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小學美術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本冊教材中的三課陶藝是屬于“造型表現”課,是向學生簡要介紹陶藝知識,通過作品欣賞、動手實踐讓學生感受泥性、了解陶藝作品的藝術特點和基本成型方法,
柔軟的泥土經過火的洗禮,變成了堅硬的陶器。面對著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們個個歡呼雀躍。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為了追求成人的承認,而是在與火、土、水的不斷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獲得愉悅的情緒。陶藝創造是一種主觀的、動態的、擴展的、想像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體的;有具象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綜合的、多元材質合成的。
(二)教學目標
情感領域:熱愛祖國歷史悠久的陶藝文化,激發無窮的創造力。
認知領域:了解陶藝作品藝術特點和基本成型方法。
操作領域:感受泥性,并用三種基本的陶藝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歡的.形體,培養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具:陶藝作品成品若干。
學具:每小組黏土10—20斤,制陶工具。
課時:3課時。
(二)設計
●教學導入:(第一課時)
通過用手或用膝蓋等部位來觸摸泥土、感受泥性,并導入新課。
●教學新授:
教師帶領學生參觀陶藝作坊,通過觀察民間陶藝人制陶過程和同民間陶藝人的交談,讓學生初步了解制陶方法。
①練泥。②制胚,方法有兩大種:手工成型、輪制成型。③施釉。給陰干的胚體上釉水(視作品情況而定,此步也可省略。)④燒制。分為裝窯、燒窯和出窯三步。
●作業形式:小組合作。要求:用自己喜歡的陶藝成型制作方法制作比較大型的陶藝作品,作品題材可以是人物、動物、植物或器物特,同一小組制作的作品最好是一個系列的。
●作業展示:說說做陶的感受;談談自己作品的創意;評評別人作品的可取之處。
制陶工具:
手動轉臺:
將塑制作品放置轉臺,可多角度修正或觀賞。
木拍子:
可將泥塊拍打成泥板。
修刀;
裁切泥塊、刻畫形體的工具。
刮刀:
用于刮去形體內或外多余的泥,使形體器壁較薄,便于燒制。
泥塑刀:
用于粘貼泥塊或修正形體用。
水壺:
可調節泥塊的水份。
其他工具:
擦布、毛筆等,用于清潔桌面和上釉等用。
三、學習建議:
●是否初步掌握了泥條盤制法、泥板成型法等制陶基本方法?
●能否嘗試運用泥塑的方法進行造型表現?
●能否用語言或文字對自己或別人的作品進行合理評述?
四、教師教學隨筆:
小學美術教案2
教學目標
1、 了解禮物包裝的作用。
2、 通過折、剪、粘等技法,給禮物船上美麗的外套。
3、 將廢舊的盒子或紙袋,進行重新美化與包裝。
4、 讓學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樂趣。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學生尋找身邊的各種可利用的材料。
2、 課前教師收集不同風格的禮物包裝。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讓學生了解到: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日常禮品包裝越來越重視;讓禮品穿上美麗的外套,能使人們更加喜愛。
禮品配上精美的包裝,更顯得禮品的`珍貴、也更能表達主人的一片心意和美好情感。
禮品美化包裝可以表達出送禮人自身的趣味、愛好以及色彩感和設計特色。
2、 發展階段
例如:方形紙盒的包裝。
根據廢舊盒子的大小裁剪與之相適應包裝紙的大小,將盒子放在包裝紙的正中央。
用雙面膠或膠水接合兩邊。
抓住包裝紙,沿著禮盒邊緣,將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紙,也是沿著禮盒邊緣往中間折入。
將底部的紙對折,再粘上雙面膠或膠水固定,注意折線須對準盒高的中線。
用柔軟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禮盒上。
3、 教學拓展
用其他材料進行包裝設計與裝飾。
小學美術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知:學習色彩知識,了解鄰近色的畫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養學生對色彩的審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帶來的美感,激發色彩創作的愿望。
教學重點:了解鄰近色的知識。
教學難點:運用鄰近色組織創作色彩和諧的美術作品。
教學準備:色相環、水粉用具、學生優秀作品。
教學過程:
一、分析色彩。
介紹鄰近色:鄰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顏色。如紅與橙、橙與黃、黃與綠、綠與青、青與紫、紫與紅。
二、研究體會。
欣賞課本中的作品《紅土地》、《顧盼》。
1、小組研究。
數一數,《紅土地》用了幾種顏色?
《顧盼》用了哪些鄰近色?
不同的鄰近色帶給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結:以鄰近色為主的繪畫作品,給人色彩和諧統一的感覺。要想畫一幅色彩和諧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鄰近色,不用或少用對比色。
三、欣賞感受。
1、欣賞優秀的學生色彩作品。
2、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3、說說自己的創作思路。
四、藝術實踐。
選取一組自己喜歡的鄰近色,創作一幅色彩和諧的作品。
五、展示評價。
1、組織小組展示作業。給自己的作品起個名字。
2、組織評價作業。介紹自己的畫中最得意之處。
六、課后拓展。
和諧色彩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請同學們說一說,在什么地方,什么場合可以應用。
課后記:
選取一組自己喜歡的鄰近色,創作一幅色彩和諧的作品。
小學美術教案4
教學目的: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
1、認識三原色
2、知道紅色的畫是以紅色為主的畫面。認識不同的紅色,運用不同的紅色使畫面更有層次。
應會:能以紅色為主畫一副畫。
3、隱性內容與目標。
培養學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對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強對學生探究式學習及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重點:
認識三原色、感受紅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種紅色在畫面上的運用。
教學難點:
能畫出有創意的`繪畫作品,運用各種紅色使畫面更有層次、主體突出。
學習材料:
水粉用具、水彩筆、蠟筆、色彩紙、剪刀、膠水、紅色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全班分成四組:紅隊、藍隊、綠隊、黃隊。四個隊分別以四種顏色樹代表。獲得獎勵的在相應的樹上貼上一個果子。
二、認識三原色(出示課件,展示色卡)
師:你們猜猜世界上有哪三種顏色是其他顏色無法調配出來的?
生:紅、黃、藍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這三種顏色我們又把它叫做(三原色)
(出示課件)
師:這三種顏色中你最喜歡哪種?喜歡紅色的同學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導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紅色,學習用紅色作畫。(課件出示課題)
三、新授
1.體驗紅色的美感及紅色的特點。
圖片上是什么?這些圖片上的紅色給你什么感覺?
(課件出示)
平時你還見到哪些紅色的物體?
2.欣賞書上的作品。
生活中的紅色給你這么多美的感受,下面讓我們學習紅色在繪畫作品中是如何表現的?
(1)欣賞書上作品(課件出示,感受紅色在繪畫作品中的美感,學生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涂抹色彩。)
師:看了這么多紅色的畫,你最喜歡那一幅,為什么?
生:(自由說)
師:這些圖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都以紅色為主。
總結:這些作品都以紅色為主,分別表現了豐收、歡慶、美麗的場面。
(2) 欣賞色調不同的兩幅圖片(解決:學會運用不同的紅色使畫面層次更豐富。)
師:這幅畫還有其他的小朋友也畫了,這兩幅畫哪幅好,為什么?
生:······
師:這副畫中有哪些紅色?
生:······
師:你能調出來這些紅色嗎?
學生自由調色、展示(實物投影)
(3)欣賞其他作品(課件出示、拓展學生思維)
剛才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美麗的紅色的畫,認識了這么多紅色,看看小朋友們是如何表現的?
四、學生實踐(剛才欣賞了小朋友的畫,你們想不想把自己對紅色的感受也表現出來?)
1、 啟發思維,引導作畫。
如果讓你以紅色為主畫一副畫,你想畫什么?用哪些紅色?
2、 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五、評價學生作業。
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
六、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小學美術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達方式。
2、學習頭像寫生,通過抓住表情及特征使人物更形象生動。
3、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二、設計思路:
在進行人物創作時,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表情,細致刻畫,突出特征,這樣才會使畫面的主題鮮明,人物形象生動。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喜、怒、哀、樂表情的特征。教學難點:把握理解喜、怒、哀、樂表情特征,進行大膽想象表現。
四、教學準備:
師:教具、課件資料、電腦多媒體設備。生:油畫棒,水彩筆,簽字筆或鋼筆、HB鉛筆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品嘗兩杯水,學生根據味覺會自然做出表情,讓其他同學觀察五官的變化。生活中,人們的表情是豐富多彩的,看圖分析笑與怒的'表情變化,導出新課。
(二)講授新課
1.表演體驗表情。
2.欣賞學習藝術家的作品。
(1)挪威表現派的大畫家蒙克《吶喊》,學習表情的表現及色彩的運用。
(2)怒與喜的兩幅素描作品,學習不同表情用不同的線條表現。
(3)欣賞課本中的作品,學習藝術大師們對喜怒哀樂的表現。
3.欣賞學生喜怒哀樂的作品,講解可以運用夸張與寫實兩種表現手法。
4.教師示范講解基本作畫步驟,使學生掌握表現人物表情的基本要領。
(三)學生畫作業,教師巡回指導。作業要求:寫生人物頭像。注意:
(1)臉部的五官比例關系,抓住面部特征。
(2)線條的粗細、疏密、深淺和虛實。
(四)作業展評分類展評。使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五)課后拓展課后,對家人進行人物頭像寫生,寫生時注重分析由于年齡、性別差異而導致的表情差異。
小學美術教案6
課題:1、我的小天地
教學目標:
應知:簡單了解有關居室的功能和特點,以及不同地區、民族在設計上的不同文化和習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僅有一般居室的特點,還要表現個人的興趣和愛好。
應會:使學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現和設計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幸福生活的喜愛之情,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了解有關居室設計的文化、習俗,加深對自己身邊居住環境的了解,喚起學生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自己的`栓手去實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學準備:有關居室環境設計的錄象、圖片,各種繪畫工具和材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引入新課
三、新授課
1、提出問題:⑴你認為自己的房間布置應當具有什么功能和特點?
⑵你準備怎樣去改進后設計自己的房間布置?
2、引導學生看書,新授美術作業。
學生欣賞圖片;學生回答問題。
3、學生作業
4、小結
5、組織交流
6、拓展
運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試著設計自己家其他房間的環境。
1、其他學生的美術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學習和借鑒的。
2、通過討論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業。
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梅花自己的生活。
小學美術教案7
教學目的: 使學生學會變廢為寶,養成平凡中求神奇的思維活動,進一步鞏固上節課的知識。 培養學生的歸納設計能力和養成良好的`節約習慣。
教學重點:利用雞蛋殼的碎片質感來拼貼畫面,注意使畫面簡潔。
教學難點:作品構思巧妙,顏色自然搭配。
教學準備:圖片、范畫、示范用蛋殼,膠水、色紙、鉛筆、蛋殼,膠水、色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教師:雞蛋是我們每個家庭都離不開的一種營養品,一般情況下,吃完后我們就把蛋殼扔進垃圾筒里去了。可是,如果我們把蛋殼洗凈,將里面的一層內膜揭去,再把它們進行合理搭配,就可以組成一幅別致、新穎的裝飾畫了。
板書:蛋殼碎片粘貼畫
三、講授新課:
1、欣賞范畫并思考:
(1)這幅裝飾畫貼的是什么?是按什么形式貼的?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
(2)這幅畫是按什么貼的,感覺怎樣?
2、欣賞教師范畫:
(1)用線表現的物象簡潔、清晰、明快
(2)用面來表現的物象渾厚,有一種整體的美感
3、教師示范制作步驟:
(1)根據設計選彩紙
(2)設計稿
(3)均勻粘貼碎蛋殼
4、請學生嘗試一下蛋殼粘貼技能
四、布置作業:
運用不同的顏色蛋殼碎片,用膠水涂在色紙上粘線貼面,做一幅漂亮的裝飾畫
五、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六、展示、小結、下課
小學美術教案8
課時:一課時
目標:
1、觀察老人和兒童的不同外形、動作、神態特征。
2、用黏土表現老人和兒童的方法。老人和兒童
3、感受用黏土表現老人和兒童與畫面表現的人物之間不同的美。
4、讓學生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老人和兒童
重點:學會用黏土表現人物的方法。
難點:做出別具風格的作品。江蘇版美術
準備:教師:黏土、范作、墊板
學生:準備好各種制作工具老人和兒童
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討論
1、欣賞黏土作品。
2、討論:你最喜歡哪件作品?為什么?
三、討論、示范
1、泥片的做法?泥條的`做法?
2、如何搓?如何捏?如何壓?如何卷?
3、具體做一簡單的形象,體現上述技法和制作。
四、學生作業
1、努力表現老人和兒童的不同外形、動作、神態特征。
2、老人滿臉是歲月的刻痕,兒童像幼芽一樣的稚嫩。
3、做出他們在一起的有趣情景。
五、巡回指導
1、具體介紹黏土的特性和制作。
2、具體指導部分學生的搓、捏、壓、卷等方法。
3、鼓勵學生制作的作品大膽,有趣味。
4、學生互助,2~3人合作完成。
六、小結
1、展評作品。
2、作品放于教室一角,布置教室。
小學美術教案9
教學目標
知道圣誕樹由來的故事。
發揮想象畫出理想中的圣誕樹。
教學準備
畫紙、鉛筆、彩筆。
圣誕樹故事的視頻。
各種各樣的圣誕樹圖。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知道黑板上的圖里畫的是什么嗎?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啊?什么節才有圣誕樹的`出現啊?請自由說一說。
2、我們看看圣誕樹上都掛著什么樣的裝飾啊?誰能說說為什么要給樹上掛這么多東西?請自由說一說。
3、你們知道圣誕節為什么有圣誕樹么?那我們來看一個故事,了解一下圣誕樹的由來。
4、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為什么圣誕節要有圣誕樹了吧!那你們喜歡不喜歡圣誕樹么?
5、明天就要到圣誕節了,那你們家里都有圣誕樹么?那我們來畫棵圣誕樹,放學后回家放在家里,這樣過圣誕節家里家就有圣誕樹了好不好?
6、老師先來教你們基本樹的畫法,等你們學會了,就可以畫出自己想要的圣誕樹了。
7、小朋友們老師剛才教你們的,你們學會了沒有啊?那你們自己想象中的圣誕樹是什么樣子的,畫出來給小朋友們來共同欣賞好不好?
8、那現在小朋友們就開始動手畫出自己的圣誕樹吧!教師巡回察看,發現畫法有不對的地方,要及時給糾正過來。
9、教師與小朋友們一起來評價其他小朋友們的“圣誕樹”。
小學美術教案10
教學目標:
1.培養創造力審美情趣
2.掌握繪畫的方法和造型的技巧
重點: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難點:掌握寫生的繪畫方法
教具:范例、錄像
教學活動:
一、導入:
同學們,五彩斑斕的編鐘,沉靜如水的古箏,金光燦燦的管樂,
造型幽雅的提琴┄┄你能告訴老師你所了解的樂器嗎?
你能說一說嗎?
出示圖片
你看,會唱歌的樂器,
家族成員多,模樣很美麗。
二、出示課題:
老師帶來了錄像,大家想看看嗎?
那位同學有了靈感?
誰能說一說,
你學過樂器嗎?你最熟悉那些樂器?你最喜歡那些樂器?為什么?
三、你想不想看看別的'同學畫的樂器?
你發現了什么?
你覺得他們的繪畫那些地方吸引你?
四、你想不想也來畫一畫這些可愛的樂器?
作業選擇:
1.你最欣賞那些美麗的樂器?從造型、色澤等方面討論一下:它美在哪里?
2.畫出你最喜歡的樂器,也可以描繪人們正在演奏的樣子。
3.開個小小展覽會,看誰的畫最受歡迎,說一說為什么。
小學美術教案1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感受聲音的獨特魅力,對自身的聽覺進行初步的關注和了解。
2、能用水彩筆和油畫棒,以不同的點、線、面、色彩表達不同的聲音。
3、激發熱愛生活、關注自我的感情。
教學重點:
使用繪畫工具,利用不同的點、線、面,描繪聽到的各種聲音。
教學難點:
聲音的表現和自我感覺、自我意識相聯系。
教師準備:
1、多媒體課件2、各種聲音的錄音3、范畫、繪畫工具
學生準備:
水彩筆、油畫棒
教和學的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的美術課先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用你的耳朵仔細聽。(教師拍手)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2、邀請學生一起開展拍手游戲。
⑴模仿教師的拍手節奏拍手。拍出輕重不同、快慢不同的聲音,感受掌聲的節奏,體驗快樂。
⑵學生自己創造不同的掌聲,增強趣味,加強對聲音的感受。
3、大家拍手的聲音真好聽,但是拍過了就沒了,你有沒有辦法把掌聲留住?
我們可以把掌聲畫下來,激勵學生嘗試用點、線、面描繪聲音,進行第一次作業。
4、展示并講評作品,出聲音是可以畫出來的。
揭示課題——畫聲音
二、講授新課
1、通過比較,真實感受聽清脆的鈴聲,感受和掌聲的不同,你覺得這樣的鈴聲該用什么顏色來畫呢?試一試,第二次作業。講評作業,從作業中反映出聲音的顏色。并體會出聲音不同色彩也會不同,原來聲音是有顏色的。
2、模仿感受學生模仿生活中有哪些喜歡聽的'聲音和害怕聽到的聲音,通過回憶、模仿,再一次感受豐富的聲音。
3、介紹學生作品《外公的呼嚕聲》讓學生從他人的作品中學習點、線、面的靈活運用。
4、考考學生的小耳朵靈不靈,能不能聽出聲音的變化。媒體播放風聲,感受高低不同的風聲變化。進行第三次作業:畫出聲音的變化
5、展示講評作業
6、考考你的眼力展示德庫寧的《喧鬧聲》你可以從圖畫中聽到什么聲音?:原來畫中就有聲音。
7、欣賞范圖并播放相應的聲音,進行比較,從中體會不同聲音的不同之處并感受畫面的不同。
8、欣賞范圖
三、布置作業
1、聽不同的聲音嬰兒的哭聲、雨聲、雷聲、鳥叫聲、汽車的聲音、直升機等等,讓學生感受不同的聲音。
2、利用學習過的點、線、面的知識,來畫一種奇特的聲音。要學會找到聲音的色彩及表現方式。
四、巡回輔導
輔導學生運用不同種類的點、線及色彩來表現聲音
五、課堂
1、展示作業,學生自己講解
2、本課內容
18、卡通
教學目的:
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組織課堂紀律。
二、談話導入。
1。談話:卡通畫是一種結合一定情節內容并與傳播途徑緊密相連、深受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及兒童喜歡的藝術形式。卡通畫常常與“漫畫”的藝術形式“糾纏不清”,它以連環畫的樣式出現的時候也很多。卡通作品,有時可以出現在電影、電視或者是各種讀物上,有時又會高頻率地出現在我們日常使用的各式各樣的物品中.于是,不少中外優秀的卡通作品、卡通形象,走進了千家萬戶,深入人心。
2.讀畫:孫悟空、哪吒、金剛葫蘆娃、三個和尚、漁童等卡通形象基本土代表了現代我國卡通藝術發展的歷程。唐老鴨、米老鼠、愛麗絲、棒球小子等則是國外眾多卡通形象的縮影。
一個經典的卡通形象往往離不開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背景←并代表著一定的價值取向。例如我國傳統的卡通人物孫悟空的身上,就濃縮著廣大勞動人民的審美意趣郁善惡觀念膏機智勇敢、忠貞不渝、疾惡如仇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所崇尚的美德。
小學美術教案12
教學目的:
1、學習招貼畫的有關知識
2、設計巧妙奇特,富有創意,具有鼓動性
3、色彩鮮明醒目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招貼畫知識
2、招貼畫的表現方法
電教、教具、學具準備:投影、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吸引人的招貼畫(一)
二、講授新課
1、什么是招貼畫
招貼畫又叫招貼廣告,是張貼在各種公共場所的廣告宣傳畫。“借張貼以廣招徠”。
2、招貼畫的分類及特點
大致可分為“公共性”和“商業性”兩大類。公共宣傳畫以社會活動為主題,比如和平、交通安全、環境保護、社會福利、清潔衛生等。商業性的如各類商品的.銷售宣傳,還有音樂、戲劇、體育、美術為題材的教育或藝術宣傳畫。
3、招貼畫的設計
設計與制作必須考慮展出的場所及張貼的環境。招貼畫大都展示在容易為大眾注目的戶外公共場所。因為要在數秒鐘的瞬間給觀眾留下印象,設計必須具備簡潔、強烈、明快而有效的視覺效果。
表現方法:有夸張、比喻、象征等。
招貼畫的內容:
分為圖象與文字兩大部分。
4、欣賞招貼畫(投影)
(1)世界環境日招貼畫
(2)鞋類廣告的招貼畫
5、采用討論、辯論等方法對例圖進行有益的研究,在活動中要各抒已見,暢所欲言。
6、學生設計,教師指導
設計一幅學校活動的廣告招貼畫。
7、作業
小學美術教案13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材分析:
汽車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一種交通工具,兒童對汽車有濃厚的興趣,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對汽車的回憶、觀察,從而大膽想象,細心設計,使學生體會思考、設計的樂趣。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通過對汽車的觀察分析學習,學習表現不同種類的汽車外形特點。
隱性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個性。
教學重、難點:
不同種類汽車的外形特點及表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請看,老師剛在黑板上設計了一幅山城交通圖(空立交橋),你們幫老師看看,還缺少些什么?
(立交橋上沒有汽車)
2.老師正準備畫呢,畫什么樣的汽車好呢?我們一看?
(展示汽車圖片,識別汽車種類)
3.這么多汽車,老師都挑花眼了,不知道畫什么汽車好了?干脆請同學們幫老師設計汽車好嗎?
(揭示課題:畫汽車)
二、分析研究,探究學習
1.反問:你們會畫汽車嗎?
2.考一考:從汽車的外表看,汽車有哪些部分組成?
(車輪、車燈、車廂、駕駛室等)
3.演示畫法:車輪車身裝飾
4.師生共同分析課本上的學生作業:
l那些作業表現出生活中見過的汽車?
l那些是學生自己創造的汽車,有什么本領?
l你喜歡那輛汽車,為什么?
三、引導學生,拓展創新
1.我們山城的地形特別,什么樣的汽車更能適應有山有水的地形呢?
2.你準備畫什么樣的汽車?
3.老師將從同學們畫的汽車中選擇適當的汽車貼在《山城交通圖》中。
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1.及時糾正學生畫幅過小的'問題;
2.及時展示表現夸張的學生作品,引導學生用夸張的手法表現汽車的主要特征;
3.及時展示功能創新的學生作品,引導學生大膽創新設計;
五、展示、欣賞與
1.邀請創意較好的學生到講臺上介紹所畫汽車的功能;
2.學生將畫的汽車作品剪下來,根據汽車的功能貼在交通圖中相應的位置,組成一幅完整的《山城交通圖》。
六、課堂,課后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不但幫老師完成了《山城交通圖》,而且還都成了很棒的“汽車造型設計師”。
2.不過,要當一名優秀的“汽車設計師”,可不那么容易喲,你還需要了解很多的有關汽車的知識。
(如:汽車為什么能在公路上行駛?汽車里面主要有哪些機器?汽車是誰發明的?等)
3.同學們,可以在課后查資料或和家長研究一下,再將你所知道的答案告訴老師。
小學美術教案14
教學內容與目標:
顯性內容與目標:應知:熟悉工具,認識顏色
應會:不同風格線色的表現
隱性內容與目標:創新精神,集體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美術游戲中學會使用畫紙,嘗試以不同筆觸、不同畫材組織畫面。
難點:引導學生會不同筆觸、不同的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
學具準備:
水彩筆或油畫棒
教具準備:
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介紹“我”的最愛
1、老師先熱情地向小朋友介紹
2、四人小組內介紹:自己的繪畫工具及自己最喜愛的一種顏色。
3、小結:今天,我們大家都介紹了自己的好朋友:水彩筆和油畫棒,大家知道嗎?他們畫出的畫可漂亮啦,不信?你們來看!
二、欣賞美麗的圖畫
1、展示兩幅兒童畫,讓學生說說這兩幅畫分別用什么繪畫工具畫的?(學生作品——投影)
2、是的,水彩筆和油畫棒。這兩種繪畫工具畫出的畫都那么美麗,色彩都那么鮮艷。
三、“我們”也來試一試
1、讓我們用自己喜愛的`工具和色彩,畫一道美麗的彩虹吧!
2、學生分別用油畫棒擺涂,水彩筆平涂的方法畫彩虹。
(1)“擺涂”:先在畫面的左下方往右上方輕輕畫一條彎彎的拱形弧線,然后依線從左往右,從右往左來回擺動地涂畫。
(2)“平涂”:"挨著涂"就是一定要一筆一筆的顏色都挨在一起,既不重疊,又不留下空隙。
3、同時出示兩張用水彩筆和油畫棒畫的彩虹。
想一想:
(1)分別是什么顏色的?
(2)水彩筆和油畫棒有什么不同?
四、學學大師的畫
1、從這幅畫中你看到什么?(學生讀畫)……
2、這是西班牙畫家米羅的作品。
3、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合作,用水彩筆和油畫棒來學著畫畫。
四人小組用四開的大畫紙合作畫。
五、看看“我們”的畫
1、展示各組的畫。
2、請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1)我們組畫的是……?
(2)我用了……顏色?
(3) “我”最喜歡的是……?
小學美術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雕蘿卜在我國食文化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藝術魅力獨特。通過雕蘿卜的教學實踐活動,觀察、比較、了解蘿卜雕刻的藝術特點。根據蘿卜形狀、質地、顏色進行雕刻,掌握雕刻方法。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的審美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學目標
①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②通過賞析了解雕刻的藝術特征。
③掌握雕蘿卜的一般方法。學會根據蘿卜的外形、質地、顏色進行雕刻。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飲食文化有關雕蘿卜的資料及國外不同藝術風格的雕刻作品。
●學生準備雕蘿卜的工具及各種顏色、形狀的蘿卜。
(二)教學過程:
●賞析:中外優秀雕刻作品,闡述個人見解。
●感受:嘗試各種蘿卜的顏色、外形、質感,展開聯想。
●討論:師生共同探討,蘿卜雕刻藝術。
●:學生作品,展示成果。
●有條件的.學校可采用“請進來”的方法進行嘗試教學,如:請廚師到課堂現場表演蘿卜雕刻。
●采用游戲教學,編故事,分角色進行制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習建議:
●是否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創作過程,體驗美術與生活的關系。對秋天的感受。
●是否基本掌握蘿卜雕刻的方法,并靈活運用。
●是否具備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四、教師教學隨筆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2-30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1-19
小學美術教案06-01
小學美術的教案04-06
小學美術教案01-04
小學美術教案06-12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7-04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