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24 11:35:4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實用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實用8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在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中,初步形成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探索,能順利參與數學活動。

      教學重點:

      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體會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課前準備:

      課件、每人40 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課件出示情境圖),

      1、教師:小朋友們,快來看看,淘氣和笑笑正在玩小棒搭圖形的游戲呢,你知道他們在搭什么嗎?

      學生觀察情境圖,自由回答。

      2、揭示課題并板書:搭一搭(一)

      二、操作探究

      1、動手操作

      (1)12根小棒搭正方形,能夠搭出幾個呢?

      學生動手操作,集體交流。指名匯報結果,展示搭法。

      (2)若用16根、20根小棒,又能夠搭多少個正方形呢?

      學生思考,動手操作,指名回答。

      (3)小結:用12根小棒可以搭3個正方形,用16根小棒可以搭4個正方形,用20根小棒可以搭5個正方形……

      2、認識余數

      (1)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自己動手寫一下。

      學生獨立列出除法算式,組內交流訂正。

      (2)若用13根小棒,能搭幾個正方形?

      請每個同學用小棒擺一擺,交流思考過程。

      (3)引導學生將兩種搭正方形的活動(有余數和沒有余數)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指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小結:當我們用小棒搭正方形時,有的有剩余的小棒,有的.沒有剩余的小棒。

      (5)像這樣用小棒搭正方形有剩余的,用算式又該怎么表示呢?

      學生試寫,指名展示,集體糾正。

      13÷4=3(個)……1(根)板書

      (6)結合搭正方形的過程,想一想13÷4=3(個)……1(根)這個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學生思考,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

      (7)歸納:像13÷4=3(個)……1(根)這樣的除法算式,我們把它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把剩下的小棒根數“1”叫余數,除法算式讀作13除以4等于3余1。

      3、如果繼續增加小棒根數,搭一搭,你能發現什么呢?

      (1)學生根據教材P4頁“搭一搭,填一填”處的表格獨立操作并填寫表格。

      學生匯報填寫的算式和單位名稱。

      (2)觀察表格,比較每個算式中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什么?

      學生觀察,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余數比除數小。

      4、余數真的都比除數小嗎?

      組織學生分別用25根、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驗證一下。

      三、練習鞏固

      1、教材p5頁“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集體訂正。

      2、教材p5頁“練一練”第2題。

      完成練一練第2題,比較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數要比除數小。

      2、教材p5頁“練一練”第3題。

      指名學生指出錯在哪里,并改正。

      四、拓展延伸

      你能寫出幾個不同的算式?

      □÷□=4……1

      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全班匯報。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概念很多,這部分知識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復習這些內容時,我采用“梳理知識——動手操作——強化練習”的模式。通過復習,系統地整理知識,彌補學習缺陷,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構建知識網絡

      1.談話導入。

      師:本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和“觀察物體”的內容。

      2.歸納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1)提問:在這一部分,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學生獨立反思、回顧整理,然后小組展示交流。

      (3)匯報交流,師引導歸納,構建知識網絡。

      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

      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復習、回顧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利用課件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網絡的構建,使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

      ⊙復習,分項整理

      1.復習三角形分類。

      師:請小組同學討論一下,三角形有哪些分類標準?具體是怎樣分類的?

      小組討論、交流并推薦代表進行匯報。

      (三角形按角分包括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三角形按邊分包括等腰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

      反饋練習:完成教材101頁1題。

      2.復習三角形內角和。

      師:想一想,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我們是怎樣推導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我們可以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解決哪些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并推薦代表進行匯報。

      (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的和是90°)

      反饋練習:想一想,算一算。

      ∠1=( ) ∠2=( ) ∠3=( )

      3.復習三角形邊的關系。

      師:說一說,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你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思考后匯報。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反饋練習:完成教材101頁3題。

      4.復習四邊形分類。

      師: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本學期學過幾種四邊形?它們分別有什么樣的特征?

      小組討論、交流,并推薦代表匯報。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作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作梯形)

      反饋練習:

      (1)判斷。

      ①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

      ②兩個高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拼在一起還是平行四邊形。( )

      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④一個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互相平行。( )

      (2)完成教材101頁5題。

      設計意圖:通過由淺入深的復習,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所學知識,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識體系,有效地鞏固了學習成果。

      5.復習觀察物體。

      (1)引導學生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擺出幾種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

      (2)提問:請同學們說一說從它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上課時間:4/28

      教學內容:83頁例2、“練一練”,練習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使學生能運用分數加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4+1/3 5/9—2/3 1/2+1/6 3/4—5/8 1/6+3/10

      9/14—1/2 3/8+1/8 5/9—2/9 7/10+5/10 3/10+3/4

      二、探究

      1、出示題目,理解題意。

      紅山小學校園里有一個花園,其中月季花的面積占1/4,杜鵑花的面積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積占幾分之幾?

      “月季花的面積占1/4,杜鵑花的面積占1/3”,都是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的?

      2、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并說算式意義。

      1-1/4-1/3 1-(1/4+1/3)

      3、在書上獨立完成兩個算式的計算,再交流計算方法與結果,明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一樣的。

      三、鞏固

      1、練一練

      (1)計算下面各題。 5/9+2/3—2/5 1—(1/2+1/6)

      (2)我國約有7/10的人口在農村,其余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約占全國人口的幾分之幾?

      獨立完成,校對交流,明確算式的意義。

      2、練習十五第1題

      3/4—5/8+5/6 4/5—(1/6+3/10) 3/7—(9/14—1/2)

      (1)學生獨立計算,三人板演。

      (2)校對交流,特別要注意比較各種方法的優劣。

      (3)教師小結: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參加運算的.幾個分數,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計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計算。中間過程中的分數,如果先約分再參加運算比較簡便,就及時約分。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3、練習十五第3題

      理解題意后,解答前面兩個問題。 鼓勵學生根據題中已知條件提出用分數加減法計算的不同問題,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兩步計算的,并讓學生嘗試解決提出的一些問題。

      4、練習十五第2、4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校對。

      四、總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你能把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經驗和體會說給其他同學聽聽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3、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估測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學生尺、課件。

      學具:學生尺一把,小方塊一個,三角形學具一個、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我們又見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咱們接觸時間不多,彼此還不太了解。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數學故事,想聽嗎?

      (播放小裁縫的故事)

      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裝做不知道)

      2、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啊,老裁縫的一拃和小裁縫的一拃是不一樣的,量出的結果也不同。看來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有統一的工具。現在我們一般用什么來量長度?

      三、探索實踐,建構新知

      1.認識尺。

      小朋友都有學生尺,(指著尺)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觀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發現了什么?

      (生:有數)有哪些數?讀一讀。

      還有呢?

      (生:有線)這些線都一樣長嗎?有的——長,有的——短,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

      每條長刻度下面都對著一個數。刻度0表示起點。(這是刻度1,這是刻度5)

      細心的小朋友還發現了什么?

      (生:字母)(板書: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書: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認識)

      2.認識厘米。

      (1)看這把放大的尺,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瞧,(課件演示1厘米長度)這就是1厘米。

      真正的1厘米有多長?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嗎?

      自己說說是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是1厘米。

      還有誰找得不同,但也是1厘米?

      (3—4人)指名說一說。(師注意糾正第一個學生: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是幾厘米。)學生說的同時,教師在投影上指出來。

      (停一會兒)你們有沒有發現,每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指著課件)

      (2)1厘米到底有多長,咱們用小手來比劃比劃?

      這個小正方體每條邊的長正好都是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拿住它,手指不能動,哦,輕輕抽開它,瞧,兩個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厘米。自己試一試。

      把你比劃出的1厘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動,再拿一看。

      (3)好,放下手,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再用手比劃比劃,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劃得準不準。

      (4)小朋友都能比劃出1厘米了,找找咱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學生說到的第一第二個教師拿出尺幫他量一量。)

      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有沒有留意到,咱們手指的寬度大約也是——1厘米。(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認識幾厘米。

      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2厘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為什么認為它是2厘米?(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師自己說。)

      有2個1厘米,就是2厘米。

      還有誰也找到2厘米了?(指名學生回答,2個)

      伸出小手比劃出2厘米。

      小朋友比劃得挺準確的,你還能找到幾厘米?指著尺子說給同桌聽聽。

      (學生說了3厘米)你怎么找到的?有3個1厘米是3厘米。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①(都從0開始)你們為什么都從刻度0開始?

      ②(不是從0開始的)你數得真仔細,從刻度8到刻度15是7厘米。(數一數)還有誰也找到8厘米了?哪種方法更好?

      ③(找的短的)還有誰找得長一些?

      看來,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我們一般都從刻度0開始看起,這樣非常方便!

      (6)看,這枝鉛筆長幾厘米?你是怎么看的?線段呢?

      (7)剛才小朋友認識了1厘米,還知道看幾厘米時一般從尺的刻度0開始。現在厘米和尺是咱們的好朋友了嗎?和咱們的`好朋友唱首歌,怎么樣?請出咱們的好朋友。(師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課間活動:唱《找朋友》

      (師舉起cm卡片)還把它送回去。(示意學生放回抽屜)

      咱們認識了直尺、厘米,現在和好朋友玩個闖關游戲好嗎?

      5、第一關:量一量。(課件出示)

      (1)準備好了嗎?(停一下)

      (出示學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這條最長的邊是幾厘米。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說說。

      誰想上來量。

      (沒有對準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這樣量,你有什么意見?

      (一般把刻度0對準線段的一個端,看另一個端對準幾就是幾厘米。)

      (2)(師舉起紙)再量一量方格紙的長邊是幾厘米,比比看,誰量得又快又準。

      (放歪,師隨意把尺往方格紙上一放。)尺子這樣擺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覺得在量長度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書:量:對準放平。)

      (3)再來量一量手掌寬和一拃長。(出示:手掌,一拃)量手掌寬時要五指并攏,從最寬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這個手掌寬大約是幾厘米?說說你的想法。正好6厘米嗎?(更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6厘米。

      如果比6厘米多一點點呢?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幾厘米。

      (4)你能像圖上這樣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約是幾厘米嗎?

      自己量一量,寫下來。(師下去指導學生量)

      這就是咱們身上的尺,每個小朋友手不一樣,量出的結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縫和小裁縫,他們的一拃也不同,咱們要記住自己身上的尺。讀一讀,記一記。

      真棒,恭喜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課件演示)(耶!)下面進入第二關。

      6、第二關,畫一畫。

      (1)畫一條長4厘米的線段。(切換視頻)

      畫完后,自己量一量,檢查一下是不是4厘米。

      誰想畫看?一邊畫一邊說。

      這是放大的4厘米,真正的4厘米只有這么長。(指著學生作業)

      (2)再畫一條比它長3厘米的線段。你畫了多長?

      同桌交換,互相量量,畫對的,給他畫一個五角星,夸夸他。

      7、第三關估一估。

      小朋友真能干,順利闖過第二關,放個鞭炮慶祝一下。(耶)有沒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戰?

      (1)小朋友還記得第一關量的身上的尺了嗎?有哪些身上的尺?(手掌寬、一拃長、食指寬)記住身上的尺了嗎?

      咱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屜里。

      (等學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后,再開始)

      估一估這塊橡皮大約有多長?

      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指名回答)(板書學生答案)

      小朋友,你們看他會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剛才量過的東西幫自己估計,真會動腦筋。

      (也可以借助對1厘米或2厘米的認識進行估計。)

      老師幫小朋友量一量?(板書正確答案:6厘米)(指名學生回答)

      一般前后相差不超過2厘米的,比較接近的都稱得上是估計高手。是估計高手的請舉手,真棒。

      (2)小朋友們,你們都會估計了嗎?沒有尺,可以怎么辦?用這樣的方法自己試一試,好嗎?

      咱們估計2個,(出示課件表格)估計自己的中指長和數學術封面短邊的長,把估計的結果填在這2個括號里。

      小朋友估計得怎么樣呢?拿出尺來量一量。

      (把學生作業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計得怎么樣?(如果相差遠:沒關系,咱們剛估計了2個,以后多觀察,估計能力會越來越強。

      這次估計得比較接近,是估計高手的站起來,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小朋友,咱們第三關也過了,(課件演示放禮花)耶!

      四、全課,拓展延伸

      今天咱們和誰交了朋友?這個新朋友能幫我們干什么?(量物體長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么的長度?你還想量什么?自己量一量。

      給老師幫幫忙,量量教室的長好不好?怎么了?

      看來,用厘米做單位是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

      量比較長的物體還要用到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想再繼續研究嗎?

      課后: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復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百分率的應用題。

      復習要求:

      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練解答百分數三種應用題。

      復習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百分數應用題。

      復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下面的每句話中,哪個量為單位“1”,另一量相當于單位“1”的百分之幾?

      (1)上半月完成了月計劃產量的58%。

      (2)今年耕地面積比去年大20%。

      (3)經檢驗,這批產品的合格率是99.8%。

      2畫出線段圖。

      一 本書已看了80頁,還剩全書的40%沒有看。

      3.下面的句子中,哪些數能用百分數表示的化成百分數,哪些不能用百數表示,為什么?

      (1) 一塊花布長 米。

      (2)另一塊紅布長0.6米。

      (3)花布長度是紅布長度的 倍。

      (4)紅布長度是花布的 。

      二、復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百分率的應用題。

      1、把下面的應用題補充完整后再列出算式。

      一本書,已看了25頁,還有20頁沒有看。求______百分之幾?

      可以做下列補充:

      (1)已看的頁數是未看的'百分之幾?

      (2)未看的頁數是已看的百分之幾?

      (3)已看的頁數比未看的多百分之幾?

      (4)未看的頁數比已看的少百分之幾?

      (5)已看的面數是全書的百分之幾?

      (6)未看的頁數是全書的百分之幾?

      2、提問:

      這幾道題都是哪一種應用題?它的解題思路、方法和哪一種應用題是相同的?解題的思路、方法是什么?它與這種應用題又有什么不同?

      3、小結: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是相同的。解題時都要抓住問題部分,弄清誰是標準量,誰是比較量,用比較量÷標準量。但是,這兩種應用題結果的表示形式不一樣,求幾分之幾的用分數表示,求百分之幾的用百分數表示。

      4、用3020千克的油菜籽可以榨油1208千克,油菜籽的出油率是多少?

      (學生解答后提問:求百分率的應用題是哪一種應用題。)

      5、 小結:求百分率應用題實際上也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但是求百分率應用題在書寫格式上有它的特點即在列式的后面添上“×100%”。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通過十個十個數,認識百的組成,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方法。

      2. 通過百數圖,掌握百以內整十數的加減法。

      3. 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認識與掌握百的分拆,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百的組成,掌握百以內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百數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媒體演示裝面包,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裝面包的。

      2. 出示10袋面包,問學生:一共有幾個面包?你是怎么數的?

      3. 引導學生概括:10個十是1個百。

      板書:10個十是1個百。

      4. 追問:誰知道100里面有幾個十?

      5. 討論:如何把100這個數放到數位表中呢?

      二、展開

      出示百數圖:你知道這里一共有多少個小圓點嗎?

      讓學生觀察百數圖,討論自己的數法,并交流。

      完成右邊的練習,并一起朗讀。

      三、深入

      1. 在百數圖上我們還可以做加減法呢。

      2. 用教學軟件“百數圖” 依次演示。

      3. 小組討論:可以用什么方法做這些題目?

      (學生可能會說1個十加1個十等于2個十,2個十是20。或者因為1+1=2,所以10+10=20)

      4. 在小組內交流:50+10=?50+20=?50+30=?50+40=?

      5. 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讓學生自己討論出解決這些題目的方法,然后全班進行交流。

      6. 小結:這些數都是整十數,我們通過自己動腦筋學會了整十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做題目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

      7. 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第4題,比一比誰計算的`正確率最高。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檢查,并說說計算時你是怎么想的?

      8. 完成第5題前面3欄,要求在計算正確的基礎上,比一比誰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組全對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師檢查自己小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況。

      9. 第5題的后面2欄,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題目中各部分的變化,然后自己再試試看怎么繼續編下去。

      四、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思考,并與小伙伴們進行討論,學到了很多知識,你都有哪些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26頁練習四第3題、第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加深對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數據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2.使學生聯系實際進行統計,經歷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作用,培養統計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老帥復印好歷年班級簿中學生第二學期的身高記錄,為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畫折線統計圖的方格紙;學生事先了解自己家庭去年下半年每月的電話費支出情況。

      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

      教學難點: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做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計表里知道了什么。要求學生在課本上畫出折線統計圖。讓學生相互交流,說說從圖里知道了什么。提問:你從這里可以看出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數據比統計表有哪些好處?指出:復式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直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而且還可以對這兩位同學的成績及變化情況作出比較。

      2.提問:你認為完成一項統計要經過哪些過程,

      說明:一項完整的統計,先要收集數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再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或統計表表示出相關的數據,然后對數據作出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

      二、實踐性練習

      1.做練習四第4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復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數據。要求在課本上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討論從圖中能得出哪些結論。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論。提問;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數據,幫助我們進行分析?

      2.統計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

      讓學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要求學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額。你能與自己的同桌同學合作,制作出你們兩家的電話費支出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嗎?學生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制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看看你們家的電話費支出情況怎樣,比比兩家去年下半年的電話費支出有什么不同。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制作的統計圖把分析情況進行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過河”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教學準備

      掛圖,課件。

      切入舉偶

      出示掛圖,談話引入。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看看圖,說一說你看懂了什么?

      對話平臺

      1.說一說。

      通過看圖,理解題意。

      (1)從圖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匯報。

      (2)試著做一做。

      2.想一想。

      由情境入手,領會理解運算順序。

      (1)議一議。

      29+25÷9這樣列式對嗎?

      (2)教師小結。

      小括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運算順序,如果在一個算式中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中的`。

      3.試一試。

      試著做一做(29+25)÷9。

      學中做

      1.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的習題。

      (1)先說一說計算順序。

      (2)再獨力計算。

      2.比一比,算一算。

      16+24÷818-9×230-6÷3

      (16+24)÷8(18-9)×2(30-6)÷3

      做中得

      1.綜合練習。

      (1)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7×9-〇7×7+7

      30÷5+1〇30÷(5+1)9-2×4〇(9-2)×4

      8+32÷8〇(8+32)÷818+36÷9〇(18+36)÷9

      (2)判斷。

      ①(8+6)×7與8+6×7都要先算乘法。()

      ②81減去6乘以6的積,列式為:(81-6)×6。()

      ③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

      2.實踐應用。

      完成練習三的第2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7-22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 | 婷婷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1级精品视频在线 午夜性色福利网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本免费三区激情视频在线看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