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09-21 18:21:2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9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二十三第1題和第3、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準備:運動會體操比賽錄像,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同學們,你們喜歡開運動會嗎?看,咱們雞公嶺小學的運動會開幕啦,小朋友們多高興哪,他們穿著漂亮的衣服,載歌載舞,邁著整齊的步伐整隊入場,這是二年級的同學,現在入場的是三年級的同學,向我們走來的是四年級的同學。熱鬧的開幕式結束了,首先進行的是體操比賽,小朋友們列成3個整齊的方陣,正展示著他們的風采。

      二、新課

      1.提出問題。

      請大家仔細觀察列成的方陣,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ˋ、每個方陣有多少人?B、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2個方陣有多少人?)

      2.收集信息。

      小朋友們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就先來解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學生匯報,老師課件:(每個方陣多少人,又從哪些信息能知道呢?)誰能說得更準確更完整一些。橫著有幾個人,我們就說成是每行有幾個人,(課件閃爍行。)豎著有幾個人我們就說成是有幾行。(課件閃爍有幾行。)大家一起來數一數,每個方陣有幾行,每行幾個人?現在你自己能再說一遍嗎?(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10人。)

      3.獨立試做。

     。ㄕn件展示完整題目: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10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現在你們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嗎?好,老師相信你們能行,在草稿本上試著列式計算吧!(師巡視,抽生板演答案。)

      4.交流匯報。

      好了,都完成了嗎?我們來看黑板上的這幾種解法,自己對照一下,還有不同做法的請自己寫到黑板上來。好了,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幾種解法,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①很有想像力,他先把這三個方陣的同學集合在一起(課件),先求整個方陣每行的人數10乘3等于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于240人。

      還有什么疑問嗎?他的回答你們滿意嗎?生③的想法更是與眾不同了,他把隊形作了這樣的變換(課件),然后我們站到旁邊來看,每一行是8乘3等于24人,有10行,再乘10就等于240人。

      好了,還有什么疑問嗎?那老師還有個疑問,一直憋在心里邊很著急?就是這種方法里的10×8是什么意思呢? 80×3又是什么意思呢?哦,我明白了,你是先求的每個方陣的人數,再求的3個方陣的人數對吧,好,謝謝你。(大家還有疑問嗎?)

      好了,剛才同學們找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都求出了三個方陣一共的人數,那么這三種解題思路有什么不同呢?誰來說說看?(好吧,請小組的四位小朋友先討論討論。)第一種方法是先算的一個方陣的人數,再算的三個方陣的人數;第二種方法是把這三個方陣拼起來,先算出每行的人數。第三種方法也是把這三個方陣拼起來,先算出每行的人數,再算出一共的人數。嗯,你說得太好了,讓大家一聽就明白了。(我們再來看這幾位同學的算式,他們全都是列的綜合算式對吧,那么他們的解題思路與上面這幾種比較怎么樣?這個和哪種是一樣的,這個呢?)同學們,明確了解題思路,你能用綜合算式表示出這三種方法嗎?今后我們列式時也可以用綜合算式。

      好了,同學們,剛才這幾位同學積極開動腦筋,敢于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這種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學習,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

      練習1.

      他們能想到不同的方法,你們能行嗎?那好吧,這兒有個關于雞蛋的問題,李阿姨在超市上班,這么多的雞蛋,李阿姨準備一個一個的數,你有什么好辦法能教教她嗎?請同桌之間先說一說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F在在草稿本上試著做一做,看李阿姨最喜歡誰的方法。

      學生匯報:給大家介紹介紹?說說你的想法?同學們通過認真思考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高興極啦,因為不用一個一個的數啦,猜一猜李阿姨會用誰的方法呢?為什么?(因為這種方法簡單一些)對,李阿姨就是這樣想的,今后我們在想辦法的時候怎么簡單就怎么做,不必舍近求遠。

      有了大家的'幫助,李阿姨工作起來特別帶勁,可是,不一會兒,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為什么嗎?原來,她又遇到難題了:我們家一個人每月大約產生37千克垃圾,我們家3口人一年產生多少千克垃圾?這兒有三個算式,我該選哪一個呢?

      1.37×12=444(千克)

      2.37×3×12=1332(千克)

      3.37×3=111(千克)

      這兒有三個算式,我們用手勢來幫李阿姨做個選擇吧。大家都選的2哪,李阿姨還是有點不明白,不是說一年產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呀,應該是1才對呀。

      噢,聽了你的介紹,李阿姨總算明白啦!她們家一年要產生多少千克垃圾呀?想想看,我們地球村有多少個李阿姨這樣的家庭哪,你想對李阿姨說些什么嗎?

      你們說得太好了,李阿姨一定會照你們說的話去做的。

      3.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朋友們一起到動物園去玩耍,成人票15元,兒童票7元,這是李阿姨買票時計算票價的算式,你能根據這些算式猜一猜她們一共有多少人嗎?(圖片)

      15×4=60(元)

      7×2=14(元)

      60+14=74(元)

      把你們猜的結果大大的寫在草稿本上,1、2、3、舉起來老師看看,你們都是寫的6個嗎?誰來說說你的理由。你的發言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清晰,吐字清楚,聲音響亮,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掌聲送給他。

      剛才,我們幫李阿姨解決了很多的問題,其實啊,我們也可以用今天的知識來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本每頁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個字,你們沒數過吧,哈哈,老師就數了,你看:

      4.添上一個條件和問題,使他成為一道兩步應用題。我們用的作文本紙每頁有20行,每行可以寫15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這個問題該怎樣列式?

      呀,同學們開動腦筋,編成了這么多的應用題,老師也想來編一個,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聽好了:這次上課呀,我寫的教案有1500個字,猜猜我怎么提問?(課件)要寫幾頁?你能列式嗎?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確,老師為你鼓掌。

      好了,小朋友們,這節課已經接近尾聲了,誰來說說你這節課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誰來評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過體會變與不變的數學現象,引導學生感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難點:歸納商不變規律的過程。

      教具準備:投影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以疑激趣,導人新課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2000=引導學生大膽猜測第(2)題的結果。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思考它與第(1)題有什么關系,這節課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評析:提出新穎的、有一定難度的、與新知聯系密切的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問、猜想,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

      二、探索發現規律

      1.觀察算式,說出各部分的名稱。2412=2被除數除數商2.觀察算式,分類整理。學生口算下列各題(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

      (242)(122)=

      (243)(122)=

      (245)(125)=

      思考:與2412=2相比,上面哪些算題的商沒有變化?再根據商的變化情況給這些題目分類。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商不變的這組題目,再次提出問題:商不變,誰在變?(被除數、除數在變)你能根據被除數、除數的.變化情況,再一次把這組題目進行分類嗎?為什么這樣分類?組織學生在小組討論后,分成下面兩類:

      第一類:(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類:(243)(123)=2

      (244)(124)=2

      (246)(126)=2

      教師陳述:被除數、除數都乘幾,可以說被除數、除數都擴大了幾倍;被除數、除數都除以幾,可以說被除數、除數都縮小了幾倍。板書:擴大縮小

      3.觀察算式,發現規律

      (1)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以2412=2為標準,分別觀察上面兩組題目的被除數、除數是怎樣變化的?

      (2)學生討論匯報:

      生1:我發現被除數、除數都擴大2倍,商沒有變。追問:都是什么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數擴大2倍、除數也擴大2倍。

      引導:被除數、除數都擴大2倍,可以這樣說: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2倍。

      生3:我發現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10倍,商不變。

      生4:我發現被除數、除數同時縮小3倍,商不變。

      組織學生用完整的話說出上面的規律,并與書上的規律比較。

      板書: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3)組織學生舉例驗證,并板書課題:商不變規律。

      (4)討論:為什么(24一8)(12一8),(242)(122),(243)(122)的商發生變化呢?在同時、相同的倍數下面畫著重號,引起學生重視。

      [評析:有目的地放手對一些算式進行各層次的分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從而概括得出商不變的規律,構思新穎、設計巧妙、步步深入、層層逼近,充分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緊密結合,體現了講一點而學很多的教學策略。]

      三、反饋練習,深化認識

      1.以故事激發興趣,加深理解。師生一起欣賞一段錄像故事《猴子分桃》;ü斤L景秀麗,氣候宜人,那兒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讓小猴分桃子。猴王說:給你6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小猴子一聽,連連搖頭,心想每只小猴才分到2個桃子呀,不行,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喊了起來。猴王緩了口氣說:那好吧,給你60個桃子平均分給30只猴子怎么樣啊?小猴子得寸進尺,撓了撓頭試探地說:大王請開恩,再多給點行不行呀?這時猴王一準桌子顯出慷慨的樣子:那好吧,給你600個桃子去平均分給300只小猴子,你總該滿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引導:同學們也笑了,誰的笑是聰明的笑?為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2400012000等于多少?根據是什么?

      2.口算。

      3.根據312002600=12很快說出下列各題的結果。

      31226= 312026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

      4.搶答。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除以5,除數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乘10,要使商不變,除數( )。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數除以100,要使商不變,被除數( )。

      5.已知4812=4,判斷下列各式是否正確。如果不對,怎樣改一下就對了。

      (1)(485)(125)=4( )

      (2)(483)(124)=4( ).

      (3)(484)(124)=4( )

      (4)(486)(126)=4( )

      (5)(483)(123)=4( )

      (6)(484)(124)=4( )

      (7)(482)(122)=4( )

      (8)(482)(122)=4( )

      6.填空,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1)9030=(90口)(302)

      (2)(405)(20○5)=2

      (3)(1200口)(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口)(4000口)=3

      7.小游戲找朋友。

      方法:一位同學手執328=4的卡片,說:愿意和我做朋友的請到臺上來。對手執(324)(84)的卡片反問:你怎樣改動一下,我們就可以成為好朋友?還可以怎么改呢?在做過一些類似的活動后小結:祝賀你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好朋友,愿我們班成為一個團結協作的大集體。

      四、課堂總結提問: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總結:同學們通過認真觀察、思考、比較,在被除數、除數的變化申看到了商不變的規律,這種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方法會使我們變得越來越聰明。

      [評析:鞏固練習的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效果明顯,既實又活。猴王分桃的故事,寓意深而頗有情趣,給數學內容賦予了情感色彩,讓學生始終在愉悅、和諧的氣氛中獲取新知。判斷練習,讓學生說錯在哪里,怎樣改一下就對了,不僅加深了對商不變規律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敢于爭辯、善于表達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環節:

      1.情景引入:觀察一個立體圖形的各個角度,初步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不同。

      2.例題講解:觀察汽車全景照片后,對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狀講解。解決書上的相應練習加上茶壺的上、側、正的觀察。

      3.情景練習:針對空間中3個不同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來體會不同角度觀察的不同。(選不同位置的照片)

      4.擴展練習:欣賞風景在空間中的視角變化引起的物體形狀變化。

      本次教學我認為采用計算機網絡自主教學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教學形式結合,能夠在實物觀察、空間抽象、轉變視角的3個層次上得到提升。

      教學目標:

      1.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圖形、同一個實物,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夠根據提供的不同位置的局部和整體的關系進行綜合,找到物體完整的表象。

      3.初步了解到空間中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多個物體間的位置關系。

      4.建立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立體的長方體紙箱一個(每一個面粘貼不同的學生熟悉的卡通動物形象),遮蓋布一塊,實物圖片若干,屏風一個,桌子上有的茶葉筒等3種物體,網絡課件,計算機10臺。

      分組:4個學生一組(選出組長、信息員)。分配一臺計算機。

      學具準備:白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觀察長方體物體,初步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體不同

      (場地布置:凳子在6個不同的地點,看到一個面的3個,兩個面的3個,看見3個面的一個人)

      1.情景設置:今天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請大家研究。這放置了一個長方體物體在各小組派來的代表中間,請從一號開始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你們自由交換位置,再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回到自己的小組)

      2.同時點擊對應的課件,出示1~6號角度看到的物體。

      3.提問:為什么你們都觀察的是同一個長方體,每個人兩次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4.小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只能看到物體的一部分。

      二、觀察實物,綜合表象找實物。

      1.提問:那么你們能判斷站在一個物體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嗎?

      2.出示:小明、小紅、小東在商店買鞋,他們在不同位置看到了同一只鞋。他們站在鞋的什么位置?(填空)你能把他們看到的鞋和他們對應用連線表示嗎?(連線)

      3.小結:你們真厲害呀!能根據他們站在鞋的正面、側面、后面的位置想象出看到鞋的形狀。

      三、綜合表象,找尋實物

      1.我這里還有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你有信心解決嗎?

      2.提出問題:我弟弟家要購買一輛新車,他有這輛車的正面、側面、后面的圖片資料,可是他不知道這輛車是什么牌子和型號。請你們利用網絡上的汽車資料和圖片幫助他找到這輛車。

      3.出示汽車的不同位置圖,提供網絡資料。

      4.學生自主活動。

      5.判斷和小結:要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從它的每一個部分入手,綜合考慮它的全局。

      四、判斷空間中多個物體之間的關系

      1.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美術的素描課上有這樣的3樣物體(出示)這是還有一張從空中俯視的平面圖。以及4臺攝像機在不同位置拍到照片。

      2.可是粗心的攝像師助理在連接數據線時出現了錯誤。那么在A、B、C、D這四個點的攝像機分別拍到的畫面是怎樣的呢?請你連接上攝像機的線。

      3.提供幫助:在屏風后邊有這三樣物體的實際情況和4個對應的點。你們可以自由進去觀察找到幫助。

      4.學生自由活動。集體訂正。

      5.提問:為什么4張圖片中茶葉盒一會在杯子的左邊,一會又在右邊呢?這說明了什么?

      6.小結: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不同位置觀察空間中的物體不僅是形狀不同,而且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也不同。

      五、欣賞空間中角度變換的風景

      1.同學們在這節課上學的非常的好。在這節課結束的時候,我想請你們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2.自由欣賞,配背景音樂。

      3.提問:在欣賞中你感覺到什么?

      4.總結:在實際生活中,除了改變位置觀察同一物體,還有一種在定點變化視角的觀察,這就象我們剛才看到風景是從一個點觀察周圍。希望以后同學們能利用這兩種觀察方法觀察你看到的周圍。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88~89頁例1~例3。

      教學目標

      1、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并能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涂顏色、擺學具等活動,增強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3、在經歷尋找規律過程中,體驗規律的美和創造的快樂。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發現事物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能用較清楚、完整的語言表述找出的規律

      教具學具

      準備好5支彩筆放在桌面上:大紅色、粉紅色、天藍色、草綠色、淡黃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師:剛才在上課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們熟悉嗎?是哪一部動畫片啊?對,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今天它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睜大眼睛看,誰來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歡迎它。第二個會是誰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個又會是誰呢,陳老師請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誰呀,又是喜羊羊,請小朋友繼續猜,第四個是誰,你猜…… 你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現在,誰能一口氣猜出第五個?第六個呢?你能確定嗎?為什么這么肯定?說說理由。

      4、師:像這樣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們排列時的順序是重復出現的,在數學上我們把像這樣的排列叫作——規律(板書:規律),今天這節課咱們就和喜羊羊一塊兒來——找——規律,(板書:找)。

      5、激趣:請看大屏幕,小羊還給每個小朋友帶來了3顆星星:懶羊羊帶來的是發言星,送給大聲發言的寶貝;喜羊羊帶來的是智慧星,送給愛動腦筋的寶貝;美羊羊帶來的是快樂星,咱們來比比看,哪個小朋友從老師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師:請看大屏幕,(出示主題圖)再過10天小朋友最喜歡的節日就要到了,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六一兒童節)你看,圖上的小朋友們可高興了,他們把教室布置的多么漂亮啊,仔細觀察,圖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來布置教室的?誰會說完整話?再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

      2、圖中有規律?有些什么規律?誰能夠用上“又、再”來具體說說圖中的排列規律。

      3、想一想:這最后一面彩旗應該選什么顏色的?小朋友觀察的.很仔細,說的也很棒,下面請大家翻開數學書第88頁,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題1,鉛筆握在手,按照自己發現的規律在書上選一選,圈一圈。

      4、指名訂正并說一說:最后一朵彩花你選什么顏色的?燈籠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這些小朋友為什么要這樣有規律的掛彩花、燈籠和彩旗呢?

      6、小結:有規律的排列不但能讓我們猜出下一個是什么,還能給我們帶來一種美的享受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一)涂一涂。

      1、喜羊羊問小朋友:你們能用手中的彩筆按照規律涂顏色嗎?仔細觀察數學書第89頁的例題3和“做一做”。,每一行圖形是按什么規律涂的顏色,并按照這樣的規律接著往下涂一涂嗎。

      2、學生自主涂一涂。

      3、指名訂正。如果從右往左觀察第5行圖形,你會發現規律……變了。

      2、小結:看來啊,同一行圖形,如果觀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規律也會不同

      (二)擺一擺。

      1、小朋友兩人合作,先用這些學具在桌面上擺出有規律的圖形,再按照你們設計的規律把擺好的圖形一個一個的粘上去,完成任務后把你們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來。比比看,哪兩個同學最有創意,擺出來的規律與眾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學具來擺一擺并粘貼在卡紙上。

      3、學生展示作品。

      4、老師隨機選取作品評價。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戰小朋友,請看大屏幕:仔細看,下一個是誰?

      2、每次請一個小朋友來答題,其他的同學來當評委,用yes或no表示意見。答對一個一顆星,答對兩個兩顆星,答對三個三顆星。要說完整話。

      3、學生搶答,師隨機介紹圓形和方形排列的規律。

      (四)笑一笑。

      1、師:我們勝利了,灰太狼被打敗羅,它現在是什么心情呢,我們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心情呢,大聲說出來。

      2、想一想:你們能用有規律的笑聲或動作來表示一下開心的心情嗎?哪個寶貝最有創意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欣賞規律的美:條紋衣服,床上用品、、櫥柜、花瓶、連續紋樣等。(和前后左右的同學指一指,說一說規律在哪里?規律美不美?)

      2、課堂小結。小朋友,規律美吧,今天你學會找規律的本領之后,你就多了一雙會找規律的眼睛。陳老師相信,只要你認真觀察,你一定能從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規律。

      3、請小朋友拿出3顆小星星,想一想,這節課你說了嗎?你會了嗎?你開心嗎?你做到幾樣就摘下幾顆星貼在數學書上。

      4、學生誠實評價自己。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鞏固所學內容,能根據圖意列出連加的算式,說出是幾個幾相加。

      2、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系。

      3、總結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總結出規律。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有關0的乘法。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寫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 3 = 12

      ( ) ( ) ( )

      3、談話:神奇的魔術家今天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節目,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魔術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魔術家的表演吧!語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授。

      出示掛圖:第一幅圖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說魔術師在變什么魔術?通過看圖你知道了什么?誰能根據這幅圖提幾個數。

      老師引導學生提問:第一幅共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板書:原來三頂帽子中一共有幾只鴿子?誰來解決他的問題?(指定5名以上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掛圖:第二幅圖

      思考:魔術師現在在變什么新花樣?誰看懂了?老師引導學生第二幅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

      老師想問問大家現在三頂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鴿子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回答出0只。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出示書中的思考題: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數分別有什么規律?然后通過小組的合作,實踐、體驗,最后總結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結論:1和任何數相乘,得數就是這個數。

      0和任何數相乘,得數都是0。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

     。1)圖中一共有幾棵樹?你是怎么知道的?

      誰能列出加法算式?說的對嗎?為什么他說得對?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你為什么要這樣列算式?(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樹上一共結了多少個果子?你是用什么辦法算出來的?

      什么方法數得快、算得快?

      請你在書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讓學生比較數數的方法、連加的方法、乘法哪種方法最快)

      2、 根據插圖,按順序回答。

      (1)吊椅上現在坐了幾個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減法算式。(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只要學生的問題符合題目內容,都要給予肯定。

      3、自主練習第4、5題。

      4、自我檢測:我學會了嗎?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1+1+1=3 13=3 0+0+0=0 03=0

      教學反思:

      學生能根據圖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說出算式的意義,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進行聯系,學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規律時,很容易總結出規律,但在具體做題時個別學生還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結果搞錯,應讓學生多多練習,加以鞏固。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課本第69頁例2、3;練一練;《作業本》第31頁。

      教學目標:理解解比例的意義,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確地解比例。

      教學重點:解比例的基本方法與依據。

      教學難點:解比例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3、怎樣檢查兩個比是否成比例?

      二、新授:

      1、先請學生心里想好一個比例(數目簡單些),如2:3=4:6,只告訴其他同學其中的三項,讓大家猜一猜還有一個數字是什么?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一個未知項。

      3、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

      30∶12=45∶χ

      解:30χ=12×45…………根據是什么?

      χ=………不先求積,先約分比較簡便。

      χ=18

      5、例3解比例=

      ①請學生獨立嘗試;

     、谧⒁飧袷剑

      ③反饋練習。

      6、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

      1、解比例:(練一練第1題第一豎行)

      2、練一練第2題

      3、補充:χ∶0.8=3∶1.2

      四、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

      五、《作業本》第31頁。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教案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判斷出應用題中所涉及的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通過復習,能夠使學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總價一定,每件物品的價格和所買的數量.

      (3)小朋友的年齡與身高.

     。4)正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5)被減數一定,減數和差.

      談話引入:我們今天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ò鍟河帽壤R解應用題)

      二、探討新知.

     。ㄒ唬┙虒W例5(用比例解答下題)

      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路還要多少天?

      1.學生讀題,獨立解答.

      2.學生反饋:

      3.分析:

     。1)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結:我們在做題時,根據注意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不僅需要判定運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還要注意找準題目中的對應關系.

     。ǘ┓答仯

      1.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品,原計劃每小時行60千米,6.5小時到達災區,實際每小時行了78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

      2.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比為4∶3.大齒輪有36個齒,小齒輪有多少個齒?

      三、鞏固反饋.

      1.一張大紙,如果裁成長36厘米,寬26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28張;如果裁成長18厘米,寬13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多少張?

      2.某車間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數的比不發生變化,女工應該增加多少人?

      3.一項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變,現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兩個底面半徑相等的圓柱體,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高的.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米,第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

      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的聯系和區別,掌握它們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重點

      正、反比例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判斷下面每題中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4.時間一定,工效和工作總量.

      二、新授教學

      (一)出示課題

      教師明確: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關系,這節課通過比較弄清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5頁的第l一3題,練習九的第l一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明確。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和判斷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深對比例尺的認識,會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比”和“比例”

      1.復習整理。

      教師: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請同學們舉例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表。

      指出: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2.練習。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題讓學生完成。

      (1)六年級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級一斑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最簡單的整數比是( )。

      (2)六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3)六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有24入,女生有( )人。

      二、復習解比例

      1.完成第35頁的第2題。

      指名回答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什么性質。

      接著以 : =l :x為例,復習解比例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在解比例時,如果有帶分數,要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然后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式變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解。

      然后讓學生完成第2題的其余習題。

      三、復習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問題,讓學生回答。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關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學生回答,教師填寫小黑板上的表。

      然后教師出示下面兩個表,讓學生根據表中兩種量中相對應的數的關系,判斷它們成什么比例,并說明理由。

      使學生明確:要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要看相對應的兩個數的商或積是不是一定,如果積一定說明這兩個量成反比例,如果商一定說明這兩個量成正比例。如第二個表,通過計算,可以看出上、下兩個相對應的數的商一定,也就是說,這個三角形的高的. 一定,因而高也一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積與底邊成正比 例。

      四、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1—3題。

      1.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在訂正第(4)小題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12的約數有哪?然后說出自己用選出的四個約數組成的比例是什么。教師把學生說出的比慎寫出來。訂正第(6)小題時,要注意檢查學生是否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續一了。

      2,第2題,除第(2)、(7)小題教師要提示外,其余各題由學生自己判斷,第(2)行駛的路程

      小題,教師可以先說明 =周長,再讓學生判斷。第(7)小題,可以先讓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體重和身高,教師把數據記下來,再讓學生判斷。使學生知道:人的體重和身高有一定的關系,一般人的體重是隨著身高而增加的,但體重和身高不成正比例關系。

      3.第3題,教師向學生說明:這題要求圖上長方形的長、寬和地基的實際面積。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的聯系和區別,掌握它們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重點

      正、反比例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判斷下面每題中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4.時間一定,工效和工作總量.

      二、新授教學

     。ㄒ唬┏鍪菊n題

      教師明確: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關系,這節課通過比較弄清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ǘ┙虒W例7(課件演示:正反比例的比較)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解比例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解比例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改寫成兩個內項積等于兩個外項積的形式,即已

      學過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ㄒ唬┙庀铝泻喴追匠,并口述過程.

      2 =8×9

     。ǘ┦裁唇凶霰壤?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ㄋ模└鶕壤幕拘再|,將下列各比例改寫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學

     。ㄒ唬┙沂窘獗壤囊饬x.

      1.將上述兩題中的任意一項用 來代替(可任意改換一項),討論:如果已知任何三項,可不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說明理由.

      2.學生交流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把它改寫成內項積等于外項積的形式,通過解已學過的方程,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

      3.教師明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ǘ┙虒W例2.

      例2.解比例 3∶8=15∶

      1.討論:如何把這個比例式變為已學過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數的解.

      2.組織學生交流并明確.

     。1)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例改寫為:3 =8×15.

     。2)改寫時,含有未知項的積一般要寫在等號的左邊,再根據以前學過的解簡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規范并板書解比例的過程.

      解:3=8×15

     。40

     。ㄈ┙虒W例3

      例3.解比例

      1.組織學生獨立解答.

      2.學生匯報

      3.練習:解下面的比例.

     。 ∶ = ∶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式轉化成已學過的簡易方程),然后再解簡易方程即可.

      四、鞏固練習

     。ㄒ唬┙庀旅娴谋壤

      1. 2. 3.

      (二)根據下面的條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與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號左端的比是1.5∶ ,等號右端比的前項和后項分別是3.6和4.8.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P63—P64例1、例2,P65課堂活動1、2題,練習十第1、2、 3題。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簡單的 實際問題。

      2、能說出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3、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教具準備:

      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產生探究欲望

      1、小朋友,你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學生自由發言)

      2、請你將你最感興趣的一次買東西的經歷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3、請各組推薦一名代表,說說買東西的經歷。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探索過程

      1、收集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小伙伴。想知道他是誰嗎?

      課件演示彭遠小朋友的自我介紹。

      師:讓我們看看彭遠小朋友給大家帶來了什么?

     。ㄕn件演示:他用10元錢到超市買了1支鋼筆,用了3元4角,一本筆記 本用了1元8角)

      師:從剛才的動畫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回答。

      師:哪位小朋友能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彭遠一共用了多少錢?

      一支鋼筆比一本筆記本多多少錢/還剩多少錢?

      一支鋼筆的價錢是一本筆記本的多少倍?

      ……

      師: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那么多的數學問題。其中,有的問題是我 們會解決的,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好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探 索怎樣解決像問題3那樣的`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2、合作探索,解決數學問題

     、艓煟号磉h小朋友用10元錢買了一支3元4角的鋼筆和一本1元8角的筆記 本,還剩多少錢呢?你能幫助彭遠算算嗎?可以自己獨立想辦法 解決,也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商量討論解決,如果遇到困難,也 可以請老師參加討論。

     、茖W生獨立探究或在小組里合作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墙涣魈骄砍晒

      師板書:第一種:10元-3元4角=6元6角

      6元6角-1元8角=4元8角

      第二種:10元-1元8角=8元2角

      8元2角-3元4角=4元8角

      第三種:3元4角+1元8角=5元2角

      10元-5元2角=4元8角

      師: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得出了許多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還 發現了其中的秘密?磥,只要我們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可 是多種多樣的!

      三、內化加深,學會應用

      師:彭遠小朋友得到了大家的幫助,非常高興。同時他也非常感謝和 敬佩小朋友。

      師:剛才小朋友們開動腦筋,幫助彭遠解決了問題。那么,這兩個問 題你能解決嗎?

      ㈠、學習例2

      1、生獨立看例2表格,再算出結余。(指導理解“結余”的意思)

      2、學生做在作業本上,再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指名學生上臺板算。再集體訂正。

     、嬗^察小結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些題都是兩步計算的問題,小朋友要 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選擇合理的算法進行計算。

      四、課堂活動:

      P65第1、2題。(生做在作業本上)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第1、2、3題。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l.使學生認識圓錐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測量圓錐高的方法。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求出圓錐的體積。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根據教材第14頁練一練第1題自制的圓錐,演示測高、等底、等高的教具

      演示得出圓錐體積等于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的教具。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 說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2. 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及圓柱體(邊說邊出示實物圖形)。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還常?吹较旅嬉恍┪矬w(出示教材第13頁插圖)。

      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簡稱圓錐。我們教材中所講的圓錐,都是直圓錐。今天這節課,就學習圓錐和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圓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物體是這樣的圓錐體,誰能舉出一些例子?

      2.根據教材第13頁插圖,和學生舉的例子通過幻燈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體圖。

      3.利用學生課前做好的圓錐體及立體圖通過觀察、手摸認識圓錐的特點。

      (1) 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2) 認識圓錐的頂點,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在圖上表示出這條高)提問:圖里畫的這條高和底面圓的所有直徑有什么關系?

      4.學生練習。

      5.教學圓錐高的測量方法。(見課本第13頁有關內容)

      6.讓學生根據上述方法測量自制圓錐的高。

      7.實驗操作、推導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1)通過演示使學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體方法可見教材第14頁上面的圖)

      (2)讓學生猜想:老師手中的圓錐和圓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們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3)實驗操作,發現規律。

      在空圓錐里裝滿黃沙,然后倒入空圓柱里,看看倒幾次正好裝滿。(用有色水演示也可)從倒的次數看

      你發現圓錐體積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得出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 。

      老師把圓柱里的黃沙倒進圓錐,問:把圓柱內的沙往圓錐內倒三次倒光,你又發現什么規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圓柱和圓錐都有這樣的關系?教師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

      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才是圓柱體積的 。

      (5)啟發引導推導出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 Sh

      (6)小結:要求圓錐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公式中的底面積乘以高,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乘以 ?

      8.教學例l

      (1)出示例1

      (2)審題后可讓學生根據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自己試做。

      (3)批改講評。注意些什么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強調要乘以 。

      2.做練習三第2題。

      學生做在課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師板書。錯的要求說明理由。

      3.做練習三第3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師板書。第(3)、(4)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內容?圓錐有怎樣的特征?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為什么?

      五、課堂作業

      練習三第4、5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第五單元分類

      課題:分類(單一標準)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40頁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

      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

      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使學生明確商場物品有很多種。)

      引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

      2、明確分類

     。1)觀察商場物品近鏡頭(文具柜臺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一位售貨員正在往柜臺里分類擺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阿姨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

      師小結:像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2)猜一猜

      繼續觀察猜測阿姨拿的物品會放到哪一層,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1、擺一擺

      出示商品柜臺,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相應的物品分類擺放在柜臺里。學生匯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指明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通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3)匯報交流

      教師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練習六的第1———————3題

     。1)第1題,啟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并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

     。2)第2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評價時,將學生的用品展示出來。啟發說出:4輛車是同一類的。

     。3)第3題,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他三個是不同類。

      4、補充練習

      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分,哪能一組分

      得又對又快又準備。然后匯報說明。

      三、全課總結

      課題:分類(不同的標準)

      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多樣性。

      2、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互相學習、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課堂中指導學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見等與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組之間互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判斷力和審美觀。

      4、讓學生體裁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分類,處處有數學,并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能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學生每6———7個人一組圍坐在一起,并在中間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雜物,讓學生感受到教室里的雜亂,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在我們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東西,你們都看見了有哪能些東西?

     。2)這些東西這樣放在教室里,好不好?為什么?你有什么好

      的建議嗎?

      師: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回小管家,把這些東西收拾、整理、分類擺放好。

      板書:小管家

      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嗎?今天我們就來開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賽,看看哪能個小組的同學最能干,能把東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齊、最美觀。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復習單一分類)

      以小組為單位,先把雜的進行整體劃分。

      (1)我們全班一哄而上來收拾東西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2)我們怎樣才能避免這種不安全的現象呢?

      (學生有序的來撿走本組選中的物品)

     。3)現在和剛才比,你們覺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歡什么樣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東西(不同的標準分類)

     。1)一大堆雜物經過大家的努力,已經分類放在了每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這樣就算收拾好了嗎?

      (2)你們能把它們收拾得更整齊、更合理,更便于我們在生活中使用它們嗎?

      (學生操作,學習小組匯報)

     。3)你們小組是怎么收拾的?

     。4)這樣收拾有什么好處?

      師小結:同學們桌面上的東西經過這樣一整理,既美觀又便于我們找東西了,真好。對剛才同學們的整理,你認為哪能一組整理的最好?可以當選“小管家”的稱號?你們對別人的整理還有什么

      看法和建議嗎?

     。▽W生提出建議,師問被提建議的組是否接受這個建議?)

     。5)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像這樣分一外,還能怎么分?請你們試一試(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每一組學生重新匯報后,學生互評哪一組好,好在哪里。

      三、活動

      想一想:你們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樣的標準進行分類?學生活動,教師指導,然后學生匯報情況。

     。1)你們是按什么樣的標準進行分類?

     。2)還有哪一組也是這樣分的?

      (3)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樣分的嗎?

      四、小結

      (1)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本領?

     。2)平時,在什么地方看過、接觸過分類?

      五、布置課外活動

      請小朋友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書包、書柜、衣柜事理好。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并會分辨。

      過程與方法:觀察、交流、操作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純樸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分辨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情境圖、學具盒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信息窗二的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這是一幅什么畫?圖片上都有些什么內容?

      二、學習有關圖形的知識

      1、觀察這幅圖是用什么圖形拼成的?

      先讓學生自己找一找,每種物體各由什么圖形拼成的,重點引導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觀察時,可以從上到下或從主要的牧童、牛開始,到周圍的事物。

      2、對不同的圖形進行分類。

     。1)學生在分類的`基礎上明確不同圖形的名稱。比如,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2)平行四邊形,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它與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進一步明確不同的圖形。

      3、比一比,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將長方形、正方形、圓形與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進行比較,明確今天所學的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以前學的都是由不同的面組成的立體圖形。

      三、課堂練習:

      1、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2、畫一畫

      引導學生從學具盒中找到這幾種不同的圖形,然后利用手中的圖形畫一畫,在紙上畫出各種平面圖形。

      3、剪一剪

      將畫出的平面圖形用小剪刀剪下來,在剪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不同圖形的特點。

      4、拼一拼

      你能利用手中這些圖形也來做一幅美麗的圖畫嗎?

      學生拼完后,集體交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拼出的圖畫的各個部分都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

      三、課堂

      本節課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5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yw | 最新国产精品第二页 | 亚欧日韩欧美网站在线看 | 亚洲大片在线免费看 |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