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20 13:08:0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6109頁,例題、做一做及練習二十五第14題。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的編排,注重與學生已學的條形統計圖的聯系。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特點及作用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這樣既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又有利于讓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教材注重從生活、生產中選取素材,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相關教學元素,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數據收集的渠道,也體現了統計與生產、生活密切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實用價值。

      學情分析:

      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經認識了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通過學生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與所學舊知識性的對比,自然形成新知識的生成點。學生在學習中,應該能體會到,各種統計圖有不同的特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數據的特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和與條形統計圖的比較,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2、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比。

      3、能從扇形統計圖讀出必要的信息。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投影。

      學生準備:收集自己一天內的作息時間安排情況的相關數據和家中一個月支出情況的相關數據。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多媒體投影出示主題圖)談話:同學們喜歡什么運動項目?能用學過的知識簡單統計出喜歡各項運動的情況嗎?

      2、選一名學生做主持人,統計全班喜歡的各項運動的人數。(教師利用多媒體投影直接出

      示條形統計圖,如右

      圖。)板書課題統

      計,小黑板出示學 習目標。

      二、對比分析,生成新知

      1、學生觀察并討論

     。1)觀察條形統計圖,你 從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從條形統計圖中,還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來?

      引發學生思考,從而發現條形統計圖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與總量的關系。

      2、教師用多媒體投影出示扇形 統計圖,如右圖。 講述:這個統計圖叫做扇形 統計圖,在這個扇形統計圖中, 用整個圓表示全班學生人數,其 它各部分扇形表示各部分數量占 總數的百分比是多少。

      3、引導學生觀察從扇形統計圖 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數學信 息?(學生根據直觀觀察,發表見解)學生根據信息同桌互提問題,互答。

      4、回顧知識生成,并通過與條形統計圖比較,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比,從扇形統計圖中可以讀出很多數學數學信息。)

      5、多媒體投影出示做一做, 如下圖。

     。1)學生自主看圖,說一說, 從圖中得到了哪些有價值的數 學信息?

      (2)根據題意自主計算,選五 名學生分別板演五種營養成分各 多少克?

      三、解決問題,展示提升

      1、多媒體投影出示練習 二十五第13題,如下圖。 學生以小組討論形式完成這三 道題。

      2、完成后小組選題匯報。(小 組匯報時可讓學生從板書匯報 和多媒體投影展示匯報中任選 一種方式進行展示和講述。)

      四、總結概括,拓展應用

      1、回扣目標談話:通過這一 段時間的學習,結合本節課的 學習目標說一說你覺得你有哪 些收獲?(讓學生充分發表見 解)

      2、根據課前收集到的信息,在 組內交流,教師可選擇幾個同 學的數據制成扇形統計圖進行 展示。使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 苦和對自己的愛,激發學生對 父母、對家庭的愛。

      3、多媒體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統 計圖,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創新精神。

      板書設計:

      扇形統計圖

      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比

      教學后記:

      在統計教學中,學生已經學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表現形式有一些基本認識。但學生沒學扇形,卻要學習扇形統計圖,這就要老師居高臨下,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扇形統計圖的學習是基于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以及圓的知識。但是,學生對于扇形的知識尚屬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現狀,從扇形的感性認識入手組織教學。

      首先,我帶領學生復習我們已學的條形統計圖的知識,讓他們回憶統計圖的.作用和優點。

      接著,我揭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學習扇形統計圖,讓學生緊扣學習目標學習本課內容。并把對扇形統計圖的認識分割成幾部分來完成。

      1、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中總數與各部分數量之間的關系。

      2、引導學生觀察,從扇形統計圖中尋找直觀的數學信息。

      3、訓練學生根據直觀信息互問互答,加深對扇形統計圖特點的感性認識。

      4、通過與條形統計圖比較,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使學生深刻理解扇形統計圖。

      5、新知生成后,完全放手由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五13題),從而檢測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學中,我切實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更加堅信,嫻熟的知識儲備和教材體系的熟練程度對于教學所起到的作用。對于教材版本不斷更換和教材不斷修訂的教育現狀,我們教師只有厚積薄發,才能有備無患。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8~49頁整理與練習練習與應用第8~12題,探索與實踐第13~14題,評價與反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正確地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能應用因數、倍數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或探索數的一些簡單規律或特點。

      2.使學生整理并進一步理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能在思考、解決問題中有條理地思考,培養觀察、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解決問題和探索實踐過程中,感受獲得方法、發現規律的喜悅,體會數學的奇妙,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培養回顧反思、客觀評價的意識、習慣和品質。

      教學重點:

      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

      探索、理解簡單規律。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引入

      1.復習舊知。

      讓學生計算練習與應用第8題,直接寫出得數。 口答得數,說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是怎樣算的。

      2.回顧內容。

      引導:我們上節課整理與練習了因數和倍數,重點練習與應用了哪些內容?

      你能找出12和8這兩個數的因數和倍數嗎?(板書: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數和倍數寫下來。

      交流:12的因數和倍數各有哪些?8呢?(因數和倍數分別對應板書) 提問:比較兩個數的因數,你能找出怎樣的數?比較倍數呢?

      3.引入復習。

      提問:那什么叫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呢?

      引入:今天的數學課,我們繼續整理與練習因數和倍數,在上節課復習的基礎上,重點整理與練習公因數和公倍數的知識。通過這節課的'復習,要進一步認識公因數和公倍數,特別要能正確地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同時還要通過探索與實踐,發現一些關于數的特征的簡單規律。

      二、練習與應用

      1.整理方法。

      引導:我們已經從上面的練習中了解了公因數和公倍數的意義,能不能自己舉出兩個數的例子,找出公因數和公倍數?每個同學獨立完成。

      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師選擇兩個例子板書過程。 讓同桌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說出公因數和公倍數。

      提問:黑板上的例子里,最大公因數是幾,最小公倍數是幾?怎樣找出來的?

      那現在說一說,求公因數和公倍數的方法各是怎樣的?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一般方法是怎樣的?

      2.做練習與應用第9題。

     。1)要求學生完成前四組題,先求最大公因數,再求最小公倍數。

     。2)交流:這四組數各是怎樣找最小公倍數的,結果各是幾?說一說你的方法。(根據交流板書過程和結果)

      3.做練習與應用第10題。

      學生讀題,弄清題意:每次分別按3格和4格走,找出兩種棋都走到的格子涂上顏色。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這些格子,涂上顏色。

      三、探索與實踐

      1.做探索與實踐第13題。

      2.做探索與實踐第14題。

      四、評價總結

      1.評價反思。

      讓學生對照評價內容,反思自己三個方面的學習表現,在☆上涂色表示。 交流評價結果,肯定全班的學習表現,提出以后的學習希望和要求。

      2.交流收獲。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整理與練習,你對這部分內容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體會?

      3.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與應用第9題后四組題,第11、1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4頁的例,第44~45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發展初步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簡單的函數的思想。

      教學重點: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發展初步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簡單的函數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在所有的數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們卻吵起來了,6說:“兩個數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7說:“不對,不對,兩個數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較多!毙∨笥,你認為誰說得對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是6、7的加法。(出示課題:和是6、7的加法)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1、操作學具

      請小朋友拿出學具來擺一擺,看看能寫出幾個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再比一比,到底誰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學例1

      電腦演示學生植樹的動畫,讓學生說說動畫的意思。

      提問:要算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可以怎樣列式?

      質疑:為什么同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數卻相同?

      教師左手拿2支筆站在學生中,分別叫前后的學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2+5=7,5+2=7)

      提問:從這兩道題中你發現了什么?

      3、教學例2

      電腦出示例2圖:3個青辣椒,4個紅辣椒,再出示括線和問號,告訴學生:這是括線和問號。

      讓學生猜括線和問號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請學生互相說一說整個圖的意思,再指名說。

      4、“想想做做”第2題——說一說

      讓同桌學生說一說圖畫的意思,再指名說,然后把算式寫在書上。

      5、小結

      剛才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提問:黑板上的算式有點亂,誰來整理一下?說一說為什么這樣整理。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敘述:小朋友表現很好,老師帶你們到動物世界去輕松一下,好不好?(完成“想想做做”第3~5題)

      四、小結與質疑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或新的想法嗎?

      六、 教學后:1 學生基本上能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2 學會通過數的分合來學習新知識。

      3 對于利用加法求減法,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利用。

      4 計算的時間太長,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快的反應出來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材第99~102頁例1~例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能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正比例關

      系的意義是什么?怎樣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

      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2.下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為什么?

      (1)時間一定,行駛的速度和路程。

      (2)數量一定,單價和總價。

      3.說一說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課。

      如果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會怎樣變化呢,變化又有什么規律呢?這兩種量又成什么關系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反比例關系。(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2。

      出示例2某運輸公司要運一批300噸的貨物。讓學生計算并完成填表任務。

      每天運的數量(噸)1020304050

      所需的天數

      在本上填表,并觀察思考能發現什么?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學生按學習正比例的方法觀察表里內容,相互之間討論,發現了什么。

      指名學生口答討論的結果,得出:

      (1)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需要的天數隨著每天運的噸數的變化而變化。

      (2)每天運的噸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反而擴大,每天運的噸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反而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律是: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總是一定的。(板書: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因為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都是240。提問:這里的240是什么數量?誰能說出這里的數量關系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書補充成:運的總噸數一定時,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

      2.教學例1

      出示例1。

      請同學們按照剛才學習例4的方法,自己學習例1,仔細想想你發現了些什么?學生觀察思考后,小組討論:長方形的面積比變,當長發生變化時,長方形的寬發生變化嗎?變化的規律是怎樣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綜合例1、例2的共同點。

      提問:請你比較一下例1和例2,說一說,這兩個例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義。

      例1、例2里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什么關系的量呢?請同學們看第101頁1~3自然段。說明:像例1、例2里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迫問: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么?(乘積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那么上面這種關系式可以怎樣寫呢?(板書:xy=k(一定))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乘積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反比例關系。所以,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我們就用xy=k(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1里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例2里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2)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關鍵要看什么?

      (3)判斷。

      現在回過來看開始寫的關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當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什么關系?為什么?指出:根據上面所說的反比例的意義,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乘積一定,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系就是反比例關系。

      5.教學例3。

      出示例3,看書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追問: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樣想?其中關鍵是看什么?

      三、鞏固練習

      用剛才我們說的判斷方法來做幾道題。

      1.做練一練。

      指名學生口答,說明理由。(可以寫出數量關系式看一看)

      2.下題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反比例?為什么?

      一根鐵絲,剪成每段2米,可以剪成5段;如果剪成4段,平均每段x米。

      3.做練習十二第1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反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用怎樣的式子表示x和y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鍵是什么?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二第2~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會利用“>”“<”和“=”來描述長度和個數的大小比較。

      【過程與方法】

      通過紙條的高低不等和高低相等形象直觀引入“>”“<”和“=”這三種符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建立初步的符號感。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開學至今大家都長高了不少,今天我們來比一比身高。誰愿意來比?(請兩個小朋友)

      大家看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下面請小朋友三人一組,自由組合,兩人比身高,另一人說說比的結果,互相輪流進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題

      圖上有誰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強和小胖)(小亞和小巧)

      誰來比一比他們的'身高,說一說比的結果

      (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強和小胖一樣高。

      (3)小亞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亞矮。

      二、新授

      1.出示P18第2題第一張圖

      請小朋友說一說圖意。

      師并介紹小于號畫小于號,開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攏的方向表示小。一起書空小于號。

      師:一個單位的計算條比三個單位的計算條短,數學表達方式是1<3。

      念作1小于3。

      用心愛心專心

      誰來說?(多請幾個)

      練一練

      擺計算條左邊放2個,右邊放5個,先互相說一說圖意,然后寫一寫。

      左邊放1個,右邊放4個,(獨立完成,寫一寫)

      2.左邊放2個,右邊放2個,問:現在是什么情況?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等號兩邊開口一樣,表示相等。一起書空等號,然后在書上寫等號。

      3.猜想一下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哪個符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狀。先獨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結果告訴你的同桌。

      A:形狀,上黑板畫一畫

      B:名稱

      C:解釋形狀

      D:說圖意

      師:大家講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確實我們接下來要學習大于號,誰有什么好方法來記大于號?

      一起書空大于號。

      4.請學生觀察三組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相同數間用等于;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大于小于看左邊,尖頭小小是小于,開口大大是大于。

      5.練一練:同桌合作擺學具,并寫一寫。

      編一編,說一說

      出示學具:○○●●●我們把它們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編個故事嗎?

      (左邊有2塊巧克力,右邊有3塊巧克力)

      2個單位的計算條比3個單位的計算條短,所以2小于3。

      三、鞏固練習

      1.P18的第三題

      2.P18的第四題的左邊3列(要求獨立完成)

      3.比一比,賽一賽P18的第四題的右邊3列

      4.在()里填數。

      用心愛心專心

      5>(),3<(0="("2="">(),()<4,()=1,()<3>3

      5.發散思維練習

      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于幾?

      四、總結

      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號可以比較數的大小,比較高矮,比較多少等。

      作業設計:練習冊P11習題集《比一比(2)》

      板書設計:

      小與,等于,大于

      <,=,>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11-0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免费v片在线a | 色先锋久久久久久资源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播 | 日本亚洲欧美国产ay | 在线精品视频A免费不卡 |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