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大班數學教案錦集十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繼續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教幼兒初步學會將測量的次數用記錄的方式記錄,并進行簡單的統計。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用種子測量鉛筆的大致長度。
活動難點:幼兒理解種子(量具)的長短(或大。┡c測量的結果有關。
活動準備: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鉛筆、白云豆種子、花生種子各一;
學具:兩種不同的種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選擇種子時顆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記錄卡、記號筆、鉛筆與幼兒人數相同;幼兒已有測量的初步經驗。
活動過程:
一、探索“看看桌上有什么?”(鉛筆、白云豆、花生)“請你們拿一種種子來量一量這只鉛筆的長,用多少種子表示鉛筆的大致長度!苯處
析:通過讓幼兒自由探索用種子來測量鉛筆的大致的長度,給幼兒提供一個探索、交流
二、交流、討論探索結果
。ㄒ唬┙涣鳒y量鉛筆的方法
1、教師請2—3個用不同方法測量鉛筆的幼兒大膽地將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訴同伴;
2、組織、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剛才幾位幼兒說的方法誰的最好,最正確;
3、得到幼兒的一致認可后,教師小結測量的方法:第一次測量的結束處,為第二次的開始點,依次接著量;
4、教師利用教具示范,教給幼兒正確測量鉛筆的方法,量時白云豆的一頭要對齊鉛筆的最頂邊,在白云豆的另一頭用記號筆做記號(畫一條短線,第二次量時要從記號開始節下去量)量完數一數,鉛筆的長有幾個白云豆長,提醒幼兒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測量出鉛筆的長度;
析:此時,教師充分調動幼兒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將自己的測量方法告訴同伴,既給幼兒提供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為幼兒提供一個敢說、想說、會說的語言交流環境;教師的及時小結和正確的示范,把活動的重點在不經意的環境中教給了幼兒,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和本領。
(二)交流測量發現的問題
1、教師引導幼兒看一看,剛才用不同種子測量鉛筆的長度,所用的種子數量是否一樣多?。"來;自。屈;老師;教。案;同樣的鉛筆用不同的種子,結果怎不一樣?是不是量錯了?為什么?
2、引導幼兒用兩種不同長度的種子測量鉛筆長度;
3、體驗量鉛筆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并讓幼兒學習記錄種子的數量,幼兒測量時,教師注意提醒幼兒一定將種子一頭對齊鉛筆的頂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測量結束處,開始第二次測量,并請幼兒講述測量的結果,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的長短,什么樣的種子量出來的次數少?什么樣的種子量出來的次數多?通過操作讓幼兒發現:白云豆長量出來的次數少,花生米種子短量出來的次數多。
4、教師小結:測量物品時,物品的'長度與測量的工具有關,量具越長(越大)測得次數少,量具越短(越小)測得次數越多。
析:本環節是將活動的難點進行分散教學
三、延伸活動:
幼兒利用其他的東西去量班上的別的物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無論是教材的選擇、目標的制定和教具、學具的準備都能充分尊重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將枯燥無趣的測量活動,以孩子們感興趣的“種子”為載體,來讓幼兒學習測量,同時,教師的循序漸進,由用一種種子測量鉛筆長度,引升為兩種種子測量,從而讓幼兒在測量中自然而然地發現量具的不同與測量的結果有關,在活動延伸時,教師還能恰到好處地引出“替換”,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對數學的一些概念有了一個較清楚的認識,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當然,在活動中量具是一個比較關鍵的物品,教師如何抓住教育契機,發揮該教育契機的作用;孩子們能夠在游戲中發現“一粒白云豆可以換三;ㄉ住薄ⅰ安荒馨磦的大小換,應按種子的多少來換”等等,這些閃光點和教育契機我們應如何把握都是我們今后探討、研究的方向。
首先,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理解測量物品的長短與量具有關,再進一步,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發現測量物品的長短與量具的關系。的平臺,同時教師不急于告訴幼兒測量的方法,而是讓幼兒通過自己不斷的操作、不斷從失敗中尋找原因、積累經驗,自己發現怎樣測量才能把鉛筆的大致長度量出來。與幼兒探索測量鉛筆的方法,幼兒自由探索用種子測量鉛筆的長度自然測量的方法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復習6、7的分解組合,在此基礎上進行6、7的加法運算。
2.學習6、7的加法,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系。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體會數學的趣味性。
二、活動準備:
1.教具:數字卡片1-7、"+""=";購物券2張,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各1個。(大的)
2.學具:數字卡片1-7、"+""=";購物券2張,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各1個。(小的)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教師用教室里現有的物品進行互動。如:教師先拿出3本書,問幼兒有幾本書?又拿出4本書,問幼兒總共幾本?進行點數并說出總數。
2.教師拿出教具購物券、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請幼兒拿出相應的'學具。
3.教師讓幼兒認識購物券上的價格,先看看每個商品的價格,然后問幼兒:"6元購物券能買到哪兩樣東西?"請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將幼兒兩兩分為一組,一人拿6元分別買到了什么?另一人拿著物品,然后進行創設購物。最后讓每組幼兒回答自己用6元錢分別買到了什么,教師。
4.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用7元錢的購物券買東西,游戲規則同上。
5.聽辨反應:幼兒根據教師拍手的次數來舉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擺在黑板上,然后,幼兒擺上加號和等號,請其他幼兒說出答案并用數字卡片擺出相應的得數。依次請幼兒輪流來游戲。
6.幼兒完成《課堂活動冊》"神秘花園":教師引導幼兒先按照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征分類,然后按照分類列算式,并進行加法運算。
四、活動延伸:
在班內的區域《陽光超市》,利用學具購物券和標價商品,教師讓幼兒想想,7元購物券可以買3樣或4樣商品,可以買哪些,有幾種方法。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認識加號"+"和等號"=",學習列加法算式。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教師演示材料:實物玩具娃娃3個,梨子圖片5張,"+""="的圖卡、1-5數字卡。
。2)幼兒每人每人一份寫有分合式的燈籠、2-10的數字掛鉤。
(3)分組活動材料:
情景圖若干、集合圖若干、分合圖若干、寫有2-5數字的刺猬、寫有5以內加法算式的果子卡片若干。
材料配套:教育掛圖、幼兒活動操作材料。
(三)活動過程:
1.玩游戲"掛燈籠",復習5以內數的組成分解。
師:小朋友們先看自己手中燈籠上的分合式,算出答案,然后掛在相應的數字持鉤上,比比誰掛得又對又快。
2.教師用實物口述應用題,引導幼兒理解5以內數的.加法含義。
(1)師:老師先買了2個玩具娃娃,又買了1個玩具娃娃,老師一共買了幾個玩具娃娃?
(2)小結:2個玩具娃娃加上1個玩具娃娃,一共有3個玩具娃娃。教師邊說邊列出算式。
告訴幼兒:"+"叫"加號",表示把東西合并起來,東西變多了。 "="叫等于,表示左邊的兩個數加起來是右邊的這個數。
(3)引導幼兒正確地讀算式"2+1=3"。
3.引導幼兒根據教師的口述應用 題列算式計算。
。1)教師邊演示圖片邊口述應用題。
。2)幼兒根據教師口述的應用題列出式子并運算,教師觀察幼兒列式情況。
。3)交流分享:說一說你列的式子。。
4.出示教育掛圖《學習5以內數的加法》,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內容列式計算。
(1)師:圖上有什么?先請一個小朋友編一道加法應用題,再請另一個小朋友到黑板上列出加法算式并計算。
(2)每個幼兒根據圖中特點,用數字卡列出加法式子并運算,教師觀察幼兒列式情況。
5.幼兒分組活動,鞏固5以內數的加法知識。
情境圖:根據情景圖的圖意列加法式子并計算。
集合圖:根據集合圖的圖意列加法式子并計算。
分合式:根據分合式列加法式子并計算。
送果子:根據果子卡片上的算式計算出得數后把果子貼在相應號碼的刺猬身上。
幼兒操作后分享交流。
(四)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數學區投放分組活動的材料,供幼兒練習。
家園共育:請幼兒在家里根據家里的物品編加法應用題并列式計算。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在家里有很多爸爸媽媽課余的知識指導,簡單的數字1和2幼兒基本認識,但是幼兒很難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很多幼兒似懂非懂,我選擇了學習“1”和“2”這個活動。對于剛入園三個月的幼兒,我從他們感興趣的水果入手,在這個教學活動中,為了引起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創設了“摸一摸”的游戲、分組自選活動,從而有利于培養他們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會手口一致點數2以內的實物并說出總數。
2、認讀數字“1”“2”,初步理解數字的意義。
3、能根據實物范例、圓點卡片、數字卡片等取出相同數量的物體。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1)數字“1”“2”卡片。(2)糖果罐(罐子上貼一個或兩個糖果標記)、小籃子(籃子上貼一個或兩個圓點標記)、瓶子(瓶身貼一個或兩個圓點標記,瓶蓋上貼著1或2的數字標記),珠子和自制的糖果若干。
2、材料配套:教育掛圖《領域活動*科學*認識*“1”和“2”》.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中的蘋果和梨的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
引導語:老師帶來了水果,看看都有什么水果?
2、出示水果圖片,學習“1”、“2”。
學習“1”。
拿出一個蘋果卡片貼在黑板上,提問:“黑板上有幾個蘋果?”(引導幼兒共同說出:1個蘋果。)
學習“2”。
。1)拿出一個梨卡片貼在蘋果下方,提示:“黑板上有幾個梨?”(引導幼兒共同說出:1個梨。)
(2)比較蘋果和梨的數量,引導幼兒說出:“一樣多”。
。3)再拿出一個梨貼在第一個梨的'旁邊,引導幼兒直觀感知1個梨添上1個梨是2個梨。
(4)引導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現在有幾個梨?讓我們一起數一數。
3、認讀數字“1”和“2”,初步了解數字的意義。
認讀數字“1”。
。1)出示數字卡片1,引導幼兒認讀,說說1像什么。
。2)將數字貼在蘋果旁邊,讓幼兒知道1個蘋果可以用數字1表示。
認讀數字“2”,引導幼兒認讀,說說“2”像什么。
將數字2貼在梨旁邊,讓幼兒知道2個梨可以用數字2表示。
4、游戲:摸一摸,這是多少?事先把積木放在盒子里,教師出示“1、2”數字卡片,讓幼兒不用眼睛看,從里面摸出相應數量的東西。
5、分組自選活動。
第一組:裝糖果。投放貼有糖果標志的罐子,讓幼兒根據罐子上的糖果數量,裝入相應數量的糖果。
第二組:裝珠子。投放貼有圓點標記的小籃子,讓幼兒根據圓點數量取出相應數量的珠子放入籃子中。
第三組:蓋瓶蓋。投放畫有一個或兩個圓點,大小相同的瓶子兩個,讓幼兒根據瓶子上的圓點,匹配貼有相應數字的瓶蓋。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將“裝餅干”的材料投放到數學區,讓幼兒操作練習。
2、將“裝糖果”“裝珠子”“蓋瓶蓋”等活動材料投放到數學區,讓幼兒繼續操作。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的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于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所證實。因此他們對自己的探索和自己的操作很感興趣。目前,中班幼兒已經對顏色、事物單獨的進行一級分類,但是對事物、圖形進行二次分類有點難。而數學是一門抽象、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我選擇“圖形找家,二次分類”這個數學活動時,我是考慮到,老師們習慣于僅以幼兒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運用教具演示,并以此為基礎講解數學概念,而實際上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老師講和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通過幼兒的自主探索和操作的過程。所以,這節課我運用游戲的導入,借用多媒體的教學和幼兒操作的環節,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去探索、操作的過程中來學習圖形的二次分類。
活動目標:
1、學習看顏色、形狀兩種標記把圖形進行二次分類。
2、會自己收拾整理數學操作材料。
3、體驗數學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1、二次分類板2、綠、紅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若干3、課件PPT
學具:1、每人一份操作板、2、每人一個小兔子盤子和一個小鳥的盤子里面的藍色、紅色、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各兩個。
活動過程
一、復習已認識的圖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引導部分:引發幼兒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1)手指游戲:《小猴子蓋新房》
小猴子蓋新房,小狗小貓來幫忙,釘的釘,抗的扛,房子蓋的真漂亮,推門一看黑黢黢,原來忘記留個窗。《正方形的窗圓形的窗三角形的窗》
。2)師幼互動
師:游戲結束了,我想問問小朋友們,游戲中小猴子蓋的新房子的窗戶都有什么形狀的窗戶?(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二、出示故事《圖形寶寶找家》課件PPT,初步了解圖形的二次分類
(1)播放第一段PPT(初步學習按顏色標記找家)
師:今天高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圖形寶寶找家》(觀看PPT)故事中小兔子會遇到一件困難的事情,(小兔子蹦蹦跳跳的找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它進不去自己家了非常著急,原來小兔子自己家的門,被問題鎖鎖住了,進不去,想讓聰明的小朋友來幫幫忙,問題是:1、故事中有哪些圖形寶寶。2、他們都是什么顏色的?3、他們是怎樣找到自己的家的。)需要我們聰明的小朋友,來幫幫忙!是什么困難的事情呢?請小朋友們先認真的看和仔細的聽。(PPT只播放到按顏色找到自己的家停止)
。ü适吕镉腥切巍⒄叫、圓形寶寶,他們有紅色的,有黃色的,他們是根據房子顏色的標記:有紅色標記和黃色標記)
。2)播放第二段PPT(初步學習按一樣的顏色和一樣的形狀標記找家)
師:哦,小朋友真棒都回答對了,問題鎖打開,小兔子非常的開心給你們送去掌聲,這時小兔子高高興興的進到了自己的家里。瞧,(播放第二段PPT)天漸漸黑了…… 展開閱讀全文
師,故事又講完了,高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忙!我請聰明的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又是怎樣找到自己的家去睡覺去的?(根據形狀標記)我們來看看是不是這樣的?(播放PPT)你們太棒了,為了表揚你們給你一個大拇哥!
附:故事《圖形找家》
1、第一段故事
在一個漂亮的草原上,住著許多的圖形寶寶們,一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天氣暖洋洋的,這天,圓形寶寶們、三角形寶寶們、正方形寶寶們都穿著自己最喜歡的紅色和黃色的衣服跑了出來,他們的好朋友小兔子也跑了過來,他們一起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玩的非常的開心!
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圖形寶寶們著急的要回自己的家,可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了,小兔子說不要著急,不要著急,我來帶你們找自己的家?旄襾戆。瞧,在這有兩座大房子,一個是紅色的房子是紅顏色寶寶們的家,一個是黃顏色的房子是黃顏色寶寶們的家,圖形寶寶們趕快去根據房子的顏色回自己的家吧。這時,紅的圓形、紅色三角形、紅色正方形回到了紅色的房間,黃色圓形、黃色三角形、黃色正方形也都回到了黃色的家里。小兔子也蹦蹦跳跳的回家了。
2、第二段故事
天漸漸的黑了,雨也停了,月亮婆婆帶著小星星們出來了,這時圖形寶寶們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里睡覺去了,可是哪一個是他們的家呢?哦,原來圖形寶寶家的大門都和形狀寶寶們長得一樣并且都穿著一樣顏色的衣服,我想請小朋友來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呢?(教師指著紅色圓形的門提問)依次……(教師播放PPT)
就這樣圖形寶寶們很快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并住在了自己的房間里,進入了甜甜的夢鄉中………
師:故事講完了,高老師有一個問題,我想請聰明的小朋友告訴我,天漸漸黑了,他們是怎樣找到自己的家去睡覺去的?(根據形狀標記)那我們來看看是不是?(播放PPT)回答正確給你們一個大拇哥!
師:最后一個問題,請小朋友再來想一想,故事中圖形寶寶們第一次是怎樣找到自己的家的?第二次又是怎樣找到自己的家的.。(再次提問加深幼兒對圖形按顏色和形狀標記找到的家)
三、教師出示二次分類板,深入學習二次分類
1、導入
師:哦,小朋友們都知道他們是根據顏色標記和形狀標記找到了自己的家。咦,聽,什么聲音?(助教老師發出哭的聲音)誰在哭?是小兔子的在哭。原來小兔子的好朋友圖形寶寶們參加快樂大本營活動,他們來到了黃色的田野里,(教師把圖形寶寶散落在黃色桌子上)活動結束他們想回家,可是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忙?
2、學習二次分類
。1)第一次分類(只出示顏色標記)
師:我們來看看這是誰的家?這是誰的家?(紅顏色家、綠顏色的家)
師:哦,那誰來幫幫小兔子,把它的好朋友圖形寶寶們送回家。(請個別幼兒前來操作)
師:哦,小朋友真棒都把他們送回了家,他們的家都住了幾位圖形寶寶?如果再來一個還能住下嗎?哦,不能太擠了。所以我們給他送回家的同時,要給他們一個一個的擺好。
。2)第二次分類(只出示形狀標記的家)
師:咦,哪里又有哭聲,原來在黑板的后面還有一些圖形寶寶他們也著急的想回家,我們把它們請到黑板的前面來,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忙!那,這些圖形寶寶們的家在哪里呢?我們來看這里這么多房間哪一個是他們的呢?誰來猜一猜?誰愿意把他們送回家?(請個別幼兒前來幫忙)
師:哇,小朋友們都把圖形寶寶們送回家了,這時回到顏色標記的家里和回到形狀標記的家里的圖形寶寶們非常的開心,小兔子也開心的笑了起來。(出示整個二次分類板)我們來看看他們第一次按顏色標記和第二次按形狀標記把他們送回的家,這個叫做二次分類板。叫什么?二次分類板。
四、幼兒操作、驗證
1、操作(出示操作單PPT,講清要求)
我發現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聰明真能干,可是高老師這里呀又出現了一個大問題,想請小朋友來幫幫高老師的忙。老師的好朋友圖形寶寶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一個在小兔子家玩的,一個在小熊家玩的,他們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請小朋友把在小兔子家玩的圖形寶們送回顏色標記的家,把在小熊家玩的送到形狀標記的家里。請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子用棉簽和膠水把他們送回家。
2、驗證
師:高老師這里也做了一份,(出示PPT)請小朋友們看看和我做的一樣嗎?
五、教師總結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們真棒,都幫高老師把圖形寶寶們送回了家,那現在我們桌子上的操作單、膠水和棉簽也要回家了,請小朋友把他們送回家吧。(播放輕音樂幼兒整理,放在桌子中間)
課后反思:在以往的教學計劃中,《圖形的二次分類》一直是被安排在大班,今年提至中班,無疑會給我們中班的孩子帶來一定的困難。于是我就思考:有沒一種既讓孩子學會本次教學知識,又能感覺非常的輕松與愉快?對于本次教學,主要有如下反思:
1、師與生
在此次教學中,老師與幼兒的配合還算是比較默契的。首先,我并沒有為自己戴上“教師”的帽子。在課程的一開始,我就用一個與教學有關的游戲《小猴子蓋新房》來和幼兒“套近乎”進行導入,使幼兒開始對聽課老師所產生的好奇與緊張感拋至九霄。緊接著我以PPT動畫《圖形找家》吸引幼兒,幼兒都能根據有趣的PPT故事內容初步了解根據顏色標記和形狀標記給圖形找家。幼兒興趣點很高。
2、得與失
這次教學,能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與興致是我最大的收獲。在教學上還有令我深思的地方。目標達成度高的同時,似乎有一條無形的繩索,繩索的一頭被老師牽引著,繩索的另一頭是孩子正在一步一步完成老師早就設計好的路。兒童教育觀認為:“幼兒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達,而是注重兒童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苯處煈撟龅氖窃谂缘闹笇Ф皇窃谇暗臓恳。在播放PPT時,只講了一遍故事,沒有細致深剖,而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讓幼兒有點吃不消,沒有給幼兒多的思考空間,以至于到第二個環節有的幼兒很茫然,所以在這個地方是我的過失。我的這堂課,教師的主體地位比較明顯,真正的突出學生的主導作用是我以后的教學中所需要加強與注重的。所以,如果在幼兒自行練習的環節時,改變了二次分類板,或者不局限于紅綠兩色和僅有的三種形狀,亦或是改變圖形寶貝的大小,讓幼兒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完成,而教師則在一旁給予一定的提醒與啟發,那么幼兒會對這部分的知識更鞏固更深刻。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能靈活地掌握序數知識,同時鍛煉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2、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創設超市小貨架的教育環境,引導幼兒以角色的身份參與購物。
師:今天,我們來玩超市游戲,你們想買一些什么東西?
幼:自由討論準備買一些什么東西。
幼兒參與活動。
2、請個別幼兒告訴大家在什么顏色的格子里買到貨物,并請其他幼兒猜一猜他是在第幾個格格子里買到的東西。
幼1:我在紅顏色的格子里買的是娃娃,請大家猜一猜在第幾個格子?
幼2:第二格。
幼3:第九格。 幼兒爭論。
師:啟發提問“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答案呢?”
(二)交流討論:
1、師:為什么買同樣的東西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幼1:我是從左數到右的。
幼2:我是從右數到左的。
師: 想一想還有其他方法嗎?幼兒再次思考。
幼1:老師貨架有高有低還可以從上往下數。
幼2:從下往上數也可以的。
2、師:引導幼兒發現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3、幼兒分組交流。
幼兒講講自己是在從左到右數第x格,從右到左數第x格,從上往下數第x格,從下往上數第x格中買的東西。
4、集體交流:個別幼兒講述自己所買東西的序數位置,請大家猜一猜他說的東西是在什么顏色的格子里買到的'。
(三)游戲鞏固:
1、幼兒分成兩組,根據老師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兩個貨架,比一比哪一組放得又快又對。
2、相互檢查放得是否正確,如有放錯請幼兒自己改正。
活動反思:
讓兒童學會學習是21世紀世界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它必然要求教師改變角色和方法,作為兒童的援助者,引導兒童自主學習。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關注對兒童的引導和啟發,把教育的重心從“教什么,學什么”轉移到“如何學”上來。
過去,在學習序數的時候,我們在教學中會告訴幼兒應該怎樣數,其結果是,限制了幼兒思維的發展,扼殺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F在,我采取了為幼兒創設學習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并在矛盾中尋找答案的學習方法,發現幼兒能積極投入,思維也很活躍,由于所學的內容是幼兒通過實踐、思考后自主習得的,所以幼兒能較快理解并掌握,與此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大腦的積極參與,有利于幼兒腦功能的開發。
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一日活動中,一定要轉變觀念,努力貫徹《綱要》精神,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征。
2、會辨認圓柱體的物體,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3、發展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圓柱體的積木若干;
2、操作冊:第6冊P53。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走線,線上游戲:摸摸**快回來。圓圈中擺放若干大磚塊、大積木、易拉罐。幼兒聽音樂在圓圈周圍自由走動。
2、集體活動。
。1)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感知圓柱體。
請一名幼兒把雙手伸到相中選中一個幾何體,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后大聲地向其他幼兒描述魔道的東西是什么樣的。
。2)認識圓柱體。
游戲繼續進行,當幼兒摸到圓柱體,經過描述后,其他幼兒不能準確猜出是什么幾何體時,教師舉起圓柱體,告訴幼兒:這種形體叫圓柱體。
請幼兒在教室里找出和圓柱體的積木相同形體的物品,通過自有觸摸和擺弄,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征。
(3)請幼兒試著滾動圓柱體和球體,觀察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不一樣。并嘗試從寫披上向下滾,看看誰滾得快、滾得遠。
3、完成操作冊。
。1)教師示范、講解操作冊習題。
(2)分發幼兒操作冊,教師巡回指導幼兒進行。
。3)教師批改幼兒操作冊,錯誤的地方督促幼兒訂正。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指導幼兒參觀學習同伴的活動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動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圓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也為后面學習圓錐的知識奠定了基礎。
成功之處:
1、注重知識的拓展。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通過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讓學生觀察轉動起來后的形狀是一個圓柱形。對于這個形狀學生很容易想到,但是對于這個內容背后的知識更加需要學生掌握。在教學中我沒有把知識點止于這一步,而是利用教具讓學生清楚的觀察到:當以長方形的長為軸旋轉,長就是圓柱的高,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當以長方形的寬為軸旋轉,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即以長方形的哪條邊為軸旋轉,哪條邊就是圓柱的高,而另一條邊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解決相應的`問題時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 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注重圓柱知識的推導過程。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特別是圓柱的側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發現了長方形的長=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圓柱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通過教具的現場演示,學生清晰地看到了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學生很容易發現: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由此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也是底面積乘高,并進一步推導V=∏r2h。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發現雖然形狀發生了改變,但是體積不變,這也是數學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除此之外,轉化思想也是必不可少,這兩種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于以后的學習,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徐云鴻主任說:幾何直觀于學生而言,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于教師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是數形結合思想的體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雖然徐老師說的是幾何直觀,但是對于其它在小學階段中必須滲透的變中不變思想、轉化思想也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學習2位數均是下補加法的計算題,并鞏固幼兒對下補加法的掌握。
2、下補加法是變珠式運算,進一步培養幼兒的邏輯性思維。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教學準備:
題卡、信封、頭飾、磁帶、掛圖、投影儀、算盤
教學過程:
。ㄒ唬╅_始部分
1、音樂律動《數字歌》
2、故事引入。
大二班的小朋友們今天你們都戴上了好看的頭飾,變成了可愛的小動物,杜老師也光榮的當上了森林郵局的鹿局長。好了,小動物們,森林郵局就要開業了,可是郵遞員卻不夠用,我鹿局長要招收郵遞員,歡迎小動物報名參加。想參加的小動請你舉手。這么多的小動物要參加,我實在太高興了!可是我要出幾道題考考你們,看誰的本領最大,誰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郵遞員!
。ǘ┗静糠
1、復習看數讀數、看珠讀數。
第一道題就是記郵編,一個好的郵遞員要有好的記憶力,看誰能把我出示的郵編記得最快、最準。
354,427,418,785,374,3040,3482,81,207,838,718,3235,1736,73
2、復習直加直減題,學習2位數的下補加法題。
第二題是查郵件,我們郵遞員會收到很多郵件,要請各位小動物把今天的各種郵件的總數算出來。
好了,再請你們看看今天送出去了多少件?還剩多少件?
那我們今天一共收到了多少份電報呢?呀,這道題小動物們不會算了,怎么辦呢?沒關系,看我們以前學過了1位數的下補加法,那么請先把口決告訴我(+1,+2,+3,+4)例:14+42,二位數的下補加法題并不難,和一位數的一樣,但一定要記住數位對齊,高位算起,先算十位1+4,加4的口決為+4=下5去1,十位得“5”;個位也同樣4+2,口訣是+2=下5去3,個位得6;十位是5,個位是6,這個數是56。很好!
請小動物們告訴我,我收到了多少份特快專遞,又收到了多少張匯款單呢?那一共有多少,這也是一道下補加法題,還是要做到,數位對齊,高位算起。
先算十位2+3,+3=下5去2,得5,十位為5;個位該怎么算誰能來告訴我?(請幼兒回答)
好,這個數是多少?
我要送走33份報紙和46份報刊,今天我一共要送走多少份刊物?請哪個小動物告訴我該怎么算(請幼兒講解步驟)
3、練習2位數下補加法題。
小動物們,你們已經順利通過了兩次考試,只剩下最后一關了,請你們仔細聽,我要出第三道題了,要看看到底誰的本領最大,請小動物們根據我的'路線圖把信送到小兔家。注意路上有許多計算題,只有答對了才能通過我們先要過小河,請能把小河上的這道題算出來。
再爬上高山,誰能解決掉這個問題。
然后走過森林,我請小動物們一起來算這道題。
我們來到了綠草地,別光顧著看花和蝴蝶,快來算出這道題。
請敲開小兔家的門。
好的,信終于送到了小兔家,也恭喜你們終于通過了所有的考驗,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郵遞員,你們高興嗎?
(三)結束部分
游戲《送信》鞏固復習2位數下補加法。請小郵遞員把椅子下面的信封拿出來,把郵編算出來,并寫在信封上,算對郵編的小郵遞員可以去送信。
活動反思:
低年級數學計算知識比較簡單,但類型比較復雜,如果學生不懂算理,只靠死記硬背的方法進行計算,就無法適應計算中各種類型的計算方法。因此,從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出發,我們在教學時,要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操作、觀察、交流、討論,促使他們獲取知識,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這堂課,按新課程的理念我認為有兩點成功之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穩定性不強,針對學生的特點,我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如:在導入時,創設情境:六一兒童節學校分禮物,我們班應準備多少。把簡單的算式56+8融入其中。這樣就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激發了學生思維,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引入問題中,緊扣這堂課的主題。
二、動手操作,獨立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從學生愛玩的年齡特點出發,使學生在玩中學。操作是思維的基礎和源泉,是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良好方法。在教學中,我敢于放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獨立思考,使抽象的處理形象化,呈現出算法的多樣化,促進學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教學設計中也有一些紕漏。在游戲活動中,有些學生不在乎計算的全過程,而驚訝于一個小組就要表演7個節目,節目是不是太多了!善于表現自己的學生很開心,不善于表現自己的顯得很膽怯。這是由于我過分在乎練習的內容,而忽視了給出的數量是否符合學生心理實際。我想,在以后的設計中,會嚴格把握好這一點。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接起來。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⒈學看小區地圖,根據地址信息找到準確住處。
⒉了解基本的方位關系,提升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10頁《去做客》;貼有幼兒照片及家庭住址的卡片(同一小區不同樓號、單元號、門牌號)。如:xx小區15-2-402、xx小區17-3-501;簡易小區地圖
活動過程:
、币龑в變赫J讀家庭住址卡片。
師:如果我們要去朋友家做客,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⑴出示數張幼兒家庭住址卡片,引導幼兒認讀卡片內容。引導幼兒觀察家庭住址卡片xx小區15-2-402:這位小朋友住在哪一幢樓?幾單元?第幾層?第幾間?
、普堄變和暾卣f出這個小朋友的家庭住址。
、渤鍪拘^地圖引導幼兒尋找最合適的路線。
師:這幾個小朋友同一個小區里,如果我們要去他們家做客,你們能快速的找到他們家嗎?從哪個門口進入最合適?怎么走?(請幼兒畫出從小區入口到目的地的路線,并說說理由)
小結:我們要去做客,要先觀察小區樓號的排列規律,確定最近的路線,再找樓號,最后找單元號、門牌號。
、撤纸M活動:去做客。
⑴集體解讀操作方法。
師:今天小動物也邀請我們到它們家去做客,你能找到它們的家在哪里嗎?去小動物家要先找到什么,再找到什么,最后找到什么?
師:我們先來找找熊貓的.家在哪里?“1-106”這些數字各表示什意思?
師:小兔、小猴、小雞、小象、小牛的家在幾單元幾室?找到之后,將小動物粘紙貼在相應的位置。
⑵幼兒分組操作
、欠窒、糾錯并改正。
大班數學教案 篇10
一、學習目標
通過圖片讓幼兒理解“0”含意;在學習“0”的過程中,培養幼兒能辯證地看問題的思想。
二、教學準備
1、彩圖一、二
2、溫度計
3、數學卡0~9.
三、活動過程
1. 教師展示下圖:(彩圖一)
教師問:“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說:“有四只小猴跑來摘桃,第一只高興地摘走3個,用‘3’表示,第二只小猴摘走2個,用‘2’表示,第三只小猴摘了1個,用‘1’表示,第四只跑到樹下,它急切地說,‘一個桃也沒有了!’”
教師說:“一個都沒有了應該用什么表示?”
小朋友也許會說:“一個都沒有用‘0’表示。”教師肯定地說:“對!在這里‘0’表示沒有。”并接著說:“其實,0不僅表示沒有,還有其他含義。”
2. 請看第二幅圖,“0”在這里表示什么?
小朋友說:“真冷,今天最高氣溫才0攝氏度!笔鞘裁匆馑?
教師要告訴小朋友這并不是說“沒有溫度”,它表示的'是攝氏溫度表上的冰點。教師可讓小朋友看看溫度計上的0刻度。
3. 小朋友,你在生活中還在哪見過“0”?這時“0”又表示什么呢?
從第三幅圖中說嗎0在這里起了占位的作用。例如:40、100……
在運用尺子時,發現計量的起點也用0表示,等等。
小朋友會舉出兵乓球比賽3比0;電話機上數碼有0等例子。
小結時可給小朋友補充實例,如發射火箭時,用倒計時發令:準備發射……5—4—3—2—1—0.這里的“0”表示發射的口令;我家住在新民街20xx號,這里“0”表示代碼等等。“0”的含義是很豐富的。
4.請小朋友從學具盒中取出數學“0”,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ㄗⅲ罕窘贪富緟⒖冀處熡脮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的數學教案11-05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7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06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9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12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04
大班我的數學教案10-15
大班數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