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術教案模板匯編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生參與剪割、拼擺、粘貼等活動,初步掌握形的分解與組合方法,提高動手能力。
2.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審美能力。
3.感受和體驗拼擺造型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形的分解組合方法,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構成的.愉悅。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1.教師拿出拼圖玩具
提問:
a同學們,你們在幼兒園的時候玩過拼圖嗎?
b誰來給大家拼一拼?
c教師評價。
2.師小結。
三、學習活動一
1.教師出示收集的拼圖圖片讓學生欣賞。(激發學生興趣)
2.小練筆:試一試你的眼力(書38頁圖)
a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書中圖片以及被分割的圖片,并思考討論拆
分圖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領有哪些?誰能快速的把已分割的圖片拼完整?
b學生思考填寫,教師巡視以便掌握學生情況。
C學生匯報,教師評議。
3.展示臺展示書中兩幅圖片
思考:上面兩幅圖,哪一張制作拼圖更容易拼接?為什么?a學生交流
b學生匯報
c教師小結。
4.學生實踐:請在卡紙上分別繪制一個簡單的形象和一幅較復雜的畫面,然后剪成幾塊拼圖,和同學一起玩玩。比一比誰拼得更快。
教師要求:
在造型過程中,不能有半點遺漏,即分與合的塊數相同。反復拼擺后再進行粘貼。
個體或分組方式隨機進行,鼓勵大膽地想象創造。
a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b小組游戲。
C欣賞評議:誰做得最好?誰拼得最快?
d教師小結:
三、教師總結。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學習活動二
1.課件出示一些用廢舊物品擺拼的作品,指導學生欣賞。
2.欣賞書中作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學生實踐:請你利用廢棄的畫報、掛歷或舊照片等,擺拼一個你心中最喜歡的形象。
a分組,收集材料。
b學生進行創作,教師相機指導。
C欣賞評析:在組與組之間評價,比比那組拼擺的造型最有趣。d教師小結。
三、課外實踐:
請同學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想一想:還能用那些廢舊材料進行創作?并試著做一做。
四、教師總結。
美術教案 篇2
本課概述:
本課的內容是學習、賞析藝術作品中的動態美,并學習用各種藝術語言表現動態的美,用動作、動態表現情感。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制定的階段目標,教材選擇了“運動”這一與生活緊密相關的課題,通過本課的學習旨在讓學生探索美術的表現語言、表現手法。
教材通過展示優秀的繪畫、雕塑作品,引導學生探索表現運動的方法、角度,讓學生對美術的表現形式有一定的認識。
教材選用不同表現手法、不同表現形式的圖片,盡可能地多給學生一點信息。教師可把教材設計歸納為兩個大的部分,即具象表現與抽象表現。通過具象作品賞析,讓學生了解運動特點、本質;通過抽象作品賞析,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動態美,并能用各種表現方法,如繪畫、雕塑來表現運動、動態美。
評價建議主要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供一個讓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檢驗的方法。
本課教案設計中更注重過程性評價,這樣可使整個教學過程更為緊湊。
資料庫中選用了一些活動雕塑,以擴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運動的特點、本質。
▲讓學生對藝術與科學的關系有一定的思考,培養學生語言、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學習、感受、發現生活中的動態美,用藝術語言表述動態美,用運動的形態表達情感。
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過程由認識運動特點到具象表現,再到抽象表現。為了使學生對怎樣表現運動有一個整體認識,本課教案設計為一個課時完成,評價形式主要采用過程性評價方式,整個過程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通過賞析傳統的具象的作品,使學生認識運動的形態特點,初步了解美術作品表現運動的方法、角度、表現形式,并初步體會用動態表達情感;第二部分通過賞析現代派的抽象作品,使學生了解美術的另外表現形式,擴大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表現沖動與創造力,從而能完成對動態美的創造。本課作業形式多樣,可表演,可運用繪畫、雕塑、剪紙等造形手段表現。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特意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得輕松愉快,充分激發他們的興趣與創造力。
教學重點:學習、感受藝術中的動態美。
教學難點:用各種藝術語言表現人物動態,并能表達一定情感。
學具:繪畫用具、剪刀、紙、塑泥、鐵絲、易拉罐、泡沫等可塑材料。
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播放音樂《金蛇狂舞》
師問:你們能說出這首樂曲的名字嗎?(生:《金蛇狂舞》,可讓一學生用手表演蛇舞)
師問:聽了這首音樂之后你有何感受?(生討論回答:強烈的節奏感與動感)
師小結:科學家們說,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的,藝術家也喜歡表現動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運動》這一課吧!(板書課題《運動》)
二、賞析傳統藝術作品的動態美,體會用動作表達情感
1.賞析傳統藝術作品的動態美。(5分鐘)
師問:你們能證明一下,為什么說這個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的呢?(學生回答略)
師小結:現在老師想用藝術作品中的.優美動態來證明這個觀點。
幻燈片展示美術家的作品①擲鐵餅者;②舞臺上的舞女;③倒牛奶的女仆;④狩獵·敦煌壁畫;⑤荷拉斯兄弟的宣誓;⑥印度婆羅多舞;⑦反抗。
2.認識運動特點、體味動態美,用動作表現情感。(10分鐘)
師問:《反抗》中的夕3女的動作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生:憤怒)
師小結:人們在生活中往往用各種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情感。比如足球運動員在進球后往往會興奮地現場作秀,你能模仿一下運動員進球的現場作秀的動作嗎?
可以請一個愛好體育的男生與老師合作表演。
師:這些都是模仿,你能創造一個動作表達“我健康,我很棒”嗎?學生表演動作,并保持姿式,其余學生畫出這個動態。
展評作業,教師出示人體運動示意圖,并簡單講解如何概括人物動態。
三、賞析現代派美術作品,學習表現人物動態另外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6分鐘)
1.賞析現代派表現人物動態的作品。
師:我們再來欣賞幾幅表現人物動態的作品,看看現代派藝術家是如何表現人物動態的。
幻燈片展示作品:①風(雕塑);②懷抱(雕塑);③格爾尼卡;④塊狀組合人體;⑤吶喊(蒙克);⑥舞(馬蒂斯作品);⑦下臺階的女人(杜桑);⑧舞蹈;⑨奔跑(學生作品);⑩生日(夏加爾)。
問:這組作品與上組作品相比較有何不同?
生答:這組作品都比較抽象。
師小結:這組作品人物不再完全用寫實的手法表現,但他們都比寫實作品有時顯得更生動有趣,而且更便于夸張地表達作者的情感,如《生日》,你認為這個動態表達人怎樣的心情呢?(答略)
2.請一個擅長舞蹈的女生設計表演幾個舞蹈動作,表現“我快樂,我自由”。
四、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作業要求:
1.以“我很棒,我健康”或“我快樂,我自由”為題,用美術語言表現人體動態;另,也可自擬題目表現人物動態。
2.方法可以是寫實的,也可以是現代派變形、夸張的,要求動態生動有趣。
3.所采用的美術語言不限,繪畫、雕塑、剪紙均可。
五、小結
1.展評學生作業。
2.結束語:
今天我們深入動感世界,感受、體味并創造了動態的美,最后,讓我們一起在運動中來結束這堂課,再次享受運動的快樂吧!
放音樂,跳兔子舞,結束。
六、教學建議
本課也可分為三個部分,用三個課時完成,第一部分為傳統作品賞析,學習人物運動規律,并體味用動作表達情感;第二部分為現代作品學習,學習用多種方法、形式表現動態美,力求生動,激發學生創造力;第三部分為教學評價,可采取辦學生作品展覽形式,讓學生自己評說。
美術教案 篇3
適合班級:
小班
重點領域:
社會、美術
活動形式:
集體、個別
活動分析:
小班幼兒對剪紙、折紙活動比較感興趣,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我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通過有趣的游戲、唱唱、玩玩、等各種形式形式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創造了相對自由、輕松的活動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感受活動的樂趣。讓幼兒在動中體驗,在玩中發展,充分體現了小班活動游戲化的特點。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剪刀,
2、 能沿著直線剪。
3、 引導幼兒學習四個角沿線往后折
4、 能大膽操作。
5、 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6、 學具:每人一張操作材料和剪刀一把。
7、 教具:做好的成品一件。
活動流程:
歌曲導入找雞媽媽幼兒操作作品點評游戲:找雞媽媽
活動過程:
(1) 歌曲導入:
師:大家聽,誰在哭?(邊演唱歌曲,邊出示教具)池塘邊,柳樹下,有群迷路的`雞寶寶,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哭著喊媽媽。誰在哭?
幼齊答:雞寶寶。
師:雞寶寶為什么要哭?
幼1:他迷路了。
幼2:他迷路了,哭著喊媽媽。
師:小朋友,我們幫他找媽媽吧!
(幼兒聽到哭聲,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來了。自然而然地想到誰在哭了?為什么哭?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老師的問題,興趣點被提到了幫小雞找媽媽上。)
(2) 找雞媽媽
1、討論尋找方法
師:怎么找呢?
幼1:我們電話給雞媽媽。
師:可是我們沒有雞媽媽的電話啊。我們問問雞寶寶知不知道?他也不知道。我們可不能像雞寶寶,一定要記住爸爸媽媽的電話哦!
幼2:找警察叔叔幫忙!
幼3:我們幫他找找。
幼4:小雞自己回回家!
……
幼:大家的辦法都很好。老師也想了一個辦法,雞媽媽肯定沒有走遠,我們把雞媽媽叫出來好嗎?雞媽媽…
2、與幼兒邊喊,邊快速地折出雞媽媽,引導幼兒學習四個角往后折的方法。
師:老師是怎么找到雞媽媽的?
幼1:老師是折出來的。
師:仔細想想是怎么折的?
幼2:把角折起來了。
師:對了,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老師是把四個角沿線往后折。
3、出示操作材料,請幼兒比較:這兩張紙有什么不一樣?那怎么辦呢?
引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剪刀:對,我們一起來剪剪好嗎?
(老師的提問把幼兒帶入了一個情景:小寶寶找不到媽媽了。大家齊心努力幫雞寶寶找媽媽,同時也學到了不少社會知識。幼兒的辦法很多,想象很豐富。這也說明了,小班幼兒已經有了一些簡單生活經驗。創設情景,很容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折、剪的技能時,老師也不是一味地教。而是幼兒在自己的觀察中發現方法,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3) 幼兒操作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指導幼兒正確使用剪刀,發現錯誤,及時幫助糾正。
2、鼓勵膽小的幼兒大膽操作,表揚進步的幼兒。
(4) 作品點評:
師:大家都做的很好!雞寶寶找到了雞媽媽,他們可高興了。雞媽媽說:“你們真是好孩子!”。現在雞媽媽帶著雞寶寶去找東西吃了,我們一起去吧。
(5) 韻律:小雞找蟲子
小雞小雞,上高山。
上了高山轉了個圈。
小雞小雞看看天,
小雞小雞摸摸地,
呀,好大一條蟲子!
叼起來,吃下去。
哇,味道好極了!
(幼兒都能跟著音樂做動作,而且能把地方的“蟲子”叼起來,吃下去。
不一會兒,地上的小紙頭就撿完了。這樣游戲的方式,幼兒很容易接受,也很好地養成了愛干凈的好習慣。)
活動延伸:
師:小雞找到了雞媽媽,小朋友也去找找媽媽,把自己的作品給媽媽看看!!
美術教案 篇4
1. 學習用團圓和連接的方法塑造出泥人的基本形象。
2. 通過觀看教師示范,初步掌握制作的技巧.
3. 養成良好的習慣.
活動準備
1. 五彩橡皮泥泥工板、半截火柴棒每位幼兒人手一份
2. 用雪碧瓶等材料圍合制作的"泥人娃娃樂園"。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猜一猜它是誰
二、基本部分
教師出示泥人引起幼兒興趣。
1. 你們看這是什么你們喜歡它嗎
2. 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做一個泥人
教師邊提問邊示范制作泥人的方法。
1. 泥人的頭是什么樣子的上面有什么
2. 泥人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身體上有什么
3. 想一想怎樣將泥人的頭和身體連在一起
步驟:
將黃色橡皮泥先分成三份各色橡皮泥各準備一點取黃色橡皮泥中的一份團圓作為人的頭;
用另一半黃色橡皮泥中的一點作為人的兩只耳朵連在人的頭上;
用黑色橡皮泥搓兩個小圓壓扁作為眼睛放在臉上再
用黃色橡皮泥壓扁作為人的鼻子;
再用紅色橡皮泥壓扁作為人的鼻子;
用粉紅色橡皮泥搓成橢圓形作為人的身體將黃色分
成四份搓長連在身體上作為人的四肢;
最后再用火柴棒將頭部與身體連起來。
幼兒制作教師巡回觀察并進行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給予指導和幫助。
教師:泥人娃娃一個人感到很孤獨沒有朋友玩小朋友請你們幫幫泥人娃娃吧用橡皮泥做許多泥人娃娃好嗎?
三、 結束部分:
展示幼兒的作品建立娃娃樂園。
教師我們把小泥人都送到娃娃樂園吧!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娃娃樂園請幼兒像同伴介紹自己制作的泥人娃娃,教師對幼兒的制作 活動 表示贊賞。
美術教案 篇5
創意提示:
小草莓生病了,它的小主人很煩惱。這時,突然飛來了一只七星瓢蟲。太好了,小草莓有救了。有了這個小醫生,小草莓的病一定會好的。
畫前引導:
鮮紅的小草莓身上有很多小點點,每樣水果都有自己的特點,小朋友要注意觀察喲!
步驟圖示范:
1.小朋友們畫前先了解草莓的外形特點,用擬人的方法勾畫出草莓。
2.明確草莓的形象后,進一步畫出背景、窗臺還有窗外的風景或其他環境。
3.用鉛筆定好稿后,再用黑色水彩筆把需要的線描黑,畫好后用橡皮輕輕地擦去多余的線,讓畫面整潔干凈。
4.給畫面上色,從小草莓開始,用玫紅色給草莓上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5.豐富畫面色彩,注意色彩的層次表現。上色時用筆方向要統一。
6.完成主要物體的上色后,給窗外樓房上色,可以自行選擇喜歡的色彩來涂。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情景活動中鞏固對蔬菜顏色的認識,練習黏貼、學習畫圓。
2、大膽參與,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師畫好各種花紋的紙盤子、膠棒、每人人手一份蔬菜(青菜、蘿卜、茄子、玉米、番茄)、展板。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1、出示食堂里的老奶奶圖片說:“食堂里的阿婆可喜歡我們啦,一大早就出去買菜了,我們來看看阿婆買了些什么菜?”
2、逐一出示蔬菜圖片鞏固幼兒對蔬菜顏色的認識。
青菜:綠綠的青菜
胡蘿卜:橘黃的.胡蘿卜。
茄子:紫紫的茄子
玉米:黃黃的玉米
教師總結:這些菜呀我們都愛吃,可阿婆來不及燒了,讓我們幫幫忙。
二、引導幼兒練習粘貼
1、教師引導幼兒做動作念兒歌:炒青菜,炒青菜,炒炒炒,聞一聞,香不香。
2、教師示范粘貼:用膠棒在蔬菜的背面抹油,盛到碗里。
哎呀,有這么多!請小朋友來幫幫忙。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每人將五樣蔬菜貼入盤中。
三、引導幼兒學習畫圓的技能
師:真香,我的肚子有點餓了,我們來嘗一嘗。好嗎?
1、用ppt展示幼兒的作品圖進行畫圓。
2、教師示范畫圓:張大嘴巴,啊嗚一口,吃進嘴里,嚼一嚼,咽下去,閉上嘴巴。(封口要封住)
3、幼兒隨老師進行徒手練習。
師:還有那么多的菜,我們一起去吃,輕輕地走到你剛才炒菜的地方去把菜都吃掉。
4、引導幼兒畫大小不同的圓
師:光吃菜不吃飯可不好,你們也和老師一樣吃點白米飯(出示蔬菜上畫好圓的圖片,教師示范:啊嗚一口吃點白米飯)我們也要閉上嘴巴,看誰吃得多。
教師小結:又吃菜又吃飯身體才健康。
四、展示幼兒作品
師:看看有沒有誰挑食,有沒有嘴巴張開著的?吃飯的時候嘴巴都啊嗚啊嗚的吃,嘴巴要閉起來,吃飽了,我們出去散步。結束活動。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泥板建構、鏤空的方法大膽地表現房屋細節。
2.愿意和同伴合作,共同商量制作小區,并進行裝飾。
3.形成愛護環境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有關小區的視頻錄像。
2.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回憶參觀小區的見聞。
教師:我們一起參觀過幼兒園附近的小區,你們還記得嗎?誰來說說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色?它們是怎樣的?你還看到了什么?
2、播放錄像,引導幼兒看看、說說。
(1)教師:老師這里有一些其他城市的'小區。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教師:這些都是現代小區,里面有住房、綠化、雕塑、噴泉……小區不僅是人們住的地方,也是休閑、娛樂的地方。
●通過回憶和欣賞視頻,引導幼兒將其他小區環境和自己所熟悉的小區進行比較,感知、發現小區設計布局的美。
3、幼兒進行設計小區活動。
(l)教師:看了這么多漂亮的小區,你們心情怎么樣?今天請你也來當一回設計師,設計你心目中“美麗的小區”,好嗎?
(2)教師交代制作要求。
(3)教師:小區造好以后,周圍應該有些什么?
要點提示:1)用泥板建構、鏤空的方法大膽地表現房屋細節。
2)分工合作:制作前安排好小組成員的各自任務。
3)提醒幼兒先制作高樓大廈并擺放好位置后,再添加其他東西。
4、參觀“小區”,作品。
(1)引導幼兒參觀自己設計的小區,同時進行環保教育。
(2)教師:小區真漂亮!你們是怎么制作的?又會怎么愛護你們的小區呢?
●通過參觀小區,不但拓展了幼兒創作的思維,同時也將環保教育融入其中,激發幼兒愛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建議:
☆家園共育 ①有條件的家庭可用相機拍攝小區實景,為班級環境區角素材。②家長可利用晚上散步時間帶幼兒觀察周圍小區房屋建筑的不同結構造型,并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
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在已有各種水果繪畫經驗的基礎上,能利用水果的各種形象、造型把它們拼接成水果頭像。
2、大膽作畫,感受繪畫的樂趣,以及發揮想象。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1、各種水果的掛牌,水果媽媽的圍兜一個,繪畫材料人手一份。音樂磁帶。
2、幼兒已有幾種水果的繪畫經驗,且幼兒也認識了很多水果。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繪畫的興趣
教師做水果媽媽,幼兒做水果娃娃,大家隨音樂跳到活動室,水果媽媽:娃娃們快坐下,聽媽媽講故事好不好呀。
故事:在一個水果王國,住著很多和你們一樣可愛的水果娃娃,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可這個水果王國被好吃懶做的老鼠知道了,他們就知道吃現成的。水果娃娃知道了一開始也好害怕,不過它們動動小腦筋想到了好辦法。你們知道是什么辦法呀?
(教師邊說邊進行繪畫示范)菠蘿娃娃做了腦袋,草莓娃娃做的眼睛,香蕉娃娃做的鼻子,櫻桃娃娃做的嘴巴,橘子娃娃好可愛,用一瓤一瓤的橘子做了耳朵,哎一個頭像出來了,再說那老鼠還想攻占水果王國呢,一看見有人呀,嚇得一溜煙就跑掉了。
教師:那媽媽現在要考考我的水果娃娃了,你會用什么水果來拼頭像呢?(教師可引導幼兒想說說腦袋用什么水果比較好,還可以提示注意顏色的搭配,并且還可以用水果切開的漂亮圖案,如西瓜,橘子等。最后將孩子的設計再總結一下。)
二、幼兒創作
教師:媽媽發現你們好棒哦,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媽媽真為你們驕傲,那我們把它趕快畫下來吧,在創作前媽媽還有幾個建議,可要聽好了,一是畫腦袋的水果一定要大一點,二是要注意顏色的`搭配不要都選一種顏色的水果,最后就是想想你們的水果頭像是不是還可以打扮得很漂亮哦。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三、展示作品
教師和幼兒一起評價。
活動反思:
多次實踐后,讓幼兒直接去畫。讓他們在完全獨立的環境中去嘗試,在畫畫的過程中感受工具的使用、造型的把握。這樣做有利于幼兒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完成后,交流發現到的問題,通過自評、互評的方式,讓他們自己認識如何解決問題。這個過程突出了幼兒能力的培養,對于幼兒的長遠利益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在每次繪畫后對幼兒作品進行點評,表揚認真的幼兒,為他們貼上小紅花,正面指導能力弱的幼兒,讓他們學習更正確的繪畫方式,同時也看到了榜樣示范,這種良性的競爭才能推動幼兒進步。
在交流環節中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幼兒,通過自評和互評,使幼兒能積極思考,發現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讓幼兒通過交流獲得知識、情感、價值觀等。激發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使他們體會到美術學習的快樂。
美術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幼兒先前已在生活活動和集體學習活動、游戲活動中積累了有關風的經驗,故本次活動主要是將自己找到的“風”記錄下來后,向大家介紹交流,用個體經驗去豐富集體經驗。并嘗試用吸管吹畫,進一步加深幼兒對風這一自然現象的認識,體驗不同材料作畫的快樂。萌發幼兒深入探索和學習的愿望。
活動目標:
結合幼兒對風已有的經驗和感受進行交流,并嘗試用吸管吹畫表現風的特征。
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的興趣。
活動準備:
活動前先讓幼兒記錄自身感覺器官如身體、四肢、臉、眼睛等對風的感受。
幼兒吹畫用的材料:顏料、盤子、吸管、繪畫用紙等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分享記錄:感受風的特征
前幾天,大家完成了一個“請大家找找風”的任務,并把自己找到的“風”的記錄下來,今天我們一起來介紹一下吧。
幼兒介紹自己找到“風”的記錄。
3、師:雖然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風,但是,我們可以用眼睛、用耳朵、用我們的身體感受到風的'存在。
(二)多媒體欣賞:感知我們身邊的風
把幼兒通過記錄感受的風,用多媒體的形式表現出來。對幼兒的經驗進行提升。
(三)創作吹畫:感受風兒的影子
師引發創作欲望:請小朋友一起來扮演風,用吸管吹吹,把五彩的顏料變呀變,看看風兒會把五彩的顏料變成什么。
作吹畫,進一步感受風的特征。
3、分享、交流:我的風兒把五彩的顏料變成了~~~~~~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美術教案-電腦美術02-26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美術》教案02-17
美術教案【經典】08-01
美術教案【精選】08-02
美術教案[經典]08-16
[精選]美術教案08-07
(精選)美術教案08-18
美術教案[精選]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