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數學教案錦集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會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數數。
2.通過操作活動,聯系實際生活,初步理解數的概念,并積累相關數數的經驗。
3.增強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幼兒對數數活動的好奇心和興趣。
活動準備:白板、課件、操作材料、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隨音樂《開火車》進活動室。引導幼兒進入活動主題。
2.師: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搬家啦,這么多的老師也都快來幫忙了呢,我們一起來和要去幫忙的老師們問聲好吧。
(二)基礎部分
1.師:現在每位小朋友都變成了小火車的車廂,那你們清楚一共有多少節車廂呢?
幼兒報數,教師配合指導。
2.師:大一班的小朋友們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們數數都很厲害,你們都能數到幾?
我說一個數,你接著往下數3個數字好嗎?
······3.出示圖片,幼兒觀察。
師:森林國王說啦,要闖關成功后才可以去幫忙呦。那我要請你們幫我一個忙啦,看,圖上有什么?(房子,樹)房子有幾間?有幾棵樹?幾只小動物?你是怎么數的?
教師小結:要數清楚物體的數量,我們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比如從上往下,不同課件都有對應的點數需求,下載課件需要點數,如果點數不足充值后,就可以在電腦上下載了。或者從左往右,這樣就不會數錯了。
4.教師與幼兒互動,依次請10名幼兒上臺,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5.出示圖片,觀察圖片上的圖形并正確的數出來。
師:看看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什么?這是什么?有幾個三角形?幾個圓形?······你是怎么數的?還有什么?這次你又是怎么數的呢?
6.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小結:數不同的東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確的數出數量,不僅要觀察仔細,還要按一定的順序數。
(三)結束部分:
師小結:其實數字和我們的.生活有很密切的關系,是很要緊的,爸爸媽媽經常買東西的時候都要去看這個數字。那么今天就請你有空的時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東西上面有數字?為什么要看這些數字呢?這些數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樂再響,幼兒隨音樂《開火車》出活動室。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對應數量與數字1~10。
2、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
活動準備:
《數字卡(1~10)》(自制的及掛圖)、1~10的.數字兒歌、教室里的各種物品、蠟筆、自制人物教具、籃子六個(在籃子上貼上1~10的數字)、自制花(花瓣上貼不同數量的小畫點)
活動過程:
一、復習點數。
1、出示1~10的掛圖。
師:請小朋友一起來復習數數,請看圖片,老師指到哪個東西就請小朋友數出來。
2、點數實物。
師:請小朋友們現在數一數,我們教室里的桌子有幾張?黑板有幾個?玩具柜有幾個?……
二、教師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以情景引起幼兒興趣。
師:告訴小朋友一個好消息,小豆豆明天要過生日,她想邀請小朋友們去參加生日晚會,你們想不想去?
(幼兒回答)
師:那我們送小豆豆什么生日禮物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對幼兒的回答給予肯定。
師:我們大家一起去采花,明天送給小豆豆,好不好?(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們看,花園里開了這么多花(教師把花灑在桌面上)請小朋友看看這些花有什么不一樣嗎?(幼兒說)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漂亮的小籃子,大家仔細看一看,小籃子有什么不一樣?你發現了什么?(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師:下面小朋友們就去給小豆豆采花好不好?(幼兒回答)
師:在采花時小朋友們要讓花的點子與花籃上的數字一樣,聽音樂開始采花,音樂停了采花結束
2、幼兒開始游戲(采花)
活動結束:
采花結束后,教師要找幼兒說一說:“你們采了幾朵花?采花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只要能說出點子和數字一樣或數字和點子一樣就可以了?)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能較熟練的計算10以內的加減及連加,鞏固10以內加減運算。
2、發展幼兒的觀察、理解和操作能力。
3、在走近小學的情境化游戲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身上標有數字的小朋友卡片和坐位表格;學習用具并標有價格的小卡片,文具清單;算式題若干;每個幼兒身上掛有1—9的數字,椅子上也類同。
三、活動過程:
(一)、“找坐位”游戲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前一次的時候老師和你們一起去參觀了小學,再過幾個月,小朋友們也要去讀小學一年級了。在讀小學之前我們還要學好各種本領,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有關小學里的事情,比一比誰最聰明,你們能接受挑戰嗎?
2、“找坐位”游戲——復習10以內的組成。
師:看一看,我們身上和椅子背上有什么呀?(數字)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小學生找到自己的座位,你身上的數字和椅子上的數字合起來是10的才是你的座位。
請個別幼兒示范。師:你應該坐在幾號位子?為什么?
集體找“座位” ,引導幼兒邊找邊說。(幾和幾合起來是10)
3、“換座位”游戲——復習9以內的組成。
師:為了保護我們的視力,隔一段時間就要換新座位。接下去請你找一把你身上的數字和椅子上的數字合起來是9的才是你的新座位。
集體操作找座位,引導幼兒邊找邊說。(幾和幾合起來是9)
集體講評。
(二)、幼兒操作,加以鞏固。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學會了找座位的本領。但是,踏入小學之前我們還要學會更多的本領,要越多越好。
2、教師向幼兒講述操作要求:
第一層:超市買文具
師:在讀小學的時候,我們要為自己準備許多文具,文具就是我們讀書寫字用的東西。看一看,都有什么文具呀?(鉛筆、橡皮、尺、卷筆刀。。。。。。。)
師:看一看,這些文具要多少元?
師:買文具要看著單子去買,每張單子買兩樣文具,這張單子加起來是9元的應該買哪幾樣?為什么?還可以買哪兩樣?
師:買好文具后我們還要將文具放進書包里,看一看應該放在幾號書包中?
第二層:算式接龍
師:在讀小學之前,我們要學會做很多算式題,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師:接龍的'時候要2張2張卡片接起來的,看一看,這兩張卡片為什么能接起來?
師小結:原來,找卡片接龍的時候要找最前面的數字。
教師講解操作要求:比一比誰的龍接的對接的長。
第三層:對號入座
師:其他班的小朋友也想去讀小學,他們請小朋友們幫個忙,幫他們找一找坐位。
師:找座位是要3個小朋友坐一塊的,看一看,他們3個小朋友為什么能坐一塊?(5+4+1=10)
教師請個別幼兒示范操作。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集體交流(檢驗)
(三)、活動總結:
師:下次我們再去區角里玩一玩今天沒玩過的東西,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我班本月的主題是“我要上小學了”,在數學活動中,小朋友們對錢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對買賣物品非常感興趣,在科學活動中,對小學學習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對小學的生活十分向往,于是我兩個內容整合起來設計了這節活動。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玩具小超市》
活動目標:
1、通過購物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進行統計列出算式。
2、通過討論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備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會用到的。
3、能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用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文具小超市”。
2、幼兒每人一份錢(錢的數目15元、16元、17元不等)
3、每人一個框、一張統計表、鉛筆、橡皮,有關“文具”的文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超市買文具
1、教師:“再過不久,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文具,今天,鄧老師就請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買你們需要的文具。”
2、小朋友填寫文具購物統計表(姓名和日期),每人拿一個框,數數你一共有多少錢?然后用框里的錢去買文具。
3、幼兒根據各自不同的數目的錢購買文具,并進行記錄,用算式列出所購買文具的情況。
4、請個別幼兒說說算式的意思。
二、討論:哪些文具是一年級所必須準備的?
1、小朋友把買來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2、小朋友之間相互討論,并能做出適當調整。 鼓勵幼兒把重復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認為是必須的的文具。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總結,培養幼兒收藏玩具或物品的良好習慣。
2、活動結束:被排除的這些文具,在我們今后的學習中還是會用到,除了這些,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文具嗎?讓我們到教室外面找找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時間的行程。
2、初步認識時鐘,正確地辨認整點。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第10號:我的一天。
2、掛鐘一個,長針、短針做成手狀。
3、幼兒自制的時鐘人手一個。
4、《小鬧鐘的音樂》
5、大鼓一個。
6、“我的一天”小卡片一套。
活動過程:
1、“小鬧鐘”你好。
聽聽音樂看看鐘,說說鐘面上有什么。
教師念繞口令:長針長,短針短;長針走得快,短針走得慢;長針走一圈,短針走一步。
教師邊念繞口令邊撥鐘。如:如長針短針握握手,12點鐘;長針短針排一排,6點鐘;長針握12,短針握1,1點了。
幼兒在自己的鐘上撥出與教師相同的鐘點,并讀出時間。
3、說說“我的一天”。
與幼兒一起討論一天要做哪些事。(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的圖片)
幼兒將卡片按時間的前后順序排好隊。
看教師的鐘面,幼兒在自己的鐘上撥出相應的時間,并舉起相應的卡片。
4、游戲:“小鬧鐘”
聽一遍音樂,教師敲鼓數下,幼兒撥出鐘點。
教師撥出鐘點,幼兒用肢體表現相應的生活情景。如:教師撥12點,幼兒做睡覺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堂課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活動準備充分,層次清楚。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了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學會了看整點。
本堂課的開始部分我以聽音樂唱《小鬧鐘》歌曲,引出主題,我提問:“剛才唱的是誰呀?”小朋友都能說出是小鬧鐘。隨后我通過念繞口令讓幼兒了解時針和分針轉動的規律。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很濃厚。
本堂課的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通過讓幼兒說說《我的一天》,說說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猜猜看那些事情是在幾點鐘做的,為下面的活動:幼兒在鐘面上撥出鐘點做鋪墊。但是我在引導他們說出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時,講得過于細致、所以占掉的時間比預設的多了幾分鐘,因此,把最后一個環節:幼兒練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9頁)改為了延伸活動。
從整堂課來看,幼兒的學習興趣很濃,尤其是在游戲《小鬧鐘》時,他們能根據我撥出的時間用肢體做出相應的生活情景。
孩子們在這堂課的出色表現,比我預想的要勝出一籌。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認識"+"和"=",理解加法的意義。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根據圖意將算術填寫完整。
3、嘗試按組分別數蘋果,將數字填寫在正確的位置,進行10以內的加法練習。
4、愿意結合顏色邊操作邊講述:×個紅蘋果加上×個綠蘋果,一共有×個蘋果。
活動準備:
1、貼絨圖片、磁性數字卡。
2、水彩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導出課題。
師:小朋友,菠蘿寶寶昨天回家啦,今天它跟我們一樣又來上學啦,我們先跟它打個招呼吧!嗨!小朋友。生:嗨!菠蘿寶寶10。師:嗨!小朋友。生:嗨!菠蘿寶寶8(用這樣打招呼形式分別認識其他幾個數) 師: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風陣陣吹,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新的一課《秋風吹》。
二、展示圖畫,引導幼兒分析理解實物、圖示以及各種符號的意義,認識"+""-"和"="。
1、教師:小朋友,你們數數看這里有三組非常誘人的蘋果!你們數數看每組有幾個蘋果呢?
2、分析理解圖中右邊蘋果、格子和符號的意義。
教師:小朋友,在每組蘋果右邊的圖示是什么意思?這些蘋果和下面的格子表示什么意思?(引導幼兒說出右邊的蘋果表示紅蘋果和綠蘋果,格子里寫數字,表示紅蘋果有幾個,綠蘋果有幾個,兩種蘋果一共有幾個。)這是什么符號?(教師的手分別指示加號和等號)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導幼兒說出加號表示紅蘋果和綠蘋果合起來的意思,等號表示合起來紅蘋果和綠蘋果一共有幾個。)
3、遷移經驗,進一步理解圖中左邊的蘋果與右邊格子,符號的.關系,學習完成練習的方法。
教師:請小朋友再數一數,每組紅蘋果有幾個,綠蘋果有幾個,正確填寫在格子里。看誰看得準,數得快。
三、嘗試根據圖意點蘋果,填寫數字,并進行加法計算。
1、教師:請小朋友看書仔細數數,填數字。(觀察幼兒完成練習情況,給予有困難的幼兒適當的幫助,同時提醒幼兒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
2、自由交流結果,互相檢查結果。
四、介紹自己的練習結果,清楚講述"幾個紅蘋果加幾個綠蘋果一共有幾個蘋果。"
1、請小朋友把自己的練習結果說一說,板書在黑板。
2、提出不意見,正確學習加法計算。
3、對照答案,進行自檢。
小朋友,你們寫的和黑板上的一樣嗎?請你對一對,邊對邊說你的練習,(引導幼兒清楚講述"幾個紅蘋果加上幾個綠蘋果一共有幾個蘋果。)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測量》02-17
大班數學教案:買菜02-18
最新大班數學教案02-16
大班數學教案:新車02-12
精品大班數學教案02-08
大班數學教案《日歷》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