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八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分解組成,知道7的多種分法。
2、提高對7以內數加法的理解和運算能力。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雪花片、數字卡、PPT。
活動過程:
1、利用多媒體,玩“碰球”游戲,鞏固復習6的分解組成。
“小朋友,我問你,我的1球碰幾球?”
“王老師,我告訴你,你的1球碰5球!
2、出示7個正反面不同顏色的`雪花片,撒地面上,根據顏色引導幼兒說出7的6種分解。
3、湊數游戲“我的朋友在那里”,7個幼兒拿著1-7其中一個數的數字卡,根據音樂兩人找朋友組成7,以理解7的多種組成。
4、利用多媒體,出示“森林音樂會邀請卡”,想參加音樂會就得破譯密碼,根據7的組成完成加法算式獲取密碼。
5、播放音樂會樂曲,帶領幼兒參加音樂會,活動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名稱:5的分合型減法。
活動目標:1、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系,學習5的分合型減法。
2、進一步了解“-”“=”所表示的含義。
3、幼兒愿意動手操作,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系,學習5的分合型減法。
活動準備:課件、學習單、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玩“碰球”游戲,復習5的組成。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和你們來玩一玩“碰球”的游戲。
講解游戲規則:幼兒說出的球的數量和老師的球的數量合起來是5個。如:教師說“我的.一球碰幾球?”幼兒回答“你的1球碰4球”。
2、復習5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1、演示課件,創設情境:雞媽媽要孵小雞了。小朋友看雞媽媽一共孵了幾個蛋呀?(5個)第一天的時候,孵出了幾只小雞?(1只)還有幾只小雞沒出來?(4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能列個算式嗎?(5-1=4)
2、了解算式各部分表示的含義。
師:“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4”呢?根據幼兒回答,教師小結:用總數5減去已經孵出來的就等于沒有孵出來的。
3、繼續演示課件,引導幼兒依次列出算式:5-2=35-3=25-4=1,進一步了解減法算式所表示的含義。
4、演示課件,進行操練。
。1)情境:有5個小朋友來玩游戲,幾個男孩?(3個)幾個女孩?(2個)第一次2個女孩藏起來了,幾個男孩去找他們呀?啟發幼兒列出
算式:5-2=3
同樣的方法列出算式:5-3=2
。2)同樣是這5個小朋友,如果我們按高矮分的話,幾個高的?幾個矮的?啟發幼兒列出算式5-1=45-4=1
5、給幼兒發學習單,幼兒操作。
師: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真棒,老師要給每個小朋友發水果了。
講解操作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三、結束部分。
檢查操作結果,整理物品,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在教研組的牽頭下,我精心準備,設計了一節大班數學活動——5的分合型減法。活動之后反思到有很多成功與不足之處,現總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課前準備很充分,課件很直觀形象,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2、創設各種情境,讓幼兒理解減法的含義,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3、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孩子樂于參與活動,教學效果良好。
二、不足之處:
1、整個活動過程我說的比較多,我引導孩子一步一步解說為什么,整個過程孩子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間。
2、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組織孩子的形式比較單一,課堂上顯得有點混亂。
3、課堂用語不夠精煉。
4、缺乏親和力。
5、幼兒的操作結果沒有進行展示,結束活動很草率。
今后,我還應該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不斷錘煉教學基本功,努力探索課堂教學方法及組織孩子的方法,爭取讓數學活動更有趣、更活。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數量不隨實物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變化而改變,準確計數10以內物品的數量。
2、體驗數守恒的有趣現象。
3、逐步樹立自信心和創造意識。
活動準備:
1、PPT(兔子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老鼠10只)
2、幼兒操作卡、記號筆、小筐。
活動過程:
一、(彈琴律動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動出示米老鼠圖片引入活動:“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師:|“進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語呢?”(幼兒念咒語米斯嘎、木斯嘎、米老鼠!師出示PPT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戲-“猜影子”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妙妙屋里有兩種小動物,是誰呢?這些是它們的背影,小朋友們來猜一猜。
三、通過和妙妙屋里的動物表做游戲,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數量不隨實物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變化而變化,體驗數守恒的有趣現象。
。ㄒ唬┫葋砜葱⊥米觽冏鲇螒颍◤土6的守恒)
1、師出示PPT,兩排兔子,紅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別有6只。
提問:
①“小朋友們看到了什么?”
、凇斑@些只兔子都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涸瓉硭鼈兊拇笮、顏色不一樣,但是數字寶寶是一樣的,數字寶寶一樣,說明它們的數量一樣。
2、提問:
、傩』彝米雍苷{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戲,請小朋友把眼睛閉上,數到10,看一看,看它們發生什么變化?
②小朋友數數現在有幾只兔子,跟原來一樣多嗎?我覺得灰兔子少了兩只,還剩4只,因為它的隊伍變短了。
師:原來它們的隊形發生了變化,但是數字沒有變,6只還是6只,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
。ǘ┟灼婷蠲钗莸男≈魅藖砹耍炜矗ǜ兄轮R點數量:10的.守恒)
1、師出示PPT:10只性別、大小、造型不同的米老鼠,提問:
、佟耙还灿袔字幻桌鲜螅俊
、凇斑@么多米老鼠,它們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2、米老鼠們開始做游戲了,當變換一種隊形后提問:
①“你們看米老鼠發生了什么變化?”
、凇拔覀儊頂禂底兞岁犘魏,和原來一樣多嗎?”
師:雖然這些米老鼠的大小、顏色、造型都不一樣,隊形也發生了變化,但是它的數量始終都沒有變。
四、操作活動:圖形操作卡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為了獎勵小朋友,米老鼠帶我們去圖形城堡玩一玩(開汽車律動)
1、出示PPT,圖形城堡到了,提問:看一看有哪些圖形?這些圖形一樣嗎?
哪里不一樣?有一樣的地方嗎?哪里一樣?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
2、驗證:小朋友們都做完了嗎?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原來這些圖形寶寶顏色不一樣、形狀不一樣、排列順序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數字寶寶都是一樣的,說明它們的數量一樣多,這就叫數的守恒。
五、活動延伸:
家長游戲請10位家長到前面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隨著音樂轉圈,音樂停止時各做出一個不同的造型或變換一個不同的隊形,讓幼兒說一說哪變了,哪沒變。
六、結束部分站隊,帶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玩這個游戲。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目標:
復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認識時間“星期”。
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準備:
教具學具方面:星期轉盤操作材料若干套(與幼兒的小組數相同)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另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歷、臺歷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
(1)復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組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并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個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游戲進行。
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鄰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
。1)聽童話《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第一遍老師口頭講述故事后提問,童話的名稱及故事里講到誰?(師出示星期媽媽的圖片)她想干什么?幼兒回答后,老師交代本節課新授內容是認識“星期”,并提出以下問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她給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顏色的衣服?請幼兒在聽一邊故事。
。2)再次聽故事
邊講邊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一至星期日的順序),然后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最后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期的順序性。
。3)轉盤游戲:找鄰居(師示范轉動轉盤,然后可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則:轉動轉盤后,指針指到星期X,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X的兩個鄰居,幼兒教案《認識時間“星期”》。(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戲反復進行4——5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ㄒ庠谕黄菩瞧诘闹芷谛赃@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周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個星期開始)
3、操作活動:轉盤游戲“找鄰居”
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X的兩個鄰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動評價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談談這節課認識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轉盤游戲的感受。
5、分組進行角色游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帶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著星期一先發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余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來由星期二、三……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游戲延續進行。
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星期媽媽一連生了七個孩子,她皺著眉頭說:“我還得給他們取七個好聽的`名字呢!”
星期媽媽看著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非?蓯,非常漂亮,于是她高興地說:“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彼呎f邊伸出手指,輕輕地點著孩子們的腦袋說:“梅花、桃花、蘭花……”可是她只報了三個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這不是跟花兒們的名字一樣了嗎?”
星期媽媽又看著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非常聰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樂地喊起來:“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 她邊說邊伸出手指,輕輕地點著孩子們的腦袋說:“寶寶、聰聰、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這兒,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這不是和小朋友們的名字一樣了嗎?”星期媽媽有想呀想。突然,她拍著自己的腦袋自言自語的地說:“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們出生的次序來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媽媽說到最后一個孩子的名“星期七”時,感到這個名字很別扭,她想了一下說一天生一個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媽媽取好了七個名字,噓了一口氣,高興地說,“好啦,好啦,七個好聽的名字總算取好了!
過了一會兒,星期媽媽拿來兩件紅衣服說:“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個孩子中這最小的兩個孩子,就讓他們穿上最漂亮的紅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這五個孩子長得白白胖胖,星期媽媽說:“給他們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來五件黑衣服,一邊給他們穿一邊笑嘻嘻地說:“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襯出白皮膚,衣服黑,皮膚白,人人見了都喜愛!
星期媽媽的孩子們漸漸長大了,他們不但學會了走路,而且,還經常受拉手圍在媽媽身邊,跳起快樂的“圓圈舞”呢!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區別物體的遠近,并會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量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感受測量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大圖紙和記錄表,記號筆。
2.操作材料:人手一張操作紙,一支筆。每桌一份操作材料(圍棋子、方積木、吸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故事里誰贏了?”
教師:“兔子不服氣,今天約了烏龜進行三項全能比賽,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二、目測遠近。
第一場:游泳比賽。
比賽規則:一分鐘,誰游得遠,誰就獲勝。
教師:“誰游得遠?”“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小結:“用眼睛一下子就能看出來誰遠誰近,這種測量方法叫目測!
現學現用。
第一局:烏龜獲勝。
三、第一次操作:比較遠近。
第二場:跑步比賽。
1.介紹跑道及跑步規則。
2.教師:“一分鐘到了,誰跑得遠?你為什么這么猜?”
教師:“彎道中,目測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正確。怎么準備知道跑了多遠?”
“可以用什么量?”
介紹尺子。
介紹棋子測量。
3.幼兒操作。
4.交流。
教師:“誰遠?為什么?”
教師小結:“比較遠近時,要用同一種工具進行測量,測得的數字大,說明這段距離遠;測得的數字小,說明這段距離近!
第二局:兔子獲勝。
四、第二次操作:同一距離不同工具。
第三場:跳遠比賽。
1.教師:“用三種工具記錄兔子的成績!
2.幼兒操作。
3.交流操作結果。
教師:“為什么測得的數字不一樣?”
教師總結:“測量同一段距離,使用的`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也不同。工具越短,需要數量越多;工具越長,需要數量越少!
教師:“烏龜因不會跳遠放棄比賽!
第三局:兔子獲勝。
五、結束。
三局兩勝,兔子贏得比賽。
教師:“除了剛才我們使用的這些工具,還有很多其他工具,我們的小腳、小手也能用來測量!我們下樓去試一試!”
活動反思:
《綱要》提出的:“引導幼兒體會數學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初步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幼兒參加數學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探索數學規律的愿望。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活動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蜘蛛和糖果店》是一個有關概率和統計的繪本故事。概率是依據自己收集的材料推測未來,概率其實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繪本中的蜘蛛經過統計得知咪咪買棒棒糖概率比買其他糖果的大,但概率雖然能判斷某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卻不能保證100%正確。所以從孩子的思維層面上考慮,在設計此活動時,我把這個繪本設計成了有情景性的估猜活動,以故事中蜘蛛猜測顧客來糖果店買什么糖的情景為主線,幫助幼兒理解概率和統計,同時鼓勵孩子根據自己已有的數學經驗去推理、猜想,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估猜生活中事件發生可能性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幼兒進行大膽進行推理與預測,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統計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間的關系,體會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自制PPT,人手一張統計表,鉛筆,橡皮。 活動重點: 在觀察、比較統計表的.基礎上,大膽推理與預測生活中事物之間的關系。 活動難點 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統計的概念。
審美元素
《蜘蛛和糖果店》是一個繪本故事,將抽象的概率與統計的數學知識,融于美妙、動聽、有趣的故事之中,使孩子們在美麗的童話世界里,不知不覺地初步接觸、學習概率和統計的數學知識。在有趣、有情景的故事中,孩子們去思考、去探索,并學會觀察生活、關心周圍的事物,逐步地培養了幼兒的分析、綜合能力。孩子們在感動的同時也打開了心智,讓美與智慧陪伴孩子們的童年。
活動過程:
一、情景激趣
1.這兒有一家商店,看到了嗎?這家商店里有我喜歡的,有沒有你喜歡的商品啊?也有我喜歡的,說說你喜歡什么?
2.這么多的糖,那么這是一家什么店呢?是賣什么的?是食品里的哪個種類?都是什么?那叫什么?對了,叫糖果店,
3.糖果店里 還有個朋友呢,我們來看看好吧?(PPT) 是誰啊,蜘蛛在糖果店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兒呢?兒童網站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對于數字1——10,小朋友們已經認識并能夠書寫,但是對于數字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孩子們了解不多,可是數字在生活中卻無處不在,本次活動,我和幼兒共同搜集生活中有數字的實物,一起探尋、了解各種數字的含義,通過引導幼兒看圖,發現數字的有趣和給我們生活提供的方便,最后引導幼兒結合自己已有經驗,創造性地運用數字,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觀察生活中有數字的實物,初步了解各種數字的意義。 2、能結合自己已有經驗,創造性的運用數字。 3、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活動準備:
收集生活中各種有數字的'物品: 1. 食品類(飲料瓶、食品罐、食品包裝盒等) 2. 生活用品類(沐浴露瓶、掛歷、手機等) 3. 測量類(彈簧秤、卷尺、直尺、額溫儀等)
活動過程:
一、用特殊號碼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1、教師出示火警圖片,提問:這時什么數字?它表示什么意思?打了119,誰會來呢? 2、出示110、120數字,提問:這些數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看看撥打這個號誰會出現?
二、發現生活中的數字,探索各種數字的不同含義。
1、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教師:在生活中數字是無所不在的,今天就有許多數字來到我們身邊,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
2、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教師:你在什么東西上發現了數字,它表示什么意思?誰愿意大膽到前面來,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掛歷上的日期、門牌號、額溫計等)。
3、結合已有經驗,創造性的運用數字。提問:你覺得還可在什么地方貼上數字標記,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班級門牌號、杯架上貼數字)等。
4、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生活中的數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和幼兒共同搜集了生活中有數字的實物,一起探尋、了解了各種數字的含義,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高、思維靈活,但是在完成練習時,幼兒大部分掌握不好,我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反思,總結有以下幾點:一.教師在提問幼兒時語速過快;另外,教師在引導幼兒探尋實物上的數字時,沒有側重點和針對性,造成幼兒不懂練習題怎樣做,通過這次活動,我又發現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今后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一定要了解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科學合理的促進幼兒愉快發展。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了解人民幣在生活中的用途,學習使用人民幣。
2、嘗試按自己的需求設計購物計劃,體驗購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一:人民幣的面值、課件二:購物計劃
2、創設水果超市的情景、購物的小籃子、小錢袋。1元和5元的人民幣若干、記錄表、鉛筆、橡皮擦。
3、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各種面值人民幣有所認識。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開了個新的水果超市,劉老師來當老板,你們的老
師來當收銀員,小朋友當顧客,好嗎?
二、鞏固對各種面值人民幣的認識。
1、說說人民幣的面值。
。1)師:買水果要用什么?我們國家使用的錢叫什么?
。2)播放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的課件,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面值。
2、取錢
。1)師提出操作要求:請你們每人拿一個儲錢罐并取出7元人民幣。記住,不能多取,也不能少取,最后要數一數取對錢了嗎?取對了的請小朋友把7元人民幣放到錢袋里并保管好自己的錢。
。2)師提問:你取了幾元人民幣?是怎么取的?誰也用了這種方法?
師小結:原來,7元人民幣有兩種取法:一種是一張5元的紙幣,兩張1元的紙幣或硬幣,還有一種方法是7張1元的紙幣或硬幣。
三、參觀水果超市。
1、師提出參觀要求:小朋友們已經把錢準備好了,記住要把錢先保管
好,我們買水果之前要先到水果超市參觀一下:看看水果超市里有些什么水果?這些水果的'價格又是多少?
2、師小結:原來水果超市里有這么多的水果,它們的價格也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個小朋友有幾元人民幣呀?你想買什么水果呢?要把錢都花光嗎?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就好,不能浪費。我們先來計劃一下吧!
四、制定購物計劃表。
1、師播放課件---購物計劃表,介紹記錄表并舉例。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集體交流:小朋友們都做好了計劃表,現在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你的計劃表。
4、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們想不想交流一下?現在就請你們和
邊上的朋友看一看,說一說。
五、超市購物。
1、師:現在我們都做好了購物計劃,接下來就請你們每人帶7元人
民幣按計劃來買水果吧!
提出要求:每人拿一個購物籃,按計劃表來選購水果,買好水果的顧客到兩邊的收銀臺排隊付錢,不要擁擠。
2、師指導幼兒進行按計劃表購物和付錢。
3、師:你們買到了這么多的水果,開心嗎?對照一下你的計劃表看看
水果按計劃買了嗎?
六、人民幣的用途。
1、師:你們知道人民幣除了可以購買好吃的水果外,還有什么用呢?
2、師小結:原來,在我們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
方都要用到人民幣,所以小朋友從小就要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有計劃地使用人民幣,不要浪費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日歷》03-04
最新大班數學教案02-16
大班數學教案:買菜02-18
大班數學教案《測量》02-17
大班數學教案【薦】01-04
大班數學教案【精】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