陶器中的彩陶
(二)彩陶(從紋樣,構圖,色彩,用筆技法講授)圖片展示
(1)欣賞《人面魚紋盆》(讓同學們通過從紋飾,色彩觀察)
造型:結實敦厚 作畫地點:盆內壁
色彩:紅、黑色
紋飾:人紋和魚紋相結合了,產生了一種新的紋樣,人面魚紋。
用筆技法:簡潔
繪畫內容:人面之間有兩條魚在游動兩條小魚相互追逐,如果盛水的話,是不是像小魚在水中嬉戲呢?
(2)欣賞《彩陶甕》(同學們說說看)通過老師上面帶領同學們欣賞的人面魚紋盆的方法,現在同學們欣賞下這個陶器。 造型:圓渾,飽滿
作畫地點:瓶身上半部分
色彩:紅、黑色
紋飾:幾何紋樣,外側為鋸齒形裝飾,肩部為菱形連續紋樣,猶如一個華麗的大披肩,正面俯視是以瓶口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適合紋樣
用筆技法:簡潔,大膽
總結:不管以什么造型呈現出的陶器,都反映出當時勞動人們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創造熱情。
3.鞏固提高:
對陶器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同學們看上圖)觀賞從彩陶的地點時大家發現了什么?(小組討論:同桌)
作畫地點:大部分內壁和罐子的上部分(提問:為什么只在這些地方有畫?)
4. 小結作業:去網上找些你喜歡的陶器上的紋飾,下節課帶過來和大家一起欣賞。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電腦繪畫軟件中的有關處理技術。
2、用特殊的處理效果對畫面進行變化。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對電腦美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電腦繪畫軟件中的有關處理技術。
教學難點:
用特殊的處理效果對畫面進行變化。
課前準備:
電腦教室、繪畫軟件(Adbe phtshp)
教學過程:
帶學生進入電腦教室
一、欣賞導入、激發興趣(教師控機)
1、讓學生欣賞幾幅經過電腦特殊效果處理的人像作品
2、提問:看完這些作品你最想知道什么?(這些作品中的效果是如何做出來的?)
二、新授
教師演示操作過程(全部過程在phtshp軟件中完成)
1)打開phtshp軟件→新建文件→用鉛筆工具進行作畫,完成人像線描并命名保存。(也可以直接把作品通過掃描儀命名保存在文件夾里,再打開后使用。)
2)打開文件夾里的人像作品,在色板上選擇顏色為其著色后保存。
3)選中畫面,打開濾鏡,進入紋理處理效果進行變化。或選擇濾鏡工具中的.其他方法進行圖象的特殊效果處理。(教師可多演示幾種,如突出效果、浮雕效果、曝光效果、圖章效果、銅版雕刻效果等)
三、學生嘗試
1、教師指定路徑讓學生打開圖片文件并保存,再打開進行圖象處理。
2、用教師所教的方法,讓自己的畫面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3、在大膽嘗試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及時保存。
4、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作業展評
1、學生上傳作品
2、教師進行集體展示,讓學生來評價作品。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利用不同色彩、材料、粗細的線或繩子粘貼線畫作品,制成具有裝飾美的工藝品。(了解)
(二)通過“繩子粘貼畫”的制作,培養學生創作新意識和動手制作能力,培養審美情趣。(練習)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硬紙板、各種各樣線繩。
教學步驟
(一)展示示范作品,激發學生制作興趣、揭題。
(二)介紹強子粘貼畫制作方法。
i.在硬紙板上先畫出草圖;
ii.按設計在底版上涂底色;
iii.按設計要求選擇出相應色彩的線和繩;
iv.按所描的線涂上膠水;
v.粘貼線或繩;
vi.調整,
vii.使粘上去的線與所描的線吻合;
viii.壓上一本書或幾本書在畫面上,
ix.使粘上的線粘得牢固、平正。
x.待膠水干后,xi.將蓋上的書揭去,
xii.一幅“繩子粘貼畫”便完成了。
(三)一幅作品的成功有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兩條:一、作品的題材;二、工藝質量。
如何指導學生選創作的主題,是輔導的重點;開啟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實現從再造思想向創造思維的躍進,大膽地表現童心、童趣,創造出反映現實,充滿精神美和形式美的.好作品。
粘貼是工藝中的難點。不走樣、粘得牢并保持繩與底版的潔凈,這是件不容易做到和事。要在制作的過程中既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作風,又培養體味創造甘苦,鍛煉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出色的表現能力,提高鑒別和審美能力。
(四)對制成的工藝品處理,也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放松的一環。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與智慧的結晶。
1、組織一次展覽,
2、互相學習;
3、將自己制作的作敬贈親友,
4、增進友誼;
5、用親自制作的確良作品布置居室美化環境。
(課后錄:注意要培養學生的童趣)
美術教案 篇7
主要教學領域:語言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黑龍江的冬天是美麗的。每到下雪的日子里孩子們的臉上都會呈現出欣喜與好奇。因為冬天既有孩子們喜歡的堆雪人、打雪仗,又可以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激發
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所以本次語言活動中,我以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已知經驗為出發點,在學習活動中引導孩子欣賞兒歌、感悟兒歌、品讀兒歌,并通過看、聽、摸、嘗等形式讓孩子與冬天親密接觸,并引導把自己觀察到的、感受到的用語言表達出來,激發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兒歌《美麗的冬天》,讓孩子們感受兒歌的內容和意境,尋找到冬天的特征,感受冬天的快樂。
2、學習積累兒歌中優美詞句;了解下雪對人類的好處,激發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合作搜集、創編贊美冬天的兒歌或小詩,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培
養幼兒積極合作、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欣賞,使孩子們理解兒歌的內容,并從中了解冬天的特點及冬雪帶給人類的好處,激發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理解和掌握優美詞句,并在學習交流中學會運用。 活動準備:
冬爺爺圖片、師生共同搜集能夠體現冬天特征的圖片和實物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玩的謎語,你們想猜嗎?
師: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千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打一自然現象)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聰明,猜得又對又快?(生:雪花)
師:你們可真聰明!那請問,雪在什么季節才會“盛開”呀?今天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但是冬天到底在哪呢?前幾天老師
讓小朋友們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去尋找冬天的足跡,你們找到了嗎?(貼冬爺爺的圖片)
二、欣賞圖片、興趣交流
師:孩子們,請將你們搜集到的有關冬天特征的圖片拿出來,請同組內的小朋友共同來圖片欣賞吧。
師:孩子們,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你心目中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呀? 你的心情怎樣?
三、學習兒歌、品讀感悟
1、師讀兒歌,幼兒欣賞
師:孩子們,老師心目中的冬天是一個非常美麗的世界,你們想不想聽聽老師的描述呀?
(老師感情朗讀兒歌)
師:誰來說一說老師心中的冬天里都有什么?或者你感覺到了什么?
幼:老師心中的冬天太美了,有可愛的`雪娃娃、有開滿銀花的樹伯伯、有鼓著腮幫子吹風的風姑娘,還有淘氣可愛、堅強勇敢的小朋友們呢!
2、跟讀兒歌,尋找特征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這首兒歌嗎?現在就請你們隨著老師一起讀兒歌好嗎?
師:誰能通過這首兒歌和搜集到的圖片,說一說冬天的特征呀?
幼:冬天天氣寒冷、冬天會下雪、冬天要穿棉衣、冬天可以滑冰……
3、走進冬天,感受冬天
師:孩子們,你們說得可真好呀!下面我們就走出教室到外面去感受一下冬天的寒冷與快樂好嗎?
教師組織幼兒到戶外,看一看冬天的景色,摸一摸地上的積雪,聽一聽冬天的聲音,嘗一嘗冰塊與冰糖葫蘆的味道,做一做冬天里的游戲。讓孩子們充分與冬天接觸,真實感受冬天的寒冷與快樂
4、感受品讀,互動評價
師:孩子們,冬天雖然是寒冷的,但老師卻發現你們的臉上卻洋溢著快樂的笑容,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對嗎?下面就請小朋友們帶著自己的獨特感受去朗讀這首兒歌好嗎?評價: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要做到認真傾聽別人的朗讀,看看朗讀的小朋友哪些地方讀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還需要完善?朗讀的小朋友可以加上動作,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四、引導記憶,積累詞句
師:孩子們,這首兒歌多美呀!讓我們比一比,看誰先把它記下來?
師:孩子們你們發現了嗎?這首兒歌里用了很多優美的詞句來描繪冬天,請你們找一找,大膽地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們好嗎?
結合孩子們喜歡的字詞,師生共同朗讀、記憶,并引導孩子們用喜歡的字詞練習說話
五、拓展空間,交流感悟
師:孩子們,冬天雖然寒冷,但在雪姑娘的打扮下卻變得非常美麗。到處白雪
皚皚,銀裝素裹。可是你們知道雪對人類有什么好處嗎?你們喜歡冬天嗎?
六、搜集、創編,贊美詩歌
師:學了一首優美的兒歌,又學到了這么多好詞好句,你們開心嗎?那你們還知道哪些贊美冬天的兒歌或小詩?如果想不出來,就發揮集體的力量,共同創編一首兒歌好嗎?(只要孩子們找到有關冬天的兒歌或小詩,或結合學習內容創編出有關冬天的兒歌,師都要給予鼓勵。)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美術的教案06-20
美術教案01-26
經典美術教案02-23
《美術》教案02-17
(經典)美術教案07-27
美術教案【經典】08-01
美術教案(經典)07-30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美術教案【精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