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班數學教案集錦八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環節】
第一環節認識門牌,說說大家對門牌的認識與了解;
第二環節利用在逐一遞進的對房間號的認識與探索中,在送信的游戲活動,幫助幼兒能按指定的序數來找到相應的位置;
第三環節,運用六層的樓房增加樓層的層次與房間,激勵幼兒的挑戰。
【活動目標】
1、在理解4以內序數的基礎上,了解數字在序列中位置的不同意義。
2、在送信的游戲情境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報貼。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認識門牌號碼
1、你在哪里看見過這些數字?
2、它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嗎?
3、門牌號有什么用呢?
小結:原來“幾零幾”的這些數字表示門牌號,方便大家知道家在哪一間。
二、給小動物送信——在送信的情境中引導幼兒按指定的`序數找到相應的位置。
1、這是一幢小動物住的樓房,誰來數一數有幾層?一樓在哪里?
(從下往上數樓層,鞏固幼兒在縱向方面序數的經驗。)
2、每一層有幾間房間?(從左到右數房間,鞏固幼兒在橫向方面的序數經驗。)
3、認識門牌號
從左往右,一樓的第一間是101,前面的1表示樓層,后面的1表示第一間房間。
聽明白了嗎?前面的1和后面的1個各表示什么?
小結:前面的1表示一樓,后面的1表示第1間房間,所以一樓的第一間就是101。
誰能幫我找找201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到的?
小結:原來門牌上的數字有秘密,第一個數字表示第幾層,第三個數字表示第幾個房間。
403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4、快速尋找:小老鼠住在X0X?
303是誰的家?
5、幼兒操作:給小動物們寄信
要求:看仔細,看清楚門牌號碼,請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信都送完,不要送錯哦!
6、分享交流:我們來看看信都送給動物朋友了么?
三、提升難度——高樓送信。
瞧,這里有一幢樓,比剛才小動物的家大多了,樓層高了,房間多了,你能把這么多的信都送對么?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圖形分類
設計思路: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了圖形分類內容,此活動以到“圖形王國”參觀為主線,讓游戲貫穿于活動中。憑門票入場環節,為下一步分類作好鋪墊,以“送圖形寶寶回家”形式,自然地進行圖形歸類,最后的電腦操作,又體現了班本課程的探索與研究。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感受到是在“圖形王國”中玩耍,使幼兒在歡樂愉悅中感受到數學為自己帶來的樂趣,從而發展幼兒的記憶力、觀察力和初步的歸類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愉悅的游戲情節,讓幼兒充分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和初步的歸類能力。
3、鞏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主要特征的掌握,能排除大小、顏色的干擾進行圖形分類。
重難點分析:
重點:鞏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主要特征的掌握。
難點:能排除大小、顏色的干擾進行圖形分類。
活動準備:
1、知識:幼兒已經分別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場地準備:用大型積木搭建的圖形王國的入口,分別標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圖標。
3、教具準備:課件、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臉譜各一個,展板一塊,游戲光盤一盤,電腦,軟件,
4、學具準備:圓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活動方式:集體、個人
活動過程:
一、導入:以到圖形王國去參觀的口吻,引起幼兒的興趣,感知大眾圖形的特征,為圖形分類做好鋪墊。
導語:今天劉老師帶領你們到圖形王國里去參觀,進圖形王國要受門票,你們胸前都有一張圖形門票,知道自己的門票是什么形狀的嗎?提問幼兒“你的門票是什么形狀的?”帶好門票我們出發!
二、展開:
1、引導幼兒按圖形的形狀入口,初步感知圖形:
教室介紹圖形王國的三種形狀的入口,要求幼兒按自己門票的形狀,走與自己門票相同形狀的入口。比如:由圓形門票的小朋友走圓形入口。依次組織幼兒入場。
2、復習三種圖形的外形特征:
①提問幼兒,引出三種圖形的名稱。
問:“你是從哪個入口進來的?為什么?”分別提問三名門票形狀不同的幼兒,從而引出圖形的名稱。
過渡: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是我們已經認識的圖形朋友,你們還記得它們長得什么樣子嗎?
②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回顧三種圖形的外形特征。
每一部先提問幼兒,再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歸納,最后出示課件驗證。
如:圓形長的什么樣子?正方形長的什么樣子?三角形長的`什么樣子?
過渡:圖形媽媽還有圖形寶寶,寶寶很頑皮,喜歡跟媽媽做捉謎藏的游戲。
3、幼兒操作,學習圖形分類:
① 圓形分類:出示圓形臉譜,提問問題:“圓形媽媽的寶寶是誰?”引導幼兒每人找一個圓形,教師找出大小不同的兩個圓形,引導幼兒觀察不同點,從而理解:雖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狀相同,所以他們分在一起;教師再利用兩個顏色不同的圓形,講解:雖然顏色不同,但是形狀相同,所以,他們分在一起。
小結歸納:所有長的圓圓的,周圍很光滑,沒有角的圖形都是圓形媽媽的寶寶, ②依同樣方法進行正方形、三角形分類。
③檢驗結果后,變化圖形臉譜,引起幼兒的興趣。
過渡:為了感謝小朋友們的熱心幫助,圖形媽媽為咱們一份禮物:一張游戲光盤,光盤里有什么游戲呢?我們一起看看吧!
4、游戲鞏固:請幼兒操作游戲《小老鼠的家》,操作過后,引導幼兒說出:“你用哪幾種圖形為小老鼠蓋的房子”,根據操作情況及時頒發獎品。
三、結束:小朋友,圖形王國的開放時間已經到了,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從出口回教室吧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夠按照物體的顏色和形狀進行分類,并擺放在相應顏色或形狀的標記圖內。
2、能較準確地描述物體同時所擁有的顏色和形狀,發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3、樂于參加數學活動,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
能夠按照物體的顏色和形狀進行分類,并擺放在相應顏色或形狀的`標記圖內。
活動難點:
能較準確地描述物體同時所擁有的顏色和形狀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正方形餅干、圓形餅干、三角形餅干(紅、黃、藍每種顏色各一塊)若干、紅黃藍三種形狀大餅干各一塊、熊媽媽手偶一個及人手一個操作盤。
2、經驗準備:知道紅黃藍三種顏色,以及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熊媽媽給咱們班小朋友帶來了一堆餅干,但是在吃餅干之前,熊媽媽說要先考考你們,只有通過了熊媽媽的考驗,你們才能吃這些餅干。
2、引導幼兒從一堆餅干中把同一種顏色的餅干挑出來并歸為一類,引導幼兒按餅干按顏色進行分類。
①熊媽媽請小朋友把所有紅色的餅干挑出來并放在紅色的餅干盒里;
②熊媽媽請小朋友把所有黃色的餅干挑出來并放在黃色的餅干盒里;
③熊媽媽請小朋友把所有藍色的餅干挑出來并放在藍色的餅干盒里。
3、引導幼兒從一堆餅干中把同一種形狀的餅干挑出來并歸為一類。
師:小朋友們已經成功通過了熊媽媽的第一個考驗,接下來熊媽媽的第二個考驗是:要把這堆糖果按照不同的形狀進行分類。
①熊媽媽請小朋友把所有的正方形的餅干挑出來并放在三角形框里;
②熊媽媽請小朋友把所有的圓形的餅干挑出來并放在圓形框里;
③熊媽媽請小朋友把所有的三角形的餅干挑出來并放正方形框里。
4、引導幼兒幼兒說出同一塊餅干的顏色和形狀
師:熊媽媽將隨意拿一塊餅干,請小朋友說出這塊餅干的顏色和形狀,說對了就請你們吃。
①熊媽媽拿出一塊紅色的三角形餅干;
②熊媽媽拿出一塊黃色的圓形餅干;
③熊媽媽拿出一塊藍色的正方形餅干。
5、活動自然結束
小朋友們真棒,成功完成了考驗,得到了一堆餅干,請你數一數自己一共有多少塊餅干。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現并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即1個、1個……合起來就是許多,許多可以分成1
個、1個……
2.知道班里出了一個我,還有許多個我的好朋友,體驗與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玩具雪花插片,紅簍子、黃簍子各一個。
2.《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1.學習區分1和“許多”。
(1)提問:紅簍子里面有什么?有幾個?黃簍子里面有什么?有幾個?
(2)引導幼兒說出:一個雪花插片,許多雪花插片。
2.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
(1)提問:紅簍子里只有1個雪花插片,怎樣變成許多雪花插片?
引導幼兒想出辦法:往簍子里送雪花片,邊送邊說:“我送了1個雪花插片。”
提問:紅簍子里原來只有1個雪花插片,現在有多少個呢?
引導幼兒感知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
(2)送朋友(用椅子圍成圈,幼兒全部站在圈內)。
提問:
圓圈里有幾個孩子?圓圈里怎樣可以只有1個孩子呢?
引導幼兒依次走出圈里,邊走邊說:“下次再來玩。”
提問:圓圈里原來有幾個孩子,現在有多少個呢?
引導幼兒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3.操作練習:完成《幼兒畫冊》(第三冊P4)的練習,鞏固對1和許多的認識。
建議:教師還可以結合平時的`各種生活活動,游戲活動(例如分餐具,發點心等),讓幼兒反復感知1和許多(元素和集合)的關系。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鄰數,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2、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相鄰數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圖紙和1――10的數字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一些小朋友他們今天很開心,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啊?”“他們是數字小朋友,因為他們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圖片
(1) 教師:“這個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們想不想住這樣的房子?”
(2) “現在讓我們走進這座房子,看看數字們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們介紹數字新鄰居的方式引出相鄰數這個概念。
教師:“數字們見小朋友們來了都非常的.高興,所以都換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的新鄰居。”
(4)逐個向小朋友介紹數字們的“鄰居”,使幼兒直觀的了解“相鄰”這個概念
(5)介紹完后提問幼兒,使幼兒初步掌握各數的相鄰數
3、發給幼兒表格,讓幼兒用根據數字畫幾何圖形的方式讓幼兒初步了解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1)教師:“現在有四個數字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一個忙,想請我們小朋友為他們畫上和他們數量一樣多的三角形、圓形或其他你喜歡的圖形。現在我把這幾個數字請到了我們小朋友的桌子上,請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來幫幫他們吧。”
(2)畫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的掛圖親自進行演示。演示完后請小朋友一起來數一數,引導幼兒自己發現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4、出示相鄰數填空卡,進行一場小競賽。
“現在數字們想讓我們小朋友們來一場小比賽,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說出他們的鄰居,而且說出他比他們的鄰居是多一還是少一。”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小貓玩球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2、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嘗試拼合圖形。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用硬紙板制成一條"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土坑",鏤刻下來的圖形涂上顏色即成"石塊"。(將個別圓形、正方形兩等分)
2、兔媽媽胸飾。
三、活動過程:
1、游戲"做夾心餅干",復習對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教師扮成兔媽媽,幼兒扮成小兔。
教師:"天氣太冷了,兔奶奶生病了,我們去看望她好嗎?"
教師:"我們帶點什么去好呢?"
游戲"做夾心餅干",要求將圖形標記貼在胸口,找一個貼相同圖形的幼兒做朋友,最后要說出做的是什么形狀的夾心餅干。
2、引起幼兒玩"修路"游戲的興趣。
教師:"做好了夾心餅干,我們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到兔奶奶家要經過一條小路,可是這條小路壞了,怎么辦呢?"
3、幼兒"修路",辨知圖形。
教師先帶領幼兒觀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圖形,然后請幼兒拿"石塊"一一對應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4、嘗試組合圖形。
啟發幼兒想辦法把兩塊半圓形的"石塊"和兩塊長方形的"石塊"嵌入"土坑"中。
5、游戲"踩石頭"。
教師:"小路修好了,我們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不過在過小路的時候我們一起來玩個踩石頭的游戲,我拿出什么形狀的圖形,你們就去踩什么形狀的"石頭"并說出這是什么形狀。"
6、到兔奶奶家,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1、精心選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動物是小班幼兒極為感興趣和喜歡的,出于幼兒的興趣以及小班幼兒對數活動中幾何圖形的認知需要,選擇學習活動教材中,幼兒喜歡的游戲,進行了適當的延伸,設計了此數學活動,從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來看,幼兒對這樣的選材是非常感興趣和投入的,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能關注本年齡段幼兒興趣點。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在圖形配對上,教師考慮融入大小、圖形特征兩個維度,因此在提供的圖形數量上,教師進行了限制,只提供與洞洞數量相應的圖形數量,以降低幼兒操作難度,提高活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根據幼兒的經驗和發展,可適當將難度提升,提供比洞洞數量更多的圖形數量,這樣就對幼兒的操作造成了干擾,提高了挑戰性。
2、游戲激趣,引發幼兒學習興趣。幼兒辯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考慮到已經進入小班第二學期,因此在此基礎上讓幼兒更具圖形特征、大小進行配對,就增添了一定的挑戰,但這也給幼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由于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于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這個活動中,老師以游戲情節貫穿始終,使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首先,看望貓奶奶,做夾心餅干,給餅干裝盒,坑坑洼洼的小路,極大地吸引了幼兒;其次,修路的游戲操作又使幼兒體驗到助人為樂的美好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幼兒感受到了極大的成功感,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
3、精美教具,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教師用紙板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幾何圖形作為坑,又以這些幾何圖形制片作為修路的材料。這樣,既鞏固了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又便于幼兒發現并改正錯誤,讓幼兒在幫助小熊修路完成修路任務之后獲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這比單純的練習具有更大的教育價值,很好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4、巧妙設計,活動環節層層遞進。第一環節中,教師通過“做餅干“的情景導入,來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環節的第一個提問“你們吃過夾心餅干嗎?它怎么做的呢?”,意在讓幼兒復習對圖形的認識;第二環節,兔奶奶生病去看望把餅干“裝盒”意在據圖形特征配對;第三環節“路上有洞洞”意在讓幼兒引起對洞洞特征、大小等的觀察,為“修路”做鋪墊。在引導幼兒嘗試修路過程中,老師始終運用情境性的語言,一方面,避免了數學活動的枯燥,另一方面,也更容易激發幼兒幫助修路,助人為樂的情感。這是幼兒對圖形配對再鞏固的過程,也是情感路線得到滿足和自我價值得到實現的過程。
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大小,知道大狗、中狗、小狗的體形差異。
2、嘗試根據狗的體形大小,匹配相應大小,數量的實物。
3、感受幫助別人的樂趣,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事先聽過狗寶寶的故事。
(2)生活中做過比較大小的游戲。
2、物質準備:
教具:
(1)大狗中狗小狗的圖片各一張。
(2)狗媽媽手偶一個。
(3)三只不同大小的碗碟、紅色湯勺圖片各一份;肉骨頭數量圖片一份。
學具:塑封好的幼兒操作材料若個份、水彩筆若干。
活動重點能比較大小匹配相應大小的實物。
活動難點根據體形大小匹配合適數量的實物。
活動過程
(一)幫助狗寶寶:
1、情景表演和狗媽媽打招呼(狗媽媽嘆氣,唉)
師:狗媽媽為什么嘆氣啊?(和狗媽媽說悄悄話)原來狗媽媽有急事要出去,但沒人照顧我的狗寶寶該怎么辦?
2、幼兒想辦法,重點引導幼兒產生愿意幫助狗媽媽照顧寶寶的情感。
木偶狗媽媽:謝謝你們,我辦好事情馬上回來。
(二)狗寶寶吃晚餐:
1、出示狗寶寶圖片,問:狗媽媽有幾只狗寶寶?我們一起來數數(幼兒手口一致點數)
2、你們發現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嗎?請幼兒指出大、中、小狗。
3、狗寶寶肚子餓了,我們請他們吃飯。吃飯要用那些東西(出示三只不同大小的碗,請幼兒說)你能把碗分給三只狗嗎?
(用同樣的方法將盤、勺子等送給相應的狗寶寶)
重點:請個別幼兒嘗試,通過吃飯的餐具讓幼兒給狗寶寶匹配相應大小的實物。
(三)狗寶寶的美食:
1、你們知道狗寶寶喜歡吃什么嗎?(肉骨頭)今天我們請他們吃最好的肉骨頭吧!
2、幼兒分析三只狗寶寶與肉骨頭數量的關系(最大的吃最多,最小的.吃最少,剩下的不多不少給中狗)
3、提出操作要求:
A、請幼兒把合適數量的骨頭和狗寶寶拿筆用線連起來送給他吃。
B、不搬椅子,回座位操作。
4、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
5、驗證結果:引導幫助操作錯誤的幼兒糾正答案。
(四)感謝小朋友,結束:
1、出示狗媽媽手偶,我回來了,謝謝小朋友幫我照顧寶寶,還送骨頭給寶寶吃,真的謝謝你們!
2、全體幼兒說:不用謝!
小班數學教案 篇8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并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 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并學習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二、 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游戲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
難點:初步學習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三、 材料及環境設計:
小雞人手一只,套蛋人手一只(紅、黃、綠三種顏色)
四、 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數概念。
五、 流程設計:
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提高嘗試
教學手段:師講——>個別游戲——>師生討論——>集體游戲
(一)、提出問題——>嘗試活動:
師:“嘰嘰嘰,誰來了?”(小雞來了)。
出示小雞:師:有多少小雞?(許多小雞)想不想和小雞做游戲?(想)每個小朋友和一只小雞做游戲。
(二)、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
師:咯咯咯,誰來了?(雞媽媽)雞媽媽要讓雞寶寶回來(幼兒送小雞回家,放進筐里)
剛才家里沒有小雞,現在怎么了?(許多小雞)
師:雞媽媽要和我們來玩一個小母雞生蛋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些什么樣的蛋蛋?(有紅蛋蛋、綠蛋蛋、黃蛋蛋、我們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游戲規則:挑一個你喜歡的蛋蛋,只拿一個,一邊拿一邊說:“我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蛋?”
師:(請每位幼兒拿一個蛋蛋)我這里有幾個蛋?(許多)。原來我有許多蛋蛋,現在我把它分給小朋友。你一個、我一個。
請幼兒各自說說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
(三)、提高嘗試:
1、 師:現在我們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邊生蛋一邊說:“小母雞,真能干,生下一個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兒游戲)
師:剛才草地上沒有蛋,現在怎么拉?(許多蛋蛋)
師:你生一個,我生一個,變成了許多蛋蛋。
2、 師: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們來幫雞媽媽把蛋拉回家,一邊撿一邊說:“我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
(四)、講評:
1、剛才籮筐里沒有蛋蛋,現在怎么拉?(許多蛋蛋)
2、告訴幼兒下次再來玩游戲。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下數學教案06-23
小班數學教案12-30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03-26
小班教案 | 小班數學教案:認識長短08-24
小班數學教案圖形04-18
小班的數學教案(精選22篇)05-25
小班數學教案【薦】01-06
【熱門】小班數學教案01-06
【精】小班數學教案01-06
【熱】小班數學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