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教案4篇(通用)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尋找生活中的數字,感知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對數字感興趣,進一步鞏固對數字的認識。
活動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寫有數字的常見物體或圖片(手表、鬧鐘、日歷、尺、磅秤、藥瓶、家用電器、溫度計等),陳列在室內。
教師準備帶有數字的其他實物或圖片,分類陳列。
活動過程:
幼兒介紹自帶的有數字的實物,說明物體上的數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想一想還在哪些地方或物體上看到過數字,并猜想數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它們在人們生活中的功用(如門牌、車牌、交通燈、聲音分貝表等)。
教師出示帶有數字的其他實物或圖片,啟發幼兒說出每種物體上數字的用途,讓幼兒體驗到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如:說說家里哪些物體上有數字,
它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你還在哪些地方或物體上看見過數字,它們各有什么用處?
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數字,會怎么樣?
幼兒園小班教案 我們一起玩紙圈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一、設計思路:
數數活動一直滲透于各種活動之中,數的機會蠻多,但對于兩堆東西進行比較還未曾開展過,而針對小班孩子的數領域基本目標中有“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或一樣多,并在游戲分發玩具及用品結束后知道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是一樣多”這一要求,因此活動就此產生。
整個活動借助PPT為媒體,以“過生日”情境為主線,以“請客人”“送禮物”、“收禮物”等游戲情節貫穿其中,將數學內容融進游戲中,通過創設與生活有關的一些場景,選用幼兒熟悉的游戲玩具做為操作材料,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自主探索、感知數量之間的關系。在數禮物過程中數數數量,在比較中發現有多有少的基礎上滲透一一對應的方法。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誰來了,情境導入,激發幼兒過生日的興趣;第二環節:過生日,感知物體的`多少,比較多少;第三個環節:送禮物,個體嘗試感知多少。
二、活動目標:
1、在小兔過生日的情境中,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
2、體驗與朋友過生日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PPT、圖片若干(餅干、蘿卜、骨頭等)。
四、活動過程:
(一)誰來了——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兩位新朋友。看看它們是誰?(小狗,小兔)
2、今天是它們的生日,歡迎小狗和小兔。
:和好朋友一起過生日真開心。
(二)過生日——感知物體的多少,比較多少。
1、第一次收禮物。
(1)今天是小狗和小兔的生日,他們收到了許多許多禮物。
(2)小兔收到了什么禮物?(蘿卜)有幾個?我們伸出小手數一數。
(3)小狗收到了什么禮物?(骨頭)有幾根骨頭?
(4)請幼兒想辦法比較誰的禮物多?
:小狗收到3根骨頭,小兔收到4根胡蘿卜,小兔禮物比小狗多一個。
2、第二次收禮物。
(1)小兔收到了什么禮物?小狗收到了什么禮物?
(2)如何知道,是4個蘋果多,還是5個蘑菇多?
(4)你是用什么好辦法知道的?(幼兒操作)
3、小兔收到了什么禮物,有幾塊餅干?小狗收到了什么,有幾根骨頭?
請幼兒比較,誰的禮物多?
:小狗和小兔收到的禮物一樣多。
(三)送禮物——個體嘗試感知多少。
我們也來為小兔和小狗送禮物,數數紅紅蘋果多還是綠綠蘋果多?
提示: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認識4以內的數量,知道它能表示相應物體的數量,鞏固對4以內數字的認識。
2. 喜歡擺弄、操作數學活動材料,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樂于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具:電腦、投影儀、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磁帶。
2.學具:分組材料:第 1 組是印有數字的作業紙,第 2 組是畫有水果的圖片,第 3是組數字紙卡、水果印泥。
人手一份 1~4數字卡,蘋果圖片4張。
3. 環境布置:幼兒坐在地毯上成半圓形,每人面前放一個小盤子(盤子內放 1~5數字卡、蘋果圖片)。
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認識數字 4,感知 4的數量;難點:是正確感知 4以內的數量。
活動過程:
1、利用情景、導入課題師:小朋友們,今天一個果園的主人說他的果園種了好多的水果,要請小二班的小朋友去他的果園參觀,一起分享他種的水果。(教案出自:)(出示課件,利用畫面,調動了每位幼兒的注意力和學習的積極性。)小二班的小朋友都要學會數數和認識今天所學的.數字,才有資格分享他的水果,小朋友們有沒有信心?
好,現在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出發吧!
2、復習數字 2、3及其數量師:請小朋友們數一數圖片里有多少個蘋果呀?可以用數字幾表示?請小朋友從盤內取出相應的數字。
3.認識數字4,感知4的數量出示桔子圖景,請幼兒目測桔子數量,認識數字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像什么。
師:4除了可以表示 4 個桔子,還可以表示什么呢?現在小朋友們就和周圍的同伴相互討論、交流一下,然后讓小朋友們講一講。
4.游戲"看數取蘋果"師:出示數字請幼兒看數取相應的蘋果,邊拿邊說:1、2、3……,個蘋果和數字做朋友,并引導幼兒反復練習。
5.分組操作活動告訴幼兒水果寶寶還想和小朋友做游戲,向幼兒介紹分組游戲內容及規則。
師:現在老師分下組,第 1組的小朋友看數字畫自己喜愛的水果;第 2 組看水果貼數字;第 3 組看數字印水果印泥。大家可以自由選擇游戲內容,待會老師要讓小朋友們邊操作邊講述。(教案出自:)(如數字 3 和 1個水果做朋友,幼兒做完一組后可交換形式。)
6.作品展示,互相交流,師生互評。
延伸活動: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幼兒為水果寶寶們唱歌、跳舞,隨音樂出活動室。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教幼兒能夠對大小區別較明顯的4—6個物體,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序。
2、復習5以內的數數。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實物套娃1套
2、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圓形塑料片一組5張,每人一組。
教學過程
(一)觀察:教師出示教具,引導幼兒積極性,并發給每個幼兒大小不同的圓形塑料片各5個,先讓幼兒擺弄觀察,然后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塑料片是什么顏色。
(二)引導幼兒按大小進行排序
1、先請幼兒把塑料片找出來放在一起。
2、依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序。
3、教師檢查,對分類有錯誤的幼兒給予啟發和幫助。
4、請幼兒看看塑料片,塑料片是按什么順序進行的排序,指定幼兒回答。
(三)引導幼兒數數,并查出套娃有幾個
(四)拼擺游戲
1、請幼兒拿出塑料片,任意拼擺一種東西或圖形
2、教師巡視,對拼的好的幼兒給予表揚,請幼兒說說自己拼擺的東西一共用幾個塑料片拼的。
(五)小結
教學反思:
一環又一環的情境創設抓住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興趣中學會了能按從大到小排序或從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學。
本節課幼兒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兒有的操作沒能完成,這需要教師課下幫助幼兒完成,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下數學教案06-23
小班數學教案12-30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03-26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8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8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7
(經典)小班數學教案07-22
【經典】小班數學教案07-22
小班數學教案[經典]07-26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