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4-09-01 12:59:3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大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編九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大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編九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加法,并復習鞏固5以內各數的加法運算。

      2、能根據指定的算式,畫出三幅圖表示算式的意義。

      3、知道要愛護自己的操作用書,保護畫面的整潔。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

      2、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

      3、操作材料(看算式畫圖)

      活動過程

      一、輪船開來了。

      1、出示輪船開來了的三幅圖,請幼兒先說出圖意,然后再用一道算式2+3=5表示這件事。

      2、啟發幼兒思考:2+3=5這道算式,除了表示輪船開來了這件事,還能表示什么事?

      鼓勵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講述多種能用這道算式表示的事件。

      3、鼓勵個別幼兒將自己想出的內容畫下來。

      師幼共同講述、檢查幼兒繪畫內容是否能用2+3=5表示。

      二、操作活動。

      1、看圖列加法算式。

      引導幼兒打開觀察幼兒用書,觀察圖片的變化,并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

      2、看算式寫答案。

      (1)看數序排列填空,并寫出標記圖。

      (2)看算是畫圖。引導幼兒讀一讀算式,然后在下面三個方框中畫出三幅圖,表示算式的意思。

      三、評價活動

      1、教師請幼兒介紹操作活動中,看某道算式所畫的圖片內容,師生共同檢查。

      引導幼兒了解:有許多不同的`事情,只要它們的數量變化是一樣的,都可以用同樣的一道題表示。

      2、表揚操作活動專心、書面整潔的幼兒,鼓勵幼兒按戶自己的幼兒用書。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測量過程中養成做事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體驗測量成功的快樂。

      2、學會用首尾相接和做記號的方法測量不同動物身體各部位,能對測量結果進行簡單記錄。

      3、喜歡將自己探索的過程及結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學會分析解決測量中遇到的問題。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課件、“一寸蟲”卡片若干;小圖片若干(知更鳥的尾巴、巨嘴鳥的嘴巴、斑鷺的腿、蜂鳥的全身)、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激發幼兒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出示課件,提問:“這里是哪里,它是誰?”問:“一寸有多長”

      二、運用“一寸蟲”測量不同動物的部位,探索測量方法,初步學會運用首尾相接和做記號的方法進行測量。

      (一)運用多條一寸蟲測量知更鳥的尾巴。

      1、出示課件,介紹一寸蟲,講述知更鳥請一寸蟲幫忙量尾巴的故事。提問:猜猜知更鳥的尾巴有多長?

      2、幼兒用一寸蟲量知更鳥尾巴的長度。

      3、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和方法,解決測量中出現的問題。

      (二)出示課件,觀看一寸蟲測量知更鳥尾巴的片段,共同總結首尾相接的方法。

      觀察課件,引導幼兒總結一條一寸蟲量知更鳥尾巴的方法。提問:一寸蟲是怎樣量的?它把身體的什么地方連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條一寸蟲測量三種動物身體的不同部位。

      1、出示課件,提問:又有許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蟲幫忙,你認識它們嗎?

      2、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鳥類圖片測量長度。要求:只能用一條一寸蟲進行測量。

      3、幼兒交流測量結果,總結測量方法,鼓勵幼兒測量時要認真、仔細。

      5、看課件,幼兒檢查自己測量的結果。用一條一寸蟲進行測量。

      三、游戲:量一量。

      1、用一寸蟲量一量五官,再次體驗測量的方法。

      2、兩個小朋友合作測量。交流測量結果

      四、結束部分

      講訴故事的結尾部分,當一寸蟲碰到夜鶯,是怎么逃脫的。(因為他有數學家的腦袋,他能快樂的解決困難)。在今后我們也會碰到很多困難,我們也能快樂的解決,因為我們也有數學家的腦袋。

      活動反思:

      《一寸蟲》原是一個繪本教材,其寓意深遠。周聯老師通過借助于故事情景來激發孩子們的測量興趣,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活動中獲得有關測量的概念。周老師利用繪本開展數學教學,理念新、選材巧,富于創新、效果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聽課之時,我就萌發了一個念頭:回去后我也要試一試上這個活動。

      回園后,我認真整理了聽課筆記,網上購買了《一寸蟲》故事書,反復閱讀故事,感覺《一寸蟲》確實是一本很好的教育書籍。開展測量活動也適合大班幼兒,于是我想在自己班上試試開展“一寸蟲”數學活動,但又擔心:一是自己好久沒有開課了,缺乏自信;二是觀摩的課是特級教師上的,我行嗎?在陳老師的鼓勵下,我開始寫教案、準備教具,一次次改了又改。上課了,剛開始比較投入,到出示課件時出了“洋相”,圖片放不出來,當時我慌了手腳,“是從頭開始,還是活動停下來”,正在這時,吳老師靈機一動,上來幫我調好電腦,還好,我總算“一路順風”把課上完。通過這次活動,

      有感之一是:感覺自己落伍了。特別在現代信息技能方面接受慢,遠遠不如青年教師。在課件的制作、多媒體的`使用等方面我要努力學習,不斷提高,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有感之二是:“一寸”是什么?孩子們對于“寸”、“尺”這些測量單位沒什么概念,測量對于孩子來說,枯燥而難于掌握。《一寸蟲》雖然是繪本,是語言學習的教材,但周聯老師能注意挖掘并梳理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數學元素,開發優秀繪本的教育價值,同一繪本能設計出不同類型的活動,充分地發揮了繪本圖書的教育價值,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今后,在自己的活動設計前,我將更加注重對教材的分析,挖掘其教育價值,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有感之三是:對我們教師來說,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讀書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愛讀書,才能有效的教好書,只有博覽群書,才能更好的育人。讀書可以幫助你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讀書可以幫助你走向成功。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時間對于幼兒來說比較抽象,幼兒一般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所以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要幫助幼兒建立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時鐘是幼兒了解、感受時間最直接的工具。

      《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引導幼兒感知和體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信息,體會數代表不同的意義",那么鐘面上的數字就是表示時間早晚的;《指南》中還指出"引導幼兒體會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順序和規律的",那么時鐘上的分針、時針的運轉規律就具有一定的順序和規律。

      活動目標:

      1.認識整點鐘,知道時針、分針的名稱,引導幼兒理解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就是一小時。

      2.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當整點鐘時,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鐘。

      3.知道時間與人們生活、學習的關系,懂得愛惜時間。

      活動準備:

      時鐘若干、課件;兔子、烏龜、花小圖片若干;場景布置。

      活動過程:

      一、認識時鐘,了解時鐘的名稱和用途。

      1、猜謎: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珍惜時間不忘記(時鐘)。

      2、(課件一)師:對,你們真棒,是鐘。看看鐘面上有什么?(數字)數字是多少到多少?他們是怎樣排列的?(從右向左順著排列的');最上面的是數字幾?最下面的是數字幾?12和6是不是相對應?右面的數字是幾?和3對應的是數字幾?這個短的針叫什么?(時針)這個長的針叫什么?(分針)

      二、認識整點鐘。(課件二)

      1、師:今天小兔和烏龜要來一場賽跑比賽,想看嗎?

      師:看,小兔變成分針,烏龜變成時針,它們在終點站好,終點在數字幾上?(12)比賽開始:

      (課件)小兔從終點12開始,從右向左跑了一圈,又回到12上,烏龜從哪兒跑到哪兒?(從12跑到1上),烏龜跑了多少?(跑了一棵樹的距離)。

      2、好,小兔又跑了一圈,烏龜從哪兒跑到哪兒?(從1跑到2上了)又跑了一棵樹的距離。再跑,小兔又跑了一圈,烏龜又從哪兒跑到哪兒(從2跑到3上了)。

      3、你有什么發現嗎?(每次小兔跑一圈,烏龜都跑一格)。對,當小兔跑一圈時,烏龜都跑一格,這就是一小時,也就是分針走一圈,時針才走一格,這就是1小時。

      三、學習記錄時間。(課件三)怎樣將小兔和烏龜賽跑的時間進行記錄?我們再來看一遍。(記錄時間)整點鐘是怎樣記錄的?小結:整點鐘時,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鐘。

      四、玩鐘,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對時鐘的認識。

      師:今天小兔為我們準備了許多種,我們來和這些鐘做游戲,好嗎?現在你的鐘是幾點?(11點),好,我想走到12點鐘,怎么走?將分針從右向左順著走一圈,時針怎么樣?(時針走到12上了),你有什么發現?(時針和分針都在12上),對,時針和分針重合了,都在12上,這是幾點?好,再走,我想走到1點鐘,怎么走?(是不是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走了一小時);好,現在我想走到3點鐘,怎么走?你發現了什么?(分針要走兩圈,時針才能走到3上);好,現在請小朋友來說走到幾點?我們大家一起走走看。

      五、幼兒游戲,介紹游戲玩法,體驗對整點鐘的認識。

      師介紹游戲玩法:剛才是小兔和烏龜玩賽跑游戲,它們想邀請我們也來玩一玩。看這是為我們準備的鐘面,我們先要將數字擺好,一起說說怎樣擺?簍子里有兔子和烏龜的圖片,貼在身上,帖小花的是裁判員,由裁判員發出指令(說幾點鐘),兔子和烏龜要一起走。(先請一組小朋友來玩一下)(幼兒游戲)

      六、了解時鐘有什么用。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整點鐘,知道鐘面上有1到12的數字;有時針、分針;知道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就是一小時。我們學習和認識了時鐘,那時鐘有什么用呢?

      (課件四:圖)這是明明一日生活圖,看看明明是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的?(幼兒自由表述)你會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呢?

      小結:時間很重要,他會提醒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能做到嗎?

      活動反思:

      今天我給大家展示的是一節大班的數學活動:認識時鐘。時鐘的認識對于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所以在本節活動中我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在多媒體課件的引導下幼兒發現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就是一小時,分針走幾圈時針就走幾格就是幾小時。同樣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學會時間的記錄方法,幼兒學得很輕松,也很感興趣。只是在游戲環節中為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我嘗試讓幼兒自己擺鐘面上的數字和分針、時針,然后再游戲,所以游戲的時間比較長,這有待進一步探討如何有效而合理地安排活動的時間?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1、通過嘗試種花游戲,復習鞏固按標記進行分類的方法,感知集合的形成。

      2、初步感知交集,發展幼兒的辨別能力,培養其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教具:多媒體教學課件學具:

      1、幼兒操作板及各種花人手一份2、游戲用各種花及標記若干

      活動過程: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復習鞏固標記

      1.認識花

      師:“今天,我們要和電腦娃娃玩游戲。”“草地上開滿了許多花,你們知道有什么花嗎?”讓幼兒知道花園里的花除了種類(郁金香、喇叭花)不同外還有顏色(紅色、藍色)不同。

      2.按標記種花

      師:“草地上有兩個什么形狀的花壇?”(一個是三角形、一個是長方形;三角形上藍色標記,長方形上有小標記)

      師:“電腦娃娃想請小朋友把花按標記種在花壇上。”(請幼兒幫幫電腦娃娃種花)

      3.幼兒操作,按標記種花

      師:“小朋友真棒,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花和花壇,請小朋友按自己花壇上的'標記種花。”(幼兒在自己的操作板上按標記種花,教師指導。)

      二、初步感知交集

      1.電腦演示,提出問題

      師:“藍色的小花不高興了,它即想跟藍花在一起又想跟小花在一起怎么辦呢?”(幼兒討論)

      2.感知交集

      師:“我們來看看,三角形和長方形中間有個什么圖形?”(小梯形)

      引導幼兒說出小梯形里應該種藍色的小花。

      3.幼兒操作、感知交集

      師:“電腦娃娃的小梯形種上了花,你們的小梯形種上花了嗎?”引導幼兒在自己的操作板上的小梯形里種花,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小梯形里種了什么花?

      三、游戲:《花仙子》

      復習鞏固標記,進一步感知交集

      四、結束。

      師:“小朋友真能干,我們幼兒園外面也有許多美麗的花壇,我們一起看看有沒有合適的花壇可以種花。”(聽音樂出活動室)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區別兩者的不同。

      2、能熟練地運算7以內的加減法。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二、活動準備:

      7以內加減式題若干、正方體、長方體的積木各若干、每人一張作業圖、一張制作正方體的紙。

      三、活動過程:

      1、出示7以內的加、減法式題,集體、分組、個別的進行運算練習。

      2、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

      (1)、觀察:每人三塊積木(一塊正方體、兩塊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觀察,找出每塊積木在形體上的特點。如:三塊積木各有幾面?教師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告訴幼兒:六面都是同樣大小的正方體;長方體也有六個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長方形,有的四面是長方形,兩面是正方形。取出兩種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觀察。

      (2)、找找正方體與長方體。幼兒在桌上的一堆積木中,根據教師的指令,拿出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積木。

      幼兒運用積木建構簡單物體。請幼兒數數自己用了幾塊正方體的積木,幾塊長方體的積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兒園里有那些東西像正方體,那些東西像長方體?

      3、幼兒操作活動:

      (1)、每人一張作業圖。數數每一個圖形是由幾塊積木組成的,并在旁邊的圈中寫上相應的數字。

      (2)、每個幼兒用準備好的紙制作一個正方體。

      4、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并對整個活動進行小結。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鞏固形體和數量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小豬造房子的活動,了解拼搭材料的數量與不同面積或相等面積之間的數量守恒關系。

      3、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難重點:了解拼搭材料的數量與不同體積或相等體積之間的數量守恒關系。

      活動準備:教具:ppt學具:1、房子輪廓卡片人手一份、三種大小型號不同的藍色磚塊;2、三座大房子和磚塊記錄表;3、記號筆、便簽紙。

      操作音樂《肖邦鋼琴曲-雨滴》《三只小豬》

      活動過程:

      一、三只小豬造房子。

      1、激發興趣。

      --你們聽說過《三只小豬》的故事嗎?故事里的哪座房子最牢固?

      --今天葉老師也請來了三只小豬,看,這是誰?他們知道《三只小豬》的故事后,也決定造磚頭房子,看,這是他們房子的設計圖?有什么相同的?不同在哪里?

      2、小豬造房子--三只小豬太心急了,磚塊還沒有造好呢,瞧,這是他們要用的`磚,什么形狀?猜一猜最小的房子要用幾塊這樣的磚呢?

      --猜測中間房子所需磚塊數量。

      --猜測最大房子所需磚塊數量。

      3、討論:磚塊的多少和房子的大小關系?

      4、:磚塊相同時,房子越大,所需的磚頭越多,房子越小,所需的磚頭越少。

      二、造房子比賽。

      1、介紹材料和比賽內容。

      2、幼兒操作3、集體驗證4、討論:造一樣大的房子,磚塊的大小和數量的關系。

      5、:造相同的房子,磚塊越大,所需的磚越少,磚塊越小,所需的磚越多。

      三、幫助小豬造新房。

      1、觀察大房子,激發幫助小豬的愿望。

      2、提出要求。

      3、幼兒分組操作記錄。

      4、集體驗證--這組用了多少塊磚?查看記錄表。

      5、活動延伸--剛才我們用到所有型號的磚塊進行造房子比賽,而且發現每組所用的磚塊數量不同,有多有少,下次我們還可以進行用最少磚或最多磚進行造房子,一定一很有趣,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一.學習“對稱”這一數學知識點,大志了解“對稱”這一含義。

      二.操作體驗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裁剪簡單的對稱圖形。

      活動難點:俠義理解“對稱”的含義,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其知識點,把學以至用放在幼兒的教學課堂。

      活動重點:廣義理解“對稱”,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其學習的樂趣。

      活動流程:

      一.”玩”對稱,體驗特征

      1.沒人一張白紙,把紙對折,然后從折痕處開始撕,撕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

      2.展示部分幼兒的`作品,看一看這些圖形,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小結出這些圖形的特點:對折左右兩邊都相同,把它疊在一起,會重合)

      教師提出概念:像這種對折后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對稱圖形.

      二.”剪”對稱,操作體驗

      1.說一說

      定義:什么叫對稱?(指圖形或物體兩對的兩邊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2.看一看

      A.出示對稱圖形的一半,讓幼兒想象結合另一半,會是什么圖形

      B.教師用對稱的方法對兩幅圖進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兒自己動手裁剪老師已經勾畫出來的對稱圖形

      D.幼兒自己想象裁剪對稱圖形

      三.”找”對稱,提高認識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東西也是對稱的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感知6以內數字的相鄰數,初步了解前后數字多1或少1的關系。

      2、培養思維的敏捷性。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1、1—6數字卡片各一張。

      2、動物胸飾人手一份,積木房6間.

      活動過程:

      一、坐火車.感知相鄰兩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

      1、請小朋友根據自己的票子上的號子坐不同的車廂.

      2、數數自己的車廂里有幾個人?前面車廂有幾個乘客?哪個車廂乘客多? 后面車廂有幾個人?哪個車廂人少?

      3、教師小結

      二、按指令下車。進一步感知相鄰數。

      三、找房間,進一步感知相鄰數的關系

      1、老虎的房間號碼是4的小鄰居

      2、小鳥是6的小鄰居

      3、鴨子是2的小鄰居

      4、熊貓是1的大鄰居

      5、蝴蝶是5的小鄰居

      6、小貓是5的大鄰居。

      四、游戲、數字找鄰居

      1、老師出示數字,分別找大鄰居或小鄰居。

      2、幼兒根據自己的數字去找大鄰居或小鄰居。

      活動反思:

      開展了《數字鄰居》即相鄰數的教學活動,相鄰數教學是學前班教學課中知識,對于學前班在學習這個知識時往往也是一個難點,對于幼兒來說可能就會更難,但它既然出現在了幼兒園大班的教材里,就說明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還是能夠理解的,因而在今年的教材活動中我決定選擇這一課,為了上好這一課讓幼兒能夠學會這一知識,我做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活動結束后效果較好,幼兒基本明白了什么是相鄰數,并且能夠正確找出來。

      經過了中班的學習,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系的概念。根據幼兒形象思維占主體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展的年齡特點,幼兒所要學習的知識應在幼兒操作體驗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在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時,我能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游戲貫穿到教學活動中。通過游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系,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盡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幫助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快樂的'學習、體驗、理解,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

      一、充足的教學具準備,激發幼兒的興趣

      《綱要》中指出“幼兒是勇于實踐的探索者。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主要是通過運用各種感官,進行探索和實踐活動實現的。他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必須以具體的事物和材料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物體的直接操作。幼兒正是在于周圍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了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幼兒學習可以說全憑興趣,能否提起他們的興趣是能否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在幾年的教學中我總結出:重組的教學具準備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最有效途徑,因而在這節課的準備中,5座小房子圖片,數字卡片、10張小椅子、撲克牌、花和葉的數字卡片

      二、游戲化的教學過程,促進幼兒對知識的掌握

      游戲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主要內容,他們每天樂此不疲的做著各種游戲,枯燥無味的上課他們毫無興趣,因而在組織這節課時我每個環節都是游戲。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習了知識,掌握了知識,而且這一課學習的知識在課后觀察中我發現他們掌握得特別好。雖然因個體差異有的幼兒不能脫口而出某一數字的相鄰數,但一定會說出那一節課的學習過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一節課下來我收獲頗多,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要勤于動腦思考選擇好教學方法,更加勤于動手多制作能夠激發幼兒學習的教學具。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我園自然的環境資源十分豐富,每到暖和的春季姑娘到來時,花兒競相開放,小樹披上新裝,孩子會在樹樁上玩耍,一旁的粗細不同的樹,更是孩子最親密的好朋友,不管是放學時還是戶外活動時,總看到孩子們興致勃勃的和幾個好伙伴玩著,有時候孩子們對季節引起小樹的變化都非常的感興趣,當然也有的孩子會問老師樹上的年輪,比較大樹哪個更粗壯,結合孩子們的好奇心,我們開展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自由探索,體驗多樣粗細測量,理解首尾相接的測量方法。

      2、能完整講述自己的發現,通過活動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3、從小樹立愛護樹木的意識。

      活動準備:

      絲帶、穿成串的回形針、水彩筆、記錄表若干,1—8的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談話導入,引出粗細測量的游戲:

      1、教師提問:(1)我們這是在哪?

      (2)春天的小樹林漂亮嗎?大樹多不多?

      (3)認識這些樹嗎?這些樹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呢?

      2、引導幼兒大膽表述。

      3、教師小結:春天的小樹林很美,各種各樣的樹木,樹樁都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4、引出“誰粗誰細”的游戲。

      出示1—8的數字卡片,教師:我們今天來玩一個游戲“誰粗誰細”,在玩游戲前我們得先邀請樹林里的一個好朋友,可以是一顆樹也可以是一個大樹樁,請兩個小朋友為一組,拿著一張數字卡片,選擇好了就將數字卡片貼在上面。

      二、基本部分

      (一)體驗多種粗細測量方法,感受測量的樂趣

      1、體驗目測的方法判斷樹木的粗細,

      (1)教師提問:a、它們一樣粗嗎?你怎么知道不一樣粗?

      b、用了什么方法?(目測)

      c、用目測的`方法來比較哪個樹最粗?哪個樹最細?

      (2)討論:用目測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嗎?

      (3)師幼小結:目測的方法非常不錯,不過不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

      2、、幼兒集體操作:探索找出比較粗細的多種方法,感知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幼兒集體操作:探索找出比較粗細的多種方法

      a、教師提問:有什么的方法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呢?

      b、請幼兒找一顆樹探索粗細測量的方法,教師在一旁指導。

      (2、)運用身體不同部位測量,初步感知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a、教師提問:你找到了什么方法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呢?(用手量的方法)

      b、幼兒找一顆樹試一試,教師在一旁指導。

      c、教師提問:他是怎么量的?手指兩端伸到最長了嗎?

      d、引導幼兒將手指兩端伸到最長再次測量,其他幼兒數測量結果。

      e、討論:為什么兩次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f、教師小結:兩次測量時手的長度不同,測量次數不同。

      g、教師嘗試用手測量,幼兒數測量結果。

      h、討論:為什么師幼兩次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i、教師小結:原來同樣量這棵樹,我們手的長度不一樣,測量的次數也不一樣,這個方法不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

      (2)幼兒體驗用雙手環抱的方法,感知測量工具與結果的關系。

      a、教師提問:還有什么的好方法能準確比較路段的長短呢?(雙手環抱)

      b、引導幼兒找一顆樹試一試,教師在一旁指導。

      c、教師嘗試用雙手環抱測量,幼兒記錄測量結果。

      d、討論:為什么師幼兩次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e、教師小結:原來同樣量這棵樹,我們胳膊長度不一樣,測量結果也不一樣,這個方法不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

      3、出示測量工具,探索測量方法。

      (1)出示測量工具,幼兒體驗工具測量,學習使用工具測量的方法、

      a、師提問:(a)我們還可以用什么辦法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

      (b)知道哪些測量工具?

      b、教師小結:原來測量工具有這么多,卷尺、毛線等等,都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測量、

      c、出示絲帶、穿成串的回形針,師提問:(a)這是什么?

      (b)它可以怎么做測量?

      d、幼兒集體操作:探索用絲帶、穿成串的回形針測量小路的方法,教師巡回指導。

      e、教師請幼兒講述、示范自己找到的測量方法。(一段絲帶連一段絲帶量、用手指做標記量……)

      f、教師總結幼兒找到的方法并正確示范:翻轉的測量方法。

      翻轉的方法:測量時要從起點開始,頂端對齊,末尾翻轉到另一端,記住保持是一條直線,收尾相接,末尾翻轉到另一端,保持是一條直線。

      g、幼兒自由練習,鞏固方法。

      (2)幼兒集體操作:兩人一組合作測量,記錄測量結果。

      a、教師:現在兩個小朋友為一組,分別用絲帶、穿成串的回形針量一量一個路段,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樣!

      b、幼兒兩人一組合作測量一個路段,記錄測量結果。

      c、教師巡回指導。

      d、幼兒講述粗細測量的結果。

      三、結束部分

      樹立從小愛護樹木的意識。

      (1)討論:怎樣保護我們的樹朋友,

      (2)組織幼兒互相討論。

      (3)教師小結: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保護樹木要靠大家來完成,我們可以種植小樹苗,給樹苗澆水、施肥、捉害蟲、修剪葉子,不亂折樹枝,不爬樹等方式保護樹木,為了增強大家的環保意識,我們國家就將每年的3月12日做為中國植樹。

      延伸環節:

      幼兒和樹樁繼續玩“誰粗誰細”的游戲,進一步學習運用工具量直徑比較物體粗細的方法。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的數學教案11-05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30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大班數學教案07-28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2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04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06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7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人曰屄在线视频 | 日韩制服欧美动漫在线 |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 | 中文字幕丝袜第1页 | 欧美国产一级免费在线视频 |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