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合集九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
2、能正確判斷10以內數量的多少,并會用“<”、“>”表示其關系。
教學準備:
教具:方格紙 ,數字(1—9),符號“<”“>”。
學具:“大嘴巴比多少”(2組12套),每個幼兒2張,每張作業上包括點點比較圖和方格紙;符號“<”“>”;水彩筆6支;印臺每組2個,數字章1—9。)。
教學過程:
1、認識“>”
以“大嘴巴”兄弟來跟我們做游戲為引子來導入。
(1)出示7和5兩個數字,請小朋友比大小
(2)請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于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7”大于“5”。
(3)在出示8和6兩個數字,請小朋友上來講大于號擺放好。
2、認識“<”
(1)出示4和6兩個數字,請小朋友比大小
(2)請出“<”,重點觀察小于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說出“4小于6。”
(3)在出示3和5兩個數字,請小朋友上來講小于號擺放好。
此環節重點:知道其符號名稱,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著多的一邊。
3、數字游戲
介紹游戲玩法:根據點子數,知道相應的格子中應該用數字幾表示。再根據比較點子的多少,知道是用“<”還是“>”,并把符號放在數字之間。
請兩到三名幼兒上來再次嘗試。
4、介紹配組游戲及玩法
(1)介紹配組游戲。
“今天我們有兩組新游戲,在第一組和第二組,其中,第一組中的‘<’和‘>’是直接擺放的',第二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筆去寫的。
(2)鼓勵幼兒去嘗試玩新游戲,并抓緊時間玩遍所有的游戲。建議玩的快的幼兒,鼓勵他們去玩難度高的一組新游戲。
(3)提出要求,玩過的游戲要按類收拾好。
5、教學延伸
可將這些游戲道具放在數學區,供小朋友自由操作、自由游戲。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數數以及序數、單雙數。
2、能夠區分上下。
活動準備:
1、《給寵物喂食》大圖。
2、幼兒用書《給寵物喂食》。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
1、出示《給寵物喂食》大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上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分別住在哪層樓哪間房?引導幼兒說出第幾層第幾間房等序數。
2、復習單雙數:
這些寵物各有幾只?(1、3、5、7……)它們都是什么數?(單數)這些寵物分別喜歡吃什么?這些食物分別有多少?(2、4、6……)2、4、6、8是什么數?(雙數)
3、數的比較。
引導語:你覺得喂小動物的食物夠了嗎?(夠,食物比動物多1。)
二、游戲:這是什么。
1、教師用手遮住《給寵物喂食》大圖中的一幅畫面,如遮住第二行的`第四幅,讓幼兒猜出遮住的是什么,有幾個。(通過動物下邊是食物,食物比動物多1的線索回答)
2、引導幼兒敘述遮住的圖案上面是什么,有多少;或者遮住的圖案下面是什么,有多少。
3、幼兒兩兩組合,采用幼兒用書《給寵物喂食》,玩游戲。
一個幼兒遮住一幅畫面,另一位幼兒猜:遮住的是什么,有多少。然后再互換角色玩。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我班幼兒進入大班以后,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而加減法也是剛開始學習。為了鞏固加深幼兒對加法的認識,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和操作能力。根據本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動手能力,已有經念和數學水平設計了這節活動。幫助幼兒自主學習,探索出6的加減法算式,讓幼兒在愉快的數學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加減法,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2、培養幼兒的動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探索出6的加減法算式,并口述相應的應用題。
活動準備
紅色、綠色圓形、牙簽若干,數卡1-10、+、-、=符號每人一套,實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筆、杯子、飯碗、鉛筆等)錢幣卡若干(1元—6元)、6以內數加減法算式卡一套。
活動過程
一、復習5以內數的加減法。
1、出手勢表示、請幼兒說出算式。
2、 看卡讀算式、等出得數。
二、學習新課。
<一>、動手操作(穿燒烤)。
要求:請幼兒用牙簽穿出6片為一串的.燒烤,而且要用紅綠兩種顏色的圓形來表示。
1、提問:你們穿了幾串燒烤?每串都是6片嗎?是不是每串都用紅綠兩種顏色來表示?
2、請幼兒互相交流、討論,說說能穿幾串燒烤。
3、分組檢查,及時幫助沒穿對的幼兒。
4、老師動手穿一穿,然后小結:以兩種顏色表示、6片為一串的燒烤,共能穿5串。
<二>、動手操作(看燒烤串擺算式)
1、請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燒烤串,用數卡擺出算式。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擺出的算式,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3、幼兒互相討論,交流探討,聽聽別人的想法。
4、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說,老師把算式板書在黑板上。
5、小結: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討出來的,兩個數相加都等于6,減法都是用6來減,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討出的算式叫6的加減法。
三、結束活動。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本次活動的情況,對積極、自主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不夠大膽表現的幼兒。結束本次數學活動。
四、延伸活動。
在益智區投放一些實物(標價為:鉛筆1元、小毛巾2元、彩色筆3元、杯子4元、飯碗5元)的小商品,請兩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為顧客進行買賣交易。如:一個小朋友要買鉛筆和飯碗,售貨員就要收取他6元錢,1+5=6。
教學反思
在教學活動設計上,本著突出《綱要》精神:要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凸現自主、自信的主體精神。本次活動主要從生活性,趣味性,過程性,科學性,開放性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索出6的加減法,在操作活動過程中,使幼兒體驗并感知了加減法的意義,經歷把兩部分和在一起抽象為加法運算的過程,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減法來解決。
從中掌握了: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會根據直觀物體列出6的加法,減法算式,口述應用題,從而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觀察和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幼兒在老師精心創設的操作游戲中,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意識,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對數學的求知欲望。
著中注意了以下幾點問題:把握課程目標;教學活動過程中注重師幼交流的過程;關注每個幼兒的發展;個性化的鼓勵性語言;盡量創造性的組織教學。力求體現以下特點:倡導民主,平等的師幼關系;呈現兒童學習數學:在玩中學數學;重視與生活的聯系。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目標:
1、學習數形配對,并區分6和9,復習9以內的數字。
2、初步了解數字的不同排列可以組成不同的電話號碼。
3、通過編電話號碼,感受數字的豐富變化,體驗數字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與快樂。
準備:
1、幾何圖形組合畫三幅
2、小猴、小熊、小兔的圖片各一
3、幼兒每人兩份操作圖
4、鉛筆人手一支
5、玩具電話機一部
過程:
一、看圖編電話號碼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下個星期,我們班有兩個小朋友要來過生日了,我們邀請幾個小動物一起來分享生日蛋糕,好嗎?請小朋友幫忙想個辦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們呢?(寫信、打電話、到家里去請、上網、發Email等)師:你們真會動腦筋,想了很多辦法,你覺得這些辦法中什么辦法最好最快呢?(打電話)師:那我們就打電話邀請它們吧!我們要先查一查小動物的電話號碼。我們先來查一下小猴家的電話。(出示小猴圖片、幾何圖形組合圖)咦?怎么只有圖形沒有數字呢?別著急,號碼就藏在這些圖形里面呢!(引導幼兒觀察圖形并記錄數字583469。請6位小朋友一起來示范)這就是小猴家的電話:583469(跟老師讀兩遍),(請一幼兒上來打電話給小猴:喂,你好!是小猴嗎?我是月亮班的小朋友,下個星期,我們有小朋友過生日了,我請你來吃蛋糕,好嗎?好的,再見!)師:小猴家的電話終于打通了,我們還要查一下小熊和小兔的電話。(出示小熊、小兔的圖片、幾何圖形組合圖)它們的電話號碼也藏在這些圖形里,不過,我要請小朋友來找了,找出來了把數字寫在老師發的紙條上,看誰找的又快又對。(也可考慮分兩組同時進行操作)(操作結束后,請幼兒把正確號碼寫在黑板上:583496、582734)兩組各派一個代表打電話邀請小熊和小兔。
二、感知數字的變化師:電話終于打通了,我們小朋友真能干。我們給自己鼓鼓掌。(幼兒拍手)小朋友有沒有發現,小猴家的號碼有幾個數字?小熊家的呢?小兔家的呢?這些號碼都有6個數字,為什么電話號碼是不一樣的呢?(因為數字的排列不同)觀察:這三個號碼有什么不一樣的呢?(小猴家的號碼是6、9,小熊家是9、6,小兔家沒有這兩個數字,有的是2、7)相同的是什么?(三個號碼都是6位數,前兩位都有5、8)師:老師經常要把6和9搞錯,請小朋友來幫幫我,怎么樣才能記住6和9。(讓幼兒說出6的圓圈在下面,9的圓圈在上面)師:這三個號碼中一共用了哪些數字寶寶?(幼兒說一個,教師出示一張數卡)還有哪個數字寶寶沒出來?
(1)出示0:你們認識這個數字嗎?(教師給數字寶寶按0——9的順序排好隊:這些有趣的數字寶寶還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呢!我們一起來讀讀看:1象鉛筆細又長,2象小鴨水上飄,3象耳朵聽聲音,4象小旗隨風搖,5象秤鉤秤重量,6象豆芽咧嘴巴,7象鐮刀割青草,8象麻花擰一道,9象勺子能盛飯,0象雞蛋做蛋糕。
三、交流所收集的電話號碼師:我們的電話號碼就是用0——9這些有趣的`數字編出來的,小朋友家也有電話,但都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就請每個小朋友開火車來把自己帶過來的號碼大聲地讀給大家聽,以后有什么事你們可以互相打打電話。
(1)請幼兒大聲地讀自己帶來的電話號碼。(邊讀邊說說由幾個數字組成的)
(2)小結:我們山觀地區家里的電話和小靈通號碼都是由8個數字寶寶組成的,手機號碼是由11個數字組成的,常用的比較特殊的電話象110、119、等只有三個數字組成。
四、給小動物編電話號碼(可以作為延伸活動)
1、師:這些數字真有趣,有許多小動物家還沒有電話呢?下面我們小朋友來做件好事,用數字來幫它們編個電話號碼吧,這樣就方便大家聯系了,你們說好不好?(幼兒自編號碼、有意識地請幾個孩子上來念念所編的號碼)
2、把小朋友編的電話號碼做成電話簿。(教師裝訂)結束語:一本電話簿編好了,我們趕緊出去告訴其他小動物,他們一定會很高興的。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索10以內數量組合的不同可能性,發展思維的變通性。
2.分享數的`組合經驗,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中、小塑料圈若干。
活動過程:
一、6人游戲:說明游戲規則
1.小羊只要站到圈內,就不會被抓住;
2.每個圈內只能站一只小羊;
小結:每個圈里站1個人,有6個圈 合起來一共是6只小羊。
二、出現中圈,提問
1.如果拿掉一個圈,還剩幾個圈?小羊還能都站進圈里嗎?怎么站?
2.剛剛用了5個圈做游戲,如果用4個圈,應該選擇怎樣的圈?
3.能不能用最少的圈,把6只小羊都保護起來?選擇怎樣的圈?
三、10人游戲
1.10個人做游戲,如果大家都不想被抓住,最少幾個圈?
2.同樣是4個圈,還有其他選擇圈的方法么?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大班數學活動:圈里有幾個
活動目標:
1.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2.探索按標記圖要求在圈里擺放相應數量物體。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戲的樂趣。
重點: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難點:探索按標記圖要求在圈里擺放相應數量物體
活動準備:
課件,體操圈若干,瓶寶寶8只,幼兒操作用的小兔、圓圈等。活動過程:
一、玩游戲“老鼠籠”,數數圍住了幾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標記記錄
1.出示瓶寶寶,引導幼兒數出瓶寶寶的數量,請幼兒玩套圈。
2.出示標記圖,請幼兒說說標記圖的含義。
3.請幾名幼兒和教師同時套圈,設置兩個圈同時套中一個瓶寶寶的情境,引發幼兒討論:綠圈和紅圈套中了同一個瓶寶寶,這個瓶寶寶該算誰套中的。
三、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中瓶寶寶的數量
1.課件上演示兩圈套中同一個瓶寶寶的過程,帶領幼兒分析交叉部分瓶寶寶的特征:既在紅圈也在綠圈,計數兩個圈內瓶寶寶數量時都要將它算進去。
教師邊在課件上演示邊講解:紅圈套中一個瓶寶寶,綠圈過來
了,和紅圈怎么樣了?(交叉在一起)現在瓶寶寶在什么地方?(中間)你們說的“中間”是不是這個地方?(帶幼兒徒手畫一畫公共地方)這是紅圈和綠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們仔細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寶寶在紅圈里嗎?(將綠色變淺)在綠圈里嗎?(將紅色變淺)這個瓶寶寶既在紅圈里,也在綠圈里,我們數紅圈套中幾個瓶寶寶的時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寶寶算進去,數綠圈套中幾個瓶寶寶的時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寶寶算進去,記住了嗎?
2.操作課件,改變交叉部分瓶寶寶的數量,引導幼兒正確計數紅、綠圈里各有幾個瓶寶寶。并在課件上記錄下來。
(借助白板的拖動、變色、移動等功能,讓幼兒直觀地看到兩圈如何交叉形成一個公共部分,明確所要計數對象的范圍,從而讓幼兒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體的特征,這是本節活動的重、難點所在。)
四、操作活動:兔寶寶站圈
1.出示標記圖一:紅圈里站2只兔子,綠圈站兩只2只兔子,分析標記圖要求:怎樣給3只兔寶寶站圈。
教師設疑:紅圈里要站兩只,綠圈里也要站兩只,這可怎么站呀?教師幫助幼兒分析,給3只兔子站圈
2.出示標記圖二:紅圈3只綠圈2只,幼兒看標記操作,重點引導幼兒思考兩圈交叉部分站幾只兔寶寶。
3.出示標記圖三:紅圈1只綠圈3只,怎樣站圈?
五、合作游戲:站圈樂
1.幼兒分組自由站圈,說說自己一組是怎樣站的。(課件演示
不同結果)
小結:原來4個小朋友站兩個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別標記圖一(紅圈里2人,綠圈里3人)、圖二(紅圈里2人,綠圈里4人)、圖三(紅圈里4人,綠圈里4人),幼兒看標記玩站圈游戲,體驗成功和合作的樂趣。
活動延伸:
1.為每組幼兒提供一個可隨意翻動、組合的標記牌,讓幼兒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戲。
2.鼓勵幼兒嘗試5人一組玩站圈游戲。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挑戰不斷,驚喜不斷!從孩子們高漲的學習熱情和一張張自信的笑臉看得出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這也讓我對活動內容的選擇、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
1.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幼兒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數量涉及“交集”這一概念,有人會問:“讓幼兒接觸交集是不是為時過早?”我的想法是,既然幼兒的生活、游戲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我們就不應該回避,應該將幼兒遇到的問題通過教學活動來解決,再讓孩子將獲得的有效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活數學”理念。
2.運用課件,化繁為簡。本節活動中,我運用了課件,化解了教學重、難點。課件中的圈和兔子、瓶子可拖動、移動,可調節透明度等功能,為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能讓幼兒更直觀地感知公共部分
物體的特征,明確計數范圍。我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變換物體數量、書寫數字等,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形成了良好的師幼互動。
3.做中學,體驗快樂。實踐證明,幼兒必須通過親自的感知和實際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數概念。本節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玩套圈、幫助兔寶寶站圈、4人一組玩站圈游戲等情境,引導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自行建構經驗圖式,為形成數概念創造條件。值得一提的是,幼兒4人一組完成站圈任務環節,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協作學習的空間,幼兒必須在與同伴的不斷合作、調整中才能完成任務。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真正體現了通過數學學習發展多元智能。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買水果》游戲活動簡介
《買水果》是大班下學期符號聚斂類的游戲。符號聚斂能力指的是解決有關數字、字母等符號問題的能力,比如學習加減運算、解方程式等都需要這種能力。本單元的游戲活動主要是發展幼兒根據物品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等分的能力。
在活動中,我們設置了一個“水果超市”的游戲情境,讓幼兒統計購物單,并將購物單上的水果進行等分,通過游戲讓幼兒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建立初步的等分概念。同時,我們還為幼兒提供了一套有趣的水果撲克牌,讓幼兒進行數的分解和組成的練習,并利用水果卡片自編應用題,提高幼兒的計算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本單元由四部分活動組成。
《買水果》游戲活動安排:
活動1:統計購物單
活動2:選水果
活動3:水果撲克牌
活動4:自編應用題
《買水果》游戲活動目標:
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
能按物品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等分
練習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
掌握簡單加法應用題的結構
通過自編應用題發展綜合分析的能力
下面向大家介紹的是4個活動中的一個活動――活動2“選水果”
游戲材料準備:
教具:大購物單1-12、水果大卡片32張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幼兒材料:購物單1-12、水果小卡片54張
570) this.width=570;"/>
570) this.width=570;"/>
重點:
能按水果的數量和種類進行等分,建立等分概念。
流程:
1、引入活動 2、討論 3、操作 4、互檢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提示與建議:
教師可用有趣的故事情節,引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例如:“因為‘水果超市’的購物單少,所以只能兩個顧客合買一個‘購物單’上的`水果,這就需要水果超市的售貨員幫助顧客等分‘購物單’上的水果。現在請小朋友們來當‘水果超市的售貨員’,將購物單上買到的水果平均分給兩名顧客。”
(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什么是“等分”。
(三)教師演示講解游戲的玩法,然后讓幼兒獨立操作。
玩法:將每張購物單上的水果按種類和數量等分,選擇相應的水果卡片放入?中。要求:兩邊水果的種類和數量相同。
提示與建議:這部分玩法涉及到了量的等分和守恒概念,教師可先引導幼兒數清楚“購物單”上有幾種水果?每種水果的數量是多少?再讓幼兒進行等分。
幼兒等分后,教師要提示幼兒注意:等分后,左右兩側水果的種類和每種水果的數量都要相同。如圖:等分后左邊是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右邊也是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四)幼兒互相檢查購物單的等分結果。
提示與建議:教師可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檢查同伴等分結果的。也可以提示幼兒利用購物單背面的統計結果去核對等分后購物單左右兩邊的水果種類和數量。
活動延伸:
家長和幼兒一起進行“結帳比賽”的游戲。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了解自編應用題必須有兩個數和一個問題,能編出7以內的數的應用題并說出算式。體驗創編過程的成功與快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1.師:(出示PPT)我們先來復習一下7的分合式有哪些,請小朋友來說一下。
2.現在,誰能根據7可以分成1合6來列算式,提醒一下,這個分合式可以列出4個算式哦!
1+6=7,6+1=7:;7-1=6,7-6=1。
小結:對于加法來說,小的+小的=大的;對于減法來說,大的-小的,對應的那個數就是答案。
(出示第二張PPT),請小朋友來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Eg:草地上有1只黃色的蝴蝶,又來了6只粉色的蝴蝶,現在一共有幾只蝴蝶?
你還能說出其他的應用題嗎?有關心弟弟妹妹的情感,能自己設計、制作小禮品。(提示,加法兩個,減法兩個。)、
經過第一個的練習,誰能自己說出這一個。
Eg:草地上有5只灰色的兔子,又來了2只白色的兔子,現在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兔子?列算式,5+2=7
(根據上一個練習,同樣請小朋友說出剩余的3個應用題)
(出示PPt3)剛才小朋友說的都很好,那現在來看這一個,會的舉手。
活動延伸:
(PPt4)來看圖,誰能根據這個圖編出更多的應用題,列出更多的算式。
(根據:樹上樹下;鳥的大小;尾巴的方向)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應用題”相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較為難理解又難掌握的領域,如何讓幼兒們在提倡的“玩中學”這一模式中掌握知識點呢?我將此作為本次課堂設計的一個難點。以動畫人物的形象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隨著喜愛的`動畫人物進入我所創設的環境中,讓幼兒們在與動畫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性的學習。在編應用題時,小朋友基本能大聲的來編,可能是父母在場的關系,小朋友積極舉手,認真的投入到活動中。在數學練習時,父母們都走去看自己的寶寶做練習,這個環節有點亂,可是家長們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這個環節在父母們的一起參與下結束了。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體驗理解單雙數的含義,能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在游戲活動中感知單雙數的排列規律。
3、感知單雙數之間的互相轉變。
活動過程:
(一)常規活動1、走線。(要求幼兒抬頭挺胸目視前方)2、線上游戲:聽指令做動作。游戲規則:幼兒按一定順序反復報數1和2,并記住自己報的數,老師指定動作。
師說:
報1的小朋友蹲下,報2的小朋友向上跳一下;報1的小朋友向前邁一步,報2的小朋友向后退一步;報1的小朋友拍手一次,報2的小朋友跺腳一次。
師說:剛才小朋友們反應很快,我們再增加點難度,請小朋友們一個一個輪流做動作,你一定記住自己是報1的小朋友蹲下,報2的小朋友向上跳一下。不許搶也不許慢呀,一定集中注意了。小朋友真棒!
(二)集體操作1、森林里召開音樂舞會來了好多小動物,他們在干什么(跳舞);他們是幾個小動物(6個出示數字卡片);他們是幾個幾個在一起跳舞(2個);哦他們是成雙成對的在跳舞,他們跳的真高興,又來了一個小動物現在是幾個?(7個出示數字卡片)你看這個小動物卻傷心的.哭了,為什么?(因為他沒有舞伴,很孤單所以他哭了)總結:我們像剛才成雙成對的6個叫做雙數,而這樣的剩下一個孤單的沒伴的7叫做單數。
2、我們認識的數字寶寶里有的是單數有的是雙數,下面請小朋友來用數字卡片和金色珠來擺一擺,來看看哪個數是雙數哪個是單數。(操作要求:①、先擺數字卡片,注意每個數字之間有一定的距離。②、數字卡片的下邊擺相應數量的珠子,珠子要兩個兩個擺在一起就像兩個小動物跳舞一樣。)師巡回指導并再次重申操作要求。
3、小朋友擺完了請看黑板。我們一起來看看單數雙數都有誰齊讀兩遍。(單數13579雙數246810)問幼兒我有5只筆;我有8個蘋果;我有6本書是什么數。
提高難度直接問數字是什么數。并及時鼓勵幼兒。
4、下面我們玩一個游戲:①看到單數請小朋友拍一次手,看到雙數請小朋友拍一次腿;②看到單數請小朋友起立,看到雙數小朋友請坐。
小朋友真棒。你仔細看看單數和雙數是怎么站隊的(一個單數一個雙數又一個單數.......)總結:原來單數和雙數字寶寶是交替重復的規律排隊的。
5、我們再玩一個點豆子的游戲:小朋友們現在都是豆子,我來點。點豆子,點豆子,點到的豆子跟我走。點到的小朋友跟這老師上來。請小朋友看看是幾個人,是單數還是雙數。(單數)兩個兩個拉手看看是單數嗎?對了小朋友真棒。你能想一個辦法把單數變成雙數嗎?
啟發幼兒用添和去的方法單雙數互換。
(三)分組操作(請幼兒站在線上,集體講解操作要求,請幼兒選擇加老師指定)(1)組快樂的泡泡能幫小魚和螃蟹找到朋友,小魚沿這單數泡前進涂成黃色,螃蟹沿著雙數前進涂成紅色。
(2)組涂櫻桃。把單數櫻桃涂成黃色,雙數櫻桃涂成紅色。(師示范在黑板上寫上單數用黃色示意,雙數用紅色示意)(3)貼紅花。把小紅花兩個兩個貼到數字寶寶下邊,看看哪個是單數哪個是雙數。并說說為什么。
評價:對三組幼兒的操作進行簡單的評析。
(四)結束活動乘火車游戲:發給幼兒每人一張車票(數字卡片),請小朋友上車拿單數車票的小朋友來舉一只手的老師這上火車,拿雙數的小朋友來舉兩只手的老師這上火車。
蒙氏操作活動尊重孩子的學習方式,提導分享交流,為孩子提供大量的、新穎的操作材料和游戲,讓孩子在動態的學習過程中建構數學知識,"動"中發展數學思維。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模式--老師講解為主,幼兒的操作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學習數學的方法有機結合。(比如一開始的單雙數定義還是有老師來講解,但是操作會讓幼兒對單雙數的含義理解更加深刻)。
活動的設計既關注幼兒數學知識、技能的感知與理解,更要關注幼兒的情感與態度、體驗與發展(比如此次活動集體操作中幼兒擺數字卡片和金色珠時我在不斷的提醒幼兒數字卡片之間要保持距離在操作過程中,他會明白原來老師讓保持距離是為了讓自己的操作更清晰,同時也讓幼兒明白聽清操作規則很重要);既要關注幼兒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幼兒學習的過程比要求幼兒得出一個結果更為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有幼兒快樂的體驗,有幼兒深刻的思維歷程。幼兒的數學學習過程,尊重和接納每個幼兒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尊重他們的探索與發現,(如在給了幼兒單雙數的定義后讓幼兒自己去探索發現其他的數是單還是雙數。)尊重他們的解釋與表達。可以通過與幼兒討論或共同探索,使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在幼兒玩點豆子的游戲時,在游戲中幼兒興趣濃厚。在老師提出了問題后,老師和幼兒共同解決問題突出了幼兒的主導性,使單雙數互變變的很簡單。)
自我評價:
在我剛開始決定上單雙數時大班的教參上是復習單雙數,可是咱們的孩子沒有基礎,所以根據孩子的經驗基礎上我及時調整了活動目標。此次活動目標結合蒙氏和畫冊制定的,其中1、2為重點目標,同時自己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排序大班數學教案11-18
文具大班數學教案11-10
幼兒大班數學教案11-06
大班數學教案:新車02-12
幼兒大班趣味數學教案04-01
【熱】大班數學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