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10 09:32:4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6篇(實用)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6篇(實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導學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知道分米、毫米這二個長度單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學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時利用直尺,觀看分米、毫米標準的長度,觀察1毫米、1分米的長度,在腦中建立表象,并讓學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長度幫助學生感悟用心體會。

      2.練習法。學生鞏固知識和形成各種學習技能需要反復的練習,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在教學認識分米、毫米時,讓學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為參照物。

      教學學法:

      1.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觀念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際的應用能力。

      2.學會與人合作養成良好習慣。在估計測量中,由于毫米相對較小,容易出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分工完成,在課堂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回憶學過的二個長度單位是什么?比劃一下1米長度和1厘米的長度嗎?

      二、教學新知

      1、認識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請你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劃一下。

      師提問:生活哪些物體的長或厚約為1毫米?

      3、學習厘米與毫米的關系追問:通過剛才比劃和觀察,你發現什么?

      毫米是相對較小的長度單位,通過觀察你發現。

      (1)厘米與毫米有什么關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師:拿出數學書,讓學生觀察其厚度,你覺得數學是多厚?

      (2)分米的認識

      ①分米

      出示一條10厘米長的小棒,讓學生估,引出這條是10厘米。

      師:這也是一個長度單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預計學生能知這是1

      分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師: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

      畫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讓學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長約1分米的物體,來幫助學生建立觀念。

      ②分米與米的關系

      師:2分米長約是多少,用手比劃一下?4分米?10分米?

      師:你發現什么?引導學生發現1米=10分米。

      3.長度單位的系統化和展望

      談話: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長度單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請你把它們與原來學習過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隊,從大到小排好?引導學生發現:相鄰單位的進率都是10。

      三、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環節,這節課我安排的練習題

      都與幾何測量、幾何直覺直接相關,符合當前課改精神。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及時反饋。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收獲的信息進行和篩選和整理,完善知識結構,并及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下冊第18~19頁。

      內容分析:

      《買鮮花》是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是通過創設 “買鮮花”的問題情境,通過“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這個問題,列出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并通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既有除法又有加法的算式中,應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解決“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分別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讓學生通過交流發現在既有除法又有減法時,應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表內乘除法,也能熟練地進行加減運算,上節課又剛剛學習了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利用知識的遷移來學習,不會有太大困難。但學生的知識底缊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樣,因此,應針對個別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來提高學生對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花店買花”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除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計算有關除加、除減的兩步式題。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做獎品用的各式花朵。

      教學方法:

      用引導法、交流法、觀察法。利用課件、圖片,創建設了4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學會用準確的語言描述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用激勵的語言、及時的評價,使學生自始至終保持愉快的心情參與到整個課堂的學習,課后練習分層進行,使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問題

      師:同學們,三八婦女節,快到了,你準備給媽媽送點什么禮物?(學生說一說)小紅準備買一束花送給媽媽,那么,現在我們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

      1、出示主題圖

      2、誰來說說,在花店里,你看到什么?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圖片信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的能力。]

      3、看到那么漂亮的鮮花,小紅真想能把它們全部買回家送給她親愛的媽媽,可是,她口袋里的錢非常有限,只夠買兩種鮮花,而且每樣只能買一枝。同學們,如果你是小紅,你打算怎么買呢?

      4、小組內交流。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買1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花,買1枝菊花和1枝玫瑰……

      二、探究發現、建立模型

      (一)探究除加混合運算順序

      師:小紅聽到同學們那么熱情地幫她,內心非常地高興,她還讓我替她謝謝你們呢。而且啊,她還說,她最喜歡就是某某同學所想的配法,也就是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那么,你們能否動動小腦筋幫幫小紅算算,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需要多少元?

      引導學生思考:

      (1)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價錢)

      (2)1枝菊花多少錢?(不知道)1枝百合花多少錢?(4元)

      (3)先求什么?(1枝菊花的價錢)

      (4)再求什么?(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多少元?)

      (5)好,現在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嘗試列式解答。

      (6)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并說說理由。8÷4=2(元) 2+4=6(元)

      (7)上節課,我們學過,像這樣有聯系的兩個算式,我們可以寫成一個綜合算式,誰會?(8÷4+4)那么,這條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法,我們計算時,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設計意圖:難點就在于此,通過小組的合作,由學生自主探索得出答案,培養學生的合意識。]

      (引導學生說出:1枝菊花的價錢不知道,所以必須先算1枝菊花的價錢,也就是先算除法,再來算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總價錢,所以最后算加法。)

      (8)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們叫它除加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加混合算式中,我們應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9)介紹綜合算式的計算格式和書寫方法(邊講解示范,邊板書)

      8÷4+4

      =2+4

      =6(元)

      (二)探究除減混合運算順序

      師:誰來幫老師想一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1)題目里的“便宜”是什么意思?

      (2)同學們,剛才小紅的問題,我們一下子就把它解決了,老師相信,這個問題也難不倒你們。好,現在讓同學們先自己獨立思考一下,并嘗試在草稿紙上列式計算。

      (3)嗯,大部分同學已想好了,那么現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想法跟同伴說說吧。

      (4)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24÷8=3(元) 5-3=2(元)

      (5)為什么要這樣列式?

      (1枝康乃馨的價錢不知道,所以要先算,然后就可以和1枝玫瑰的價錢比較誰便宜了。)

      (6)還可以怎么列算式?

      還可以列成綜合算式:5-24÷8

      (7)能說說你的想法嗎?

      (8)你的發言太精彩了,那么,我們在計算時是先算減法呢?還是先算除法?為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枝康乃馨的價錢不知道,需要先算出來,所以先算除法)

      (9)小結:像這樣既有減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們叫它除減混合算式。那么在除減混合算式中,我們應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10)5-24÷8

      =5-3

      =2(元)

      (11)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在大家的合作下,這個問題終于解決了,老師真替你們高興!

      三、理解應用、強化體驗

      1、談話:花店老板知道,同學們都想送禮物給媽媽,他很受感動,所以特意抱出來一大束鮮花,說:“只要你能算出花朵的算式,鮮花就送給你了。”同學們,想不想用自己的智慧給媽媽獻上一份的禮物呀?

      ⑴出示花朵計算卡(P19試一試)(同學們,可選擇自己喜歡的花朵來計算,只要你計算對了,花店老板就會把那朵花送給你的,想不想要?加油!)

      強調:計算時,先想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才動筆計算,而且要注意綜合算式的書寫格式。

      [設計意圖:延續新課中的情境,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鞏固所學的新知,也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仔細觀察我們剛算過的這6個算式,都出現過什么運算?(有加減法還有乘除法)

      ⑶歸納小結:有加減又有乘除的算式里,我要先計算(乘除法),后計算(加減法)。

      ⑷師:恭喜這些同學得到了這么多美麗的禮物,這是他們用智慧得到的,媽媽一定會很開心的。

      2、老師想知道大家對剛才總結的規律掌握的好不好,要再考考你們,敢不敢?(P20第4小題)

      3、森林醫生。(P20第3小題)

      大樹爺爺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讓我們幫助大樹爺爺把病治好,使它們健康地笑起來,好嗎?(先引導學生找現病因,再重新更正)

      四、總結歸納、提升經驗

      1、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快樂的40分鐘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你有什么收獲,快和同伴說說吧。(學生暢所欲言)

      2、好,我們明天繼續相約快樂40分,同學們再見!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節課形成一個總體印象。]

      五、板書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課標內容

      有關10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比較重要,它是10以上數的認識和10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本節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學生可以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和相應的減法

      2能用得數是10的加減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點難點

      10的組合和分成

      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

      教學用具

      學具,一盒乒乓球,10個一角硬幣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個蘋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邊數邊貼,并且用1,2,3標出)8,9。這些都是我們的老朋友,在貼上一個蘋果,它是多少?是怎樣表示的?

      2、把10和其他幾個數字進行比較,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3、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地方藏著10。(例如10個手指頭;一盒乒乓球有十個;一元錢有10個一角等。

      4、揭示課題:生活中有那么多10,今天我們就用10來分蘋果。

      出示課題:分蘋果

      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師:老師今天帶來了10個蘋果,想把它分成兩堆,該怎樣分呢?我們大家一起來分分看。

      (1)師生共同參與分蘋果,例如1個和9個。看到這兩堆蘋果,你能想到什么數學問題?(1+9=10/9+1=10)

      (2)還可以怎樣分?同桌一起分一分,擺一擺,其中一同學把發現的數學問題記錄下來。

      (3)全班交流找到的數學問題,并把問題呈現在黑板上。

      (4)看到這些加法題,小朋友們能想到相應的減法題嗎?開動腦筋,我們一起寫一寫。

      2、小朋友還記得手指頭游戲嗎?老師出“1”,小朋友出?可以組成10?現在同桌互相考一考,玩一玩,看看誰是我們班的小機靈,做的.又對又快。

      三,練習鞏固。

      1、現在打開書本40頁,我們來連一連。

      (第1題: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連一連)

      2、爬臺階

      師:看,小老鼠正拿著1塊大骨頭引機靈狗上樓梯,總共有10級臺階,小狗爬到第2級,還有幾級?.......你能用數學表示嗎?

      (1)同桌互相完整說一說,帶上自己的描述性語言

      (2)剛才你的同桌是怎樣說的?

      3、說一說,填一填。

      (1)師:小朋友看到右邊的表格沒,你會填嗎?

      (2)同桌互相檢查

      (3)你能用像“機靈狗爬臺階”這樣的故事來說一說小貓釣魚嗎?回去向你的同學、爸爸媽媽說一說。

      四、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在生活中你用的上嗎?

      五、布置作業

      練一練第2題

      通過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并親手將學習成果展現出來,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建立學習自信心。

      數學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鞏固10的加減法。

      初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傾聽和敘述。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98101頁 學看整時。

      教學目標: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

      2、結合學生生活中的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學會認讀整時,感受時間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學 具:自制鐘表模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老師要求你們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制作一個鐘表的模型,經過老師的檢查,發現你們每個人都做得很漂亮!那老師還想問問,你們的家里有沒有真的鐘表?它有什么用啊?

      2、生自由回答。(可能會說:看時間用)

      3、師:在你的生活中,都什么時候需要看看時間啊?

      4、生自由回答。(可能會說:上學時、看動畫片時等等)

      5、師:除了在家里,你還在哪里見到過鐘表?

      6、生自由回答。(電信局的樓頂上、火車站的'大廳里等等)

      7、師:看來鐘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看鐘表》。(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發散、聯想到哪些場所、什么場合用到時間,充分交流對時間的了解和認識,目的是使學生熟悉、感受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時間,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二、學看整時

      1、認時鐘表面。

      ①、師:今天老師還請來了許多鐘表朋友來和我們一起上課。(課件演示各種鐘表圖片) 它們雖然穿的衣服都不一樣,但在它們身上有著許多共同的特點。(課件演示:鐘表面)

      ②、師:鐘面上都有什么?(生自由發言,可能會說:有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師隨著學生發言引導小結)

      ③、師:每個鐘面上都有12個數字,我們按著從小到大的順序數一數,好嗎?(生數)你們知道它們表示什么嗎?(生自由發言)

      師:鐘面上的12個數字,每個數字都表示一個時刻。1代表1時,就是我們平時說的1點,1時是數學語言,在數學課上我們要用數學語言來表達。2呢、3、4、(師指鐘面說幾個數字)

      ④、師:鐘面上有兩個表針,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課件輔助演示)跟著老師再認一遍,短的是?長的是?

      注:③④的引導順序要隨學生的發言調整。

      2、學看整時。

      ①、師:那你能告訴老師現在鐘面上表示的時間嗎?(學生很可能會說出3時,師課件輔助演示)

      師:為什么是3時?你是怎么想的?(生自由發言)

      師:你的想法是對的!(或你真有想法!)時針指著3,分針指著12就表示3時。(要訓練孩子說完整話:時針指著幾,分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②、師課件依次出示三個鐘面:7時、10時、8時

      師:你能把話說完整嗎?

      生1:時針指著7,分針指著12就是7時。

      生2:時針指著10,分針指著12就是10時。

      生3:時針指著8,分針指著12就是8時。

      ③、師課件同時出示三個鐘面:我們把3時、7時、8時、10時這樣的時刻叫做整時。(板書:3時 7時 8時 整時)

      ⑤、師:同學們,請你們認真觀察,這三個鐘面上的整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自己想好了,可以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

      (設計意圖:整時的判定對于學生而言不是很難,通過對四個鐘面整時的判斷,加上日常生活中的積累,這里設置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⑥、小結:整時的時候分針總是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3、試一試:(學生利用手中學具撥出整時)

      ①、活動要求:一組撥1時,二組撥2時,三組撥3時

      ②、生活動

      ③、反饋。(讓其他組的學生作判斷)

      4、數字符號表示法:

      ①、(課件演示電子表、手機、電視屏幕上的時刻):你見過這樣的時間顯示嗎?(師指課件:這是幾時?)這也是一種時刻的表示方法。

      ②、(課件出示7時、10時、8時)7時還可以寫成7:00,也讀作七時

      ③、同樣的方法寫出10時、8時。

      三、鞏固練習

      1、快樂的一天:

      ①、師引:有一個小朋友也上一年級了,我們一起走進他的一天,看看他是怎么度過的,好嗎?

      ②、學生邊回答邊課件反饋。

      2、過1小時是幾時?

      3、為什么都是10時而小朋友做的事卻不一樣?

      四、數學文化

      古代計時工具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46—49頁,信息窗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等活動,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能估算、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滲透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動畫)

      (森林里要召開運動會。)大象說:“6月1日咱們森林里的動物們要召開一次運動會,森林里的動物這么多,得找一塊寬敞的草地當作運動場。你們誰知道哪有這樣的草地呀?”

      小猴急忙說:在森林南面有一塊長方形草地,可大了。咱們就去那兒吧!”

      小兔說:“在森林北面有一塊正方形草地,比南面的那塊草地大多了,”

      小猴和小兔爭得面紅耳赤,大象和其它小動物都沒了主意。

      大象說:“到底哪一塊草地的面積大呀!我們該選哪一塊草地呀!誰能幫幫我們啊!”

      教師:誰能幫助小動物們解決這一難題呀?

      (用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去擺,測量、計算出這兩塊草地的面積,再比較一下就能知道哪一塊草地的面積大了。)

      教師: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但是你們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太麻煩!)在擺面積單位進行測量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一個計算長方形面積的簡便算法,你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幫助小動物們解決問題。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板題)下面我們就來驗證一下這種方法是否正確。

      板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授

      活動一:

      1.長方形的.面積計算。

      師:這里有一個長方形,請你動動腦筋,計算出它的面積。

      學生操作:用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著長邊擺滿,再沿著寬邊擺滿,再用每排的個數×排數就等于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演示:長擺5個面積單位,寬擺3個面積單位

      師:誰愿意匯報一下你觀察、計算的結果?(媒體演示)

      要求說出: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平方厘米。

      *沿著長邊擺()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排就是()平方厘米。

      *沿著寬邊擺()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就有()排。

      2、填題卡

      每 排 的 個數排 數面積(平方厘米)

      圖1

      圖2

      圖3

      匯報結果。

      教師:知道每排的個數和排數,就能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通常我們在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時候用長乘以寬。即: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活動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1、有一個長9分米,寬6分米的長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這個長方形的長減少1分米,寬不變。那么現在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如果長再繼續減少,減少到6分米,寬不變。這時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③怎樣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呢?

      6×6=36(平方分米)

      *觀察這個長方形,你發現了什么?(這是一個正方形)

      *怎樣求正方形的面積呢?(邊長×邊長)

      *為什么?

      因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長×寬也就是邊長×邊長。

      ④歸納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誰能概括一下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課堂: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課堂練習設計: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面積單位間的換算。2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練習。

      教學目標:

      1.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并能進行簡單換算。

      2.通過學生的猜想、驗證等方法,出面積單位的換算關系。

      3.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體驗數學與生活得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能靈活換算面積單位、解決面積問題。

      教學過程:

      (—)在探究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時,應從情境圖中的掛毯入手,讓學生動筆算一算

      對學生計算時幾種不同的情況分別進行板書

      (1)10*10=100(平方分米)

      (2)10分米=1米1*1=1(平方米)

      (3)10分米=100厘米100*100=10000(平方厘米)讓同學們小組討論:同學們出現了不同的計算方法,最后的結果怎么不相等那?這些面積單位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那?得出結論: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重點讓學生說明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二)在設計練習題時,應考慮以下幾種題型

      1自主練習第五題。學生獨立進行單位的換算,在交流中進一步明確單位間換算的方法

      2自主練習第七題。學生弄懂題意,然后自主解決問題

      3拓展練習

      (1)學校用50塊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地轉鋪好了一個水池的底面,這個水池底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2)一張正方形的紙片長8厘米,寬6厘米,從這個長方形中減去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首先讓學生討論,怎樣剪去才能使正方形的面積最大?剩下的是一個什么圖形?

      (3)如果長和寬都是整數,圍城面積是36平方厘米的圖形有幾種圍法?算一算添在表中

      長(CM)

      寬(CM)

      面積

      此題的設計,即可鞏固前面學習的面積計算的知識,又可以滲透面積和長方形的長、寬、之間的內在聯系。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獨立設計,引導學生體會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在填表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其中的規律,當長方形的面積不變,他的長越大,寬就越小,長越小,寬就越大。

      課堂:

      課堂練習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69頁例1及相關練習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上冊學習了20以內加減法,和在本單元中學習了兩位數與一位數、整十數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對已學知識的進一步深入,同時又為今后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奠定基礎。本課在整個100以內減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中教學內容難度不大,很多學生對這類計算有過嘗試,但對于算理的理解比較模糊。本節課重點是引導學生利用舊知遷移,借助學具,直觀操作,建立對減法過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語言表征出來,并能運用新知解決數學問題,為學習下一課時退位減法最好準備。

      教學目標:

      1.在掌握算理的基礎之上,熟練口算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的算理。

      3.通過分組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的算理,能區分兩位數減一位數與兩位數減整十數算法的不同。

      教學準備:

      課件、情境圖、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課件出示)

      (一)撥一撥。(在計數器上撥數,比較每組數表示的意義。)

      1.7和70

      2.45和40

      3.82和2

      (二)口算。“開火車”形式進行練習。

      90-70= 80-40= 70+5=

      34+4= 5+32=

      4+( )=66 60+( )=68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憶舊知,梳理已有的知識經驗,激活學生頭腦中與本課相關的.已有知識,為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二、情境引入,初步體會算法

      (一)結合情境圖,了解信息 提出問題

      1.小小圖書館(課件出示主題圖)

      教師:一(1)圖書館開館了,小小圖書管理員正忙著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了解信息,提出問題。(課件呈現)

      教師:從圖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相關信息。

      (1)有35本故事書,借出2本。還剩下多少本故事書?

      (2)有35本動漫書,借出20本。還剩下多少本動漫書?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并選擇性板書本課所要解決的問題。可讓學生結合信息完整把問題敘述出來。

      (二)列出算式,對比分析

      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35-2= 35-20

      教師: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可能回答:都是減法算式,第一題是減一位數,第二題是減兩位數,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課題。

      (三)猜測結果,引發探究

      學生互相說說算式結果。

      教師追問:同學說的結果是否正確,我們一起來驗證。

      (四)借助學具,直觀感悟

      教師:可以嘗試使用計數器和小棒幫助計算。

      預設的方法有:

      1.直接數數方法:35-2往前數2個,就是33;35-20是10個10個地數,往前數2個10就是25、15。

      2.小棒操作,直觀呈現過程。

      3.計數器撥數,位值思想滲透。

      (五)回顧交流 理解算理。

      教師根據學生表述過程,在算式中體現過程和方法,數形結合,由抽象向具象過渡。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不要束縛學生計算方法,可以讓學生借助學具,選擇性進行操作,自主探索性學習,通過學生匯報不同方法,進行互相學習,交流,相互補充,既尊重學生個性的展示,有體現算法多樣化。教師則利用課件將直觀地操作圖口算過程對應起來,多途徑促進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三、對比感知,明確算理

      (一) 簡化思維突出重點(課件出示)

      引導學生回顧剛才擺小棒和用計數器計算的過程。

      先讓學生思考片刻,再利用課件把擺小棒和計數器撥數的過程動態演示,根據學具操作過程,課件出示算式計算過程。再次讓學生感悟算理。

      (二)回顧比較,認識本質

      1.比較“35-2”和“35-20”計算有什么不同?

      2.同桌交流,相互討論,回憶操作和計算過程。

      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小棒和計數器操作過程中的捆數(幾個十)、根數(幾個一)及十位和個位的計算順序表述,突出算式的區別,同時內化位值概念。

      3.概念小結: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加、減。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再結合學具,課件輔助,回憶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過程。再將兩個算式的算法進行比較區分,在對比中感知算法和對算理的明確認識。】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一)我來試試。(分組撥數計算)

      78-5= 65-4=

      78-50= 65-40=

      要求:分為男生、女生兩組,都先撥出“78”,男生組計算“78-5=”;女生組計算“78-50=”。匯報結果,比較兩組分別是在什么數位上撥去珠子,再次明確算法。

      (二)選蘋果。(改錯題)

      出示蘋果算式,判斷各題計算是否正確。

      同學們交流匯報,分析錯因。

      師生小結: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課件出示)

      四、鞏固應用,反饋練習

      (一)完成教材第69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匯報算法。

      (二)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的“解決問題”。

      運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創造算式。

      出示卡片

      教師:從中任選2個數創造一個算式。根據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

      可能會有:

      56+30= 56—30= 30+3=

      56+3= 56-3= 30-3=

      以“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口算。

      最后一題是退位減法,為下節課學習做孕伏。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設計,既讓學生在計算過程逐漸熟練算法,明晰算理。又關注全體參與度,整體反饋,匯報結果。并把學生自評和互評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這個環節讓學生通過獨立計算,相互交流,創造算式進一步鞏固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的算法,又為下節課學習退位減法做孕伏。】

      六、暢談收獲

      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天堂AV女优一区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 亚欧国产一级在线免费 | 亚洲精品高清Av在线播放 | 一级少妇女片试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