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小班數學教案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最近我們班在進行期末幼兒體格測量活動,我發現孩子們總是三三兩兩的站在一起比高矮,于是就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目測比較高矮,建立初步的測量概念。
2、培養幼兒樂于參與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比較物品高矮
活動難點:比較物品高矮
活動準備
積木玩具若干、高矮不同的機器人、高矮不同的沙瓶、高矮不同的兩個熊娃娃
活動過程
一、比高矮,建立初步概念
1、出示熊娃娃,提問:兩個娃娃有什么不同——高矮
2、 依次出示沙瓶、機器人。進行比較高矮。
3、 請兩組小朋友進行比較高矮。
二、游戲《聽口令做動作》
目的:鞏固高矮概念
三:幼兒操作
幼兒操作積木玩具,擺出高、矮不同的兩座“高塔”。
延伸活動:發現周圍高矮不同的物品
教學反思
在設計本次活動時,一直在考慮高矮應該是在同一水平位置進行比較,但由于考慮幼兒年齡及認知基礎,課堂設計沒有涉及這些知識,只是簡單的進行目測比較。
活動中孩子在接受程度上還是可以的,因為孩子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知識經驗。在第一個出示熊娃娃環節,提問還是很到位的,能夠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去回答問題。但是本次活動是《好玩的玩具》,材料準備不夠充分,沒有為孩子提供充分的玩具材料,導致孩子在投入時過于被動。情感方面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如果我重新進行本次很多,我會為孩子提供充分的活動材料,使幼兒自己動手去操作,去發現各個物品的`不同,來達到目標,發展孩子的能力。
當時老師們提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材料不充分,沒有讓孩子充分的參與到活動當中,以至于整節活動欠靈活和生動。
在以后的活動設計中,我一定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基礎,把孩子作為整個活動的主題。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狀的簡單特征。
2、能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錄音機,歡快的音樂。方形、圓形、三角形卡片一張。
2、三種形狀的實物掛牌(與幼兒人數相同)。地上畫有三個形狀。
3、彩泥、泥工板、三種形狀的操作模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征
1、師:小朋友,圖形王國里來了幾位朋友,大家想認識他們嗎?
(1)大家好,我是圓形,我的身體呀胖乎乎的,一個棱角也沒有。你們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圓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體有四條邊和四個角。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條邊,三個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嗎?
2、師:(課件4)剛才三個形狀朋友介紹了自己,現在,你們認識它們了嗎?能說出它們長什么樣嗎?
幼A:圓形它是圓圓的,沒有角。
幼B: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個角,有四條邊。
師:大家認識了圓形和方形,還有一個朋友在旁邊不高興了,它是誰呀?,你們能說出它長什么樣嗎?
那我們再來看看剛才它是怎么介紹自己的。教師請一名小朋友說說三角形的形狀:哪為小朋友認識三角形了,能說出它長什么樣的?
幼C: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師:我們再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三個朋友,好嗎?
二、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1、物體分類課件:小朋友,我們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們能幫我們把孩子找回家嗎?
(1)哎呀,形狀朋友想請我們幫忙了。我們先看看哪些寶寶在草地上玩?(蘋果、皮球、帽子、電視機、電腦、冰箱、帆船、金魚)
(2)它們是什么形狀的?請小朋友說一說。
如:帽子是圓圓的,是圓形媽媽的孩子;電視機、冰箱是方形的,它們是方形媽媽的孩子;帆船寶寶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媽媽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幫形狀媽媽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2、游戲:找朋友師: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現在是什么寶寶呀?是什么形狀的?看、那邊地上有三個家,我們去找自己的家吧。(放音樂,教師檢查幼兒是否找對家)我們和家里的朋友一起來跳舞吧。
3、做餅干師: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餓了,我們一起來做餅干吧。圓形寶寶喜歡吃圓餅干,方形寶寶喜歡吃方餅干,三角形寶寶喜歡吃三角形餅干,請小朋友到和自己一樣形狀的餅干加工廠去做餅干吧!
幼兒用模具、彩泥進行制作。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采用了多媒體課件、游戲的.形式,由個別到集體,逐步加深活動內容。讓幼兒對物體按圖形分類有了更深的認識。)三、結束師:哎呀,小朋友真能干,做了那么多的餅干,我們把這些餅干送到形狀王國去吧,和那里的形狀寶寶一起分享。
教學反思:
由于小班幼兒對動畫、卡通人物特別感興趣,教師自制了動畫課件。在第一環節和第二環節中的第1個活動中,將三個圖形設計成了卡通動畫形象,讓圖形自己進行講述,這樣比較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設計的兩個游戲,在幼兒進行分類練習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和動手能力。整節課設計情節連貫,思路清晰,適合小班年齡的特點。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嘗試運用一一間隔的規律構建火車。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并能比較事物之間大小、形狀、顏色等的差異。
3、激發幼兒樂于參與數學活動的情感。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火車車廂胸飾人手一份,幼兒操作材料若干份,磁帶一盒(開火車音樂)。
2、環境創設:按規律排的椅子,按規律排的柳條等。
活動過程:
一、集體游戲“開火車”。
1、開火車入場“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個開火車的.游戲,我做火車頭,你們做車廂,好嗎?”聽音樂游戲一遍。
2、師引導幼兒觀察:
(1)“到站了,車站的叔叔阿姨為你們準備了休息的椅子呢,看這個椅子是怎樣排的呀?”
(2)請小朋友看著椅子上的標記坐下來。
(3)火車又要開了,現在的火車和剛才的火車不一樣了,現在的車廂是怎樣排的?教師小結:對,我們現在是一節男車廂一節女車廂排的,很有規律。
3、聽音樂游戲一遍,再次觀察比較。
(1)到站了,車站的叔叔阿姨也為我們準備了禮物呢。(出示胸飾)看這些車廂有什么不一樣呢?(引導幼兒說出大小,顏色不一樣)
(2)請小朋友選一個戴起來,說說自己現在變成了什么車廂。
(3)看誰來坐火車了,它們是怎么排的?我們來排一列火車給它們坐,好嗎?幼兒排好后請列車員檢查。聽音樂游戲一遍。
二、獨自游戲排火車。
1、這里還有很多火車沒有裝上車廂呢,請小朋友幫它裝,好嗎?
2、幼兒排,教師指導。要求:先看看有什么車廂?車廂有什么不一樣?請小朋友排一列有規律的小火車,排好了,開到有規律火車站來。
3、一起觀看自己排的火車,講評。
三、結束活動:這里有三節不一樣的車廂呢,它們也想變成一列有規律的小火車呢,怎么變呢?我們一起去幫它想想辦法,好嗎?
活動反思:
游戲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為了順應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我們往往采取游戲的方式達到教育目的,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思考。而體育活動本身就和游戲密切相連。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初步感知數與物的關系,幫助幼兒積累有關數的感性經驗。
(2) 學習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活動。
(3) 激發對數字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活動重點:初步感知數與物的關系,幫助幼兒積累有關數的感性經驗。
活動難點:學習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1) 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有數字的`物品進行展覽。
(2) 教具:0"9數字卡以及物體卡片若干套。
(3) 錄象資料:如汽車牌照、居民住宅樓、紅綠燈------
活動過程;
(一). 參觀數字展覽區
1、通過參觀展覽,讓小朋友發現物品上的數字。
提問:我們身上有數字嗎?教室里有數字嗎?它們有什么用呢?
幼1:我的衣服上有大小尺碼,代表我的衣服大小
幼2:門上有三班的“3”,代表我們的班號
2、相互交流:你發現哪些物品上有哪些數字?(組織幼兒用語言進行表述)
門上的數字是門牌號碼,
日歷上的數字是表示月份與日期
時鐘上的數字表示時間
汽車上的數字表示車牌號碼
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的有關數字,進一步感知數字的用途.
3、請你們猜猜:如果這些物品沒有了數字會怎么樣?(混亂)
(二).了解數字的用途
1、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么用呢?
2、你覺得數字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用處呢?(請幼兒回憶講述生活中見過的數字)
3、觀看錄象,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數字。
(三)數字游戲(找座位)
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數字多1的座位號坐下。
(四)延伸活動:
你能用這些數字組合成一個有意義的編碼嗎?(比如:1、1、0、組合成110)
(五)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字,數字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引導幼兒點數4以內的物品,知道總數。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點數游戲,體驗快樂。
【活動準備】
4名蟲蟲衛兵、蟲寶寶若干、蟲蟲的家、圣誕情景。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
圣誕節快到了,蟲蟲王國要開一個圣誕宴會。蟲蟲王國的蟲蟲們可熱情了,也邀請了小朋友去參加。
衛兵:“歡迎光臨。”
師:“這四個衛兵長的一樣嗎?”
二、歡慶圣誕——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
衛兵發給每個幼兒一個蟲蟲朋友進入圣誕宴會做游戲。
唱玩歌曲后,教師出示蟲蟲,請和老師一樣的蟲蟲將蟲蟲舉起來,一起點數。(4次)
三、宴會結束
衛兵:“天黑了,月亮升起來了,我們要回家了。”
師:“謝謝你們的邀請,我們一起送你們回家吧!”
步驟:
1、送小朋友手中的`蟲子
師:“天黑了,我們一定要數清蟲子的節數,不要把他送錯家了。”
2、糾正送錯家的蟲蟲
3、將剩下的蟲蟲送回家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范文三:認一認
活動目標1、能區分方形和長方形,感知它們的特征。
2、聯系方形、長方形的物品。
活動準備:摸箱和圖形塊,圖形印章。幼兒操作材料《數學》第16——19頁。
活動過程一、給圖形描邊。
1、使用幼兒操作材料《數學》第18頁"方形和長方形",看上面的方形和長方形,叫說長方形的名稱。然后幼兒用筆給兩個圖形描邊。要求每個圖形的一條邊描一種顏色。
2、提示幼兒,一邊描一邊比較方形和長方形有什么不一樣?
3、操作后說一說:方形和長方形有什么不一樣?主要比較兩種圖形的邊有什么不同,結合操作體驗,進行感知經驗的比較。
三、長方形像什么?
讓幼兒打開《數學》第19頁"看一看,畫一畫",說說方形天化成了什么?長方形添畫成了什么?說說空白的方形、長方形能添畫成什么?說說還有什么物品像方形?像長方形?
四、分組活動。
1、給圖形涂色。
使用幼兒操作材料《數學》第18頁。讓幼兒數數方形有多少?長方形有多少?把方形涂一種顏色?把長方形涂一種顏色。
2、摸圖形。
供給摸箱和圖形快,印章。幼兒做圖形標記插進分類盒中,再從摸箱中摸圖形塊,按標記分放。一邊放一邊說是什么圖形。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下數學教案06-23
小班數學教案12-30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03-26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7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8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8
小班教案 | 小班數學教案:認識長短08-24
小班的數學教案(精選22篇)05-25
小班數學教案圖形04-18
關于小班數學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