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班數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內容:科學:按顏色分類(領114)
活動目標:
1。區分紅、黃、藍三種顏色,按顏色的標記分類。
2。能用語言表述分類的結果。
活動重難點:會按顏色的標記來分類。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在美工活動及日常工作中已經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2。物質準備:紅、黃、藍顏色標記若干,小兔子玩偶三個。花片
3。環境創設:創設“小兔的家”環境。(桌上放有紅、黃、藍色的東西)活動預設:
一、以“參觀小兔家”的游戲形式引入,復習對紅色、黃色、藍色的認識。提問:小兔的桌上有什么?是什么顏色的?
二、游戲“給小兔送花”
1。認識顏色標記。提問:這三只小兔子都有自己喜歡的顏色,它們穿著自己喜歡的顏色的.裙子,看看它們穿了什么顏色的裙子?
2。游戲
引導語:喜歡紅色的小兔子,要送給它什么顏色的花呢?請你把花送給它。然后再分別給喜歡黃色的小兔和喜歡藍色的小兔送花。
三、游戲:相同顏色在一起。
游戲規則:幼兒自由選取紅、黃、藍顏色標記一個,教師引導幼兒按標記的顏色站在一起。再交換顏色標記,再次游戲。
引導語: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顏色標記,請手那相同顏色標記的小朋友站在一起。
四、結束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我們班“有趣的滾動”區域游戲里,放著各種各樣的瓶子,常常看到小朋友們拿著瓶子在受禮拍著、搖著,在地上滾著、踢著,還有的自發地根據瓶子的顏色拍起了隊等等,似乎總也玩不夠,對瓶子表現出了極大的 熱情和興趣。看到孩子們這些表現,我不禁想:是否能夠把小朋友們喜愛的瓶子和相對比較枯燥的數學知識結合在一起呢?平時我們在進行數學練習時大多是機械地完成數學畫冊上的作業,幼兒缺少實際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感受的過程。因此,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在和“瓶寶寶”玩玩、樂樂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字和數量間關系的理解,同時提高對幾何圖形的形狀、顏色的辨別能力。
活動目標:
1、復習8以內的數字,正確感知數字和實物之間的關系,嘗試按數字大小進行排序。
2、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的不同特征,嘗試按一種特征進行分類。
3、在活動中感受到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和幼兒人數相等的純凈水瓶子和貼有各種幾何圖形的瓶帽子;
2、和瓶蓋相對應的幾何圖形點:
3、玻璃球;
4、紅、黃、藍三條線。
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寶寶”,導入活動。
師:瓶寶寶可愛嗎?你們想不想要?
二、看看“瓶帽子”,感知不同圖形的基本特征。
1、觀察比較瓶帽子上不同新狀、顏色的圖形。
師:看看你的瓶寶寶,它的帽子是什么樣的?
和你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
2、看看找找和瓶帽子一樣的形狀點。
師:請你們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和你的瓶寶寶帽子一樣的點,站在上面。
三、玩玩“瓶寶寶”,探索各種不同的玩法。
1、幼兒自由探索瓶寶寶的玩法。
2、集體用瓶寶寶來玩“拍一拍”的游戲。
師:我們一起來聽音樂和瓶寶寶拍拍手。
四、幫幫“瓶寶寶”,為它找“舞伴”。
1、說說每個數字對應的玻璃球數量。
師:數字找幾個玻璃球?數字2呢?…數字8呢?
2、集體為老師的“瓶寶寶”找玻璃球。
師:大家先為老師的瓶寶寶找玻璃球吧。
3、幼兒獨立找玻璃球,并互相檢查。
師:小朋友自己到后面去找找玻璃球吧,找好后請你旁邊的`好朋友幫忙檢查一下。
五、帶著“瓶寶寶”,排隊開舞會。
1、幼兒按瓶寶寶帽子的顏色分別站到相應顏色的線上。
師:紅帽子應該站在什么顏色的線上?
2、按瓶帽子上數字的大小調整隊伍。
師:數字1排第幾個?…8呢?
3、聽音樂,帶“瓶寶寶”跳舞,并結束活動。
師:現在我們隊伍也排好了,位置也調整對了,就可以跳舞啦!
教學反思:
《和瓶寶寶一起玩》是一個用來復習幼兒以前所學知識的游戲活動。通過請幼兒幫助“瓶寶寶”找帽子――找舞伴――找隊伍三個過程來分別達到制定的教學目標。活動結束,感悟如下:
1、《綱要》中提出:我們應給幼兒提供誘人的,可操作的材料,而且這些材料應該是兒童先前經驗過的。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使用了生活中隨處可見極其普通的礦泉水瓶子,在給它貼上眼睛、鼻子、嘴巴進行裝飾后,就變成了一個可愛的“瓶寶寶”。果然,活動中很快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并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我還在瓶蓋子上貼上顏色不同、形狀不同、數字也不同的幾何圖形來把它當成“瓶寶寶”的帽子,這樣就將本次活動中所涉及的內容全部都蘊涵到了一個小小的瓶蓋上,幼兒操作非常方便,避免了以往數學活動中教具多、學具多的苦惱。
2、在這次的數學活動中,我除了在材料的提供上緊緊地抓住了《綱要》中的要求外,在過程的設計上也是密切地圍繞著《綱要》中提出的“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數學、理解數學、學習數學”這一指導思想,為幼兒設計了很多“任務”,使他們在幫助“瓶寶寶”的過程中運用并復習了以往所學的知識,如正確理解數字1-8所表示的數量,按物體的兩種特征進行分類等等。在整個的過程中,我努力通過自己的語氣、神態以及交流方式來和幼兒共同創設一個寬松、自由、民主的活動氛圍,使幼兒輕松地學,快樂地做。令人高興的是,活動中幼兒的表現也非常地出色,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完成了每個“任務”,這樣也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感受了幫助別人的快樂。
3、當然,活動中也有我感到不足的地方。像活動的結束部分,請幼兒按數字大小調整隊伍這個環節。記得試教時,我是請幼兒自己根據數字來調整隊伍的,有一部分孩子沒能很快地完成“任務”,場面顯得有點混亂。當時我就想:一定要把這個環節改掉,要不然這么亂的場面,聽課老師看了會怎么想!于是,為了我個人的“面子”,在第二天上課時就變成了我喊一個數字,拿這個數字的小朋友就排到前面來。果然,隊伍排的有條不紊了,可孩子們也失去嘗試的機會了。現在想來,很是后悔,為什么就不能允許孩子出錯呢?發現錯誤然后糾正、學習不也是孩子的一種學習方式嗎?曾記得有人說過:犯錯是孩子的權利。而現在僅僅因為我一時的虛榮心就剝奪了孩子的這種權利,我為我自己感到羞愧。我想:今后都讓我們拋棄那些無謂的顧慮吧,真正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一心一意地為孩子上他們自己的課!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對圖形進行組合拼搭。
2、結合自己的圖形認知經驗,幫助朋友解決問題。
3、認清圖形的名稱。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形片若干、正方形底板幼兒人手一份、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圖形捉迷藏
1、 點擊課件,出現三個圖形
------你認識它們嗎?它們是什么形狀?
小結:它們是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
2、 找圖形
------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躲到哪里去了?你在圖片的什么地方發現了它們?
小結:原來在我們的身邊藏著那么多的圖形寶寶。
二、圖形寶寶幫大忙
1、寶寶想玩滑滑梯
------滑滑梯是什么樣子的?哪個圖形像斜坡?三角形怎么放更像滑滑梯?(轉一轉)
小結:圖形可以轉一轉,轉一轉說不定就能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2、汽車輪胎壞了
-------誰能變成汽車的輪子呢?沒有圓形怎么辦?這三個圖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圓形)誰能變出圓形?
小結:原來兩個半圓形拼起來就是一個圓形。
三、 拼出正方形
------電視柜是什么?哪個圖形可以做電視柜?(正方形)正方形躲起來了,可以用什么圖形幫幫忙,拼出正方形呢?你們自己去試試看。請幼兒將不同的圖形片貼在正方形的'輪廓上,嘗試拼搭出正方形。教師與幼兒分享經驗。
小結:原來正方形可以用其它圖形拼出來。兩個長方形可以拼出正方形,四個小正方形也可以拼出長方形,還可以用兩個三角形拼出一個大正方形。兒童早期對圖形的認識是與其生活周圍客觀環境相聯系的,他們所感知到的形狀大多來源于現實中具體的客觀實體。教師根據幼兒認識圖形的特點,組織小班幼兒開展了《有趣的圖形》的活動,那么這節課,帶給我們的思考是什么?
拋問:
1. 說說小班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特點?
2. 教師如何將認識幾何圖形與幼兒生活周圍的客觀環境相聯系?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感知4以內的數量。
2、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并說出總數。
活動準備
春天背景圖一張,1個春姑娘,2朵花,3只小鳥,4只小白兔,1—4的數卡,三只禮品盒(內有二個娃娃,三本圖書,四只乒乓球);幼兒人手一份1—4的點卡。
活動過程
1、看一看
師:春天到了,春姑娘來了(出示背景圖),我們來看一看有幾個春姑娘(1個),一個春姑娘的好朋友是數字1(師出示數字1)。花兒也開了,(師出示花)我們來數數有幾朵花,要求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2朵),2朵花的好朋友是數字2,(師出示數字2),小鳥也飛來了,我們一起來數數有幾只小鳥,要求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3只),3只小鳥的.好朋友是數字3。(師出示數字3),小白兔也到草地上來做游戲了,數數有幾只小白兔(4只),要求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4只),4只小白兔的好朋友是數字4。(師出示數字4)
2、摸一摸
師出示三只禮品盒:“春姑娘給我們帶來了三只禮品盒,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盒子里是什么?”。"來;自。屈;老師;教。案;請個別幼兒上來觸摸感知,其余幼兒一起驗證。
3、動一動
游戲:聽音找點卡。
師:老師為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份點子卡片,請小朋友豎起耳朵聽仔細,老師拍了幾下鈴鼓,你們就找出幾的點子卡片。
4、結束活動: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
師:當聽到‘天黑了’,請小朋友看清老師手里的數字,就找幾個好朋友變成石頭,這樣老狼就不會抓到了。
活動延伸
繼續探索教室內、家中4以內的物品,鞏固按物數數的方法,并說出總數。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能感知到事物的數量關系并能手口一致地點數4以內物體的數量,是小班幼兒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本節課我注重從感知入手,結合生活經驗,感知4以內的數量,通過游戲使幼兒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和按數量匹配相應的實物。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7以內的數。
2,對點數活動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水果、小動物卡片,排序板
活動過程:
1. 變魔術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神秘的寶盒,你們想不想知道盒子里面裝的是什么呀?
老師請小朋友來摸一摸盒子里到底是什么神秘的.東西。
(1-7個物體,幼兒學數,強調從左往右數)
2. 游戲:拍一拍
(1)師:下面老師要帶小朋友們玩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拍一拍。老師報數字,小朋友們要根據老師所報的數字拍手,拍肩或者拍 腿。
例如:老師說我說3,你要說我拍3.然后拍3下。
個別幼兒嘗試。
總結:老師發現小朋友們都能數正確,真不錯!
3. 集體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
師: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一些水果,小動物,還有一塊操作板,老師說一個數字,小朋友們要在操作板上擺放水果和小動物,擺的數量要和老師一樣多。
要求:從小紅旗后面從左往右一個一個排,排在線上面)
(2)看圖點數
老師這里有幾個點卡寶寶,請小朋友帶著點卡寶寶去數給客人老師聽一聽。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學習按照物體的某一特征(顏色或形狀)進行分類,并會選擇相應的標記。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
1、教具:紅色的圓片片、方片片各5個;紅、綠、方、圓標記各一個。
2、小組操作材料:紅、綠、方、圓標記和分類盒人手一份。
第一組:紅、綠瓶蓋各3個(共5份);第二組:紅、綠棋子各3個(共5份);第三組:方、圓同色小積木各3個(共5份);第四組:方、圓同色卡片各3個(共5份);第五組:方、圓同色棋子各3個(共5份)。
3、活動場地布置:紅色、綠色的方圈、圓圈若干個。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創設為小貓整理玩具的情景,激發孩子分玩具的`興趣
① 請一幼兒將一樣的片片放在一起。
② 請幼兒選擇相應的標記,邊送邊說:“x標記送給x片片。
2、小組活動:鼓勵幼兒幫助小貓認真、仔細地分玩具,并做好標記
第一組:分紅、綠瓶蓋;第二組:分紅、綠棋子;第三組:分方、圓同色小積木;第四組:分方、圓同色卡片;第五組:分方、圓同色棋子。
操作要求:①分好玩具再送標記,一邊送一邊說:“x標記送給xx。”
③ 玩好一組,可以請老師檢查后,整理好學具再到另一組活動。
3、游戲:找圈圈
按標記聽琴聲滑音迅速站到相應的圈圈里。(鞏固分類,提高幼兒排除顏色、形狀的干擾,按標記選擇相應圈圈的能力。)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教案12-30
小班下數學教案06-23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8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8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7
(經典)小班數學教案07-22
【經典】小班數學教案07-22
小班數學教案[經典]07-26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03-26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