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美術教案錦集六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美術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美術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主題“我的故事”重點是引導幼兒對獨一無二的“我”的感知與體驗。涂涂畫畫是小班幼兒的天性,他們喜歡畫畫,喜歡通過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盡管他們的水平還處于涂鴉晚期,但是我看到了繪畫給他們帶來的樂趣。我希望通過繪畫的形式,幫助幼兒認識自己,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培養幼兒積極、快樂的情緒,發展幼兒初步的感知和觀察能力,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用繪畫表現自己的面部特征。
2.能發現自己的五官特點,喜歡自己。
活動準備:
1.每人一面鏡子。
2.提供各種臉型的圖畫紙。
3.事先讓幼兒有照鏡子并在鏡面上畫五官的體驗。
4.油畫棒。
活動重點:
能正確地表現出五官的位置。
活動難點:
能大膽地用繪畫表現自己的'面部特征。
活動過程:
1.玩游戲“指五官”,重點引導幼兒閉上眼睛從上往下地摸出自己的五官。
2.激發幼兒觀察自己的興趣,引導幼兒從上(頭)往下(嘴)觀察比較。
(1)看看鏡子里的自己,問候自己一聲。
提問:鏡子里有誰?喜歡自己的模樣嗎?
(2)帶領幼兒觀察自己。
提問:臉上有什么?在臉上的什么位置?是什么樣子的?
(3)讓幼兒做各種表情,引導幼兒感知自己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和舌頭在臉的什么位置。
引導幼兒討論:你的兩只眼睛完全一樣嗎?能讓他們變得不一樣,怎么做?對著鏡子看看,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眼睛分別是什么樣子的?嘴是什么樣子的?和別人的有什么不同?
3.根據鏡子里的自己,畫一張可愛的小臉。
為幼兒選擇適合自己臉型的圖畫紙,邊看鏡子邊進行繪畫,教師幫助個別有......
小班美術教案 篇2
1.《云兒朵朵》
課前準備
(學生) 油畫棒、彩色水筆、畫紙等常規用具和材料,4—6人的小組并選好小組長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談談感受。
(1) 請學生先說說印象中的云朵是什么樣子、什么顏色的及有關云的一些知識。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對云朵的感受。
(2) 教師問學生:你平時把云朵畫成什么樣子?(請學生上臺演示)別人畫的云朵與你的有什么不同?讓學生進行比較,談談感受。
(3) 再次提問:想不想看看在大氣層中云朵的樣子?這和我們平時看到的云朵在外形上、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2.引導欣賞,全新體驗。
(1) 出示課件,欣賞圖片。結合書本中的作品和教師提供的范作,學生欣賞。 ①看看一天當中云發生了哪些變化。(提示:從顏色、形狀上觀察。)
②看看在狂風吹動的時候,云朵發生了哪些變化。
③再看看下雨前,云朵的顏色有哪些變化。
(2)提問:你還能說出云朵的其他變化嗎?讓學生討論交流,說說感受,教師小結。
(3)揭示課題:《云兒朵朵》。
3.傳授方法,激發創意。
(1)提問:請看看書中的幾幅學生作業,你能說說是怎么畫出來的嗎?用了什么方法和材料?除了這些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學生上臺講述、演示方法,教師幫助補充輔導。(提示:可以用油畫棒來畫云朵,也可以用水粉顏料來畫云朵。可以改變云朵的顏色和形狀。)
(3)提問:怎樣對所畫的云朵造型進行聯想和表現呢?(提示:通過對形的想象,抓住事物特征,運用添加、概括、夸張等手法進行表現。)
(4)提問:怎樣使云朵變得更可愛,使畫面變得更有趣呢?(提示:可以編一個小故事,表達一個主題內容等。)
4.布置作業,表現感受。
(1)提出作業的主題:有趣的云兒朵朵。
(2)出示課件并提供創作的建議:畫出自己對云朵的想象和感受,要有創意,造型要與眾不同;可以互相討論畫法。
(3)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5.展示作品,學習評價。
教學反思:
課前準備
(學生)繪畫用具、各種紙張等
(教師)課件或錄像、范作和圖片等
教學過程
猜猜謎語,進入情景。
(1)教師出示謎語,并說明猜出謎語就能打開向日葵王國的大門。例如:圓圓的臉兒圍著太陽轉。追到東,追到西,它的籽兒大家都愛吃。(答案:向日葵。)
(2)揭示課題:《向日葵》。
3.出示課題,觀察特征。
(1)出示實物照片或有關向日葵的錄像,并提問:向日葵的花盤、葉子的形狀有什么特點?(也可以與其他花進行比較,把課題補充完整:《好大的向日葵》。)
(2)出示學生作品或教師范作:讓學生認識色彩,尋找相似色,并告訴學生相似色彩的名稱。
4.欣賞作品,互動表演。
(1)出示作品:凡·高、伍必端等畫家有關向日葵的作品或者有關在風中的向日葵的錄像等,讓學生邊看邊想象,邊做動作,再互相交流。
(2)播放課件:學生邊看邊想象向日葵的特征,也可想成故事,然后再交流。
5.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1)提供想象的分類內容:夸張(變大、變小等);用途(一般、特殊等);結構(枝、葉、花等);擬人(或擬物等)。
(2)學生用彩筆把向日葵以實物寫生或想象的形式畫下來。
(3)學生創作,教師指導(在涂色方面可告訴學生用點、線、面的不同形式及組合,同時在色彩的統一、相似色等方面做些指導)。
6.評價作品,課外拓展。
(1)提供評價的建議:從技法、構思、創意等方面進行評價。
(2)請畫好的同學把作品貼在黑板上,全班交流或者每小組抽一張來交流(教師運用語言來說明我們是參觀最酷最前衛的向日葵創作展)。
教學反思:
課前準備
(學生)常規的工具、各種彩紙或橡皮泥等手工材料
(教師)錄像、音樂、范作、實物等,編寫字母小故事
教學過程
1.唱字母歌曲(導入)。
(1)欣賞字母歌曲,以此導入。
(2)學生同唱字母歌。
(3)出示課題:《奇妙的字母》。
2.編有趣的故事(展開)。
(1)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等形式),用一兩分鐘的時間編一個字母小故事。
(2)學生交流自己編寫的'字母故事。
3.欣賞字母作品(深入)。
(1)出示實物(或課件):①出示精致的小工藝椅子和兩只小手表等實物,讓學生分別猜猜包含哪些字母;②提問:如果讓你畫或拼貼,你準備怎么做?
(2)欣賞字母作品(分別出示學生和教師范作)。
(3)播放錄像或課件:欣賞由字母組合而成的東西,請學生說說它們由哪些字母組成,有什么特別之處;如果讓他們來畫或拼貼,準備怎么做等。
4.做心中作品(實踐)。
(1)學生創作,用繪畫或拼貼的形式均可。根據字母的外形特點,大膽想象,四周可以添上合適的內容,也可以編寫字母故事等。
(2)學生作業,教師巡回指導(在設計方面做重點的指導)。
5.想象評價創作(聯想)。
(1)評價:學生自評、互評及教師點評。
(2)延伸:把編好的字母進行剪拼,編寫字母故事,尋找有關字母的來歷、典故、詩歌、音樂等。
教學反思:
4.《多彩多姿的課程表》
課前準備
(學生)課程表、顏料等,關注日常生活中圖表設計與應用的情況,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展示
(教師)課件、各種圖表資料、若干種課程表、顏料等
教學過程
1.動畫引入。
(1)猜一猜:在文字沒有產生之前,人類是靠什么傳遞信息和進行交流的?
(2)看一看:欣賞遠古人類繪制的洞窟壁畫和巖畫等,找出它們共有的特點。
(3)學一學:仿照遠古人類的方法繪制幾種代表不同事物的圖形(如日月星辰??)。
(4)小結:在文字沒有產生之前,人類便已經使用圖像來傳遞信息和進行交流了
2.展開。
(1)繼續欣賞各種手繪圖像,逐漸地導出圖表圖片,進而出現現代的各種圖表。同時,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各種圖表資料。
說一說:現代生活當中,各行各業都在大量地使用圖表,你發現了哪些圖表?它們各有什么用途?(如股市行情圖、圖表新聞、電腦圖表設計??)
說一說:這些圖表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如形象、直觀、簡潔、生動、一圖勝千言??)
說一說:這些圖表有什么不同?(從外形、用途等方面說明。)
(2)比一比:文字填寫的課程表與用圖形表示的課程表有什么異同?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展示各種各樣的課程表,讓學生想一想:一張完整的課程表,一般由哪幾部分組成?(如表格、時間、課序等,并給設計好形狀的課程表配上花紋圖案。)
(3)設計制作用圖形表示的課程表,最關鍵的是要引導學生逐一解決用簡潔的圖替代文字的問題。
首先設計容易用圖表表現的課程,如音樂、美術、體育等,再設計其他課程的圖表。
3.作業與輔導。
(1)作業要求:模仿或創作圖表形式的課程表。
(2)學生大膽制作表現,教師巡視指導。
4.評價與小結。
(1)展一展:采用實物投影方式展示學生作品,達到溝通與交流的目的。可先讓其他同學辨認課程表中的各種課程,再讓小作者作自我介紹。
(2)評一評:誰做的作品最簡潔、生動、富有創意、容易識別。
教學反思:
5.《小鬧鐘》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教材并準備好小鬧鐘實物,收集有關鬧鐘發展的資料,準備蠟筆、彩色水筆、畫紙等作畫工具
(教師)課件、錄像、小鬧鐘實物和范作等
教學過程
1.認識鬧鐘。
(1)師生共同討論鬧鐘的發展史,出示鬧鐘實物。
(2)引導學生觀察鬧鐘的特征。
(3)學生述說特點、外形、組成結構等(注意:鬧鐘的刻度是固定的)。
(4)教師小結并板書:形狀、色彩、結構、用途。
2.分析問題。
(1)提問:現在的鬧鐘在外形、結構上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
(2)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匯報。
(3)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并提出設計思路。
板書設計思路(或者出示課件):
外形:幾何形、生活用品形、仿生形等。
作用:一般用途、特殊用途等。
想象:幻想未來等。
結構:外部、內部等(教師可以拆開一個小鬧鐘讓學生認識內部結構)。
3.欣賞作品。
(1)出示書本中的鬧鐘作品及范作,讓學生說說設計上的優點、問題及可以借鑒的地方。
(2)小組互相交流。
4.設計創作。
(1)主題:我心目中的小鬧鐘。
(2)建議:用繪畫的形式設計鬧鐘,要注意鐘面的造型設計,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在反面或正面的恰當位置,寫上設計說明,也可以小組合作創作一張鬧鐘設計圖。
(3)教師應在創意、造型、質地和著色等方面對學生做些指導。
5.課外拓展。
(1)教師小結:可從珍惜時間等方面深化主題。
(2)調查研究:到本地市場實地調查與研究出售鬧鐘的情況。
(3)課外作業:按照4-6人的分組收集有關制作鬧鐘的材料,下節課準備制作。 教學反思:
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是否能點出多變的小雨點,即線條、點等認識
2、激發幼兒對顏色繪畫的興趣,積極參與繪畫活動。
3.培養幼兒對抽象事物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油畫棒、幼兒人手一份畫有雨傘的畫紙、各種圖片貼圖、雨的聲音。
2、知識準備:幼兒觀察過下雨時雨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給幼兒講述故事《下雨了》。
2.出示下雨時的圖片,讓幼兒觀察雨點的特征。
3.引發幼兒認識下雨天氣,并讓幼兒思考雨天出門要使用什么工具。幼兒:雨傘。
二.繪畫雨點。
1、啟發談話,引起興趣
教師:“今天太陽公公很高興,見到我們小朋友,可是忽然一陣風吹來了,“嘀答、嘀答”下雨了(同時播放下雨的聲音)。雨是從哪兒掉下來的?小朋友,你們見過小雨點嗎?是什么樣的?
幼兒自由討論舉手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小結:下大雨時,像根直直的、長長的線;下小雨時,一點點的。
2、操作演示,引出內容
(1)演示討論,共同參與
A 、油畫棒演示畫長直線雨
嘩!嘩!下了一場大雨。幼兒試畫(強調從天空中滴下來,直直的,長長的'。)
B 、討論: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點怎樣的呢?(一點點的)小雨點落到了哪兒?(幼兒討論)
(2)激發興趣,嘗試取名
A、演示用各種顏色的短線畫小雨點。
雨越下越小,太陽公公出來了。咦,小雨點一下子變成了五顏六色,怎么回事?(幼兒講述)五顏六色的小雨點可真漂亮。
B、這么漂亮的小雨點,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幼兒取名:七彩雨、美麗的雨等)
3.老師講解幼兒要注意的地方,及繪畫的方法。
三、幼兒創作,教師觀察指導。
(1)引導創作:下雨啦,我們一起來看漂亮的小雨點。(雨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等),能將最喜歡的顏色雨先畫出來嗎?
(2)老師給幼兒發畫紙和油畫棒。
(3)幼兒作畫,教師觀察
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2、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折紙活動的樂趣。
美術活動是幼兒用智慧和手進行創造的造型藝術活動。美術活動典型的特征是動手操作,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豐富多彩的手工形式被創造出來。2~3歲的孩子正處在用手去探索和學習的時期,可以說,觸覺是他們認識周圍事物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設計了《觸摸書》這個活動。意圖通過幼兒的實踐制作活動發展孩子的.創新能力,培養其創新素養。
制作材料及方法:
●用不織布和絨布裁剪出不同的5棵樹,其中2棵樹的樹冠上釘上按扣和彩色紐扣。
●用不織布、洗碗布、沙皮紙剪出大、中、小三個圓,分別在這三個圓上用塑料紐扣縫制出方、圓、三角的圖形。
●用不同顏色的不織布做出葉子、小花、水果等,并給“葉子”縫上刺毛扣,給“小花”釘上按扣,給“水果”縫上用粗、細橡皮筋或棉線編織成的掛繩。
●將制作好的5顆樹縫在底布上。大,考吧.幼,師,網為了增加“書”的平整度和牢固度,可以在底布下襯上硬板紙或舊掛歷紙,然后包邊固定。
玩法:
1.鼓勵孩子隨意觸摸,分辨柔軟、堅硬等觸感。
2.引導孩子觸摸和觀察,初步認知大、中、小及方形、圓形、三角形等。
3.帶領孩子玩粘一粘樹葉、扣一扣小花、掛一掛水果的游戲。粘樹葉時,教師注意引導孩子按樹葉的圖形重疊粘刺毛扣;掛水果時,引導孩子注意顏色對應,如黃色鴨梨掛在黃色紐扣上。
活動反思:
這是一本可以打開和折疊的布書,是用不同質地材料制作而成的。孩子在觸摸這本布書的過程中。可獲得柔軟、堅硬等觸感。孩子通過觸覺與視覺的共同作用,還可感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初步發展空間概念。孩子也可以用這本書玩“粘一粘(粘樹葉)”“扣一扣(扣小花)”和“掛一掛(掛果實)”等游戲,以提高手眼協調能力。手工活動是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材料實現游戲和造型的藝術教育活動,是一種集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于一體的教育活動,它含有幼兒模仿和創造的因素,又是感性和理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造型藝術活動。激發了幼兒的想象能力,培養了幼兒聰慧的頭腦。
小班美術教案 篇5
內容與要求:
1.愿意在模擬打電話的情境中與家人分享幼兒園里的開心事。
2.嘗試用點、線、圓圈等有控制地將一份點與另一個點連接起來。
重點目標:愿意在模擬打電話的情境中與家人分享幼兒園里的開心事。
難點目標:嘗試用點、線、圓圈等有控制地將一份點與另一個點連接起來。
活動準備:粘有爸爸媽媽和寶寶頭像的色紙、抹布、水彩筆若干
活動流程:
1. 情景導入:老師想給好朋友打電話,給誰打呢?
2. 教師示范,選擇打電話對象,裝電話,接線。
3.幼兒操作:給父母打電話。
4.作品展示,分享交流。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老師家的電話裝好了,老師想給好朋友打電話,給誰打呢,給毛老師還是朱阿姨打呢?
二、教師示范
1.出示毛老師和朱阿姨的頭像,選擇一個給她裝電話。(以毛老師為例)
2.先給毛老師家裝電話,把毛老師的頭像貼到紙上,然后畫個圈表示電話裝好了。
3.模擬打電話,為什么沒有聲音呢?(哦!原來是電話線沒有連接好。)教師示范添畫電話線的過程。(小小電話線,走呀走呀,轉個圈,走呀走呀,轉個圈……走到誰的家門前?……對!走到毛老師家門前!)
4.喂喂喂,電話打通啦!毛老師正在教她的小寶寶怎么做一個好寶寶呢。老師要和毛老師說說在幼兒園過得真開心。
三、幼兒操作
1.寶貝們,你們想給誰打電話啊?想不想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告訴他們我們在幼兒園的開心事?
2.教師指導操作要點,畫圈和電話線。
四、分享交流
讓幼兒回到座位,在教師帶領下再次練習畫電話線的過程(徒手,邊念兒歌邊用手做出畫電話線的動作)并結束活動。(小朋友們,喜歡和爸爸媽媽打電話嗎?幼兒園里面開心嗎?可以一起拍拍手宣泄自己的.情感。哇,有這么多開心事,我們還有很多開心事沒有說完對不對?那就和身邊的好朋友,和客人老師說一說好嗎?)
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開設電話亭的游戲滿足幼兒打電話的興趣,克提供人物頭飾或動物頭飾,扮演角色進行通話。
小班美術教案 篇6
一、圖畫展導入,感受蝴蝶的美。
1、引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組美麗的圖片。請小朋友找一張喜歡的圖片,仔細看一看,圖片當中蝴蝶美在哪里?
2、幼兒自由欣賞,教師進行引導,啟發幼兒發現蝴蝶不同的美。
3、集中交流,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二、課件欣賞,感受用生活中的材料創作的'美。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欣賞、發現用生活中的材料創作出來的蝴蝶。
引導語:這么美的蝴蝶是怎么做出來的呢?它的翅膀上有什么?
小結:這美麗的蝴蝶是用樹枝、樹葉、花瓣等裝飾成的,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用來變成美麗的“花蝴蝶”。
三、動手操作,初步感受生活材料的組合美。
1、引導語:你們想做出這么美的花蝴蝶嗎?請小朋友都來試試吧!
2、提出要求: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對花蝴蝶進行裝飾。
3、教師指導,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嘗試對蝴蝶進行簡單裝飾。
四、作品分享,體驗創作的樂趣。
請小朋友們自由欣賞同伴的作品,并引導幼兒說說最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
【小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美術的教案02-19
小班美術教案11-12
【精選】小班美術教案07-08
美術小班小班教案11-11
小班美術教案小魚教案03-06
小班有關美術的教案06-16
小班美術教案《金魚》10-05
煙花小班美術教案11-29
小班美術教案:葡萄08-30
小班美術涂色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