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6-13 18:41:41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匯總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匯總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

      圓形實物、繩子、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邊線。

      1.認識邊線。

      我們學校最近正在創建綠色校園,學校準備在校園一角開辟一塊花圃,(出示花圃,為了讓花圃更美麗,準備給它圍上一圈白色的柵欄,你覺得應該圍在哪里呢?指名2-3人說。(圍在花圃的周圍或者是邊沿)

      請你上來指一指,好嗎?你們同意嗎?

      同學們的意思就是沿著花圃的邊緣來圍柵欄。邊說邊演示課件。(花圃的實物隱去,顯示花圃的平面圖形,同時顯示紅色輪廓線)

      我們就把邊緣上的這條線叫做它的邊線。這圈紅線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邊線。

      板書:邊線。

      2.感受物體表面的邊線。

      拿出一片樹葉,你能指一指這片樹葉一周的邊線嗎?指名一個人指。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老師邊說邊摸),我從這里開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數學書封面一周的邊線,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摸一摸數學本封面一周的邊線嗎?除了這些之外,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自己的邊線,請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邊線,說給你的同座位聽一聽。

      集體交流。誰先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2-3人邊指邊說。

      3.感受平面圖形的邊線。

      剛才我們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那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圓,三角形,不規則圖形,四邊形)你能描出它的邊線嗎?請你描一描。學生自己描,描好后請學生拿上臺展示,(2人)請同學來評價。

      在這幾個圖形中你最喜歡描哪個?說說為什么。(從學生的發言中引出邊線是有曲有直的,有長有短的。)

      板書:曲,直,長,短

      揭示: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周邊線的長就叫做周長。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關于周長的知識。

      板書:周長。

      二.計算圖形的周長。

      1.在剛才我們所描出的幾個圖形當中,你能說一說三角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里嗎?五邊形呢?請你從中選擇你喜歡的兩個圖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長。學生自己獨立測量計算,在練習紙上列式。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請同學拿練習紙上臺來說。

      提問: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長的?(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把它三條邊加起來的和)

      那剩下的兩個圖形你們怎么沒有選擇呢?那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呢?請你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然后說說你的想法。同座位討論一下,再集體交流。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繩子圍著曲線圍成的.圖形繞一圈,再把它拉直測量。還可以用其它的軟的材料代替繩子。

      2.在圓形物體上做上記號,然后沿著直尺滾一圈,然后再看滾到哪里,讀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圓的周長。)

      請你上臺來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圓形的周長的。

      板書:(圍,滾)

      小結: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的周長。

      3.P62/4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算周長,這里還有幾個圖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長。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學生的算式)適當評價方法。

      4.P62/5剛才的幾個圖形已經直接告訴你邊長,讓你求周長的,同學們想得都很好,現在這里有兩個圖形你能直接告訴我它的周長嗎?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35頁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的編排主要是對本單元所學過的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法筆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相應的用數學解決問題進行整理和復習。

      【學情分析】

      學習完這一單元,學生對于兩位數加、減法筆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相應的用數學解決問題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小問題。因此,復習筆算時,教師注意先讓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比較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總結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作為復習筆算的準備。接著復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最后復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兩步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等內容的整理與復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2.在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等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難點:提高發現問題、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口算題卡等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復習整理→整理和復習本單元知識

      ↓ ↓

      鞏固應用→通過練習鞏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游泳嗎?(喜歡)游泳是一個很好的健身運動,老師也非常喜歡。老師的家就住在維多利亞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經常去游泳。(出示游泳池情境圖)

      看!他們游得多快活呀!

      出示問題:游泳池里原來有41個人,上來18個人后,又下去16個人,現在游泳池里有多少個人?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學生匯報:39人。

      師:太正確了!你能說一下是怎么算出來的嗎?

      學生高興地說:原來有41個人,上來18個人后,游泳池內還有41-18=23個人,又下去16個人,那么現在游泳池內還有23+16=39人。

      師:太棒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哪些知識?(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師: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進行整理和復習?凑l不僅會算,而且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復習整理】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

      師:情境圖中,同學們在干什么?

      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

      師:根據情境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嗎?

      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整理得最全面。

      (2)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4)教師針對小組的匯報板書各部分內容,對學生予以肯定。

      (5)師: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組補充得也非常好。接下來,我們就先針對筆算加減法來進行復習。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整理得結果。

      筆算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筆算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

      連加連減:計算時,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算,可以分步筆算,也可以兩步連在一起用簡便寫法算。

      加減混合:分帶括號和不帶括號兩種情況:如果不帶括號,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算;如果帶有括號,應該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加減混合的應用:先找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關鍵詞語和要解答的問題,再根據關鍵詞語選擇合適的列式方法,最后利用已知條件得出答案。最后不要忘記寫答語。

      對學生的整理教師要給予肯定,并引導學生獨自思考加減法、連加、連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

      (1)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再說一說每道題的計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2)根據例2的計算方法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七第2題。

      【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第36頁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七第3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判斷結果及方式。

      3.完成練習七第4、5題。先讀題理解題意,然后獨立完成,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回答解題思路。

      【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能跟同學們交流一下嗎?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1.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

      2.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

      3.連加、連減的筆算方法。

      4.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及應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設計了比“速度”、“圖形放大縮小”“水果價格”等情境,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直接出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情境,真正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比的`本質的目的。

      學情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并有一些相關的生活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通過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的、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利用“蘋果買賣”“圖形放大縮小”等素材,設計了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

      難點: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本班同學的生日在什么季節進行統計,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愿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過程與方法:進一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能根據統計圖,分析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

      對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體驗。

      教學難點:

      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統計格子紙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引入新課

      師: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過生日)

      1、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4,5,

      6,7,8,

      9,10,11,

      12,1,2,

      2、猜:老師為什么這樣寫呢?(生猜測)

      教師貼春,夏,秋,冬

      3、學生欣賞四季景-片。

      老師準備了綠,紅,黃,白四種顏色的紙卡來分別代表這四個季節。綠色代表什么?紅色呢?-?白色?

      同桌記一記四季是如何劃分的?

      4、每位同學選代表自己生日的'紙卡。小組內相互檢查每人是否拿對了。

      5、老師想知道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該怎么辦?

      二、親自調查,收集數據

      1、調查準備

      師:你們想用什么方法調查呢?(生匯報)

      師:接下來我們就用站排的方法來統計。調查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生答)

      2、合作調查。

      3、匯報交流

      三、分析統計結果,解決問題

      打開書90頁。涂一涂。注意每個小格代表一人。

      師:仔細觀察圖,看看你能發現什么?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自由說

      四、可能性教學滲透

      師:老師聽說我們班要轉來一名新同學,你們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過生日呢?說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應用

      小明看到同學們都表現這么棒,想邀請大家一起參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會,可不知該買什么口味的蛋糕。各組用喜歡的方法調查,分組統計,完成統計圖。

      六、游戲

      同學們經常玩剪刀石頭布,今天我們每人玩10次,看自己贏了幾次,輸了幾次,平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來統計。(學生每人1張白紙,用來記錄)

      七、拓展延伸,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生自由說)

      師:請大家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統計呢?(自由說)

      板書設計:

      生日

      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51~54頁主題圖、例1、例2及課堂活動第1~3題,練習十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準備:

      木條制作的長方形和三角形、不條、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請兩位學生到黑板前學交警指揮交通車時的各種動作姿勢。

      2.指名兩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剛才所觀察交警的手與手、手與身軀構成的角。

      3.指名學生將角的兩邊上取兩點,再將兩點連接起來得到第三條線段,并說出是一個什么圖形?

      多媒體出示生活中形狀是三角形的物體,讓學生觀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

      板書:意義、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ㄒ唬├斫馊切蔚囊饬x

      1.學生用小棒任意擺出一個三角形。

      教師出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圖形:

     。1)(2)(3)

      學生討論三個圖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為什么?

      剛才大家在判斷上述三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時,都注意到三條線段,圍成等這些重要條件(板書:三條段、圍成),誰能說說什么是三角形嗎?(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練習

     。1)舉出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

     。2)判斷下列哪些圖形是三角形,并說明理由。

      (1)(2)(3)(4)(5)

     。ǘ┨剿魅切蔚奶卣

     。1)雖然三角形的形狀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誰能說說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組討論)

      (2)小組指定代表說說討論的結果。

      板書:邊——3條

      角——3個

      頂點——3個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三角形的特征。

      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內容。

      多媒體出示三角形,讓學生指出三角形的邊、角、頂點。

     。4)學生指出三角板上的邊、角、頂點。

     。ㄈ┨剿魅切蔚.特性

      多媒體出示電線桿、自行車、貨柜架等實物圖,讓學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問:為什么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組討論后,指定學生回答)

      學生操作:用木條釘成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讓學生觀察,大家會發現什么?

      這說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穩定性)

      舉出生活中見到哪些物體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練習。

      1.任意畫一個三角形。

      2.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張紙對角對折,能數出幾個三角形?再對角對折,又能數出幾個三角形呢?

      4.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探討了三角形的哪些問題?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意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特征:邊——3條

      角——3個

      頂點——3個

      特性:穩定性。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課本第5758頁扇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教學難點:

      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電腦課件呈現下表

      種 類 攝入量/克 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類 50

      奶類和豆類 450

      魚、禽、肉、蛋等類 600

      蔬菜和水果類 900

      谷類 1800

      2、電腦課件呈現統計圖(或以學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什么樣的統計圖是扇形統計圖呢?

      2、了解扇形統計圖特點

      3、即時練習。

      完成課后的說一說。

      (1)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扇形統計圖,讀一湊統計圖中的各類信息。

     。2)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說信息,并計算各種成分的百分比

      匯報計算結果,訂正

      學生發言、交流

      學生匯報: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種食物的攝入量。

      觀察,說出獲得的信息

      根據教師引導說出發現

      從扇形統計圖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

      觀察數據,發現,說出不同,說出自己的看法

      進行計算,訂正

      三、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談話:這張表是小麗一家三口一天各類食物的'攝入量,請你運用條形統計圖表示表中的數據。說一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提問: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能看出每一類食物的攝人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嗎?

      揭題,板書課題:扇形統計圖。

      出示課件一邊呈現扇形統計圖,一邊進行簡要講解,使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是用扇形面積的大。ㄕ紙A面積的百分之幾)來表示各類數量的多少。(占總攝人量的百分之幾)

      四、鞏固升華

      完成課后試一試。

      1、比較各項活動時間,說一說有什么不同。提出數學問題

      2、總時間是多少?各項活動時間可以怎么計算?

      3、參照題目,畫一個扇形統計圖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并和同學進行交流。

      五、全課小結

      你今天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書設計:

      扇形統計圖

      能清楚地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11-04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24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9-28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12-30

    小學數學教案【熱】12-30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12-30

    小學數學教案【熱門】12-30

    【薦】小學數學教案12-3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成年网站青青草原 | 中文字幕日韩小视频 |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亚洲国产AV | 久久综合激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