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全詩共分兩部分,分別描寫了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體現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和向往。第一節中“這里一朵”、“那里一朵”和第二節中“這里一顆”、“那里一顆”不僅描述了鮮花滿地,繁星滿天的情景,而且再現了兒童看鮮花、數星星的天真爛漫,充滿了情趣。
學情分析:這首詩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情朗讀、移情美讀課文,讓學生走進詩歌,與小詩人產生內心的共鳴,從而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借助課文插圖,創設一貫充滿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在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使課文內容悄聲無息地走進學生的心田。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因為只有這樣,三者之間才能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才能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努力營造一種愉悅、輕松的氛圍,把繪畫、唱歌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樂中學,在樂中悟。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及它們在文中組成的詞語;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旁。
2、通過讀書展開想象,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體會兒童生活的情趣,引發兒童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生活的情趣,引發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
2、通過借助多媒體演示以及學生自創的情境,緊扣詞句,讓學生“身臨其境”,把觀察、想象、朗讀有機結合,感受意境之美、語言文字之美。
課時安排: 2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試背課文,教學部分生字詞。
第二課時:學習剩余生字詞,復習鞏固。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收集有關夏天的鮮花以及星星的資料。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猜謎語:
(1)一朵朵,一簇簇,形狀多,色兒艷,綠葉中,它最美。
(2)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閃一閃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鮮花、星星,讀好詞語。)
2、小朋友喜歡鮮花和星星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于鮮花和星星的詩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讓我們先一起來靜靜地欣賞一下這首小詩吧!(播放動畫)
2、這么美的小詩,你們想自己讀一讀嗎?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讀好輕聲。
3、檢查自讀效果。
(1)出示生字詞。
最、滿地、一朵、真、一顆(讀準字音)
喜歡、那里、星星、花兒、睡了、數著(讀準輕聲)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去拼音開火車讀)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節。
1、看大家讀得這么認真,老師請大家欣賞幾幅美麗的圖片。(課件出示)美嗎?美在哪里?
顏色這么多,這么美,用一個成語怎么說?(出示卡片,讀詞: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2、如果你就站在這樣美麗的花叢中,你最想干什么?(出示句式:看著這些美麗的花朵,我真想)
3、小朋友想象力真豐富,也很喜歡這夏天滿地的鮮花。看,這位小姑娘也被那美麗的`花兒陶醉了。(出示圖片)看,她說了什么?(出示第一節)
4、自由讀,邊讀邊想想你知道了什么?(結合板書:多、美)
5、指導朗讀,抓住“滿地”、“這里……那里……”、“比……還多”等詞讀出鮮花的多。
6、加上動作、表情讀。(配樂練讀、指名表演、想表演的一起來。)
四、學習第二節。
1、過渡:夜晚悄悄地來臨了,各種各樣的花兒都睡了,這時候,天空中最美的就是那閃閃爍爍的星星了。(出示圖片)
2、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呀?看到這么美這么多的星星,你又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出示句式:看著天上的星星,我覺得。看著天上的星星,我真想。)
3、那這個小姑娘在干什么呀?(出示圖片和第二節課文。)
4、指名讀,結合指導朗讀。(“花兒睡了”要輕一點,抓住“滿天”等詞讀出星星的多。
5、配樂加動作讀。(練讀,同桌讀得好的,你就夸夸他,有點不好的,就幫幫他。指名表演,想讀的一起讀。)
6、配樂朗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1、老師這里還有一幅秋天菊花盛開的圖片,老師很喜歡這幅畫,所以就仿照著課文寫了一段小詩。我只寫了一半,你們能幫我寫完嗎?
模仿課文中的句式,口頭填空:
我喜歡,
秋天滿地的菊花:
這里 ,
那里 ,
真比 。
2、再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出示:滿池的魚兒、滿天飛翔的小鳥、落葉、蝴蝶、草地上的牛羊、金黃的麥子、掛滿枝頭的橘子、圖片。)
你最喜歡哪一幅呢?也像剛才一樣仿照著課文寫一首兒童詩嗎?(出示:我最喜歡,這里,那里,真比還多。)
六、指導寫字:
“那”、“滿”。
1、教師講解、示范。
2、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七、布置作業。
把剛才仿寫的小詩寫在你的積累本上。
板書設計:
(星星貼圖)
鮮花和星星
(草地、鮮花貼圖)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學設計: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簡介詩人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在詩、詞、散文的創作上都有很高造詣。《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讀詩句。
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三、深入探究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字音、停頓、語調、語速等)。
2.邊讀邊想象詩的意境。
(1)認識蔞蒿、蘆芽、河豚,減緩想象難度。
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
蘆芽:蘆葦的嫩芽。
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畫面內容。
3.詩人從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里鉆出。)
4.詩的最后一句是畫面上的景物嗎?
(不是,是作者依據畫面景物展開的想象。)
四、小結
1.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時”從畫面上看得到嗎?
(這是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所進行的聯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卵繁殖的季節。)
五、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
1.復習鞏固字的筆順規則,歸類掌握字的4種間架結構,提高識字、寫字能力。
2.復習鞏固學過的字,積累詞語,大部分會用。
3.進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聽、記句子的能力。
4.初步培養表述親身感受和參與活動的說話能力。
5.通過逐項對照自己的行為及老師、同學對自己的評議,初步養成言行一致、尊敬國旗、尊敬長輩、熱愛老師、幫助同學、上學不遲到、專心聽講、按時回家、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復習鞏固7種筆順規則和4種問架結構;看圖說話;復習10項行為規范要求并進行檢查評議。
教學難點 :10項行為規范檢查評議,操作上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評議的結果真實性程度較難把握。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掌握學過的7種筆順規則;復習5種基本筆畫名稱,鞏固學過的字,掌握漢字的4種結構,提高識字能力。
2.復習鞏固學過的詞語,積累詞語,擴大詞匯量。
3.進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聽、記。寫句子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人,明確學習任務。
1、看書交代學習任務。(第1至5題)
2、回憶已學的識字方法,說明今天要進行集中復習、鞏固。
二、有機結合,綜合練習
1、復習筆順規則,練習第一題。
①示:十、人、點、你、同、小、國,讀一讀。
②指名7個學生在黑板上按筆順規則寫一寫,其余學生各自練寫兩個。同時想一想,你是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③反饋:a.指名說一說:先寫什么,后寫什么?b.找一找,還有哪些字也是這樣寫的?
④小結:筆畫筆順不僅是識字的一種重要工具,也是寫好字的重要條件。
2、復習筆畫名稱,練習第2題。
①讀題,想想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
②示:(5種基本筆畫),指名說說這5種筆畫的名稱。也可同步用媒體演示這5種筆畫,注意這4種筆畫的區別。
③讓學生照例用直線把字與筆畫連起來。
④反饋小結:a.用實物投影儀示一學生的練習或用其他手段出示,進行反饋矯正。并讓學生說一說,如:船的第8畫是橫折彎。b.掌握漢字的筆畫名稱也是識字的一種基本方法。
3、復習間架結構,練習第2題。
①由第2題引人:誰能說說“船、課、過、奶”各是什么結構?(指名說)
②讀題目3,想想: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
③出示:冷、過、雪、國、病校、園、星、起、座,說說這些字的間架結構。
④以“這幾個字有幾種結構”開頭,用“有……有……還有……”句式進行說話練習。先自由說再指名說。
⑤根據結構分類把這些字寫下來。
⑥反饋。是否能正確區分,可根據學生做的情況,每個結構補充說幾個。
⑦小結:間架結構也是識字的`一種重要工具,有了結構,識記字形就不需要一筆一筆地記(獨體字除外),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記,這樣識字更快更好。
4、小結:筆畫筆順、筆畫名稱。問架結構是識字寫字的基本方法,我們要學會,更要會用。
5、復習詞句,練習第4、5題。
①讀第4題,說說題目要我們做什么?怎么做?
A.讀詞語。(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注意正音)
B.說說“回家、新年”等詞語的意思。
②讀第5題,想想要我們做什么?怎么做?
A.指導:聽寫句子首先要聽清老師講什么,然后要記住,才能寫出來。
B.練聽。老師說一句,學生復述一句。內容是:誰怎么樣或誰干什么句式的短句。
C.聽寫句子。(先聽,自己復述一下,再寫下來,然后讀一讀是否對,同時注意標點。這里的讀、復述當然是不出聲的)
③抄寫第4題中的詞語,每個兩遍。
三、課堂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通過看圖及聯系生活實際,初步培養表述親身感受和參與活動的說話能力,同時提高學生說完整話的能力。
2.通過對照自己的行為和老師。同學的評議,能對自己一學期來的思想行為表現做一次實事求是的評價,進一步懂得要按要求做一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好學生。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人,明確學習任務。
二、看圖練說話。
1、出示圖片,指導學生看圖。提示: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有哪些人,在于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
2、出示句式,訓練學生說話。在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用句式:冬天到了,(什么怎么樣了)。
①自由練說,同桌互說。
②指名說,講評。
3、聯系實際,訓練學生說話。
①冬天里,你喜歡什么活動?
A.先看圖說。示句式:冬天里,我喜歡。
B.結合生活實際說。出示句式:(),()喜歡()。
②反饋講評。
4、小結:說話要完整清楚,有順序。
三、做到一條,涂紅一條。
1、先看看圖,拼拼讀讀每幅圖下面的短語。
A.同桌互說每幅圖的意思。
B.想一想:這10條你做得怎么樣?真正做到的涂紅。
C.同桌交流。
D.指名說說做到哪幾條?
E.討論:沒做到的,你打算怎么辦?(同桌討論,指名說說。)
2、小結:可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小結。做得好的同學要表揚、鼓勵,發給小紅花;有的學生若有幾條做不到的指出不足,鼓勵他們今后努力做到。
3、讀一讀:10條行為規范。
四、課堂總結。
五、布置作業 。
1、用句式“什么時候什么怎么樣”說一句話。
2、讀一讀10條行為規范。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誦讀兒歌、古詩時,要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同時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表演和觀察讀物中的圖畫等方式閱讀。本課內容淺顯,課文插圖形象傳神,意境高遠,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讀起來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兒童的審美情操。
本著“讓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的原則,本教案設計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做到讀詩字正腔圓,并能用兒童化的語言描繪情景,體會江南的景美物豐。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發揮想象,充分表演,調動各種感官,深入古詩情境,對古詩進行理解和再創造;而后鼓勵學生與他人分享所學知識,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前準備
1.(1)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制作荷葉、荷花、小魚頭飾。(教師)
2.(1)預習生字、新詞。(學生)
(2)讀熟課文。(學生)
(3)收集有關江南和荷花的圖片或詩句。(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出示課題
1.啟發談話:同學們去過江南嗎?你去過江南的哪些地方?(學生自由談話,分享快樂。)
2.過渡:人人都說江南美,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江南水鄉的風光吧!(多媒體課件播放江南水鄉的美景,學生觀看。)
3.引導學生談談觀后感。
預設:
生1:那兒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魚兒。
生2:那兒的荷花粉紅粉紅的,特別漂亮。
生3:碧綠碧綠的荷葉像大圓盤一樣,美麗極了。
4.導入:是啊,江南水鄉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曾經有一位詩人看到江南水鄉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詩——《江南》。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程資源,發揮多媒體的優勢,讓學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鄉景物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二、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學習“江”。
(1)導學:誰來說說這是幾拼音節?怎么拼讀?
(2)引導學生明確這是三拼音節,然后練習拼讀,最后在班內展示拼讀。
(3)導學:你有什么好辦法來記住這個字?
(4)學生自由交流識記的好辦法。
預設:
加一加:氵+工=江。
字謎:工人在水邊——江。
換一換:“紅”的部首換成“氵”就是江。
(5)在電視上或班級的點名冊上認識“江”。
(6)導學:我們來看看這個字是怎么演變的。(課件出示“江”的漢字演變過程。)
(7)課件演示書寫過程,學生跟著課件演示書空。
(8)引導學生擴詞并說一句話。(如,江水:我看過江水滾滾向前的樣子。江邊: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邊玩耍。)
2.學習“南”。
(1)提出自學要求:先讀準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個字。
(2)學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學“南”。
(3)交流自學情況。重點交流識記方法。
設計意圖:在重點指導“江”的讀寫的`基礎上,出示自學提示,要求學生自學“南”,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學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借助媒體,初讀感知
1.導學:下面讓我們隨著詩人到江南水鄉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詩范讀的多媒體課件,學生觀看、傾聽。)
2.導學:你看到了什么?學生交流,教師相機貼圖片。
3.導學:我們小朋友知道荷葉也叫蓮葉,那么荷花也叫蓮花。誰來做小老師把你知道的有關蓮花的知識向大家介紹介紹?
4.學生自由介紹。
預設:
生1:我知道蓮花在夏天開放。
生2:我昨天上網查過,蓮花有好幾種顏色,有紅的、白的、黃的、紫的……
生3:蓮花可以結出蓮蓬,蓮蓬里面有許多蓮子。
生4:我還知道《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都寫到了江南的荷花。
……
5.感知內容。
(1)過渡:作者是怎么寫江南的荷花的呢?讓我們走進詩歌吧!
(2)導學:下面請同學們借助拼音把《江南》這首詩讀正確,讀通順。
(3)學生借助拼音自由、大聲地讀詩,遇到拼不準的字可以請教同桌、老師、字典等。
(4)指名讀全詩,學生評價。引導學生重點從字音是否正確和語句是否通暢兩個方面來評價。
(5)導學:你感覺江南怎么樣?(學生自由說出讀文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因為學生對江南并不了解,所以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感知詩文的主要內容并展示收集的資料,增加了學生對江南及荷花的了解。
四、發現規律,集中識字
1.字卡出示課文中的生字:采、蓮、魚、東、可、西、北,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互認。
2.鼓勵學生互相交流記字方法,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認記生字。
預設:
謎語:(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3.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卡片并組詞。
4.組織學生分組比賽讀,教師隨機正音。
5.分男女生兩大組開火車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檢測生字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依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征,在識字環節教師重點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本環節通過學生參與自主識字、創造性識字、小老師領讀識字、賽讀識字等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識字學習的主人,提高識字的效率與識字的積極性。
五、示范引領,自主寫字
1.課件演示“可、東、西”三個字的書寫過程,引導學生自由觀察。
2.組織學生交流觀察結果。(重點引導學生交流筆順和筆畫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引導學生觀察重點筆畫。(“可”的最后一筆是豎鉤。)
4.教師示范書寫生字,學生仔細觀察,并跟著書空。
5.學生描紅,臨寫,自由練寫。
6.投影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設計意圖: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師強調練字應在學生仔細觀察、發現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師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抓住重點對學生進行了書寫指導。
六、自主學習,邊演邊悟
1.提出自學要求。課件出示:
(1)給生字找朋友,用喜歡的詞語說話。
(2)小組合作讀課文,讀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邊表演邊讀,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讀。
2.各小組匯報自主學習情況。
(1)引導學生說說生字的組詞情況。
(2)組織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語句讀給其他同學聽。
(3)組織學生試著表演讀。
(4)引導學生談收獲并質疑,為第二課時做準備。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和課文內容,進行有效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在小組內、班內匯報學習成果,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合作意識,體會成功的快樂。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由景入文
1.創設情境,復習字詞。
(1)導入:(課件出示生字闖關游戲)首先,我們來做闖關游戲。
(2)組織游戲。
第一關:讀生字并自由組詞。(課件出示八個生字。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認讀生字并組詞。)
第二關:從“南、西、北”中,任選一個字說一句話。
第三關:讀詩句,說感受。(課件出示全詩)
(3)過渡:我們闖關成功!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江南》。
2.利用媒體,由景入文。
(1)導學:同學們把生字掌握得這么好,老師讓大家欣賞一幅圖,作為獎勵。(課件出示江南美景圖,古箏伴奏)此時你有什么感覺?
(2)學生自由暢談觀后感受。
3.過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詩更美。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在一開課就進入游戲闖關情境,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復習字詞的熱情,不僅對上節課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的復習,而且抓住重點詞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和運用。教師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從感官上和心理上激發學生的讀文熱情,并為詩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礎。
二、誦讀詩歌,感悟意境
1.導學:剛才同學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了課文,課文中一定有你喜歡的地方,把它找出來,讀一讀,多讀幾遍,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2.學生先畫出自己喜歡的詩句,然后反復朗讀畫出的句子,讀出自己的理解。
3.引導學生班內交流:你最喜歡哪幾句詩?說說理由,并讀出自己的理解。
隨著學生的交流,重點點撥以下詩句:
(1)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①導學:(課件出示蓮葉圖)你看到了什么?
②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在班內交流自己看到荷葉后的感受。
預設:
生1:我看到很多蓮葉,長得很美、很綠。
生2:我覺得蓮葉像帽子、像傘。
③導讀: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想象可真豐富!詩人是怎樣描繪荷葉的?(蓮葉何田田)
④導學:原來詩人是這樣夸荷葉的。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夸一夸嗎?(課件出示“蓮葉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預設:
生1:蓮葉真美呀!
生2:蓮葉真綠呀!
生3:蓮葉真多呀!一層連著一層!
⑤導讀:詩人看到這層層疊疊、一片連著一片的蓮葉,心里也非常喜歡。他是這樣來描繪的(課件出示詩的前兩行):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老師看到這一片連著一片的蓮葉,也想來夸一夸。請聽老師讀這句。(教師范讀)
⑥導讀:你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你能像老師這樣來夸一夸這些蓮葉嗎?(指名讀)
⑦引讀:采蓮人劃著小船來了,她們看到這么多、這么美的蓮葉,她們也夸起了蓮葉。(學生模仿采蓮姑娘讀)
⑧小結:好一個“何田田”,它讓我們看到了一片連著一片的——蓮葉,真——美。
(2)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①導學: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幾句嗎?
②學生自由暢談喜歡的原因。
③啟發想象:這么美的荷花、蓮葉也吸引了好多小魚。小魚在水里干什么呢?
④學生大膽想象。
預設:
生1:小魚在水里捉迷藏呢。
生2:小魚把蓮葉當成雨傘,在它下面躲雨呢!
⑤組織學生表演:你們想當快樂的小魚,在蓮葉間游來游去嗎?趕快游起來吧。要按照詩中的方向游啊!先向東,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
⑥學生一邊按方位表演,一邊背誦詩句。
⑦再次引發學生想象,體會情感:小魚們!你們游得開心嗎?下面,我來采訪幾條小魚。這條小魚,你游到哪兒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樣?
⑧學生大膽想象,再次體會小魚的自由自在和荷花、蓮葉的美麗。
⑨導讀:那就讓我們做快樂的小魚,讀出小魚的快樂吧。
⑩學生先獨自練讀,再分組讀、班內展示讀,最后教師引讀。
引讀:這真是一群快樂的小魚,到處游——魚戲蓮葉間,一會兒游到東——魚戲蓮葉東,一會兒游到西——魚戲蓮葉西,一會兒游到南——魚戲蓮葉南,一會兒游到北——魚戲蓮葉北。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導讀:是呀,蓮葉是美麗的,小魚是快樂的,讓我們連起來讀一讀這首詩,讀出江南的美。(課件出示完整的課文)
(2)學生先練習朗讀,然后在組內賽讀,最后指名在班內展示朗讀。
5.引讀背誦,積累語言。
(1)導學:看著黑板上的生字寶寶想象畫面并練習背誦,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背誦。
(2)指名展示背誦,并激發想象:你剛才在背誦的時候想到了什么?
(3)導讀:下面,讓我們當一回采蓮姑娘,來美美地吟誦這首詩,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
(4)(播放古箏曲《漁舟晚唱》)學生隨著音樂背誦。
設計意圖:教師用激發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大膽地參與,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朗讀過程中,教師進行了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在感悟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個性。
通過師讀生評、生讀師評的方式,教師幫助學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發展了特長,使學生樹立了自信心。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與文中的景物對話,并背誦積累詩句,不僅使學生升華了情感,還內化了語言,使教學扎實有效。
三、布置作業,適度拓展
江南水鄉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學完了《江南》這首詩,請同學們把它背給家里人聽,并請爸爸、媽媽幫忙搜集關于江南或荷花的詩詞,帶到班里來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積累的詩背給家長聽,不僅鞏固了所學內容,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試著在家長的幫助下有目的地搜集資料,鍛煉了孩子的信息處理能力。
板書設計
江南
美
教學反思
1.本課采用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以閱讀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使教學過程立體化,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說、演、讀來代替枯燥的講解,在藝術的熏陶下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啟迪心智的目的。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出生動形象的情境,使學生對所學古詩有很好的感知,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學、個人悟、自由暢談、表達情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給他們無拘無束地創造、探索的天地。教師通過讀讀、想象、演演、伴樂背誦等學習方式,使學生理解、再現、創造詩歌的意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氣息、四肢、肌膚、遼闊、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潤、創造”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2、學后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氣息、四肢、肌膚、遼闊、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潤、創造”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教學難點
生字詞語的認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講的關于誰的神話故事?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盤古開天地》。(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注音認讀生字。然后,同座互讀互查。
2、識記生字。學生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讀“創造、黑暗、遼闊、奔流不息、茂盛”等詞語。
3、要求會寫的生字的指導。(“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寫錯,要引導學生觀察仔細;“創”字的左邊是“倉”,不是“侖”。另外,“遼”“液”等字要指導學生寫端正,寫勻稱;“闊”“滋”的筆畫較多,要指導學生寫字時擺好各部分的位置。)
4、找出多音字,組詞識記。
5、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評價正音。
6、自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7、默讀課文,劃分段落,同學交流,集體訂正。
三、朗讀提升
自由練讀,把自己最愿意讀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四、家庭作業
找其他神話故事讀一讀。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2.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
教學重點
學后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誰能用講故事的語氣來為我們的課文開個頭?指名練讀第一段。
二、研讀感悟
1、人類的'老祖宗盤古,是怎樣用自己整個身體創造美麗的宇宙的?
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
2、讀了這段話,你知道了什么?
3、你還有什么發現?(讓學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詞)。“輕”“重”,“清”“濁”,“上升”“下降”,這些詞語的恰當運用,寫出了天與地的不同。
通過朗讀,進一步體驗盤古開天地的艱難。
4、讀一讀第四段,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再讀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5、你還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書中的句式說一說嗎?
6、自由朗讀,想象盤古用自己整個身體創造宇宙的情形。
7、展示臺。選擇自己最愛讀的句子,把它記在腦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聲”、“茂盛的花草樹木”等這樣的詞語。
8、學生再次有感情地齊讀中心句“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三、復述故事
1、先讓學生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再將每段主要內容連起來說一說。
2、在自己練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并評議復述中出現的情況,如順序混亂,語言表達不清楚等問題。
四、小節全文
讀了課文,你收什么感受?
板書設計:
18
盤古開天地
蘇醒——分開——倒下
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中容易讀錯的字詞有:混沌、血液。反復再現,學生才達到了全部讀準。第二課時中學生的朗讀很充分,而且每一次朗讀都有進步,這是一大收獲。在動畫激情下,學生的感受很多,通過朗讀充分表現了出來。仿說不錯,每個孩子都能根據課文,再加上自己的聯想來表述。但是復述的指導不足,雖然學生能說上,總覺得不夠完美。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盤古開天地》教學設計四附反思,盤古開天地,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 教學目標
1.學習部首查字法,掌握根據不同情況提取部首的方法。
2.培養學生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能通過查字典來解決的能力。
3.培養學生逐步養成勤查字典、主動識字的好習慣。
☆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部首查字法,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難點:會從一個字的多個義項中選擇正確的義項。
☆ 教學準備
⒈多媒體課件。
⑴動畫卡通猴。
⑵填表。(見教材)
⑶結合句子給小猴講講生字的意思。(見教材。)
⒉每組一張作業紙,作業內容如下所示:
要查的字部首除部首外幾畫讀音意思喉嚨盛滿背著囤里
⒊每人一本字典。
☆設計思路
兒童是用圖畫、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能把學生帶到“伊佃園”中,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氛圍中積極思考、樂于動手、善于合作、勇于創新。本課教學中卡通猴與小朋友交朋友、請小朋友解決難題等一系列情境創設無疑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動力支持。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部首查字法”是學生首次接觸的知識實踐能力,在教師示范引導的基礎上上,指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實踐探究過程中,逐步掌握基本知識,勇于觸摸知識盲點,在心與心的碰撞中不斷體驗成功的歡樂。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得到有效落實。
☆ 教學過程設計理念
一、激趣揭題
⒈教師激情介紹。(多媒體出示卡通猴畫面。)
小朋友,你們認識他嗎?
他聰明又好學,可喜歡讀書了,因此大家又叫他博士猴。
⒉動畫導入。
小朋友,很高興認識你們。昨天,我借了一本童話書,里面遇到好幾個字不認識,(出示“腔、糧、酣、敲”。)這些字的上面又沒注音,真是急死我了。你們能幫幫我的忙嗎?
⒊揭示課題。
要想幫小猴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只有學會一種新的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
二、學習新知
1.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⑴學習對話。
①學生自讀對話內容。
②師生分角色朗讀。
⑵領悟方法。
學生交流師生對話的主要內容——提取部首的'兩個知識點。
①一個字中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個部首里去查。
②如果一個字的兩個部分都是部首,就按照取左不取右,取上不取下,取外不取內的方法來提取部首。
⑶反饋練習。
出示“葦、取、困”,讓學生找出它們的部首并說明理由。
2.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漢字。
卡通猴:我的難題就要解決了,我們快來找一找吧!
⑴教師示范。重點指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時,在檢字表中找到要找的部首項,然后在相應的筆畫數中就可找到我們要查的字的頁碼了。
⑵學生練習,完成書上的表格。
⑶集體交流。
3.學習選擇正確義項。
卡通猴:字是認識了,可我還不懂得它們的意思,你們能給我講講嗎?
(1)教師講解示范:(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白一個字往往有幾個義項,必須根據這個字所在的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從字典上找出正確的義項。)
(2)學生實踐練習。(人人動手查字典,同桌共同討論生字的意思。)
(3)全班交流。
三、鞏固拓展
1.小組合作填寫作業紙。
2.全班交流。
3.評出優勝小組。
四、課外延伸
卡通猴:小朋友真了不起!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一種新的本領——部首查字法。大家以后遇到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可要勤查字典哦!這樣,我們可以看更多的書、讀更多的報、學更多的知識了。洛克說:“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時機是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這樣的學習才會最有效,最主動。一上課,教師就采用學生最喜愛的卡通畫與大家見面的方式明確了本堂課的學習任務,使學生無負擔地、很樂意地投入到新知識學習中,且表現得興致盎然。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課堂上,教師摒棄繁瑣的說教,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對話朗讀,暢談學習收獲,感知提取部首的基本方法。
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的收效。部首查字法是學生以前未涉及的知識領域,教師有必要向學生示范講解。另外,學生練習、同桌合作練習的方式都給了學生實踐鍛煉的機會,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本質。
這一環節的設計,補充了教材中沒涉及到的訓練內容,如:“盛”上下結構、多音字,“囤”全包圍結構,它不僅讓學生鞏固了從各種結構的字中提取部首的方法,更讓學生探究了一個了有多個讀音時該選哪個讀音的方法,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實踐應用的能力。同時,小組競爭的練習方式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8個生字,會認6個生字新詞。
2、正確朗讀課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讀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寫的景物與老漁翁垂釣的經過。
4、理解古詩內容。對古詩能熟讀成誦。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充分朗讀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詩意,再來學習古詩,以讀促講,做到水到渠成 。詩文對照,感受詩歌的精煉與絕妙。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詩文對照,想象秋江獨釣圖的美景,體會紀曉嵐的機智。
教學重點:
學習1、2自然段,詩文對照,想象“秋江獨釣圖” 的情景。
教學難點:
讀文品境,體會1、2自然段描寫的意境:體會古詩語言凝練的特點。
教學準備:
課件(生詞、課文1、2自然段、古詩、音樂《春江花月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從題入手,解題質疑:
1、師板書“紀曉嵐”:知道紀曉嵐嗎?
師介紹人物資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寵臣,才華橫溢……)
2、師:有關他的故事民間流傳了許多,今天學習的內容就是其中之一。
師補充課題:“吟詩”。
3、指生讀題。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紀曉嵐做詩,不是念詩、誦詩)
4、讀出題意。指讀、齊讀。
5、讀了課題,還想知道什么?
預設:什么詩?在哪里發生的?什么時候?和誰一起?為什么要吟詩?怎么吟詩?吟得怎么樣?
6、師相機歸納板書: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7、小結: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幫我們很好的了解課文內容。翻書,讓我們從書本中去尋求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答疑解惑:
1、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
生讀書。
2、讀詞。(課件1)
紀曉嵐 光芒 乾隆皇帝 江畔
老漁翁 垂釣 重復 一遍
悠然 一篙一櫓 嵌入 沉靜
(注意讀音:畔、翁、沉、嵌,反復讀)
3、開火車讀課文段落。
師評:聲音洪亮、字音準確、句子通順……
4、解疑:這六要素你解決了哪幾個?生說,互相補充。
5、師教方法:把他們連起來說就是主要內容。指生說。
6、師教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們連起來說一說,就是事情的主要內容。
三、以讀促講,感受詩意:
(一)第一自然段:
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樣的情景覺得有詩意呢?(師板:詩意)
2、練讀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這些景物構成的畫面。哪些景物給你印象深刻?把喜歡的句子多讀一讀。
3、生說江畔的景物。
(師板:落日、波浪、蘆花、水鴨、鐘聲)
4、把你喜歡的句子會說的說一說,想讀的讀一讀。
5、指生讀。
師引導:
問:“紅紅的落日,灑下金色的光芒。”為什么重讀“紅紅”、“金色”?
評:抓重點詞語想象畫面,再把感受讀出來。真是好方法。
評:從你的朗讀中聽出了亮麗的色彩;從你的朗讀中聽感受到了活潑的動態;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到了蘆花翻滾的.壯觀;從你的朗讀中看到一群水鴨在夕陽的余暉下慢慢地游不見了……
6、師小結:亮麗的色彩,活潑的動態,在古廟的鐘聲里構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圖。難怪乾隆皇帝會覺得有詩意。指讀,齊讀。(課件2:第一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
1、一位老漁翁正獨覽這一江美景,靜靜地垂釣呢!(師板:老漁翁垂釣)
把描寫老漁翁的句子勾畫下來,再讀一讀, 邊讀邊想象畫面。
2、生練讀,指讀。看誰腦海中想象的畫面更生動更豐富。
3、指兩生分讀老漁翁釣到魚前的部分和釣到魚時的部分。
要求:要讀出老漁翁的變化。(課件3:第二自然段)
聽出了什么變化?(老漁翁動作的變化,老漁翁心情的變化)
4、師評:通過輕重、快慢、高低的不同,把老漁翁由靜到動,由平靜到愉悅的變化讀了出來。
5、指生富于變化的讀一讀。男女生分讀。
6、可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漁翁嗎?為什么最后要寫水鳥呢?
7、小結:老漁翁置身于夕陽的金色光芒之中,心情愉快地釣魚,這情景真是富有詩意呀!讓我們一起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感受這優美的意境吧!配樂朗讀1、2自然段。
四、詩文對照,體會精妙:
1、過渡:看了這樣的情景,難怪乾隆皇帝想聽紀曉嵐吟詩,也難怪紀曉嵐會吟出這么美妙的詩句。(課件4:古詩《秋江獨釣》)
2、指生讀古詩。
3、這首詩有什么特點?(七言絕句,嵌入十個一)
4、你能把它讀準確嗎?指讀,要求:能讀出詩意來嗎?能讀出老漁翁的變化來嗎?
5、將景色與詩句聯系起來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詩中所寫的呀?與同座交流。
6、生交流。
7、反饋:文中哪些景象被聰明的紀曉嵐寫入詩中的呢?生說。(分別讀句子,或是說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
8、“一人獨占一江秋”理解。
“一人”指誰?(老漁翁)
“占”呢?(占領、占據……)再點撥:聯系1、2自然段,他獨覽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釣魚,這可真是一種——“享受”啊!
9、 理解第四行詩。對應了哪部分內容?(1、2兩個自然段)
10、小結:紀曉嵐僅僅用了28個字,可謂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淵博學識的沉淀與迸發。讓我們在音樂聲中,用優美的朗讀把詩中的意境表現出來吧!
11、配樂齊讀。(課件5:音樂《春江花月夜》)
五、小結所學,鋪墊下文:
紀曉嵐不愧為一代文學泰斗,真是才華橫溢,機智過人啊!乾隆皇帝對他和他的詩作出了怎樣的評價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六、自設練習,鞏固拓展:
又到了“我的練習我設計”的時間:
你打算針對這首古詩和1、2兩個自然段設計哪些精彩的作業呢?
預設:
1、想象古詩所描寫的意境,寫下來或畫下來。
2、背誦古詩并默寫。
3、針對第一自然段填空。
4、問答題:明明有鐘聲,為何還顯得沉靜?
5、問答題:明明寫老漁翁,為何還要寫水鳥?
七、板書設計:
22紀曉嵐吟詩
詩 落日 波浪 蘆花 水鴨 鐘聲 時間 地點 人物
意 老漁翁垂釣 起因 經過 結果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一、設計思路
1、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要讓兒童的情感伴隨著學習活動,這有一個過程,其間包含著兒童的心理進程,首先需要啟動。如果把兒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動。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輕輕一點;或是像一陣微風悄悄地掠過水面,那它就平靜不下來。新課啟始,教師要放飛一群“蜻蜓”,要送過一陣“微風”,讓孩子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先來猜兩個謎語“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各種美麗的荷花圖,配上優美的音樂。)有個小朋友在看過荷花后,也跟我們一樣被荷花的美麗給迷住了,陶醉了,還寫下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荷花》。而后請學生初讀課文。
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2、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兒童的情感總是與他們對教材的認識相聯。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們所描繪的對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環是要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兒童只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因而,教師在引導兒童從初讀進入“細讀”的過程中,應該飽蘸著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用圖畫的、音樂的、表演的藝術直觀,讓學生仿佛看到,也聽到,整個心靈感受到,在學生眼前再現課文中描寫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圖,形象地描繪了幾種不同形狀、不同姿態的白荷花和碧綠的荷葉,色彩清麗,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潔、高雅的本色。我依據這個材料制成鮮活的課件進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瞧,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開放時的樣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著碧玉盤似的綠葉,透過荷葉的縫隙,一枝枝荷花從水里探出頭來,就像穿著潔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風中亭亭玉立。它們當中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則微露笑臉,含苞欲放;有的還未綻開,看起來飽脹得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魚兒在荷葉下快活地游著,蜻蜓在荷花上快樂地舞蹈。這是多么生動的一幅荷花圖啊!同學們,你們聽了老師說的話有什么感想呢?課文第二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狀美,與插圖最為照應,我就采用“直奔重點段”的方法,以“課文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學習。
3、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兒童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應牢牢把握,并順勢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精讀。所謂“精讀”即是讀課文精彩片段詞句,讀出其神韻。課文語言不僅承載著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形象寄托著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個心靈。因此在精讀讀出語感神韻時,要引導學生更深地理解語言,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對象上,從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這雖是兒童情感的一種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還是需要外力作用的。這就是:①借助比較區別;②借助想象展開;③借助語言媒介。通過這些,學生的情感會向深層發展,并產生移情活動。
課文第三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課件展示:看圖想象說話: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____,有的____,還有的_____。小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
2.指圖引讀這一段最后一句話。
討論:作者為什么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這幅畫怎么會活起來的?用這么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樣的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4、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來了,他們會不容自遏地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發,可以使學生之間的內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啟發,相互感染。表情朗讀,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是,因為要求表情朗讀,這就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往往用恰當的語調、語速、語氣來表達,抒發他們對作品中人物、角色、場景是熱愛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悅的或是悲傷的,同情的或是厭惡的,留戀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讀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常用形式。
因此,在課文第二、三段的教學中,我都設計了美讀環節。特別是第二段,還安排了背誦訓練。在反復品讀欣賞后,荷花的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圖文對照,學生定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此時,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匯的積累和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
二、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謎語激趣,課件激情,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聲地讀讀課文: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學生暢談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樣的呢?課件展示,教師用語言進行描述。
(三)細讀第二段
1、課文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段,想想這段有幾句話,你最喜歡讀哪幾句,為什么?
(2)反饋,估計學生會出現兩種情況。
①后三句:為什么喜歡?讓學生在課件上找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并將它與課文原句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讀,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把它讀得很美很美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評讀。
②第二句:為什么喜歡?并進一步討論寫荷花為什么先寫荷葉?感情朗讀寫荷葉的句子。
2、男、女生分讀寫荷花荷葉的句子。
3、指導背誦第二段。
(四)學習第三段
1、過渡:荷花的形態引人入勝,值得觀賞,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課件展示:看圖想象說話。(具體內容見設計思路)
3、指圖引讀這一段最后一句話,討論。
4、白荷花的美姿的確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讓我們也用陶醉的語氣來美美地讀讀這一段。
(五)略讀第一段
(六)配樂朗讀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蝸牛的獎杯》
(生讀題)
2、“獎”字怎么寫?(生空寫,師范寫)
3、過渡:上節課我們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這節課我們要把課文讀懂,讀好,大家有信心嗎?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你可以看看課文,也可以聽聽錄音,還可以跟著輕聲讀一讀。
2、選擇你感興趣的那段,多讀幾遍等會我們要開展朗讀競賽。
三、逐段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并說說感興趣的原因
2、重點理解“用力”“自由”,想象一下蝸牛怎樣才是自由地飛翔?
(飛來飛去有高有低有快有慢不受控制)
3、填空:()的蝸牛
4、師畫簡筆畫
5、指導讀好這句。
誰愿意做這只快樂的蝸牛,讀好這句。
誰愿意加上動作再試試。
讓我們配上動作和表情一起來讀好這句。
6、師:你還讀懂什么?
理解“很久很久以前”并指導讀好這詞。
(應讀的輕而慢)
7、師介紹一種讀書方法,邊讀邊想象描寫的情境,讓我們跟著小蝸牛一邊讀一邊飛進那很久很久的以前。
(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并說說感興趣的原因
2、重點理解“遙遙領先”“所有的”“捧走了”誰來讀好蝸牛很棒的樣子,師生評議。
3、師畫簡筆畫
4、提問:甩下的對手是不是只有蜻蜓、蜜蜂、蝴蝶三個,你從哪知道?說明什么?
(……說明蝸牛飛行身手高超)
5、填空:()的蝸牛
6、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夸夸我們的'飛行冠軍,可以讀文也可以說上一兩句話。(同學練習)
7、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分享一下蝸牛此時的快樂吧!
(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并說說感興趣的原因
2、誰來扮演“得意洋洋”的樣子?
想象一下蝸牛得意洋洋的心理又是怎樣的?
誰再來讀好“得意洋洋”這詞?
3、師:真不錯!得意洋洋的蝸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讓我們讀下去。
提問:在文中找出一個和“惟恐”差不多的詞?
讀讀兩句句子,比較一下哪個詞更怕?
(“生怕”比“惟恐”更怕)
4、誰能讀出蝸牛害怕的心情?男女生舉行朗讀競賽,師獎勵同學獎杯。
5、填空:()的蝸牛
6、誰來讀好最后一句?(同學挑戰朗讀,師生評議)
7、配上動作,扮演朗讀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選擇自身喜歡的讀書方法讀一讀,可以自身反復體會默讀,也可以加入動作扮演讀,還可以和你的伙伴討論讀。
2、生交流讀書方法:(1)背誦,邊背邊想情景
(2)扮演讀,邊讀邊做動作
(3)體會讀,理解“勉強”“慢慢地”
3、師畫簡筆畫,缺了蝸牛的表情誰來補充一下?
臺下的同學們可以做做表情給小畫家找些靈感。
(同學補充表情還可以畫上眼淚)
4、填空:()的蝸牛
5、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總結明理
1、看到再也不能飛上天的蝸牛,你想對它說些什么?
2、你們剛才也得到了獎杯,你們有什么打算?
3、老師送大家一些名言,各自讀讀。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小學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進行口語交際;完成習作教學;學習多音字;積累古詩詞;學習新生字;展示作品
2、過程與方法:
(1)在口語交際中鍛煉流利語言,學會寫作。
(2)在發現、研究中學習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誦中積累。
(4)在展示中擴大見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讀、寫、背中訓練語言能力。
重難點、關鍵:1、進行口語交際。2、完成習作。3、背誦古詩。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展示課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組講自己的課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獲。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講講今后的`打算。
四、請講得好的同學上臺講述自己的課余生活。
1、生講,師略記條理。
2、予以講解、梳理。
五、評比。
1、每組選出一個上臺。
2、評比誰講得好。
六、作業:回家講給媽媽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完成習作。
教具準備:帶上各自與課余生活有關的器具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幾個同學課余生活的用品:書、畫畫、樂器……
2、讓學生自由講自己的課余生活。
二、引導寫作
1、請幾個同學上臺講述。
2、老師點評。
三、寫作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多音字。
2、背誦古詩。
3、從生字中學生字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讀生字、區別、組詞、掌握多音字
二、古詩
1、出示古詩,學習生字
2、師范讀,學生跟讀
3、議議詩意:一個小孩坐在河邊學釣魚,他傾斜著身子坐在草叢中,綠草半掩著他的身體。過路人向他問路,他一句話也不回答,只是擺手示意不讓問路人靠近,唯恐發出響聲把要上鉤的魚兒嚇跑了。
三、學習新生字。
四、作業:背誦古詩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長征》的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