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大班美術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美術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運用線描畫、撕貼的方式表現海底動植物的場景。
2.能嘗試不同顏色的搭配,體驗撕貼和線描畫的樂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學習過線描畫,了解海底常見的生物種類
材料準備:《海底總動員》PPT、素描紙、彩色打印紙(小紙片)和漿糊、棉簽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幻燈片1,引出活動內容。
教師提問:海底有哪些動物和植物?
2.出示幻燈片2,欣賞海底世界的美麗景色
師:藍色的'海洋里有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海洋里有各種各樣的魚、海星、海馬、螃蟹等動物;有各種各樣的海草等”
3.出示飯燈片3—4,引導幼兒進行撕貼創作。
(1)出示幻燈片3:引導幼兒欣賞其他幼兒的作品
(2)出示幻燈片4:提出操作要求
4.幼兒操作,教師循環指導。
教師重點關注活動材料能否滿足孩子的活動需求,并及時提供材料。
5.評價和欣賞作品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粉掌的外型和形態特征,學習用不同線、面來表現花、莖、葉、瓶子等。
2、培養幼兒從局部到整體觀察物體的習慣。
3、感知不同線型對比產生的形式美,體驗寫生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到戶外寫生的經驗。
材料準備:一瓶美麗的粉掌。
【活動過程】
一、欣賞美麗的`粉掌。
師:你見過哪些花?它們長什么樣子?
師:老師這里有一瓶美麗的花,請你來欣賞。
師:你見過它嗎?它叫什么名字?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粉掌,猜測它的名字,感受它高雅、清淡的氣質。
二、學畫粉掌
師:我們到戶外寫生的時候,你有沒有畫到過花朵?你是怎么畫的?
教師幫助幼兒收集已有經驗。
師:這瓶花你最喜歡哪個地方?
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感受花卉的根、莖、葉、花帶來的視覺享受。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的白紙上嘗試繪畫,最后完整體現一幅粉掌。
三、看一看、畫一畫
師:想要自己來試試嗎?老師有兩個地方要提醒你們:
1、拿到畫板后找一個自己看得到的位置,坐下來,先看再畫。
2、一邊看一邊畫,將你看到的畫出來,要耐心和仔細。
教師展示部分幼兒的作品,請幼兒巡回觀賞別人的作品。
四、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指南》中提到幼兒藝術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美、創造美。《瑪蒂娜的舞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圖書,孩子對于故事中的幾條舞裙尤為感興趣。作為教育者,我應該抓住這個契機,有目的有計劃的引領孩子開展相關的活動。
大班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手的動作更加靈活協調,畫、剪、折、粘的技能進一步熟練。本班孩子對色彩、材料的運用已有一定經驗,但在制作過程中,孩子還停留在平面上的制作,而平面制作對大班幼兒來說缺乏挑戰性,因此我探索利用舞裙蓬松舒展的特征,來引導幼兒學習制作褶皺,表現舞裙蓬松的特征,進一步提升幼兒的美工制作水平,讓孩子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實現“跳一跳,夠得到”的持續發展的過程。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想想、說說,知道舞裙不同部位的名稱,學習褶皺的制作方法。
2、能與同伴互相合作,借助各種工具、材料和多種表現手法大膽裝飾舞裙。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裝飾的成功感,分享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借助各種工具、材料和多種表現手法大膽裝飾舞裙,體驗裝飾的成功感。
活動難點:學習運用多種材料制作褶皺,并能裝飾到舞裙的各個部位。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幼兒能大概說出《瑪蒂娜的舞裙》的故事內容。
2、幼兒對裙子的部位名稱和款式有所了解。
物質準備:
1、裝飾材料:亮片、花邊、彩帶、顏料等。
2、裙子底版、男孩子的領結。
3、舞會音樂。
活動過程
一、通過回憶繪本內容,談話導入情境。
1、前陣子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個繪本故事,還記得里面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
2、瑪蒂娜穿著漂亮的舞裙去參加舞會了,你們想不想去參加?
3、瑪蒂娜還送來了一張邀請函,請我們一起去參加舞會。我們要準備些什么呢?
[通過提問“參加舞會我們準備些什么呢”,喚醒幼兒已有的經驗。]
二、示范如何使用各種材料裝飾舞裙。
1、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做舞裙的布料,一起來看看。
[教師為孩子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材料,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
2、了解舞裙不同部位的名稱。
師:一條舞裙的'哪些部位可以來裝飾呢?
3、發散思維,喚醒幼兒已有裝飾經驗。
師:你們準備怎么來裝飾舞裙的這些部位呢?
4、介紹、示范褶皺的制作方法
師:老師裝飾了一個裙擺,看看是怎么做出來的?
[出示褶皺范例,讓孩子觀察褶皺的外形特點,啟發幼兒說一說制作方法。]
師:這樣折出來的效果叫什么呢?兒歌教學褶皺:邊緣粘粘牢,后面往前折,用力壓一壓,后面往前折,用力壓一壓。
師:我們除了把褶皺裝飾在裙擺上,還可以裝飾在舞裙的哪里呢?
[引導幼兒發現褶皺可以裝飾在裙子的各個部位。]
師:還有一件事要提醒你們,瑪蒂娜有一個要求,舞裙上面必須有褶皺,才有資格入場喲!
[激發幼兒運用褶皺裝飾裙子的興趣,突破本次活動中的技能難點。]
三、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一男一女小朋友分組合作,教師巡回指導。
2、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向后面的客人老師介紹一下你的舞裙。
四、評價:
舞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女孩子們穿上舞裙,男孩子們帶好領結,帶著你的舞伴去參加舞會吧。
[在音樂中孩子們翩翩起舞進入活動高潮,讓孩子深深的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活動的樂趣。]
活動總結
活動前,通過欣賞繪本故事“瑪蒂娜的舞裙”,幼兒對故事情節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裙子、舞會的認識和經驗,我在課前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了豐富與鋪墊。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從繪本故事引出情境,再到邀請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參加舞會這個線索貫穿活動的始終。
在這節課中,我把技能融合在重點中,難點主要是放在了同伴之間相互商量與合作上面。在講解示范舞裙裝飾時,我能根據孩子的回答,及時提煉、小結,拓展孩子思維,引導孩子運用多種材料,了解多種裝飾的方法。《指南》中提到孩子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教育的目的就是支持和引導孩子從原有水平向更好水平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體驗到活動過程的樂趣與成功的愉悅感。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我能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鼓勵孩子使用不同材料、不同方式,大膽裝飾舞裙。
這次的活動并沒有結束,接下來我會把孩子們的舞裙用衣架進行舞裙展覽,然后在美工區繼續進行舞裙的設計與制作,并與游戲區相結合,讓幼兒進行表演、展示,進一步培養、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探究畫面造型變化與折紙的關系。
2、感受"哈哈小人"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發現人物造型與折紙之間的變化規律。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發現上述變化的規律,并能根據規律進行想象與表現。
活動準備:哈哈小人的范畫、記號筆20支、黑板一塊、小框5個,人手三張不同顏色的彩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師:我們在幼兒園已經學會了不少的本領,能告訴老師你最能畫什么?教師總結幼兒回答的種類。你們真了不起。但是今天我要請小朋友們畫一樣東西,請你們畫一個"頂天立地"的哈哈小人。
二、出示"哈哈小人",幼兒觀察,嘗試畫出一摸一樣的"小人"
1、重點解釋"頂天立地"師:那什么是頂天立地?頂天是什么意思呢?(頭頂著天)那立地呢?(腳踩著地)所以,這幅畫要畫得怎么樣?(畫得高、畫得大)。給你們一點時間,仔細觀察這個小人的摸樣和大小。
2、幼兒觀察范畫,你覺得你觀察好了,請你們舉手(教師拿走范畫)請注意了,籃子里有一張粉紅色的紙,請你在這張粉紅色的紙上把你觀察到的小人畫出來。
3、幼兒第一次作畫,教師引導幼兒畫頂天立地的小人。
師:他是什么樣的?做的是什么動作呢?不管畫好沒有,請把筆放下來,現在來看看我的哈哈小人。
4、幼兒的畫和范畫進行比較。和你畫得做一下比較,畫之前我提過要求,畫得要怎么樣?(頂天立地)要畫的高、畫的大。第二個要求是畫你觀察到的小人。現在和你紙上的小人比較一下,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需要在重新修改一下的,有嗎?在給你們一次機會,把需要修改的地方重新在改一下。
5、幼兒修改畫面再次做比較。
三、探究"哈哈小人",發現畫面造型與折紙的關系
(一)嘗試在折紙上畫"頂天立地"的小人
1、請幼兒在折好的紙上畫頂天立地的"哈哈小人"師:在黃色的.紙上請你再畫一遍你觀察到的頂天立地的小人,注意不能打開這張紙。你發現這張紙上跟剛剛那張有什么區別呢?注意畫的時候不能把紙頭打開喔。
2、幼兒畫畫,教師觀察幼兒畫畫的位置。
(二)展開紙,比較發現折線與斷點的關系
1、師;現在可以把紙打開了,告訴我,你的小人怎么啦?
2、比較各自作品斷的點,發現折線與斷點的關系師:你的小人什么地方斷掉了?斷開的地方為什么不一樣?
總結:如果你把小人的某一部分畫在折線的地方,當你打開的時候,折過的地方可能是斷掉的,這個折過的地方叫"折痕"。
(三)嘗試連接斷開的小人,感知折線與畫面斷開的關系
1、師:如果請你把小人斷掉的地方連起來,會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生呢?想試一試嗎?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師:你的什么變長啦?(臉、身體…..)
3、作品展示:猜猜這個小人會哪里變長呢?你為什么會這么猜?
總結:什么東西畫在折線上,什么就會變長。
四、再次探究,理解折線與畫面變化的關系
1、嘗試變出不一樣的小人師:如果再給你們一次機會,你準備把小人的什么變長呢?最好要和剛剛變得不一樣。
2、提出要求:
師:再找一張藍色的紙,把你想要變長的地方想好了,畫在這張紙上。
3、幼兒作畫,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4、講評師:你們真棒,畫的越來越好,變得也越來越多了。
五、拓展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師:如果我把這張紙換個方向小人會變成什么樣呢?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積極回憶地基礎上,嘗試表現游戲的內容和情境。
2.能通過人物的造型和豐富的色彩表現游戲中快樂的情緒。
3.能耐心細致地涂色,保持畫面的整潔。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平時游戲時的照片。
2.畫紙、蠟筆等繪畫材料和工具。
3.幼兒用書:(玩游戲真開心)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游戲時的照片,引導幼兒表達在幼兒園游戲時的愉悅心情。
教師:你喜歡在幼兒園玩什么游戲?玩游戲時的時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二)教師出示幼兒用書,與幼兒細致的討論游戲時的場景,為幼兒的繪畫做準備。
教師:你喜歡的這個游戲是怎么玩的?需要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具?玩時你們做了哪些動作?臉上的表情是什么樣的?怎樣才能讓別人看出你們是在玩什么游戲?還需要什么呢?
(三)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鼓勵幼兒運用豐富的色彩表現游戲時的愉快心情。
教師:請你把你最喜歡玩的游戲畫下來,想一想,涂上什么顏色比較合適?為什么呢?
(四)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交流。
教師:你畫的是什么游戲?你是怎么表現玩游戲時的`愉快心情的?
活動延伸:
區角設置:在游戲區域為幼兒準備畫紙、蠟筆等繪畫材料和工具。讓幼兒多操作,多加練習。
環境創設:將幼兒的作品布置在幼兒的游戲區域,一方面裝飾幼兒的游戲環境,另一方面可讓幼兒繼續欣賞、充實自己的作品。
活動反思:
根據大班幼兒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及小班社會教育目標生成了這一活動。為了避免單一說教的形式,我們采用了小班幼兒感興趣的故事的形式及直觀生動的圖片等形式貫穿始終。以故事情節的變化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在看看說說中感受體驗,自主建構社會經驗。運用一步步引導性的提問,讓幼兒在討論中調動已有的經驗,共享同伴的經驗,通過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構這些經驗、策略,產生情感共鳴。
總之,無論是精神因素還是其他原因,共同的一點是缺乏交際的機會。所以,應激發孩子活潑的天性,讓他有一定時間和伙伴們玩耍。對于膽小的孩子應創造機會,鼓勵他多與人接觸。一個不合群的孩子是很難適應今后的集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
大班美術教案 篇6
一、教學內容
教材66至67頁(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折紙這樣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掌握不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三、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第四單元《分數加減法》中的第一課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
學生已經學會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異分母分數加、
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是教學的重點。學好這部分內容為今后學習分數四則混合
運算,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作好準備。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先通分,再加減的算理。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一分鐘完成PPT上的同分母加減法的計算,指名訂正。
2、復習
師:同學們剛才做的這些練習是我們以前學習過的什么類型的計算?
生:同分母加減法。
師:你們還記得同分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嗎?
生: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PPT同時出示計算法則)
3、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跟分數加減法相關的新內容。
(二)探索新知
1、PPT出示例題
師:請同學們快速默讀例題,思考該如何列式?
生:師:這樣的分數加法跟以前我們學習過的有什么不同?
生:分母不同。
師:像這樣墳墓不同的分數,我們叫做異分母分數。(板書:異分母分數)
2、操作感知
(1)師:請同學們用你們準備好的學具(2張大小完全相等的正方形紙),折一
折,涂一涂,分一分,看看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反饋
A、同桌討論
師:跟你的同桌說說你的方法,看看你們的方法是不是一樣的。
B、全班反饋
師:誰來分享你的方法?
生:我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對折,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另外
一張紙先對折,再對折,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然后我將第
一張紙再對折,原來的紙就平均分成了四份,原來表示的二分之一,現在就表示
四分之二了。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二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三。(再任意指名回答2-3個學生)
C、PPT回顧推理過程
師:老師也進行了操作,請同學們看看老師的跟你們的一樣嗎?
3、計算方法研究
(1)加法計算
師:根據剛才同學們自己的操作,誰能嘗試說說我們該怎么計算呢?
生:分母不同,要先通分,將二分之一通分成四分之二,然后再加減。(教師板書計算過程跟格式)
師:為什么要通分?
生:分母不同,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加減。
師:通分的時候,用誰做公分母呢?
生: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師:雖然我們通分時也可以用兩個分母的其他公倍數做公分母,但是用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會使計算最簡便。
(2)減法計算
師:同樣是這樣的已知條件,你們能提出哪些減法問題呢?
生:小紅比小明多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師:怎么列式呢?
生:
師:這樣的算式你們會算嗎?請快速完成在課本66頁。
(學生獨立完成減法計算過程)
師:誰來分享你的計算過程?
生:將二分之一通分成四分之二,再減去四分之一就等于四分之一。
(教師板書過程)
4、階段總結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補充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觀察這兩個計算結果,它們是什么樣的分數?
生:最簡分數。
師:如果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我們該怎么辦?
生:約分成最簡分數。
師:那同學們認為在做異分母加減法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生:運算符號、用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進行通分、計算結果要化成最簡分數。
(三)鞏固練習
1、PPT出示67頁練一練第一題
先獨立思考,再指名回答。
2、PPT出示填空(分數加減法計算過程填空)
先在草稿本上完成,再在全班反饋時同桌相互訂正。
3、課本66頁試一試
請學生獨立完成在課本上,指名在黑板上板演,再作為模板全班集體訂正。
(四)方法總結
師:誰能根據我們剛才做的這么多的練習,完整地說說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生: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減。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PPT出示計算方法填空)
師:請全班一起將這個方法補充完整。
(學生齊讀方法并填空)
(五)拓展
PPT出示改錯練習(不同類型的不準確計算)
師:老師發現有這樣一些作業,同學們來幫助幫助老師,該怎么教他們改正呢?(先獨立完成在草稿紙上,再指名訂正)
(六)總結
1、師:同學們剛才改得非常好,你們在計算中可別犯這樣的錯誤。那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師:該怎么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呢?
(PPT再次呈現計算方法,學生齊讀)
(七)課堂作業
PPT出示課堂作業(課本67頁第三題)
師:請同學們牢記這個方法,按照方法完成今天的課堂作業,注意書寫格式。
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感受優美環境帶來的愉悅
畫己喜歡的公園
能夠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愿望
重點難點
重點:畫己喜歡的公園,感受優美環境帶來的愉悅
難點:理解環境和人類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參觀公園,請公園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
物質準備:畫紙,油畫棒,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師:“我們去公園的時候,你看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覺?”鼓勵幼兒說說公園什么地方很美麗,什么地方不夠好,再談談自己喜歡的公園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二、創作要求
1.畫出你看到的美麗的公園;
2.設計你想象中的公園;
3.跟旁邊的小朋友畫得不一樣。
三、幼兒作畫
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遵守作畫常規要求,并幫助幼兒豐富畫面。
四、作品
把幼兒作品分“美麗的公園”和“未來的公園”進行展示。
延伸活動
散步到公園的時候,把自己畫的“美麗的公園”的畫送給公園負責人。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為了讓幼兒有意識地欣賞美麗的'環境,感受優美環境帶來的愉悅,在畫公園之前帶幼兒去公園游玩,并請公園負責人作介紹,加深了幼兒對公園的印象,對公園環境設施的不足之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為畫出“我喜歡的公園”做鋪墊。通過討論“公園什么地方很美麗,什么地方不夠好”來培養幼兒對環境問題的敏感性。另外,鼓勵幼兒畫出“想象中的公園”,為幼兒想象改善環境空間,激發他們參與環境保護的動機,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進而付之于行動,為保護環境、改善環境而出謀劃策,成為創造美好環境的小主人。
二、效果分析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懂得了公園中美麗的環境能讓人們感到賞心悅目,但也存在著一些需要大家去改進的地方。幼兒通過想象,創造性地畫出了他們心目中美麗的公園。那一幅幅作品,勾勒出了幼兒對周圍環境的關愛之情,處處閃現出創新的火花,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環境教育。
【大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的美術教案08-26
美術大班教案06-26
大班美術教案11-17
老鼠大班美術教案11-20
大班美術《插花》教案12-05
大班美術教案《梅花》03-30
美術造型大班教案10-23
大班夏夜美術教案07-29
大班美術教案:天鵝09-23
動物大班美術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