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09-27 17:33:5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復習分數四則運算、倒數、比的概念和計算。

      復習要求:

      學生熟練地掌握分數乘、除法、倒數、比的意義和分數乘、除法的計算 法則、化簡比與求比值的.方法。

      復習過程:

      一、復習分數四則運算和比

      1、復習分數乘除法的意義。

      (1)口答(課本第118頁復習第1題)。

      (2)說出下面各式的意義。

      ×4 4× 4×0.75 4÷

      (3)課本第132頁練習二十七第2題中的1、2題。

      2、復習倒數的意義。

      (1)口答(課本第121頁第3題。)

      (2)下面各題做得對不對?若不對,請說明理由。

      = ( )

      3的倒數是 ( )

      1的倒數是 ( )

      的倒數是4( )

      0的倒數是0( )

      (3)討論:

      什么叫倒數?0為什么沒有倒數?

      3、復習比的意義。

      (1) 什么叫比?比的意義是什么?

      (2) 求比值(課本第118頁總復習第2題。)

      (3) 思考:怎樣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怎樣化簡比?

      (4) 化簡比(課本第122頁練習二十七第4題。)

      (5) 討論:比與除法、分數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二、復習乘、除法的計算法則

      1、復習分數四則計算。

      怎樣計算 +

      怎樣計算0.5+ , -0.15

      怎樣計算 ×

      怎樣計算 ÷ ,20÷

      2、復習百分數、分數、小數互化。

      問題:百分數、分數、小數之間的互化是什么?

      3、練一練。

      課本第122頁第5、6題。

      4、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學會加法的驗算,并通過對加法驗算方法的交流,體會驗算方法的多樣化。

      2.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滲透加法交換律以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掌握用多種方法驗算加法。

      3.養成自覺驗算的'學習習慣。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與爸爸、媽媽一起去超市買過東西嗎?

      2.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師:(出示課本27頁情境圖)小明和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提出加法或減法計算的問題,如:①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元?②媽媽給售貨員200元,應找回多少元?③運動服比運動鞋貴多少元?……學生提出這些數學問題老師都給予肯定,然后引導學生計算第一個問題。

      3.選擇問題,獨立解決。

      讓學生獨立計算、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元?

      板書:135+48=183(元)

      4.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師:我們剛才的計算到底對不對呢?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加法的驗算方法。

      (板書:加法的驗算)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檢驗剛才的計算結果?

      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師:和小組里的同學說說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

      3.全班交流,反饋方法。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把你們驗算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驗算方法和結果,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驗算,并說明理由。

      4.師:同學們真聰明,驗算方法這么多!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27頁,看看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驗算方法?哪些是我們想到的?哪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你最喜歡哪種驗算方法?

      5.引導小結,歸納方法。

      師:大家討論一下,加法的驗算有幾種方法?

      將三種驗算方法歸納為兩種情況:①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②用和減去其中一個加數,看差是否等于另一個加數。

      三、鞏固練習,提高技能。

      計算下面各題,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

      746+219= 637+268= 84+307= 512+394=

      2.數學門診部

      數學門診部來來了許多“患者”,請同學們來當小大夫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4 6 4 + 1 4 8

      1 3 7 7 8 3 3 9 7

      四、課堂總結,情知共融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呢?

      五、實踐作業,拓展延伸

      回家調查爸爸、媽媽購買東西時是怎樣付錢,你能幫他們驗算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 21、2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質量單位 “噸”,掌握 1 噸 =1000 千克這一單位換算公式。

      2.能力目標:能用 “噸” 表述物體的質量,能進行噸與其它質量單位的換算。

      3.創新目標:提高學生認識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噸 = 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模式:

      創設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麗的森林里,動物醫生要給動物們體檢,大象第一個到,請你猜猜它的體重是多少?(課件演示測體重的過程。)小熊、小牛、小馬和小鹿四個好朋友也從河對岸趕來體檢,可到了小橋邊,它們卻停下來了。你知道為什么嗎?原來,到了橋邊,小馬準備和大家同時過橋,可小熊指著橋邊的提示牌說:“限重一噸”。于是它們猶豫了。同學們,你給出個主意吧!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

      2、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3、學生自由發言,引出課題。(板書課題)一噸有多重

      那我們先來研究一下一噸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幫助它們過橋好嗎?

      二、感知探究

      課件出示情境圖

      1 、猜一猜:一頭水牛、1 袋面粉、1 桶油的質量和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的'體重各是多少?

      2、用稱稱一稱,驗證猜想。(課件演示)

      3 、試一試

      (1)讓學生背一背體重25千克的同學。

      (2)提一提質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課件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

      課件出示

      1 桶油質量是 100 千克,這樣的10 桶油正好重1噸

      1 袋面粉質量是 50 千克, ( ) 袋面粉約重1噸

      三年級的小學生的平均體重大約是 25 千克。( )人大約重 1 噸

      一頭水牛重 350kg , ( )頭水牛約重1噸

      小結: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 1 噸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書)教師強調: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5、說一說。

      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了 1 噸大約有多重,哪位同學來說生活中計量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做單位。(強化認識)

      (學生自由發言。)

      6、解決問題:它們能否同時過橋(出示情境圖)

      (1)現在誰來說說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為什么?

      (2)它們誰和誰能同時過橋?(小組討論)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們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過橋了,它們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

      (3)如果我們全班同學也去這個地方游玩,我們能同時過這座橋嗎?為什么?

      指名發言,教師評價。

      三、知識應用(智勇大沖關 )

      第一關:填一填。

      4千克=( )克 3噸=(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 )kg ( )kg=6 t

      (分組完成,請幾名學生匯報方法。)

      第二關: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噸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匯報方法。)

      第三關::幫小明改日記

      (課件出示日記并播放錄音)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我們先到超市買了1克蘋果和2噸梨,又買了1個50千克的雞蛋。我看見超市里有電子秤,上去一稱我的體重,哎呀,我的體重都30克了。

      到了動物園。動物園里動物可真多,我估計了一下,一頭獅子大約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還有會說話的鸚鵡大約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說也有338噸重。

      參觀完動物園,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學生搶答,教師評價)

      四、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1噸有多重

      1 噸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噸用字母“t”來表示。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1~11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通過操作、試驗、討論、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要求學生經歷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的思維過程,歸納解決問題的最優策略,促進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難點

      要求學生經歷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的思維過程,歸納解決問題的最優策略,促進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準備

      課件等。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問: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嗎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新課講授】

      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頁例1:這里有3瓶鈣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來嗎

     。2)獨立思考。老師鼓勵學生大膽設想,積極發言。

      方案:打開瓶子數一數,用手掂掂,用天平稱。(板書課題:找次品)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導學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樣利用天平找出這瓶少了的鈣片,我們可以拿出3個學具,代替鈣片,想象一下,怎樣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獨立思考,有一定思維結果的時候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

     、僖粋一個地稱重量(利用砝碼),最輕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诶猛评恚涸谔炱絻啥烁鞣乓黄,根據天平是否平衡來判斷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說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說明上揚的一端是少的。

     。4)小結并揭示課題。

     、倬C合比較幾種方法(數一數,掂一掂,盤秤稱,天平稱……),哪一種更加快速,準確

     、谠谏钪谐3S羞@樣一些情況,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著一個重量不同的,輕一點或是重一點。利用天平能夠快速準確地把它找出來,我們把這類問題叫做找次品。

      3、如果這里有5瓶鈣片,其中1瓶少了3片,請你設法把它找出來。

      4、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并匯報。

      匯報:

     。1)先拿兩瓶放在天平兩端,如果天平平衡,說明這兩瓶都是合格的,再拿兩瓶放在天平兩端,如果天平還是平衡,說明這兩瓶還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2)先拿兩瓶放在天平兩端,如果天平兩端平衡,說明這兩瓶都是合格的,再拿兩瓶放在天平兩端,如果天平不平衡,說明上揚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組,在天平兩端各放兩瓶,如果天平平衡,說明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一組,在天平兩端各放兩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說明上揚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揚的那一端的兩瓶再放在天平兩端,天平上揚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5、小結:

      第一種方案,每一份是1個,至少需要稱2次就一定能找出來。

      第二種方案,每一份是2個,至少需要稱2次就一定能找出來。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112頁“做一做”。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頁練習二十七的第1~6題。

      答案:

      1、第5瓶

      2、(2)3次(3)能(4)有可能

      3、小明5歲,爸爸29歲。

      4、3次

      5、略

      6、能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找次品,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的收獲是什么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課后反思】

      本節課內容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大都可以采取學生動手實踐、小組討論、探究的方式教學。實際教學時,可先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充分地操作、試驗、討論、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在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共性的問題,教師可集中解決,如有的學生在稱的次數少于至少能保證找出次品的次數時,就找出了次品,這時教師應提醒學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進去。活動完成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分組匯報結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讓學生感受到同一問題卻有多種解決方案,同時也為后面尋求最優的解決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礎。

      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活動,僅僅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基礎或前奏,教學的重點在于活動后的猜測、歸納、推理活動,由此促進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動中,學生往往會得出多種解題策略。教學時,老師應引導學生從這些紛繁復雜的方法中,從簡化解題過程的角度,找出最優的解決策略。實際教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觀察各種解決策略,引導學生發現把待測物品平均分成3份稱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礎上,就可讓學生進行猜測:這種方法在待測物品的數量更大時是否也成立呢從而可引發學生進一步進行歸納、推理等數學思考活動。教師可引導學生逐步脫離具體的實物操作,轉而采用列表、畫圖等方式進行較為抽象的分析,實現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課本第57-58頁。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同一個圓內直徑長度與半徑的關系。

      2、 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步驟和方法,學會畫圖。

      3、 通過直觀操作,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念的啟蒙教育。

      4、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5、 通過生活實例、工藝設計感受數學之美,了解數學文化,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感知并了解圓的基本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熟練掌握畫圓的方法。

      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2、課堂上堅持以生為本,創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課堂氛圍。

      3、創設步步遞進的課堂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與技能,使其自覺地思考,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從生活中引入圓

      1、 出示生活中圓形物體的圖片,讓學生找“圓”。

      2、 除了剛才這些圖形,你還能舉出哪些圓形的物體?

      3、 師:圓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應用非常廣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飛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圓的知識,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對圓的研究就有偉大的成就,因此我們學習圓的有關知識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

      (感受數學之美,板書“圓的認識”)

      二、在畫圓過程中認識圓

      1、 你會畫圓嗎?你能借助哪些工具來畫圓?

     。▓A規、硬幣、有圓孔的三角板、瓶蓋)

      2、 說說各種畫法的不同特點。

      3、 介紹圓規,用圓規畫圓。

      展示學生作品,分析失敗案例,請成功同學介紹經驗,教師總結。

      4、 教師示范畫一個圓。請學生上臺畫一個和老師一樣的圓(同一地方、同樣大小)。

      5、 師:你是怎么做到的?揭示圓心、半徑。

      6、 認識圓的特征和圓各部分的名稱,師生一起操作進行。

     。1) 認識圓心

      取出圓紙片,先對折,打開,換方向后再對折,再打開,反復折幾次,折過若干次后。

      問:像這樣折可以折多少次?(無數次)

      問:這些折痕意在圓的什么地方相交?(這些折痕意是在圓中心這一點相交)

      老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指導學生在自備圓中心標出圓心,用字母O表示

     。2) 認識半徑

      指導學生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用直尺連一條線段,老師講解并板書,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問: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

      問:量一量,半徑長幾厘米?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嗎?

      (3) 認識直徑

      指導學生把圓形再對折然后打開,讓學生把這條折痕用直尺畫出來,看看每條折痕都從圓的什么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么地方?

      口答后教師指出同時板書,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

      問: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直徑?

      問:量一量,直徑長幾厘米?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4) 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與半徑的關系

      問:剛才我們量了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長度,誰能說出同一個圓里直徑長度與半徑的關系?

      三、鞏固練習

      (1) 做課本第58頁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題。

     。2) 判斷題

     。1) 通過圓心的線段,叫做半徑。 ( )

     。2) 所有圓的半徑都相等。 ( )

     。3) 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是直徑的1/2。 ( )

      (4) 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

      四、小結

      今天學了哪些知識?

      圓的各部分的名稱各是什么?

      圓的特征是什么?

      怎樣畫圓?

      五、布置作業

      作業本P42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帶分數連加、連減(p.119,《作業本》p.71[6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帶分數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帶分數連加式題。

      2、理解帶分數連減,當被減數的分數部分小于減數的`分數部分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兩個帶分數的加減法。

      讓學生計算帶分數加減法的時候該注意什么?

      二、揭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帶分數的連加、連減。

      讓學生預習例5例6說說帶分數的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1、先通分

      2、整數部分連加、連減

      3、分數部分連加、連減

      4、注意當份數部分連加得到假分數的時候應化成帶分數。然后把兩個整數部分相加。

      5、當分數部分不夠減的時候要向整數部分退1還是2,要看具體的題目而定。

      三、學生獨立完成。

      練一練第1-3題。]

      四、并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P.145頁口算(四)。

      二、復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么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據,并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現了什么?

      (3)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說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于2厘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四、作業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5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 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视频 |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视频不卡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视频不卡视频 | 亚洲高清电影免费一区二区 | 揄拍视揄拍在线视频菠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