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4-10-03 07:56:41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范文合集6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科生字9個,能讀準多音字“藏”,理解新詞11個,能按要求寫近義詞。

      2.認識按事情發展順序組詞成段,初步學會理清按事情發展順序連句成段的順序。

      3.能正確朗讀課文,感受李四光專心致志的進行科學研究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按事情發展順序連句成段的敘述方式,能理解它的順序。

      難點:理清事情發展的順序。

      三、教學準備:課文錄音,幾塊礦石標本。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讀準多音字“藏”。

      2.按要求寫出近義詞。

      3.認識課文第2、3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連句寫成的段,初步學習這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題,讀題。

      二、聽課文錄音。

      1、過渡。課文講誰和誰在什么地方捉迷藏呢?請大家聽一聽課文的錄音。

      2、提出任務。

      (1)準備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寫了誰和誰在什么地方捉迷藏這樣一件事。

      (2)話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簡介李四光。

      1、按2(1)提示的句式說說課文的內容。

      2、簡介地質學家李四光。(參看《教學參考書》有關內容。)

      四、學習課文生字。

      (1)讀準多音字。見《作業本》第1題。

      (2)把下面的生字和它的讀音用線連起來。

      diāndiǎnjiànzhàn

      掂濺

      (1)組詞,再讀一讀。

      ①迷:()失()路()信捉()藏

      ②質:地()物()()量品()

      ③致:()敬一()專心()志

      (2)組詞讀所有的生字。

      五、學習課文第2、3段。

      1、梳理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段。

      (2)哪幾段寫了李四光和女兒玲玲捉迷藏的事?

      2、學習第2段。

      (1)自讀這一段,給句子編序號。

      (2)指名按句接讀,請大家注意句子的順序。

      (3)把下面的句子按課文內容重新排列。

      玲玲藏在大樹后面,等爸爸來找。

      玲玲見爸爸沒來找,就只好走出來找爸爸。

      玲玲和爸爸玩捉迷藏,玩得很高興。

      (4)認識按事情發展為順序寫的段。

      ①了解什么叫“事情發展”,即事情開始時的情況和后來的情況不一樣了。也就是發生了變化,這就叫“事情發展”了。

      ②體會“事情發展的順序”。先發生的情況寫在前面,后發生的情況寫在后面,這就是“事情發展的順序”。如,課文的`第2段。

      (5)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組句而成的段的閱讀方法。

      ①看“學習提示”上的學法指導。

      ②根據上面(3)的排列句子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回答課文后第1題。

      3、學習課文第3段。

      (1)自讀這一段,思考:這段話是不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2)再讀課文,說說這段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3)師生對讀。(老師提示順序,生讀課文。)

      六、作業

      1、抄寫詞語。見《作業本》第2題。

      2、給句子中帶點的詞語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見《作業本》第3題。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課文第2、3段,回顧單元訓練目標。

      2、學習課文第1段,進一步了解李四光,學習李四光熱愛科學、研究科學的精神。

      3、朗讀全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

      1、認讀字詞。

      2、各自準備聽寫。

      3、聽寫課后第3題詞語。

      二、復習第2段。

      1、讀第2段,思考句子排列的順序。

      2、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整句成段,見《作業本》第6題。

      3、說說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成的段該怎樣學。

      三、進一步學習第3段。

      讀這一段,思考: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李四光研究石頭專心致志?用“——”劃出來。

      1、讀用——劃出的句子。

      2、從句子中找出一對近義詞。

      3、理解詞語,說說帶點字的意思。

      全神貫注專心致志

      4、看課文插圖,說說李四光專心致志研究石頭的情況。

      5、討論。這一段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這樣的段該怎樣學?這一段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6、師生對讀課文。(方法同前)

      三、學習課文第1段。

      1、過渡。正因為李四光對研究石頭這樣專心,所以后來他成了著名的——(學生說)地質學家。

      2、讀第1段。

      3、說說讀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

      (1)李四光爺爺了不起,本事很大。

      (2)李四光爺爺能在地質學上取得這樣大的成就,與他的刻苦研究分不開的。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專注、刻苦的研究精神。

      4、按課文內容填空。

      四、回顧全文,整體把握。

      1、讀全文,主義第2、3段的句子排列順序,思考:課文主要寫誰?

      2、討論思考題。明確課文主要是寫李四光的。

      3、寫李四光的什么事?給正確的說法打。(見課本P77,選擇題)。

      4、在課本P76,第4*的提示下,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說明了第1段中哪句話的意思?

      五、作業。

      1、讀全文。

      2、完成《作業本》第4題。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歌內容,

      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掌握詩歌的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朗讀,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從小事做起,堅持不懈,勇于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掌握詩歌的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律。

      2、難點:通過朗讀領悟詩歌的內容,學習小河忘我、快樂、奉獻的精神,并轉化為行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上次課我們初步了解小了河的歌,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聆聽《小河的歌》,繼續感悟小河的心聲。

      聽,小河嘩嘩地向前流淌,流過城市山村,正在把動人的`故事訴說,小河的歌里都訴說了哪些故事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詩歌,找找吧。

      二、讀中感悟

      1、生自由讀詩歌,弄清詩歌的結構。

      指名回答問題。小河的歌里唱了它是怎樣的一條小河?

      師板書(明亮、快樂、綠色、奔跑)

      生研讀自己喜歡的小節。這四節詩歌,你最喜歡哪一節呢?下面找一節你最喜歡的詩歌認真地品讀,認真地體會。

      2、研讀第1節

      讀這一節你知道了什么?用書上的句子回答。它“唱著星星,唱著月亮,身邊好多小鳥,好多花朵?說明小河很歡快。應讀出歡快的語氣,齊讀此句。

      它除了唱著星星、月亮還可能唱著什么?身邊除了有小鳥花朵以外,還可能有什么和它做伴?

      下面的一句話,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指名同學讀。(讀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憊、不怕嚴寒酷暑等的感受)是呀,小河常年累月,一路歡歌,奔騰不息,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令人佩服!

      師板書:一路歡歌 奔騰不息

      這節詩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請畫出相應的句子,這句話能概括這節的主要意思,是總起句。這是一種值得借鑒的寫作方法。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相互評價。男、女生接讀。

      老師在聆聽時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奔跑,身邊還有小鳥、小花等很多小伙伴。同學們,只要你們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一定能把詩歌讀好。

      3、再談談你們喜歡的小節

      現在讓我們看一組畫面,聽一聽小河訴說著怎樣的故事:

      畫外音:我是一條小河,獨自經過險峻的大山,荒蕪的沙漠,時常感到寂寞難忍。有時還要忍受著炎熱的天氣,驕陽的炙烤,常常感到干渴。

      但是,令我驚喜的是我會使黃土充滿生機,小草因我的到來綠了,花兒因我的到來開了,因而我又感到無比的快樂。

      看完畫面,你想對小河說點什么?

      師:一條小河,寧愿自己忍受著寂寞,忍耐著干渴,卻給黃土沙石送上清水,給他們帶來綠色的生機,這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板書:忍受寂寞 無私奉獻)

      師:現在讓我們帶著對小河無比的崇敬讀讀這節詩歌吧。先聽老師范讀,再齊讀。

      小河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們感動。它之所以常年累月 ,奔騰不息,是因它有崇高的追求和莊嚴的重任,請小組內自學3、4小節。

      先畫出總起句,再小組內交流自己還知道了什么。

      生匯報,其余同學補充。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責任感,給人們帶來快樂。

      分組朗讀比賽。

      有人說它是江河湖海的兒子;也有人說它是水里魚兒的家。它經過的土地綠樹成蔭,;它經過的田野,瓜果飄香。它好像永不知疲倦,無論嚴寒酷暑,永遠向前流淌。因此詩歌的最后一小節說它是一條奔跑的小河。

      指名朗讀

      4、配樂朗讀。

      是啊!正是由于它奔跑,最后才投入大海母親的懷抱;也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有這大地的生機;真不愧是一條棄而不舍的小河;一條播種希望的小河。

      讓我們在音樂聲中齊讀詩歌。學生可伴上自己喜歡的動作。

      三、拓展延伸

      小河還會訴說哪些動人的故事呢?

      選擇一節仿照自編一首詩歌。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釣、帶、河、了、邊、空、條、意”8個生字;積累“釣魚、三心二意”等詞語,能在語言環境中理解“三心二意”的詞義;認識新筆畫“橫折折撇”,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描摹漢字“了、條、廣”。

      2朗讀課文時,能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

      3了解故事內容,能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4能展開想像,練習說話“小貓聽了媽媽的話后會怎么做”。

      重點和難點

      1能在語言環境中理解“三心二意”的詞義。

      2像正確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小狗喜歡吃肉骨頭,小雞喜歡吃蟲子,小貓喜歡吃魚。小貓長大了,它多想自己也能釣魚吃呀!

      2 出示課題:53《小貓釣魚》。齊讀,練習質疑。

      (1)學習生字“釣”,拼讀時注意三拼音,教師結合實物引導學生觀察識記生字。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教師根據學生提問梳理板書問題。

      二 聽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問題聽課文錄音,聽清小貓和誰去釣魚,怎樣釣魚,結果怎樣?

      根據提示聽錄音:

      貓媽媽 小貓在 釣魚,小貓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 ,結果,連 也沒釣著。

      (1)小組合作完成練習并學習其中的`生字“帶、河、邊、條、意”。

      (2)反饋交流。

      抓住生字的不同特點,各有側重地學習以下生字:帶、河、邊、條、意。

      教學生字“邊”時,學習新筆畫“橫折折撇”,指導學生書空,強調“橫折折撇”一筆寫成,并讓學生說說“邊”的筆順規則。

      2齊讀填空練習。

      三 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輕聲讀課文2~3小節,用直線劃出寫小貓三心二意的句子。

      (1)出示句子:一只蜻蜓飛來了,小貓看見了,就去捉蜻蜓。

      一只蝴蝶飛來了,小貓看見了,就去捉蝴蝶。

      (2)指導朗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2引讀課文2~4節,在語境中隨機識記生字:了、空。

      3當小貓看到媽媽釣著了兩條大魚時,它會怎么想,又是怎么說的?

      (1)展開想像,練習說話:小貓心想: 。

      (2)重點指導讀好小貓說的話,配上動作,提示“真氣人”后面是感嘆號,讀出生氣的語氣。演讀——品讀——齊讀。

      4貓媽媽聽了小貓的話后,是怎么教育小貓的?

      (1)指導讀好貓媽媽的話,師隨機小結:做事要一心一意

      (2)此時此刻,小貓聽了媽媽的話,它會怎么做?

      (3)自由組合說一說,也可以配上動作演一演。

      四總結全文,復習鞏固

      1齊讀全文,回歸整體。

      2游戲復習,鞏固詞句。

      3指導描摹“了、條、廣”。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分析】

      《全神貫注》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的是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邀請摯友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卻對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滿,就全神貫注地修改女像,差點把茨威格鎖在工作室的事。本文對羅丹語言、神態和動作的描寫生動傳神,突出了他悉心潛入、全神貫注的工作精神。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羅丹的全神貫注,說說自己的體會。四年級的學生應該有了初步理解內容的能力,對于寫人的比較感興趣。根據課標要求,該學段學生能夠從詞句中體會表達的情感,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可抓住重點詞句,領悟表達的情意。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基本技能:句子的理解)

      2、讀準生字新詞,說一說“全神貫注、徑自、癡癡地微笑”等重點詞語的意思。(基本技能:字詞的理解)

      3、找出羅丹全神貫注工作的語句,并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基本技能:句子的分析)

      4、指出文中刻畫羅丹運用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的句子,能用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刻畫一個人物。(高級技能:表達技巧的運用)

      5、給出一件事情,學生能夠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描述這件事情。(高級技能:課文結構的運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內容

      師生互動的方式、方法和效果

      評析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在探索科學真理過程中執著、求實的科學家伽利略,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著名的雕塑家。

      2、(出示羅丹的雕塑作品)學生談一談觀看后的感受。

      3、激趣:你知道這些作品出自哪位雕塑家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讀一個關于他的小故事。

      4、(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5、質疑:說一說,讀了課題之后,你有什么疑惑?

      學生在學習過上一篇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后,對于寫人物的應該是很感興趣的。在此基礎上,由羅丹的雕塑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課題是一個成語,看似和人物無關,因此設計一個質疑環節,為下面學生的讀課文打下基礎。

      自讀課文,自主解疑

      請學生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教師提示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②讀通課文,讀到準確、流利,既不能添字,也不能漏字。③讀完后用你的坐姿告訴老師。

      學生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時的目標,也是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同時,在自由朗讀過程中,學生自己就可以解決剛才提出的一些問題。

      檢查自讀,感知課文

      1.檢查生字詞語:出示一些生字詞語,學生個別讀、齊讀。

      邀請 摯友 塑像 祝賀 杰作

      誕生 端詳 打擾 異樣 激烈

      吱吱 交談 徑自 猛然 抱歉

      見怪 感觸 上鎖 雕塑家

      儀態端莊 嘰哩咕嚕 癡癡地微笑 全神貫注 莫名其妙

      斯蒂芬·茨威格 羅丹

      2.檢查課文朗讀:分小節朗讀,個別讀、齊讀等多種形式。

      3.說一說課文大意。

      在檢查自讀環節中,遵循由易到難,由詞語到句子,循序漸進。在檢查字詞環節,及時糾正學生的錯音,比如前后鼻音,平翹舌等。在檢查課文朗讀過程中,特別要注意讀出語文味來,比如:第一自然段中的省略號怎么讀?“端詳”怎么讀出他的味道來?第二小節中的破折號,“癡癡地微笑”怎么理解?等等。在課文朗讀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的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認讀生字,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學生讀。

      2.學生說記住字詞的方法。

      3.學生說寫好這個字的注意點。

      4.教師范寫,學生描紅練寫。

      5.點評學生的書寫。

      識字與寫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此環節是本課時教學目標的落實。

      【板書】

      26.全神貫注

      羅丹——茨威格

      修改女像

      【檢測】

      完成《硬筆習字冊》的書寫。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與內容

      師生互動的方式、方法和效果

      評析

      品讀名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全神貫注》。(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在上新課之前,老師送給大家一句名言:

      那一天下午,我在羅丹工作室學到的,比我多年在學校里學到的還要多。因為從那時起,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斯蒂芬·茨威格

      3、請學生讀一讀。

      4、設疑:為什么茨威格會說出這樣的話呢?我們還得從那一個下午說起。(學生讀1-4自然段)

      再讀課文,咀嚼賞鑒

      1.朗讀第1小節,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相機質疑:①這座女像在茨威格的眼里怎么樣?(結合“杰作”一詞理解)

      ②對這座女像,羅丹又是怎樣的態度呢?(關注“端詳”一詞,注意兩處省略號的朗讀)

      2.自讀2-4小節,找出最能表現羅丹工作全神貫注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舉例: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退后,嘴哩嘰里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品讀這個語句時,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嘰里咕嚕,會說些什么?說悄悄話,說了些什么?激烈的爭吵,又是什么樣的場景?)

      他把……重新把濕布披在塑像上。(從“癡癡”二字體會羅丹的如癡如醉。)

      羅丹徑自走出門去,隨手拉上門準備上鎖。(研讀這個細節,體會羅丹的全神貫注)

      在品讀羅丹全神貫注的過程中,始終以讀貫穿,明曉羅丹的全神貫注、精益求精、認真負責等品質。可以適當地介紹描寫人物的手法:比如在這個語段中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細節描寫。以此作為一個遷移:結合《兩個鐵球同時落地》一課,做一個小練筆:如何把人物寫活了?

      回讀課題,整體觀照

      1.小結羅丹的全神貫注,回讀課題。再讀課文第5小節,說一說自己對茨威格這句話的體會。

      2.齊讀課文,思考一下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此環節在體會羅丹的全神貫注之后,再來感受茨威格的這句名言,對于學生來講,應該是有話可說的。同時,從全文角度來看,課文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寫,一環扣一環,相機和學生說明這也是一種寫作的方式。

      拓展延伸,語文實踐

      1、閱讀更多全神貫注地研究,對藝術科學有著不懈追求的相關名人的故事。

      2、課后搜集一些名言,自己嘗試著寫一句勉勵自己的名言,下節課一起交流。

      【板書】

      26.全神貫注

      修改女像——專心致志

      ——忘我沉醉

      ——如癡如醉

      【檢測】

      課后搜集一些名言,自己嘗試著寫一句勉勵自己的名言,下節課一起交流。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背景介紹: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可以使學生深刻的領會 課文的思想感情,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材背景:

      《江畔獨步尋花》是一篇描寫春景的古詩,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詩人描寫了四川成都錦江獨自散步尋花時,所見到的春天花枝繁茂、蝶舞鶯歌的景象。全詩描寫動靜結合,有聲有色,意境優美,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學生背景:

      所執教班級是四年級的學生,無論在閱讀還是理解較三年級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已經養成了動口讀書、動腦讀書、動手讀書的能力。

      情境描述:

      一、激趣導入,釋題解疑。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賞花么?

      生:喜歡。

      師:當春暖花開之時,與友人結伴同游,賞花踏青,將是多么快樂的事情啊!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去江畔尋花、賞花,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五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江畔獨步尋花》

      齊讀課題。解題。

      二、 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師:范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清字音。

      生:自讀古詩,讀通讀順。

      師:指名朗讀古詩,隨文學字。畔、鶯、啼。

      三、 品詞賞句,理解詩意。

      1、學習前兩句詩句。

      師:結合注釋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桌互相討論。

      生:第一句中的蹊:是小路的意思。第一句的意思是:盛開的鮮花把通往黃四娘家的小路都遮住了。

      生:第二句的意思是:花一簇簇、一串串、一朵連著一朵,數也數不清。

      生:讀了這兩句我知道黃四娘家的花開的很多。

      師:那些詞句體現花多?

      生:“滿”“壓枝底”……

      師:指導朗讀。

      師:朗讀古詩,生閉眼想象。并動手把詩句畫下來。

      2、學習后兩句詩句。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老師不僅看到了姹紫嫣紅的花朵,而且還聞到了淡淡的花香,我們看看后兩句又是描寫了那些景色呢?

      生:串講詩句意思。

      通過老師引讀學生跟讀的方式,反復誦讀古詩,領略古詩的意境。

      師:常言道:“一枝獨秀不算春,百花齊放滿圓春”,詩人目睹百花爭奇斗艷的情景,心情會是怎么樣的?讓我們也和作者一樣帶著愉悅的心情齊讀這首古詩。

      四、拓展延伸,課后積累。

      師:這是一首描寫繁華似錦、鳥語花香的春景圖,想一想我們還學過了那些關于春天的古詩和詞語。

      生:匯報。

      師:春是希望的季節,希望你們在春天播灑下希望的種子,收獲秋的'成熟。

      教學詮釋:

      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本著這一理念,本節課的設計我始終是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引領著學生自主學習古詩,發現問題采用“讀讀想想”、“讀讀議議”、“讀讀講講”、“讀讀背背”、“讀讀說說”的方法,感受美創造美。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背誦課文。依據教學目標我在學文過程中抓住重點,首先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樣就把觀察、思維、想象與語言表達緊密地結合起來,切實的達到了教學效果。

      教學研究:

      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詩的一、二句想象黃四娘家百花爭艷、萬紫千紅的美麗景色,然后動手把美麗的畫面畫下來。這是一個從文到“畫”的探索過程,培養了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引導孩子借助理解和想象,實現語言文字理解、表達和有形畫面的多次轉化,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敏銳性。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小學語文第七冊其中一篇課外閱讀課《陶罐和鐵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學這則寓言,我們采取語文活動課的形式采進行。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人都有長處不口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要懂得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無論什么時候部不能驕傲自大,必須謙虛謹慎,

      怎樣才能把這則寓言的寓意真正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去,使他們在學習、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長,能正確對待別人的長處,和睦相處,共同為集體,為社會作出貢獻。我們采用話劇的手法把這則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現出來,讓學生看后有身臨其境之感從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開門見山:講臺正中是公正人(老師),左邊是陶罐的扮演者,右邊是鐵罐的扮演者,他們頭上分別帶著涂上彩色花紋的陶罐和鐵罐的頭飾

      (陶罐的神情是謙虛的,而鐵罐表現出來的是一副驕傲的樣子)。兩旁坐著熱情的觀眾。

      第一幕:鐵罐奚落陶罐

      老師開場白:國王的御廚里有兩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鐵的。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鐵罐:“你敢碰我嗎?陶罐子。”(傲慢地問)

      陶罐:“不敢,鐵罐兄弟。”(謙虛地回答)

      老師:“鐵罐為什么敢這樣問陶罐?”

      觀眾(1):“因為鐵罐堅固,不怕碰撞,這也是鐵罐的優越性。”

      觀眾(2):“鐵罐認為陶罐經不起它的碰撞才敢這樣問。”

      鐵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輕蔑的神氣)

      陶罐:“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爭辯說)我們生來就給人們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鐵罐:“住嘴”(惱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過不了幾天,你就會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氣勢洶洶)

      陶罐:“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顏悅色)

      鐵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老師:“鐵罐為什么看不起陶罐?越來越傲慢無理?”

      觀眾(3):“鐵罐自以為不怕碰撞就了不起,盲目自大,說話尖刻,不尊重別人,更是沒有正確評價自己。”

      老師:“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觀眾(4):“陶罐‘爭辯’,說明陶罐謙虛并不是懦弱。我們應發揮自己的作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作貢獻,不能比長處斗自大。”

      老師:“從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什么?”

      觀眾(5):“鐵罐蠻橫無理,充分暴露了鐵罐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別人長處的缺點。而陶罐謙虛但不懦弱,對鐵罐的不講道理,陶罐不再理會它了。”

      第二幕:世界的變化

      老師:(有感情地對白)時間在流逝,世界上發生許多事情,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只罐子遺落在荒涼的場地上。上面覆蓋了厚厚的渣滓和塵土。

      (陶罐和鐵罐坐下伏在桌子上)

      第三幕:陶罐和鐵罐的變化

      老師:許多年過去了,有一天人們來到這里,掘開厚厚的堆積物,發現了那只陶罐。(用手拍拍陶罐)

      觀眾(6):“喲,這里頭有一只罐子!”(表情驚訝地)

      (陶罐慢慢地站起來,彎著身子。)

      觀眾(7):“真的,一只陶罐?”(高興得大聲叫起來)

      老師:慢慢地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凈,和它當年在御廚的時候一樣光潔、樸素、美觀。(老師表演)

      觀眾(8):“多美的陶罐!”“小心點,千萬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陶罐:(站起身)“謝謝你們!”(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旁邊,請你們把它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

      老師: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地都掘遍了。但是,連鐵罐的影子也沒見到,不知道它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了,早已無影無蹤(鐵罐取下頭飾,回到觀眾席)。

      老師:“人們為什么會找不到鐵罐?”

      觀眾(9):“鐵罐雖然不怕碰撞,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隨著天氣的變化,被氧化了。連痕跡都找不到了。”

      老師:“在這里。鐵罐的下場和陶罐不朽的文物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老師總結:這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已經表演完畢,在此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對扮演陶罐、鐵罐的同學和部分觀眾的表演表示感謝,他們精彩的、惟妙惟肖的表演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有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

      “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并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在學習或生活中有什么感受。”

      (這時,同學們都熱烈討論,互相談自己的感受。)

      大家認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集體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比人優越。也沒有理由驕傲。比不上別人也不要消沉,要發揮自己的長處,互相合作、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為社會作貢獻……。

      (請陶罐、鐵罐的扮演者和部分同學談體會。)

      陶罐扮演者:“我是一個謙虛而又不懦弱的陶罐的扮演者但在實際中我可不是一個謙虛的人……。

      鐵罐扮演者:“我是一個驕傲而又盲目自大的鐵罐的扮演者。從這個角色中我感受到鐵罐因為看不起別人的長處也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而得了個可悲的下場.希望自己在學習中不重蹈鐵罐的覆轍……。”

      同學:暢談自己的體會……。

      老師:這是一堂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課,同學們積極參與、踴躍發言,談自己的優點和不足,談改正的方向……收到預期的效果。

      借語文活動課形式教學《陶罐和鐵罐》小學四年級語文借語文活動課形式教學《陶罐和鐵罐》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教案06-09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的教案11-29

    語文小學教案06-21

    小學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06-20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精品 | 久久精品色婷婷国产福利 | 午夜福利院视频免观看在线 | 日韩特黄精品一在线看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久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青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