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班數學教案集錦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物體的重量,知道物體有輕重之分。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體輕重。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天平的介紹;
2、一筐實物(紙球、積木、鐵片、雪花片棉花、積木、玻璃球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輕重。
1、出示兩個沙袋。
大小相同,一個輕(棉花),一個重(豆子)
引導幼兒觀察并猜一猜,哪個重?哪個輕?
2、請個別幼兒上來掂一掂,再說說,哪個沙袋重?哪個沙袋輕?
讓幼兒摸一摸,掂一掂,正確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輕重。
二、初步認識天平。
1、課件演示。
告訴幼兒天平器是衡量兩個物體輕重的一種工具。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么?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觀察天平的變化。
1、讓幼兒觀察天平的變化,并說說:天平有什么變化?
天平翹起的一邊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邊雙表示什么?
幫助幼兒正確地認識物體的輕重。
2、看圖分辨輕重。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么?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比較體輕重。
請幼兒每次拿兩上筐中的實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兩物體的重量,說一說:××輕,××重。
五、評價。
1、鼓勵幼兒大膽地說說自己同時玩了哪兩樣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2、提高幼兒對操作活動的興趣。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按顏色進行有規律的排列。
2、能手眼協調進行操作,感受數學中的規律美。
3、初步學會相互合作。
活動準備:
1、長頸鹿、小獅子動物各一個。
2、四種顏色的珠子若干。繩子、夾子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欣賞項鏈,發現物體排列的規律。
1、幼兒觀察項鏈,發現其規律。
師:今天是長頸鹿和小獅子的生日,小兔給它們倆每人買了一份禮物,你們看!是什么?
師:這條是什么樣的?
2、小結。
師:原來這兩條項鏈上的珠子,一串是一個紅的、一個黃的……,還有一串是一個橙色
的.、一個綠色的……,都是有規律的排列的。
過渡:你們想穿一條這樣漂亮的項鏈送給長頸鹿和小獅子嗎?
二、穿項鏈,學習按顏色進行有規律的排序。
1、教師交代要求
師:請你也穿一條有規律的項鏈送給小動物們,穿的時候請你一邊穿一邊說:一個X顏
色、一個X顏色……。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禮物、集體檢查
師:長頸鹿和小獅子收到大家送給它們穿的項鏈可真開心啊!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穿的
項鏈。
三、制作禮物,鞏固按規律進行排序。
1、幼兒觀察,發現新規律。
師:老師也穿了一條項鏈送給長頸鹿,你們看!我穿的項鏈是什么樣的?
2、穿項鏈,嘗試制作。
師:你們想穿這樣的項鏈嗎?請你們試試穿一條這樣的項鏈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好嗎?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襪子、手套的特征(大小、顏色、圖案),能將相同的襪子、手套進行配對。
2.初步理解“一雙”的含義.了解成雙物體之間的對應關系。
3.愿意參加活動,能說出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按實物標記將物體分類的經驗,認識紅、黃、藍等基本顏色。
2.物質準備:晾衣架、夾子各若干,襪子每人一雙,手套人手一副,簍子若干。
活動過程:
1.我們的襪子。
師:看看,你的小腳上穿著什么呀?你的襪子是什么樣子的?有幾只呢?兩只一樣嗎?哪里一樣?
引導幼兒自由觀察自己的襪子.初步感知兩只襪子的大小、顏色、圖案相同,知道什么是“一雙”。
2.晾襪子。
。1)展現晾襪子的.場景,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媽媽洗了許多的襪子,還沒來得及晾,你們愿意幫忙嗎?
。2)出示一只襪子,引導幼兒觀察、配對。
師:一雙襪子要晾在一個衣架上,那這只襪子應該晾在哪里呢?誰愿意試一試?
個別幼兒示范將相同的襪子晾在一起,師幼共同檢驗。
師:為什么把它們晾在這里?
引導幼兒說出兩只襪子的相同特征。
。3)幼兒操作,將相同的襪子配對。
師:還有些襪子沒有來得及晾在衣架上,請你們每人拿一只襪子,找到它的好朋友.把它們夾在一起。你們愿意幫忙嗎?
。4)幼兒集體游戲,鼓勵幼兒表達自己尋找的過程。
師:襪子都晾好了嗎?襪子一雙一雙晾在一起了嗎?
集體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3.收手套。
(1)介紹游戲玩法。
師:今天媽媽很高興,大家都很愛勞動。瞧,媽媽洗的手套也曬干了,我們一起把它們收下來吧。什么樣的手套放在一起呢?把同樣的一副手套用夾子夾起來放在簍子里哦!
。2)幼兒操作,遷移匹配襪子的經驗,將相同的手套放在一起。教師觀察、指導,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什么是“一雙”(一副1)。
。3)相互檢查配對結果。
師:都放好了嗎?我們來看一看有沒有都放對。
4.結束活動。
師:謝謝你們幫媽媽晾了襪子,還收了手套,我們穿鞋子回家吧。我們腳上兩只鞋子也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
引導幼兒找兩只一樣的鞋子穿起來。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樂意參與3以內的數數活動,初步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2、體驗去朋友家做客的快樂。
教學準備:
1、布置家的場景:物品按數量1、2、3一組分散放于三個柜中。1——3數字寶寶圖片(粘于椅子上)
2、水果一籃
3、歌曲:看朋友、找朋友
教學過程:
1、帶禮物去數字寶寶家做客交代:今天去看朋友,但要帶什么禮物去呢?
模仿開汽車,邊唱歌:看朋友,到數字寶寶家。
敲門,進去,和數字寶寶打招呼。
個別提問:你在和誰打招呼?
2、送禮物
(1)思考:應該怎么送禮物,數字寶寶才高興?
要求:你送的水果個數要正好是數字寶寶表示的意思。
幼兒選擇禮物給數寶寶討論:老師送的禮物對嗎?互相檢查。
。2)參觀數字寶寶的`家。你覺得數字寶寶的家怎樣?(東西擺放)有幾個柜子?看看柜里的東西,你發現什么?
交換數字寶寶朋友,把水果放好。
3、回贈禮物師:1、2、3數字中你還有哪個數字寶寶沒打過招呼,帶上數字寶寶去選它送給你的禮物。
個別介紹,互相檢查。
4、聽音游戲聽到幾下聲音,就請幾寶寶出來。帶著數寶寶跳一個快樂的“找朋友”舞。
5、和數字寶寶再見,開汽車回。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讓幼兒在活動中感知3以內的數量,幼兒可以自主的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數量卡,使不同層次的幼兒在這個環節中都有所提高,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次活動非常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幼兒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不知不覺主動的學習,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在找朋友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孩子發現魚身上的不同顏色,而且需要孩子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發現顏色排列上的差異,從而根據魚身上的條紋,找到相應“好朋友”。粘紙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操作,因此這一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讓孩子們在數學活動中認知學習,且能在操作中體驗找朋友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能發現魚的不同特征,并大膽表述。
2、學習獨立粘貼的習慣,體驗操作的快樂。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發現魚的不同特征,并大膽表述
活動難點:學習獨立觀察、粘貼的習慣,體驗操作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條魚,幼兒觀察發現兩條魚條紋的不同之處
二、找好朋友
再出示兩種相同的魚,請個別幼兒上來找朋友
三、出示三條魚,幼兒表達觀察到的不同處
四、出示貼紙,教師示范
五、幼兒操作
活動反思:
第一次在小班嘗試數學活動的教學,在還并不太熟知每個幼兒能力的情況下,本次活動不僅是努力嘗試達到目標,也是在操作中觀察每一幼兒數學能力的差異,為今后數學的集體教學創設更適宜的環節。
(1)觀察教學的層次性不夠明顯
從操作的成效發現,幼兒的能力雖然參差不齊,但表現最弱的則是對身上有三種顏色的魚的辨認,既要分辨顏色,又要考慮排列,這是教學的難點
在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時,我的方法過于籠統,不具層次遞進性,應先請幼兒觀察比較兩種顏色及其排列,并讓幼兒示范操作;再著重強調三種顏色的觀察,先觀察顏色,然后將顏色和排列結合著比較,在幼兒的示范中及時發現不足并糾正
。2)忽略了大膽表述的.重要作用
讓幼兒除了觀察以外,表達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與同伴共同學習的一個過程,但在教學中我忽略了這一點,讓自己的說變成了主體。其實幼兒的表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體的形式,個人的回答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個別問題,從而當場糾正,集體的回答可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關注全面,促使幼兒集中注意力。
(3)操作用具混淆、出現漏缺
在操作中,大多數幼兒撕粘技能基本沒有問題,但手眼的協調能力還不夠,貼紙和小魚的身體對不準,容易貼到外面去;個別兩個幼兒方向感不強,將小魚的頭尾貼倒了。有小部分幼兒出現了貼紙混淆、小魚沒有貼全的情況,當然對于這點我也意識到應該給幼兒人手一個操作盒,在操作盒內進行則可避免這一疏漏,但由于現在班級硬件條件的限制,在今后還需多收集補充,給幼兒一個完整地操作條件。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下數學教案06-23
小班數學教案12-30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03-26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7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8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8
小班教案 | 小班數學教案:認識長短08-24
小班的數學教案(精選22篇)05-25
小班數學教案圖形04-18
關于小班數學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