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數學教案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綜述: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是一個成熟的季節。秋天,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都成熟上市了,帶給幼兒鮮美的味道及斑斕的色彩和各異的形態。本次活動根據秋天幼兒日常生活中可看到成熟的蔬果而設計,使幼兒在自然感受中探索秋天豐收的蔬果。另外,在多彩的秋天這一主題展開的過程中自然滲透數學排序知識的學習。
活動目標:
按一定的規律排序。
進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
重難點
重點:按ABAB、ABBABB的規律進行排序。
難點:鞏固、加深對蔬果外部特征的感知。
教具準備
水果排列圖;按顏色、數量、形狀準備相應的蔬果教具
活動流程:
一、教師出示水果排列圖,請幼兒找出排列規律。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水果朋友,他們分別是誰,請小朋友們看看。
教師出示圖一(ABAB排列),說說這些水果是怎樣排列的?(圖一任意畫上顏色、形狀不同的兩種水果按ABBABB規律排列。)
引導孩子觀察第一個是什么,第二個是什么,第三個是什么,接下來又是怎么排的?讓孩子自己發現這些水果ABAB的排列規律。
出示圖二(ABBABB排列),說說這些水果是怎樣排列的?(圖二任意畫上顏色、形狀不同的兩種水果按ABBABB規律排列。
引導孩子觀察第一個是什么,第二個是什么,第三個是什么,接下來又是怎么排的?讓孩子自己發現這些水果ABBABB的排列規律。
二、教師示范根據蔬菜的特征進行排序。(用ABAB、ABBABB的排列規律)
師:看完水果們拍的隊伍,我們再來給看蔬菜們排的隊伍。(教師利用蔬菜卡片來根據蔬菜的的顏色形狀進行排隊)
(1)根據蔬菜的顏色形狀進行排隊:1個紅的'(番茄),1個綠的(青菜)
(2)根據蔬菜的顏色形狀進行排隊:1個紅的(番茄),2綠的(青菜)
三、請幼兒嘗試按照ABAB或ABBABB規律排序。(教師自制按ABBABB規律排列的操作圖,供幼兒按此規律畫形狀或圖顏色)教師將幼兒操作的水果蔬菜卡片分發給幼兒,幼兒按ABAB或ABBABB的規律排列。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2:在材料的幫助下初步感知有規律的排序。
3:培養幼兒喜歡參加排序游戲,感受規律排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中號衣服紅、黃、藍:不分色,一人一件2:制作一件爸爸的大衣服,衣服扣子按紅、黃、藍順序排列。
3:每人一張作業卡。衣服襪子若干4、訂書機(展示作品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師:小朋友們好!今天每個小朋友衣服穿的干干凈凈,小臉洗的白白的,可精神了。我們一起唱首歌吧!
《洗衣歌》:紅太陽,白云彩,媽媽洗衣我來忙~~~~~
1、剛才我們唱的什么歌?(洗衣歌)
2、小朋友的衣服誰洗的?(奶奶,媽媽)
3、他們辛苦嗎?(辛苦)小朋友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衣服,不能爬地上,不能跪地上,弄臟了自己的衣服。
4、媽媽是怎么洗的?搓,擺,擰干(創編動作一起做),
5、最后要掛起來曬干。衣服喜歡曬太陽,能把水曬干,還能曬死衣服上的壞細菌,讓我們不生病。
剛才小朋友幫媽媽搓衣服,擺衣服,擰干,今天呀,老師要請小朋友幫媽媽曬衣服。
二:認識顏色,找規律。
(1)、師:老師把媽媽洗的衣服帶到我們小班了,先來看看媽媽洗的什么顏色的衣服。
1、出示紅、黃、藍衣服,請幼兒認識。
2、師:曬衣服前,先得幫衣服按顏色分分類,老師說顏色,你們來放。紅衣服放紅籃子,黃衣服放黃籃子,藍衣服放藍色籃子。(師先示范,后請所有幼兒操作)小結:小朋友的小眼睛看的清,小手放的準,太棒了,給自己鼓鼓掌。
(2)、找規律師:衣服分好類,該曬太陽了。我們先仔細看看媽媽是怎么曬的。
出示圖片:(藍天、白云、太陽、草地、掛好的衣服)請幼兒觀察,根據顏色特征,發現規律。
提問:
1、圖片上有什么?
2、媽媽一共曬了幾件衣服?有什么顏色的?
3、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小結:媽媽最聰明了,她是按照一件紅,一件黃、一件藍的規律曬衣服的,真好看。給媽媽鼓鼓掌。
4、涼衣繩上還有兩個位置,如果請你來掛的話,該掛什么顏色的衣服?請幼兒到臺前操作。(真是媽媽的好幫手,讓老師抱抱你。)(3)、鞏固規律師:哎呀,還要一件大衣服沒有掛,媽媽忘了嗎?我們看看怎么回事?請幼兒自由發言。
哦,原來媽媽給爸爸洗衣服的時候,不小心洗掉了一些扣子,我們幫媽媽補扣子吧。仔細看看該補什么顏色的扣子?
請幼兒觀察扣子排序的規律,再請各別幼兒將扣子補齊。
小結:我們檢查檢查!全都補對了,我們把爸爸大衣服也掛起來吧。
三、分組排序師:老師星期天的時候也洗了很多的衣服和襪子,還沒曬呢,小衣服和小襪子們都想出去曬太陽,你們快來幫幫忙吧。
出示大作業卡: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作業卡,卡上有一個涼衣繩,請小朋友認真的按照紅、黃、藍的規律幫老師曬衣服或者曬襪子。。
1、老師先示范喜歡曬衣服的做左邊,喜歡曬襪子的坐右邊。勤勞的孩子們,開始勞動吧2、分發材料,請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3、掛衣服A、把幼兒作品用訂書機掛在繩上展示,先請幼兒自由欣賞評價。
B、提問:你的作品在哪?你最喜歡拿一副?有沒衣服曬錯的?怎么改正?
四、結束師:今天小朋友們真能干,學會了幫媽媽曬衣服,你還能幫媽媽干什么?(掃地,~~~~~)會這么多呀!媽媽每天照顧我們很辛苦,我們一定要乖乖的聽媽媽的話,幫媽媽多干活,干活多了,吃的多就長的高,有力氣!我們唱首歌送個我們的媽媽吧!《我的好媽媽》
真好聽,我們和小衣服一起去外面曬曬太陽吧!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對排序比較感興趣,但是排序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們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模仿、練習,才能對“找規律,接著排”建立感性認識。本次活動是幼兒第一次接觸排序,所以我重點是讓孩子學會尋找規律、發現規律,然后模仿著有規律地排序。
1.語言提煉幫助幼兒理解規律。我示范的規律是比較簡單的,幼兒比較容易發現,但他們的回答還是五花八門,我就幫助他們用比較規范的`語言進行總結:一個紅色、一個綠色交替的規律。這樣既可以幫助幼兒正確地排下去,也可以幫助他們在遇到新的排序規律時,能夠快速、正確地發現規律。在“給大衣補上扣子”的環節,幼兒尋找規律之后,我再一次總結前面扣子的排序規律。
2.“邊說邊排”幫助幼兒理清思路。小班幼兒在排序時雖能對差異明顯的物體產生較深的印象,但常常缺乏貫徹規律的能力,往往前一個排得正確,后一個就出錯了。因此,我要求幼兒邊說邊排,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語言的加入有助于幼兒形成清晰的思路,增強行動的目的性。
3.分層分組幫助全體幼兒實現發展。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為了能夠顧及到每一位幼兒,我在設計活動時,采取了分組分層的策略。如第二次分組動手操作,提供了三組材料,難度逐步加深,讓能力不同的孩子選擇適當的材料完成任務。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教師所提供的特定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使幼兒在愉悅的氣氛中感知數概念。并通過游戲“找蛋”“還蛋”來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游戲,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2、感知 “1”和“許多”。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老師扮雞媽媽,幼兒扮小雞。
2、活動場地布置許多樹、草(草內有若干雞蛋和一只鴨蛋)。
3、一幅《母雞生蛋》圖,鴨木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找蛋
1、老師和幼兒一起唱歌曲《母雞下蛋》。
問:雞寶寶你們聽見了什么?
2、師: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請你們幫我找一找。
幼兒找蛋。
二、還蛋
1、引導幼兒發現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師:這一只蛋怎么不一樣的?和你們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顏色、大小)它不是媽媽生的`?會是誰生的?
3、鴨媽媽找不到自己的蛋會怎樣?
4、請雞寶寶把鴨蛋還給鴨媽媽。看看鴨窩里有沒有雞媽媽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寶寶。(幼兒隨意的在地上擺弄滾動)
2、師:請雞寶寶把蛋放到籃子里,你給我一個,你也給我一個-----。現在我的籃子里有多少蛋?(許多蛋)。
四、畫蛋
1、師:咯咯嗒,咯咯嗒誰在生蛋呀?(出示《母雞生蛋》圖)原來是這只雞媽媽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幾只蛋?
2、師: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們一起把它生的蛋畫下來。
3、教師和幼兒一起把畫貼在墻上,請小朋友以后再來給雞媽媽畫蛋。
活動反思:
在教學活動中采用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感知了“1”和“許多”,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說出總數。
2、學習按數量多少排序,并匹配實物。
活動準備:
動物卡片,(一只雞,二只鴨,三只兔,四只虎,五頭牛),背景圖,1-5的點卡人手一套,操作練習
學習重點:
感知5以內的數量,能說出總數。
學習難點:
按數量從少到多的排序
活動過程:
一、實物分類計類 (感知5以內的數量)
1、逐一出示四張動物卡片,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來草地上玩。看看草地上有誰?數數每種動物有多少?指黑板上的動物,"誰來說說每張卡片上的.動物有多少?"
2、請小朋友和小動物一起做拍手數數的游戲,看看卡片上有幾只小動物,給一只動物拍手一下,邊拍邊數。(驗證結果)
數完以后兩手合攏,說說:幾只動物我拍手幾下。"答:**動物有1只。集體進行拍手數數,最后出示五頭牛,學習使用單位量詞"頭"。
二、乘火車 學習1~5的排序
1、出示方格,小動物要去乘火車了,誰會幫小動物找座位。數數小動物誰最多誰最少?把最少的動物放在火車頭后面的那節車廂里,最多的動物放在最后面。
(想一想,誰放在最前面,誰放在中間?誰放在最后面呢?)
2、請幼兒個別來操作,驗證結果,小動物們都找到車廂了,請你說說它們是怎么坐的。引導幼兒說出按數量排序的順序:一只***,二只***……
三、小組活動。送點卡
1、出示點卡 給小動物送點卡。
卡上的圓點有幾個,(數數點卡上的數量)它會和誰做好朋友呢?
按照點卡數量與動物數量相同送,要說:幾只**我送你**個點。
2、給點卡排隊。
"它們也想排隊了,請你從小旗這里開始排,要從少到多的排隊,指導幼兒在實物卡下面擺上相應的數量的點卡
四、游戲:點數排隊。
請5位幼兒上來,掛上1-5的點子卡片,到老師前面按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好隊。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內容:小魚游(認識三角形)
活動目標:
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2、根據三角形的特征在圖中找出形狀與三角形相似的小魚。 3、樂意動手操作,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和空間想象力。
活動重點、難點:
認識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是三角形由三條邊和三個角組成。
活動準備:
三角板、小黃兔2只、蘿卜1個、蘑菇1個、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若干、正方形紙每人一張、幼兒每人一個三角形積木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小黃兔過生日
師:今天是小黃兔的生日,早晨小黃兔高高興興地從家里出來,它要去采蘑菇,走著走著它看到一個大蘿卜,小黃兔拔起大蘿卜繼續往前走,走到蘑菇地里采了一個大蘑菇高興的回家了。
2、觀察小黃兔的出行路線
請小朋友將路線用線連起來,觀察是什么圖形(三角形)
3、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圖形,幼兒每人一個三角形。
(1)通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征,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征。
(2)教師小結: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組成。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條邊,三個角
4、引導幼兒動手操作
幼兒每人一張正方形紙,通過自己對三角形的認識,用正方形的紙折疊成三角形。
5、復習三角形的特征
(1)結合圖形寶寶找朋友,讓幼兒從眾多幾何卡片中找出三角形。并一一出示三角形,說說為什么?
(2)觀察圖形拼圖,找出三角形,數一數用了幾個三角形? (3)請幼兒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三角形物品。
(4)完成課本20頁《小魚游》找出小河里三角形的小魚,并把三角形的小魚圈出來。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運用各種材料制作一個三角形。 課后小結:本節課以《小黃兔過生日》的故事引入課題,通過連接小黃兔所走的路線游戲以及其它操作活動讓幼兒認識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三條邊三個角組成。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已經能比較清晰的判斷“1”和“許多”的數量,但對于構成與分化過程還比較模糊,在理解“1”和“許多”的關系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有必要讓幼兒進一步理解“1”和“許多”的關系。
活動目標:
1.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2.能在操作中感知“1”和“許多”。
3.初步認識“1”和“許多”的關系,即:許多個“1”合起來就是許多,許多是由許多個“1”組成的。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教學軟件、教學掛圖、《課堂活動冊》。
活動重難點:
掌握“1”和“許多”的關系。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
1.創設情境,平安夜要吃蘋果。出示課件,掛滿蘋果的蘋果樹,帶領幼兒唱歌曲《蘋果歌》:“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樂。”邊唱邊摘蘋果,課件中的蘋果一個一個的摘下來。提問幼兒:“蘋果是怎樣摘下來的?”
2.將摘下來的蘋果分別放到兩個袋子中,認識“1”和“許多”。
3.簡單總結,許多的蘋果,可以一個一個的摘下來。摘下來的一個一個的蘋果組成了許多蘋果。
二、游戲論證
1.請小動物吃蘋果
創設情境,來了許多小動物吃蘋果,很據小動物的數量,點選出“1”和“許多”。先請幼兒回答,教師操作。再請幼兒親自操作。
2.和小雪人過圣誕節
吃完蘋果,一起慶祝圣誕節。點擊小雪人和圣誕樹,看雪花飄落的'數量,請幼兒回答出是“1”片雪花還是“許多”片雪花。重復游戲,用動作表現出不同數量的雪花。
三、練習反饋
出示教學掛圖,講述熊媽媽分蜂蜜的故事,請幼兒分辨出“1”罐蜂蜜和“許多”罐蜂蜜。提示幼兒,仔細觀察,是一罐一罐的蜂蜜組成了許多蜂蜜。
四、故事總結
欣賞動畫片《開心農場》前半部分,根據動畫片提問:“小高斯是吃了一袋零食還是許多袋零食?”根據幼兒回答,進行總結,小高斯吃了一袋又一袋零食,加起來就是吃了許多袋零食。并提醒幼兒少吃零食。
活動延伸:
請幼兒找出教室中的“1”和“許多”,并能說出:“一個一個的‘……’組成了許多個‘……’。”結束本次活動。
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分辨三種不同的圖形,鞏固對圓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認識。
2、運用圖形的特點,進行組合,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3、促進思維的準確性,加強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興趣。
活動準備:
教師:大的圖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大紙盒、示范圖、音樂。
幼兒:各種圖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人手一份、白紙、記號筆、膠水。
活動過程:
一、圖形“變魔術”
1、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一個魔術箱。今天老師就要為小朋友表演魔術,你們可要仔細地看喲!
2、提問
(1)、從魔術箱內變出圖形
媽哩媽哩轟,變!你們看老師變出的是什么圖形呀?(三角形)
了解圖形特點
(2)、依次變出正方形、圓形并進行提問,了解圖形特點。
二、圖形找朋友
鞏固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
1、出示大的圖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圖形顏色和形狀,到大圖板上找到相應的朋友(對應的`顏色和圖形)。
2、教師和幼兒一起驗證結果。
三、圖形變變變
1、出示大圖,讓幼兒看看圖上有些什么?他們是用什么圖形組成的?
2、幼兒操作: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根據自己的想象將圖形拼成一幅畫。
3、教師巡回指導。
四、幼兒的作品展示,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下數學教案06-23
小班數學教案12-30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03-26
小班教案 | 小班數學教案:認識長短08-24
小班數學教案圖形04-18
小班的數學教案(精選22篇)05-25
小班數學教案【薦】01-06
【熱門】小班數學教案01-06
【精】小班數學教案01-06
【熱】小班數學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