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集錦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根據本課時的復習內容和特點,依托教材提供的練習題,從以下兩個層次進行復習。
1.引導學生按照指定的標準分類。
這一層次的復習,首先讓學生按照顏色分類,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找出自己分類的數據,然后將數據填入統計表中,初步體會到整理數據的全過程。在按照顏色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完成按照形狀進行分類,以鞏固整理數據的方法。
2.引導學生按照自選的.標準進行分類。
這一層次的復習過程能讓學生體驗到分類結果的多樣性。通過以上的復習設計,使學生會用簡單的統計表、象形統計圖來呈現整理的結果,并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地看待事物的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不同形狀的平面圖形若干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不同形狀的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這些圖形都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誰能告訴大家它們的名稱?
(教師指名匯報)
師:同學們的記憶力真好,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平面圖形來復習有關分類與整理的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辨認平面圖形,為復習課的展開奠定基礎。
⊙復習梳理
1.復習按照指定的標準分類。
(課件出示教材94頁3題)
師:這么多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卡片混在一起,你們能分別按照它們的顏色和形狀把它們分一分嗎?
(1)按照顏色分類。
師: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解決,要知道每種顏色的卡片分別有多少張,應該怎么辦呢?
(學生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方法一:先分一分,再數一數。
先按照紅、綠、藍、黃、粉五種顏色把卡片分成五類,然后數出每一類的張數。
方法二:邊數邊畫。
學生展示畫的結果:
方法三:用文字方式呈現分類的結果。
紅色 綠色 藍色 黃色 粉色
5張 3張 6張 2張 4張
師:請根據你們用不同方法分類整理的結果,把教材94頁3題(1)中的表格填寫完整。
(學生自主填寫表格)
師:根據表格中的數據,請你提出數學問題,并自主解答。
(學生之間根據數據互相提出問題,并解答)
(2)按照形狀分類。
師:根據按照顏色分類的方法,請同學們按照形狀對這些卡片進行分類,并自主填寫教材94頁3題(2)中的表格。
(學生小組合作,按照形狀分類,并填寫表格)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表格并動筆算一算,不管是按照顏色分類還是按照形狀分類,卡片的什么是不變的?
(引導學生說出卡片的總數量是不變的)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復習按照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進一步體會到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更好地體會分類思想。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學會利 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圖景
看上面的圖片,你們能說一說,圖中反映的是什么現象?哪些是將物體放大?哪些是將物體縮小?
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談話導入生活中存在許多放大與縮小的現象,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例4:按2:1畫出下面三個圖形放大后的圖形。
討論如何解決問題?把圖形按2:1的比放大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圖形的每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
直角思考:三角形的斜邊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怎么辦?
是不是只要把兩直角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就可以了?
比較兩幅圖的.長有什么關系?寬呢?
讓學生畫出放大后的圖形,畫直角三角形時,可以引導學生畫完后,可以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或量一量的方法,發現放大后的斜邊長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后讓學生觀察對比原圖形和放大后的圖形,看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具體圖形,通過討論、交流,了解到一個圖形按2∶1的比放大后,圖形各邊的長度放大到原來的2倍,但圖形的形狀沒變。(圖形的周長擴大到原來的2倍,面積擴大到原來的4倍。)
問題:如果把放大后的這組圖形的各邊再按1∶3縮小,圖形又會發生什么變化?
得出圖形縮小了,但形狀不變,縮小后的圖形各條邊分別縮小到原來長度的。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圖形的各邊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后,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獨立完成做一做,交流是怎樣思考與操作的,并及時糾正錯誤。
2.總結
問題:把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你有什么發現?
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大小變了,但形狀沒變。(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長與寬的比與原來圖形的長和寬的比是完全一樣的。)
二、鞏固練習
讓學生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縮小后的圖形,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畫的,縮小后有關邊的長度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各應畫幾格?
三、全課小結。
什么是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要遵循什么原則?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有什么關系?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書4-5頁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發現2和5的倍數的特征。
2、知道并會判斷偶數和奇數,并逐步滲透公倍數。
教學重、難點:會找兩個數公有的倍數。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一:想一想:
問:5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在下表找出5的倍數,并做上記號。
師:讀一讀5的倍數,觀察它們有那些特征?
根據5的倍數的特征判斷5的倍數:
師:任意說一個數,學生用搶答的形式來判斷。
活動二:試一試:
1題:在下面數中圈出5的倍數。
28 45 53 80 75 34 89 95
匯報:你是怎樣判斷的?
2題:在上面表格中找出2的倍數,做上記號,說一說這些數有什么特征。
自學什么叫偶數,什么叫奇數?
你說我答:
你任意說一個數,我來判斷是奇數還是偶數?
活動三:練一練:
1題:把下列數按要求填入圈內。
28 35 40 55 10 84 95 78 53 90
說一說2的倍數有什么特征?5的呢?
填一填:2的倍數有哪些:
5的倍數有哪些:
哪些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2題:食品店云賚5個面包,如果每2個裝一袋,能正好裝完嗎?如果每5個裝一袋,能正好裝完嗎?為什么?
師:你是怎樣判斷的?可以不用計算嗎?為什么?
活動四:數學游戲:
每人準備:0-9的數字卡
(1)師說要求,生摸。
問:摸出幾可以和“5”組成2的倍數?
摸出幾可以和“5”組成5的倍數?
(2) 同桌合作:
一人說要求,一人按要求摸數。
給5的倍數做記號。
同桌互相說一說5的倍數的特征。
指名匯報。
我的發現:個位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獨立圈一圈。
自學什么叫偶數,什么叫奇數?
生答: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
你說我答:同桌一人說數,一人判斷。
學生活動。
2的倍數有:28 40 10 84 78 90
5的倍數有:35 40 55 10 95 90
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40 90
答:根據2和5的特征來判斷,85的個位不是偶數所以不能裝完,85 的個位是5,所以能裝完。
課后反思:能被2和5整除的數的特征,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發現的,學生覺得很容易接受。在學習了偶數和奇數之后,如果把奇偶數和2、5的倍數特征結合起來,既要選擇倍數又要找奇數和偶數學生的判斷能力就會減弱。因此要增加一些綜合性的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復習內容:
簡便算法
復習目的.:
能夠利用運算定律是計算簡便。
復習過程:
一、復習運算定律
1、乘法結合律:(ab)c=a(bc)
2、乘法交換律:ab=ba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4、加法交換律:a+b=b+a
5、加法結合律:(a+b)+c=a+(b+c)
二、復習簡便運算:
1、出示題目
+ + +
× + ×
0.8×4×1.25×2.5
組織學生討論:每題最簡便的方法是什么?應用哪一個運算定律進行簡便的。
三、基本練習
1、下面各題怎樣簡便怎樣算。
+ + + × ×
2- - × + ×
2、怎樣簡便怎樣算
4.18×3.8+4.18×5.2+4.18
16÷4+23× +
四、小結:
解題前要認真觀察題目的特點,包括數字特點和運算符號特點,進行簡便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實驗數學)第五冊、第118120頁例1-例3。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的特征的認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機、投影片、鐵絲等。
教學過程:
一、準備
教師出示動物園籃球場平面圖,提問:動物園籃球場是什么形狀?長方形有幾條邊?有什么特征?
二、誘發
投影:例1 動物園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小狗花花繞籃球場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課件展示:小狗花花圍著籃球場走一周。教師: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計算出來?(激發學生動腦筋想辦法)
26+14+26+14=80(米)
長 + 寬 + 長 + 寬 =長方形的周長
三、釋疑
1、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的總和。教師板書:長方形四邊長度的和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比劃周圍一些長方形的周長。例如:黑板、桌面、課本等。
3、展示:長方形對邊相等。教師:根據長方形的特征,我們能不能找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其他方法。學生推導出下面的計算方法(利用對邊相等)。
26X2+14X2=80(米)
長方形的`周長= 長 X2+ 寬 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個長,再走一個寬。提問:這時它走了多少米?是長方形的周長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著走完全程。教師提問:剩下的路程是長方形的多少?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后,推導計算長方形周長的第三種方法。
(26+14)X2=14(厘米)
長方形的周長=( 長 + 寬 )X2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板書幾種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以上幾種計算方法,比一比發現第三種方法最簡便。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5、讓學生議一議: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
6、教師出示例2(投影),學生獨立解答。
7、教學例3,學生讀題后,教師操作:拿一段長50厘米的鐵絲,先量出一個長,用鐵鉗擰成90度角,再量出一個寬,用鐵鉗擰成90度角擰成一個長方形后,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鐵絲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然后讓學生根據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此題。
8、投影:(讓學生在課堂獨立做兩道題)
四、轉化和應用
投影:
1、數一數,下圖中有幾個長方形。
2、量一量各個長方形的邊長,計算各個長方形的周長。
課件:展示黃、紅、藍三個長方形。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11-04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24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9-28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1-02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02-07
小學數學教案【熱門】12-30
【薦】小學數學教案12-30
小學數學教案【推薦】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