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大全5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生活中有規律的序列,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辨認圖形排列的規則,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該圖形。
3.發展觀察、分析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前在活動室布置四個活動區域:"超市"、"書店"、"展示大舞臺"、"數學角"。
2.在"超市"里擺滿五顏六色的項鏈、花紋有一定規律的發飾、桌布、衣服、包裝紙,卡片花邊、國際象棋棋盤,美人痣。
3."書店"里擺設按事件變化的先后順序排列的圖片:有種子發牙、蝌蚪變青蛙、月圓月缺、小孩長大成人。
4."展示大舞臺"里準備了各種顏色的紙環、五顏六色的彩色紙、串珠、純白色的衣服、褲子、圍巾、裙子、手套、襪子、剪刀、畫筆、花邊、各種顏料、針線、雙面膠。
5."數學角"里準備了按故事情節變化的先后順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感知活動--逛"超市" 安排、布置適宜的學習環境,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老師以朋友身份帶領幼兒"逛超市","超市"里擺滿了的各式各樣的東西,讓孩子們感知事物的序列變化,從而感知事物的美,進一步讓幼兒們說出你所見到的物體是用怎樣的規律排序的,然后記錄下來,看誰記錄的畫面最美,就在額頭中間貼上一顆"美人痣。"
二、合作活動--逛"書店"老師帶幼兒們逛完了"超市",又帶領幼兒們來到了"書店",這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故事書、圖片。老師說"孩子們,今天書店阿姨把圖片的順序搞錯了,我們來幫助阿姨給圖片分類排序好嗎?"大家等不急了,忙說:"好!"接著幼兒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發的組織成一組,開始按事件變化的先后順序排列圖片,幼兒拼拼說說,合作活動,這樣既發展了幼兒的口語,又培養了幼兒熱愛集體的好品德。接著,每組推選一名代言人起來表述本組的'排列結果,說出小組的隊名、口號,展示交流,要求發言的幼兒用"先……后……最后……"的句式來講述。
三、操作活動--展示大舞臺老師帶領孩子們幫"書店"阿姨把圖片整理好后,又帶大家來到"展示大舞臺",這里是幼兒們動手操作的區域;在這里,幼兒們可以充分自主的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里,老師給他們準備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材料;在這里,小朋友們可以盡情的享受創造的樂趣,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習數學的心趣,一舉幾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動開始,老師以一個主持人的身份出現在小朋友的活動中,小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后,帶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臺,在輕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樣展示自己的風采。每一個"模特"展示完畢,"主持人"采訪"模特":"你脖子上的項鏈的創作靈感來自怎樣的排序規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項鏈是用紅、黃、藍、綠,紅、黃、藍、綠.....的規律來排列制成的,記住我哦,我是二十號選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著喊:"下一個。"一個個都是那么自信,一個個都是那么出色,一個個都是那么充滿活力,最后主持人講評:每一個參賽選手都表現不錯,都發給一份優秀獎。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欲望。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呢的):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陀螺、錄音機、轉椅、鐘表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夠大膽表述。
(2)教師發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么有趣的現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展示。
2、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欲望。
(1)幼兒自由討論:我們能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2)集體交流,你發現了什么能轉動?它的轉動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3、發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想讓什么轉動起來?轉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4、通過游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 讓幼兒嘗試把自己的身體轉動起來,在玩的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2) 交流:說一說自己讓自己身體的那個部位轉動了起來?如果某一部位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活動延伸】
1、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尋找、探索、發現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積極動手操作,嘗試用數字、符號記錄豆子的數量及排列的結果。
2.初步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一樣多的種子排列時,大種子排的長,小種子排的短;隊伍一樣長時,大種子用的少,小種子用的'多。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共同豆子。
2.一排豆子,2張排列卡
3.磁性黑板磁鐵、記錄單、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發現,有哪些豆寶寶。
1、引導幼兒觀察盤中有哪些豆寶寶。
2、請幼兒將三種豆寶寶分類,感知并在集體中交流每種豆子的數量。
3、在第一張排列卡上記錄豆子的數量。
4、討論:在一張紙上同時記錄三種豆子的數量、怎樣記錄才清楚
5、請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觀察結果,并在集體中進行交流。
二.隊伍排到哪里——記得清楚,看得明白。
1、嘗試讓一種豆寶寶在第二張排列卡的線上排隊。
2、討論:隊伍有多長?
3、鼓勵幼兒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討論拿掉豆寶寶后,也能讓別人知道種子排的隊伍有多長的方法。
三.猜測并實踐——豆寶寶排隊。
1、請幼兒猜測:讓三種豆寶寶分別在第二張排列卡上排排隊,從短線處開始排起,一個挨著一個,哪一種豆寶寶排的隊伍最長,哪一種最短,為什么?
2、動手試一試
3、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4、討論自己的操作結果,為什么?
5、鼓勵幼兒大膽的運用數字、符號、圖畫以及表格記錄排列的結果。然后積極交流自己的發現,說出原因。
活動建議
區角活動:在科學區,比較自己收集來的其他豆寶寶,為他們排隊,感知物體大小和隊伍長短的關系。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編5以內的加法應用題。
2.初步獲得編加法應用題的感性經驗。
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材料:1個小熊玩具和1個小老虎玩具,玩具蘋果4個。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內分別裝有5以內的玩具,如有的裝公共汽車3輛、有的裝小轎車4輛、有的裝小兔2只、有的裝水果5個等。
分組活動材料:桌上擺放5輛車,有公共汽車和小轎車、有紅色的.和黑色的車;桌上擺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桌上擺放3個玩具碗,大小、顏色不同;桌上擺放4個蘋果,大小、顏色不同。
活動過程:
1.教師邊操作實物邊描述。
師:我先買了1個小熊玩具,又買了1個小老虎玩具,我一共買了2個玩具。剛才老師怎么說的?請小?請小朋友照著老師說也來說一說。
教師出示4個蘋果,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描述。
2.幼兒根據自己框子里的玩具,學習描述。
(1)幼兒兩人一組,根據筐子里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師傾聽幼兒編題情況。
(2)師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可以怎么說?
3.教師在幼兒描述的基礎上,仿編加法應用題。
(1)師:如果把"一共有3輛汽車"變成一個問題問大家,應該怎么問?(一共有幾輛汽車?)(2)提出要求:請小朋友根據框子里的玩具情況編一道加法應用題吧。
(3)幼兒兩人一組,根據筐子里的玩具情況仿編應用題。
(4)師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編應用題的?
4.幼兒分組活動,根據情景自由編加法應用題。
介紹各組材料:
第一組:桌上擺放5輛車,有公共汽車和小轎車、有紅色的和黑色的車;第二組:桌上擺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第三組:桌上擺放3個玩具碗,大小、顏色不同;第四組:桌上擺放4個蘋果,大小、顏色不同。
玩法:兩人一組,根據桌上擺放的玩具編加法應用題。一個編,一個聽,然后交換角色,繼續觀察玩上的不同點,編另外一道加法應用題。
幼兒分組自由編加活動應用題。教師傾聽幼兒編題情況,特別是最后的問句。
師幼分享交流:你選用什么玩具?怎么編題的?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數學區投放玩具,引導幼兒根據玩具特征仿編加法應用題。
生活活動:鼓勵幼兒利用周圍環境中的事物編加法應用題。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同伴間團結協作的精神。
2.發展幼兒觀察、推理能力,能運用知識遷移學習。
3.在理解、運用規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8的組成。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通過觀察發現事物間的數量關系。
活動難點:
通過翻圓點卡片,自己探索找出8的組成。
活動準備:
小圓卡片(每人十個)、數字卡片(1——9、分合號每人兩套)、教師操作數字卡片一套、課件、找朋友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游戲“我問你答”,復習鞏固7的組成。
“小朋友,我問你,7可以分成1和幾。”“高老師,我告訴你,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來是7。”“7有6種分合法。”
個別集體分別進行。
幼兒集體完整讀7的組成式。
二、展開。
1.觀察圖片,發現數量關系,列出組成式。
引導語:春天來了,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請仔細觀察圖片,看看蝴蝶有什么不同?
(1)幼兒觀察、討論發現圖中蝴蝶的.大小、顏色、方位、翅膀折合所隱含的數量關系。
(2)誰能根據蝴蝶的一種不同,列出組成式。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根據互換規律列出另外四組組成式。
2.引導幼兒第二次探索操作圓點卡片,按照互補規律列出8的組成式。
請小朋友操作圓點卡片,將8的組成式有序的進行排列,相互說一說。
提問:你是怎么擺放的?這是按照什么規律擺放的?
教師小結:一個部分數逐一增加,另一部分數就逐一減少,這是按互不規律擺放的。兩個部分數交換位置,總數不變,這是按互換規律擺放的。
一名幼兒上前在集體面前,擺出8的組成式。
3.幼兒完整認讀”8”的組成式。
8 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來是8;8可以分成2和6,2和6合起來是8;8可以分成3和5,3和5合起來是8;8可以分成4和4,4和4合起來是8;8 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起來是8;8可以分成6和2,6和2合起來是8;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起來是8;8一共有7種分合法。
4.內化遷移——-幼兒游戲
湊數游戲:
老師說一個數,幼兒說一個數,兩個數合起來是8。
兩名幼兒分別說一個數,兩個數合起來是8。
三、結束
找朋友游戲:幼兒每人身上貼著一個數字,聽到找朋友的音樂自己去找,和自己身上的數合起來是8,音樂一停,馬上找到好朋友拉手站在一起。
活動反思:
優點:本次活動選自山大版教材《學習8、9的組成》,我根據我班幼兒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特點,只進行8的組成。從一開始的問答游戲:復習7的組成到接下來的看圖片發現蝴蝶的不同,再到后來操作圓點卡片自由探索8的組成,到最后的內化遷移的游戲鞏固,整個活動環節流暢,《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動中貫穿了很多游戲,以便與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感到數學的樂趣。幼兒對這些游戲也非常感興趣。
不足:
在剛開始幼兒自己觀察發現數量關系是一個很好的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方法,老師將這一環節直接給出幼兒答案:藍蝴蝶有幾只,黃蝴蝶有幾只,天空中飛的有幾只,落在花上的有幾只。在幼兒操作圓點卡片的時候,部分幼兒直接將8的組成式擺出來了,并沒有按照操作圓點卡片的步驟進行擺出。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0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4
幼兒大班數學教案11-06
排序大班數學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