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26 08:34:5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9篇(集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9篇(集合)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 6566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的加減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源于生活,體驗解決數學問題成功的喜悅,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連續進位、連續退位的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連續進位與退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七星瓢蟲嗎?它可是田園的小衛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們的工作場面?

      2.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蟲?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

      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當出現豎式計算時,要板書豎式

      讓學生對照豎式再說一說算理及算法。

      2.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蟲?

      剛才我們計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問題,現在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蟲這個問題嗎?

      3.小結:計算加法時,要注意什么?引導學生說一說在計算加法時要的問題。

      4.還有多少棵茄子沒檢查?

      你自己能解決嗎?自己試一試。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哪個小組愿意把小組的想法說給同學們聽

      說到豎式時板書

      說算法:個位減起,5減6不夠減,從十位退1,15減6等于9,十位2減7不夠減,從百位退1,12減7等于5,百位3減2等于1,所以,435減276等于159。

      5.已檢查的茄子比已檢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用你喜歡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豎式算法。

      6.小結:計算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歸納,從連續退位、細心計算兩方面進行交流。

      四、鞏固練習。

      列豎式計算

      192+58=答案

      432-153=答案

      646+354=答案

      542-169=答案

      學生獨立完成后,重點讓學生說說自己豎式計算的算法。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二單元18頁《除法》。

      2、教材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之上的。為此,教材中把對除法的初步認識設計在平均分的后面。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我所說課的除法是在此基礎上的升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并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教材中特別注重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創設一個生動的情景,有利于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來編寫內容,先比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義,再到具體地寫除號、除法算式以及讀除法算式等等。

      3、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材的編排特點,我從素質教育的三方面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知道除法的含義,懂得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初步會讀寫除法算式,能規范地書寫除號。

     。2)能力方面:通過創設情景學習,培養學生認真聽、細心觀察的能力,在動手分小棒的過程中培養動手能力。

     。3)思想方面:創設公平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是學生初步接觸除法,對除法很陌生,因此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為認識除號并正確讀寫除法算式,難點是讓學生理解除法運算的'含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1 、激發學習興趣,創設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創設了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喜洋洋請客這一情境。選取了學生既熟悉又喜歡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 、注重直觀形象,從抽象到集體

      對概念的理解對低年級兒童來說比較抽象,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義,我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形、色、動的變化,平均分一分青草,形成鮮明的表現。體會“平均分成幾份”,從而理解除法。

      3、重視學生動手動口能力。

      為了鞏固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請學生多說說算式表示什么,根據題意、圖意寫出除法算式,多寫多練,對于除法算式中不能得出的商,請學生動手分一分小棒。

      4、教學中面向全體,人人參與。

      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中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得,提問時做到人人參與,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生談話

      師:小朋友看過什么動畫片?

      學生交流看了哪些動畫片,說說自己喜歡的人物。

      有學生會提到《喜羊羊與灰太狼》,在此,老師引出故事:喜羊羊請客,同時伴隨電腦課件展示。

      師:喜羊羊今天過生日,他請來了三位好朋友(同時課件出示),他為大家準備了12捆青草,在餐桌上他們要平均分這些青草,每只小羊都分數量相同的青草。

      設計理念:創設了一個兒童樂于接受的故事情景,很輕松地進入課堂,在故事中學習,體會到學習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同時借助課件,由虛擬的故事進入到有色有型的情景中,更加直觀、形象。

      2、探究新知:

      ①根據課件畫面定格,師板書:12捆青草平均放在個盤子里,每盤放()捆。

      師: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

      學生說一說平均分。

     、趯W生獨立用學具分一分。

      匯報結果:說一說是怎么分的?

      小結:每盤放3捆,并引出一種新的方法——除法。

      師板書課題:除法

      設計理念: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均分,并能正確地平均分,,在此環節,我要求學生再次動手分一分,對平均分加以鞏固,在分的過程中感受除法的含義,得出準確的結果。我并作出及時的總結,引出除法,既教學了除法的含義,又引出了課題。

      ③學習除號。

      師:加減乘法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我們學習除法,它也有自己的符號是除號。指導書寫:先畫一短橫,再在其上下各點一點,橫線要平直,兩點上下對齊。

     、軐W習除法算式的寫法。

      師邊說邊板書:要分的青草是幾捆(12捆),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后面,每份是幾?(3),把3寫在等號的后面。12÷4=3

      學生回想是如何列算式的。

     、輰W習讀寫除法算式。

      12÷4=3師解說算式的含義: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

      學生自己說一說算式表示什么?并讀一讀算式。

      師課件出示:18÷3=6 14÷7=2 8÷8=1

      學生讀一讀,并說說其中的一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設計理念: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啟發學生動腦筋想問題,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還有哪些弄不明白的問題”,接著教師及時解答或請同學幫助解答。在教學中,該出現小組合作的地方一定要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決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學除號的書寫、除法算式的讀寫時,我都采用的是老師口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及時響應教師的引導,對于除號的書寫,將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因此我做了很詳細的指導。

      3、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

     、僮x寫除法算式。

     、诜痔呛J

     、鄯謿馇。分別平均分成6份、4份、3份。

      設計理念:

      以上的3小題所反映的事實都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第③題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較,有利于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4、總結。

      今天我們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同學們都學得很好,我們對除法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并預告下一節課學習的內容,做到了承先啟后。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數學游戲

      同桌兩個同學合作完成。

      教學內容:操場上 p42

      教學要求:

      1、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2、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準備:投影、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境圖

      1、根據圖意請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嘗試解決學生比老師多幾人這一問題。先拿出小圓片擺一擺,說一說,再比一比。

      3、學習解決書中其它的幾個問題,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础⑺伎迹耗氵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鞏固練習

      1、擺一擺,填一填。先根據題目獨立完成,再分小組交流各自的想法。

      2、看圖,填一填。先觀察圖,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3、看圖,說一說都坐下的',還有( )把椅子空著。

      先讓學生思考一會兒,再指名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三、實踐活動小調查

      1、組織學生調查各自小組的男女人數。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這些問題。

      四、課外延伸

      回家后,數一數,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單元教學要求:

      1. 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知道圓柱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圓錐是由一個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能舉例說明。圓柱和圓錐,能判斷一個立體圖形或物體是不是圓柱或圓錐。

      2.使學生知道圓柱側面展開的圖形,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計算方法,并認識取近似數的進一法。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說明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教學重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單元教學難點: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3~4頁圓柱和圓柱的側面積、“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一個長方體模型,大小不同的圓柱實物(如鉛筆、飲料罐、茶葉筒等)若干,圓柱模型;學生準備圓柱實物(要有一個側面貼有商標紙或紙的圓柱體),剪下教材第127頁圖形、糨糊。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征,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認識圓柱的側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板書: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課。

      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的一些物體。提問學生:這些形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嗎?說明:這些形體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通過學習要認識它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圓柱的特征。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再和講臺上的'圓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問:誰來說一說圓柱有哪些特征?

      2.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1)認識底面。

      出示圓柱,讓學生觀察上下兩個面。說明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你認為這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老師取下兩個底面比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兩個圓。(把上面板書補充成: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

      (2)認識側面。

      請大家把圓柱豎放,用手摸一摸周圍的面,(用手示意側面)你對這個面有什么感覺?說明:圍成圓柱除上下兩個底面外,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追問:側面是怎樣的一個面?(接前第二行板書:側面是一個曲面)

      (3)認識圓柱圖形。

      請同學們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圓柱的兩個底面和側面,并且同桌相互說一說哪是底面,哪是側面,各有什么特點。

      說明:圓柱是由兩個底面和側面圍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在說明的基礎上畫出下面的立體圖形:

      (4)認識高。

      長方體有高,圓柱體也有高。請看一下自己的圓柱,想一想,圓柱體的高在哪里?試著量一量你的圓柱高是多少。(板書:高)誰來說說圓柱的高在哪里?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在圖上表示出高,并板書: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圓柱的高是多少,怎樣量出來的。提問:想一想,一個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高有無數條,高都相等)

      3.鞏固特征的認識。

      (1)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2)做練習一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不是圓柱的要求說明理由。

      (3)老師說一些物體,學生判斷是不是圓柱:汽油桶、鋼管、電線桿、腰鼓……

      4.教學側面積計算。

      (1)認識側面的形狀。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看著橫式直接寫出得數的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一個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2.進一步掌握整十數乘多位數及多位數末尾有0的看著橫式直接寫出得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看著橫式直接寫出得數的方法,逐步提高計算速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4×4+3 5×8+4 9×6+1 6×7+3

      5×6+2 9×7+5 8×3+2 3×9+4

      2.計算。

      23×4 57×6 82×6 73×5

      引出課題。

      二、教學新知。

      1.把準備題中的`23×4改成823×4、239×4,讓學生嘗試著用看橫式直接寫出得數的方法進行計算。

      2.反饋:你是怎樣算的?

      3.練習。

      4.再次嘗試練習。

      2950×3 67×50

      三、鞏固練習。

      1.書本中練習。

      2.計算。

      3.應用題練習。

      四、作業

      作業本p14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知識遷移,使學生能根據要求正確地運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2.使學生初步了解一個小時的近似數時表示的精確程度,理解求得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3.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舊知遷移新知和類比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求小數的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好!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學習。我一看見同學們就感覺很聰明,是不是這樣?既然如此,老師就來考考你們,看看同學們表現如何!

      2.板書出示:老師這有個數,請省略萬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先寫黑板:12953≈1萬

      3.師:你是怎么想的?(省略萬以后的位數,就是看尾數的最高位千位。千位是2,比5小,舍去。)

      師:得數約等于1萬,千位還可以是哪些數?(0、1、3、4)尾數的最高位比5小,直接舍去尾數。

      師:如果得數約等于2萬,千位上又可以是哪些數呢?(5、6、7、8、9尾數的最高位等于或大于5,向前一位進1,再舍去尾數。)

      4.師:剛才我們求的是整數的近似數,你能說出求整數的近似數的方法嗎?

      學生說方法。(板書:求整數的近似數,先看所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數是不是滿5,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學生齊讀。同學們讀得真好,和你們一起學習真快樂!

      二、整合情景,探究交流。

      1.師:今天我們來研究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在實際應用小數時,往往沒必要說出它的準確數,只要它的近似數就可以了。如:昨天豆豆體檢,量得身高是(板書):0.984米。平常不需要說得那么準確,我們一般怎么說豆豆的身高呢?(學生講,紅紅姐姐說豆豆身高0.98米;1米?椿卮鹎闆r板書。)

      這就是0.984的近似數,你是怎么得到豆豆的身高的近似數?你們能利用已學的知識來說一說嗎?

      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看千分位。千分位是4,小于5,把尾數舍去。所以0.984≈0.98。

      誰再來說一遍?(2-3名同學。表揚。)

      2.(如果說的是1米,0.984的近似數還可以是多少?)小白弟弟的說法和小紅姐姐不一樣,他認為“豆豆身高約1米。”你能說說他的想法嗎?

     。ūA粽麛担鸵÷哉麛岛竺娴奈矓担词治弧J治皇9,大于5,向前一位進1。所以0.984≈1。)誰再來說一遍?。請同桌把這兩題的思考過程互相說一說。

      3.同學們真能干,其實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求小數的近似數。(板書課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求近似數的過程,你發現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是怎樣做的?(學生回答。)求小數的近似數和求整數的近似數的方法相同。板書:小數。全班讀--求小數的`近似數,先看所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數是不是滿5,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

      4.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0.984可以保留整數、保留兩位小數,如果0.984保留一位小數,應該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數,看百分位。百分位是8,大于5,向前一位進1。十分位上9加1得10,再向個位進1,所以0.984≈1.0。)

      5.學習了求小數的近似值,老師有一些疑惑不能解開,(幻燈出示)0.984保留一位小數得1.0,小數末尾的0能去掉嗎,為什么?(指名回答。)

      不能,題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數,必須要0占位。求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求得的近似數1.0和1比較,哪一個更精確一些,為什么?

      幻燈演示:保留整數為1,原來的準確長度在1.4與0.5之間,保留一位小數是1.0,原來的長度在0.95與1.04之間。盡管兩個數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確程度不同,小數保留的位數越多,精確的程度越高。

      三、練習。(智力闖關。)

      同學們利用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來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1.第一關。保留一位小數。

      0.58≈0.63.788≈3.8

      精確到百分位。精確到百分位就是保留幾位小數?

      12.004≈12.001.987≈1.99

      保留整數。

      9.956≈109.0448≈9

      2.第二關。在□里填數。

      2.9□≈2.98.5□7≈8.56

      3.第三關。

      姚明的身高約為2.2米,姚明的身高可能是多少米?

      2.15(6、7、8、9)2.155……

      2.20(1、2、3、4)2.……

      四、全課。

      你今天有哪些收獲?保留一位小數,就是精確到十分位,……

      板書設計

      求小數的近似數

      12953≈1萬0.984≈0.98保留兩位小數,看千分位。

      小于5,舍去。小于5,舍去

      0.984≈1.0保留一位小數,看百分位。

      0.984≈1保留整數,看十分位。

      大于5,向前一位進1。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課型:基礎課

      教法:多級分析綜合法

      目標: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數學教案-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法則,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

      重點: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

      難點: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二課時

      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課型:轉化課

      教法:嘗試自學法

      目標:1、在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法則及算理。

      2、能正確地計算同分母分數的連加、連減式題。

      3、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及概括能力。

      重點: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數。

      難點: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數。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三課時

      課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課型:轉化課

      教法:嘗試自學法

      目標:1、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先通分的算理,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重點: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的方法。

      難點: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的方法。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四課時

      課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練習課

      課型:訓練課

      教法:設疑激思法

      目標:進一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重點:計算的正確率。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五課時

      課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課型:遷移課

      教法:引導模仿法

      目標:1、使學生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書寫格式。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靈活確定算法、正確進行計算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規范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計算的順序和計算的正確率。

      難點:計算的順序和計算的正確率。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六課時

      課題:分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

      課型:遷移課

      教法:引導模仿法

      目標:1、使學生知道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分數同樣適用。

      2、使學生認識到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數計算簡便。

      3、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點:簡算方法。

      難點:簡算方法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七課時

      課題:整理和復習

      課型:訓練課

      教法:設疑激思法

      目標:1、進一步更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2、培養學生概括、歸納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重點: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及計算的正確率。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八課時

      課題:整理和復習

      課型:訓練課

      教法:設疑激思法

      目標:1、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分數加法同樣適用,會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分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概括、歸納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重點: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及計算的正確率,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一單元 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內容:

      這一教材分為三小節。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目標:

      1、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2、 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 理解整數加法定律對于分數加法同樣適用,并會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分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4、 使學生會解答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重點:理解并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理解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計算。

      關鍵: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钡乃憷。

      課時安排:

      1、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

      2、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

      3、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3課時

      4、 整理與復習--------------------------2課時

      五年級數學第九冊全冊備課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九冊包括的內容有:分數加、尊、乘、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設想:

      在前冊已有的基礎上重點教學分數四則運算,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能力;培養學生解答比較容易的分數應用題的能力;進一步認識最簡單的立體圖形,繼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結合所學數學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會計算分數加、減法(簡單的能夠口算)。

      2、 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會計算分數乘、除法(簡單的能夠口算)。

      3、 使學生會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4、 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

      5、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6、 使學生能夠解答比較容易的一到二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夠根據應用題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選用算術解法和方程解法。

      數學教案-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年歷卡的活動中,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分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 或366天。

      2.在年歷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觀察、操作、游戲、計算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回憶一下,之前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時、分、秒)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較長的時間單位,認識年、月、日。(板書課題)

      先了解一下年、月、日的由來。

     。ㄈ藗兏鶕厍蜃赞D,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形成月的概念,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四季交替現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二、找找圈圈,認識年歷

      1.師:認識時分秒要看鐘表,認識年月日要看什么呢?(年歷)

      這是一張20xx年的年歷,(課件圈出老師自己的生日)課件上圈出的這個日子,對老師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大家來猜一猜,這一天可能是老師的什么日子?是幾月幾日?

      2.生在年歷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圈一圈。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能告訴大家嗎?指名說。

      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你能在書上的年歷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嗎?打開數學書P17,圈一圈。

      誰能從大屏幕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說一說你是怎么找的。

      師:1到12這些大的數字表示什么意思?每個月里的數字呢?

      3.師:知道祖國母親的生日是哪一天嗎?指名說一說,找一找。

      師:你還知道哪些節日?先說一說什么節日是幾月幾日,再找一找。

      教師可適當進行思想教育。

      4.小結:記錄我們每個人的生日、值得紀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年、月、日等時間單位。

      三、探究發現,學習大、小月。

      1.觀察各年年歷,獲得年月日的知識。

      師:觀察書上的年歷卡,你發現了什么?同桌討論。

      學生回答12個月時,師引導:年歷卡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幾個月?每年都有12個月。(板書:一年有12個月。)

      學生回答每月的天數時,師引導: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板書:31天、30天、28天)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也非常喜歡愛動腦筋的你們。

      2.整理每月天數,認識大小月。

      師:我們把每個月的天數來整理一下吧。填寫表格。

      一起來把整理的結果說一下。集體交流,師把表格填完整。

      師:誰再來看著表格說一說一年有多少個月?

      師:觀察表格,每個月最多有多少天?31天的有哪幾個月?30天呢?還有呢?

      課件出示:(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月

      師: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課件: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課件:小月)。還有一個2月有28天,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誰再來說說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板書同課件)

      請大家給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黃色,小月涂上藍色。

      是這樣涂的嗎?數一數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個?

      師:2月為什么不涂?

      一年中有多少個大月,多少個小月?還有1個二月。總共是12個月。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明白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就是求幾個簡單圖形面積的和或差的計算。

      2.能正確的分解圖形,一般分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并能正確地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能根據條件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分解圖形時簡單圖形的差較難分解。

      教具、學具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試一試

      教師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二、練一練第1題

      1、請學生任意分割,后說說分割的是什么已經學過的圖形

      2、老師要求再分割

      3、想一想出了分割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這個圖形是在一個長方形的紙板上剪下四個小正方形,所以要用長方形的面積減四個小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自己進行分割,

      再分割為最少的學過的圖形,比一比誰分的最少,而且還是我們學過的圖形。

      適當地添上相關的條件進行分割,要求分割的合理,能夠計算。

      培養學生的空間分析能力。

      通過三個層次的分割,使學生明白在組合圖形的分割中,學要根據所給的'條件進行合理的分割和添補。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三、練一練第3題

      學生看書上的圖。教師讀題,

      要求學生想一想,并觀察教室里的門,如果學生能發現要油漆門的兩側,教師要加以鼓勵,還要注意些什么?

      四、作業

      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理解題意后自己嘗試計算,說說想法:要把門上的玻璃部分減掉,通過老師的提醒學生要明白要油漆門的兩側。

      除此以外還要注意第二問給出的平方米單位經過計算得到的單位是米,而圖中給出的數據單位是分米,在計算面積時要把單位先統一。

      獨立完成練習。

      學生能正確進行組合圖形的實際運用。

      再進行組合圖形的面積。

      書設計: 圖形的面積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7-22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字幕一级二级 | 嫩草研究所久久久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AV | 在线亚洲综合亚洲网色就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