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學數學教案3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了解計數單位、數位的產生,進一步認識萬級的計數單位和數位,掌握含個級和萬級的數位順序表;理解整萬數表示的意義,能正確地讀、寫整萬數。
2. 聯系實際,初步感知整萬數的大小,感受整萬數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 了解計數單位和數位
由時間單位和面積單位的選擇引入,說明人們在測量和計算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
師:計數時要用到計數單位。你知道什么是計數嗎?(不知道)
師:簡單的說,計數就是數數。(出示石子計數的圖片)人類祖先曾經用過石子計數,例如抓到1只羊,用1個小石子表示;(出示很多石子)這位祖先抓到的羊很多(學生笑),怎么辦呢?(出示大石子)
師:猜一猜,這個大的石子表示什么?(1個十)像個、十就是計數單位。如果十不夠怎么辦?(用百表示)百不夠呢?(用千)
師:個、十、百、千是我們已經學過的計數單位。(板書:個、十、百、千)
出示:4個小石子和2個大石子。小石子在前,大石子在后。
師:這些石子表示的數是多少?(24)為什么不是42呢,4個小石子在2個大石子前面啊?
生:1個大石子表示1個十,2個就是2個十,4個小石子就是4個一,合起來就是24。
師:對!計數時,計數單位的位置是有規定的。像計數單位十的位置就必須在計數單位個的前面。計數單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數位,像計數單位一所在的數位就是個位,十所在的數位呢?百、千呢?(對應計數單位板書: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二、 認識萬級的計數單位
師:我們知道個、十、百、千都是計數單位,它們所在的數位分別是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出示:20xx年我國甘蔗產量是90 240 000噸;20xx年我國油菜籽產量是11 420 000噸。誰能把這兩句話讀一讀?(舉手的同學很少,第一個學生讀不出,第二個學生準確讀出,第三個學生大聲地準確讀出)
師:你們想知道這些大數怎么讀嗎?想和這兩個同學讀的一樣好嗎?(學生頻頻點頭)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數。(揭示課題:認數)
師:比千大的計數單位是什么?(萬)幾個千是一萬?(十個千是一萬)
師:感覺一萬怎么樣?(很大)比萬大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十萬)
出示:100 000個小正方體排成的10010100的長方體。(學生不由得發出驚嘆聲)
師:比十萬大的是什么?(百萬)比百萬大的呢?(千萬)咱們這個屏幕已經放不下了,你能想象一下嗎?(學生不由自主地閉上眼睛想象,并不斷發出驚嘆聲)
師:比千大的計數單位有萬、十萬、百萬、千萬,它們所在的數位是什么?
生: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相機板書)
師:還有更大的計數單位嗎?(有。個別學生還說出了億)是的,還有很多。(在千萬、千萬位前面板書省略號)
三、 教學整萬數的寫法
1. 了解計數器上的數位。
師:剛才我們用小正方體表示計數單位,太麻煩了,好在我們有計數器。(出示一個四位的計數器)一個計數器夠嗎?(不夠)那我們可以用兩個(將兩個計數器合并成一個計數器)。
師:千位左邊是什么?(學生逐一讀出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
2. 寫五位的整萬數。
師:(在計數器的萬位上撥1顆珠)這表示多少?(一萬)
繼續在計數器的萬位上依次撥出2顆、3顆、4顆珠,學生依次讀出兩萬、三萬、四萬。
師:會寫嗎?把四萬這個數寫出來。
師:你是怎么寫的?
生:先寫一個4,再寫四個0。(板書:40 000)
分別在萬位接著撥出5顆、6顆、7顆、8顆、9顆珠,學生依次讀數,并寫出七萬、九萬,交流寫法。
3. 初步感受萬級數的意義。
師:我們在寫四萬時,先寫4,再寫四個0。(指40 000中的4)4表示什么?(4個一萬)
師:(指70 000中的7、90 000中的9)7表示什么?9呢?(7個一萬、9個一萬)
師:這幾個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末四位都是0)為什么?
生:都是在萬位上撥珠,千位、百位、十位、個位上沒有珠,所以用0表示。
師:是呀,當某個數位上一顆珠也沒有時,就寫0占位!寫幾萬的時候,先寫什么?
生:寫幾萬都先寫那個幾。
師:哦,幾萬就先寫幾。再寫(四個0)
4. 寫六位的整萬數。
師:(在9萬上再撥1顆珠)再撥1顆珠是
生:滿十進一,10個一萬是十萬。
將萬位上的10顆珠退去,在十萬位上撥1顆珠,再在萬位上撥1顆珠,學生答十一萬。
師:會寫這個數嗎?(學生寫數)怎么寫?
生:先寫11,再寫四個0。(板書: 110 000)
幫助寫錯的學生找出錯誤原因,并訂正。
在萬位上繼續撥珠,學生依次讀出十二萬、十三萬、十四萬、十五萬,寫出十五萬。
師:(邊說邊撥珠)在萬位上撥9顆珠,十萬位上撥9顆珠,會寫嗎?
生:先寫99,再寫四個0。
師:這些數中的111599表示什么?(11個萬,15個萬,99個萬)怎樣寫出這些數?
生:是多少萬就先寫多少,再寫四個0。
師:這些數都表示多少萬,這樣的數都是整萬數。整萬數都有什么特點?
生:末尾都有四個0。
5. 寫七、八位的整萬數。
師:在99萬的基礎上再撥一顆珠,是多少萬?(一百萬)
師生合作撥出一百萬、一百零一萬,并寫數。
師:看來,要想既對又快地寫出整萬數,還要有一個檢查的方法,怎么檢查?
生:末尾都是四個0。
師:我們可以把這四個0和前面的數分開,(在1 010 000上畫分級線)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檢查是不是把數寫對了。
先在計數器上撥出199萬,學生讀數、寫數,接著從一百九十六萬撥到一百九十九萬,要求學生讀數。
師:現在計數器上是199萬,再撥一個珠是多少?(二百萬)對,滿十進一。
師繼續在計數器上撥珠,學生依次讀出二百零一萬二百零六萬,并寫出二百零六萬,指導學生用畫線的方法檢查。
出示:十萬十萬地數,從九百六十萬數到一千零二十萬。
師生共同撥珠、讀數、寫數、校對。
四、 介紹數級
師:剛才我們把這些整萬數分成了兩個部分,后面是四個0,前面這些數表示什么?
生:多少個萬。
師:這些數(指萬級上的數)都表示多少個萬。按照中國的計數習慣,從右邊起,每四個數位是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個級,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是萬級。剛才將個級數與萬級數分開實際上就是將整萬數分級,所畫的虛線叫做分級線。
師:萬級的數都表示(多少個萬)1 010 000中的101表示(101個萬)
五、 教學整萬數的讀法
師:大數容易讀錯,用分級的方法把萬級和個級分開,就不容易讀錯了。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要求把整萬數先分級,再讀一讀、比一比。(學生正確讀數)
師:既然讓我們讀一讀,比一比,你在讀的過程中比了什么?
生:先讀萬級的數,要在后面加上一個萬。
師:(指85萬)讀萬級中的數和我們以前讀數的方法有什么聯系?(一樣)為什么還要加上萬?
生:不加上萬就變成85了。
師:對,那就變成哪一級的數了?(個級)萬級的數都表示多少個萬,所以讀的時候要加上一個萬字。
六、 感受整萬數的大小
師:生活中的大數有很多。(出示圖片:南京奧體中心體育館有座位60 000個)
學生讀數。
師:60 000有多大呢?我們一個班有多少人?(46人)就算50人吧,你知道要多少個這樣的班級才能坐滿體育館?(學生算出結果,都很驚訝)
出示:100 000張紙摞在一起有多高?
師:猜猜這一摞紙大約有多高?(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并引導學生通過計算得出結果)
出示:(1) 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面積有400 000平方米。
(2) 北京著名的園林頤和園面積約是2 900 000平方米。
學生讀數,并通過交流感受數的實際大小。
出示課始兩個數據,師:現在你會讀了嗎?(讓開始不會讀的學生讀數)
七、 綜合練習
師生合作,按要求撥珠、寫數。(教師說要求,指名按要求撥珠,其他同學寫數)
師:學習整萬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更多的知識。
出示:(1) 大約在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龍就滅絕了,原因到現在還是個謎。(2) 全世界可確認的昆蟲大約有七十萬種。(3)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每年約有60 000個物種滅絕。(4) 大氣污染導致每年約有300 000~700 000人因煙塵污染而提前死亡,25000000兒童患上慢性咽炎。
學生讀數、寫數,并適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
八、 全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認識整萬數)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老師這里有兩個問題,有興趣的可以回去了解一下。
1. 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要分級計數,西方國家是按什么習慣計數的呢?請課后通過走訪或查閱資料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并和同學交流。
2. 如果數目很大,計數單位不夠了,怎么辦?
反思
1. 對四年級的學生而言,要理解計數單位與數位兩個概念是不大容易的。計數就是數數,學生并不清楚。而要理解計數單位,就必須從計數談起;要理解數位,計數單位又是基礎。曾看過這樣一則報道:考古人員在挖掘古墓時,發現一個密封的陶罐,打開后卻是一些大小不等的圓石子。經研究發現,這些石子是用來計數的,石子表示的數代表了墓主生前擁有的財富。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石子計數這一數學史料是幫助學生了解計數單位的極好材料,教學時,可以按計數、計數單位、數位的順序組織學生的認數活動。一個困惑了我很久的問題,竟這樣意外地由一則考古新聞解決了。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 學生在三年級學習認數時,已經初步認識了萬,并能正確地讀、寫10 000。這是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同化新知識的基礎,也是本節課的教學起點。教學時,通過對五位的'整萬數的讀、寫,使學生自然地產生要寫幾萬,就先寫幾,再添四個0的感受。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將這種感受明晰起來,并引導學生通過類推,正確地讀、寫六位的整萬數,逐漸將這種明晰的感受抽象為寫整萬數的方法。同時,運用這一方法正確地讀、寫七位、八位的整萬數。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五、六位的整萬數的寫法,它是學生探索和理解整萬數寫數規則的基本材料。越在基礎處,越要花時間。只有基礎處想通了,想透了,后面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教學時,我設計了在計數器上撥數、寫數、說理等活動,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交流,理解并掌握整萬數的寫法。這樣,學生在自主活動中獲取的知識和經驗,信度高,可遷移性強。
3. 在寫數中感受,在讀數中應用。對學生而言,讀數的難度要比寫數要大,因為讀數首先要會將整萬數進行分級,而分級是建立在對萬級數意義的理解基礎之上的操作行為。所以學生寫數時,在教師提問的過程中,不斷地感受萬級數的意義,這種感受是學生理解分級的基礎。在了解分級知識之后,通過對整萬數讀法的學習,在讀數的過程中不斷地應用,進一步加深對萬級數的理解。教學時,我力求為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間的邏輯關系,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以利于學生理解和學習,達到自覺遷移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系。
2.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調查、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搜集、整理與分析能力。
3. 對學生進行不挑食的思想品德教育,樹立學生們的健康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
利用前邊所學小數乘除法的知識解決問題,鞏固小數乘除法。
教學過程:
一、出示兩份午餐
你喜歡吃哪份午餐?為什么?
其實我們的午餐也很有學問,你們想不悳知道到底有什么秘?
二、分析比較
請同學們看一個11歲左右的'兒童,午餐大約需要蛋白質33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以及維生素等其他營養成分。
你有什么想法?
讓我們看一看我們所吃的食物當中各個成分的含量是多少?
出示:每100克食物中各種成分的含量
三、計算兩份午餐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比較一下哪份午餐達到了標準?
那么怎樣計算呢?請你說一說。
動筆計算。
四、總結
看來我們真的不要小看我們的午餐,要想健康的成長就不要挑食,要合理營養配餐。
五、作業
計算自己的午餐,向家里提出合理化建議。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分析:
教材首先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這一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接著,教材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的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感悟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量一量我們的課桌面有多長。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質疑:為什么大家得到的結果不一樣?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的測量結果相同呢?(用同一種測量工具)看來,只有在測量時使用同一種測量工具,才能得到相同的測量結果。你知道生活中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嗎?(課件出示:尺子)對了,尺子就是生活中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二、嘗試感悟,探索新知。
1、認識尺子。
請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細觀察,尺子有些什么?
師小結:尺子上都有長短不同的線(刻度線),都有一些不同的數字,0刻度,還有cm兩個英文字母。其實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做單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2、認識1厘米。
(1)尺上指
1厘米有多長呢?誰來猜一猜。(點擊課件,出示“1厘米”) 生:從0到1。
師:對了,這就是1厘米。(課件出示)除了這一段,你還能找到哪段也是1厘米嗎?
師:(小結)我們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的距離叫做一大格,(板書:1大格)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板書:1厘米)也可以寫作1㎝(板書:1㎝)。
其實,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這個我們以后來認識。
(2)用手比
請小朋友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指給同桌看。
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比劃得正確嗎?用尺子去檢驗一下。
輕輕地把尺子移開,手指不要動,觀察比好的1厘米,你感覺怎么樣?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把它記在腦子里了嗎?
(3)生活中找
睜開你的眼睛,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嗎?
師:現在,老師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注意聽清楚,這個圖釘的長大約是1厘米。我們的食指寬度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說一句話嗎?學生說一句獎勵一個貼畫。(田字格的邊長,橡皮的厚度,數學書的厚度,文具盒的厚度--)
3、認識幾厘米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嗎?3厘米呢?4厘米?
學生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長度,教師巡視指導。歸納出: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板書)
4、學習用厘米量。
(1) 先讓學生嘗試自己量一量一根小棒有多長。讓學生說出答案。
師:究竟誰量得對呢?請同學們來看看老師量的。 (2)教師邊示范邊講解:“量時,先把小棒放平,使尺的0刻度對準小棒的左端,再看小棒的右端對著尺上的刻度幾,這根小棒就是幾厘米。現在這根小棒的右端對著5,那么它就是5厘米長。”
(3)學生再用正確的方法測量一次。
(4)判斷。
課件同步,出示幾種不同的測量方法,包括正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那種測量方法對。
(5)小結: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板書)
三、練習
四、總結師: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五、板書
認識厘米
從0刻度到1刻度的長度是1厘米。
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7-22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